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00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青岛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战略研究序前言第一篇 青岛市食品安全概述第二篇 青岛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分类研究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链中的应用第十五章“十一五”青岛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点领域与关键项目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链中的应用目录一.国内外现状4(一)利用信息技术和Internet平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4(二)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5(三)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6(四)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发展展望71.数据管理72.档案管理73.信用跟踪74.风险评价75.技术指导7二.建立青岛市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的关键技术7(

2、一)食品身份电子标识以及自动识别系统81.条形码技术92.IC卡技术9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9(1)RFID系统组成10(2)RFID原理10(3)RFID应用10(二)基于Internet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监控平台架构101.食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控制标准102.食品供应链监管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10(三)跨网络、跨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XEDI10(四)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统一的信息标准11(五)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数据共享技术11(六)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GPS 和GIS 技术11(七)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11三.建立我市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与信用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设想11(一)建立食品安全信

3、用体系111.食品安全信用122.食品安全信用体系12(二)青岛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设想121.建立食品身份标识和食品追踪体系122.沟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渠道12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标准12(1)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13(2)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134.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方法13(1)层次分析法13(2)模糊综合评价13(3)数据包络分析13(4)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运用14(5)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145.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奖惩制度14(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141.青岛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1

4、4(2)可追溯原则15(3)时效性15(4)公信力15(5)先进性和实用性15(6)开放性和兼容性15(7)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5(8)系统安全设计15(9)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15(10)广泛采集、集中处理、统一发布15(11)构筑食品安全体系,培育名牌食品战略15(12)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原则152.青岛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功能设想15(1)内部监管信息系统功能16(2)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功能193.青岛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结构设想20(1)食品安全中心网络拓扑结构20(2)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20(3)基于Web的分布式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构成22参考文献22附录23

5、一. 国内外现状当代社会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食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交付。随着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国家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食品安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正处于由长期食物供给短缺到结构性食物相对过剩,由主要解决食物总量供需安全问题到主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过渡阶段。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快速高效处理食品安全信息已成为必然趋势。食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供应链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没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没有先进的信

6、息管理手段和便捷的信息共享途径,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生产和监控是不可能的。(一) 利用信息技术和Internet平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为了建立诚信体系,实行公众监督,接受市场评判,发达国家很重视利用信息手段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美国是农业市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信息技术和信息体系的发达,惠及了美国农业,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信息为主导向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时、公开、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务。2003年,美国农业部计划建立家畜追溯体系,要求零售商、加工厂商和农民认真做好家畜跟踪记录,以便建立家畜标识,帮助消费者了解家畜的出生、养殖和屠宰加工过程

7、。建立追溯体系的目标是提高从农场到加工厂的追踪鉴别能力,在48小时内完成鉴别。据报道,今后美国对所有牛、羊和其它家畜都要从出生之日起就戴上耳标。目前准备采用的耳标将与超市中的条形码功能差不多,这个身份标志将伴随动物终生。几年后,耳标将由微芯片取代。在欧美,荷兰、丹麦等国实施“档案”管理,农场的每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都有自己的“档案”,事无巨细都有纪录。加拿大联邦、省级政府农业部门都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向农场主、乡村居民、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业法规、政策、标准、灾害、经营管理及农产品供求趋势等信息服务。在亚洲,日本全国农协决定在2006年底之前,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和蔬菜等所

8、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实施“身份”管理制度,将下属农协生产的所有的农产品都编上号码,在零售商店销售时,必须标明该农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使用过的农药名称、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日期以及农产品的收获、上市日期等具体数据。全国农协还将这些具体的数据通过因特网公布,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清楚地了解和确认所有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以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担心。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协调小组与北京卓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数码防伪追溯系统”是一个集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数字密码及高科技印刷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防伪及管理系统,它通过最新一代的加密算法技术,为每一件产品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20位

9、数字防伪密码,并在产品包装上粘贴,如同为每件食品打上身份证号码。已于2003年3月1日开始对12大类食品进行备案,目前已有400余家企业1805个品种的食品在市工商局备案,其产品品名、品种、规格、商标、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都可以在工商网上查到。消费者只需揭开产品包装上的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防伪追溯标识,即可通过拨打防伪查询电话或上网或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就能快速识别商品的真伪。目前消费者在市场上能买到的贴有数码防伪标识的产品还只有一种,即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的北冰洋牌桶装水。上海市早在2001年9月28日已正式开通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海农业网平台,是为上海市安

10、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标志认证所开发的网上办事系统。将农业标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执法体系的内容在网上公布,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业企业或农民提供查询服务。所开发的“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模块,可进行网上办事,提高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申报、检测、认证效率。同时还在网上公布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品牌,为市民选购放心农产品提供方便。该系统还具有较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便于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申报认证的产品信息、申报产品的企业信息进行维护管理、数据汇总统计等。2002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105号令,规定本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保证产品

11、的可追溯性,在全国率先实施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二)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当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十分严重,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特别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食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

12、,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从2004年到2008年,通过5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等六个方面。食品方面信用信息来源于政府、行业和社会三个方面。政府信息主要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基础监管信息,行业信息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等,社会信息包括新闻媒体与舆论监督信息、信用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认证机构的认证情况、消费者的投诉情况等。为

13、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努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信用水平,结合目前社会信用等级建设情况,原则上确立食品安全信用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级制。根据信用等级状况,对食品产经营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北京市工商局建立的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已于2003年初启动运行,该系统由备案管理、日常监督、信用记录、信息发布、专家指导等组成。为社会提供已列入重点名录的食品名单、定点屠宰厂、养殖场、蔬菜生产基地名单、各种优质、名牌、有机食品等称号名单。并提供行政部门检测信息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有关部门查处、限期追回、被责令暂停购进或者禁止销售的食品名单等信息。经营者可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把好食品进货关,将不放心

14、食品挡在市场之外;消费者可根据系统的信息把好“进口”关,把不放心的食品拒之于购物篮外。该管理系统在全国尚属首创。杭州市不断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于2005年8月,提出了杭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年底通过了可行性论证,计划分三期建设两网(由连接各相关部门的监管信息采集交换网和面向社会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网),三库(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企业生产经营档案信息库和食品产品质量信息库和数据采集交换系统)和五个子系统(企业生产经营档案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系统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国内的一些行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和

15、信用体系,例如儿童食品行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系统、杭州市建立茶叶信息系统、四川绵阳建立养殖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山东济南建立肉食安全信用档案信息系统。(三)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绿工程”、“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各地都在积极行动,北京、上海等许多大中城市都启动了市场准入制。但是目前的监控体系和手段很不健全,大量的安全质量信息未能共享。目前我国刚刚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的监控管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验

16、收。该课题的目标是采用WTO及有关国际协议确认的风险分析方法,在现有分布于全国各口岸和大中城市600多个实验室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方案,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将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从“消极、被动、事后弥补”转变为“积极、主动、事前预防”,切实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拒于国门之外,将不合格产品堵在厂门之内。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的自动预警以及数据分析、地理分析、趋势预测和状态评估等支持功能。2006年6月北京市启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首都食品安全电子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在全国是最先进的,也是惟一的。全市7万多食品生产经营企

17、业,都能在半小时内收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指令信息。6月29日,一名朝阳区的消费者投诉在超市里买到变质的火腿肠,事隔仅1个小时,朝阳区所有的食品经营企业,都收到了对这批次火腿肠暂停销售、进行下架的指令。如此快速的反应过程得益于该系统。据了解,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处理量巨大,包括北京市销售的6万余种食品,近7万家农业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餐饮企业的各类基础信息;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对65大类3900多种食品的各类抽检信息;全市工商、质监、卫生、农业、城管等部门查办的案件信息;工商12315、质监12365、消协96315、卫生65066969、城管96310等部门针对食品的投诉举报信息

18、等。并能够根据执法需要进行各种统计分析,能够以北京市任意一点为中心,圈定任意半径的一个区域,查询这个区域内的各种食品信息。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还重点建立了视频监控网络,有150个摄像头对北京市各个进京路口、生猪屠宰等有风险的食品生产、配送企业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已有20多个摄像头在大兴榆垡、通州白庙、房山琉璃河3大进京路口等重要位置发挥电子眼的作用。上海市农委信息中心开发了涉及猪出栏计划、兽药饲料采购、繁育、防疫、诊疗、死亡、药物残留检测等10个方面的猪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完善了本市的动物安全监管体系,还大大提高了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效率。为确保市外入境畜禽产品安全,信息中心又开发了市境道口外

19、来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对畜禽运输车辆、货物、证明、违章等4个方面进行信息录入,现已在全市8个道口联网运行。2002年12月下旬起,上海档案农业又向无公害蔬菜等基地推进,现已有6家园艺场利用信息系统将农药化肥使用、采购、蔬菜销售等清楚记录在“案”。据悉,2003年上海的种猪场、标准化猪场、瘦肉精免检猪场、品牌猪场及园艺场将全部实施档案农业,并逐步在瓜果、奶牛场开发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以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使得市场上“上海产”农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资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找到其出问题的环节,一些超前信息更可使农产品安检提前至上市之前。2004年,深圳市质量监督局开发了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系

20、统。该系统由远程实时监控,电子地图和电子质量档案三部分相结合,通过采用可缩放的电子地图,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全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位置准确标注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区别不同的监管类型,并显示企业电子质量档案。选择四家代表企业,在企业关键质量部位安装了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监视、控制和录像。这种远程实时监控方式可减少上门巡查频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并达到预防违法的目的。2004年广州开始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作为广州市食品放心工程五大体系之一,这个信息平台对内为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有执法监管、食品准入、食话食说和我的助手等功能;对外为公众服务信息系

21、统,有备案管理、检测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监控等功能。通过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政府对内可以高效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的各项工作,例如进行联合执法,开展食品监控、监测、监管,办理食品备案、商家备案、企业备案及其信息发布,发布政策法规、食品科普知识、食品检测等各项信息,受理投诉、反馈,组织食品安全讨论,展开食品安全市场调查等。通过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对外可以面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和监管信息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引导、教育和增强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市场自律,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四)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发展展望信息技术用于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在以下

22、几个方面发挥优势。1. 数据管理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各种相关数据库,高效率管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方便相关用户快速查询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安全生产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投入品使用规范等,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2. 档案管理建立不同业务层面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日常工作记录,比如管理部门对相关企业的注册登记、信用记录、产品认证等的网上登记系统,再比如养殖企业的饲料采购、出栏计划、进销去向、防疫记录等信息的管理,这些系统的开发可以为决策者或管理者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服务。3. 信用跟踪对某种产品的市场状况、生产、销售、食品贮藏、加工、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23、性,有助于社会信誉的监管和建立。4. 风险评价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国内或国际公认的风险分析方法,建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提前对市场形势做出评价分析和预测,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市场监管效率。5. 技术指导开发各种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环节的专家系统,替代领域专家为相关用户提供具体的生产技术指导,保证能生产出符合安全标准的源头产品。总之,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发布、咨询服务已有成熟的经验,但有些专业应用软件也尚未开发出来,比如北京开通的“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欧盟国家的同类系统也正在建设当中。国内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食品安全信息,除北京外,大部分城

24、市目前仅限于追溯系统和认证登记系统,尚未涉及从产地环境到生产、加工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和安全记录的信息管理,更没有专业针对某一农产品(如小麦、生猪等)的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生产加工环节的全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各环节前景广阔,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二. 建立青岛市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的关键技术青岛市将举办2008奥帆赛,食品安全的形势非常严重,任务繁重,为了确保青岛市的食品安全,特别是重点食品的食用安全。青岛市实现食品安全的途径是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提高可追溯能力,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并逐步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建

25、立起食品安全的信用系统。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有如下关键技术需要研究:(一) 食品身份电子标识以及自动识别系统食品安全监控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既要求在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度研究,又要求有相应的技术应用水平和市场能力来保障平台的实现和推广。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的标识(信息)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即建立系统中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并按照该方案对系统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记录和保存,将信息与实物联系起来,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来实现对实物流的跟踪和追溯的功能,食品可追溯性监控就是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信息

26、流加以有效管理,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至源头。因此,信息在这个监控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图1 食品追踪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如图5所示,在食品追踪系统中,食品从生产者正向流动最后到达消费者,而信息流则是双向的:对前一环节来说,就可以实时跟踪产品的去向情况,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向下游环节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全面地召回问题食品;对于后一环节来说,如果出现食品的安全问题,系统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逐级向食品供应链上游进行追溯,迅速找到发生问题的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中,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27、信息的采集和记录、信息的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输出和获取。在整个信息系统中,信息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是基础,在采集和记录数据之前,需要首先对产品及其属性以及参与方的信息进行有效标识。在食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中,数据记录和获取的精确性和速度,是实现追溯功能的关键。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来看,机器识别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电子数据交换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基础目前还很薄弱。但从国外发展实践来看,这两点是食品供应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所以条码识别应该在系统中加以应用。同时,为顺应未来技术趋势,必须进一步探讨射频识别技术和XEDI技术在平台上的应用空间目前可以考虑的识别技术如下:1. 条形码技术条码技术是最

28、早使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因其识别的可靠性高、成本低廉、技术成熟、自由度大、灵活实用、是编码系统主要应用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对于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通常是唯一的。它通过数据库建立条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普通的一维条码在使用过程中仅作为识别信息,它的意义通过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而实现。条形码的种

29、类一般是按条和空的排列方式(即符号法)来划分的,包括一维码、二维码和矩阵码等。常用的一维码有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的编码体系广泛地应用于零售业;39码在工业,医药和政府部门中很流行,它可以提供不同的长度并有高度的资料保密效能;128码可以代表所有的ASCII并有高密度和高度资料保密功能。二维码,即所谓的“重叠”符号法,在一个固定的格式中用条码行上下罗列的办法提供高密度的资料编码,包括PDF417, Codablock, 16K, Code49等。另外,还有以VeriCode, DataMatrix,

30、Code和MaxiCode为代表的矩阵码(Matrix),也提供高密度的资料储存功能。二维码、矩阵码的信息存储量较大,但应用成本相对较高。一维码所存贮的信息对于普通商品而言己经足够了,故通常见到的商品码绝大多数为一维码。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开发出用于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全球统一标识(EANUCC)系统。EANUCC 系统在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全球位置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 和应用标示符(Applicati

31、on Identifier,AI)等一系列编码方案的支持下,通过扫描等方式实现自动数据获取,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或者互联网实现数据通信,成功地应用于对饮料、肉制品、鱼制品、水果和蔬菜的跟踪系统中。2. IC卡技术IC卡系统一般由IC卡、IC卡发卡系统、IC卡应用系统和读卡器几部分组成。IC卡发卡系统,由IC卡的初始化和IC卡首次冲值组成。IC卡的初始化,是指由空白卡(只封装芯片)变成个人卡的过程,包括某种应用项目的编号、发行者编号、认定读写器密码、存储权限等等。IC卡的首次冲值,是在IC卡冲值点,由IC卡应用系统人员完成,记录有卡号、卡类、金额、日期、操作员、机号等等。IC卡冲值后即可发

32、行。IC卡应用系统,是指以IC卡为基本手段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在读写器提供的接口函数基础上进行应用软件开发。一个IC卡应用系统必须能发卡,能以卡传递信息,向用户提供服务,能保证用户用卡安全。读卡器一般具有接触准确的卡座,与计算机相连,完成读写操作,支持符合ISO7861标准的各种IC卡.可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IC卡读卡器是通过RS-232等并行接口与计算机收银机或其他终端设备接口完成通信功能的。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它利用射频标签承载信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

33、获取相关数据,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又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RFID 技术的特点包括可以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以及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是实现物流过程实施货品跟踪非常有效的一种技术。RFID实际上是智能识别技术的一种,以此种射频技术制备的商品标签比条形码技术的标签又进了一大步。(1) RFID系统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RFID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俗称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它分为有源,无源,半有源半无源标签; 读取器/读写器(Re

34、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RFID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2) RFID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3) RFID应用RFID电子标签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动物晶片、门禁控制、航空包裹识别、文档追踪管理、包裹追踪识别、畜牧业、后勤管

35、理、移动商务、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晶片防盜器、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等。(二) 基于Internet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监控平台架构我国目前的食品供应链存在以下问题:1. 食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在生产环节,生产企业按照自有标准体系组织生产,相应的生产监管机构按照行业标准或部门标准进行监管;在流通环节,政府监管部门按照部门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疫或其他监督管理,企业如集贸市场或超市也按自定标准进行质量监督控制。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标准体系,标准的设立不科学或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所适从,也影响了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成效。解决思路是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36、准,制定一个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2. 食品供应链监管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流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或第3方监管部门,都应用了相应的标准控制体系。但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对流动的农产品的控制和监管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使下游机构或最终消费者难以对农产品生产情况等上游监管信息进行回溯性查询,上游机构也无法对产品流向进行跟踪,使供应链监管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手段是架构基于Internet的食品供应链平台,该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农户、农产品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零售商和政府监管机

37、构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环节的集成化的、无缝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流和控制过程,建立农产品安全控制和预警机制。该平台必须保证平台安全性、平台可靠性等。通过网络将所有分散的个体、饲养场、屠宰厂和销售点信息连在一起,LAN、WAN 等有线网络技术和GPRS、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以及Internet 技术为可追溯系统提供了支撑。通过Internet 及XML 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集中存贮、管理,数据输入后可立即查询,突破企业防火墙的限制,拥有低维护成本和客户端零安装优势。(三) 跨网络、跨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XEDIW3C在1998年制订了XML的标准,启动了整个Inte

38、rnet环境下的信息标准化的进程。几年来,适应于各行业需求的XML Application纷纷被制订。而这些XML Application也如同网状的Internet一样在整个应用体系中呈网状分布。这些交换标准主要分这样几类:1) 为实现跨行业业务而建立的体系式交换标准,如xCBL、cXML、ebXML等;2) 应垂直行业内信息交换需要而建立的交换标准,如SML、adXML、MEDoc等;3) 通用的、适用企业内部某一领域的专业交换标准,如CIML、OCF、FIX;4) 软件应用领域的专有信息描述标准,如Wf-XML、XEDI、UIML等。对任意一个企业级或门户级应用而言,它不可避免地需要根据

39、多个交换/描述标准提供数据接口,而且应当为潜在的交换/描述标准预留接口。同时随着系统的进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数据的一次转换流程将不局限于一个交换/描述标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涉及两个或多个交换/描述标准,而且所有通过数据界面获得的数据必须保存入数据库。若为两个存储格式构筑转换应用,是一项复杂度呈指数增长的工作,这对数据交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如基于XML数据环境的规则驱动的数据交换方法。通过该标准可以实现跨网络、跨系统的数据的同步和异步传递。解决了不同的平台、不同系统、不同网络间的数据传递问题。(四) 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统一的信息标准食品供应链系统的实施涉及多种

40、技术,并且各个检测主管单位的数据格式不尽相同,这给数据库的运行带来很大不便,统一的标准是安全链系统的基础。统一的编码和食品信息标准能够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无缝联接,从而达到快速追溯的目的。(五) 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数据共享技术构建可追溯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中央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基于纸张的记录很难满足快速追溯的需求,家畜个体或者单位群体的迁移必须记录到中央数据库或者无缝地与数据库框架相联接,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六) 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GPS 和GIS 技术随着GPS 技术的民用化以及服务和设备成本的降低,许多可追溯系统已经加入了家畜个体和饲养场地理位置引用信息和相关分析功能,

41、在动物疾病暴发时能够提供更多辅助决策信息。(七) 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基于DNA的可追溯成为可能,DNA 标识需要建立庞大的基因数据库,需要研制专用的基因匹配搜索引擎,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就无法实现基于DNA 的可追溯系统。三. 建立我市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与信用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设想(一)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市场的信任度,促进国内食品市场的繁荣和食品出口的增长。目前,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使消费者对于食品市场乃至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例如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严重的问题被曝光后,消费

42、者很难辨认市场上哪些是正规养殖场出产的,哪些不是,而且对正规养殖场也缺乏信任的理由,唯一的选择是不再食用多宝鱼,这样无疑对海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打击。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可以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选则基于对食品供应链的信任,即使某个环节、某种产品出了问题,也不会对整个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对食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信用在食品领域和信用管理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属于食品安全和信用管理的交叉学科。食品安全信用是指食品供应链中的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以及销售者向消费者提供不危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的、安全的、卫生的、健康的和富有营养的食品的可靠程度4。其包含两层含义:(1

43、) 食品供应链向消费者所提供的食品食用是安全的;(2) 食品供应链向消费者所传递的食品质量信息是真实的,没有隐瞒或欺诈行为。食品安全信用不同于金融和商业上的信用,它的授信方是消费者,而受信方是食品供应链。授信方给予受信方的信任不是基于付款或还款的能力和意愿的信任,而是基于对受信方保障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和意愿的信任。基于这种信仁,授信方给予受信方的不是资金和原料方面的便利,而是市场。从这个角度讲,对于食品供应链而言,食品安全信用比商业信用更为重要。2.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将信用管理的基本思想导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来,形成一种以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为基础,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为核心的社会

44、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5。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为保障,以真实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为基础,以科学的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析为依据,以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食品安全问题记录为重要参考,以信用标准、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披露和信用奖惩为核心内容。要消除食品行业中的信用危机、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其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涉及信用观念倡导,信用法制建设,信用需求培育,信用中介发展,信用信息征集,信用信息披露,信用等级评价,守信行为褒奖,失信行为惩戒等一系列内容,是

45、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6。(二) 青岛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设想1. 建立食品身份标识和食品追踪体系要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产品的标识与追踪是前提。食品身份标识和食品追踪体系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给每件商品标识身份,保存相关的管理记录,是食品供应链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食品身份标识和追踪体系应符合ISO9000系列及HACCP的要求。2. 沟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渠道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过程中,由于大量信用信息目前分散在诸如工商、税务、商检等不同的政府部门,彼此之间并共享和流动。同时,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某种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国家

46、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致一个较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难以建立,所以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征信制度,依法、客观和公正征集信用信息,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渠道的畅通。3. 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标准HACCP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对食品供应链的每一环节中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进行分析、控制以及控制效果验证。HACCP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它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和关键控制点CCP两部分组成:(1) 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指收集和评估

47、有关的危害以及导致这些危害存在的资料,以确定哪些危害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在HACCP计划中予以解决的过程。危害分析一般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三方面进行分析。(2) 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指那些对于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水平非常关键而且能够实施控制措施的步骤。基于HACCP的基本理论,结合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征,从原材料的采购、贮存、产品的生产过程、成品入库、出库、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分析产品的一些质量缺陷及产生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点,建立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

48、价标准。4. 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方法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应坚持独立、公正和审慎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有如下方法:(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又称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A. L. Saaty创立的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它基于多目标的层次结构,根据主观判断计算一系列备选方案的相对重要程度。由顶层依次向下计算,通过决策者为每一水平和子水平提供的主观两两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为每一单元创立向下的成对比较阵。通过计算比较阵的特征向量得到同层次各元素对于上一层次同一单元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再按照从底层依次向上的顺序,计算综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