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3977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 场 配 置 资 源,(一)市场调节(二)市场秩序(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市场经济的含义4、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规则:形式、主要内容2、诚实守信:必要性3、如何规范?【国家、企业、个人】,(1)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的弊端 (3)市场调节的危害,宏观调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优点,重点知识背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必要性,课前回顾,市场经济_在资源配置中起_作用的经济,基础性,市场,1.社会主义市场

2、经济:_在_下对资源配置起_作用的经济,市场,基础性,国家宏观调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 )的主体地位,实现( ),实行强有力的( ),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公有制,宏观调控,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税收和货币),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3、: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和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能力目标: 辩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自主学习阅读8587页,1、小康的提出2、总体小康(1)实现(2)总体小康的表现(3)总体小康的特点3、全面小康(1)特点(2)全面小康的目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4、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小康的提出,“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4、”。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状态。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建设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深化和充实,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战略

5、蓝图。从邓小平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用“小康”来概括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到党中央提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再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小康”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现阶段,“小康”实现程度及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反映我们国家历史进步的一把标尺,成为衡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小康”的由来,这十六个

6、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7、100%。,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8、率95%以上,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19811990,实现GN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使GNP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的变化等方面讨论),(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

9、的变化?,过去的交通工具,2、总体小康的成就(表现):,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微观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1:20012010年我国GDP的情况(万亿人民币),注:1978年我国GDP为3645亿元,表2:20052009年我国GDP世界排名,1、总体小康的成就(表现):,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微观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A. 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

10、现现代化,表1:2010年世界GDP排名,表2: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注:世界平均水平31799,材料2: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材料1:,2、总体小康的不足(特点),低水平,这是他们的课堂,资源、环境、生态,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到37%和43%(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11、,2、总体小康的不足(特点),不全面,1、图片反映了什么?,城乡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2、收入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3、这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2、总体小康的不足(特点),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0年人均GDP已达到12700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为19833元,最低的贵州安徽省却只有3757元。,发展很不平衡,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

12、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小康,低水平 不全面 不平衡,全面小康,高水平 全面的 平衡的,党的十七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 人民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 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 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 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的国家,十

13、七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3、全面小康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使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充分、制度更加完善科教更加进步、文明素质更加高、社会更加和谐、对外更加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综合目标,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进的小康。,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与联系,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的门槛,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2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不全面小康生活所

14、覆盖的人群不全面; 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除注重物质消费外,更注重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重大进展。,名词点击,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DP衡

15、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三、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看教材P86探究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

16、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doc,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小康社会的建设

17、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误点警示1 】对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有误总体小康,是指人民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从消费结构看,恩格尔系数逐步减小,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步由生存资料的消费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过渡。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二者是并列存在的,并不是具有递进性。,【错误诊断】,【误点警示2 】,全面小康社会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全面小康社会使所有贫困人口基本消除,而并非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总体小康,全

18、面小康,成就,微观,不足,目标,宏观,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经济建设新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特点),1我国现在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这表现在(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已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A B C D,B,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的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C,3

19、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观点正确的是()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 B C D,D,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

20、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C D,A,体验导行,1.(2013年天津文综,1)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 B. C. D.

21、 ,A,2.(2013年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极具活力的经济体,在发展生态文明上具有较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动力,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举全国之力,让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我国市场经济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根本目标 A B C D,B,3. (2013年成都二模,2)2012年3月6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达不到限值要求的企业,应限产限排或关停,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环境保

22、护部的做法是:A.运用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B.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环境保护C. 运用市场手段引导资源配置 D.运用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A,4.(2013年陕西西安五校二模,14)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卫星系统在继续保留原有服务基础上,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预计仅在国内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我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经济意义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利于打破GPS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为居民消费创造动力,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A B C D,C,5.我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 )A.刚解决温饱问题,刚实现现

23、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B.达到了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C.达到了全面小康D.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正确的有 ( )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总体小康是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会缩小地区、城乡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是指基本实现现代化 A B C D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

24、要求有 ( )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较健全 E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 F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8.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D.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C,10.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 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 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 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9.如何看待GDP数字( ) 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 B C D ,A,D,GDP产量(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加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 应是“高产量(GDP) 、低污染、低消耗、优结构”的统一 (速度、 质量、 效益、 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