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235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学习要点及目标】1重点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2重点掌握消费函数和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3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4了解并掌握乘数原理与各种乘数(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引导案例】,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重要问题】,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 乘数理论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一、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主要观点 (二)古典观点

2、的主要依据1萨伊法则:“供给创造需求” 2利率灵活变动性 3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二、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对古典观点的诘问1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2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第一,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第二,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第三,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

3、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C消费,Y收入:C C(Y) 满足dC / dY 0,C = Y,A,C = C ( Y ),45,C,Y,普通消费函数,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 = a + bY (1 b 0),a - 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b - 常

4、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Y - 收入引致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C = Y,C = a + b Y,Y,C,45,a,线性消费函数,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 C / Y,APC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 Y,当消费增量C与收入增量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 / dY M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 MPC 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的正数。有:

5、1 MPC 0,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MPC 呈递减状态, APC 也有递减趋势。 APC MPC,线性中,APC MPC 随收入增加 APC 趋于MPC,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储蓄函数,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

6、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S - 储蓄,Y - 收入S = S(Y)(满足 dS / dY 0)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 S = Y - C,线性储蓄函数 C = a + bY, 代入 S = Y - C S = Y -(a + bY) 整理: S = - a + ( 1-b ) Y (1b0),普通储蓄函数,S = S ( Y ),Y,o,S,Y,S=- a + (1-b ) Y,o,线形储蓄函数,S,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第二

7、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MPS =S / Y当S与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 / dY,MPS 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 和APS 都递增,但是MPSAPS。,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储蓄倾向,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 = C+ S 两边同除Y 有 Y / Y = C / Y + S / Y 即: APC + APS = 1,同理,有Y = C + S 两边同除

8、Y ,则Y /Y = C /Y +S /Y即: MPC + MPS = 1 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C , S,Y,A,C = C (Y),S =S (Y),Y0,45,d,0,- d,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

9、费曲线向下移动。,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折旧、未分配利润0 ,GDPNDPNIPI。 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产出,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例:300元一双的鞋,只要你想买,可以买无数双,而价格不变。,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产出:

10、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需求,厂商存货减少,增加生产,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 IU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公式:Y = C + I = EC , I:意愿消费和投资E :实际支出 Y : 收入,AE总支出(需求) AGGreGate expendIture IU 存货unIntended InventorY,均衡产出,E =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储蓄,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C + I = C + SI = S,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

11、储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二、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假设 I 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Y = C + I , C = a + b 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 Y = (a + I ) / ( 1 - b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例:C1000 + 0.8 Y ,I600 Y(1000600 ) /(10.8) 8000 CY - I8000- 6007400 SY- C8000- 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12、C ,C + I,Y,C = Y,C+ I,8000,5000,45,1600,1000,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C,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储蓄函数: S = Y C = -a + (1 - b) Y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I = S 联立:I = - a + (1 - b )Y 得均衡国民收入: Y = ( a + I ) / ( 1- b ),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例:S -1000+(1- 0.8) Y ,自发计划投资I 600 均衡收入为 Y(1000600 ) / (10.

13、8 )8000 S I = 600,Y 8000 S 0,Y5000,S,I,Y,S=- 1000+(1- 0.8)Y,600,0,-1000,5000,8000,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000,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问题或内容提要 什么叫定量税,什么叫比例税? 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分别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C =a +b 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 ,投资为 I ,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 解:因

14、为Yd= Y 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 Y = C + I + G = a + b Yd + I + G = a +b ( Y T ) + I + G 得到: Y = (a + I + G b T) / (1b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可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 E = (a + I + Gb T ) +b Y 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E = ( a + I + G ) +b Y总供给函数: E = Y于是得出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行移动。如右图所示。,E,Y,0,E = Y,C= a +b Y,E=(a + I + G-b T)+b Y,Y*,

15、E=(a + I + G)+b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方法2(投资- 储蓄法) 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 S = Yd C = a +(1b ) Yd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 Sp + SG = a + (1b ) Yd + (T G) = a G +b T + (1 b ) Y 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 I = S = a G +b T+ (1 b ) Y 解得: Y = (a + I + G b T ) / (1 b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可知,有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S =

16、aG +bT+ (1b ) Y 无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 S = a G + ( 1b ) Y 于是得到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线向上平移了b T单位。,0,Y,E,E = Y,E = I,C =a +b Y,S=-a- G + (1-b) Y,E = (a + I+G-bT)+b Y,E= (a + I+ G )+b Y,S=-a - G+ b T+(1-b )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C = a + b 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税税率t ,税收绝对量为T = t Y,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17、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 解:因为 Yd = Y T = (1 t ) Y,根据均衡方程式,有: Y = C + I + G = a+b Yd + I + G =a + I+ G + (1 t )b Y 得到: Y =(a + I + G ) / 1 b (1 t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可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E = (a + I+ G )+(1t )b Y 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 (a + I + G ) +b Y 从图形上可以得出结论: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b t 单位。,E,Y,0,Y*,E = Y,E= (a +

18、 I+ G )+b Y,C =a +b Y,E =(a + I+G )+(1- t )b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方法2(投资-储蓄法) 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 S = Y d C = a + (1b ) Y d = a+( 1 b )(1 t ) Y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 = S p + S G= a + (1 b ) Y d+ (T G) = a+ (1b )(1 t ) Y + (t Y G ) = a G + 1b (1 t ) Y 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 I = S = a G + 1 b (1 t ) Y 解得:

19、 Y = ( a + I + G ) / 1b (1 t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可知,有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S = a G +1b (1 t ) Y 无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 S = a G + (1b ) Y 得出结论,征收比例税使总储蓄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b t 单位。,0,Y,E,E = Y,C= a +b Y,E = I,E=(a+I+G)+(1- t)b Y,S=-a- G+1-b (1- t ) Y,Y*,S=- a- G + ( 1-b ) Y,E=(a+I+G )+b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综合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

20、C = a +b 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税税率为 t ,定量税额度为T0 ,即税收总量为T = T0 + t Y,投资为 I ,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总需求- 总供给法 解:因为 Yd = Y T = T0 + (1 t ) Y 根据均衡方程式,有: Y = C + I + G = a +b Yd + I + G = a + I + G b T0+ (1 t ) b Y,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综合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得到: Y = (a + I + G b T0 ) / 1b (1 t ) 通过比较,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 (a + I +

21、G b T0 ) + (1 t )b Y 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 ( a + I + G ) +b Y 总供给函数为: E = Y 得到结论,既征收定量税又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移了b T0 单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b t 单位。,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进口函数 加入国外部门以后,对本国产生进出口方面的影响。由于出口由国外部门决定,本国难以左右,一般假定为外生变量,而进口会随着本国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于是有进口函数为: 其中, 表示自发性进口,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1单位时,进口的增加量。,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22、四部门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可以证明,四部门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 X为出口数量,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五、国民收入的变动 (一)总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平行移动,图3-9 自发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平行移动,图3-10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平行移动,图3-11 总需求膨胀缺口,Y0,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平行移动,图3-12 总需求紧缩缺口,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二)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变化,图3-13 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

23、四节 乘数理论,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C 1000 0.8 Y 均衡收入 Y (1000 I ) / (10.8 ),I600 时,Y8000 I700 时,Y8500投资增100,收入增500投资引起收入增加 5 倍,C+I2,C+I1,C=1000+0.8Y,8500,Y,C,C+I,1700,8000,5000,C=Y,45,1600,100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第四节 乘数理论,解释 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 Y1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 80 的购买形成新收入 Y2 80,其中80 0.864 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 64,如

24、此,循环往复,总收入 Y1001000.81000.80.8 100 1/(10.8) 500 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100元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效果。,第四节 乘数理论,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第一轮 甲 100 乙 100第二轮 乙 80 丙 80第三轮 丙 64 丁 64 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C,C+I,Y,5000,8000,8500,45,C = Y,C+I2,C+I1,C=1000+0.8Y,1000,1600,1700,I,Y,投资乘数的形成,第四节 乘数理论,乘数理论( multIplIer) 均衡国民收入: Y = ( a + I ) / ( 1- b

25、 ) a 自发消费 I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边际消费倾向,第四节 乘数理论,令(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 AD a I 则 Y AD / ( 1b ),乘数 K :总需求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在三部门条件下,对于定量税的情况,均衡收入水平为: 由此可得各类乘数,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所谓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例。容易得到: 为正值,它等于1 减边际消费倾向(b)的倒数 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由均衡国民收入表达式,可知: 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 增

26、加而减少,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例。在存在政府转移支付的条件下, ,于是: 为正值,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结论: 在绝对值意义上,税收乘数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 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 1,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比例税定量税都有的条件下的各类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税收

27、乘数 因为 Y = C+ I + G ,且 I = G = 0 ,于是 看减税的情况,假定税率为 t ,边际消费倾向为b,于是: 减税 消费者毛收入将增加 可支配收入将增加 消费增加 消费者毛收入增加为 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第n轮消费增加,第四节 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比例税条件下的平衡预算乘数仍然等于1,第四节 乘数理论,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出口变动 1 单位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量。 对外贸易乘数为: X为出口数量。 显然,在四部门经济中,各类乘数相对变小了。,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

28、消费函数假设为C =a +b Y (a 0,1 b 0 ) C、Y 分别为当期消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 凯恩斯理论的局限 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 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相对收入假说 美杜森贝里( JameS S. DueSenberrY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消费

29、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000,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假说: 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 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尽管收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

30、GlIanI),收入与消费,负储蓄,储蓄,负储蓄,年龄,80,40,60,20,65,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增加。,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 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

31、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永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假说: 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 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 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 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提出永久收入的意义 收入变量相对稳定

32、 持久的或长期的收入变化会促使消费者调整其消费行为 永久收入假说的不足 以适应性预期判断收入变化是否属于持久性现象?,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 利率2 价格水平3收入分配,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储蓄减少。 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价格水平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物价上升,平均消费倾向提高。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物价下降,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货币幻觉:实际收入不变,消费

33、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提高。,作业,P94-95四、简答题:1、3五、计算题:5、10,【本 章 小 结】,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萨伊法则;利率灵活变动性;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凯恩斯认为古典理论只是现实中的一个特例,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主张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这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2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不存在“自我协调”的机制,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之所以

34、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消费需求不足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而投资需求不足最终不过是消费需求不足引导出来的派生现象。消费一旦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也将减少,经济衰退加剧,工人大批失业。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的重要地位表现在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增减不如收入增减之快,即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从而打破了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行创造其需求”的教条,为他的整个就业理论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同时它还表现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揭示,建立了乘数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基础。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出使乘数可以计

35、算,乘数:,这为进一步分析增长周期理论提供了定量工具。4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假设短期中总供给自身是不变的,它随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总需求决定短期总供给,当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的水平也会变动。它只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因此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模型。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是消费与投资。消费和投资的自发变动,导致国民收入变动。消费和投资的自发变动,可以通过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5实证研究发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事实并不相符,其后了出现各种消费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如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莫

36、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家庭跨时消费理论等。,【案例分析】,案例与点评【案例1】实训案例【点评】我国一直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远远没有满足,而落后的生产力致使许多资源没有被开发和利用。在这样的国情下,总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就会减少;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就会增加。而由于乘数作用,即总需求减少的增减不如国民收入增减之快,因此宏观经济不能自行恢复,必须要靠政府干预,干预的机制要依据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消费支出)与投资需求(投资支出)两者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政府干预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和投资的职能,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最终保持国民经济良好的增长态势。【思考讨论题】1为何刺激消费会使国民经济变好?2如果不扩大内需会使国民经济有何变化?3为何要通过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来扩大内需?,【案例分析】,【案例2】实训课堂【点评】【思考讨论题】1居民消费率继续下降为什么会影响整个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2为什么必须实行鼓励消费政策? 【分析要点】1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来解释。2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