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97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院: 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年 级: 111班 学 号:030 031 056 学生姓名:袁 夏 周 指导教师: 王 2011 年 12 月 18 日 报告成绩评语 年 月 日一:前言1二:调查提纲22.1 调查目的2.2 调查计划及方式2.3调查内容三:正文3 3.1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3.2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3.3分析调查研究所得的认识及观点四:参考文献11五:附录115.1调查问卷115.2问卷分析175.3调查感悟20(四)、图片21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报告前言: 2010年

2、,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定好转。因此,研究2011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的岗位和职业变更频繁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择业模式也因此改变。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可以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

3、或新的需求,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日益稀少。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调查目的: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为我们以后就业提供一些帮助,方便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调查计划及方式:我们组以问卷调查方式展开调查,具体步骤如下:1.编辑50份问卷;2.我们

4、组由组长袁荣丽,组员周子吉,夏昌莉三人一组,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展开调查;3.收集问卷;4.对问卷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5.组员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分析总结。6.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书写调查报告。调查内容: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对自己专业的的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期望的月薪、若求职之路不顺是否会降低标准、认为的理想工作单位、认为的理想职业、谁会对你的择业决策有影响等等。这些调查内容以问卷形式表达。通过整理分析得到以下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基本信息1.性别: A男 B女( )2.你今年大几?()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 你来自?: A 城市 B 县镇 C 农村 ( )调查内容4. 你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

5、景持何种态度? (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5、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6、您在择业时会把专业考虑得有多重?()A.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对口B.即使不与专业对口,也要与专业相关C.不想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D.先从事本专业,再从长计议 7、你期望工作后的月薪为: (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以上8、将来的工作与期望值不平衡,你会 ( )A.接受,准备跳槽 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他 9、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你是否了解: ( )A.了解 B.不太了解C.不了解

6、D其他10、对你择业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11、你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 )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D.其他12、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 )A.毕业前一年 B.毕业前6个月 C.毕业前2个月 D.论文答辩后13、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取向是在什么时候?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上大学期间14. 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地区是?( )A沿海城市B内地的省会城市C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D其他15、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 ( )A国家机关、国

7、有企业B学校 、科研单位C城市集体企业D其他16、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多选)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B为生计的需要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D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E为成名或提高社会地位、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F其他 。17、在择业过程中你认为遇到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多选)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B户口难解决;C缺乏社会关系D信息量严重不足E其他。 通过我们组的仔细调查,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当代大学生择业期望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部分大学生择业趋向于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受专业特点,受认识的影响,一毕业就

8、想得到一份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对毕业以后要从基层工作干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聪明才智,学习工作经验。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毕业生不了解实际状况,对此不认识,只想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对生产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从而导致就业难,并且漂浮不定,难以得到一份稳定工作。如今大学生择业思想越来越来现实、功利,把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受社会思潮和现实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注重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而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总是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无限的推脱,很难如愿,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使得大学

9、生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学生有的选择在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基层岗位、管理岗位、小企业或私有企业工作,还有很多的大学生想自主创业。很多的大学生报有一夜暴富的思想观念,总是幻想有一天能够一夜变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腐蚀了大学生,他们很多不切实际,对自己认识不清,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傲想法,也使得就业难。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主要有以下三点因素:1、自身因素:大学生考上大学后,有的大学生发现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有很大差别,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现在读的大学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会有部分学生选择基层工作

10、岗位或小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私有企业工作。但有的大学生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思想使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2、家庭因素: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是不同的。由于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每个家庭持有的价值观也会不同。家庭拥有的职业愿望会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讲。在中上层阶级家庭中,由于家庭经济,使得这类大学生有不甘贫困的感觉,对金钱也有强大的渴望,于是对择业也有很高的要求。而在下层阶级家庭中,由于家庭本身就贫困,经济也困难,钱就是他们追求的对象。只有有钱才能改变命运,使得他们择业要求也高。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又不愿意从最基础

11、、最低层、最现实的实践活动做起,最后一定造成大学生难就业。 3、社会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的需求有限,就业机会又非常有限,使得有的大学生难就业。并且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本专业发生冲突,还有多数行业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关经验的,大学生一直身处学校,肯定没有相关经验,这也是大学生难就业的又一因素。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岗位对大学生的身高及外表提出严格要求,导致很多大学生有其长而无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工作单位对大学生要求也很高,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应正确的对待求职择业问题: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

12、步。虽然当前形式比较消极,但至少自己有个目标了,但也不能好高驽远。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增强应变性。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途径:个人应强化积极主动性。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道德修养和锤炼个人品质,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走出心理误区,顺利完成从一个“学生人”向一个“职业人”的转变。当代大学生择

13、业时应该树立崇尚职业的理想,青年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都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大学生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有意志,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障碍,促使它沿着最优的路线快速发展,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才能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能力、自身的条件与就业政策、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最大

14、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除了靠大学生自己外,还需要高校支持,家长支持和社会关注:1.高校指导。在大学里,应将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主渠道,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不良职业价值趋向和心理误区的产生。其次,要多与辅导员交流。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宜师宜友,因此在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应该多与他们交流有关就业、择业的话题,帮助他们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端正择业心态。高校可通过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2.家长支持。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

15、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和就业观念,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3.社会关注。社会不仅应该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作出一种良好的导向和示范,帮助他们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端正就业心态。其他方面: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应积极创建正确的舆论环境,旗帜鲜明的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和大力弘扬,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大学毕业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庸俗的实用主义

16、,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参考文献:周文霞,黄均雄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第六期林伟因 高教探索 2002 第三期唐廷虎 王晓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第7期张建忠 兰州大学学报 2007 第五期 调查问卷基本信息:1、性别:A 男 B 女 ( )2、你今年大几?()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3、你来自? ( ) A 城市 B 县镇 C 农村调查内容:1、你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2、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自主创业3、您在择业时会把专业考虑得有多重?()A.一定

17、要与自己专业相对口B.即使不与专业对口,也要与专业相关C.不想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D.即使不与自己专业对口,也要与自己专业相关4、你期望工作后的月薪为: (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以上5、若求职路途不尽如人意,你是否会降低标准准: ( )A.是 B.否 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6、将来的工作与期望值不平衡,你会: ( )A.接受,准备跳槽 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他7、你愿意从事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 )A.愿意 B.不愿意 C.先从事本专业,再从长计议8、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你是否了解: (

18、 )A.了解 B.不太了解C.不了解9、对你择业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10、你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和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D.其他11、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 )A.毕业前一年 B.毕业前6个月 C.毕业前2个月 D.论文答辩后12、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取向是在什么时候?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高考时 E.上大学期间13、毕业后你如何打算? ( )A.就业 B. 考公务员C. 考研究生;14 你认为比较理想的

19、工作地区是?( )A沿海城市B内地的省会城市C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D其他 15、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 ( )A国家机关、国有企业B学校 、科研单位C城市集体企业D其他16、你认为的理想的职业是 ( )A公务员、技术工人B教师 C农民(18)其他。17、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多选)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B为生计的需要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D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E为成名或提高社会地位、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F其他 。18、在择业过程中你认为遇到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多选)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B户口难解决;C缺乏社会关系D信息量严重不足E其他

20、。 对问卷的分析 对收回的一百份问卷统计,男生75%,女生25%,看得出当代大学生男女比例不均衡,并且在工科里更是严重,我们学院女生还算多。 在调查的五十个人中,45%的同学来自农村,有20%的同学来自县城,而只35%的来自城市。由此看出,蔡家关的农村,城市、县城人口比例还算平衡。据统计,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统计,有50%的同学持乐观态度,而不乐观的达到了10%,持一般态度的占35%,不知道的占5%。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看好,还有少部分同学不在意就业问题和持不乐观态度。意料之中的是同学们对将来就业的月薪期望都很高,有55%的希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25%的期望在2000元到3000元,

21、10%的渴望月薪在1000元到2000元, 1000元以下的只有10%,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工资很低,而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所渴望的月薪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我们会不会眼高手低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择业时代把专业考虑得多重: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对口的占10%;专业不对口,也要找与专业相关的占50%;不想找本专业的为20%;先从事本专业再从长计议占20%。可以看出愿意从事非本行业的同学还是很少,毕竟没有基础。这次调查显示,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了解的同学不太多,大量的同学对此直接不了解,我们还知道10%的同学小学就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有25%的在初中也有

22、了明确的职业意向,在高中有的有25%,其中有40%的同学上大学期间才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同时30%的同学认为,在择业时别人对自己作出决策没有影响。现在虽然考公务员是一条很好的就业方法,大量同学也认为公务员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但是有10%的同学选择大学毕业后就就业,有25%的选择留校继续读书,只有45%的选择考公务员。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勇气,我们的大学生就应该需要这种精神。有超过一半同学的父母,影响着他们的择业的抉策,谁都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工作时能有父母的援助。由调查得到,许多同学认为就业的目的是为生计的需要、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为充实发展

23、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和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少有人是为了成名或提高社会地位和建立家庭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同学们大量预计认为择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和信息严重不足与缺乏社会关系。对次问题,同学们一致希望学校针对大学生就业做以下几点:(1)制订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安排计划;(2)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3)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4)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5)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6)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及开拓;(7)接待毕业生进行个别的就业咨询谈话;(8)帮助毕业生推荐工作单位;(9)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教育、讲座等;通过我

24、们组的仔细调查,对问卷的统计分析,还得到以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对就业的前景看好,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就业再毕业之后,而且面对各种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都准备好不同职业的挑战。调查数据表明55的同学都不愿意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只有14的同学愿意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还有31的同学希望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都持不乐观的态度,然而大多数的大学生首先都希望到内陆省会城市工作,其次才是沿海城市;当然也有15%的同学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偏远农村去工作,这是非常欣慰的。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还有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通畅,信

25、息不充分等。当代大学生择业期望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部分大学生择业趋向于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受专业特点,受认识的影响,一毕业就想得到一份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对毕业以后要从基层工作干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聪明才智,学习工作经验。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毕业生不了解实际状况,对此不认识,只想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对生产线等基层岗位缺少兴趣。从而导致就业难,并且漂浮不定,难以得到一份稳定工作。如今大学生择业思想越来越来现实、功利,把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受社会思潮和现实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注重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

26、要条件。而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总是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无限的推脱,很难如愿,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使得大学生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学生有的选择在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基层岗位、管理岗位、小企业或私有企业工作,还有很多的大学生想自主创业。很多的大学生报有一夜暴富的思想观念,总是幻想有一天能够一夜变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腐蚀了大学生,他们很多不切实际,对自己认识不清,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傲想法,也使得就业难。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主要有以下三点因素:1、自身因素:大学生考上大学后,有的大学生发现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有很大差别,有无能与

27、失败感,认为现在读的大学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对以后的就业都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会有部分学生选择基层工作岗位或小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私有企业工作。但有的大学生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思想使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羞怯心理。2、家庭因素: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是不同的。由于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每个家庭持有的价值观也会不同。家庭拥有的职业愿望会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一般来讲。在中上层阶级家庭中,由于家庭经济,使得这类大学生有不甘贫困的感觉,对金钱也有强大的渴望,于是对择业也

28、有很高的要求。而在下层阶级家庭中,由于家庭本身就贫困,经济也困难,钱就是他们追求的对象。只有有钱才能改变命运,使得他们择业要求也高。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实践活动做起,最后一定造成大学生难就业。 3、社会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的需求有限,就业机会又非常有限,使得有的大学生难就业。并且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本专业发生冲突,还有多数行业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关经验的,大学生一直身处学校,肯定没有相关经验,这也是大学生难就业的又一因素。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岗位对大学生的身高及外表提出严格要求,导致很多大学生有其长而无用

29、武之地。除此之外,工作单位对大学生要求也很高,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之一。 总结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虽然当前形式比较消极,但至少自己有个目标了,但也不能好高驽远。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增强应变性。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途径:个人应强化积极主动性。

30、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道德修养和锤炼个人品质,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走出心理误区,顺利完成从一个“学生人”向一个“职业人”的转变。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应该树立崇尚职业的理想,青年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都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大学生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有意志,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障碍,促使它沿着最优的路线快速发展,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才

31、能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能力、自身的条件与就业政策、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除了靠大学生自己外,还需要高校支持,家长支持和社会关注:1.高校指导。在大学里,应将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主渠道,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不良职业价值趋向和心理误区的产生。其次,要多与辅导员交流。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宜师宜友,因此在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应该多与他们交流有关就业、择业的话题,帮助他们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端正择

32、业心态。高校可通过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2.家长支持。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和就业观念,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3.社会关注。社会不仅应该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作出一种良好的导向和示范,帮助他们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端正就业心态。其他方面: 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应积极创建正确的舆论环境,旗帜鲜明的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

33、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和大力弘扬,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大学毕业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庸俗的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问卷,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大家在认真的分析报告调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