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061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docx(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技术部分 正本xxx项目竞争性谈判投标文件技术部分投标方:xxx公司地址:xxx邮编:xxx二年十月目录第1章项目现状及目标- 6 -第2章项目特点- 7 -第3章项目实施难点- 8 -第4章项目测评方案- 10 -4.1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 10 -4.1.1机房情况- 10 -4.1.2机柜情况- 18 -4.1.3布线情况- 20 -4.2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 22 -4.2.1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 22 -4.2.2设备负载状态测评- 28 -4.2.3设备接口配置测评- 31 -4.2.4设备软件配置测评- 34 -4.3网络健壮性测评- 37 -4.3.1设备级健壮性评测-

2、 37 -4.3.2链路级健壮性测评- 39 -4.3.3网络级健壮性测试- 40 -4.3.4系统级健壮性测评- 42 -4.4网络管理测评- 44 -4.4.1网络拓扑管理测评- 44 -4.4.2网络性能监控测评- 45 -4.4.3网络故障监控测评- 47 -4.4.4网络配置管理测评- 47 -4.5网络拓扑结构测评- 48 -4.5.1网络拓扑存档测评- 48 -4.5.2网络拓扑体系化测评- 49 -4.5.3网络区域划分测评- 50 -4.5.4广域网链路冗余测评- 50 -4.5.5互联网多出口测评- 51 -4.6网络安全测评- 51 -4.6.1网络设备等级保护符合程度测

3、评- 51 -4.6.2网络服务安全测评- 57 -4.6.3路由协议安全测评- 58 -4.6.4设备访问控制测评- 59 -4.7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0 -4.7.1业务应用级别定义- 60 -4.7.2业务应用影响分析- 61 -4.7.3业务应用恢复时间目标- 62 -4.7.4业务应用风险分析- 62 -第5章运维咨询方案- 64 -5.1运维服务术语和定义- 64 -5.2运维服务建设思路- 66 -5.3运维服务建设目标- 66 -5.4IT运维服务内容- 67 -第6章网络优化方案- 69 -6.1信息网络优化- 69 -6.1.1优化设计目标- 69 -6.1.2优化设计原

4、则- 71 -6.1.3SONA架构设计- 73 -6.2网络安全优化- 76 -6.2.1网络安全优化的设计原则- 76 -6.2.2安全技术体系分析模型介绍- 77 -6.2.3安全技术体系的理解及实践- 79 -6.2.4业务应用需求分析- 81 -6.3网络管理优化- 89 -6.3.1网络管理建设目标- 89 -6.3.2总体结构设计- 91 -6.3.3网络故障管理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95 -6.3.4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层次和模块设计- 98 -第7章数据收集工具简介- 106 -7.1思科网络评估调研工具介绍- 106 -7.1.1CNC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106 -7.1.2C

5、NC在调控中心网络评估项目中的关键作用- 107 -7.1.3CNC工作所需的网络权限- 107 -7.2NetGain运维管理平台介绍- 107 -7.2.1功能展现- 112 -7.2.2视图管理- 115 -7.2.3信息发布和报表- 117 -7.2.4告警管理- 120 -7.2.5后台定时任务- 127 -7.2.6诊断工具- 127 -7.2.7日志管理- 128 -第8章项目服务方案- 130 -8.1项目质量管理- 130 -8.1.1服务质量投诉监督电话- 130 -8.1.2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130 -8.1.3服务质量的控制方式- 131 -8.1.4服务技术文档管理

6、- 135 -8.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2.1风险管理目的- 136 -8.2.2风险控制管理- 136 -8.3项目变更管理- 138 -8.4项目服务计划- 139 -8.4.1备品备件- 139 -8.4.2故障维护- 140 -8.4.3技术支持服务- 142 -8.5培训及技术交流服务- 144 -8.5.1概述- 144 -8.5.2培训计划- 144 -8.6保密协议- 146 -第9章相关项目案例- 147 -9.1项目概述- 147 -9.2项目目标- 147 -9.3项目涉及测试评估- 149 -9.3.1设备状态测试- 149 -9.3.2流量测试- 150 -

7、9.3.3网络应用测试- 151 -9.4网络安全评估- 151 -9.4.1安全评估标准- 151 -9.4.2安全评估内容- 152 -9.4.3评估收益- 152 -9.5IT运维体系建设- 154 -9.5.1IT运维架构图- 154 -9.5.2运维收益- 154 -第10章项目实施管理- 155 -10.1项目组织结构- 155 -10.2项目分工界面- 157 -10.2.1网络系统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 157 -10.2.2网络健壮性分析与评估- 161 -10.2.3网络系统管理性评估- 161 -10.2.4未来网络建设方案- 162 -10.2.5网络结构改造和优化方案-

8、 162 -10.2.6网络系统运维咨询- 164 -10.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5 -10.3.1项目阶段描述- 165 -10.3.2项目实施里程碑- 168 -10.3.3项目进度详细计划- 169 -10.3.4项目人员时间计划- 172 -10.4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74 -10.5服务团队- 175 -10.5.1团队成员组成- 175 -10.5.2团队成员简历- 177 -10.5.3团队成员证书- 182 -第11章报表格式- 190 -11.1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报表- 190 -11.2设备运行状况报表- 195 -11.3网络健壮性报表- 199 -11.4网络管理报

9、表- 199 -11.4.1网络拓扑管理- 199 -11.4.2网络性能监控- 200 -11.4.3网络故障监控- 201 -11.4.4网络配置管理- 201 -第12章技术偏离表- 203 -第1章 项目现状及目标第2章 项目特点zxxxzxxx-zxxx项目涉及到了设备运行环境数据收集,分析及评估、设备运行状况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估、拓扑结构分析与评估、网络安全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估、业务应用分析与评估,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提出各优化方案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服务要求,我公司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运维保障服务项目的经验,综合分析本zxxx项目的特点如下:1、 设备类型广泛在本项目中,涉及

10、的设备种类众多,涵盖了Cisco、Juniper、H3C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几乎所有的网络及安全设备;不同的设备之间差异较大,需要不同的技术能力,这对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服务要求多样化在本项目中,服务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厂商、数量众多设备的环境、运行状况等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提出评估意见,网络优化方案,还包括工程实施服务、备件服务、IT资产管理、设备配置管理、设备容量管理、问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服务提供商具有良好的项目团队组织和服务流程管理能力;3、 专业的维护服务跟踪和工作界面在本项目中,服务供应商作为数据收集、分析、评估、提出优化方案的总责任方

11、,除了利用自身资源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外,对于一些外部技术资源还需要做好管理督促工作,保证统一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界面。第3章 项目实施难点针对如上所述的项目特点,我方深刻理解此项目的实施难度和其中所涉及的难点:1、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本服务项目涉及的不同的设备种类和服务要求,需要具有不同技术能力的人员分别实施;如何组织好这些人员去完成服务响应,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项目团队去组织和调度;北京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了多年IT硬件设备的集成和维护服务工作,项目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2、需要良好的流程管理本服务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众多人员和设备厂商,组织和管理这些人员和服务事件,需要良好的

12、流程作为支撑,通过服务流程来跟踪和管理服务响应,通过服务流程来保障服务质量,而不是依赖于个人;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多年从事IT服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IT服务流程,流程主要分两个分支,一个服务支持流程,一个服务实施流程,涉及IT服务的多个方面。3、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由于本项目中涉及不同设备类型,需要服务商的技术支持队伍具有多种设备支持经验和服务技能,并有良好的专业维护知识;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长期面向电力行业客户进行IT硬件系统的集成工作,涉及硬件设备种类众多,技术队伍具有多种设备的系统实施经验和技术认证;4、需要完备的备件管理在本项目中,需要根据所维护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精心

13、准备和组织备件资源,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了解,明确系统的故障风险点,通过对系统的优化和冗余设计,以及现场备件、公司自有备件、厂商备件等多个备件渠道的统一管理,充分保障备件供应。5、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本项目中,需要通过完善的技术体系,以保障最终的服务质量;zxxx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一线工程师、二线技术专家和原厂商支持三级支持体系。提高问题的定位和解决能力,确保服务质量;6、需要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维护服务不光是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用户体验;维护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用户IT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督可以弥补流程的不足,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从而最终确

14、保服务质量的落实;保证客户的每一个投诉建议都能及时的传达到相关领导、部门,系统的每一个故障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故障处理机制、响应级别去实施。第4章 项目测评方案4.1 网络设备运行环境测评4.1.1 机房情况4.1.1.1 物理访问控制1、 测评项 机房出入口配置电子门禁系统,由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应对重要区域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监控其活动。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

15、物理安全负责人,了解具有哪些控制机房进出的能力;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如果业务或安全管理需要,是否对机房进行了划分区域管理,是否对各个区域都有专门的管理要求;是否严格控制来访人员进入或一般不允许来访人员进入;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有关机房出入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记录在案; 应检查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查看是否有关于机房出入方面的规定; 应检查机房出入口是否有专人值守,是否有值守记录,以及进出机房的人员登记记录;检查机房是否存在电子门禁系统控制之外的出入口;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进入机房的人员身份鉴别措施,如戴有可见的身份辨识标识; 应检查是否有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16、,进出机房的有关记录是否保存足够的时间; 应检查机房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在机房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是否对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机房或者同一机房的不同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装置(如隔墙等); 应检查机房或重要区域配置的电子门禁系统是否有验收文档或产品安全认证资质; 应检查每道电子门禁系统是否都能正常工作;查看每道电子门禁系统运行、维护记录;查看监控进入机房的电子门禁系统记录,是否能够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身份; 应检查视频监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够监视和记录进入的人员活动情况,查看运行和维护记录,监视记录是否保存足够的时间。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

17、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制订合理完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值守机房 对进入机房人员登记在案 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配置视频监控设备4.1.1.2 防雷接地系统1、 测评项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为防止雷击事件导致重要设备被破坏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机房建筑是否设置了避雷装置;询问机房计算机系统接地是否设置了专用地线;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以避免感应雷击;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建筑避雷装置是否有人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建筑防雷设

18、计/验收文档,机房接地设计/验收文档,查看是否有地线连接要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应检查机房是否在电源和信号线增加有资质的避雷装置,以避免感应雷击; 应测试机房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是否达标。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4.1.1.3 防火系统1、 测评项 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

19、房,其建筑材料应具有耐火等级; 机房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设置了灭火设备,是否设置了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是否有专人负责维护该系统的运行,是否制订了有关机房消防的管理制度和消防预案; 应访谈机房值守人员,询问对机房出现的消防安全隐患是否能够及时报告并得到排除;是否参加过机房灭火设备的使用培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设备和自动消防系统(喷水不适用于机房);是否能够做到随时注意防止和消灭火灾隐患; 应检查机房是否设置了自动检测火情(如使用温感、烟感探测器)、自动报警

20、、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系统,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有效期是否合格;应检查自动消防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查看运行记录、报警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记录; 应检查是否有机房消防方面的管理制度文档; 检查是否有机房防火设计/验收文档;检查是否有机房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验收文档,文档是否与现有消防配置状况一致;检查是否有机房及相关房间的建筑材料、区域隔离防火措施的验收文档或消防检查验收文档; 应检查机房是否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建立合理完善的消防制度 机房装修采用防火材料 部署自动防火系统 强电线与弱电线不能同

21、槽或交叉铺设4.1.1.4 防水防潮系统1、 测评项 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建设是否有防水防潮措施;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是否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配备除湿装置;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是否出现过漏水和返潮事件;如果机房内有上下水管安装,是否经常检查是否有漏水情况;在湿度较高地区或季节是否有人负责机房防水防潮事宜,使用除湿装置除湿

22、;如果出现机房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现象是否采取防范措施;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建筑防水和防潮设计/验收文档,是否能够满足机房防水和防潮的需求,是否机房防水防潮的实际情况一致; 如果有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检查是否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等; 应检查机房是否不存在屋顶和墙壁等出现过漏水、渗透和返潮现象,机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如果出现漏水、渗透和返潮现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机房所有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要防止水渗入 机房内不应有水管穿越 不使用洒水式消防器材 进出机房的线路在走线孔外

23、均应制作滴水弯4.1.1.5 防静电系统1、 测评项 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应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减少静电的产生。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机房是否存在静电问题或因静电引起的故障事件;如果存在静电时是否及时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抑制或减少机房内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电源 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 进出机房人员要穿好防静电鞋 使用的操作工具必须防静电 保持机房湿度,防止机房干

24、燥(可使用加湿器)4.1.1.6 温湿度控制1、 测评项应设置恒温恒湿系统,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机房是否配备了恒温恒湿系统,保证温湿度能够满足计算机设备运行的要求,是否在机房管理制度中规定了温湿度控制的要求,是否有人负责此项工作;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是否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的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询问是否出现过温湿度影响系统运行的事件;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温湿度控制设计/验收文档,是否能够满足系统运行需要,是否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符合; 应检查恒温恒湿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查看温湿度记录、运行记录

25、和维护记录。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机房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机房内配备指针式温度计,并挂放到醒目、不正对空调出风口的位置 机房应无灰尘的渗入、存积和飞扬,保持机房整洁干净,没有杂物 合理布置机房内的区域,各类物品分类摆放整洁、紧凑4.1.1.7 电力供应1、 测评项 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 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物理安全负责人,询问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是否与其他供电分

26、开;询问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是否设置了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是否设置了短期备用电源设备(如UPS),供电时间是否满足系统最低电力供应需求;是否安装了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是否建立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是对在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短期备用电源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否能够控制电源稳压范围满足计算机系统运行正常;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在双路供电切换时是否能够对计算机系统正常供电;是否定期检查备用供电系统(如备用发电机),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启动和正常供电; 应检查

27、机房是否有电力供应安全设计/验收文档,查看文档中是否标明单独为计算机系统供电,配备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备用电源设备以及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等要求;查看与机房电力供应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应检查机房,查看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上的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和短期备用电源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查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应检查是否有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以及短期备用电源设备等电源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记录,以及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切换记录,备用供电系统运行记录;以及上述计算机系统供电的运行记录,是否能够符合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应测试安装的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如双路供电方式),是否能够进行双路供电切换;

28、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在供电线路上安装稳压器、过电压防护设备 安装UPS系统提供短期供电 安装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4.1.2 机柜情况4.1.2.1 使用情况1、 测评项 机柜的护板、顶盖、门板、面板是否结合紧密、缝隙均匀一致,无明显歪斜; 机柜门开启是否灵活; 机柜排风系统是否正常;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检查机柜门能否顺畅打开; 检查机柜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应访谈机柜值守人员是否定期进行检查;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对无法正常开启的机柜门进行检修 保证机

29、柜风扇能够正常运转 定期进行巡检4.1.2.2 物理安全访问控制1、 测评项 机柜钥匙是否由专人值守,借出是否登记在案; 机柜管理是否有明显标识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机柜用途等;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机房负责人,是否对机柜进行了划分管理,是否对各个机柜的用途明显标识;是否划分清楚机柜管理的负责人、职责、联系方式; 应访谈机柜值守人员,询问是否认真执行机柜钥匙的管理制度,是否对钥匙的借出是否记录在案;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建立完善的机柜管理制度 明确机柜管理负责人4.1.2.3 机柜空间使用1、 测评项机柜内

30、设备间空闲空间2、 测评工具和方式 检查3、 测评实施 检查各机柜内部设备间的摆放是否保留12U的空闲空间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根据对各机柜内部设备摆放的统计,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4.1.3 布线情况4.1.3.1 物理走线1、 测评项 地板布线 吊顶布线 强电弱电布线隔离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访谈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访谈机房维护人员,询问是否对线路定期检查; 应检查机房是否有布线设计/验收文档,是否能够满足机房布线标准的需求; 对地板走线应检查是否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地板下是否有漏水、鼠害情况,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

31、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 对吊顶走线应检查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同时也要检查漏水、鼠害情况; 应检查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是否进行隔离;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网络布局要考虑周全,尽量让各种设备和综合布线系统处于合理的位置 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距离尽量短而整齐,排列有序,具体的方式有“田”字形和“井”字形两种。其中:“田”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综合布线,“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综合布线4.1.3.2 线缆铺设1、 测评项 线缆布放 线路标签 线缆弯曲度 线缆绑扎 埋线槽2、 测评工具和方式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线

32、缆布放是否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应检查缆线两端是否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应检查缆线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标准; 应检查缆线绑扎是否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应检查埋线槽是否采用金属线槽,敷设暗管是否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 弱电线和强电线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应使用两个不同

33、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应采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4.2 网络设备运行状况测评4.2.1 设备硬件运行状况测评4.2.1.1 设备外观测评1、 测评项 设备指示灯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各设备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槽位号板卡名称指示灯描述是否正常名称状态1status绿色正常初始化序列橙色该模块的启动或运行诊断黄色次要的硬件故障红色一个过热状况发生Link绿色端口正常运行橙色端口关闭不亮设备关闭或者端口未上联3Status绿色正常初始化序列橙色该模块的启动或运行诊断黄色次要的硬件故障红色一个过热状况发生Link绿色端口正常运行橙色端

34、口关闭不亮设备关闭或者端口未上联4Status绿色正常初始化序列橙色该模块的启动或运行诊断黄色次要的硬件故障红色一个过热状况发生Link绿色端口正常运行橙色端口关闭不亮设备关闭或者端口未上联5Status绿色正常初始化序列橙色引擎正常启动或自检状态红色硬件故障System绿色正常初始化序列橙色次要的硬件故障红色硬件故障Active绿色引擎为主引擎并在工作橙色引擎为备引擎Pwr mgmt橙色次要的硬件故障绿色所有板卡电源供电正常红色电源硬件故障Disk 0绿色读写flash卡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针对指示灯显示不正常的情况下,对设备或板卡针

35、对指示灯颜色进行相关排查;4.2.1.2 设备电源测评1、 测评项 电源指示灯;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电源使用状态;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电源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根据指示灯判定电源运行状况;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电源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电源使用状态是否正常;编号设备名称指示灯命令查看网管软件输出是否正常名称状态命令输出显示1status绿色show power2status绿色show power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如果电源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如果电源功率不够则进行电源升

36、级; 设备采用双电源或N+1电源供电;4.2.1.3 设备风扇测评1、 测评项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风扇使用状态;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风扇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风扇使用状态是否正常;编号设备名称命令查看网管软件输出是否正常命令输出显示1show environment2show environment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如果风扇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支持双风扇的设备均采用两个风扇;4.2.1.4 设备模块测评1、 测评项 设备指示灯;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

37、示各模块使用状态;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设备模块指示灯是否指示正常,根据指示灯判定模块运行状况;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模块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模块使用状态是否正常;编号设备名称指示灯命令查看网管软件输出是否正常名称状态命令输出显示1status绿色show module2status绿色show module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如果模块硬件故障则进行硬件更换; 如果模块性能不能满足网络需要则对模块进行板卡升级;4.2.1.5 设备温度测评1、 测评项 网管软件管理; 设备系统内显示使用温度状

38、态;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使用温度状态监测; 应登录设备使用命令查看使用温度状态是否正常;编号设备名称命令查看网管软件输出是否正常命令输出显示1show environment2show environment4、 评估判定测评实施中各项均为肯定,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机房应保持恒温状态; 空调系统运转正常; 机柜送风系统运转正常; 设备机箱应采用两侧送风设计;4.2.2 设备负载状态测评4.2.2.1 设备CPU利用率测评1、 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CPU利用率;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

39、设备CPU使用状态监测; CPU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序号设备名称XX周XX周变化趋势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1XXXX1.047%6%1.051%7%0.00%2XXXX1.034%2%1.026%8%0.01%3XXXX2.304%30%2.782%42%-0.48%4XXXX1.177%4%1.430%20%-0.25% 针对网络设备CPU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观测周期内CPU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以下数据仅为参考)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所有设备的CPU变化幅度均小于1%,完全属于正常范围之内。4、 评估判定在观测周期内,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CPU利用率变化波动

40、不大,变化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针对CPU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设备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排查出高CPU占用率的原因;4.2.2.2 设备内存利用率测评1、 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内存利用率;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内存使用状态监测; 内存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序号设备名称内存XX周XX周变化趋势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1XXXX1289.16%9.18%9.16%9.18%0.00%2XXXX1289.13%9.14%9.13%9.15%0.00%3XXXX128

41、8.75%8.78%8.76%8.78%0.00%4XXXX1288.83%19.27%9.03%18.66%-0.20% 针对网络设备内存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观测周期内内存利用率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以下数据仅为参考)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所有设备的内存变化幅度均小于1%,完全属于正常范围之内。4、 评估判定在观测周期内,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内存利用率变化波动不大,变化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针对内存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设备进程占用内存的百分比,排查出高内存占用率的原因;4.2.2.3 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测评1、

42、测评项 网管软件监测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2、 测评工具和方式 观测 检查3、 测评实施 应检查网管软件对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监测; 接口带宽利用率在观察周期内是否有较大浮动;序号设备名称接口XX周XX周变化趋势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1XXXX39.16%39.18%39.16%39.18%0.00%2XXXX39.13%39.14%39.13%39.15%0.00%3XXXX38.75%38.78%38.76%38.78%0.00%4XXXX38.83%39.27%39.03%38.66%-0.20%4、 评估判定在观测周期内,所检查的相关网络设备接口带宽利用率变化波动不大,变化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则符合本单元测评项要求。5、 优化建议 针对接口带宽利用率做好记录; 根据记录比较利用高峰的时间段; 分析流量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