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知识讲义.docx(2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材目 录课题一 管理学概论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一、 管理的概念二、 管理的作用三、 管理的特征四、 管理的职能五、 管理的原则第二节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要求一、 管理者的分类二、 对管理者的要求三、 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二 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一、 产业革命前管理思想的萌芽二、 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 古典管理思想一、 泰勒的科学管理二、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三、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三节 近代管理思想一、 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二、 巴
2、纳德的组织理论第四节 现代管理思想一、 管理理论丛林二、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三 计划第一节 计划的性质一、 计划的含义二、 计划的性质三、 计划的作用四、 计划的表现形式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一、 按时间跨度分类二、 按计划的层次分类第三节 制定计划的步骤一、 环境分析二、 确定目标三、 拟定各种可行性计划方案四、 对各种可行必方案进行评估五、 选择最优计划方案六、 拟定政策七、 制定引申计划第四节 目标管理一、 目标管理的定义二、 目标管理的性质三、 目标设立的原则四、 目标管理的程序五、 目标管理的分析第五节 计划方法一、 滚动计划法二、 盈亏平衡分析法三、 网络计划技术四
3、、 线性规划法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四 组织第一节 组织概述一、 组织及组织工作二、 组织工作的原理三、 组织工作的理论第二节 组织结构一、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二、 部门的划分三、 组织结构的类型第三节 组织关系一、 授权二、 职权三、 集权与分权第四节 组织协调与变革一、 组织协调二、 组织变革第五节 组织文化一、 组织文化的含义二、 组织文化的类型 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五 控制第一节 控制概述一、 控制的概念二、 控制的特点三、 控制的作用四、 控制的手段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一、 控制的分类二、 关键控制点第三节 管理控制过程一、 建立标准二、 绩效衡量三、 采取纠正措施第四节 有效控制的
4、建立一、 控制系统的概念二、 有效控制的特征三、 有效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四、 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五、 提高控制效率的措施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六 领导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一、 领导的概念二、 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三、 领导的作用第二节 领导用权一、 权威的形成二、 权威的来源三、 权力的运用第三节 关于人性的假高一、 从“经济人”到“复杂人”二、 X理论三、 Y理论四、 超Y理论和Z理论五、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第四节 领导理论一、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二、 领导特质理论三、 领导行为理论四、 领导权变理论五、 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七 激励第一节 激励的含义和作用一、 激励
5、的含义二、 激励的作用第二节 激励理论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二、 过程型激励理论三、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三节 激励实务一、 激励原则二、 物质激励三、 精神激励四、 激励策略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八 沟通第一节 沟通及其过程一、 沟通的含义二、 沟通过程三、 沟通的目的和作用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一、 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类二、 按沟通流动的方向分类三、 按沟通的方法分类四、 按沟通渠道所形成的网络分类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一、 沟通的障碍二、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三、 有效沟通的实现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九 企业与生产管理概论第一节 现代企业一、 企业的概念二、 现代企业概念三、 现代企业制度四
6、、 现代企业的法律形式五、 企业管理现代化第二节 生产管理概述一、 现代生产的形式与特点二、 管理的内容和任务第三节 生产过程组织一、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二、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三、 生产类型四、 基本生产车间的组织形式五、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六、 流水生产的组织第四节 生产计划与控制一、 生产计划的概念与作用二、 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与原则三、 年度生产计划四、 生产作业计划第五节 生产控制与现场管理一、 生产调度与控制二、 定置管理三、 5S活动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一 管理学概述学习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管理者的类型、对管理者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概念和职
7、能,了解管理的性质和原则,熟悉管理的层次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管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它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掀起了管理的热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实务人员和理论界专业人士也对管理越来越感兴趣。现在大多数人都已懂得,只要人们参与团体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管理就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不仅适用于营利性企业,也同样适用于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或公共事业单位,无论是什么组织,若没有管理将一事无成。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和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现在人们把管理和技术并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的两大车轮。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任何组织走向成
8、功的基础,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种制度能像管理那样迅速兴起并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到150年的近代历史里,管理已改变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管理有许多特殊的领域,例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各行各业、各部门和过程的管理。这些领域都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专门的学科有许多共性的内容。如人、财、物的组织与计划问题,对人进行领导和激励的问题,等等。一般地说,这些专门的学科都有管理这一含义。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一般意义的管理。什么是管理?虽然管理活动历史悠久,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多数
9、人所接受的定义。原因很简单,不同的人在研究管理时的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下面是一些中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强调工作任务的人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这种定义的出发点为:在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和集团,是由于集体劳动所能取得的效果是个人劳动无法取得的,或者仅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花很长的时间取得。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曾经聚集了几万名科学家、几千家企业为其研究、设计和制造。这样巨大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是任何个人都无法全面掌握的,更谈不上具体地实现这项计划。即使是像建造住房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工作,单凭个人去做也仅能局限在一个
10、很小的规模上,而且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方有可能完成。总之,组织活动扩大了人类的能力范围。然而要真正收到这种集体劳动的效果,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集体成员的活动必须协调一致,为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活动来促成这个先决条件,这种活动就是管理。强调管理者个人领导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该定义的出发点为: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结构,而在结构的各个关键点上是不同的职位,占据这些职位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品质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领导者。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之下进行的,组织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这些领导者个人领导活动的有效性,所以,他们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
11、是决策。”狭义地说,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广义地说,决策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找出最佳方案,以及跟踪检查。该定义的提出者强调,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组织是由一些决策者所构成的系统;任务或工作都必须经过这一决策才能完成。如果决策错误,执行得越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任何一项组织工作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定义的多样化,反映了人们对管理的多种理解,以及各管理学派的研究重点与特色。但是,也应看到,不同的定义,只是观察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在总体上对管理实质的认识还是共通的。为了对管
12、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本书采用下面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由以上对管理概念的界定,可以分析出管理的如下要义。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没有共同劳动,人们就不会结成配合与协作关系,也不存在组织的共同目标,管理工作就成为多余。有了共同劳动,就必然存在着从事共同劳动的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管理人员及其管理活动就有存在的必要。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劳动,也就不需要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就会无的放矢。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
13、和控制。任何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与过程,这些,是一切管理者在任何管理实践中都要履行的管理职能。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要实现目标,就必须使资源与职能活动协调,所有的管理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协调问题。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它强调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资源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二、管理的作用英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创办人托马斯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管理的作用。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得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说,
14、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子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要去约会,而且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非常失望,担心明天穿不上这条裤子,他就带着这种心情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大家会发现这种没有管理的活动所造成的后果。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可能会互相抵触。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难以达到总体的目标。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高
15、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国外一些学者的调查统计证实了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英国专家小组去美国学习工业方面的经验,他们很快就发现,英国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并不比美国落后很多,然而英国的生产率水平同美国相比为什么如此悬殊呢?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英国工业在生产率水平方面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的组织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快,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依靠较高的管理水平。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美国经济上的强大竞争力与美国在管理科学上的突飞猛进显然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 美国的邓思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在研究管理作用方面
16、也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他们对破产企业进行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的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松的道路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是根本出路。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1996年7月前总理朱镕基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对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得还太少,要大力宣传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大力提倡振兴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总结中国管理实践的经验。”他又说:“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
17、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这个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管理科学。现在,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三、管理的特性(一)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作为共同劳动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而抽象地存在,也就是说,一定社会的管理无不具有科学技术的和上层建筑的二重特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所谓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一般性质自然属性,这种性质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它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并不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
18、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实行的,是这个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这个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即管理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它的主要表现是,管理权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所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管理是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的一种手段。现代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其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做法,但这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同样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决定的。它的主要表现是,管理的权力不再为
19、少数资本家所有,而归社会主义劳动者掌握和执行;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剥削,而是为了发展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即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即社会性质与资本主义管理的社会性质是不同的。通常所说的管理的性质不同,主要指的就是管理的社会性质的本质区别。管理的自然属性即管理具有同现代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的、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的特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这些适应现
20、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无论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还是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都没有根本区别,是具有共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外国一切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方法都应认真学习,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只要是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都要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原则,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管理的依据,是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对资本主义管理,一方面要学习、借鉴,使其中合乎科学的部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对它的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必须进行抵制和批判。那种一概排斥或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的做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态度。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从实
21、际出发,对其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学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位一体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我国的许多管理学学者把管理的自然属性称为管理的一般职能,把管理的社会属性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按照这种含义,管理的一般职能与管理的特殊职能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体现出来,并一起发挥作用。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领导职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合理的领导方式,以提高效率是管理的一般职能,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加强领导的目的是赚钱;社会主义的领导是为了增强大家同志式的合作关系,高效地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
22、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这是管理的特殊职能在领导职能中的体现。 (二)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管理劳动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劳动,是一种职业,它符合一般的职业要求:从职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的获取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训;进入职业时将受到控制,通常需要经过某种形式的考试;从职人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违反者应受到惩罚。显然,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只有具备一定素质和技术的组织成员,才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三)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组织需要通过特定的活动来实现其目标;任何活动的进行都是以利用一定的资源为
23、条件的,因此,要促进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管理需要研究的是怎样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如何合理地安排组织的目标活动。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的工作或责任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这在领导的职能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四、管理的职能管理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它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复杂。但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活动,都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这就是管理职能。管理有哪些具体职能,不同的管理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法约尔阐述的管理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人在法约尔的基础上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职能,如: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
24、、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等。当今大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应有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他分类的职能都可以看成是这四大职能的不同划分,和不同表述。因此本阐述的管理职能即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计划计划就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并事先确定实现目标所须的活动。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计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当前环境、预测未来、确立目标、确定组织战略,并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二)组织组织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配与协调。组织活动包括吸引人才、明确工作职责、资源分配及组织变革以使组织运
25、行更有效。管理者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和应变能力。(三)领导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对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实行领导和指导,从而保证组织活动按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这就是领导职能。管理的领导职能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领导主要内容包括:激励、沟通和指导。(四)控制控制是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是按原定计划、目标和标准进行检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职能,没有控制就没有真正的管理。各
26、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例如计划职能通过方案和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形式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纠正措施表现出来。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的制定。对管理职能的研究是管理学重要内容,本书后面各章将对上述各职能作深入的阐述和分析。五、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是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对管理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主要的管理原则有:(一)讲究经济效益原则组织
27、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不能不讲究经济效益,讲究经济效益,就是要求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标准有以下几方面:企业的生产成果(或服务成果)同社会需要相比较,即产品(或服务)适销对路,满足市场需要程度;生产的有效成果同劳动消耗比较;生产的有效成果同劳动占用的比较(劳动占用的货币形态就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它反映已有物质财富在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程度);生产的有效成果同资源利用的比较。要提高组织活动经济效益,管理者就必须注意提高自己以及下属的两种能力:做正确的事的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的能力。(二)以人为本的原
28、则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它要求现代组织应尊重人、爱护人和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如积极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职工的人格和尊严,积极采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实行民主化管理企业。(三)突出重点,强化内部管理的原则企业既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练好“内功”,充分挖掘内部的潜能。强化内部管理,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现阶段应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建章立制,抓好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定额制度、标准制度、财务制度、作业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车间管理制度
29、等。制定制度应做到科学、合理、适用。(2)强化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企业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工夫,想方设法用好资金,力戒周转缓慢、浪费、占压资金。同时,要严格进行成本核算,实行严格考核,堵塞管理中的漏洞。(3)强化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抓好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自下而上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二节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管理学是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为重点,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而社会管理实践的领域是多样化的,有的从事企业管理,有的从事政府、军队、公安等国家机关管理,有的
30、从事学校、文艺、学术团体管理等等,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有其特有的性质和规律,管理过程中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由此产生和形成了各种不同门类的管理学。例如:工商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旅游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军队管理学、交通管理学、物资管理学、财政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等。尽管种类管理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但是各类管理又有共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这也是管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来建立一定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方法和制度,指导管理的实践,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管理学是一门结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和
31、方法,形容现代社会条件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它是管理实践在理论上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及其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管理实践,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反过来又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管理学。广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三个层次:生产力方面。它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的目标、社会的需求,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它主要研究如何处理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
32、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上层建筑方面。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狭义管理学。狭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者和管理历史等:管理原理。现代管理学首先研究管理的基本规律,即研究适用于一切社会和个别社会形态的各种基本规律。诸如管理的对象、过程、核心、目的、原则及内容等。管理职能。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具体包括:管理活动中管理者有哪些职能
33、;执行这些职能要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和技术;执行职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管理技术。管理功能的执行和完成,是靠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对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研究是现代管理学中引人注目的领域。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能否实施有效的管理,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管理者个体素质,管理者群体优化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课题。管理历史。现代管理学要研究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二、管理学的特点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相比,它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管理学要用系
34、统的观点来学习。了解管理学的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加深理解本书的内容。(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而当代的管理活动异常复杂,作为管理者仅掌握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对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应付自如。以企业为例,厂长要处理有关生产、销售、计划和组织等问题,他就要熟悉生产工艺、预测方法、计划方法等。这里包括了工艺学、统计学、数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内容。而最主要的是,厂长要处理企业中与人有关的各种问题,像劳动力的配置、工资、奖惩、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协调各部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有赖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一些知
35、识和方法。机关、医院、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有类似的情况。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二)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的科学性表现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客观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期取得更好的绩效。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管理又是一门艺术。把任何一种活动归于艺术一类的着重点
36、,应该在于适用技巧和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某一目的。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艺术与技巧,这就是所谓管理是艺术的含义。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一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三)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
37、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学科称之为精确的学科。数学就是一门精确学科,只要给出足够的条件或函数关系,按一定的法则进行演算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管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用管理学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在投入的资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品可能不同,比如两个企业,在其生产条件、人员素质和领导方式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的经营效果可能相差甚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这是因为影响管理结果的因素太多,许多因素是无法完全预知的,如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及企业的经营决策,等等。实际上,所谓“两个企业的投入资源完全相同”这句话本身就是不精确的,
38、因为“投入”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表面上的数量、质量、种类完全相同,人的心理因素不可能完全相同。管理主要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管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然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而人的心理因素是难以精确测量的,它是一种模糊量。诸如人的思想、感情、个性、作风、士气,以及人际关系、领导方式、组织艺术等等,都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又都是模糊量。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没有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方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管理。因此,我们说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四)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软科学是和硬科学相对应的一种说法,是借用计算机技术中软件与硬件这两个术语的含义
39、。一般把计算机主机及其外围设备称为硬件,而把有关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及其程序称为软件。如果有了硬件,能否充分运用硬件,发挥计算机的全部功能,则取决于软件的优劣。管理的情况与计算机的情况相类似,如果把组织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看作硬件的话,管理就是软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有效地利用财力和物力,用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正是管理的任务。这是把管理看成软科学的第一层含义。第二,管理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它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并通过他们来体现管理的价值。这种价值很难从其他人创造的价值中明确地区分出来,究竟管理创造了多少价值,完全是一种模糊的概念。第三,若想通过管理来发挥效
40、益,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其效益只能通过较长的时期之后才能看得出来。这不像设计了一种新产品,生产出来,销路不错,就能见到明显的成效。一种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在没有正式投产之前,人们就能对它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预知其将来所能带来的效益。一项管理措施在没有实施之前,总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管理措施甚至在实施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还不能进行准确的评价。特别提请注意的是,对管理措施的各种方案不易在事前进行评价,又不好逐项进行试验。因此,在选择管理措施时,往往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即使某项措施经实践证明是无效的,也不能说明其他措施就一定有效或无效。因此根据这些实际情况,人们把管理看成软科学。三、管理学的
41、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法管理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一个系统的经验与理论的总结,只有用系统的方法才能提炼出它的客观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内存联系性。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管理学是正在建设与发展的一门学科,需要吸取历史的和外国的理论与经验,同时还必须有所创造、发展,使管理学在断丰富、提高和更加完善。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中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可以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从而求得更为科学的结论。4综合性研究方法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与其他一些科学密切联系,应吸取和运用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本学科得以发展、充实和提高,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甚至
42、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经验为管理实践服务。第三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要求一、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担任某一职务,具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为实现预定目标,指挥别人活动,完成具体任务的人。职务:即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管理者在组织中所享有的职权、地位。职务是管理者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职权:它由组织赋予,一经任命就具有与职务相应的职权。但职权不同于权威,权威与威信是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是因人而异的。职责:指管理者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所应尽的义务,职务与责任要对应,一个担任什么职务就应承担什么责任。指挥:管理者不同于作业人员,它不直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任务,它们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
43、具体工作任务。在一个组织中,每个管理者在组织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权限,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最高领导层的组成人员。他们对外代表组织,对内拥有最高职位和最高职权,并对组织的总体目标负责。他们侧重组织的长远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拥有人事、资金等资源的控制权,以决策为主要职能,故也称为决策层。例如,一个工商企业的总经理就属于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中层机构的负责人员。他们是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执行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政策,行使高层管理者
44、授权下的指挥权,并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工作,也称为执行层。例如,工厂的生产处长、商场的商品部主任就属于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是指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定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也称为作业层。例如,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就属于基层管理者。(二)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1.综合管理者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整个组织或部门的全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他们是一个组织或部门的主管,对整个组织或该部门的目标实现负有全部的责任;他们拥有这个组织或部门所必需的权力,有权指挥和支配该组织或该部门的全部资源与职能活动,而不是只对单一资源或职能负责。例如,工厂
45、的厂长、车间主任都是综合管理者。而工厂的计财处长则不是综合管理者,因其只负责财务这种单一职能的管理。2.职能管理者职能管理者是指在组织内只负责某种职能的管理人员。这类管理者只对组织中某一职能或专业领域的工作目标负责,只在本职能或专业领域内行使职权、指导工作。职能管理者大多数是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专长的人。例如,一个工厂的总工程师、设备处长等。就一般工商企业而言,职能管理者主要包括以下类别: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等。(三)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1.直线管理人员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他们与
46、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隶属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职权关系。直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指挥。直线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组织等级链中的各级主管,即综合管理者。例如,企业中的总经理部门经理班组长,他们是典型的直线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他们组成组织的等级链。2.参谋人员参谋人员是指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他们与上级的关系是一种参谋、顾问与主管领导的关系,与下级是一种非领导隶属的专业指导关系。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咨询、建议和指导。对企业而言,参谋人员通常是指各级职能管理者,如计财处长、总工程师、公关部经理等。他们既向最高领导提供咨询、建议,又对整个企业各部门及人员进行其所负责的专业领域内的
47、业务指导。二、对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质是形成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是做好管理工作、取得管理功效的极为重要的主观条件。因此,对管理者必然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关于管理者的素质中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在现代管理学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西方学者关于智商和情商的研究。智商是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高低程度,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智商决定了人理解和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等,智商对管理者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因素制约,但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于智商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情商也称“情感智力”,是一种理解、把握和运用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具体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以及面对各种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等。西方学者认为,人生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还取决于情商,这两方面是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的两种素质。但是,对人一生事业影响最大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情感智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