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3663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二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十二 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氮气,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氮,(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空气中含78%(体积分数)的氮气。沸点为195.8 ,熔点为209.9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空气中含7,(3)分子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_; 结构式为_;N2中三键键能很大,不容易被破坏,因此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NN,NN,(3)分子结构NNNN,(4)化学性质,氧化性,(工业合成氨),还原性,2NOO2=2NO2,3NO2H2O=2

2、HNO3NO,俗语“雷雨发庄稼”,(4)化学性质氧化性(工业合成氨)还原性2NOO2=,(5)用途,合成氨、制硝酸、作保护气等。,(6)氮的固定,游离,化合,(5)用途合成氨、制硝酸、作保护气等。(6)氮的固定游离化,2、氮的氧化物(1)氮元素有1、2、3、4、5 五种正价态,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 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N2O3、N2O5,N2O、NO、N2O3、NO2、N2O4、N2O5,2、氮的氧化物N2O3、N2O5N2O、NO、N2O3、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与水反应,(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3、2)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有毒,有毒,氮的氧化物NONO2色、态、味水溶性对人体、环境的影响(2),3NO2H2O=2HNO3NO,2NOO2=2NO2,蓝,2NO2 N2O4,NONO2化学性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 与水反应 3NO2,NO2,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3)NO、NO2 的实验室制法,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收集:排水集气法,NO,作业,NO2原理: Cu4HNO3(浓)=Cu(NO3)2,(4)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及防治 常见的污染类型 光化学烟

4、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4)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及防治,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催化转化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

5、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思考】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1.用水鉴别:加入少量水振荡,气体溶解颜色变浅或变无色的是NO2,变化不大的是Br2蒸气。2.用AgNO3溶液:加入AgNO3溶液,振荡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无沉淀的是NO2.3.用CCl4鉴别:加CCl4振荡,气体溶解得橙红色溶液的是溴气,不溶的是NO2。,【思考】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1.用水鉴别:加入少量水振荡,氮及其化合物课件,氮及其化合物课件,【例】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

6、体中氧气的体积为1.2 mL2.4 mL3 mL4 mLA B C D,D,【例】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二硝 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_色易挥发的液体,有_气味。,2.化学性质,无,刺激性,二硝 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_色易挥发的液体,有_,(1)不稳定性反应:_。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_。硝酸要保存在_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棕色,(1)不稳定性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棕色,(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化学方程式: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_;浓硝酸与铜

7、反应:_。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_;,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强氧化性3Cu8HNO3(稀)=3Cu(NO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_;显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用途: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用途: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前三点写作业,前三点写作业,【规律总结】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HNO

8、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2.硝酸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1)浓硝酸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不表现酸性。,【规律总结】,【思维建模】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思维建模】,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 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况),反应消耗的硝酸可能是()A.1.0 mol B.1.6 mo

9、l C.2.2 mol D.2.4 mol,C,2、 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三氨、铵盐,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2)化学性质,三氨、铵盐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还原性与氧气反应:_。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_。现象:_。应用: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与水反应:_,_,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NH3HCl=NH4Cl,产生白烟,还原性NH3HCl=NH4Cl产生白烟,(3)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3)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10、,向下排空气法,蓝,白烟,向下排空气法蓝白烟,实验室制氨气的的注意事项,(1) 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因加热过程 中NH4NO3 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碳铵受热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 中混有较多的CO2 杂质。(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NaOH、KOH 腐蚀性太强,在高温下能腐蚀试管。,(3)干燥:在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作干燥剂。不能用浓硫酸、P2O5 、 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 如CaCl2 吸收氨气会生成CaCl28NH3。,划线部分写作业,实验室制氨气的的注意事项(1) 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拓展二种方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中加入

11、固态碱性物质,拓展二种方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中加入固态碱性物质浓氨水中存在,氨气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氨气用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2.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1)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2)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3)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3.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3.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2.铵盐,(1)

1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三解”不稳定性(热解)a.NH4Cl受热分解:_。b.NH4HCO3受热分解:_。与碱反应(碱解)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_。b.加热时或浓溶液:_。,2.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氮及其化合物课件,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C,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2.判断下列有关操作是否能引发喷泉现象,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 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 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2.判断下列有关操作是否能引发喷泉现象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氮及其化合物课件,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C. D.D,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