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059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十)——春江花月夜ppt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轮明月升起来。这一轮明月,展示了春江月夜如画的美景;这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这一轮明月,讲述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这一轮明月,成就了张若虚的千秋诗名。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走近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扬州(今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诗作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

2、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体解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

3、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文章标题点出几种意象?,春 江 花 月 夜,听读全诗,思考1:,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听读全诗,思考2:,捣衣砧( ) 滟( )霰( ) 徘徊( )汀( ) 碣石( ),读准下面字音,zhn,ji,tng,hui,xin,yn,月出月悬月斜月落,再读全诗,找出全文线索:,(20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A江水的流动过程 B月亮的生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 D白云的飘浮显隐,B,第一部分:景色美,春江潮水

4、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 )上白沙看不见。,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波光荡漾的样子,春天的原野,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光如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水边沙地,.请找出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春江花月图(景色美),2. 给这幅图画命名。,3.

5、 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对月抒情作铺垫,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而江畔沙滩上,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4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5自选角度,鉴赏这几句诗。,诗人采用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的顺序,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相结合,动静相宜,妙用比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水)声有(月)色、极富动感的春江潮涨、明月当空、江海难分的立体画,华光万里,

6、清明澄澈,美不胜收,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美景的喜爱之情。,思路与规范:顺序+角度+手法+内容+感情,第二部分: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 )见长江送流水。,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停止,完毕,译为“尽”,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只,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遐想?,年年岁岁,月是亘古不变的,

7、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人类如长江水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默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抒发了人生短暂而宇宙无穷的惆怅之情。(哲理美),2.请鉴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诗。,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让诗篇又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答题规范与思路:释义+手法+效果+内容+情感(作用),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在行

8、文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第三部分:,玉户( )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 )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送信的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

9、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去还来。,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月光,门的美称,第三部分,诗歌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以上是第三部分的第一层,请加一个小标题:,思妇怀远图,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徘徊,指一个地方来回走动。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月亮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久久不忍离去,表达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2“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

10、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规范与思路:释义+手法+效果+内容+情感,3“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

11、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上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给本段诗加小标题:,游子思归图,请鉴赏以上的诗句:,闲潭落花,春已过半,可惜还不能回家。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四句虚实结合,既写梦境,还写实境,丰富诗歌的意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规范与思路:释义+手法+效果+内容+情感,情感内容,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把

12、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三、构思新颖(内容;结构)。,四、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艺术手法,这首诗被古人这样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紧扣春、

13、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本课小结,1.下面句子中的“胜”意义为“禁得起,经得起”的一项是( )A.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苏武传) B.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留侯论) C.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

14、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C,A.尽,全;B.胜利;D.胜过,超出。C一说“尽”,2.下面句中的“望”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B.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牡丹亭游园)C.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D.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A,希望,期望,其它均为“远望”,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纤:细,小。B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C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花纹。D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C,文:波纹,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生代代无穷已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15、C学不可以已D是亦不可以已乎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B,然后,不久;其它均为“停止”,A,A项使用了比喻,B、C、D三项均为对偶,6.下面句中的“但”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席方平).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席方平).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6、阴山(出塞) A BC D,B,只要。只;但是;只管,尽管,7.下面句中的“已”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燕昭王求士)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晏列传)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管晏列传).剑斩虞常已(苏武传) .来时,大夫人已不幸(苏武传)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苏武传)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先秦诸子语录)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人生代代无穷已(春江花月夜)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项脊轩志) A BC D,A,已经。不久;完成,完毕;罢了;语气词,同“矣”;停止;不久,然后,8下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的声韵

17、之美,对春江花月夜诗情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B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C. 有些句子用了律诗的平仄,再加上不少对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其中对春江明月,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韵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韵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D这首诗语调流畅明快,舒缓有致,时而昂扬时而凄婉,因此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D,9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春江

18、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C本诗采用格律诗要求,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C,“韵律固定不变”错,诗中多次变换韵脚,10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A江 B月C花 D夜 1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A月初升时 B月高悬时C月西斜时 D月落时 12.律诗盛行于( ) A.魏晋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19、,B,A,C,1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两句诗。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 14.春江花月夜是一首( )A叙事诗 B抒情诗C写景诗 D议论诗,B,B,“张九龄”应为“张旭”,15、下列咏月的诗词名句与作者及作品对应有错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中秋月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月下独酌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

20、舍弟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E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F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琵琶行G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A,中秋月应为水调歌头,1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17春江花月夜所抒发的感情不包括()A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B对宇宙人生的思索。C真切的生命体验。 D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不平。,A,D,1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此是春来第

21、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B,一、选择题1.(2009)下列诗句中,意境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为接近的是()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yo(照耀,明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2014)春江花月夜中的写景、抒情、阐发哲理,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意象,这个中心意象是( )。A.春江B.明月C.花林D.夜空,B,3.(2015)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A.七言排律 B.七言歌行 C.新题乐府 D.古题乐府4.(20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A江水的流动过程 B

22、月亮的生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 D白云的飘浮显隐,D,B,5.(2019)关于春江花月夜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张若虚B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C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D全诗四句一韵,首句入韵,C,二、填空题1. (2006)张若虚的诗作 是千载传诵的杰作。2.(2007)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 。3.(2008)班固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评价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春江花月夜,皎皎空中孤月轮,汉乐府,三、释词题1.(201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只,四、阅读分析题(一)(2010)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分) 春江潮

23、水连海平落花摇情满江树。诗中的意象是什么?写出诗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讨,体现了诗歌“哀而不伤”的基调?,春、江、花、月、夜。,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试分析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诗前八句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中间八句由月及人,想到生命短暂、人间常别遗憾,情景相生。最后二十句,诗人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景物描写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景与情相互烘染。,()诗一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

24、里,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二)(2012)阅读诗歌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落花摇情满江树。给下列词语注音(每小题分,共分)霰: 汀: 砧:解释词语(每小题分,共分)人生代代无穷已 但见长江送流水,穷尽、终了,只见、只看见、只看到,诗歌创作是如何实现诗情、画意、哲理的统一的?(分),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描绘了一幅雄浑阔大的月夜美景;写景的同时,面对宇宙自然的美及其永恒的叹赏而生发出人生短暂的惆怅,从而写出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由月下江水的流逝而联想到驾着扁舟在江中飘泊的游子和思念游子的闺中之

25、妇,由此抒写他们之间的深切思念,是为抒情;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铺垫,将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的统一在一起。,诗歌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而以“月”贯穿全篇,试分析其原因或效果。(分),首先,春江花月夜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的意象。在春诗中,月的意象美好纯净,月光所极之处,万物无不染上那一份纯净、清幽,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其次,在结构上,本诗突出月在诸多景物中的统摄作用,以月作为诗歌发展的外在形式的线索,“月升”开始,“月落”结束,首尾呼应,使诗歌成为统一的整体。,远望,声望,名望,期望,希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6、1.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2.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牡丹亭游园)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4.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5.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长恨歌)6.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长恨歌)7.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8.都督阎公之雅望 (滕王阁序) 9.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 埋怨责怪,望,远望,远望,远望,远望,埋怨,责备,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苏武传) 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留侯论)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 4.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27、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胜,尽,全,胜利,禁得起,经得起;一说“尽”,战胜,打败,胜过,超出,非常美好,美妙,1.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燕昭王求士) 2.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晏列传) 3.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管晏列传) 4.剑斩虞常已(苏武传) 5.来时,大夫人已不幸(苏武传) 6.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苏武传) 7.可谓仁之方也已(先秦诸子语录) 8.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9.人生代代无穷已(春江花月夜) 10.庭中始为篱,已为墙(项脊轩志),已经,不久,已经,完成,完毕,已经,罢了,算了,语气词,用法同

28、“矣,罢了,停止,完毕,译为“尽”,已而,然后,已,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3.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席方平) 4.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席方平) 5.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6.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但,只,只,只要,但是,只要,只管,尽管,只要,排律指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是律诗的一种,格式不拘泥,但同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 它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属于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 名称产

29、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地使用开来。,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

30、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古代诗歌,古体诗(古诗、古风):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十句以上)三种。,妆镜台,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心爱之人而打扮的。此妆镜台在夫妇原来和美团聚时,是天天开镜梳妆打扮的,丈夫离去后,又一直闲置不用,而今月光又照在妆镜台上,何日夫妇团聚,使美人重开妆奁,重新梳妆呢?物景关情,妆镜台凝聚了过去相聚的欢乐,离别后的悲苦和对将来重逢的企盼,包蕴了一段浓浓的感情历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