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849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的正常解剖,子宫分为:底、体、颈生育年龄子宫长度69cm,其中体46cm,颈2.53.2cm;厚4cm,两侧宽6cm宫颈下1/3突入阴道,为宫颈阴道部,中央为子宫外口;阴道部上部以上为子宫峡,长610mm子宫腔分为:体腔、峡管及颈管组织学子宫体分为:浆膜层、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子宫的正常解剖子宫分为:底、体、颈,正常MR表现,矢状位显示子宫、阴道最佳T1分辨子宫、阴道形态结构,呈中等信号;T2确定子宫、阴道各层次、区带结构、病理改变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清晰显示内膜、结合带、肌层结合带:即暗带,位于内膜与肌层之间子宫大小及信号因年龄、月经周期及是否决定

2、表现不同,正常MR表现矢状位显示子宫、阴道最佳,子宫肌层:T1略低、T2高信号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信号不同分泌期T2信号比增殖期高青春期与绝经后T2中等信号生育期高信号厚度:13cm(从子宫外缘至子宫内膜外缘包括结合带)结合带:T2低信号,宽度28mm(纵行平滑肌组成,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发生信号及厚度变化,主要用于内膜癌的分期)绝经后少见或不完整内膜:T1略高信号、T2长带样高信号(为子宫内膜及腔内分泌液)修复期最薄仅13mm;分泌期最厚46mm,但不超过10mm生育期内膜信号较高,绝经后宫体萎缩、内膜变薄,信号降低,子宫肌层:T1略低、T2高信号,宫颈:长45cm,厚34cmT2清晰显示3层结构

3、:内层黏膜和腺体均匀高信号;中间层和外层:纤维肌肉性基质层,均由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组成内层厚38mm,呈低信号外层厚28mm,呈中高信号宫颈的3层结构与子宫体部的3层相延续,宫颈:长45cm,厚34cm,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女,46岁,以“阴道淋沥出血一年”为主诉入院。,女,46岁,以“阴道淋沥出血一年”为主诉入院。,T1WI(轴位),T1WI(轴位),T1WI(轴位),T1WI(轴位),T1WI(轴位),T1WI(轴位),T2WI(轴位),T2WI(轴位),T2WI(轴位),T2WI(轴位),T2WI(轴位),T2WI(轴位),T1WI(矢状位),T1WI(矢状位),T1WI(矢状位),T1

4、WI(矢状位),T1WI(矢状位),T1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2WI(冠状位),MRI表现:子宫体积增大,矢状位大小约为9.8cm X 7.7cm,冠状位左右横径大小约10.2cm;子宫外缘光整清楚,宫腔内见一长椭圆形肿物,形态欠规则,T1稍高、T2高信号,信号不均,前后缘部分结合带受累,下端侵及宫颈,宫颈内口轻度扩张,宫颈前缘肌层略有受累表现,外缘光整,宫腔见少量液体信号;左侧附

5、件区另见一小椭圆形结节样长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信号均匀;阴道、直肠及膀胱未见异常,盆腔子宫周围脂肪信号正常,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 MRI诊断:1.子宫增大,宫腔内肿块,考虑子宫内膜癌,IIa期;2.左侧附件囊肿。,MRI表现:,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理结果,病理结果,讨 论,讨 论,概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即子宫体癌,由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峰值年龄:55岁-65岁;好发部位:子宫底及后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出现白带增多并血性和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晚期,癌组织侵犯盆腔神经,可引起下腹

6、部及腰骶部疼痛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刮宫及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宫旁侵犯,为临床提供分期信息。,概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长期持续使用雌激素2.在非活动性或萎缩子宫内膜基础上发生,称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此组平均年龄偏大,肿瘤分化较差、预后差。,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病理变化,1.肉眼观,分以下两型:(1)弥漫型: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表面粗糙不平,灰白质脆,常有出血坏死或溃疡形成,并不同程度浸润子宫肌层;(2)局限型:多位于子宫底或子宫角,常呈息肉或

7、乳头状突向宫腔。2.镜下:呈高、中、低分化,以高分化腺癌居多 高分化腺癌:腺管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度异型,结构貌似增生的内膜腺体。中分化腺癌:腺体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内生长可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分化差,很少形成腺样结构,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病理变化1.肉眼观,分以下两型:,左图 子宫内膜癌 (弥漫型):切面见癌组织灰白色, 质实, 充满宫腔 右图 子宫内膜样腺癌:腺体排列紊乱,局部可见腺体共壁,细胞异型性明显,左图 子宫内膜癌 (弥漫型):切面见癌组织灰白色, 质实,在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若伴

8、有良性化生的鳞状上皮,称腺棘癌(adenoacanthoma)腺癌伴有鳞癌上皮成分,则称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在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CT:常可见宫体不均匀增大,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肿瘤强化程度低于邻近正常子宫肌层,边界多不清,影像学表现,CT:影像学表现,MR:子宫内膜增厚,T2WI上内膜信号不均,部分可见宫内低信号连接带中断,为子宫内膜癌侵犯子宫肌层的重要征象 增强扫描后,内膜癌呈现不同程度强化,可与正常内膜分开,MR:,影像学表现,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判断子宫肌受累的深度、有无宫颈侵犯和宫外延伸,从而利于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I

9、期:限于内膜时,可显示正常;侵犯肌层时,T2像见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并侵入肌层。II期:T2示宫腔扩大,肿块延伸至宫颈,宫颈管扩张,进一步侵犯时可破坏宫颈纤维基质带。III期、IV期:可显示肿瘤累及宫旁组织并使其信号发生改变;卵巢受累时可见卵巢处出现中等信号肿块,腹膜种植可见T1WI中等信号和T2WI高信号的结节影淋巴结转移时可见淋巴结增大。,影像学表现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判断子宫肌受累的深,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与MRI征象对照,I期:肿瘤局限于宫体Ia期:肿瘤仅限于内膜;Ib期:浸润子宫肌层1/2;Ic期:浸润子宫肌层1/2;II期:累及子宫颈但未超出子宫IIa

10、期:侵及宫颈管;IIb期:侵及宫颈间质;,MRI征象Ia:内膜增厚呈条带状,并见局灶性或弥漫性信号异常,但结合带尚完整Ib:肿瘤异常信号扩展到肌层50%,结合带不完整或完全消失Ic:肿瘤异常信号扩展到肌层 50%,结合带完全破坏消失,但子宫外肌层和外形轮廓正常IIa:宫颈内口和宫颈管增宽,但低信号基质完整IIb:低信号宫颈基质部分和全部消失,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与MRI征象对照I,III期:侵及子宫外,但未侵及真骨盆外,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IIIa期:累及浆膜和(或)附件,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IIIb期:阴道转移(直接蔓延或转移);IIIc期:盆腔或主动脉周

11、围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直径1.0cm);IV期:肿瘤扩展到真骨盆外,侵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IVa期:膀胱和(或)直肠粘膜受侵;Ivb期:远处转移,MRI征象IIIa:子宫外肌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子宫外形轮廓不规则IIIb:阴道壁的低信号消失为高信号的肿瘤替代IVa:膀胱和直肠壁的低信号带中断或消失,III期:侵及子宫外,但未侵及真骨盆外,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病 例 展 示,病 例 展 示,病例1,女,69岁,腰痛伴右下肢疼痛三周,加重一周。,病例1 女,69岁,腰痛伴右下肢疼痛三周,加重一周。,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2,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结合带完整,病例2T1等低信号

12、,T2高信号,结合带完整,病例3,女性,22岁。主诉:原发性闭经伴下腹疼痛1月余。,病例3女性,22岁。主诉:原发性闭经伴下腹疼痛1月余。,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4,女67y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余,病例4女67y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余,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5,女性,55岁。停经6个月后出现阴道流血。,病例5女性,55岁。停经6个月后出现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6,女性,59岁。绝经7年,阴道流水8个月,出血半个月。妇检:外阴(-),阴道内可见少许暗红色血块,宫颈较厚,宫体稍大,双侧

13、附件(-)。B超:子宫内膜增厚,约1.7cm。,病例6女性,59岁。绝经7年,阴道流水8个月,出血半个月。妇,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7,女性,55岁。阴道流血3月余。,病例7女性,55岁。阴道流血3月余。,刮诊病理:子宫内膜腺棘癌。,刮诊病理:子宫内膜腺棘癌。,病例8,女性,68岁,绝经18年,阴道间断性不规则流血1月。B超示:宫内不规则回声,4.13.0cm。,病例8女性,68岁,绝经18年,阴道间断性不规则流血1月。B,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9,女性,68岁,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体检:阴道侧、后壁充血,宫颈呈菜花状糜烂。,病例9女性,68岁,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余。

14、体检:阴道侧、后壁,子宫内膜癌病例讨论,病例10,女性,50岁,不规则阴道流血10个月。妇检:阴道内见暗红色血液,宫颈上见一小赘生物,宫体前倾,稍大,质稍硬。,病例10女性,50岁,不规则阴道流血10个月。妇检:阴道内见,CT平扫:子宫增大变形,密度均匀,CT值4246HU,未见中央低密度宫腔影。 增强扫描:宫体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范围2.8X3.8cm,CT值4280HU,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侵及浅肌层。,CT平扫:子宫增大变形,密度均匀,CT值4246HU,未,鉴别诊断,1. 子宫内膜息肉:边界清晰,平扫与子宫内膜有清晰的边界,增强扫描后一般无强化。2.子宫内膜增殖症:增厚的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的结合带光滑,宫内膜信号均匀,一般无阴道不规则出血。 3.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时宫颈增大、宫腔积液时需与宫颈癌鉴别,但内膜癌以宫体病变表现明显,鉴别诊断1. 子宫内膜息肉:边界清晰,平扫与子宫内膜有清晰的,4.肿瘤转移至卵巢:与卵巢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鉴别困难,有赖病理5.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轮廓不对称、呈分叶状增大,宫腔变形,但肿瘤轮廓清晰,密度低于或高于子宫肌层;较大者易坏死,与内膜癌较易鉴别6.粘膜下平滑肌肉瘤:常较大,易出血坏死,有时鉴别困难,4.肿瘤转移至卵巢:与卵巢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鉴别困难,有赖病,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