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915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6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雄县XXXX年度项目开口可研.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BAODINGSHI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代码:130638000.2016.20.14 编制单位:河北恒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五年十二月项目名称:雄县2016年专业合作社存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规模:0.42万亩总 投 资:615万元财政资金:538万元群众自筹:77万元建设地点:雄县张岗乡开口二村。建设期限:2016年3月-2017年3月承担单位:雄县财政局项目负责人:张忠良编制单位:河北恒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12月28日编写人员:张忠良 常爱民 张惠民 高月 李英褚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

2、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1.3项目投资21.4项目编制的依据31.5 项目效益31.6 组织领导和管理5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72.1 自然概况72.3 基础设施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1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第四章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5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54.2水资源利用现状15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7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84.5水资源评价19第五章 规划设计215.1 指导思想215.2选项原则225.3建设标准225.4规划、布局及规模26第六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296

3、.1主要建设内容296.2工程设计31第七章 工程概算427.1编制原则和依据427.2投资概算427.3资金筹措477.4资金使用与管理47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498.1 经济效益498.2 社会效益518.3 生态效益528.4 财务(经济)评价53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559.1 组织机构设置559.2 实施管理559.3 运行管护55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5710.1环境现状分析5710.2 环境影响与评价57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5811.1结论5811.2 建议59附 录60一、附表60二、附件60三、附图62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雄县位于保定市东北部,全县共有9个乡镇,

4、223个行政村,总人口 38.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2%,农业劳动力17.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5%。耕地面积47.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52亩,劳均占有耕地2.75亩,属人多地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2016年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在张岗乡的开口二村,为我县粮食主产区。近几年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农业生产设施主要是水利设施功能退化,造成农业粮食产量下降,农民增收速度减缓。通过深入实地考察,我们认为,在开口二村搞农业综合开发,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项目区农民对土地流转开发积极性高,二是项目区土地成方连片,方便实施高效农业,三是项目区承包人有自筹资金能力,

5、对发展农业积极性高,四是项目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粮食增产潜力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采用方格布局、完善田间灌排设施、作业通道、转弯护墙、农田道路、林网建设等工程措施,提高农田基本设施条件,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可极大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局面,以利于市场的形成,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改变田间小气候,起到固土蓄肥,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的作用。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

6、.1项目范围本项目位于雄县东部,建设地点为张岗乡开口二村的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为0.42万亩。1.2.2项目规模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0.42万亩。1.2.3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有:水利措施:更新机井8眼,机井配套21台套,新建机井保护装置27个,新建配电室8个,喷灌4200亩;埋设铠装电缆1.36km,架设变压器1台,新建过道保护装置5处,弯道保护装置2处,碑式标识牌1处,门式标识牌1处;农业措施:秸秆还田4000亩;田间道路措施:整修田间道路2.44km,全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修沟渠7.18km;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1.00万株;科技措施: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0.4万亩。1.2.4

7、项目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1年, 2016年3月开始施工,到2017年3月底工程竣工。1.3项目投资1.3.1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615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432.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34%;农业措施投资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5%;田间道路投资100.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0%。林业措施投资3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90%;科技措施投资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5%。项目管理费6.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工程管护费5.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1.32资金筹措总投资61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3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84万元

8、,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54万元;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7万元。1.4项目编制的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0号);2. 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冀财发201142号)3.关于印发河北省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的通知(冀农发办201235号)4.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例规范冀农发办(2013)91号5.关于调整部分农发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及人工费单价的通知(冀农发办201396号)6.保定市财政局关于编报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批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保财发201583号)7.保定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治理项目

9、区井房管理使用及农防林网保护的通知(保财发201580号)8.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9.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10.河北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363);14.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15.雄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三年规划(2016-2018)1.5 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3.35万kg(其中新增小麦生产能力32.75万kg,新增玉米生产能力53.45万k

10、g,新增杂粮生产能力7.15万kg)。项目区年新增总产值246.84万元,年新增净产值219.55万元。通过立项开发,能显著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通过增施有机肥、实行秸杆还田、过腹还田,能够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以减轻土壤污染;通过生物病虫害等综合防治,将大大减少农药施用量,增加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通过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年节水19.29万m,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使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控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通过农田林网植树,林业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增强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1.6 组

11、织领导和管理雄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水利、科技、农业、电力、土地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雄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工作。下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运作和实施。为使工作落到实处,项目区乡村也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承包责任制。任务分解到人,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职能作用。形成县农业综合开发小组领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科技部门技术把关,政府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实践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做到“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质监部门监督”的质量责任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三

12、专”制度,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实行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办法。项目实施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登记,分别交由乡镇、村集体管护,明确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并使用好管护经费,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附表项目概要表: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况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涉及行政村个1村名:开口二村2.总人口户2723.农业人口户2724.农业劳动力户2725.土地总面积万亩0.59846.耕地面积万亩0.42007.粮食总产万公斤289.109.人均年纯收入元9100二、项目区现状1.水利工程完好率%50包括河堤、渠道、机井、渠系建筑物等三、开发治理任务1.修沟渠Km7.

13、182.机耕路Km2.44水泥路3.5m宽3.机电井眼27更新、配套4.秸秆还田亩4000四、概算投资万元615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本项目拟建于雄县张岗乡开口二村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张岗乡位于县城东北16千米,地理坐标东经1161031.61东1161032.72东,北纬39 745.0539 528.33。 详见附图: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置示意图2.1.2 水文、气象雄县东南毗邻华北明珠白洋淀,常年有水,大清河横贯东西,北有友谊河,但由于连年干旱导致两河干涸。项目区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日

14、照时数为2600h,日照百分率60%;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6千卡/cm,太阳辐射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全年无霜期185天,适合农作物一年两熟,我县多年平均气温12.1,历史极端最高气温达39,极端最低温-18.1,冻土层0.6m。0以上有效积温4730,大于10积温4337,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需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5mm,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5%,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其它三个季度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25%。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势平坦,西北部稍高,地表径流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属中沟排沥井灌抗旱区。项目区土壤属褐土化潮土。有机质含量1.2

15、4%,全氮含量大于0.07%;碱解氮含量为43ppm,速效磷含量:6ppm,速效钾含量171ppm。2.1.4自然灾害状况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干热风,根据多年水文、气象资料统计,出现干旱年份的比例达75%。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涉及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现有人口272户,100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劳动力人口590人,项目劳动力满足生产要求,能够掌握科技推广等技术。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0.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42万亩,村庄、沟渠、道路占地0.17万亩。项目区中田地全部用来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杂粮等粮食作物。2.2.3农

16、业生产状况项目区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实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2015年全区播种面积5900亩,全区复种指数为1.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100亩,单产350kg,总产73.50万kg;玉米播种面积2500亩,单产430kg,总产107.50万kg;杂粮播种面积1300亩,单产110kg,总产14.30万kg。项目区小麦、玉米的耕、播、收环节机械化作业率95%以上,其它农业活动如锄草、病虫害防治等仍靠人工操作。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经营效益良好,能够保证自筹资金到位,项目每户人年均可达到9100元。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所在的乡有农技服务站1

17、个,技术员2人。该村没有设置服务站及其它相关设施,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科技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良种普及、病虫害防治、农村科技服务等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2.2.6 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项目区2015年小麦总产量73.50万kg,除自用外,大部分销售到雄县五得利面粉有限公司;玉米总产量107.50万kg,大部分用于销售。本项目开发实施后,小麦年产量预计比开发前增加32.75万kg,玉米年产量增加53.45万kg,杂粮产量增加7.15万kg。增产的小麦、玉米、杂粮全部用于出售。增产的农产品为市场需求广泛的大宗农产品,根据市场供求预测,增产部分占市场份额较小,完全可以利用原有

18、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详见附表: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2.3 基础设施2.3.1田间工程现状水利:项目区现有机井27眼,单井出水量40m3/h左右。其中6眼机井用于项目区两个大型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占地800亩,水泵、配电设施完好;8眼机井已经完全不能使用,需要更新,13眼机井出水量能满足需求,配电设施完好。但需要配套水泵和建机井保护装置。农业:项目区原有硬化路7km,其余为土路,田间路较窄,人们生产生活不便,需要进行田间路整修及硬化。林业:项目区内田间路两侧树木较少,没有形成农田防护林网。项目区内现有沟渠、坑塘植树及其它零散树木0.4万株。2.3.2农业机械及农机

19、服务设施项目区现有农机具200台,其它配套农机具5台,农机总动力3150千瓦,基本达到了小麦、玉米收割、耕、播、运输的机械化作业。农机服务以有偿服务为主,秋收季节需异地收割机给予帮助。2.3.3农电现状项目区现有可利用的变压器8台,总容量为800KVA,地埋铠装电缆3km,均为2005年以前低压改造时建设。变压器容量达不到项目区用电要求。2.3.4 科技现状近年来,随着雄县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当地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受文化素质的制约,大部分农民在新技术理解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详见附表: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现状

20、一览表详见附图: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现状图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思想观念制约。科技种田的意识薄弱,种植、施肥和灌溉方式,缺少科技投入,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造成项目区种植结构不合理,产出投入比例下降,增收困难。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机井配套不完善,土垄沟灌溉渗漏,亩均用水量居高不下,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制约生产能力的提升,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现有农路弯曲不平、狭隘不畅,雨季难以通行,农机耕作、农产品运输受到制约,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21、和生产成本。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项目区劳动力短缺,现有农村务工人员主要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弱,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主要农作物品种还没有实现高产、优质;农作物施肥、栽培技术还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灌溉、施肥、打药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还不适应发展需求。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自然、水土资源条件的制约。项目区的地表水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项目区地势平坦,汛期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部分流走。多年来干旱少雨,地下水采多补少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

2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农田灌溉提水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资金投入加大,浇地成本不断增加。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项目区目前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资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农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实现全区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循环农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符合国家要求和国家投资方向。耕地是项目区的主要资源,但目前

23、项目区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主要表现为:耕地零乱,机耕道路狭窄,路况差,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灌溉耗时耗水,加大了农业生产投入;防护林体系不完整,长期受风沙危害,这些严重影响了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项目的集中连片开发,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大部分农田通过秸秆还田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加强,项目区农户将会看到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对农作物种植的重视程度将会有很大改观。农户的重视加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农作物施肥、栽培技术的相关培训,将会使项目区90%的农户掌握农作物的种植、灌溉、施肥、打药等先进技术。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农业

24、科技支撑、服务能力的增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作物质量提高将不再是难题。项目区的建设将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雄县的农产品加工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项目区的建设将大大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区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项目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综上所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必将改善项目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向农

25、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栽培技术现代化、生产服务系列化、产出优质高效化的现代化农业迈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 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光、热、水集中于作物生长季节,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农作物一年两熟,适种北方各类农作物。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自然条件较好。项目区农田通过机械化深松,可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增加,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供水与保水、保肥能力,具有向

26、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二)领导重视,政策支持领导非常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还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实施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还多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前完成了勘测、估算、规划等前期工作。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专门成立了农业开发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制,层层落实责任人,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所有这些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保证。(三)自筹资金有保证合作社运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可观,能保证自筹资金足额到位(四)科技支撑有力雄县积极组织开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

27、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项目区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项目区乡村与保定农科院、河北农大、河北省植保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已基本形成,技术依托雄厚,服务体系健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项目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利用、基础设施有保障、强劲的领导集体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相应的技术力量和其它外部条件,具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各项基础条件,该项目可行。第四章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表水近年来,连续干旱,项目区无地表蓄水设施,也无可利用的地表水源,因此不考虑当地径流量

28、的利用。本规划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4.1.2地下水项目区地下含水层主要储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含水层为多层结构的含水岩层。含水层埋深70 m至90m,含水层累计厚度30m至50m。静水位为40m,动水位为60m。根据雄县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雄县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图,项目区在8区内,8区内总面积97.6 km2,总补给量1366.4万m。本项目区总面积3.99km2,总补给量55.86万m。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采用可开采系数法确定可开采量,计算公式:Q可开=PQ总式中Q可开多年平均可开采量P可开采系数,取0.9Q总项目区地下水总补给量Q可开=PQ总=0.955.86=50.27万m经计算

29、项目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27万m3。4.2水资源利用现状项目区无地表水可利用,用水全部靠开采地下水。由于项目区工副业用水较少,在水资源利用中可忽略不计;项目区为专业合作社种植区,人口1000人,年人均用水量14.6 m3。居民年用水总量1.46万m3。项目区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用水。项目区现状条件下3400亩农田灌溉使用土垄沟输水,800亩农田灌溉利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灌溉,降水频率为75%,由表4-1可知,综合灌溉定额为115.5m3/亩,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则农业年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灌溉年需水量,m3;综合灌溉定额,=115.5

30、亩。项目区农田灌溉面积,=3400,800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0.85代入上式计算得农业年需水量为=115.534000.7+115.58000.85=66.97万m3,现状条件下项目区年用水总量为68.43万m3。表4-1 项目实施前灌溉制度表(降水频率为75%年份) 作物种类种植比例生育阶段灌水次序灌水时间 (月/日)灌水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起止小麦0.5冻水111.1711.2250115.5拔节24.14.850开花35.105.1650玉米0.6大喇叭口17.217.2750杂粮0.3生长期16.226.2735 项目实施前灌溉制度表(降水频率为50%年份)作物种

31、类种植比例生育阶段灌水次序灌水时间 (月/日)灌水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起止小麦0.5冻水111.1711.2245105拔节24.14.845开花35.105.1645玉米0.6大喇叭口17.217.2745杂粮0.3生长期16.226.2735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现状条件下,年用水总量为68.43万m3,通过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年盈亏水量为:W年超采=W年可采-W年用=50.27-68.43=18.16万m3式中“-”号表示供小于需,则项目区供需水量之比为1:1.36,地下水资源超采。详见附表: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行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32、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开发项目实施之后,项目区农田灌溉全部采用喷灌灌溉形式。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综合灌溉定额96.5m/亩,农业年需水量降至47.68万m3,项目区年总需水量降至49.14万m3,通过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年盈亏水量为:W年盈余=W年可采-W年用=50.27-49.14=1.13万m3供需比为1:0.97,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供大于需,水资源处于供需平衡状态,由此可见,项目实施后,通过管道输水与喷灌等节水措施,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耗,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缓解了项目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设计水平年的节水量计算如下:W节水=项目前项目前项目后项目后=115.534

33、000.7+115.58000.8596.542000.85=19.29万m3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的节水量为19.29万m3。详见附表: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后水资源平衡分析表表4-2 项目实施后灌溉制度表(P=75%) 作物种类种植比例生育阶段灌水次序灌水时间 (月/日)灌水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起止小麦0.6冻水111.1711.223596.5拔节24.14.835开花35.105.1635玉米0.7大喇叭口17.217.2735杂粮0.3生长期16.226.2730项目实施后灌溉制度表(P=50%) 作物种类种植比例生育阶段灌水次序灌水时间 (

34、月/日)灌水定额m3/亩综合灌溉定额m3/亩起止小麦0.6冻水111.1711.223289拔节24.14.832开花35.105.1632玉米0.7大喇叭口17.217.2732杂粮0.3生长期16.226.2730详见附表:雄县2016年度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后水资源平衡分析表。4.5水资源评价水质评价。项目区在全县水资源综合分区中属“I”区,矿化度为0.6g/L,硬度为100-200mg/L,PH值7.5-8.1,属中性。项目区水质属清洁型全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水量评价项目区现状年可供水量为50.27万m3,项目实施前灌溉年需水量为66.97万m3,项目区年用水总量68

35、.34万m3,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采状态。项目区通过实施工程建设后,全部采用管道供水,喷灌机进行灌溉,减少了输水渗漏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灌溉总需水量可降至47.68万m3,项目区年总用水量为49.14万m3,小于地下水水资源开采量,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年节约地下水19.29万m3。改变了项目区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对项目区的水资源开发起到保护作用。项目实施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会导致该地区水质恶化,而且能够有效预防水源枯竭、地面沉降等不良问题的发生。第五章 规划设计5.1 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

36、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二、基本原则1、突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紧紧围绕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将项目区建成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规模效益。2、突出优势产业发展。瞄准雄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极和增

37、长点,大力扶持发展蔬菜、畜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3、突出两类项目结合。着眼于放大两类项目集聚效应,重点扶持雄县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推进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提升项目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当地群众受益最大化。4、突出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优质小麦、玉米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5、突出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提高。重点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2选项原则坚持因

38、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根据项目的意愿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设计各类工程位置数量,整个项目区同一类工程达到同一个标准。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加强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在项目区的推广普及,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坚持与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两类项目相结合,强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5.3建设标准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细则(试行),结合相关单项工程国家规范和雄县规划20

39、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具体情况,拟定项目区工程的建设标准。5.3.1综合标准 1、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按照现代农业要求,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考虑新建工程和维修、更新原有工程,采取水利、农业、农田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2、项目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开采地下水,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节约水资源。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

40、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结合实际需要,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4、项目区视野开阔、交通方便、工程规模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标识牌。所有工程均设置农业综合开发标志,标识牌的规格和标准按照冀农发办201313号文件要求执行。5.3.2水利措施标准 一、灌溉工程1、机井工程(1)机井工程符合行业标准,泵、机、电、管及其配套设施完整规范。机泵

41、上水管采用铁管,机泵与低压输水管道铁管固定连接,并设置进排气阀。机井工程周围规范、整洁。(2)机井保护装置。机井保护装置基础部分采用15cm厚的3:7灰土,为三七墙。地上部分为浆砌砖结构,长1.5m,宽1.5m,高1.2m,厚度为24cm。顶盖采用预制混凝土板。2、喷灌工程为起到节水示范作用,提高农产品品质,项目区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总面积为4200亩。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技术成熟,适合大田作物,对水源水质适应范围广,其增产节水效益显著,运行操作管理简单,项目区现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已使用熟练,认同其带来的效益。 二、电力配套工程1、变压器。采用S11及以上系列的低损耗

42、变压器,容量根据供电区域内机井的数量和电机功率确定,单台容量为100KVA。安装防盗措施。2、输电线。低压输电线采用335平方铝芯铠装电缆,地埋敷设。3、井首配电室。配电装置安装在机井附近合理位置,设置标准配电室,配电装置采用一体化设置,智能卡取电。按照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排灌电力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的意见(冀农开办2009119号)执行。三、其他水利工程为方便项目区农田耕作,项目区建过道保护装置、弯道保护装置。在项目区视野开阔,交通便利,工程规模集中的地方设置工程标识牌。5.3.3农业措施标准1、秸秆还田(1)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5个百分点以上。(2

43、)瘠薄地要加厚耕作层,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0cm。 5.3.4田间道路标准1、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原则上全部硬化,布局合理,顺直畅通,弯道保护装置大于相交主干道路宽的1/2,并预留农机过道保护装置,以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需要。(1)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3.5m,面层厚度18cm。(2)弯道保护装置,为砖混结构,长度不小于4m,高出地面25cm,水泥抹面,外涂红白相间外墙涂料。2、整修沟渠田间道路一侧原有沟渠,上口宽400cm,下口宽150cm,沟深150cm。另侧设置边沟,上口宽80cm,下口宽40cm,深40cm。边沟顺直规整,宽窄一致。5.3.5林业措施标准项目区内田间道路、沟渠

44、、河流等两侧,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宜占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造林时预留农机过道保护装置。 1、栽植密度。采用一路两行树,一般栽植在道路两侧边沟内,株距3m以内,特殊情况栽植在道路一侧,株距3m以内,行距1m。 2、树坑规格。树坑606060cm。3、苗木标准。树苗采用胸径4cm,修剪侧枝和定干,株高4m左右,根系完整,主根无损伤,根幅不少于50cm的白蜡或者国槐。4、栽植要求。苗木栽植时统一截干。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操作程序实施,株距均等,纵向一条线,一般两日内全部栽完。栽植后及时浇一至

45、二遍透水或灌沟一次,并及时扶正培土。树干距地面1.2米处涂红圈,红圈下涂白灰。5.3.6科技措施根据项目区种植习惯和农民科技水平,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计划在雄县富粮玉米专业合作社示范与推广4000亩。1、项目具体内容 通过开展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高产示范田,推广高产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和测土施肥、一喷三防技术,建立推广体系、实施种子补贴等措施,推广高产、抗寒、节水小麦新品种河农6049。同时,利用讲课、发放资料、媒体传播、实地参观等途径,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水平。2、推广品种或技术的种类、名称及其个数或项数示范推广高产、抗寒、节水、适合于冀中北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