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之道课件.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王八蛋” 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被讹传成“王八蛋”,指忘了做人的根本。 “内圣外王”,所谓“内圣”,就是克己修身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在精神层面上能够寻求到超越于物欲之上与生活境遇之外的“孔颜之乐”。“外王”就是在外施行王道,积极入世,关怀社会,心忧天下,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 王八蛋” 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大学之道,古代读书人必读篇目,大学之道古代读书人必读篇目,【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3.理解文章表达的
2、思想。,【学习目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大学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关于作者今无定论,只是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后来朱熹将其从礼记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篇。 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
3、、论语、孟子、中庸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先秦时期的孔门教材本是六经,但其中的乐经失传,所以只剩下五经。,大学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关于,题解“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题解,朱熹,字元晦;宋朝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
4、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朱熹,字元晦;宋朝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积累词语意思1.道:。2.明明德:。3.亲民:。4.止:。5.知止:。6.静:。7.安:。8.虑。9.得:。10.齐其家:。11.修其身:。12.致其知: 。13.格物:。14.庶人:。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任务一:疏通字词何文意,积累词语意思任务一:疏通字词何文意,积累词语意思1.道:宗旨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明明德:彰明 美好的德行。3.亲民:亲近爱抚 “新”去旧立新 去恶向善。4.止:达到 致力于。5.定:志向
5、坚定不移。6.静:心不妄动。7.安:性情安和。8.虑:思虑精详。9.得:处事合宜。10.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11.修其身:修养自身德行。12.致其知:获得知识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1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4.庶人:平民百姓。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概以修养品性为根本。,积累词语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在于到达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至善境界,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
6、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
7、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天,任务二 论证思路一、大学的宗旨是什么?二、古人想“明明德于天下”该如何去做?有明确的次序吗?,任务二 论证思路,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两分,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得十分,方是格物。朱熹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
8、真相。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两分,便未是格,格物致知,不仅是书本上我埋头苦读,生活上的穷究原理,生活上致力于一个有良知的
9、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应该是一种实践能力。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分析和判断周围的人和事,完善三观,可以分辨真假。在外人与事的进一步接触中,更了解自己,更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也是一种“格”。而后才能“诚意”!,格物致知不仅是书本上我埋头苦读,生活上的穷究原理,生活上致力,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诚意,真心 不虚伪 不欺人 不自欺 心安理得 德不孤必有邻 诚不
10、意必无邻 学会慎独(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无问西东,诚意真心 不虚伪 不欺人 不自欺 心安理得 德,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其修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训世孝弟诗十一首 宋 邵雍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热,惟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大学之道课件,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
11、”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
12、驳的力量。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本文的论证特点,任务三: 至善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那么如何达到至善的境界? 知止(于至善)定静安虑得 理想+心态+智慧=成功,任务三:,小结 在这个世界上有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大学的宗旨不是让你得了多少书本知识,而在于领悟人性中的光明和美好,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你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品位有教养,还要有使命,学会担当和做事,一以贯之的笃行。让自身自带热量,让接近你的人感觉如沐春风,正如张晓风画晴中所说,“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而是透过灰冷的心,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大学是让你尽可能的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向着真善美一点点的前进,正如孔子73岁去世说“大节无亏,可以安然去矣!”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穷理 正心 修身 治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