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401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30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 2015年广西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入库申报指南广西电网公司2014年10月69编制说明科技项目是指为指为促进公司科技进步,解决公司生产、建设和经营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项目,不包括电网规划专题项目、信息化建设与推广项目、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咨询项目。根据钟俊总经理在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公司科技项目的申报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技项目申报从单纯考虑安全生产向综合考虑效率、效益方向转变。2、科技项目申报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特别是加强智能配电网的技术研究。3、科技项目申报坚持高压电网和中低压电网相结合的研究方向,特别要加强中低压配

2、网技术研究。4、科技项目申报坚持当前问题和前瞻性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方向。根据南网公司最新颁布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Q/CSG211009-2014),申请入库的科技项目必须开展前期研究,科技项目的立项遵循公司 “两库、两门、两计划”的管理要求。为做好2015年各单位科技项目入库申报引导工作,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各专业技术创新规划以及2015年科技项目的申报原则,公司科技部特编制本项目申报指南,作为备选项目进入前期项目储备库并开展前期研究的基本依据,供本部各部门和直属各单位在申报中参考使用。目 录一、生产设备管理领域11.1输电技术11

3、.1.1预期目标11.1.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11.1.3重点项目建议31.2变电技术51.2.1预期目标51.2.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51.2.3重点项目建议81.3配网技术171.3.1预期目标171.3.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171.3.3重点项目建议191.4电能质量治理261.4.1预期目标261.4.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26二、系统运行领域281.1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281.1.1预期目标281.1.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281.1.3重点项目建议301.2电网节能环保与经济运行技术321.2.1预期目标321.2.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331.2.3重点项目建议351.3二次系统集成技术361

4、.3.1预期目标361.3.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371.3.3重点项目建议41三、电网营销领域461.1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方向461.1.1预期目标461.1.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461.1.3重点项目建议471.2计量装置研究方向491.2.1预期目标491.2.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491.2.3重点项目建议501.3电力交易技术研究方向521.3.1预期目标521.3.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521.3.3重点项目建议531.4营销客服技术研究方向561.4.1预期目标561.4.2主要技术研究方向561.4.3重点项目建议571.5新兴业务技术方向601.5.1预期目标601.5.2主要技术研究

5、方向601.5.3重点项目建议61四、综合管理领域651电网规划方面651.1总体目标651.2专业研究方向:651.2.1含多类型能源的电源规划优化技术661.2.2输电网规划技术661.2.3配电网规划技术661.2.4用电规划技术661.2.5规划综合评估技术661.2.6电力发展战略决策支持技术661.2.7规划信息数据平台及数据库辅助决策信息平台662电网建设方面662.1总体目标662.2专业研究方向:662.2.1电网建设标准化研究662.2.2绿色输变电建设关键技术研究662.2.3先进输变电建设关键技术研究662.2.4新型配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662.2.5电网建设技术经济分

6、析研究663信息技术663.1总体目标663.2专业研究方向:663.2.1信息系统集成技术领域663.2.2云计算技术领域673.2.3大数据及处理分析技术领域673.2.4移动应用673.2.5物联网技术领域673.2.6社交网络673.2.7可视化研究673.2.8信息安全防护技术673.2.9信息化测评技术674通信技术674.1总体目标674.2专业研究方向:674.2.1光通信技术领域674.2.2数据通信技术领域674.2.3语音视频通信技术领域674.2.4无线通信技术领域674.2.5公网通信应用领域674.2.6时间同步技术领域674.2.7智能电网通信新技术领域674.2

7、.8通信网支撑技术领域674.2.9通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领域675物资管理技术675.1总体目标675.2专业研究方向:685.2.1需求管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研究685.2.2合约与品控管理研究685.2.3仓储配送与逆向物流技术研究685.2.4综合管理技术研究68一、生产设备管理领域1.1 输电技术1.1.1 预期目标推进输电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分析、应用等各相关业务系统由单一、独立的职能单元向多元、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的融合,实现以输电设备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归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运作协调的设备运行监控、预警、诊断、评估体系,以科学地开展输电线路安全评价和防灾调度,合

8、理地进行输电线路运行维护资源的配置,并最终实现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输电设备状态评价与差异化运维决策1.1.2 主要技术研究方向(1)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开展输电线路综合防雷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线路杆塔信息(坐标、杆塔高度、接地电阻等)、地闪密度分布的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研究;研究线路型避雷器配置方案、选型原则及检测技术;开展防雷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开展同塔双回或多回线路综合防雷技术研究;开展输电线路防雷技改工程的技术经济性评价与应用效能后评估;在全网骨干网架、重要通道及重要用户供电线路上推广运用故障精确定位监测,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2)输电线路防冰抗冰技

9、术研究研究输电线路综合防冰抗冰关键技术;开展基于输电线路导线、杆塔临界破断应力的融冰启动阈值的研究;开展输电线路地线融冰技术应用研究;开展造成覆冰线路倒塔、断线等事故的关键因素研究;开展配网线路直流融冰技术的研究及融冰装置的研发;开展绝缘子串防冰闪措施的研究;开展广西重冰区输电线路不架设架空地线的防雷防冰效能综合评估研究;开展基于布里渊传感的OPGW分布式覆冰监测技术的研究及试点应用。(3)输电线路防污闪技术研究加强对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指导制定差异化的清扫策略;开展瓷质绝缘子的零值、低值检测试验方法研究;加强对RTV防污闪涂料的检测及应用效能评估;开展输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技

10、术及装备研究。(4)输电线路综合防风技术研究针对台风对电网的影响,开展相应的大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实现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输电线路风偏的风险评估和防风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防风偏改造及新建线路典型设计中。(5)输电线路防树障、防外破技术研究研究输电线路通道林木隐患分布特征,强化运行单位对输电线路通道林木隐患的排查与辨识,指导制订线路树障巡视周期和隐患消除策略。研究在输电线路大跨越区、地势险要区、重风口区、重湿冷区、通道树木易生长区、山火易发区、走廊偏远区及其他含线路危险点、缺陷易发点的区段,开展图像/视频监测。(6)输电线路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探索、总结输电线路受雷电、暴雨、台风

11、、冰冻、山火、洪涝等各种突发灾害性气象的影响规律,研究灾害气象影响输电设备的时空范围预(告)警技术。(7)输电线路“机巡+人巡”精益化巡检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直升机/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技术的试点应用,摸索巡检效率优化策略,不断积累“机巡”经验;开展直升机/无人机巡检视频图像增稳技术研究;研究应用直升机搭载三维激光雷达,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开展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包括线路走廊危险地物检测、电力线间距离精细量测、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管理、线路走廊地形地貌变化检测、已有输电线路的增容分析和新建线路的树木砍伐评估;研究“机巡+人巡”模式效率和效果评估体系,优化“机巡+人巡”配合策略,实现“机巡+人巡”输电

12、线路精益化巡检的目的。(8)设备检测及寿命评估研究开展大截面导线、棒瓷绝缘子等新型输电设备的入网检测及选型研究;开展输电线路金具机械损失和寿命评估研究;线路避雷器机械性能损失和寿命评估研究;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老化表征方法及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运行时间20年以上的输电线路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研究评估机制和手段,并提出退运的判定依据和准则。(9)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 开展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新方法及新工具的研究。(10)电缆检测技术研究开展电缆设备绝缘状态检测与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电缆超低频耐压试验与阻尼振荡波局放测试技术的优势互补,建立有效现场测试技术手段,构建电缆绝缘状态诊断分析系统;开展

13、对电缆缺陷引起的局部放电特性的研究,研究基于局放量测试的手持式班组用电力电缆巡检设备;开展电缆环流抑制方法研究。1.1.3 重点项目建议A1、直升机/无人机巡检视频图像增稳技术研究(1)项目目标研究将集电子学、 计算机、 图像识别等技术于一体的电子稳像技术运用于直升机/无人机巡检,通过直接确定图像序列帧间映射关系并进行补偿,消除视频序列中的随机运动,从而得到稳定的视频图像,有利于对图像做进一步分析处理,提高巡检的质量。(2)主要研究内容开发易于操作,稳像精度高,灵活性强,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及具有高智能化实时处理功能的电子稳像系统并运用于直升机/无人机巡检摄影、摄像。研究电子稳像的运动估计

14、、运动校正和图像补偿等关键技术,重点攻克实时、鲁棒的图像配准算法,使得算法配准性能不随场景的复杂度发生改变,能够在各种输电走廊环境下实时、稳定地进行图像配准。通过对帧间变换模型参数进行鲁棒估计,保证算法具有良好的旋转、尺度、亮度不变性和配准精度,使算法可在场景变化、图像大幅度平移、尺度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等复杂条件下实时、精确的进行图像配准,进而获取高质量的输电线路视频影像信息。(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6年1月开始,至 2017年12月止。(4)预期成果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著1项,论文1篇A2、输电线路巡检路径规划系统开发(1)项目目标利用GPS实现人员、设施定位、巡检

15、轨迹采集以及缺失路网采集,为线路抢修、巡检是否到位监督和巡视路径规划提供数据,为及时派遣并解决问题提供准确信息。(2)主要研究内容基于GPS、嵌入式GIS和移动数据库,结合全国导航电子地图,紧密结合导航功能与巡检业务,建立基于PDA的线路智能导航巡检系统。研究路网增量数据模型和电力设施数据存储模型,开展乡村公路、巡视便道在输电GIS上的标定,绘制输电设备巡视路线图。实现巡检轨迹和设施数据、个人位置定位、巡检路径规划等功能,为输电线路巡检提供自动化的导航平台,为应急抢修、运行维护和检修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三年,自2016年1月开始,至 2018年12月止。

16、(4)预期成果解决作业人员因不熟悉线路路径,无法快速到达作业现场的问题;解决新增线路空间位置缺失设施数据,需要单独定位采集的问题;解决安监人员可能因线路不熟而需被检查监督的单位和人员带路,大大降低了检查监督的有效性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著1项,论文1篇1.2 变电技术1.2.1 预期目标研究设备检验、试验提升方法,仪器仪表的改进等。完善优化设备出厂监造及入网检测方法及内容,提高设备入网质量。紧扣绿色电网建设要求,展开可再生生物绝缘油、SF6替代气体、环氧树脂等新型环保绝缘材料的研究及示范应用。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构建和完善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效能、

17、成本综合最优模型的决策分析模型,并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环节开展模型应用,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的落地。1.2.2 主要技术研究方向(1)入网检测方法策略研究进一步深化设备入网检测的力度,研究其检测项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加强入网检测的深度和引导作用;开展入网设备寿命预评估研究,从而更好的管控设备的入网关。(2)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配变抽检中发现的“铝代铜”现象,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铜、铝配变的重量、频率响应和负载曲线变化,找出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的鉴定技术,解决铜铝导线配电变压器的鉴别问题。(3)基于介质响应理论的变压器绝缘状态评估技术开展变压器绝缘老化状况诊断

18、研究,分析老化对介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水分、老化和温度对FDS特性的影响;提出水分和老化的诊断频率;研究主绝缘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为变压器检修维护及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4)500kV电抗器振动检测技术对500kV电抗器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趋势分析。分析电抗器振动的特征量(幅值、频率、相位等)与电抗器电气、机械故障的关系;研究基于振动法的及时发现电抗器内部的电气、机械故障的检测技术;研究限制电抗器振动幅值的措施;建立电抗器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等。(5)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技术通过提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压、电流,分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量和相对介损的变化趋势,研究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带电检

19、测技术,并示范应用。(6)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关键技术分析变压器绕组变形与短路电抗变化的关系,建立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阻抗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减小变压器阻抗计算误差新方法,提高变形识别的准确度;开发适合于带电检测变压器短路电抗的硬件系统,并研究去除现场干扰的方法;提出适合于带电检测条件下的绕组变形判据和保护整定方案。(7)基于振动法的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技术对变压器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振动信号与变压器绕组变形的关系;分析不同频带振动信号与绕组变形故障后的的关系规律;提出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振动法诊断模型和方法;研究利用振动法对绕组变形进行定位的可行性。(8)变压器过载能力提出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的边界

20、条件,核算广西电网在运的110kV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过载能力,并结合间隔设备通流能力现状的分析,指导变电站运行限额的制定,提高设备的负荷率。(9)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当前环境条件和变压器运行参数,提供变压器在当前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绕组及热点温度,在确保变压器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时给出当前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过负荷安全运行时间,并提供变压器高温预警,实现变压器运行负荷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10)开关设备多参量综合评估及诊断技术统计与对比分析GIS绝缘盆子绝缘件故障的起因、特征,通过电气试验如局放、交流耐压、绝缘电阻、介损等手段研究绝缘件的老化机制,寻找绝缘件破坏关键

21、因素。研究导致盆式绝缘子老化的特征参量;研究GIS绝缘盆子绝缘件电场与热场分布仿真模型;研究盆式绝缘在日照、电场、热应力以及环境等因子联合作用下的寿命情况;研究对绝缘子使用寿命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11)基于高压开关设备的带电检测技术目前,大量的国内外超声局放仪器标准参差不齐,测试设备和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测量数据不准确,重复性差。通过在标准实验室模拟导体尖刺,颗粒放电,机械振动等多种典型缺陷类型,建立标准放电量与脉冲频率特性,相位关系与特征图谱关联性试验校准平台。将有助于排除各种超声局放设备的精度问题和更全面的校准评估它们的使用状况,从而更有效的诊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和减小变电站各

22、种高压设备的误诊断事故发生率,进而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12)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缺陷带电诊断技术研究。研究在带电状态下对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的缺陷(例如线头松动、接触不良、分合闸线圈电阻增加引起的分合闸力降低或者分合闸顶杆变形导致分合卡死、液压机构卡涩、马达拒动等问题缺陷)快速诊断方法,研究一种新型信号采集系统和诊断系统,将采集到的断路器及其辅助机构的机械动作特性指纹,如分合闸时的加速度、时间、频率等特征信息传输到信号处理主机系统进行分析,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与软件系统内置的专家数据库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断路器运行的局放状态,研究提供断路器及辅助机构是否状况良好的权威判据。(13)基于IEC6

23、0270的开关柜局放带电指示器的研究。研究基于IEC60270的局放带电指示器,此带电指示器与开关柜内部的高压本体具有直接连接关系,开关柜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在带电指示器装置上必然会产生脉冲电流,而用脉冲电流法检测局部放电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标准检测方法。因此,值得充分利用和深入研究。同时将研究利用局放带电指示器进行开关柜局放检测的新型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为基于IEC60270的标准判据,必将大大提高开关柜的带电检测技术水平。(14)基于高压开关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技术通过在线监测液压操动机构各级执行元件中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通过各测量点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对机构内部故障定位,从而诊断出故障原因和故

24、障位置,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监控效率,保证液压机构断路器的动作特性,提高设备的稳定运行能力。1.2.3 重点项目建议A1、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项目目标针对配变抽检中发现的“铝代铜”现象,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铜、铝配变的重量、频率响应和负载曲线变化,找出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的鉴定技术,解决铜铝导线配电变压器的鉴别问题。(2)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铜、铝配变的重量、频率响应和负载曲线变化,找出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的鉴定技术。(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识别技

25、术研究报告; 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识别技术建议标准;铜铝配电变压器绕组材料识别技术应用报告。A2、电力设备入网检测方法策略研究(1)项目目标进一步深化设备入网检测的力度,研究其检测项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加强入网检测的深度和引导作用;开展入网设备寿命预评估研究,从而更好的管控设备的入网关。(2)主要研究内容设备入网检测项目优化,流程管控等。(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一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5年12月止。(4)预期成果设备入网检测策略研究报告;设备入网检测策略研究应用报告。A3、电力变压器主绝缘老化状态的介质响应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1)项目目标开展变压器绝缘老化状况诊断研

26、究,通过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的介电响应特性研究,评估变压器绝缘状态,为变压器检修维护及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主要研究内容(a)研究介质响应方法评估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的可行性;(b)分析老化对介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水分、老化和温度对FDS特性的影响;提出水分和老化的诊断频率;(c)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基于多特征参量融合的变压器绝缘老化状态评估应用系统;(d)开展广西电网110kV及以上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评估,为变压器主绝缘的全寿命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建议。(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电力变压器主绝缘老化状态的介质响应评估方法研

27、究及应用研究报告; 广西电网110kV及以上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评估报告; 基于多特征参量融合的变压器绝缘老化状态评估应用系统。 A4、500kV电抗器振动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1)项目目标对电抗器器身振动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掌握电抗器振动异常情况,为电抗器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依据。(2)主要研究内容对500kV电抗器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趋势分析,通过分析电抗器振动的特征量的异常,研究及时发现电抗器内部的电气、机械故障的检测技术,为电抗器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可靠的。关键技术有:电抗器振动的特征量(幅值、频率、相位等)与电抗器电气、机械故障的关系;基于振动法的及时发现电抗器内部的电气、机械故障的检测技

28、术;限制电抗器振动幅值的措施;建立电抗器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现代传感技术获取振动信号的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结合FPGA多处理器技术的高速采集系统;振动信号的谱图分析技术等。(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500kV电抗器振动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报告和研究报告; 500kV电抗器振动在线检测系统; 限制电抗器振动幅值的具体措施。A5、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1)项目目标通过研究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运行故障发生机理,进行仿真建模并搭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测试系统,研究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

29、电监测的理论和方法,研制便于现场实用的带电检测装置。项目的实施可加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日常检修和全寿命管理,通过带电检测能弥补停电预试间隔时间长的不足,及时准确地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设备隐患及隐患的发展趋势,减少设备故障,甚至能替代停电预试,全面提高广西电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2)主要研究内容建立110kV至500kV各电压等级的CVT理论仿真模型,分析各类故障类型,研究CVT主要部件和测量参量的带电测试方法,研究适用于各测量对象的小型传感技术、实时波形采集和系统数据分析方法,研制适合于现场强干扰下的装置样机。建立CVT的状态评估理论。(3)项目实施

30、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报告;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标准(规程);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带电检测方法应用报告。A6、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1)项目目标开展绕组变形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并在供电局试点应用。(2)主要研究内容(a) 分析变压器绕组变形与短路电抗变化的关系,建立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阻抗检测的基础理论;(b) 研究提出考虑励磁电流影响下的变压器短路阻抗在线测量的新方法,减小变压器阻抗计算的误差,提高变形识别的准确度;(c) 开发适合于带电检测变压器短路电抗的硬件系

31、统,能够满足变压器短路阻抗测量的需要;(d) 针对现场测试中干扰因素较多、噪声信号较大等情况,研究出一套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对采集到的噪声(干扰)的去除、频率的提取、谐波的影响、幅值与相位的精确测量等方面进行数字信号处理;(e) 结合离线情况下短路阻抗法的绕组变形判据和带电检测的现场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出适合于带电检测条件下的绕组变形判据和保护整定方案。(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一份; 试制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阻抗法检测实用装置;A7、基于振动法的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1)项目目标

32、利用振动法与电力设备无电气连接的优势,开展振动法诊断绕组变形故障技术研究,并进行初步故障定位。(2)主要研究内容从振动法的角度对绕组变形故障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建立计及电流、电压、温度等运行状态量影响的振动信号基频分量模型;提出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诊断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诊断模型机诊断方法的正确性;研制出基于该模型和诊断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装置。(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一份; 基于振动法的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装置一套;新型生物绝缘油研制及示范应用A8、新型生

33、物绝缘油研制及示范应用(1)项目目标现有矿物绝缘油具有不可再生、燃点较低且难以生物降解等缺点,从环保、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目前的绝缘油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研制可再生、高燃点、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绝缘油,用于替代现有矿物油。在此基础上,开展生物绝缘油示范应用。研究生物绝缘油在电力变压器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制生物绝缘油变压器,并挂网运行,研究其运行特性,评估其安全性能。(2)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可再生、高燃点、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绝缘油,用于替代现有矿物油;开展生物绝缘油示范应用,研究生物绝缘油在电力变压器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制生物绝缘油变压器,并挂网运行。(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

34、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一份; 基于新型生物绝缘油的变压器一台;基于新型生物绝缘油的变压器应用报告。A9、广西电网110kV及以上电力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1)项目目标提出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的边界条件,核算广西电网在运的110kV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过载能力,并结合间隔设备通流能力现状的分析,指导变电站运行限额的制定,提高设备的负荷率。(2)主要研究内容(a)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的边界条件;(b)核算广西电网在运的110kV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过载能力;(c)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分析统一平台的开发。(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

35、,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一份; 广西电网在运的110kV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报告;变压器过载能力核算分析统一平台A10、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研究及应用(1)项目目标实现变压器运行负荷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变压器运行容量,实现变压器节能。(2)主要研究内容提供变压器在当前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绕组及热点温度,实时给调度部门提供在当前负荷及不同过负荷倍数下变压器所能达到的最大运行时间;根据对热点温度、线油温差等数据的监测,实现高温预警功能;为同一区域的变电站之间和同一变电站的变压器之间的负荷调配提供实时、准确的智能化管理依

36、据。(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二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项目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一份; 变压器负荷智能管理系统。A11、超声局放测试仪校验平台开发与研究(1)项目目标进行超声局放测试仪校验平台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现有超声局方测试的状况,进而对仪器测量精度的进行校准,进行超声局放测试仪校验更重要的是将有效地诊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和减小变电站各种高压设备的误诊断事故发生率,减少电力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增加电力企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2)主要研究内容(a) 研究超声局放仪校准平台研制方法,研究利用一种高精度校准系统测量方法包括放电量与脉冲频

37、率特性,相位关系与特征图谱关联性大小进行精确测量比较分析,得出超声局放仪正确的校准结果。(b) 研究多种测试波形包括导体尖刺,颗粒放电,机械振动等缺陷类型,建立标准放电特征图谱模型,满足各种超声设备校准要求,实现超声局放仪状况良好与否的权威判据平台。(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实现超声局放测试仪的标准校验。建立超声局放测试仪使用新标准。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篇。A12、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缺陷带电诊断技术研究(1)项目目标通过预防性状态检修方式,即在断路器及辅助机构发生大的故障前,通过先进仪器设备及时发现故障征兆而进行的即时维修

38、,减少了工作量,既不会影响设备运行,也不会有经济损失,对于变电所也是一种经济合理的维修方式。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缺陷快速诊断,适时的采集断路器各项指标数据;对可能的故障信号进行采样、分析;结合局放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发生的故障在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提高了断路器故障的排除效率,更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增加了砝码。(2)主要研究内容(a) 研究在带电状态下对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的缺陷快速诊断方法,研究一种新型信号采集系统和诊断系统,将采集到的断路器及其辅助机构的机械动作特性指纹,将特征信息传输到信号处理主机系统进行分析,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与软件系统内置的专家数据库系数据进行比

39、较分析。(b) 研究智能高压开关带电诊断技术实用化设计与实现,包括测量采集系统、数据处理、数据通信、任务调度、人机界面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智能传感器设计及实现方法。(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建立起一套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断路器及辅助机构缺陷快速诊断的新方法和判据导则。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篇。申请实用发明专利1项。A13、基于IEC60270的开关柜局放带电指示器的研究(1)项目目标本项目同时将研究利用局放带电指示器进行开关柜局放检测的新型检测技术,检测结果为基于IEC60270的标准提供判据,提高了开关柜的带电检测技术水平。通

40、过项目的推广应用,预期能更有效发现开关柜的内部局放缺陷,有效进行设备主动维护监控,提高开关柜的可靠性,缩短了事故排查时间,为公司节省运维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主要研究内容(a) 研究开关柜局部放电的脉冲电流检测(基于IEC60270)、超声波检测、TEV等检测技术,并研究比较这些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综合提出本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b)研究基于IEC60270标准局放的局放带电指示器工作模型,开发并应用适应于项目的局放带电指示器。(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提出基于IEC60270标准的带电指示器工

41、作原理,提出通过带电指示器回路耦合的方法,应用脉冲电流法进行开关柜局放带电检测的新的测试方法,实现开关柜内部局放的快速检测和缺陷评估。开发适应于项目的带电指示器,开发和应用一种利用带电指示器回路耦合进行开关柜局放检测的装置。申请至少1项专利技术;发表学术论文不低于2篇。A14、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1)项目目标本项目通过对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的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在线实时监测液压操动机构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在发生故障时快速诊断出故障原因,可以大幅度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损失。(2)主要研究内容(a) 分析造成液压

42、机构液压油渗漏的可能情况。(b) 通过在线监测液压操动机构各级执行元件,监测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c) 通过各测量点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对故障定位,从而诊断出故障原因和故障位置。(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5年1月开始,至 2016年12月止。(4)预期成果总结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液压油渗漏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故障诊断流程。研发液压操动机构整体式监测装置,并集成在操动机构中。申请至少1项专利技术;发表学术论文不低于2篇。1.3 配网技术1.3.1 预期目标通过开展配网设备与技术研究,提升配网设备装备水平,提高配网设备运行可靠性和供电可靠性。1.3.2 主要技术研究方向(1)配

43、网可靠性管理技术的研究根据广西电网公司的配网可靠性指标分析技术报告可知,需围绕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计算模型,开展可靠性规划的研究,研究出可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技术。(2)智能配电网试点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配电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研究)根据南方电网配电自动化规划导则和广西电网现有配网自动化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广西电网的配网自动化模式与标准。研究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原则,研究出适合于广西配电网系统的智能电网方案,解决广西智能配电网的通信技术、智能配电网装备技术和馈线自动化技术和馈线自动化智能自愈技术等问题。(3)配网关键设备健康状态研究技术开展配网关键设备的监测

44、、检修新技术的研究,并通过相关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提高配网设备状态监测水平,提高配网检修的目的性、针对性、合理性及科学性,提升配网检修技术,优化资源。(4)基于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数据的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技术依托营配信息集成系统的数据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配网GIS、生产MIS、营销MIS以及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等海量配网数据和信息,研究面向真实网络拓扑的简单实用、维护工作量少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系统,为广西配电网的日常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用真实的大数据技术辅助供电企业提升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5)配电网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带电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研发及应用;新型带

45、电作业绝缘金具研究和应用;带电作业管理和培训应用系统开发;电缆网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6)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配电设备资产管理研究研究配电网资产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化关键技术,重点研究设备资产全息信息模型、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控技术、基于资产表现与服务支持的电力设备供应商综合评价技术、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计划、运维策略和技改大修辅助决策技术,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评价体系。(7)配电设备检测技术研究配电网关键设备的检测技术,研究开发相应的检测、调试仪器;制定配电网关键设备检测标准及规范;建立健全配电设备入网检

46、测、到货抽样检测以及设备日常运维检测管理工作机制。(8)广西配电网运行信号采集及分析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研究配电网故障识别、数据采集和特征获取、配网故障特征数据的建立、配网故障的识别等相关技术,开发配网故障专家系统,实现故障隐患预警、故障准确预备等功能,并能应用与供电局的快速复电的工作中。1.3.3 重点项目建议A1、开展基于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广西配网工作提升方案及评价体系研究(1)项目目标项目将全面的分析广西配网管理及技术工作的现状,围绕广西配网供电可靠性指标提升及快速复电的目标的需求,制定配网管理工作提升方案及相应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克服制约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技术障碍。(2)主要研究内容(a)调研分析国内外配网管理及技术工作发展情况;(b)分析广西配电管理及技术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c)研究广西配网管理提升模式,围绕供电可靠性指标提升及快速复电的目标需求制定配网管理工作提升方案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出评价分析软件;(d)研究广西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和技术线路,提出广西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对策。(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项目预期成果广西配电网管理工作提升方案1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