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914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报告概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0年22城市居民生活观调查 编者按:去年年末,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与海南省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四川省城调队、陕西省统计咨询服务部、天津市昂塞瑞咨询服务中心、甘肃经纬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同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辽宁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等全国21家调查机构就2000年城市居民的生活观进行了联合调查。调查涉及到全国城市居民收入、支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次调查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太原、宁波、南京、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海口、兰州、西安等22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总体为22市城市近郊区的5800万非农业居民。调查方法为商业中心区与生活小区相结

2、合的配额抽样拦访,设计样本10000人,实获有效样本9872人。无病未必是健康居民健康意识大有改观本次22市调查结果表明,高达626的被访者对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表示满意;有306的城市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一般”;分别有55和14的人表示“不太好”和“不好”。按五级计分法,22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的平均分为378分,属于比较满意的范围。分城市看,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满意度排在前五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评价分396、济南评价分396、沈阳评价分395、太原评价分395、成都评价分390。健康满意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调查中发现,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满意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青少年对自身健康状

3、况评价表示满意的达785,比老年人高出339个百分点;不满意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青少年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表示不满意的仅有20,而老年人高达165。这也符合年轻人身体好、富有朝气,老年人体质差、易受疾病困扰的特点。“心情愉快”是健康的第一标准城市居民在对健康的理解上变得更科学、全面,传统观念中的“无病即为健康”的思想正在改变。本次22市调查显示,658的被访者认为,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方面,居健康标准第一位;573的被访者认为身体“没病”是健康的基础,居提及率第二位;368的城市居民重视身体各项指标,认为“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是健康的主要指标,表明这部分居民比较重视用科学手段

4、保证身体健康;居第四位的是“精力充沛”,提及率达350。尤其有趣的是,居民越来越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在调查中,有305的被访者提到“无心理障碍”是健康的标志之一;相比之下,仅有173的城市居民认为“身体强壮有力”是健康的标志,居提及率最后一位。调查中,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对健康的理解有所不同。虽然不同年龄段的被访者都把“心情愉快”放在第一位,但提及率从青少年1519岁的735下降到老年6069岁的655;此外,被访者对“无心理障碍”和“精力充沛”的提及率也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其中老年人对这两个问题的提及率分别为243和325,分别比青少年低197和14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和“

5、身体强壮有力”两个问题上,年龄对其提及率的影响不大;但年龄对“没病”的提及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老年人对“没病”的提及率是672,比青少年高出21个百分点。保持健康根本在于“注意饮食”中国城市居民对养生之道的理解更加科学。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病从口入”被多数居民所接受,并认为“注意饮食”是保持健康的首选方法,提及率高达645;其次是“注意休息”,提及率达52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居第三位,提及率达499;多数居民已经认识到,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养生之道提及率在此之后的是“无不良嗜好”、“保持好心情”和重视“医疗保健”。详见表八。进一步调查显示,多数城市居民注重体育锻炼

6、。本次调查中有53的被访者表示每周锻炼一次以上;每周累计锻炼2小时以上的有59。详见图八、图九。性别不同,对保持健康方法的理解也不同。男性比女性重视“体育锻炼”和“无不良嗜好”,提及率分别为518和446,比女性分别高出61和119个百分点;女性则更重视“保持好心情”、“注意饮食”和“注意休息”,提及率分别为368、753、615,比男性分别高出35、125和76个百分点。详见图十。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的不同影响城市居民的养生之道。经济发达的四大消费先导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居民比其他城市居民更注重体育锻炼等休闲活动,提及率达574;生活习惯相近的内陆沿江城市武汉、长沙、南昌

7、、合肥居民更注重注意休息和医疗保健对健康的作用,提及率分别为657和298;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居民性格豪放,更注重“保持好心情”和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提及率分别达462和781。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新兴消费风光独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以“买大件”和“储蓄”为主体的传统支出结构已经让位于以“买车”、“买房”、“买服务”和“风险投资”为主体的新的支出增长点;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存款”等储蓄性支出正逐步向“股票”、“教育”、“保险”等投资性支出转变。支出转向高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保障新制度的推行,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已发生重大质的变化。本次调查显示,除去日常开支外,在“买大件”、“买国库券

8、”、“存钱吃息”、“存钱防病”等传统支出方面用钱的居民户数,只占全部居民户数的319,而在“买车”、“买房”、“住房装修”、“子女教育”、“旅游”、“留学”、“办公司”、“买股票”等新兴支出方面用钱的户数,已占到全部居民户数的679。2000年的新兴支出人数是传统支出人数的213倍,比1999年的177倍明显提高。预计2001年城市居民的新兴支出人数将达到传统支出人数的238倍,新兴支出将再上一个台阶。成人教育、出国留学成为新热点通过成人再教育提高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本次调查显示,表示2000年在“成人深造、再教育”上支出的城市居民有70,相比1999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另

9、一方面,出国留学也是很多城市居民的选择。调查显示,2000年有06的城市居民在“出国留学”方面有支出,而1999年该数字只有02,人数增加两倍,增幅较大。预计2001年有“出国留学”支出打算的居民将达到08,比今年增加333,增长趋势明显。投资意识增强随我国证券市场的启动,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利息税的征收及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颁布,我国城市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教育投资意识和实业投资意识逐步觉醒和加强。在居民家庭支出结构上的表现为:消费性支出之外的家庭资金投向明显由储蓄性支出向投资性支出转移。调查显示,2000年在“买股票”、“买保险”、“自办公司”、“教育投入”等投资性支出方面用钱的居民户数,达到

10、全部居民户数的551,而在“储蓄吃息”、“存钱防病”、“买国库券”等储蓄性支出方面用钱的居民户数,只占全部居民户数的215,投资支出人数是储蓄支出人数的257倍,比上年提高近10。新世纪第一年城市居民的投资性支出意向仍很强。调查显示,22市居民中有442打算将资金用于投资性支出,只有151的居民家庭打算用于储蓄性支出。投资支出人数将达到储蓄支出人数的293倍。六成以上看好2001年本次调查显示,多数中国城市居民对2001年经济形势看好。本次22市调查结果显示,随着2000年国民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和2001年中国即将“入世”,有高达630的城市居民认为2001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将比2000年好,

11、207的人认为变化不大,认为比2000年差的人只有45。按五级计分法,22市平均的经济形势预期分为391分,属于比较乐观范围。分城市看,北京和上海居民对2001年的经济形势最乐观,预期分分别为412分和411分见表一。同样,城市居民对经济形势的看好还体现对2001年的家庭收入有信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城市居民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仍有404的被访者认为他们的家庭收入在2001年会增加,319的人认为基本保持不变,只有79的人认为会减少。22市平均的家庭收入预期分为346分,也属于比较乐观范围。最乐观的是北京和成都居民,预期分为373分和365分。22城市居民对2001年经济情况的综

12、合预计分比较乐观。将城市居民对2001年经济形势的预计和对家庭收入的预计平均计算,22个城市居民对2001年经济的综合预计分为369,属于比较乐观范围。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市居民的预计最乐观,综合预计分为392分和381分,其次是成都、沈阳、广州。消费信贷尚难叫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城市居民对消费信贷的认知率较高,但对消费信贷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九成认知率、三成接受率居民消费贷款的推出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已得到相当多城市居民的认可。调查显示,只有48的城市居民不知道消费贷款,城市居民对消费贷款的认知率达到952,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知晓消费贷款,并有相当的居民申请过消费贷款。在调查的22个城市中

13、,认知率排在前五位的城市有西安、长春、福州、太原和广州见表四,表明消费贷款已覆盖全国,并得到东、西、南、北各地区城市居民的广泛认可。我国城市居民对消费贷款虽然有九成半的认知度,但接受程度却只有三成。调查显示,除去“不愿意不需要”和“不知道”消费贷款的居民人数,我国城市居民对消费贷款的接受率仅为294,比认知率要低658个百分点。22个调查城市中,接受度最高的三个城市是西安、南昌和石家庄,分别达到424、384和381见表五。可见,消费贷款在我国中、西部城市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年轻人和高收入者更心属之本次调查显示,乐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意识较超前的青年人对消费贷款更为欢迎,接受度达到436,而思

14、想较为守旧的老年人对消费贷款的接受程度要低得多,只有115。收入水平高低也影响到居民对消费贷款的接受程度。收入越高的城市居民对消费贷款的接受度越高,而收入低的居民接受度也较低。调查显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城市高收入居民对消费贷款的接受度最高,达到486,而人均月收入250元以下的低收入居民接受率只有210,比高收入居民要低276个百分点。30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受欢迎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中低额度的消费贷款较易接受。在表示接受消费贷款的居民中,考虑1030万、510万、15万和1万元以下贷款的居民比例分别为185、315、278和154,四者比例合计达到932。其中,接受110万元消费

15、贷款的比例达593,占接受消费贷款居民的近六成。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可接受的消费贷款平均额度为112万元。22个调查城市中,北京、上海、沈阳三市的平均贷款额度最高,分别为169万、161万和130万,而平均贷款额度最低的合肥、天津、太原三市该数据则分别为61万、65万和71万,最高城市与最低城市相差达108万见表六。消费者评价:门槛高、品种少调查中,许多城市居民对目前的消费信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归纳起来,一是认为消费信贷的“门槛”高,因而希望减少申请手续,放宽申请条件;二是认为消费贷款的品种少。因而希望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住房贷款、装修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贷款的同时,推出更多适应居民需要的新品种,如出国留学贷款等。12.16.202214:1914:19:1822.12.162时19分2时19分18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2:19:18 下午14:19:18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4:19: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