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与管理学毕业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电力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居民家庭低碳生活方式调查及思考 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叶瑜敏 2010年6月12日上海电力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绪论.11.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影响.1 1.1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影响.1 1.2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低碳道路.32. 基于上海市市民低碳生活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42.1居民低碳生活调查. 52.2低碳生活衣、食、住、行.92.3关于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思考. 113. 我国相关低碳政策及对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 133.1我国现有的低碳政策. 133.2低碳政策对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影
2、响. 144. 国外相关低碳政策及经验. 164.1国外相关国家低碳政策. 164.2国外低碳生活的发展经验. 195.促进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205.1提高政府的引导作用. 205.2提高居民自身低碳观念. 225.3提高民间组织的推动作用. 23结论.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我国居民家庭低碳生活方式调查及思考摘要:自英国最初提出低碳经济后,有不少国家都纷纷响应,制定相关政策,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过起了低碳生活,我国也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但是,当前低碳一词对于我国市民来说是个新词汇,低碳生活未能像国外相关国家那么普及,因此,我国政府必须根据我国
3、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制定一些必要的措施,寻找一条有助于推广低碳生活的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部分居民的低碳生活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外相关国家低碳政策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效果,比较得出我国相关低碳政策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最终对有效促进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二氧化碳;低碳生活;低碳政策 ;低碳发展The thinking and survey of Low-carbon way of life of Chinese FamiliesAbstract: Since the British first proposed after a low carbon economy, ma
4、ny countries have to respond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the public also had played a positive action to low-carbon life, China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limate change, introduced a national program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However, the current term low-carbon for the citizens of our
5、 country a new vocabulary, low-carbon life, not be as relevant foreign country so popular, therefore, must be our government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to enact the necessary measures in finding a help to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of life. Based on the part of
6、 the population survey of low-carbon life,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effects, more come to our country related to lack of low-carbon policies,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ultimately effective in promoting low-carbon of
7、 Chinese residents Lifestyle reason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low-carbon life; carbon policy; low-carbon development绪论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导致气候变暖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面对这个日趋严重的气候问题该怎么办?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努力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
8、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族”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1.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影响1.1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影响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及其行动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尽管全球气候保护的进程将取决于人类在科学认知、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社会接受程度上的共识和采取的措施
9、,但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无疑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近百年(1906200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并且升温速率不断加快,同时全球平均海平面也不断上升。这一系列变化将对全球气候系统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同样给中国的气候、环境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气候变化对人类沿袭千年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人们的穿衣、饮食、居住和出行模式都正在或即将发生主动的或被动的调整,以适应日益变暖和反复无常的气候。不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认识和看法上如何不同或相
10、同,对所有国家来说,最基本的立场是在保持自己国家和人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前提下,参与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产生一系列的可以预期和不可预期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的响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全球不同地区的人们受气候变化的冲击和影响的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各方专家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影响到全球水热循环格局,导致气候变暖,洪涝、干旱、飓风等气候灾害频发,是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又反复变化,导致更频繁或更
11、强烈的气候突变和渐变事件的发生,是生态系统做出适应性的改变,或由于无法变成自然的适应或迁移,导致原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损失。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引发的相关事件发生概率的增加,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其中的一些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沿袭数千年的生活生产方式,甚至带来不可恢复的或毁灭性的灾难。(1)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环境风险增高,气候变化也加深了资源供应的危机,使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或奢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因气候变化而面临挑战。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滑雪胜地不
12、得不依靠造雪机来维持滑雪场的经营。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和印度洋的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等海底观光项目都曾经或正在因为珊瑚礁的白化而导致其吸引力的锐减。(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全球数百万低适应能力人口的健康。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既有直接的影响,也要间接的影响。热浪影响。全球变化时热浪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在高温状况下,病菌、病毒、寄生虫更加活跃,而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激昂地,导致心脏和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这种影响对老人、儿童、发展中国家贫穷人口尤为显著。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时暴风雨、飓风、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度和严重程度均有所增
13、加,除直接导致死亡率、伤残率上升外,还为脑炎等传染病提供传染环境而间接增加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破坏公共卫生设施。对心理的影响。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以及社会生活、家庭财产在气候变化中遭受损失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心理也将遭受冲击,尤为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抑郁症和自杀事件有可能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是每个国家,每个市民共
14、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明确认识到目前缓解气候变暖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走低碳道路,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1.2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低碳道路气候环境在不断恶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科学、政策、观念和行动上采取系统的应对措施来了解、预防、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产生的可能影响。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强烈地依赖于化石能源等各种资源产品的供应。在技术发展日趋成熟、能源成本和碳成本不断攀升、国际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寻求“碳依赖”经济发展模式之外的新型发展道路成为可能,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的“去碳化”。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向低碳道路迈进,可以再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的前提
15、下,实现人类的气候目标。一旦国际社会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成熟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框架,那么确立将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充分结合的低碳发展道路将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最现实的选择。一、低碳的含义“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二、低碳生活的内涵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我国
16、政府主动制定力所能及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中长期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全球碳排放,不仅仅跟政府有关,与每个市民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人们从高碳生活像低碳生活转变。自低碳生活一词提出之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掀起了一股环保热。从绿色生活的概念到低碳生活的概念,可以看出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强了,而且环保的行动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如今我国不少市民不仅算计着自己的碳排放,还身体力行的过起了低碳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一族。低碳生活也成为继新节约主义者、持券族、券券族之后的另一个绿色名词。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
17、化 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态度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
18、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每个市民,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市民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
19、,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2. 基于上海市市民低碳生活方式的调查与思考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只要能从日常点滴做到不浪费,只要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
20、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人们能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时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发展排放”的高碳特征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所以降低碳排放不只是国家命题,也是每个人的责任。2.1居民低碳生活调查如今的市民已经过惯了高碳的生活,一定要养成自觉的低碳习惯。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中低碳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代表、委员的提案都涉及“低碳”。 全球变暖的威胁日益严重,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那么,我们的低碳生活应该怎么过?有人认为,低碳内需
21、会制约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生产成本,导致经济滞步。到底“低碳生活”一词有没有在我们市民中深入?我国居民有没有响应号召,过起低碳生活呢?此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随机对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低碳生活的态度或者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图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层次图(1)通过本次对100名随机抽样调查的人群中,发现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有87.2%青年表示理解和支持低碳生活的实行,认为低碳生活是每个人的事,不仅仅是政府的事,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但是,此次通过访谈法对部分市民进行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市民对低碳生活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进入
22、21世纪,生活的步调也越来越快,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也在进步,吃,住,行也在发展着,出行坐车,吃饭用纸,住房用木,这些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认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过来的。他们对低碳生活的未来表示怀疑。但当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只要低碳生活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还是会坚持,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此次调查中也有不少年轻的上班族,在他们当中也产生了两种明显的不同观点。有些人认为低碳生活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节奏,因为低碳生活倡导之一就是少开车,上班尽量乘公共交通,他们认为现在的都市生活节奏很快,上班早晚都处于高峰时段,如果挤公共交通的话,会导致工作迟到等问题,会致使一天的工作都一
23、团糟。如果是私家车就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当然大部分上班族还是很支持低碳生活的,他们认为如果怕迟到,那就早出门十分钟,尽量会少开车,大力倡导公共交通,这样不仅为低碳,为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小小的贡献,也为自己节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何乐而不为呢。对于“低碳生活会不会改变你的生活质量”, 57.4%的被访者选择“影响不大”, 19.4%的被访者选择“有一定影响”,15.4%的被访者选择“无所谓”,7.8%的被访者选择“无任何影响”。可见,低碳生活的概念还没有被所有市民支持理解,只有逾半成的市民颇支持低碳生活,这对于要大力提倡新生活方式的概念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图2 30岁以下被访者对低碳生活支持程度
24、分布图(2)在一些中年人当中,有不少市民对低碳生活还是不是非常了解,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听说过低碳一词。在这些人群中针对“您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吗?”只有23.1%的中年人选择“非常清楚”,43.2%的人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了解”,33.7%的被访者选择“从未听说过”。虽然低碳一词频频在报道中提到过,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还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一些中年人群。此次调查中显示有将近三成的人群对此一点概念都没有。期间,接受此次访问的一位钱阿姨说道:“看新闻的时候也听说过低碳,但具体怎么样的生活才算是低碳生活,怎么样的人群才算是低碳一族,还是一知半解的。如果不看新闻报道的话,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概念。”目前,虽然电
25、视台或者网络有不少相关报道,但对于这群基本不上网的人群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只要通过电视台的相关新闻了,就像钱阿姨说的,如果不看电视新闻,就没有任何渠道去知道何谓低碳,何谓低碳生活了。人们在大力推广居民过低碳生活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宣传的力度,考虑到部分人群的接受程度和渠道,如果只是一纸文书,那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能全方位解决问题。在本次的随机调查中,一位崇尚低碳生活的中年人翁先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翁先生家里早就买了汽车,但每天清晨,周末居民都能看到他推出时尚的赛车骑车上班的身影,看上去不仅环保时尚,也很年轻,在小区里很是引人注目。“骑车上班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碳足迹,现在已经养成了
26、一种习惯和爱好。”翁先生说,“通过网上的一些调研得知,一般员工的一年碳足迹测算下来平均是3吨,而像一些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乘飞机出差的市民来说,碳足迹多的时候一年竟然有20余吨!在知道这样震撼的结果后,我就开始选择将骑自行车上班作为一种对环境的补偿,几年来一直坚持着,一想到自己的碳足迹那么多,就警示自己要加倍努力节能减排!”翁先生说。据翁先生介绍说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也开始注意起生活中的点滴节能。“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非常希望身边更多人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并且还希望政府也能支持和鼓励环保行为,比如说每个月电费账单后面,可以对应写出这个家庭此月份二氧化碳排放多少,这样就能使得人们将能耗与气候变化
27、的负面影响联系起来,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事业中。”翁先生说。以下是本次调查中50位30至60岁人群关于“低碳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人数分布比例图:图3(3)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低碳根本就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调查中有八成的老年人从未听过或者关心过低碳生活的提倡问题。卞伯伯是个退休工人,据了解,卞伯伯的日常生活就呆在小区的活动室打打麻将,喝喝茶,很少会看电视,当我提及目前世界气候变暖问题时,卞伯伯表示,“虽然环境的恶化,很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这个问题是个长远的,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人去解决去克服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提到关于相关代表在今
28、年哥本哈根大会还有全国两会上提到的低碳生活题案时,卞伯伯说:“平时看报纸的时候有看到过,但也未曾怎么注意过,这种生活方式感觉跟我们老年人也不是非常相关,平时也不出去,不会开车,应该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碳排放啊。”虽然相关政府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但在不少市民中,尤其像卞伯伯这种老年人对它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少排放汽车尾气或者尽量使用天然能源就是一种低碳生活,他们殊不知平时小小的一举一动都是支持低碳生活的表现,例如:少用一次性筷子,随手关灯,少乘电梯,四楼以下尽量走楼梯等等。低碳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无论老少,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此次行动中来,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去学习低碳知识,而不是想当
29、然的认为这只是一些年轻人的事情。据观察了解,自相关低碳政策,诸如政府对于家电以旧换新实施起,不少居民购买节能家电热情高涨,但通过采访得知,将近有七成的市民只是因为环保家电有利于减少家庭的日常电费开支才有如此积极的行动,他们都表示购买节能家电的时候基本没考虑到这对于目前正在提倡的低碳生活有任何关系。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在我国市民当中低碳生活还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市民对此的热情程度还不高,还需要通过更大的努力去实现制定的目标,改善环境。2.2低碳生活衣、食、住、行在此次采访过程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倡导低碳生活,打造生态城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生活
30、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而且贯穿于每个人“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1)衣“买件衣服也会增加碳排放?”这是本次采访过程中一位姓黄的年轻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可这就是现实。一般人都不太理解,现在很多服装都采用天然面料,已经够环保了,这衣服中的碳排放又从何而来?黄小姐还表示说:“虽然对低碳生活还未深入了解,但希望通过相关渠道能更深入地去理解他,并把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贯彻到生活中去”。多买一件衣服真的会增加碳排放吗?研究表明,任何一件衣服,从它还是庄稼地里的棉花、亚麻开始,就会消耗无数资源。它要经过
31、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就更不用说那些在加工生产中会产生严重污染的皮革业和其他服饰类产品了。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2)食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条件一天更比一天好,因此人们也都追求更富裕的生活形态。本次也专门针对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进行了一些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居民都能做到多吃素的良好饮食,其中一名卞伯伯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条件
32、是越来越好,随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人们,不仅仅是环境恶化问题,就本着身体健康,人们也都积极提倡以素食为主。”据调查研究发现,食物也有低碳高碳之分。人们消费的食物需要人类的各种劳动和资源消耗来生产。调查和研究发现,生产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比生产谷物类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所以这里高碳食物和低碳食物的概念,是以粮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高低和主要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 因此而言,低碳食物就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和人们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包括加工和运输)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出量少的食物,反之即是高碳食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计算表明,生产1千克
33、的牛肉,需要10千克的谷物;生产1千克的猪肉,需要4到5.5千克的谷物;生产1千克的鸡、鸭肉,需要2.1到3千克的谷物。同时,生产1千克牛肉相当于排放36.4千克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相当于释放340克的二氧化硫和59克的磷酸盐,耗费1.69亿焦耳的能量,足以点亮1个100瓦的灯泡20天。可以看出,生产肉类食物的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是高碳食物,而谷类等碳水化合物则是低碳食物。(3)住房地产业在我国部分城市可谓蒸蒸日上,人们也都在追求更舒适,更宽敞的家居空间,但殊不知,一个大型的住宅和一个小型的住宅相比,碳排放量更为厉害。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房地产巨头王石对外透露
34、,全球目前70%的木材砍伐量到了中国,留在中国70%的木材是在建筑工地使用,住宅工地占了这个量的70%,也就是说中国住宅工地是最大的木材用户。同时,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巨大。因此如何提供减少能源消耗的绿色建筑,同时减少居住过程中的碳排放,是中国住宅开发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对科技住宅、节能住宅大力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大多数的楼市仅仅在某些方面采用节能材料或节能工艺,真正够得上节能住宅的寥寥无几。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能否更大程度上选择他们,还是一个未知数。本次实践调查中,有一位个体经营户顾叔叔谈及是否有意愿买房时,顾叔叔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谁都想多买几套房子,现在最
35、好的投资就是房产了,照目前的形式来看,房子是不会贬值的啊。”当提到其实这种行为与目前所提倡的低碳生活相违背时,顾叔叔表示:“这没办法啊,现实就是这样,低碳生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少买一两套房子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通过这次访谈,发现目前现在像顾叔叔有这类想法的人还是不少的,居民大多都是将眼前利益放在首位,既是对环境保护有着不小的关注,当牵扯到自身的相关利益条件时,环境保护的意识就没那么强了。我国居民对低碳生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实践中,还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努力加强宣传、指导,让低碳生活进入每个人的家庭。(4)行目前在地球温室效应的成因中,汽车尾气排放是“祸首”之一。在全世界倡导低碳经济的同
36、时,中国汽车保有量近年来正以年平均30%以上的幅度递增。如果不重视汽车尾排,不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所谓倡导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刘先生是一位私家车车主,据了解,他目前工作上下班都是驾驶自己的私家车,他认为:“虽然知道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对周围的空气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但像一些上班族,有私家车就比较方便,也能很好得把握时间,不会影响到日常工作。如果每天都来回挤公交的话,既耽误不必要的时间,也比较累,相对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买辆私家车的。”刘先生的一席话让人不禁对现在所要倡导的低碳生活产生忧虑感。在日本东京,用于上下班出行的小车只占到总数的10%为什么?除了是国民
37、自觉,制度的约束也不可或缺。据了解,日本虽然是汽车大国,但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几乎都不会开车上班,因为停车费奇贵。东京的许多停车场,100日元只能停车15分钟。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车,但是没多少人负担得起停车费!同时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极端发达,国家并不鼓励国民日常多开车。央视财经频道曾报道过一组对比数据:在日本,每辆汽车年平均使用费约合人民币8000元左右,而中国是16000元左右,超出整整一倍。节能减排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2.3关于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思考国外的低碳生活相对我国来说是比较成熟的,外国友人也都自觉地过着低碳生活。但对于
38、我国的居民来说,低碳还只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不少市民还只是处在懵懂的阶段,对低碳生活的实施也不是非常的了解。由于我国居民曾经长期过着“高碳生活”,生活中的陋习也不能再短时间内转变过来。宾馆内,有人夏天盖着被子开着空调,冬天室内温度则高得让人流汗,办公室里的电脑始终不关,打印纸从来没有双面用过,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的。这种情形还是普遍存在着。据一项“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00人中有619人承认自己犯下了制造噪声、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浪费纸张、点菜不注意分量、洗澡爱用盆浴等危害环保的“七宗罪”。目前,许多网站上推出了碳排放计算器,人们可以计算自
39、己生活中的碳排放。但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器也只是在一部分的人群中风靡,不少市民也只是有所耳闻,并未真正加入到行列中去。我国是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教育世人要“勤、俭”。这跟目前所提倡的低碳生活并不相违背。但是,近百年来,人们习惯性的高碳排放对于现在的低碳生活要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
40、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人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消费习惯。每个人都应该为二氧化碳埋单,努力加入到购买碳汇的行列中。但是部分市民现在并未完全意识到低碳道路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碳汇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一个概念。碳汇宣传需要很直观,和大家的生活联系起来,老百姓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今虽然许多网站和报道就呼吁市民行动起来,减少日常生活的碳排放,积极响应购买碳排放的热潮,然后还是有不少居民还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此次关于“你觉得低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
41、?”的问题,57.14%的市民表示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7.14%的市民认为这与自身的生活关系不大,仅仅是政府的事。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28.57%的市民表示平时生活中严格节水节电,14.29%的市民表示没注意过,很随意地用;35.71%的市民表示吃饭的时候总不浪费粮食;7.14%的市民则表示总是会剩下一部分,习惯了。7.14%的市民表示从不用饭店都提供的有偿一次性餐具;35.71%的市民则表示经常用,感觉方便卫生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公众对环保的热情和对低碳生活的向往不容质疑,不过,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是,民众对环保的热情在转化为行动时遇到了一些障碍,人们对低碳生活及环境日益重视,但自我行
42、动却还有缺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知道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大部分没有私家车的人却表示“正准备近期买车”,有私家车的人则对小轿车给出行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津津乐道,进而表示“不愿意再去乘公交车出行”。这就说明,低碳生活和低碳习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环境去培养。对于低碳生活的培养上,希望政府能够做出更大的努力,创造环境进行培养,在低碳生活方面,政府可以做出更多的引导。但是,改善问题的关键更在于每一个公民,普通市民应该尽可能的接近低碳生活,以从节电节气节油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奢侈消费,这样,低碳生活的大环境形成,很多做法也就能普及了。3. 我国相关低碳政
43、策及对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3.1我国现有的低碳政策针对现在环境恶化的问题,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应对这个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道路,对中国而言,紧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为了缓解环境问题,响应低碳的号召,增强居民的低碳生活的意识政府在许多方面也采取
44、了相应的措施:(1)关于节能灯的推广2009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中国节能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透露,我国今年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以往在市场上卖10块钱1盏的节能灯,今后市民只要凭自己的身份证,花1块钱就能领到。众所周知,中国是照明用电大国。有数据显示,2008年仅照明就消耗电量4100亿千瓦时,相当于英国全年用电量。对居民家庭来说,以1盏10瓦节能灯替代1盏50瓦白炽灯,每小时可省电40瓦,若每天点灯4小时,一年仅这1盏灯就能省下28元。如果财政补贴推广1亿只高效节能灯计划能全部实现,每年全国可节电190亿千瓦时,少排放二氧化碳1900万吨,二氧化硫19万吨
45、。(2)“限塑令”的实施我国相关部门不仅针对推广节能灯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且在居民日常购物必备品上也形成了相应的政策,比如限塑令的实施。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出台后,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拥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限塑令”实施前相比,全国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减少塑料消耗约27万吨,加上其他商品零售场所可减少塑料消耗40-50万吨,每年可节约石油240万吨-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