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13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概论.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8第一篇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1) 组织识记1、组织: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领会2、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得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6)组织是物

2、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2) 行为识记1、人的行为的概念: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领会2、人的行为的特点: (1)具有适应性; (2)具有多样性; (3)具有动态性; (4)具有可控性;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3) 组织行为学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领会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1)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3、对象;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3)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的方法和手段; (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

4、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想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5)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边缘性:它既有原有多种学科的特点,又具有原有学科不具备的新特点。 (2)两重性:既具有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是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3)应用性:它的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领会2、(1)边缘性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这两个方面; (2)两重性的主要表现和来源:主要表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两重性主

5、要来源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3)应用性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和管理者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工作绩效;应用3、分析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来源: (1)首先来源于多学科性,组织行为学应用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没有阶级性的自然科学原理,又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原理; (2)其次来源于人本身的两重性,组织中的人既是生物性的自然性的人,但又是社会性的人。人作为有机体首先是自然界的生物,与自然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人的生物特性,服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法则。人作为社会中的成员,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再次是来源

6、于管理的两重性,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新发展,它是一种一人为中心的管理学。而管理既有作为对人们共同劳动的协调和指挥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监督劳动者劳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这种社会属性和阶级性;(6)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学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领会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 人力的投入 第一层:个体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创造性的培养与开发、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二层:群体领导理论、领导、群体内部、群体行为与心理、群

7、体之间、人际关系; 第三层:组织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设计、组织结构、激励; 第四层:组织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政治)、 人力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人员满意度、人际关系、出勤率、人员流向;(7) 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识记1、影响行为的因素:在主观内在因素中,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中,又有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2、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人的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Pa、b、c.Em、n、o.); 公式中:B表示人的行为(Behavior); F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 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Person

8、ality); a、b、c.表示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征; 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 m、n、o.表示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领会3、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中每个因素的表述内容: 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两个大类的影响:一类是人的主观上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二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的外部环境等。(8)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了理论来源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经历了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2、文化的主要功能: 费恰特指出: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领会3、 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所以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必须要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因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内动力。 4、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关系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是指社会中人们的互动,如合作与

10、冲突等。静态是指社会现象的关系模式,如家庭结构、群体、组织和阶级等。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5、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其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最为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起源的理论、人类社会行为以及人类与文化的关系等知识。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 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征 识记1、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 领会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有

11、的主要特征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2) 科学的研究过程识记1、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1)观察和实验; (2)分析和评价; (3)预测和推断; (4)检查和验证;领会2、六个步骤的循环 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理论和模式 说明研究结果 形成假设 实地观察和实验 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3)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 (1)案例研究法; (2)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 (4)调查法; (5)实验法; 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

12、度的概念: 心理预测法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领会2、分析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 优点:这种方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缺点:由于它是描述说明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说明观察法的的分类并分析各类的优缺点 观察法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分为参与观察

13、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优点:参与观察法的研究人员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使被观察者避免伪装和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和有效。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 缺点:参与观察法由于亲自投入现场作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 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优点:自然观察法得到的结果更具有典型性,更易于应用于实际。控制观察法得到的结果更易于知道被观察者的行为变化是由何种自变量引起。 缺点:自然观察法有时不能肯定被观察者的行为变化是由何种自变量引起。 说明调查法的分类,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1)面谈法: 优点: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

14、之间,由于是面对面谈话,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因而得到的反应也较丰富、确切。 缺点:面对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也较费人力和时间。 (2)电话调查法: 优点: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 缺点:不像面谈法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经询问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 (3)问卷调查法: 优点: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而且花钱花时不多,由于匿名,被调查者就可以回答一些敏感或关于本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较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问卷中提出的问题。 缺点:回收率较低,花的人力和时间又较多。 说明实验法的分类,分析准实验的特点 (1)实验

15、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2)准实验的特点是:在现实组织和群体进行,贴近生活。第二篇第3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1) 知觉的概念识记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领会2、社会知觉的内容: (1)对他人的知觉。也

16、就是对他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能力、性格等的知觉; (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感对象,包括自己与他人,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3)对角色的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如父母的角色、领导者的角色、群体角色; (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这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原因和结果的判断。 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可见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的相互联系着的。(2) 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识记1、知觉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知觉的过程

17、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首先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这种客观事物的特点包括: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等; (2)主观因素。就是指观察者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它包括: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 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 (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对象与不同的背景配合,人们就可以有不同的知觉,把同一个事物放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以有不同的知觉。因此,胖人不宜穿横条纹衣服,瘦人不宜穿竖条纹衣服; (2)知觉归类。按知觉归类把知觉对象组合成

18、为一个整体,才有利于知觉整体反映的形成,如按连续、封闭、接近和相似等原则把知觉对此组合起来。领会2、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1)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无关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2)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往往停留在第一印象上面; (3)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4)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的也是这种想法,而实际上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

19、(3) 知觉差异与管理领会1、X理论与Y理论对管理者采用哪种管理方法的关系 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也就是按照领导人对被领导人的不同看法而采用的不同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 X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X理论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要点为: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 (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 (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 (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 (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

20、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 X理论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是: (1)由于上述把职工看作是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把金钱当作一种最主要的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施; (3)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 Y理论是在道格拉斯在进行对X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于是,他提出了一种Y理论来取代X理论。 Y理论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要点

21、为: (1)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在合适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 (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统一的; (4)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5)人们把工作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将酬,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6)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 Y理论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1)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和富有意义的工

22、作,把每个人的智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2)重视人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地完成任务; (4)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 (5)总之是用“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 应用2、说明归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应用归因论来改变人的感觉、知觉、和认识,从而进行强化,最后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归因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坚持是成就行为的主要特征,运用归因论原理来增强人们的坚持性,对取得成就

23、行为有一定作用。如:如果失败被归因于是由于能力低、任务难等稳定性因素所致,就会降低随后的成功期望,从而失去信心,并不再坚持努力行为;如果把失败归因于是由于自己不够努力或者粗心大意等不稳定性因素,就会继续保持甚至增强能取得成功的期望,从而进一步增强信心,坚持努力行为。(4) 价值观与管理识记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管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的分类: (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划分,分为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分为理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

24、、社会性价值观、审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 (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划分: 反应型:生理需求做出反应,类似婴儿和脑神经受损的人,在企业中少见; 忠诚型:大多从父母和上级处学到; 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 (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 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领会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3)价值观也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21世纪是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经营管理,跨国企业

25、越来越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办企业,一定要对各国经营管理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考虑到各国价值观差异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建立与当地区、该国家文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领导行为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提高竞争力,长盛不衰; (4)价值观还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5) 态度差异与管理识记1、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两极性、间接性。领会2、工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的功能是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包括对工作知觉与判断、提高工作绩效等。(

26、6) 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与对工作参与度识记1、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的概念: 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人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应用2、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认同感和参与度: (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 (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7) 个性的概念、性质和结构

27、识记1、个性的含义: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领会2、个性本身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个性结构与内容: (1)个性倾向性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能力、性格。(8) 个性心理特征识记1、气质:气质是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能力: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 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8、。领会和应用2、气质差异与类型,并说明各类不同气质人员的行为特征: 多血质(活泼型):神经过程强,均衡,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莫测,行为的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易。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 胆汁质(兴奋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转变为抑制性行为就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爆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向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不容易。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主要

29、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等,善于管理顺境企业; 抑郁质(抑制型):神经过程弱,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这类人最合适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 能力差异与类型: 能力差异有四个等级: (1)能力低下:轻者只能从事一些较简单的活动,重者成为白痴,丧失活动能力,甚

30、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2)一般能力:有一定专长,但只限于一般地完成活动; (3)才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某种专长,有一定的创造力,能较好地完成活动; (4)天才:具有极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表现创造力,因而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 能力分为三个类型: (1)智力:智力是符合多种活动要求的某些一般能力的结合,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和注意力所综合构成的; (2)专门能力:专门能力是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的结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能力、管理能力、数学能力等; (3)创造力:创造力是符合活动要求的某些能力的结合,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善于解

31、决各个领域中的新问题。 性格差异与类型: (1)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 理智型善于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 情绪型情绪易动,并左右行动; 意志型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 中间型或称混合型没有某种心理机能占优势,而以某两种心理机能相结合为主; (2)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 外倾型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开朗而活跃; 内倾型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沉静而孤僻; (3)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接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 独立性独立性强,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易受外来因素所

32、干扰,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镇静自如,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4)按人的行为模式划分性格类型:把人的性格区分为A型、B型、C型、D型、E型五类; A型:有不可抑制的雄心壮志,争名好胜的内驱动力特别强,喜欢竞争,醉心于事业,整体忙忙碌碌,有时间的紧迫感,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发怒,自信,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差,对人有一定的敌意; B型:不过分争强好胜,情绪稳定,温和乐观开朗,与人为善,遇事不耿耿于怀,做事不慌不忙,拿得起放得下,善于现实地对待挫折和困难,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平衡有余,活力稍逊; C类:这种性格的人具有感情内向、勤于思索、注重人际和谐、肯忍让自律,不爱招惹是非等特点。

33、但反应慢,好生闷气,较孤僻压抑,爱幻想,常处于被动状态; D类:这种性格的人具有感情外向,积极乐观,为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与周围人能和睦相处,有组织领导能力等特点。但粗狂有余、缜密不足,忽略小节,缺乏计划性; E类:这种性格的人多具有感情丰富,勤于思索,不善人际沟通,较少攻击性,不爱找别人的麻烦等特点。但情绪消极,常逃避现实,自我评价偏于悲观,缺乏自信。 (9)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应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并说明其中哪类因素对个性的形成起主要影响作用: 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数个性特征是先天和后天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且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4、(1)先天遗传因素与个性;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与个性: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家庭影响在个性形成中是最初的根源。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社会中学习、生活,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就会受到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社会又分为很多个阶级,所以又会受到社会阶级及阶层的影响。(10) 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领会1、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的关系:工作成就的大小与他们各自个性性格差异是密切相关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自我意识特征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会人云亦云,对事务的自我判断往往优于他人的判断; (2)气质特征方面:大部分

35、拥有“多血质”和“胆汁质”,并融合了“粘液质”的混合型气质的人,他们热衷于自己的事业,勇于创新,善于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捕捉良机,因而常常能有效地把握住企业的命脉。又因融合了“粘液质”气质深谋远虑的特征,因此往往能作出预见性的、有超前意识的合理决策,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性格特征方面:刚强的性格是企业家经受住挫折和打击,果断的性格增强了企业家决策的胆略和魄力,坚毅的性格保证了企业家实现既定目标的坚韧性,开朗的性格扩展了企业家的感染力。因此,只有具有了刚强、坚毅、果断、开朗这些性格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去强者; (4)情感特征方面: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是那些富于理性、在任何危机中都保持沉着冷静态度

36、的人。相反,那么富于感情用事的企业家,虽然能在顺境中取得一时的成就,但由于不能在受挫的条件下有效的工作,而且在遭受失败时抱有灰心丧志的情绪,因此最终无法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个性差异与健康的关系:个性差异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相关。医学家们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得癌症的人在气质上好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善于发泄,忍辱负重。在性格上好克制自己,过分忍让、谦虚,过分依从社会习惯和舆论压力,不能坚持己见等等,因而心理需求常得不到满足,并且时常焦虑、精神紧张。应用2、论述个性差异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控制

37、方位论分为内因控制论和外因控制论。 研究表明:内因控制论者会比外因控制论者表现得更积极、更出色,外因控制论者更容易失去自信、沮丧,对同事产生敌对情绪,特别是对上级,因为上级经常给他们施加工作压力,内因控制论者更值得信任,并且容易忘记工作中的失败。第4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1) 创造性行为的概念识记1、创造性行为的含义: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领会2、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所取决的因素 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创造性行为是人的内在创造性能力,而创造性能力

38、来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进行培养开发和提高的。(2) 创造性行为的特点与类型识记1、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1)首创性: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2)有用性: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 (3)适应性:创造性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人们这个主体为适应客体和控制客体的产物。领会2、创造性行为的类型: (1)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根据事物客观规律而创造出原来不逊在的东西。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资源、和新材料; (2)科学发现型的创造性行为:一种是发现事实,一种是揭示事物的规律性; (3)艺术塑造

39、型的创造性行为:它包括形象的创造和情感的创造两类。形象的创造靠形象思维,而所有艺术的形象中都凝聚着情感的创造; (4)组织管理型的创造性行为:要在组织管理方面产生创造性行为,就要把组织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进行整合,开辟新市场,建立新体制,提出新战略,运用新方法。(3) 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领会1、研究创造性行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组织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 (2)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 (3)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应用2、联系实际试论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意义作用 答:任何组织特别是企业都要与成千上万的其他组织和企业进行竞争,这种竞争不只是单纯为了金钱,而

40、且还为了掌握其他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等。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我们在享受他人的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的的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应该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们服务。 创造性行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瑰宝,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创造性行为是不断涌现的,一部人类的进化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史。(4) 创造性行为人员的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与测量识记1、创造性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1)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2)善于发现问题; (3)勤于思考; (4)富于灵活性; (5)善于应用;(通过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6)怀有好奇心; (7)充满自信; (8)坚持独立思考; (9)勇于坚持到底;领会2、创造性人员特征的测量方法 RAT和TTCT两种方法,但我们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测量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行为,只能通过较有效的方法来预测、认识和了解。 测量和培训的效果 创造性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提高的。先天创造性能力稍高的人培训后创造性能力提升空间较小,而先天创造性能力稍低的人培训后创造性能力提升空间就较大。(5) 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的客观环境领会1、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建立哪些客观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