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61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 论,1,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 论1,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概述,概 述,鼻,咽,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一、组成:Respiratory Lung上、下呼吸道:二、功能:,2,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咽,一、外鼻:二、鼻腔:1.鼻中隔: Little区(易出血区):2.分区: 鼻前庭:其皮肤富于皮脂腺、汗腺,为疖肿好发处 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外侧壁上、中、下鼻甲(鼻道) 蝶筛隐窝,图片,下

2、页,图片,图片,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鼻粘膜:嗅区上鼻甲内侧面以上,鼻中隔上部粘膜,呈苍白色/淡蓝 色;呼吸区其余部分,活体呈淡红色。三、副鼻窦:1.定义: 2.种类: 3.开口:4.结构特点、临床意义: 5、功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图片,图片,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咽鼻粘膜: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3、) 鼻(Nose),返回,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5,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6,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7,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

4、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8,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9,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上图,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0,咽上图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

5、系统 (Respirator,咽,上图1,上图2,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鼻(Nose),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1,咽上图1上图2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咽,一、位置及毗邻:居颈前部中份,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前面被舌骨下肌群覆盖后面咽两侧颈部大血管、神经、甲状腺侧叶 二、喉的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图片,图片,下页,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

6、,末 页,12,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三、喉的连结:喉软骨间、喉与舌骨间、气管间。1.环杓关节:沿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声带突向内、外侧转动, 声门缩小或开大。2.环甲关节:沿冠状轴作前倾和复位运动,使声带紧张或松弛。3.弹性圆锥: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向下后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声韧带。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喉阻塞穿插用。4.甲状舌骨膜:四、喉肌:五、喉腔:喉口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杓间切迹共同围成。喉腔可分为三部分,即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图片,图片,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7、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3,咽三、喉的连结:图片图片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4,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5,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

8、ry,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6,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7,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

9、,18,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杓间切迹,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19,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前庭襞,声襞,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0,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10、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1,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2,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气管与主支气管,咽,一、气管(trachea): 1.位置:居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在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在胸骨角平面(T4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11、2.形态:气管衩 气管隆嵴气管衩内向上凸的半月状嵴,是 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3.分部: 颈部 胸部气管切开( )第3-5气管软骨环处进行。二、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1.形态、走行:2.临床意义:,图片,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3,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气管与主支气管,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4,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12、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咽,一、位置、形态:居胸腔纵隔两侧,右肺宽短、左肺狭长,形似圆锥形,分:“一尖”肺尖 “一底”肺底 (膈面) “两面”肋面:邻肋、肋间肌 内侧面(纵隔面):肺门、肺根“三缘”前缘、后缘、下缘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树:支气管肺段(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一般,左8段、右10段。,图片,图片,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5,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

13、,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6,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7,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8,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14、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29,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返回,下图,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0,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返回,上图,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1,咽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

15、espiratory sys,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咽,一、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一)胸腔(thorracic cavity):由胸廓与膈围成,分三部分、左右两侧为胸膜腔和肺,中间为纵隔。(二)胸膜:为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壁胸膜两部分。(三)胸膜腔(Pleura cavity):1.定义:2.结构特点:,图片,下页,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2,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1.胸膜:壁胸膜:膈胸膜、 肋胸膜、纵隔胸膜、胸膜

16、顶脏胸膜2.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的胸膜腔,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此空间,这些部分称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膈窦/角):肋、膈胸膜相互转折处;为胸膜腔最低部位。,图片,下页,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3,咽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图片下页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咽,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肺尖(胸膜顶):肺前界(胸膜前界):在胸骨后形成两个三角形间隙,上方的胸腺区,下方的心包区肺下界(胸膜下界):胸膜的下界约低于肺的2位肋。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岬线 后正中线肺

17、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T10棘突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T12棘突,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4,咽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5,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

18、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6,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7,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8,咽下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

19、piratory,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胸 膜(Pleura),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39,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Medistinum),咽,一、定义:二、境界:上、下、前、后、两侧界。三、分部: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图片,图片,下页,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0,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咽,四、内容物:上纵

20、隔: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 迷走神经、喉返神经 、主动脉及其分 支、食管、气管、胸导管、淋巴结。前纵隔:胸腺下部、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中纵隔:心包、心及大血管、膈神经、奇静脉 弓、淋巴结。后纵隔: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 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 干、淋巴结。,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Medistinum),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1,咽四、内容物:图片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

21、Medistinum),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2,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Medistinum),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3,咽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Medistinum),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4,咽返回下图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

22、tory,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纵隔(Medistinum),概 述,鼻,喉,气管与主支气管,肺,胸 膜,纵 隔,末 页,45,咽上图返回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呼吸,呼吸 :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呼吸过程: 外呼吸(肺呼吸): 肺通气 空气肺 肺换气 肺泡肺毛细血管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摄取的O2运输到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将CO2运送到肺 内呼吸(组织呼吸): 血液组织细胞,46,呼吸呼吸 :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46,呼吸的全过程,吸气 肺通气

23、 外呼吸(肺呼吸) 呼气 肺换气 呼吸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内呼吸(组织呼吸) 氧的利用,47,呼吸的全过程,呼 吸,第一节 肺 通 气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48,呼 吸,第一节 肺 通 气,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肺通气的动力:(一)呼吸运动:(二)胸膜腔内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肺容量与肺活量:(二)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49,第一节 肺 通 气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一肺通气的动力:,根本动力(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 胸廓张缩 肺张缩 直接动力: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0 呼气 0 吸气,50,一肺通气

24、的动力: 根本动力(原动力):50,Respiration movement,Inspiratory movement: 主动过程 膈肌(4/5):胸腔上下径 吸气肌收缩 肋间外肌(1/5):胸腔前后左右径 Expiratory movement: 被动过程(平静呼吸):吸气肌舒张 主动过程(用力呼吸): 腹壁肌:胸腔上下径 呼气肌收缩 肋间内肌:胸腔前后左右径,51,Respiration movementInspirato,(一)呼吸运动,两种呼吸运动的比较,52,(一)呼吸运动两种呼吸运动的比较52,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肺容积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泡肺内压吸气末时,肺内压=大

25、气压 气流停止。呼气初,肺容积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出肺肺内压呼气末时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53,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53,(二)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特点:周期性变化,始终低于大气压 吸气末:-5-10cm 呼气末:-3-5cm 1. 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末 、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0 胸内压=-肺回缩力,54,(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54,2胸内负压的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耦联肺通气与呼吸运动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55,2胸内负压的意义:55,二肺通气的阻力:,肺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70%) 通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

26、力(30%) 肺弹性回缩力1/3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2/3,56,二肺通气的阻力:,(一)肺弹性阻力,1 -概念: 顺应性(C)=- 弹性阻力(R) -衡量: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CL)=-(L/cmH2O) 跨肺压变化(P) 比顺应性 顺应性 (Specific compliance)=- 肺总容量,57,(一)肺弹性阻力57,肺泡表面张力,肺泡壁内液气-界面具有使肺泡回缩到 最小面积的力,称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可能带来的问题:A肺泡积液B大小肺泡失去稳定性 2T P=肺泡内压 小肺泡内压高塌陷P=- T=表面张力 大肺泡内压低膨胀 r r=肺泡半径,58,肺泡表面张力肺

27、泡壁内液气-界面具有使肺泡回缩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分布于液气-界面之间,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一种脂蛋白(二棕榈酰卵磷脂)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利于肺的扩张。 防止肺水肿、肺泡积液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Laplace定律:P=2T/r P:肺泡弹性回缩压 T:肺泡表面张力 r:肺泡半径,5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分,(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80-90%)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口径和气流速度的影响,60,(二)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80-90%)惯性阻力,(一)肺容量与肺活量:,补吸气量:1.52.0L 潮气量:

28、 400600(500)mL 肺活量 肺总容量 补呼气量:0.91.2L 余气量: 1.01.5L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肺活量. 2.53.5L,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 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 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头3秒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61,(一)肺容量与肺活量:,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全面地反映肺动态通气功能。68L /min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TVR 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

29、l ventilation volume): 最大限度地作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气量。70120L/min,62,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62,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olume),每分钟内进或出肺泡,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4.2L/min 每分通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TV-dead space)R anatomical dead space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alveolar dead space,63,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三种呼吸形式的比

30、较,64,三种呼吸形式的比较64,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 (一)动力: (二)过程: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二.气体的运输(一).O2的运输(二).CO2的运输:,65,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65,(一)动力:,1.气体的分压(partial pressure)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体所占有的压力.某种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大气中O2分压=760mmHg20.84%=159.0mmHg2.气体的张力:溶解的气体分子从液体中逸出的力,即液体中的气体分压3.气体的物理特性与扩散速率(D):diffusion:布朗运动使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 分

31、压低处发生的净转移。 D=溶解度/分子量,66,(一)动力:1.气体的分压(partial pressu,过程:,肺换气:V血 A血单位:mmHg 组织换气:A血V血,67,过程: 肺换气:V血 A血67,肺换气特点,扩散迅速,仅需0.3秒达到平衡,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为0.7秒,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 1/3时,已完成肺换气过程。,68,肺换气特点 扩散迅速,仅需0.3秒达到平衡,血液流经肺毛,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 肺泡气的更新率: 气体的分压差2. 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肺水肿、肺纤维化 呼吸膜厚度气体交换 运动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 呼吸膜面积 气体交换 肺不张、肺气肿呼吸膜面积气体交

32、换3. 肺通气量/血流比值(V/Q比值):V/Q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 4.2/5=0.84,69,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 肺泡气的更新率: 气体的分压,V/Q比值,70,V/Q比值 70,(一).O2的运输,物理溶解: 1.5% 1.运输形式 化学结合: 98.5% PO2高 O2+Hb HbO2 PO2低 暗蓝 鲜红,71,(一).O2的运输,发绀:,每1L血液中去氧Hb(还原Hb)达到50g以上,则口唇.甲床.粘膜等浅表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可呈青紫色,称发绀.,72,发绀: 每1L血液中去氧Hb(还原Hb)达到50g以上,则,Hb的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氧含量/

33、 氧容量)X100%氧容量:每1L血液中的Hb所可能结合的最大氧量。氧含量:每1L血液中的Hb所实际结合的氧量。,73,Hb的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氧含量/ 氧,氧解离曲线(氧离曲线):,反映血氧饱和度与PO2关系的曲线.,74,氧解离曲线(氧离曲线): 反映血氧饱和度与PO2,(二).CO2的运输:,1.碳酸氢盐的形式:87% 2.氨基甲酸Hb的形式:7% PCO2高(组织) HbNH2+CO2 HbNHCOOH PCO2低(肺) HbNHCOO- + H+,75,(二).CO2的运输:75,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的中枢调控:二.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化学感受性

34、反射:(二)机械感受性反射:,76,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的中枢调控:76,化学感受器:,77,化学感受器: 77,2.CO2对呼吸的影响:,一定量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所必需的生理性刺激.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主要(80%)通过中枢途经. 中枢化学感受器-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 外周化学感受器-次要途径:特殊情况下起主要作用 A.血PCO2突然升高; B.中枢化学感受器受抑。,78,2.CO2对呼吸的影响:一定量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3.低O2对呼吸的影响:,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完全通过外周途经. 轻度缺氧呼吸加强 重度缺氧呼吸减弱

35、,79,3.低O2对呼吸的影响: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79,4.H+对呼吸的影响:,作用: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机制:主要通过外周途经. 外周化学感受器(快,敏感性低)中枢化学感受器(慢,敏感性高),80,4.H+对呼吸的影响:作用:反射性加强呼吸运动80,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inflation reflex: 过程:吸气牵张感受器(支气管、细支气 管平滑肌内)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呼气 意义:防止吸气过深deflation reflex: 过程:深吸气牵张感受器(细支气管平滑 肌、肺泡内)延髓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 意义:防止呼气过深,81,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