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建设单位11.1.3 项目建设地点11.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1.1.5 建设期限11.1.6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11.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3 主要研究结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2.1 项目背景42.2 项目建设必要性62.2.1 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需求62.2.2 是保护土地和森林资源的好做法72.2.3 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8第三章 项目定位、服务范围、建设内容及规模103.1 项目定位103.2 服务范围123.3 项目建设理念123.4
2、建设内容及规模13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54.1 选址154.2 场址建设条件154.2.1 场址自然条件154.2.2 基础设施条件17第五章 建设方案185.1 设计依据及标准185.1.1 设计依据185.1.2 设计标准185.2 总体规划布局185.2.1 总平面布置原则185.2.2 交通组织195.2.3 绿化195.2.4 总平面布置195.3 公墓建设方案195.3.1 建设原则195.3.2 方案设计205.4 业务用房建设方案205.4.1 墙面205.4.2 屋面205.4.3 门窗215.4.4 装饰225.5 结构设计235.5.1 设计依据235.5.2 设
3、计要求235.5.3 楼屋面均匀活荷载标准值245.5.4 基础设计245.6 给排水设计255.6.1 设计说明255.6.2 给水255.6.3 排水255.7 电气设计275.7.1 设计说明275.7.2 电源、电源设施和外部条件275.7.3 电力设计275.7.4 电气照明设计285.8 弱电设计295.8.1 设计说明295.8.2 电话系统305.8.3 计算机网络系统305.8.4 保安监控系统305.9 采暖305.9.1 设计说明305.9.2 采暖系统31第六章 节能326.1 节能设计依据326.2 项目能耗326.2.1 电消耗量326.2.2 新水消耗336.2.
4、3 热能消耗336.2.4 项目能耗表346.3 节能措施35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377.1 环境影响分析377.1.1 生态的影响分析377.1.2 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387.1.3 营运期间的环境影响397.2 环保措施397.2.1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397.2.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427.2.3 使用期环境保护措施44第八章 劳动安全消防468.1 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468.1.1 建设期间安全影响因素及预防468.1.2 预防措施468.2 消防478.2.1 设计依据478.2.2 消防设计原则478.2.3 运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478.2.4
5、消防措施478.2.5 消防安全488.2.6 日常消防安全管理48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509.1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509.2 项目组织509.2.1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509.2.2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519.3 项目建设管理529.3.1 工程监理529.3.2 质量管理539.3.3 进度控制539.3.4 资金管理539.3.5 合同管理549.3.6 项目协调549.3.7 竣工验收559.3.8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559.4 工程招标559.4.1 招标范围559.4.2 招标方式56第十章 建设进度安排5710.1 建设工期5710.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7第十一章 投资
6、估算及融资方案5811.1 投资估算5811.1.1 估算说明5811.1.2 编制依据5811.1.3 编制方法5811.1.4 投资估算表5911.2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59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6012.1 社会影响分析6012.2 社会适应性分析6012.3 社会风险分析6012.3.1 风险分析6012.3.2 风险防范措施6112.4 社会评价结论6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6313.1 结论6313.2 建议63总论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XXXXX公墓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XXx项目负责人:XXx 1.1.3 项目建设地点本
7、项目位于XXx1.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00亩,墓穴13000座。业务用房150平方米,围墙60米,焚烧池200平方米。1.1.5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2年。1.1.6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资金筹措自筹。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民政部关于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公墓管理办法修正案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20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的意见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
8、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3 主要研究结论本项目是城市公益性公墓,本着开展生态殡葬建设,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死者安息”。本项目建设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葬生态公墓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生态公墓,既解决目前乱埋滥葬和达到集中管理,控制土地资源浪费,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服务于民、为民解难、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今后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在
9、火葬区实行遗体火化,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遗体处理方式。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推行,2002年全国平均火化率首次突破50%,但到2005年全国平均火化率达到53%的峰值之后,近几年来,全国平均火化率持续徘徊在48%左右,情况不容乐观。对火葬的质疑屡见于媒体,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地方党政领导,这对火化率的降低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各级民政部门树立坚定不移推行火化信心,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力度,遏制了少数地方火化率下降的趋势。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情况是:标准的制定取得了较大进展,标准的实施进展缓慢,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机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殡葬行业执行标准不力,甚至有
10、标准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文明进步。2010年,经过对殡葬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建立这一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贯监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推行殡葬改革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支持配合,辽宁省殡葬管理和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火化率不断巩固提高。辽宁省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属于适合推行火葬地区。近些年,全省各地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和巩固火葬成果。目前,全省取消了非火化区,火化率持续巩固在93%以上,其中:60个县(市、区)火化率达到100%,火化率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平坟还田工作成效显著
11、。从1995年秋季开始,全省连续10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坟还田活动,累计平坟94.7万座,还林、还田9495亩,基本实现了耕地内和主要道路两侧无坟头。既解决了乱埋乱葬问题,又保护了土地资源,也净化了公共环境。殡葬设施明显改善。为改变殡葬单位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各地通过采取政府投入、殡葬单位自我累计发展、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普遍开展了大规模设施改造和争创国家等级殡仪馆活动,改造后的殡仪馆多数达到宾馆化、公园化水平。全省72个殡仪馆,有32个殡仪馆被评定为国家等级殡仪馆,占殡仪馆总数的44%,其中,国家一级殡仪馆2个,二级馆12个,三级馆18个;建成经营性公墓94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905座;13
12、个市建立了殡仪服务中心。殡葬服务逐步规范。全省连续6年开展了以规范服务、树立形象为主题的殡葬行业规范化服务竞赛活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行业风气的好转,社会满意率不断提高。在2004年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在全省“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竞赛中,有4个单位被评为竞赛标兵单位,有20个被评为先进单位。同时,殡葬职工队伍中还涌现出全国及省、市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针对社会反映的丧葬用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全省实行了“阳光殡葬”,丧葬用品实行政府采购,一律向社会公开招标;为规避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3、,在全国率先对经营性公墓提取管理维护费,为经营性公墓后续管理提供了资金保障。葬俗葬法逐渐移风易俗。为破除封建传统殡葬习俗,各级党委,政府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普遍加大了综合执法力度,整治封建迷信活动,特别是沈阳、大连、鞍山等市政府颁发了禁烧令。同时我省连续8年开展了以“撒一份骨灰,寄托一份哀思,让生命回归自然”为主题的骨灰撒海活动。以辽宁殡葬信息服务网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网上祭祀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节俭的纪念方式。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的意见(辽政发【2013】7号)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
14、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全面实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覆盖到乡镇,城乡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惠民公益殡葬建设取得新发展。2013年每个市要建设一处城市公益性公墓,全省20%的乡镇建有一处农村公益性公墓;2014年,全省50%的县(市)、涉农区建有1处城市公益性公墓,40%的乡镇建有1处农村公益性公墓;2015年,完成其他建设任务,全省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基本结束。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是具有极大迫切性的公益性项目。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需求当前一些殡葬陋习与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要求格格不入,由于受几千年
15、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影响,在办理丧事中,不文明办丧,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大操大力,还互相攀比,往往花费巨大,浪费严重,并借丧事之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做道场、搞路祭等,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不按指定的地点规范安葬,而是到处私埋乱葬,有的甚至修大坟造大墓占地几十平方米,致使“三沿五区”(三沿:沿铁路、公路、河道;五区:生活住宅区、城市规划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内乱埋乱葬现象严重。上述现状严重影响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妨碍着市民生存居住条件,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殡葬改革,势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2.2.2 是保护土地和森林
16、资源的好做法中央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婚嫁丧葬中的陋习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殡葬管理条例,把殡葬改革纳入了法制化管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力推行火葬,推行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节约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中华民族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居违反国家规定,乱建墓地,坟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非法占用山林、耕地乱
17、埋滥葬骨灰的问题日益突出;上坟祭奠引发山林火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违规向城镇居民销售墓穴、骨灰寄存格位;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
18、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全县公益公墓和骨灰堂的管理,建立、完善配套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体系。2.2.3 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类的丧葬行为,不仅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因素,而且反应着社会发展和发明进步的程度。旧的丧葬习俗,重殓厚葬,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这不仅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也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共产党是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崇尚科学,革除陋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只有从这个高度认识殡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土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的陋习。
19、推行殡葬改革,不仅可以节约土地,促进经济建设,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由此可见,殡葬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责任和使命。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殡葬改革在艰难、反复中前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首先,殡葬改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森林资源不足。如果仍采用旧的丧葬方法处理死者遗体,按城市市每年死亡4000人计算,一年就得占用土
20、地约50亩,木材约3000方。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会贻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条件。进行殡葬改革,将使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把有限的自然资源用于支援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既利国、又利民。其次,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际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地址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奋发进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殡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通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
21、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引导、示范,对我国移风易俗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殡葬改革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的需要。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旧的丧葬陋俗危害诸多,影响较深,办理丧事负债累累,有些人又重新跌入贫困。进行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清除陋俗,把有限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快劳动致富步伐,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34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项目定位、服务范围、建设内容及规模第三章 项目定位、服务范围、建设内容及规模3.1 项目定位本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XXx市的品牌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
22、葬文化公墓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殡葬文化公墓,目前的选址,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生态公墓。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将具有以下功能:(一)文明消费的功能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太煞风景的行为。另外,现代公墓环境优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
23、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二)绿化观赏的功能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森林,外国公墓更是如此。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公墓,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还是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
24、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公募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味,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三)历史文化的功能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幸亏有了墓葬
25、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四)教育纪念的功能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无论是淌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公墓,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墓,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华。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几年,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来体
26、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当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发挥出来,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它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来管理、建设,把其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来对待,才能体现出现代公墓历史与现实价值,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综上所述,城市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该把这个关系到城市形象以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尽快来实施。3.2 服务范围位于辽宁省西部。全市辖11个乡、6个镇、5个街道、239个村、21个社
27、区。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2012年,全市总人口X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x万人,非农业人口XXx万人,自然增长率3.93,按年平均死亡率6.94计算,每年约需要墓穴XXx个。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必将对本地区的殡葬业发展积极的推动力。3.3 项目建设理念1.符合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关之规定。2.充分尊重当地丧葬习俗。3. 提炼升华文明习俗和中国传统文化。4.充分考虑本项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5.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设。在全面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同时,按布局紧凑、交通便捷、互不干扰、分流有序,并适当考虑改、扩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
28、和设计。3.4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包括生态公墓建设及业务用房、围墙、道路绿化,配套设施等。墓地建设要以绿化为主,墓地为辅。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死者安息”。达到生态性墓地的建设要求。为了达到生态墓地的效果,项目主要采取生态墓地绿化环保生态节地、绿色环保葬法,地表不留坟头。墓碑主要采取卧碑方式,不得使用白色碑体,碑长不超过60cm,碑宽不超过50cm,厚度不超过15cm,倾斜度不超过15度,每个墓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按照“墓区园林化、墓体小型化、墓碑艺术化、葬法多样化、祭祀环保化、服务人文化”的总体要求进行建设管理。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1
29、选址本项目位于XX。4.2 场址建设条件 4.2.1 场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境内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米,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较大河流有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等。2、气象条件项目选址地处北温带亚温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 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 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175天左右。气温据1986到2000年记载,年平均气温为9.8;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历史最高为39.8;极端最低气温-25.2,历史
30、最低为-26.3。地温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1.9,极端最高62.4(1993年),极端最低-34.6(1990年)。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624.5毫米;年最多降水量为1998年908.5毫米,历史最多为1959年1,087.6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1999年的295.2毫米,是历史最少的一年。蒸发年平均蒸发量为1,714.6毫米。日照年均日照时数2,544.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气压年平无气压为1,015.1百帕,极端最高为1,046.8百帕(1994年),极端最低为984.0百帕。风年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多风向为南风,大风日数比前期减少。无霜期平均无霜期175天,最长196天(1990年
31、),最短141天(1986年)。3、工程地质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粉质粘土、砾砂、中砂、混合花岗岩,厂址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场地类别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适宜建筑。4、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平均埋深7.5米-8.4米,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水埋藏可属第四系空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为场地内的主要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的砂卵石层中,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不超过8米,雨季时水位可能仅35米,水量不丰。5、地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及地勘报告,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
32、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45s。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2.2 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交通便捷。2、供电项目用电从附近的市政电网接入,电力供应有保障。3、供水项目用水为自打深井,用水有保障。4、供暖项目供暖采用自备锅炉。5、通讯XX市已实现了传输数字化的现代通讯网络,已建成移动通信网、互联网,通讯条件良好。该区移动通讯效果良好,通信线路可从场址附近市政设施接入。建设方案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设计依据及标准5.1.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地勘报告及相关资料;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意图及使用功能要求;3、
33、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4、相关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5.1.2 设计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5.2 总体规划布局5.2.1 总平面布置原则(一)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二)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建筑布局,科学组织人流和物流。(三)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5.2.2 交通组织道路是联系建筑物和各种活动场所的纽带,要充分考虑交通要
34、求,做到人、车合理分流,将各区域设施整体有机相连,组成便捷、安全的道路网络,既可满足人流疏散,又可满足消防和救护的要求。1、人流: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由主出入口进入。2、车流:车流由主入口进入,并设有公共停车场。5.2.3 绿化在总体规划上绿化环境设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遵循与所处区域大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营造出空间层次丰富,具有现代感的室内外环境。5.2.4 总平面布置1、平面:建筑物为地上建筑物。2、立面:业务用房建筑层高3.5米,建筑内外地面高差0.4米,建筑总高度3.9米。5.3 公墓建设方案5.3.1 建设原则新建的公墓原则上应保证使用20年以上,用地规模要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力争做
35、到循环使用,可持续运行,具体用地规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土地使用标准。在葬法上应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永久寄存等生态节地、绿色环保葬法为主,地表不留坟头。5.3.2 方案设计墓地建成花园式墓区,墓区坐北朝南,地势高爽,依山傍水,铺锦叠翠。中间大道仿中山陵建设布局步步登高,两侧苍松翠柏、繁花绿草、百种普、中、高档各式美观墓样及凉亭墓、长廊墓等艺术墓分列期间。墓碑主要采取卧碑方式,不得使用白色碑体,碑长不超过60cm,碑宽不超过50cm,厚度不超过15cm,倾斜度不超过15度,每个墓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按照“墓区园林化、墓体小型化、墓碑艺术化、葬法多样化、祭祀环保化、服务人文化”的总体
36、要求进行建设管理。5.4 业务用房建设方案5.4.1 墙面外墙设计应满足维护和节能要求,外墙采用3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外挂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密度为1820kg/m3的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内墙采用120及200厚空心砌块,用M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地坪以下标高-0.600处设置连续水平防潮层(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5.4.2 屋面屋面为不上人平屋顶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二道防水设防,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使用年限15年。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指标胎体聚氨酯标号45(4mm厚)产品等级优等品(A)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透水耐热度()90
37、、2h地温柔度()-18纵横向拉力450N/50mm纵横向断裂延伸率30%屋面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EPS)板,厚度100mm,性能指标见下表。聚苯乙烯(EPS)板性能指标压缩强度0.1Mpa导热系数0.041W/(m2.k)密度20kg/ m3加工模式模压式氧指数30%体积吸水率6.0V/V%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坡度3%。外排雨水斗、雨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管径DN100mm。5.4.3 门窗门窗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67-93)要求,门窗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本项目门窗传热系数为2.5 W/(m2.k),外门窗
38、采用单框双玻节能型(平开)塑钢窗,外窗附带纱窗。门窗性能分析表抗风压性能分级5级气密性能分级4级水密性能分级3级保温性能分级8级隔声性能分级5级5.4.4 装饰室内装修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火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本项目外部装修应采用颜色明了、线条简洁、质地优良的外墙装饰材料,色彩注重与主体建筑相匹配。各种用房的地面、踢脚板采用便于清扫、冲洗,不污染环境的花岗岩材料,墙面、顶棚采用无污染的白色内
39、墙涂料。各部分做法见表类别名称部位做法屋面不上人平屋面全部平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10水泥珍珠岩找坡3%,最薄处30厚;100厚聚苯乙烯保温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4厚,SBS防水层;25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每3m6m留10mm缝,其缝宽不小于30,缝内填嵌防水膏。地面通体砖地面所有房间素土夯实;100厚碎(卵)石灌M2.5混合砂浆;8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刷素水泥浆一道(内参建筑胶);2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水泥粉;810厚通体砖,水泥浆擦缝。顶棚刮腻子喷大白顶棚所有房间钢筋混泥土板;刷素水泥浆一道(内参建筑胶);混合砂浆打底;2厚纸筋灰罩面;喷大白浆
40、(大白: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液:纤维素=50:25:1:0.5)适应加水;满刮大白腻子三遍。踢脚花岗岩踢脚150高所有房间基层:一道建筑胶水溶液;12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20厚花岗岩石板;湿水泥擦缝。勒脚面砖勒脚600高外墙勒脚砖基层;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刷素水泥浆一道(内参建筑胶);8厚1:2水泥砂浆(刷界面处理剂);612厚面砖;1:1水泥砂浆勾缝。外墙贴面砖墙面基层;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12厚;刷素水泥浆一道(内参建筑胶);6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612厚面砖;1:1水泥砂浆勾缝。5.5 结构设计5.5.1 设计依据 建筑工程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
41、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5.2 设计要求1、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本工程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45kN/m2。2、基本雪压基本雪压为0.30kN/m2。3、 抗震设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
42、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0.45s。本建筑物为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本工程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5、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5.3 楼屋面均匀活荷载标准值管理用房:2.00kN/m2;走廊、门厅、厕所:2.50kN/m2;不上人屋面:0.50kN/m2;上人屋面:2.00kN/m2。5.5.4 基础设计工程基础拟做天然地基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基础反梁)。设计时基础底做平,均以稍密密实卵石层为持力层做结构平面,具体要根据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实施。5.6 给排水
43、设计5.6.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2、设计范围给水,排水。5.6.2 给水1、给水水源本项目给水水源为自打深井,供本项目室外消防用水和室内生活用水。2、设计水量根据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年综合用水量约为0.52万立方米。3、给水系统生活
44、用水、绿化浇洒等均采用自来水。5.6.3 排水排水体制以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设计。1、室内排水按生活给水量的80%计,则最高日排污量0.4m3/d。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设升顶通气立管,各层卫生间的污水均排入生活污水管,再集中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2、室外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经设在室外污水管网集中后,自流排入市政预留污水管。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Q=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F设计暴雨强度(L/sha) 径流系数;根据葫芦岛市暴雨强度公式:q=1878(1+0.81gP)/(t+6)0.732设计参数选取:设计重现期:P=2年综合径流系数:=0.5降雨历时:
45、t=t1+mt2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折减系数:m=2雨水水量计算按上述计算公式和基本参数确定。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再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场地雨水经雨水蓖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5.7 电气设计5.7.1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DGJ08-93-200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2、设计范围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各种设备的控制系统、防雷系统及接地系统。5.7.2 电源、电源设施和外部条件本项目供电电源线路由附近变电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