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326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主讲人:吕 铭联系电话:66781188,13605326596E-mail:lvming前言 学时数:34学时 内容: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 授课形式:讲座式论文作业复习考试 教学目的:初步形成管理思维模式,掌握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教育管理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管理特点,具备解决一般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参考书:1、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高等教育管理学,薛天祥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高等教育管理学,姚启和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2000年版。第一章 管理概述“管”者,十二月之音,物开地芽,故谓之“管”,原指竹筒等细长之物。引伸为对人、财、物、事的执掌与制约,有主宰、包揽、管辖、负责、照管等动态意义。 “理”者,治玉也。原义为“治”。韩非子和氏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整治土地、治疗疾病、治理、处理、办理或协调(事务)等。 简而言之,在中国古代,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第一节 管理 管理一词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是指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

3、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管理是一种高度科学化、组织化的活动,因此,现代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第二节 中国的管理思想2.1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儒家学说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以德为先道家学说效法自然(天道),无为而治周易学说刚柔相济,阴阳五行,平衡和谐兵家学说“五事”(道、天、地、将、法),“五德”(智、信、仁、勇、严)法家学说依法治国,严刑厚赏,“国富而贫治”墨家学说尚贤、尚同、民富、节用佛教学说行善积德、宽厚仁爱、清新寡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评介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

4、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 。 (1)封建社会漫长,阻滞生产力发展,管理缺乏大规模社会生产的实践,缺乏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理论。 (2)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诸子百家各有主张。有些观点对立,甚至是相互矛盾(例如儒家与法家、墨家),尚未形成了人们所公认的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 (3)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古代的管理思想具有两面性,如儒家的“重农轻商”、“求稳定,不求创新”、“歧视妇女”等观点带有一定落后保守成份,应予以否定2.2 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 “旧学为题,新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以前 ): 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自强、求富,中

5、学为体,西学为用; 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 后期(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管理思想 2.3 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毛泽东、邓小平 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 吸收人类所有文明成果 科学发展观: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生活小康,人民健康;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物质基础,文化繁荣。 以人为本,突出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三节 西方的管理思想3.1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分工、协作、权责 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约束、控制、行为、债务 古希腊

6、的分工学说组织、分工、归属 古罗马的管理机制集权、等级 、职责、经营 3.2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关于劳动组织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的观点。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改进。 3.2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以劳动价值论为

7、基础,提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把价值与交换价值区分开来。 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地租的源泉,因此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17711858年) 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人事管理之父” 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人的关心至少应同对无生命的机器关心一样多。 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 ,17921871年)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分工与分配理论,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研究分工、分配比例及效率关系。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

8、而应得的奖金。 3.3西方古典管理理论3.3.1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时间-动作关系,效率研究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标准化管理 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计划与执行分离,管理人员专业化3.3.2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 ) 的一般管理理论“过程管理之父” 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度的集权与分权;跳板原理;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3.3 马

9、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的行为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达成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形式,适用于一切组织。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 法定权力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科层体制(官僚体制)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 只有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行政组织的权力才是最合理又合法的。 科层管理理论观点: 职位分类、权力分层、资格法定、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切

10、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 )组织理论 组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协作系统 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 明确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良好的沟通 强调权威性,实现高效率3.3.4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霍桑实验结论: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

11、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乔治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高低与人际关系有关 行为和群体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群体工作标准比金钱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 3.4 现代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丛林 管理分析:多种模式(或方法)的并生 过程或经营方法(管理过程学派) 人际行为方法(行为科学学派) 系统方法(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经验方法或案例方法(经验主义学派或案例学派) 决策理论方法(决策理论学派) 数学的或管理科学方法(管理科学学派) 随机

12、制宜或因情况而异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学派) 企业文化方法(管理文化学派) 管理任务方法(经理角色学派) 麦肯锡的7-S方法 :3.4 现代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丛林3.4.1管理程序学派基础:Fayol的组织经营理论,代表人物:Harold Koontz & Cyril ODonnell 代表作:MANAGEMENT理论主要内容: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职能的分析、原则的归纳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的构架(兼容并蓄)强调管理职能的共同性(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

13、nell) 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 组织的协调,五种职能有效应用的结果 依照次序完成任务(时间、重要程度等) 3 .4 . 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Herbert Simon,管理决策新学科理论主要内容: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程序化(例行问题)、非程序化(例外问题)决策的标准:令人满意的行为准则(非“最优化”)组织设计的任务:建立一个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19162001)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 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 多方案比较选择 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3 .4 . 3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代表

14、人物及代表作:卡斯特(FremontEKast ),系统理论与管理弗理蒙特卡斯特(FEKast) 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组织系统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系统“投入产出”关系,提高管理效率3 .4 .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年,杜拉克) ,戴尔代表作: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

15、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3 .4 . 5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学派)基础: Taylor 的科学管理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伯法(E S Buffa)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主要特点:决策:减少个人艺术成分、增加科学性(建立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评价依据:经济效果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即OR)规划论 库存论 排队论 对策论 搜索论 网络分析3 .4 . 6行为科学学派基础:Mayo的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雷戈、马斯洛、赫兹伯格、奥德弗、麦克利兰、洛克、弗洛姆、斯金纳、亚当斯等理论主要思

16、想:管理就是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重心: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 的“需要层次理论” 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1923-2000) 的“双因素理论” 维克托弗洛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的“强化理论” 3.4.7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英)伍德沃德(Woodward)代表作: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理论主要思想:基本模式:如果 就要 因素分析:组织的规模、工艺技术

17、的模糊性与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性随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 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3.4.8企业文化学派(管理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威廉大内,特里迪尔,阿伦肯尼迪代表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理论主要思想: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的特点:个体差异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稳定性企业文化的结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3.4.9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加)亨利明茨伯格(He

18、nry Mintzberg)代表作: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理论主要思想:十种角色(十大任务)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方面的角色: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4.10 7S”理论:7S : strategy(战略), structure(结构), system(制度), Skill(技能), staff(人员), style(作风), shared values(共同价值观)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集中而又松散的结构;层次分明而又公开的体

19、制和制度;技术、技能、技巧;用社会化企业的哲学来管理主体人员;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作风;作为道德和信仰的总体体现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侧重于效率: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流程再造理论、 侧重于效果:决策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战略管理、权变管理 侧重于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3.5 未来的管理 管理的软化趋势、管理的经营化趋势、管理的战略化趋势、管理的非理性化趋势、管理的权变化趋势、管理的网络化趋势、管理的全球化趋势、管理的风险化趋势、管理的知识化趋势、管理的人本化趋势、管理的伦理化趋势 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

20、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社会的进步与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思考题:1.简评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泰罗、法约尔、韦伯、梅奥、孔茨、西蒙、德鲁克各自创立了什么理论?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谈谈大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及如何管理。第二章 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1管理的涵义(1)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2)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的方面;组织是由一些决策者构成的系统;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4)

21、 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5)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应当从管理的任务阐明: 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组织价值; 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内在价值; 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外在价值。(6)路易斯布恩和戴维克茨(Boone and Kurtz)-“管理就是使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去实现目标。” (7)小詹姆斯H唐纳利(James .H. Donnelly)-“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

22、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8)世界大百科全书管理是对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决策或行为有助于实现组织既定目标。(9)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出发,强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管理通过激励、沟通等方法激发人的积极性,完成组织目标。 (10)管理就是领导。-管理者个人在管理活动中的领导作用。 (11)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完成任务。-管理者要发挥下属人员作用的重要性。 小结:(1)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基本活动(五大基本职能 )。(2)管理是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围绕

23、着组织目标使组织的各类资源的利用和谐化、同步化的活动 )。 (3)管理是协调组织资源使组织成员更加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2 管理的概念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1.3 管理的特点: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是在特定

24、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 管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2.管理的要素 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 2.1管理主体: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 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 2.2管理客体 :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1)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均是管理的客体,他们执行组织分配给予的工作任

25、务,遵守一定的运行规则进行工作。 (2)组织中的其他资源。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这些资源均是管理的客体,都是管理的收受者,它们在管理的作用下经过特定的技术转换过程就成为组织的产出物。 (3)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这一类客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常发生变动。 2.3管理目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组织的最高层的战略目标。 低层的管理目标是指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的目标。2.4管理职能 : 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6、的问题。 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2.5管理手段: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3. 管理的性质 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战略性 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的他人性 管理的多样性 管理的有界性 管理的目的性 3.1 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组织正常运转需要有两类活动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它们共存于同一组织中,确保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作业活动 直接从事生产与技术工作 管理活动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去完成组织的目

27、标和任务。 3.2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科学:有一套科学客观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孔茨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客观性 实践性 系统性 发展性 管理的科学性 高效。生理、理性、被动工具。 20世纪初,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动作、时间、计划研究,培训工人,提高个体生产率。 法约尔、韦伯等的组织管理原理:分工、专业化,机械、非人性的职能设计,改善组织生产率。 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技能的技巧和决窍。 愉快。心理、情感、能动主体。 20世纪中,梅奥、卡内基、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人际关系、群体合作、行为科学、人性假设、人力资源。 各种心

28、理疗法:动力、行为、认知、人文等。解决“人们总在忙碌,而不能轻松地工作”的问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何理解?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 经过系统整理的管理知识是科学的,而管理知识的应用,亦即管理实践是艺术的 认知性的知识或可编撰的知识 体验性的知识或意会的知识 体验性或意会的知识如何学?如何教?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 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要保证管理的成功,管理者还必须懂得 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 3.3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3.

29、4 管理的战略性 正确。精神、道德、意义方向。 20世纪末,组织存在意义、使命目标、共同愿景,非盈利性组织作用,竞争合作互动关系反思。 跨国经营、环境生态、企业伦理、社会责任、人类前景、全球命运。 3.5 管理的有效性 资源是有限的 若资源无限则不需要管理 没有效率压力就不需要管理 管理可以提高效率 3.6 管理的他人性 管理需要他人的努力 只会管理自己不叫管理 管理的原理也可以用来管理自己 指挥他人是管理的一大挑战 3.7 管理的多样性 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 管理部门包括生产、财务、销售、人事等 任何组织都有管理问题 3.8 管理的有界

30、性 管理是组织内资源的配置 对组织外的资源无调动权协调 管理是一个等级链 3.9 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工作的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 。 效果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它要求确定正确的目标; 效率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要求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法和途径,以求比较经济、比较快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相对而言,效果是第一位的。 好的管理就是要做好正确的事。 明确管理目的抓住管理的实质,明确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 明确管理目的明确的组织活动成效标准考核的依据。 明确管理目的为建立目标奠定基础。 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之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

31、、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低成本 高收益 4.管理的原则 系统原则 人本原则 信息原则 责任原则 效益原则 4.1 系统原则 管理具有系统性 系统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为系统组成的基本成分。 大系统系统+环境 统筹兼顾,整体优化 分工协调,优化配置 组织与环境相协调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相关性 动态性 开放性 环境适应性 方法论意义 具有全局观念 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4.2 人本原则 从整个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1)“工具人”的观点。(2)“经济人”的观点

32、。(3)“社会人”的观点。(4)“行为人”的观点。(5)“决策人”的观点。(6)“复杂人”的观点。 人是手段人是目的 人是管理系统中首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应重视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管理为人服务 4.3 信息原则 信息流管理的神经系统 信息人们对事物了解不定性的减少和消除。管理信息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科学性的前提条件。管理信息是管理系统控制的依据和手段。管理信息是管理系统中各工作环节和管理层次互相沟通、联络的纽带和桥梁。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收集、整理系统,输入系统,加工系统,传输系统,贮存系统,检索系统,输出系统,反馈系统等。 重视信息收

33、集、整理和运用,力求全面及时,准确可靠。 建立发达的信息渠道EDP电子数据处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持系统 4.4 责任原则 合理分工、明确规定组织各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职责、权限、利益和能力的协调和统一 责任原理的核心是职责 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5 效益原则 管理的最终目的效益 效益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确处理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关系 效率: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效果: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效益: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建立正确的效益观(生产为中心转为效益为中心)5管理学特点及研究方法

34、 5.1管理学特点n 一般性。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n 综合性。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教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近二十门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它要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n 模糊性。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n 实践性。 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5.2.1 管理方法的系统层次与类别 l 按管理职能类别: 预测方法 决策方法 计划方法 组织方法 指挥方法 控制方法 激励方法l 按所用方法的定量化程度: 定性管理方法 定量管理方法l 按管理对象的范围: 宏观管理方法 微观管理方法l 按管

35、理活动的类型: 生产管理方法 物资管理方法 信息管理方法 技术管理方法 人事管理方法l 按用于制定决策还是用于实施决策的不同功能: 管理认识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方法等; 管理实践方法:强制性控制方法、动机激励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社会推动方法等。l 按管理者类型: 专制型管理方法 民主型管理方法 放任型管理方法l 按管理组织形式类别: 首长制管理方法 委员制管理方法 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管理方法 参与式管理方法l 按管理方法产生的前后时序: 传统统管理方法 现代管理方法 5.2.2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复习题1.管理的概念。2.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3.管理及管理学有哪

36、些特点?4.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三章 教育管理及其流派第一节 管理学流派与教育管理1.1 教育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社会活动。 近代管理活动逐步从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而专门的社会活动,并由此而带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学以一门独立学科的身份跻身于科学殿堂。 管理实践的丰富和多样化,脱胎于经济学而侧重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单数形式的管理学开始了向复数形式的管理科学的分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学

37、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1.1 中国古代教育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 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战国学宫,汉代太学,晋代国子学,北齐国子寺,隋代国子监,唐宋国子监总管国子、太学等,元代国子学(国子监),明、清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开始设学部,国子监遂废止。 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我国学记中记载的视导制度、考核制度-“比年入学、中学考校”1.1.2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 (一)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二) 神庙学校 (三) “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 (四)中世纪大学的管理体制。先生大学、学生大学;现代学校教育管

38、理的形成。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1108年,法国巴黎大学 1137年,意大利南部创立了萨莱诺大学 1158年,意大利北部创立了波隆那大学 1168年,英国创立了牛津大学 1209年,英国剑桥大学 大学是学生倡议创办的。 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流动教学。 课程内容不确定。 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1)讲授主要思想;(2)叙述有关知识;(3)朗读原文;(4)学生复述;(5)释疑举例。 1.1.3 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形成 扬阿姆司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 1592-1670)十七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

39、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人的现世生活“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夸美纽斯学校教育思想和措施的出现:四阶段教育制度;普及、民主的办学思想;办学的效率思想学年制办学、班级授课制、学校的纪律、规范的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教科书的使用。 有组织的学校教育的出现,导致了学校教育管理现象的出现,人们思考学校教育的管理,研究学校教育的管理,形成了教育管理的思想。 西方教育管理学最初是管理科学特别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伴随物。1.2 教育管理学建立及发展 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 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 教育管理学的建立与

40、发展时期 1.2.1 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19世纪中叶以前 西教育管理思想的萌芽是伴随着教育管理事务的社会职业化、教育管理的专门化而发展的。这个过程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 教育管理处于经验管理的水平,教育管理的思想散见于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著作和言论之中,体现为萌芽状态。1.2.2 教育管理理论的奠基时期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 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行政管理:偏重于宏观的教育管理 经营管理:偏重于教育组织内容的管理(或微观的教育管理)(一)教育管理行政理论的发展 施泰因(Stein)行政管理的思想观点。19世纪末,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施泰因提出了教育的法律适应性原则,为最早用行政学、法学

41、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人。认为教育事业是公共事业,国家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对其进行干预,并提出这种干预的原理、内容、根据和界限,从而开创了对教育立法问题的理论研究及以法制治理教育的思想。 美国公立教育的创始人贺拉斯曼(HoraceMann)对教育法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推动了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他认为,为了建立强大的共和国,就必须培养理想的公民,为此就必须广泛地实行普及义务教育,为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免费的公共教育制度。(二)教育管理效率理论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引入 效率观点:达顿、斯内登美国公共教育管理(1908年),把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学说引入教育管理。 成本概念:弗兰克斯波尔丁提出。

42、标准化观点:富兰克林鲍比特提出“产品”标准、工作标准、“生产者”标准。 批评:统一的标准压抑创造精神和多变的教育工作与教师的劳动。雷蒙德考尔汉教育和效率的崇拜,“美国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悲剧”,教育管理人员正从文化的传播者蜕变为反文化的企业经理。“泰罗制”及随之兴起的“效率运动”相呼应,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延伸到学校管理之中。博比特(Bobbit)在1913年发表的用来解决城市学校系统问题的若干一般管理原则提出,不应当仅仅把学校看作是教育机构,而应该看成是工厂;学生是需要处理的生产原料,教师是生产工人,而学校的管理者则作为工厂的经理控制着整个教育生产的流程。学校管理者的贡献就是努力“发现执行每一个具体教育任务过程中的整套最好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提供给教师,“以便指导他们获得最大的成果”;“效率即意味着集中化和监督者对全部执行过程实施明确的指挥。” 2、科层理论的引入 马克斯韦伯:只有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行政组织权力才是最合理又合法的。 社会经济组织理论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强调权威性。 科层体制:职位分类,权力分层,资格法定,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特征: (1)学校的组织结构具有金字塔式的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