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3322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连云港市病毒性脑炎暴发的调查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连疾控200651号关于连云港市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的调查报告市卫生局:2006年6月以来,市疾控中心在部分医院发现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病例骤增,市疾控中心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了病例个案调查和采集血、脑脊液等生物样本,在排除乙脑后,为进一步查明原因,将样品送往省疾控中心作病原学鉴定,同时向省疾控中心报告。2006年7月31日省疾控中心派遣急传科鲍昌竣副科长和两名专业人员来连与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一起对此次疫情进行调查。2006年7月31日月17日历时20多天的调查分析,基本上摸清了全市病毒性脑(膜)炎病例情况,现将工作情况作一下汇报,请予以审阅。附:2006年连云港市病毒

2、性脑(膜)炎暴发调查报告 二六年九月七日附:2006年连云港市病毒性脑(膜)炎暴发调查报告2006年6月以来,我市部分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病例骤增,我市疾控中心启动了疫情搜索,开展了部分病例的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工作,同时向省疾控中心相关科室报告,于2006年7月31日省疾控中心派遣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专家和急传科专业人员与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一起对此次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前期调查工作1、疫情发现:2006年7月初部分医务人员反映近期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三院住院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较多,且发病多为儿童和少年。于7月7日下午市疾控中心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赶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

3、三院核实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部分住院病人采集血清样本,经实验室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测,均排除了病人患乙脑的可能性。2、疫情搜索:为了掌握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于7月12日下发“关于开展病毒性脑炎病例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防疫站)对辖区的医院开展病毒性脑炎病例调查检索工作,实行“三日”报告制度。 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报告该科病毒性脑炎病人较多,经血清学检测后均排出患乙脑的可能性。之后在该科室的配合下,对采集脑脊液样本进行了冷冻保存,7月24日由市疾控中心派人送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验,7月25日上午PCR快速检测,初步鉴定为肠道病毒,尚待进一步培养分型。于7月25日下午对

4、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所有住院的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调查,同时对该院今年1月份以来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调查统计。3、调查初步分析:共调查了病毒性脑炎394例,分布全市四县三区。对一八5例(二院一五3例和一院32例)病脑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主要为:发热伴头痛、呕吐;体征主要为:部分病人巴氏症阳性、脑电图异常、扁桃体肿大,脑脊液检查可见有核细胞,住院时间平均为10天左右。病例性别统计 对全市394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统计,男性为 291例,占73.86%,女性为103例,占26.14%,性别比为2.83:1,说明病毒性脑炎病例以男性为主。病例年龄统计 发病年龄以8、9组人群为多,分别占9.90 %,一五

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355例,占总病例数的90.10%。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2006年1-7月份发病统计病毒性脑炎发生随月份而递增,以7月份最多,占62.69%。 7月份发病日统计,对7月份发生的病人进行统计,可见7月初病人较少,到7月10-17日期间病人数大幅增加,于7月一三日达高峰,占7.69%。病例地区分布 病例多集中在灌云县和市区,灌云县为147例,占37.31%,市区为106例,占26.90%,东海县为87例,占22.08%。 表1 病例地区分布地 区病例数构成比%市 区10626.90 赣榆县297.36 东海县8722.08 灌云县14737.31 灌南县20.51 东辛农场194.8

6、2 外 地41.02 合 计394100职业分布 小学生为211例,占53.55%,其次为幼托儿童79例,占20.05%,再者为散童40例,占10.一五%,图4示。4、疫情上报 根据上述初步调查分析,认为我市病毒性脑炎病例发生异常增多,有暴发趋势,虽然该病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依据有关规定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省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派遣中国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和急传科业务人员前来调查。在各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下,深入详细地开展了病毒性脑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图4 394例病脑病例职业构成幼托儿20.05%小学生53.55%农民4.31%居民2.03%干部0.51%散童10.一五%中学生9.39%二

7、、调查结果1、病例收集情况:于2006年7月31日8月4日对连云港市辖区内的所有市级和县级医院进行了深入调查。包括:连云港市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中医院、传染病医院和第二医院分院(盐厂医院),灌云县人民医院,东海县人民医院,赣榆县人民医院、县医院分院和瑞慈医院,灌南县人民医院和协和医院,共一三家医院。其中连云港市第三医院、传染病医院和第二医院分院,赣榆县医院分院和瑞慈医院,灌南县人民医院和协和医院等7家医院因收治的病脑病例很少或基本没有病脑病例,未进行病例收集。其它医院收集的病例情况见表2。表2 连云港市6所主要的市级或县级医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收住院的病脑病例统计就

8、诊医院2004年2005年2006年合计连云港市第一医院91141一五2384连云港市第二医院4374一八0297连云港市中医院82076104灌云县人民医院医院81169326576东海县人民医院19214462398赣榆县人民医院269423172864合 计6849719682623在缺乏灌南县资料的情况下,2004、2005和2006年17月连云港市主要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收住的病脑病例数分别达684、971和968例,按全市人口计算发病率分别达14.59/10万、20.71/10万和20.6510万。2、病脑暴发的确认:将从6所医院收集的资料合并,按患者居住地分析连云港市各县区各年份病

9、脑病例的时间分布,以确定该地区近期是否发生了病脑暴发,结果见图5图9。图5 灌云县2004年1月2006年7月病脑住院病例时间分布050100一五0200250123456789101112月份200420052006病例数图6 连云港市新浦区2004年1月2006年7月病脑住院病例时间分布0102030405060123456789101112月份病例数200420052006图7 连云港市海州区2004年1月2006年7月病脑住院病例时间分布01020304050123456789101112月份病例数200420052006图8 东海县2004年1月2006年7月病脑住院病例时间分布02

10、0406080100123456789101112月份病例数200420052006图9 赣榆县2004年1月2006年7月病脑住院病例时间分布020406080123456789101112月份病例数200420052006图5和图9显示,与上两个年度相比,灌云县和新浦区本年度6月和7月份的病例数明显增加,海州区7月份的病例数也明显增加,说明该3个县、区可能存在病脑暴发。东海县和赣榆县2006年1月7月病脑病例从例数和分布趋势上看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该两县可能不存在病脑暴发。灌南县因两个县级医院对病脑的诊断标准与其它医院不同,很少有病例被诊断为病脑,2006年只有2个病例。经与相关医务人员

11、座谈,了解到今年6、7月间没有发现与其它县区诊断的病脑表现相似的病例明显增加,提示不存在病脑暴发。连云区自2004年1月以来只有16例病脑病例,没有明显的发病时间高峰。由上,可以确定2006年6月7月连云港市发生了病脑暴发,暴发地区为灌云县、新浦区和海州区。3、病脑暴发病例的地区分布:灌云县、新浦区和海州区2006年6月7月间入院治疗的病脑病例分别为347例、78例和48例,合计473例。病例居住比较分散。灌云县的病例分布在22个乡镇(见表3)。表3 灌云县2006年6月7月病脑暴发病例乡镇分布乡镇病例数乡镇病例数伊山镇103图河乡8穆圩乡36白蚬乡7王集乡28杨集镇6龙苴镇24沂北乡4南岗乡

12、23鲁河乡4陡沟乡23伊芦乡2小伊乡21四队镇2东辛农场16五图河1板浦镇14同兴镇1下车乡一三圩丰镇1侍庄乡9燕尾镇1合计347从村或居委会分布看,41例没有登记,其他的居住非常分散,分布在171个居民点。比较集中的单位、村或居委会为东辛农场20例、老霍村一五例、南岗村10例、新村、任庄村和东门居委会各8例,120例为每村(居委会)1例,其他为27例。图10 连云港市2006年6月7月病脑暴发地区分布新浦区和海州区的病例因住址缺乏地区分布信息,不能进行地区分布分析。4、时间分布:三个县区暴发病例的时间分布见图11图一三。图11 灌云县2006年5月1日7月30日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人入院时

13、间周统计02040608010051585一五5225296561261962673710717724图12 连云港市新浦区2006年5月1日7月30日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周统计0510一五2051585一五5225296561261962673710717724图一三 连云港市海州区2006年5月1日7月30日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周统计02468101251585一五5225296561261962673710717724从图11图一三可以看出,灌云县和新浦区的病脑住院病例于6月5日左右开始增加,7月上旬达高峰。考虑到发病要早于入院一段时间,故两地病脑暴发应始于6月初

14、,发病高峰也应依次前移。海州区则6月下旬病脑住院病例开始增加,整个7月份维持在每周10例左右。5、性别年龄分布:图14对此次暴发病例与同地区2004年1月5月的散发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进行了比较。二者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均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为5岁组和10岁组。图14 连云港市2006年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病例与散发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比较050100一五02000510一五20253035404550散发女暴发女散发男暴发男6、临床特点分析对连云港市2006年6月7月收治的78例病脑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4。此次流脑暴发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呕吐,卡他症状、神经精神改变和肠道症状较少

15、见。体检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和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主要表现为脑脊液有核细胞增加和脑电图异常。表4 2006年6月7月病脑暴发病例主要临床特征指标病例数阳性病例数发热787697.44头痛787292.31呕吐786988.46卡他症状78一三16.67神经精神改变7867.69腹泻7811.28扁桃体肿大785975.64脑膜刺激征784962.82巴氏征781924.36脑脊液有核细胞增加726184.72血白细胞升高722636.11血白细胞降低7222.78脑电图异常746689.19降颅压治疗7878100.00注:神经精神改变为有嗜睡、昏迷、惊厥和抽搐之一 脑膜刺激征为有颈抵抗、布氏

16、征和克氏征之一7、病原学检测:采集患者脑脊液23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经采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进行PCR分析,16份阳性。进一步病毒分离确定为ECHO病毒30型。8、病例对照研究8.1 完成情况:8月一三日17日在灌云县的东辛农场和老霍村等村或单位按1:2配伍组设计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共完成56组,其中47组完成1:2,另9组因未找到第二对照只完成1:1。按居住点完成情况见表5。表5 以居住点为单位病例对照完成情况村或单位病例第一对照第二对照合计老霍村一三一三1238东辛农场一三一三1036南岗村99826任庄88521河东村3339大贺村2226杨范村2226青灯村2226龙东村2226石门村22

17、15合计565647一五98.2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分析表6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组别男女性别比合计年龄病例42143:1568.73.0对照78253:11038.63.1两组性别比相同,年龄均数比较,T=0.一八,P=0.85,没有显著性差异,均衡性较好。8.3 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各种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进食前洗手和吃瓜果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均为保护性因素。将上述所有因素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仍只有上述1个因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饭前洗手OR=0.37,Z=2.40,P=

18、0.016;吃瓜果OR=0.19,Z=2.35,P=0.019。表7 各种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对照组病例组ORZP人数暴露数%人数暴露数%外出史10398.756916.11.701.030.30接触史954648.4532241.50.60-1.290.20饮桶装水1038582.5564987.51.590.840.39冷饮1038178.6563969.60.591.290.20零食1039166.4564633.60.59-1.060.29吃瓜果1039996.1564885.70.22-2.230.03吃剩饭菜1034543.7562035.7

19、0.72-0.920.36外购熟食1032928.256916.10.48-1.600.11在外就餐10343.95547.31.840.860.39进食前洗手1033635.0561017.90.40-2.280.02洗澡10354.95623.60.61-o.560.57防蝇设施1038582.5564783.91.一三0.250.80封闭式厨房1037976.7564173.20.80-0.480.63家庭卫生好761925.0441022.70.93-0.160.87三、初步印象与建议1、病例定义:本次疫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半数以上脑膜刺激征阳性,脑实质损害如意识障碍和神

20、经症状少见。辅助检查主要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和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增加。治疗上采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ECHO30阳性。说明这是一起由ECHO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2、暴发的存在:通过对2004年1月2006年7月我市主要市级和县级医院收住的病脑病例数入院时间的分析,发现暴发疫情开始于2006年6月, 主要波及灌云县、新浦区和海州区,至7月底住院病例数已接近500例。按目前较公认的说法,ECHO病毒引起的脑炎隐性感染病例是显性感染病例的200倍。本次调查收集的全部为住院病例,加上轻症病例和隐性感染病例,感染者总人数可能要达到10万以上,说明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ECH

21、O病毒感染暴发流行。3、影响因素的探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进食前洗手是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符合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规律。有关资料表明该病主要是粪-口、接触传播的。因此,我们认为肠道病毒性脑膜炎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的卫生监管和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尤其对一五岁以下儿童少年要加强卫生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农村要加强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尤其要加大改厕工作,让农民使用干净的卫生厕所,改变农村脏乱差的不卫生局面。4、目前病毒性脑膜炎虽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但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测管理制度,开展病毒性脑膜炎的监测,一旦发现暴发苗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5、应组织省市临床、流行病学、检验等方面的专家对已发生的疫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案以减少漏诊、误诊及治疗上的失误,同时开展行之有效的疫情控制工作。12.16.202216:0316:03:0522.12.164时3分4时3分5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4:03:05 下午16:03:05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6:03: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