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暑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年暑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调查方法为了解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因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河南工程学院进行。主要围绕就业期望、就业状况、学校相关情况与就业的影响、影响就业相关因素、提高就业竞争力而采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该院全体09级社会学毕业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50名,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74.0% (09级社会学毕业的本科生有100人左右,抽样大于30人,属于大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对收集来得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所抽取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描述性研究,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就业。表1 大学之前户口所在地分布
2、状况 单位 (人、 %)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京津沪地区15.45.45.4东部地区(除京津沪)518.918.924.3中部地区1435.135.159.5西部地区1040.540.5100.0 总数30100.0100.0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状况1、 薪酬期望状况调查显示,被调查的37人中,期望的薪酬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16.2%,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43.2%,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29.7%,在4000元以上的占10.8%(如表2)。据上显示薪酬期望在20004000元之间的人占总体的72.9%,而没有人选择1
3、000元以下或者是零薪酬。说明将近一半的大学生期望自己在就业时,自己的薪酬能够在20003000元之间,若扩大范围的话七成多的大学生期望自己的薪酬能在20004000元,在一定程度上薪酬期望比较理性。 表2 薪酬期望情况表 单位(人、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10002000616.216.216.2200030001643.243.259.5300040001129.729.789.24000元以上410.810.8100.0总数37100.0100.0以上是在整体层面上对大学生就业薪酬期望的状况,那么就业时候薪酬期望是否与性别相关呢?现在进行薪酬期望与性别的交叉列联分析比较和卡方
4、统计量检验。分析如表3、表4所示,男性中工薪期望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50.0%,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25%,在10002000中的占20.8%,在4000以上的只占4.2%;而女性中薪酬期望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38.5%,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30.8%,在4000元以上的占23.1%,而在10002000元之间仅占7.7%。从数据上显示,女性的就业工作的薪酬期望比男性要高。从表4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卡方值PearsonX(2)为4.922,相伴概率为0.178,相伴概率0.1780.05,接受零假设行和列变量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虽然在表格上显示女
5、性的就业工作薪酬期望比男性高,但性别与薪酬期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3 就业时,薪酬期望 * 性别 的列联表性别总计男女薪酬期望10002000人数516性别百分比20.8%7.7%16.2%总数百分比13.5%2.7%16.2%20003000人数12416性别百分比50.0%30.8%43.2%总数百分比32.4%10.8%43.2%30004000人数6511性别百分比25.0%38.5%29.7%总数百分比16.2%13.5%29.7%4000元以上人数134性别百分比4.2%23.1%10.8%总数百分比2.7%8.1%10.8%总计人数241337性别百分比100.0%10
6、0.0%100.0%总数百分比64.9%35.1%100.0%表 4 Chi-Square Test ValuedfAsymp. Sig. (2-sided)Pearson Chi-Square4.922(a)3.178Likelihood Ratio4.9143.178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4.4311.035N of Valid Cases37a 5 cells (62.5%)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1.41.就业时候的薪酬期望值是否与是否为校方确定的经
7、济贫困大学生有一定相关性呢?下面我们通过下表分析一下,薪酬期望在10002000之间的可接受的大学生贫困生为66.7%,非贫困生为33.3%;而在可接受值为20003000之间的,贫困生占31.3%,非贫困生占68.8%;在接受薪酬为30004000之间的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18.2%,非贫困生的占81.8%;在薪酬期望值为4000元以上的全部是非贫困的大学生。由下表可见, 无论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的工薪期望大体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通过列联表的对比可以发现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整体比非贫困的大学生的工薪期望较为低一点儿,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薪酬期望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占贫困生总
8、体得81.9%;经济非贫困生的薪酬期望主要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占非贫困生总体的72.9%,薪酬期望在4000元以上的都是非贫困的大学生。由此可以作出一种假设推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就业时候薪酬期望相对来说较低,可能是由于经济贫困其所掌握拥有的资源较少,迫于生计急于解决经济贫困问题,期望较为理性;而经济非贫困的大学生的薪酬期望相对来说较高,可能跟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有关系,不是太急于解决生计问题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好的发展前途或者待遇等。表 就业期望薪酬 * 是否为经济贫困大学生 Crosstabulation是否经济贫困大学生Total是否就业薪酬期望值10002000人数426% wit
9、hin 薪酬期望值66.7%33.3%100.0% within 是否为贫困生36.4%7.7%16.2%20003000人数51116% within 薪酬期望值31.3%68.8%100.0% within 是否为贫困生45.5%42.3%43.2%30004000人数2911% within 薪酬期望值18.2%81.8%100.0% within 是否为贫困生18.2%34.6%29.7%4000元以上人数044% within 薪酬期望值.0%100.0%100.0% within 是否为贫困生.0%15.4%10.8%Total人数112637% within 薪酬期望值29.7%
10、70.3%100.0% within 是否为贫困生100.0%100.0%100.0%2、 工作地域期望状况工作地域期望也是就业期望的有效组成部分,据图2所示,在有效地36个回答中,36.1%的毕业生表示期望在西部工作,30.6%的毕业生表示自己毕业后期望在除京津户外的东部地区工作,22.2%的同学期望在中部工作,11.1%的同学期望在京津沪地区工作。如此分布格局是不是与自己上大学前的户籍所在地有关系,也就是生源地有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析一下!表5 大学生生源地 * 期望的工作地域 Crosstabulation毕业后,期望的工作地域合计京津沪地区东部地区(除京津沪)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学之
11、前户口所在地(即生源地)京津沪地区占生源地的百分比100.0%.0%.0%.0%100.0%占期望工作地域的百分比27.5%.0%.0%.0%1.6%东部地区占生源地的百分比9.2%67.7%23.1%.0%100.0%占期望工作地域的百分比30.0%36.8%17.5%.0%18.7%中部地区占生源地的百分比6.5%38.2%42.0%13.4%100.0%占期望工作地域的百分比42.5%41.8%64.3%14.3%37.7%西部地区占生源地的百分比.0%17.5%10.6%71.9%100.0%占期望工作地域的百分比.0%21.3%18.1%85.7%42.0%合计占生源地的百分比5.8
12、%34.4%24.6%35.3%100.0%占期望工作地域的百分比100.0%100.0%100.0%100.0%100.0%表6 Chi-Square TestsValuedfAsymp. Sig. (2-sided)Pearson Chi-Square515.560(a)9.000Likelihood Ratio442.3199.000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271.2231.000N of Valid Cases695a 4 cells (25.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
13、d count is .63.根据表5,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来自京津沪地区的学生期待毕业后回答京津沪地区的人占100%,无心去其他地域工作;生源地来自除京津沪外东部地区的学生期待回到东部的人占68.7%,当然也有23.1%的人想去中部地区工作;生源地是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想回中部地区工作的占其生源地学生总体的42.%,同时也有38.2%的人想去东部地区就业,另外有13.4%的学生期待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想法;来自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期待留在西部地区就业人占其总体的71.9%,另外有将近三成的学生期望去中东部就业,没有人打算去京津沪大型城市就业。说明大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与毕业后期望的工作地域有很大关
14、系,绝大部分还是希望回到生源地所在的地区工作,剩下的人绝大部分选择了中东部工作,向京津沪大城市流向就业的意愿较小。另外根据相关检验,定类变量与定类变量测量的 Lambda系数值为0.387,说明生源地与期望就业地域是中度相关关系。同时根据表6,我们可以发现生源地与毕业后期望的就业地域两变量的卡方检验值为515.560,其相伴概率P=00.05,因此拒绝H0 零假设行列变量彼此独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大学生生源地所属地域与期望就业地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源地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期望的工作地域产生重要相关关系是成立的。3、 就业时期望专业对口状况大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是出于所学的专业很有可能
15、是自己将来谋生或者是工作的技能,然而现在社会上盛传着将来工作时候未必能干上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说法,那么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期望所学的专业与就业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究竟如何呢?在此次调查,37个有效回答中,有73%的大学生期望所学的专业能与签约岗位相关。其中期望非常相关的大学生占总体的2.7%,在一定程度上相关的毕业生占总体的70.3%。另外还有27%的大学生不期待自己的专业能够与签约岗位对口。(这其中反映了一些问题,七成多的人只是期望一定程度上相关,期待非常相关的大学生还不到3%,是大学生不热爱本专业呢,还是专业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值得政策制定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反思改良。如专业与市场需求
16、对接等。)表7 你期望所学的专业与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 单位(人、%)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相关程度状况非常相关12.72.72.7一定程度上的相关2670.370.373.0不相关1027.027.0100.0合计37100.0100.0(二) 就业状况表8 就业状况 单位(人、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就业状况确定了单位25.45.75.7自主创业410.811.417.1自由职业513.514.331.4其他灵活就业410.811.442.9升学821.622.965.7出国出境12.72.968.6待就业821.622.991.4不就业拟升学12.72.994.3其他暂
17、不就业25.45.7100.0合计3594.6100.0缺失值9.0025.4总计37100.0在针对就业状况的实现状况这一调查选项中,35个大学生做出了有效回答,57.1%的没有实现就业,其中有25.8%的大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学上硕士研究生或者不就业拟升学继续考研,22.9%的大学生处于待就业状态,暂时不就业的有2人占5.7%,2.9%的出过国境;只有42.9%的大学生实现了多元化就业,其中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实现就业的分别占有效回答总体的11.4%、14.3%、11.4%,然而仅有2个人确定了单位占有效回答的5.7%。由此可见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尤其是22.9
18、%的大学生还处于待就业的状态,政府、校方等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表9 签约单位所在地分布状况 单位 (人、%)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地区分布状况京津沪地区12.77.77.7东部地区(除京津沪)38.123.130.8中部地区410.830.861.5西部地区513.538.5100.0合计1335.1100.0缺失值状况8.001848.69.00616.2合计2464.9总计37100.0如表9所示,在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3人做了有效回答,7.7%的大学生在京津沪地区实现了就业,有23.1%的大学生的签约单位位于除京津沪大城市外地东部地区,30.8%的大学生的签约
19、单位位于中部地区,签约单位位于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占38.5%。就业实现情况呈现出从东向西递增趋势,与大学生毕业后期望的工作地域稍微有点儿差异,不过西部地区都是作为最高的选项。究其原因,是因为样本中来自于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还是由其他因素所影响呢?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大学生生源所在地与就业后签约单位所在的关系,看看其是否真正具有密不可分的相关关系。表9 大学之前户口所在地 * 若就业,你签约单位所在地 Crosstabulation若就业,你签约单位所在地合计京津沪地区东部地区(除京津沪)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学之前户口所在地(生源地)京津沪地区占生源地的总百分比100.0%.0%.0%.0%10
20、0.0%占签约单位所在地的总百分比100.0%.0%.0%.0%7.7%东部地区(除京津沪)占生源地的总百分比.0%50.0%50.0%.0%100.0%占签约单位所在地的总百分比.0%33.3%25.0%.0%15.4%中部地区占生源地的总百分比.0%28.6%42.9%28.6%100.0%占签约单位所在地的总百分比.0%66.7%75.0%40.0%53.8%西部地区占生源地的总百分比.0%.0%.0%100.0%100.0%占签约单位所在地的总百分比.0%.0%.0%60.0%23.1%总计占生源地的总百分比7.7%23.1%30.8%38.5%100.0%占签约单位所在地的总百分比1
21、00.0%100.0%100.0%100.0%100.0%表 10 Chi-Square Tests ValuedfAsymp. Sig. (2-sided)Pearson Chi-Square19.732(a)9.020Likelihood Ratio15.0349.090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7.1721.007N of Valid Cases13a 16 cells (100.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08.在此问题的13个有效回答的个案和他们的
22、生源地状况做交叉列联表分析时,如表9所示,生源地来自京津沪地区的大学生的签约单位在其生源地的占来自京津沪地区学生总体的100%;生源地来自于东部地区(除京津沪)在其本生源地所属地区实现就业的占总体的50%,签约单位在中部地区的占生源地是东部地区(除京津沪)的50%;来自中部地区的大学生在中部实现就业的占其总体的42.6%,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实现就业的各占其总体的28.6%;大学入学前来自西部地区的签约单位在西部地区占其总体的100%。原来在西部就业的比率高的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同学全部在西部的单位签约,另外还有部分中部地区的大学生在西部单位签约。有以上数据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在自己生源地所在的地域实
23、现就业,说明生源地和签约单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上面发现似乎存在着生源地和签约单位所在单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我们通过一定的相关系数来验证上面的假设,其零假设是生源地和大学生签约单位所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如表10所示,我们通过卡方检验进行验证,Pearson Chi-Square系数为19.732,自由度9,相伴概率P=0.020.05,由此拒绝原假设H0,从而验证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生源地和签约单位所在地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又由于Lambda系数值为0.375,其来自的生源地对签约单位所在地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具有很好的消减误差比例的作用,呈现出中度相关的关系。分析了实现就业的地域分布
24、因素后,实现就业大学生的工作单位性质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通过图3可以了解到,在13个有效回答中,去外资企业就业的占总体的38.5%(5人),去私营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占总体的23.1%(3人),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占15.4%(2人),就业单位性质为政府机关、国有单位、事业单位各有1人都占总体的7.7%。说明大学生在实现就业单位的性质主要为外资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占容纳就业的一半以上。在此次调查中,在回答“你签约岗位与你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是”这一问题的时候,有12个人做出了有效回答,其中回答自己的签约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关的大学生占41.7%(5人),然而回答自己的签约岗位与专
25、业对口程度不相关的占58.3%(7人),没有人的签约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的非常相关(如图4)。说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没有必然联系。在此调查中,在被问到“你是通过如下哪一项国家政策实现就业的”时候,有18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就业无法作答,还有6人漏答此项,只有13人做了有效回答占总体的35.1%。在有效作答的13人中,如图5所示,选择到基层农村“三支一扶”计划政策的最多占53.8%(7人),其他选项如“西部服务计划”、“ 中西部基层就业的学费助学贷款代偿”、“ 大学生村官”、“ 科研助力计划”、 “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自主创业计划”这几项国家政策各
26、有1人受益,都各自占有效回答总体的7.7%。说明了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到基层农村“三支一扶”计划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希望政府继续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回答“你对自己就业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何”的时候,36人做出了有效地回答,有22.2%的大学生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的占8.3%(3人),较为满意的占13.9% ;有2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不满意,其中较为不满意的占22.2%(8人)、非常不满意的占2.8%(1人);表示满意程度一般的人占52.8%(19人)。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状况满意程度表示一般,没有太大的感
27、觉,对自己工作状况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差不多。表11 就业状况满意程度分布表 单位(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满意程度非常满意38.18.38.3较为满意513.513.922.2一般1951.452.875.0较为不满意821.622.297.2非常不满意12.72.8100.0合计3697.3100.0 缺失值9.0012.7 合计37100.0 (三) 学校的相关情况与就业的关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和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的使命。学校的的相关状况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学生获得的就业指导、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认可度、学校的社会声誉、专
28、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学校的评价激励制度这8个研究变量展开研究分析其对就业状况产生的影响。1、 学生获得就业指导的状况表11 获得就业指导状况频数分布表 单位(人、 %)Responses频数有效百分比个案百分比入学教育1216.933.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231.061.1就业政策指导1521.141.7求职技能技巧指导1216.933.3个人咨询与辅导34.28.3无参加过68.516.7其他渠道11.42.8总共回答数71100.0197.21 missing cases; 36 valid cases问卷关于此项研究变量,将其设置
29、成为“你从学校获得了那些就业指导”的多项选择题,其下设7个选项.。由以上频数结果(表11)可以看出,37个样本中有36个有效个案,而在此之中,共有22人次选择了“职业人生规划”,个案百分比为61.1%;共有15人次选择了“就业政策指导”,占个案百分比为41.7%;选择了“入学教育”“ 求职技能技巧指导”的各有12人次,都各自占个案百分比的33.3%;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项目中进行最少的是“个人咨询与辅导”项目有3人次,占个案百分比的8.3%;剩下的个案百分比的19.5%为“无参加过指导”和“其它”的,仅有7人次。说明学校在就业指导这一块儿,职业生涯规划相对来说做的最好,其次是就业政策指导,同时
30、也反映了学校应该在就业指导这一块加大普及指导力度,具有很大的完善空间。2、 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认可度状况关于对学校本教学水平的认可度状况,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此项的态度调查。在此调查中,被调查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被问及“你对学校本教学水平的整体评价是”时候,在总体样本中有18人做出了有效回答,其中有83.3%(15人)的认为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整体状况上为一般,剩下的16.7%(3人)则认为较好,而在“很好”“较差”“很差”等选项上无人作答。总体层面上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一般,仍需完善,让同学都感到满意最好。另外此题可能有点偏差,总共有效样本为37人,而缺失情况相当严重为19人,只有18人做出了有效回
31、答,很可能有两方面因素导致缺失情况严重:第一种可能性是学生主观性方面的因素,学生不愿意对学校做出主观评价;第二种可能是问卷本身设置问题,此题设置不显眼,容易被问卷回答者忽略漏答。这些因素可能会稍微引起结果的偏差。表12 你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整体评价是 单位(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认可度较好38.116.716.7一般1540.583.3100.0总计1848.6100.0缺失值9.001951.4总计37100.03、 所读学校的社会声誉对就业的影响状况所读学校的社会声誉究竟对大学生就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在此满意度调查中,有36人做出了有效回答,如表13所示,认为有帮助的占
32、72.2%,其中帮助很大的占13.9%,帮助一般占36.1%,帮助较小的占22.2%;其中认为没有帮助的人占19.4%,另外还有8.3%的人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自己的就业。说明我校的社会声誉对社会专业的大学生或多或少有点帮助,我校在一定程度上应注意维护良好的社会声誉,那么就可以在客观上帮助促进大学生就业。表13 所读学校的社会声誉对就业的影响状况 单位 (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帮助程度帮助很大513.513.913.9帮助一般1335.136.150.0帮助较小821.622.272.2没有帮助718.919.491.7妨碍就业38.18.3100.0总计3697.3100
33、.0缺失99.0012.7总计37100.04、 所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就业的影响状况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人做了有效回答,有七成人认为所读专业的影响力认为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帮助的,其中13.9%的大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一般的和帮助较小的各占27.8%;有三成的大学生认为所读专业的影响力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帮助或者妨碍就业。说明我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还是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的,学校仍需对社会学户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加大专业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让更多人受益。表14 所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就业的影响状况 单位(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有效百分比帮
34、助程度帮助很大513.513.913.9帮助一般1027.027.841.7帮助较小1027.027.869.4没有帮助513.513.983.3妨碍就业616.216.7100.0合计3697.3100.0缺失值99.0012.7合计37100.05、 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就业的影响状况如表15所示,在36个有效回答中,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自己就业帮助很大的占2.8%,认为帮助33.3%,帮助较小的占38.9%,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自己就业没有帮助的占22.2%,认为妨碍就业的占2.8%。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客观上还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学校仍需
35、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指导和服务质量,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表15 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就业影响 单位 (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帮助程度帮助很大12.72.82.8帮助一般1232.433.336.1帮助较小1437.838.975.0没有帮助821.622.297.2妨碍就业12.72.8100.0合计3697.3100.0缺失99.0012.7合计37100.06、 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影响状况如表16所示,在回答“所学专业的课程的设置,对你就业的影响”的时候,在36个有效回答中,有77.8%的人也就是将近八成的人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自己就业是或
36、多或少是有帮助的,其中认为帮助一般的占36.1%,认为帮助较小的占33.3%,帮助较大的仅占8.3% ;有两成的人认为所学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帮助或者是妨碍就业,其中认为没有帮助的占19.4%,妨碍就业的占2.8%。说明整体上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作用的,但仍需优化专业设置,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就业。表16 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影响状况 单位(人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帮助程度帮助很大38.18.38.3帮助一般1335.136.144.4帮助较小1232.433.377.8没有帮助718.919.497.2妨碍就业12.72.8100.0合计36
37、97.3100.0缺失值99.0012.7合计37100.0。(四) 影响就业的的因素与困难关于影响就业因素这一变量,我们在问卷中做了如下设置:“妨碍你有效就业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题目下面设置了13方面的因素。有效回收的37份有效问卷全部做出了回答,13个选项中总共做出了102次回答,在这影响就业得13方面因素中,回答次数最多的是专业这一因素,回答了24次,占个案百分比得64.9%;其次是学校声誉这一因素,占个案百分比的45.9%,回答次数为17次;排名第三得是综合素质这一因素占个案百分比的37.8%(14次);以上排名前三位得因素总共占总共回答次数102次的有效百分比得53.7%,剩下
38、的10项从高到低依次排名的是国家政策、家庭社会关系、就业观念、就业技巧、性别、证书、户籍、家庭经济、民族、其他素质其分别对应占个案百分比得29.7%、27.0%、21.6%、10.8%、10.8%、8.1%、8.1%、5.4%、2.7%、2.7%。说明专业、学校声誉、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影响较为显著,而其他因素不同程度上会大学生的有效就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国家、学校和个人等可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使不利因素得影响降到最低。表17 妨碍就业的因素分布表 单位(人、%)ResponsesNPercentPercent of cases13个选项集合国家政
39、策1110.829.7学校声誉1716.745.9专业2423.564.9性别43.910.8民族11.02.7证书32.98.1户籍32.98.1就业观念87.821.6就业技巧43.910.8家庭社会关系109.827.0家庭经济22.05.4综合素质1413.737.8其他因素11.02.7总共回答数102100.0275.70 missing cases; 37 valid cases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到各种形式得就业歧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设置“你就业过程中是否遭受歧视,(没有受歧视,该题不作答),若受歧视,选出主要的三项”。在此37人中有17人再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相关的
40、就业歧视现象,剩下的20人要么是没有实现就业,要么是没有遇到就业歧视的现象。如表20所示,在17个有效回答个案中,总共有作出了32人次的回答,其中有12人次选择了“学校歧视”,是回答频率最高的,占个案百分比得70.6%;其次是“经验|经历歧视”,有11人次选择了此项,占个案百分比得64.7%;选择“地域歧视”的有5人次,占个案百分比的29.4% ;有2人选择了“相貌歧视”,占个案百分比的11.8%;选择“民族歧视”和“其他歧视”的各有1人次,分别占个案百分比的5.9%。从总共的累计个案百分比为188.2%可以看出,在回答的17个有效个案中,还有人三个选择不太完整。以上也可以说明就业过程中,会不
41、同程度上遇到各种歧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歧视、经验|经历歧视和地域歧视,同时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反应,学校应该加强自己的实力知名度影响力等建设,为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做坚强的后盾,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锻炼,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经历,国家也应该从政策层面上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表18 就业歧视状况分布表 单位 (人、%)ResponsesNPercentPercent of cases选项地域歧视515.629.4经验|经历歧视1134.464.7学校歧视1237.570.6民族歧视13.15.9相貌歧视26.311.8其他歧视13.15.9总共回答数32100.018
42、8.220 missing cases; 17 valid cases(五) 相关应对措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的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大学生就业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学生自身的软硬件层面,并自身付诸于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就业状况;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学校的层面进行介入,学校需要从那些方面作出努力改善并促进大学生就业。1、学生自身软硬件方面首先是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对自己在大学阶段所培养的素质能力进行自我评估一下,进而在自己欠缺的上面付诸于努力,为提高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合理的参考与建议。我们针对于此问题设计如下“你认为自己主要欠缺得素质是什么?(限选三项)”。如表21所示,在37个个案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