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125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使用) 二六年二月学科审阅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名) (学科带头人签名)前 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和先天性畸形。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辅导根据蔡玉文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河南中医

2、学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讲稿共分19章,其中神经系统、皮肤、感觉器官和胚胎学为大纲自学内容,本讲稿不再编写具体内容。该讲稿可供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班的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各章节课时分配表: 章 节 名 称 理论课学时数 实验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3 1.5 第二章 上皮组织 3 1.5第三章 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3 1软骨和骨 0 0血液和血发生 3 2第四章 肌组织 2 1.5第五章 神经组织 3 1.5第六章 神经系统(自学) 0 0第七章 循环系统 2 1.5第八

3、章 免疫系统 3 0第九章 消化系统 5 1.5第十章 呼吸系统 2 1.5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2 1.5 第十二章 皮肤(自学) 0 0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自学) 0 0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 3 0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1 0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2 0第十七章 胚胎学总论(自学) 0 0第十八章 胚胎学各论(自学) 0 0第十九章 先天性畸形(自学) 0 0 总 计 39 (2.6:1) 15 第一章 绪论【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

4、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教学时数】3h【重点难点】重点: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2.组织切片制作方法,HE染色方法、原理;3.嗜酸性、嗜硷性,嗜中性的含义。难点:组化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Hist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和机能关系的科学。(2)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它的内容在生物里学习。组织:是由形态近似,功能相关和来源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5、。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联结,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肝。系统:由许多器官联合在一起,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腺等组成,相互配合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2胚胎学(Embr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研究从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的规律。(2)研究内容:胚胎的发育过程,常见先天性畸形的成因及预防。3组织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和临床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妇产

6、科、外科。第二节、组织学发展史及学习方法1.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学习方法:如学得快,忘得快的同学应注意多及时复习,学得慢,记得牢的同学应注意多预习。2.多联想,多归纳,多比较。第三节、常用的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注意提及中和反应原理。(1)石蜡切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常用染色液为:H E染色 H:hematoxylin苏木 E:eosin 伊红,苏木精将核染成紫蓝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由于苏木精为碱性染料,故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能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以及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

7、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当它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2)其他常用的制片方法:(2)其他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应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它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2电镜技术:注意提及: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用电子流代替普通光源,穿过标本后, 经过第一电磁场(相当于LM中

8、的聚光器)和第二电磁场(相当于LM中的接物镜和接目镜)而投射到荧光屏上,即可进行观察。(1)透射电镜: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2)扫描电镜:3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和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的生成物沉淀下来。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糖元、核酸等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1)一般组织化学技术:(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原位杂交: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胞放在盛有营养液的培养瓶(皿) 中,在适当温度下,使之在体外生长。这个方法可观察组织细胞

9、的发生和发展变化。 【思考题例】1.何谓组织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些?2.简述HE染色。3.何谓PAS反应,阳性说明什么?第二章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教学时数】3h【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2.了解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连接复合体。3.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形态、结构、分类。【重点难点】重点:为上皮组织的基本特点,分类原则,上皮的特殊结构。

10、难点:为常用研究技术及上皮的特殊结构(主要是对细胞连接的理解)。【教学内容】概述: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大量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 .上皮细胞呈明显的极性。 极性:是指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差别。它的一极朝向表面或管腔面称游离面,与其相对的另一极附着在结缔组织上称为基底面。 .上皮组织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CT中的组织夜。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功能。2.分类: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分为 (1)被覆上皮: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 (2)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3)感觉上皮:具有特殊感受机能的上皮。第一节 被覆上皮概述:即一

11、般所通称的上皮组织,它排列成膜状,广泛被覆于身体的表面及衬附于体内各腔、管,囊的内面及某些器管表面。分类原则: 细胞排列的层次(侧面观):单层、复层 。 表面细胞的形态(侧面观):扁平、立方、柱状。注意强调上皮细胞层数和表面细胞的形态。注意使用形象对比。(一)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1.形态表面观:呈多边形,核扁圆,位于细胞的中央。 侧面观:扁平形、细胞核处稍厚。2.分布:根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它薄而光滑,可减少血液或淋巴流动的阻力,且有利于内外物质

12、交换。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系膜及包裹于器官袁管表面的单扁上皮。它表面光滑,便于脏器活动、减少麼擦。其他:分布在肺泡壁、肾小囊壁层、肾小管细段等处。(二)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功能:吸收或分泌等功能 (三)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侧面观:一层高柱状细胞排列所成,核椭圆,与细胞长轴平行,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分布: 胃、肠 、子宫、输卵管等处

13、的管腔面。功能: 是分泌和吸收。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夹有一种高脚酒杯样的细胞,称杯状细胞(Goblet cell),在其顶部胞质内常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核被挤压于细胞的基底部,呈三角形或扁圆形。它能分泌粘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组成:是由一层高低不等, 形状不同的柱状、梭状、 杯状、 锥体形细胞组成。它们的基底部都位于基膜上,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可达游离面。由于细胞高低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也高低不等, 切面上很像复层。但到达游离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故称假复层柱

14、状纤毛上皮。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五)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为复层鳞状上皮:1.形态结构:由几层几十层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细胞间有少量细胞外基质,上皮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从而扩大了两者的接触面。表面层:几层扁平形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已衰老、退化,并不断脱落。中间层:数层多面形细胞组成。基底层:12层矮柱状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的细胞可不断向表层推移,以补充表面脱落的细胞,保持上皮的厚度。2. 分布与分类:(1)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皮肤的表面(表皮);(2)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15、口腔、食道、阴道等的腔面。3.功能:耐摩擦及阻止异物侵入等保护功能。(六)复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七)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形态结构: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的细胞,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眼睑及男性尿道等处。功能:润滑,保护等功能。(八)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称移行上皮。形态结构:为复层上皮,其厚度可随功能

16、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细胞为多层,间有少量细胞外基质。基底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中间层:细胞呈多面形或多边形,有些细胞呈倒置梨形;表 层:细胞较大,呈长方形或称矩形、或呈扁平状;细胞核大、呈扁椭圆形,居中。有的细胞含有两个细胞核。分布:泌尿管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第二节、腺上皮和腺(glandular epithelium and gland)1、基本概念:腺上皮:机体内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腺:腺上皮为主组成的器官称腺(gland) 。2、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到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如汗腺、胃腺等。(2)内

17、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液输送至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等。3、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的结构和分类:(1)腺按细胞分类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如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就是单细胞腺。多细胞腺(multicellular gland):人体大多数的外分泌腺均是多细胞腺。多细胞腺一般都由分泌部和导管部两部分组成。(2)按细胞功能、结构分类:浆液性腺(serous gland)粘液性腺(mucous gland)混合性腺(mixed gland)第三节、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上皮细胞为了适应

18、其机能的需要,在其各面形成许多特殊的分化物,如游离面有微绒毛、纤毛,基底面有基膜,侧面有细胞连接结构等。(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cell coat): 结构:在EM在观察,在上皮细胞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茸样的物质,称细胞衣。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粘多糖蛋白和糖链。功能:粘着,保护和物质交换等。2、微绒毛(Micro villi): (1)结构;LM:不能分辨,分布于小肠柱状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在LM下,称纹状缘。分布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在LM下,称刷状缘。EM:在有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称微绒毛。一般长的0.51.5m、:0.1o.3m。中轴内含有

19、许多纵行微丝,顶部可伸到细胞衣内,底部可达胞质顶部的终末网(细胞顶部的横行微丝交织而成,侧面附于中间连接处),微丝的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和缩短。功能: 扩大细胞的表面的表面积, 有利于物质吸收。3、纤毛(Cilia): LM:也是上皮细胞顶端胞膜和胞质向表面申出的突起,但在LM下能看见,且比微绒毛粗、长(:0.2m. 长510m)。能有节律的摆动。EM:纤毛中轴内含纵行微管,以922形式排列(即:中心1对,周边9组2联微管),其根部与细胞顶部胞质内的基体(类似中心体:93)相连。功能:纤毛的摆动与微管的滑动有关。(二)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 紧密连接: 位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近游离面处,相邻细胞

20、的细胞膜外层呈间断性相互融合。呈带状箍在每个细胞周围, 即起到机械性连接作用, 又可封闭细胞间的游离端, 防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间隙, 防止组织液流失。 中间连接: 位于紧密连接带的下方,相邻细胞膜不融合, 其间存在1520nm的间隙, 其中含密度较低的物质, 在胞质内常有横行的微丝附着在细胞膜内层, 而另一端组成终未网起支持作用。 桥粒: 最常见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 呈斑状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相邻细胞膜间有20nm的裂隙, 其中有密较低的物质, 在间隙中央有一条平行的中间线, 两侧细胞膜内侧各有一椭圆形致密结构称附着板,胞质中有许多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折成衣攀伏返回胞质, 起支持作用。 缝隙连

21、接:位于桥粒的深面。呈平板状。相邻细胞膜之间有2nm的裂隙, 可见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 连接点是锿嵌蛋白组成的一个六角形的小管, 使相邻细胞借中央小管相通, 有利于离子交换等。 连接复合体: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细胞连接紧换在一起, 即称为连接复合体。细胞连接是难点,强调复习,逐渐加深理解。(三)上皮细胞基底面1、基膜(basement membrane):又称基底膜。位 置: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与结缔组织之间,厚度各不相同。化学成份:为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有的部位含纤维粘连蛋白。电镜下:由基板(basal lamina)和网板(reticular lamina)组成。基板:由上皮

22、细胞分泌,厚约50100nm;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较厚,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有的基膜无此层。功能:起支持、连接和半透膜的作用。2、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位置:上皮细胞基部。结构: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而成的结构,凹陷的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部表面积;参与离子和水分速转运。第四节、感觉上皮具有接受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称感觉上皮,如味上皮、嗅上皮、视上皮、听上皮等。【思考题例】1.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2.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功能与分布3.复鳞上皮与变移上皮的结构有何不同4.比较微绒毛与纤毛的异同点。5.预 习:结缔组织第三章

23、 结缔组织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教学时数】3h【目的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四种主要细胞的形态功能;三种纤维的形态与理化特征;基质的主要成份及作用。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与网状组织的组成特点与功能。【重点难点】重点:疏松C.T的四种细胞的形态、功能;三种纤维的形态与理化特征。难点:几种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基质组成及分子筛。【教学内容】概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与分类。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无极性,散在

24、于细胞外基质中。2、细胞外基质:多,形式多样,可由液体到固体,由基质和纤维构成。3、有共同起源: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mesenchyme),它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薄的基质。间充质细胞:细胞呈扁平星状多突形,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细胞核椭圆形、一个、居中、较大、染色浅、核仁明显;弱嗜碱性,染为浅蓝色。功能: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二、分类及功能:根据构造特点,结缔组织可分为:1、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proper):一般所称的结缔组织,即指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25、2、软骨和骨:主要构成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3、血液:具有防御、保护、营养等功能。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概述:又称蜂窝组织(areolar tissue),是最典型的结缔组织。组成:疏松结缔组织由少量、多种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分布: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在全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功能: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和营养、修复的功能。(一)、细胞外基质: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多,由纤维和基质组成。1基质(ground substance): (1)组成:为无定形胶体,常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2)化学成分:

26、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C、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总称糖胺多糖。糖蛋白(glycoprotein):主要含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软骨粘连蛋白(chrondronectin)等。(3)分子结构:分子筛以含量最多的透明质酸构成主干,其它多糖分子以蛋白质为核心构成的亚单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主干上,形成了具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4)功能:便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分子筛可阻止侵入机体的一定大小物质的扩散。但有的病毒和病菌能分泌透明质酸

27、酶,溶解基质,而在体内扩散。另外,若治疗需要,亦可将注射液加透明质酸酶同时注射至皮下组织,则这种酶使透明质酸分解,使药物得以扩散和吸收。(5)组织液:基质中含有由血管渗出的液体,叫做组织液(tissue fluid)。体内的各种细胞可通过组织液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取得营养物质,释放出代谢产物。2纤维(fiber):包埋在基质内,具有3种类型:(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最多,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再聚合成,进而聚合成胶原纤维。LM: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纤维粗细不等,直径120m,成波浪状,常成束而分支,并吻合成网分散在基质内,HE染色呈嗜酸

28、性,着浅红色。EM:由更细的(20200nm)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助胶状基质粘合组成,每根胶原原纤维可呈现出64-70nm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它又是由原胶原蛋白分子聚合而成;物理特性:具有很强的韧性,略有弹性。抗拉力强。化学成分:、型胶原蛋白(简称胶原,collagen);(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较多,LM: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纤维较细,直径约0.21.0m,纤维分支并连接成网。HE染色时呈红色,折光性强。用醛品红或地衣红染色时显紫色或棕褐色;EM:该纤维由更细的微原纤维集合成小束,埋在较多的,呈均质状的弹性蛋白中。物理特性: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伸长达原长的1.

29、5倍。化学成分:弹性蛋白(elastic protein);(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较少LM:很细,直径约0.21.2m,分支并连接成网。HE染色纤维着色很浅,很难分辨;硝酸银镀染,被染成黑色,因此又叫做嗜银纤维(argyrophilic fiber)。EM:亦呈现出64-70nm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物理特性:略有弹性和韧性。化学成分:型胶原蛋白。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交织成网,使该组织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网状纤维分布在结缔组织和其它组织交界处。如:在上皮下则成为基膜的网板;在神经、平滑肌、脂肪细胞和造血器官的周围等。(二)、细胞:多种多样1、成纤维细

30、胞(fibroblast)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数量多,分布广。根据功能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功能不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称为纤维细胞(fibrocyte)和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两种细胞在一定的功能状态下可互相转化。(1)活跃的成纤维细胞:LM: 细胞体:呈扁平星状或梭形,多突状。细胞核:大、呈椭圆形、居中、染色浅、核仁12个。细胞质:较多,较均匀,弱嗜碱性。EM: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细胞周边近细胞膜处有微丝和微管。功能:产生纤维和基质。(2)纤维细胞:LM: 细胞体:较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小,染色深;细胞质:少,弱嗜酸性。EM: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

31、合体不发达。2、巨噬细胞(macrophage) :来自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又称组织细胞(histiocyte),数量多,分布广。LM:细胞体:形态多样,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功能活跃时,可伸出伪足而呈多突形。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个、染色较深。细胞质:较丰富,功能活跃时内含有许多颗粒或空泡。EM:细胞表面:具有许多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质:含大量的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功能:当注射异物或活体染料(台盼蓝或墨汁)入动物体内时,可见巨噬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被吞入的染料颗粒。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成员(见免疫系统)。分泌功能:干扰素、补体、白细

32、胞介素等参与免疫应答:识别、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给淋巴细胞。3、浆细胞(plasma cell):来源于B细胞。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淋巴母细胞化,进一步分化成为浆细胞。正常疏松结缔组织中,这种细胞不常见到,但在慢性炎症的病灶内可见增多。LM:细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一个、常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丰富、多聚集在核周并向核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细胞质:呈强嗜碱性,在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称核周晕。EM:胞质内嗜碱性物质是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胞质内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所在部位。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见免疫系统)。4、肥大细胞(

33、mast cell):分布十分广泛,多见于小血管周围。LM: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且小、一个、居中、染色浅。细胞质: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此颗粒具有异染性,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红紫色。EM:颗粒: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位膜包裹,内含有许多细小的微粒,呈均匀状、点阵状或指纹状;细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化学物质: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质内含白三烯。以上物质在过敏反应中分别与抗凝血、扩张毛细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或痉挛有关。功 能: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

34、chymal cell):多分布在血管壁的周围,是一种原始、幼稚的细胞,在形态上该种细胞很难与成纤维细胞相区分,机体受伤后修复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可在血管周围增殖、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1、组成:致密结缔组织含大量致密纤维,而细胞和基质甚少。绝大多数致密结缔组织是以大量胶原纤维为主;极少数以弹性纤维为主。2、分布:(1)肌腱、腱膜等处的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成自粗大、致密而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纤维间借少量基质相连。腱细胞沿纤维长轴排列。(2)真皮、巩膜、内脏器官的被膜等处:细胞外基质I是由粗大、致密,排列不规则的胶原纤维

35、束交织而成的致密板层结构。有少量细胞和基质。(3)弹性纤维束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不同组织中,纤维排列不同。韧带等处:常平行排列成束;大动脉等处:多编织成网。三、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组成、分布、作用又称网状结缔组织,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1、网状细胞:细胞体:较大,呈星状多突形,突起彼此相互连接,网状纤维位于胞体及突起内。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而疏,染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2、细胞外基质:主要是网状纤维,基质是流动的淋巴液或组织液。网状纤维:分支交互成网,与网状细胞共同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支架,形成一个适合造血细胞生长、发育、

36、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3、分布: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等处。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1、组成: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2、形态特点:疏松CT和血管形成薄层的隔,把脂肪细胞分隔成若干小叶。3、分布:大量分布在皮下组织、肠系膜、网膜等处,并且包裹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等器官。全身只在神经系统、肺、阴茎和眼睑无脂肪。而且,两性皮下组织中脂肪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别。4、功能:储存脂肪,是机体内最大的“能量库”。同时具有支持、缓冲保护和保持体温等作用。【思考题例】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及其功能。3.固有结缔组织的种类及其结构特

37、点。4.纤维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第二节 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Bone【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教学时数】2h【目的要求】1掌握透明软骨结构与功能,了解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2掌握骨组织的结构,了解其发生。3了解骨的形成过程及骨的改建。4了解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在血钙调节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2. 骨松质与骨密质的结构,内、外环骨板,间骨板与骨单位。难点:骨板、骨发生【教学内容】 自学第三节 血液【授

38、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教学时数】3h【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功能和血液中所含的正常值。2了解淋巴及淋巴管的组成。3了解红骨髓与黄骨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4. 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5. 了解血细胞及血小板发生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重点难点】重点:1、各类血细胞的结构、功能与正常值;2、造血干细胞的概念难点:1造血微环境2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教学内容】一、 血浆 血液(blood)约占体重的7,在成人循环血容量约5L。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

39、ell)组成。从血管取少量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如肝素或枸橼酸钠),有形成分经自然沉降或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的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脂滴、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黄色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血液保持一定的比重(1.0501.060)、PH(7.37.4)渗透压(313mosm)粘滞性和化学成分,以维持各种组织和

40、细胞生理活动所需的适宜条件。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标本。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像。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二、 有形成分(一)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1、形态 直径78.5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m),周缘较厚(2.0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在

41、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而且多个红细胞常叠连一起呈串钱状,称红细胞缗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CO2分压低,血红蛋白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而O2分压低,于是红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

42、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2、正常值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00万500万个,女性约350万450万个。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15g,女性约10.513.5g。全身所有红细胞表面积总计,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 。红细胞的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变,如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大都高于平原地区居民,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的改变、以及血红蛋白的质和量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则表现为病理现象。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00万1,血红蛋白低于10g/100ml,则为贫血。此时常伴有红细胞的

43、直径及形态的改变,如大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9m,小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6m。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由于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以致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3、物理特性: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由无氧酵解产生;一量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使出入红细胞的水分维持平衡。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ghost)。反之,若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可使红细胞内的水分析出过多,致使红细胞皱缩。凡能损害红细胞的因素,如脂溶剂、蛇毒、溶血性细菌等均能引起溶血。4、网织红细胞及其临床意义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红细胞以外,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较多,可达36。网织红细胞的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中不能与成熟红细胞区分。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