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714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风物特产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 陶瓷器、丝织刺绣品,一、陶瓷器 陶瓷器是对陶器制品和瓷器制品的总称。 陶器是用黏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低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器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瓷器胎料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瓷胎烧结后,胎色白,质地致密,胎体吸水率不足1%,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叩之发出清脆悦耳之声。第二,瓷器的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早在商代就烧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中国素有“瓷国”之称。,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一)宜兴紫砂陶 江苏宜兴的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清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享有天下“神品”之称。

2、(二)洛阳仿唐三彩 唐三彩釉色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铅,釉色呈绿、蓝、黄、白、褐、赭等多种色彩,以黄、绿、褐等色为常见,故名。仿唐三彩产于洛阳美术陶瓷厂。,胡人牵骆驼,三彩仕女,马佣,文官佣,(三)淄博美术陶瓷 山东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所生产的雨点釉被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是茶道中的精品。,(四)景德镇瓷器 江西景德镇市我国的“瓷都”。所产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其中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高温颜色釉瓷,称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5072万成交的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五)醴陵

3、釉下彩瓷 醴陵釉下彩瓷是湖南省醴陵烧制的餐具日用瓷。,(六)德化白瓷 福建德化是我国白瓷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列为中国三大瓷都。明嘉靖、万历年间,德化著名民间雕塑艺人何朝宗擅长雕塑观音,仪态生动,面容秀丽,端庄慈祥,有“何来观音”的美誉。,(七)龙泉青瓷 产于浙江省龙泉,由于釉色多呈青色,故称之为“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是龙泉青瓷的特点。,台北故宫藏汝瓷莲花式温碗,汝瓷,是我国古代“官、钧、汝、哥、定”五大名瓷之一,也是我国宋代名瓷中稀世之品最少的一种。汝瓷因产于临汝而得名。自古以来素有“近看洁如玉,远看明如镜,触之滑如脂,叩之声如磬”的美称。南宋以后,汝窑逐渐荒废,

4、煅烧技术失传,汝瓷已成“近尤难得”之叹。,四大名窑之一的宋代汝瓷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是唯一的一件无一点瑕疵的汝瓷作品。宋代青瓷中质地最好也是最为罕见的是汝窑瓷(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它以细腻的胎体、精巧的片纹和浅蓝、天蓝与淡青釉的虹彩而闻名,现存于世的仅67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3件(另外北京故宫有17件,上海博物院有8件,英国大维德爵士基金会有7件),闻名海内外原陈列于清代瑾妃居住的北京永和宫中,由清代艺人巧妙地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璞玉雕琢的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绿色菜叶,白色菜帮、上攀爬红色螽斯虫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的镇宫之宝,几可乱真的“红烧肉”, 这肉形石也是故宫脍

5、炙人口的藏品,这块玉髓属于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在不同时间点受杂质影响乃至生成颜色不同,形成了一层一层的色泽,经工匠巧妙地琢磨,并将表面石皮染色,成为一块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逼真的“红烧肉”。 表面看起来凹凹凸凸,表现出炖肉的质感,为世上少有的一块“东坡肉”,同样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宫之宝,这只“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高53.8厘米,口径 47.9 厘米,是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铸。上面刻有多达497个字的铭文,至今仍然是商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在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精品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惟妙惟肖造形的“

6、婴儿枕”就是其中典型佳作,钧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其主要窑址又多在钧台,故名。钧瓷始于唐朝,盛于宋代。“窑变”是绝无仅有的一种特殊工艺,它是在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铜还原剂,根据季节、气候、精心掌握煅烧过程中炉内温度的变化规律而获得“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工艺效果。正所谓“钧瓷无对,窑变无双”。钧瓷以开片为奇,伴随着清脆悦耳、如琴似铃的开片声,瓷面上呈现千瓷百态的纹路,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金-元 鈞窯 天青渣斗式花盆,金-元 鈞窯 天藍海棠紅渣斗式花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这句在收藏圈内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说明了宋瓷在中国收藏界中的地位,金-元 鈞窯 天藍玫瑰紫仰鐘

7、式花盆,金-元 鈞窯 天藍丁香紫仰鐘式花盆,金-元 鈞窯 天藍葡萄紫仰鐘式花盆,二、丝织刺绣品(一)丝织品1、织锦 云锦、蜀锦、宋锦被誉为当代三大名锦。 (1)云锦 产于江苏南京,因锦纹如云,故名。织制大量的龙衣蟒袍、花素缎匹专供皇室享用,或赏赐臣僚,或赠送外国使臣。,(2)蜀锦 产于四川成都,因四川简称蜀,故名。主要用于制作被面、衣料及壁挂等各种装饰锦。,(3)宋锦 宋锦是江苏苏州丝织产品。始织于北宋时期,所以至今苏州的织锦仍称为宋锦;因经线分面经和地经两重,故有重锦别名。主要用于装裱书画和礼品装饰之用。,2、缂丝,(二)刺绣 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1、苏

8、绣 绣品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最能体现苏绣艺术特征的是“双面绣”,使人可以两面观赏。双面绣猫是苏绣现代作品的代表。,2、湘绣 湖南长沙一带绣品的总称。湘绣以狮、虎为代表,有“苏猫湘虎”的说法。,3、粤绣粤绣产于广东省。,4、蜀绣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芙蓉鲤鱼,5、汴绣 汴绣素有“国宝”之称,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第二节 中药,中医中药与国画、京剧并成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一、中药材(一)人参(二)三七:俗称“金不换”,(三)冬虫夏草(四)鹿茸(五)阿胶,二、中成药(一)山西定坤丹(二)大活络丹(三)漳州片仔癀(四)安宫牛黄丸(五)山西龟

9、龄集(六)云南白药,第三节 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竹木雕刻,一、漆器 当代漆器主要分布于北京、福建福州、江苏扬州、四川成都、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等地。(一)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镇瓷器和湖南长沙湘绣,称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龙凤盘,(二)福建脱胎漆器 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三)扬州镶嵌漆器,二、金属工艺品 景泰蓝 北京景泰蓝是驰名中外的工艺美术品之一。13世纪由云南传到北京,盛于明朝景泰年间,又多用宝石蓝、孔雀蓝等蓝色珐琅釉料,因此称为景泰蓝。由于北京景泰蓝是一种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故又称“铜掐丝珐琅”。它和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绝”。,三

10、、玉石木竹雕刻(一)玉雕,东海水晶的储量、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东海县素有“水晶之乡”、“水晶王国”之称,有“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誉。,(二)名石雕刻1、寿山石雕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以“田黄石”最名贵,向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2、青田石雕产自于浙江青田县。青田石以冻石最为名贵。3、昌化鸡血石雕产于浙江省昌化县。,福建寿山田黄石、青田冻石和昌化鸡血石称为我国三大佳石。,(三)木雕 东阳木雕,产于浙江省东阳市,东阳有“木雕之乡”的美誉。 东阳木雕跟乐清黄杨木雕和青田石雕一并被誉为“浙江三雕”。,第四节 文房四宝、工艺画、年画和风筝,一、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俗称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

11、端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一)湖笔 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因古属湖州府,故称湖笔。湖笔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被称为“毛硕之冠”。,(二)徽墨 产于歙县和休宁等县,因历史上属于徽州,故名。徽墨创始人是河北易州制墨名家奚氏。宋宣和二年(1120年)歙州改为徽州,“歙墨”之名从这年始定。其特点是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三)宣纸 宣纸产于安徽南部泾县,因历史上属宣州府,故名。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等特点。便于收藏,因此有“纸寿千年”之说法。(四)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歙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1、端砚 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因隋在肇庆设端州府,所以称端砚。其特点是石质细腻易发墨,墨汁细稠而不滞,不易干涸。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2、歙砚 歙县、屯溪两地制作的石砚。砚石主要产于今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又称龙尾砚。被称为“艺林瑰宝”。,3、洮砚 产于甘肃卓尼县洮砚乡。,4、澄泥砚 产于山西绛县、晋城一带。,二、工艺画 内画壶,主要产地是北京、山东博山和河北衡水。,三、木板年画 中国三大木板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四、风筝 潍坊市,每年4月1日举行国际风筝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