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总第252期宁波国际竞争力:基准比较与赶超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期总第252期宁波国际竞争力:基准比较与赶超战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甬简132第十期 总第252 期 二八年七月三十日编者按:市委最近举行读书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作了专题报告,其报告题目为宁波国际竞争力:基准比较与追赶战略。现予摘发,供参考。宁波国际竞争力:基准比较与赶超战略中国社科院 倪鹏飞内容提要: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竞争导致城市成为竞争主体。城市在全球活动和地方事务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竞争更加直接而激烈。古老的题目获得了新内容。宁波在30年改革开放中,一方面,是城市竞争的胜利者,为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后来者奋起直追,对宁波提出新挑战。同时,宁波经济面临转型难题、城乡发展、城市管理任务艰巨。世界先进城市经验提炼:横滨:强化核心
2、优势,培育综合优势。伦敦:海纳百川服务世界,挑战现状引领未来。凤凰城:一飞冲天的凤凰,政府管理的明星。维也纳:谱写持续繁荣和谐之声,奏响国际城市科技强音。赫尔辛基:开放借力全球创新汇聚未来。迪拜:全球第一的目标定位,震撼世界的城市营销。深圳:利用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伯明翰:顺乎自然的改造,与促共进的转型。新加坡:政府推动系统可持续,开放确保系统有活力。旧金山湾区:城市协助,区域共赢。宁波赶超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议:制定战略既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要墨守成规;准确的目标定位,积极的城市营销;强化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培育综合优势,利用核心优势,推进国际化,吸引国际先进要素;不断转型升级,是城市
3、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区域合作模式,错位发展,互利公赢;扩大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高端要素;注重社会、经济、文化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系统可持续。一、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一)研究全球背景1、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竞争导致城市成为竞争主体。城市在全球活动和地方事务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竞争更加直接而激烈。古老的题目获得了新内容。2、城市空间格局改变给城市竞争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活动出现了“集中聚集”和“分散聚集”两种趋势。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被改变,所有城市都同时面临着机遇与威胁。3、二十世纪后期,一批城市东京、旧金山、新加坡、香港、汉城等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4、提升国际竞争力
4、成为各国部长、市长、海内外企业家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二)宁波研究背景1、“放权让利”等分权化的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也有了相应的财力,引致竞争。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使大国经济中的城市变的更加重要,也强化了竞争。2、经济科技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中国城市面临全球发展的机遇和全球竞争的威胁。中国各城市陷入全方位的竞争之中。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正在激烈争夺。3、宁波在30年改革开放中,一方面,是城市竞争的胜利者,为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后来者奋起直追,对宁波提出新挑战。同时,宁波经济面临转型难题,城乡发展、城市管理任务艰巨。(三)全球城
5、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全球城市竞争力就是一个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相比较,由城市企业运行因素与产业体系组合形成的吸引、转化资源,控制、占领市场,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为城市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将城市的企业运行因素系统及其产业体系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以下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框架,这是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框架。1、分析框架(1)全球价值链体系全球财富的空间分布,如同地球表面的无数山峦跌宕起伏。每一座城市的财富如同一座山峰,城市之间因财富山的高低而有别,城市内不同区位之间,因财富的高度而有别。(2)城市决定竞争力机制城市要素环境体系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体系,城市功能体系又是建立在城市产业结构的集聚和优化的
6、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城市在世界城市价值链上的定位。2、解释框架(1)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城市的价值是由人、企业、产业和公共部门创造的。(2)在城市系统中,人力资源、企业本体和产业竞争力居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地位。任何系统都包含和包括它,它也是任何系统的一部分。(3)城市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生活环境、全球联系是人才、企业和产业的重要环境条件。全球城市竞争力模型3、全球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企业本体竞争力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一个城市企业内在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或能力。企业素质或本体竞争力总体上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运营、企业品牌和企业绩效等六个方面。产业结构竞争力衡量城市产业整体
7、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专业化的程度。鉴于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这两个产业从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剥离了出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四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竞争力城市以人为中心和主体,城市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人,人力资源竞争力在城市竞争力中具有核心作用,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硬件环境竞争力城市的基础要素、金融市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规模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软件环境竞争力一个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较,其企业外部经营、产业外部发展环境的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城市生活质量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是通过吸引和培养人才实现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有
8、利于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有利于城市人才最大化发挥作用。全球联系竞争力衡量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程度及其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实质是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四)对标研究与基准比较的方法1、选取原则(1)值得学习。选择过去成功的、有发展经验的城市,通过研究和对标可以直接消化、吸收其发展经验。(2)直接竞争。选择直接竞争的对手,通过分析它们的优劣势、经验和战略,制定竞争策略。(3)追赶目标。选择具有一定相似性、相对领先的城市,作为追赶目标,以便制定在全球城市竞争力坐标下的发展战略。(4)发展战略。选择若干全方位合作城市,这是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未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立足国际视野而提出的,以便迅速提
9、升自身国际竞争力。(5)数据和资料的可得性。选择数据资料充分,保证研究分析的准确性和价值性。2、选取原因(1)与城市竞争力的驱动要因相关。重点突出,分布合理避免了指标间的相互重叠。(2)具有跨国度可比数据。(3)多点位同时适用、可靠、可衡量。(4)任何时候均以结果为依据。3、选取样本从城市国际竞争力水平而言,我们选择了12个城市,分别为西雅图、圣弗兰西斯科、神户、汉堡、高雄、釜山、大连、青岛、利物浦、北京、上海和首尔。基本包括了世界各大洋的重要港口城市。二、对标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一)对标城市价值体系比较城 市G D P总 量人 均G D P地 均G D P5年GDP增长率就业劳 动生产率综
10、合排名圣弗朗西斯克0.0670.8440.5070.1550.9200.6200.4389首尔0.3020.2710.4530.1960.9460.2220.42512西雅图0.0490.7950.2060.1590.9240.5740.36937汉堡0.1120.6000.1350.1800.8570.4560.36140上海0.1890.1060.0260.5160.9270.0910.36141北京0.1410.0980.0100.5090.9830.0700.34366神户0.0860.5260.1420.1260.9340.3750.289137利物浦0.0250.5440.0740
11、.1980.8910.4080.262188高雄0.0290.1700.1750.2090.9540.1640.242227大连0.0330.0940.0130.6320.9130.0770.242231釜山0.0750.1900.0900.2160.9510.1660.237243青岛0.0300.0890.0200.5300.9240.0780.232253宁波0.0290.0910.0100.5900.9200.0720.224267(二)对标城市竞争力构成要素比较 排名城市企 业本 体竞争力产 业结 构竞争力人 力资 源竞争力硬 件环 境竞争力软 件环 境竞争力生 活环 境竞争力全 球
12、联 系竞争力圣弗朗西斯克42554456830西雅图1353810910023首尔21169425611262汉堡40689476352515上海89293648874814神户49917437828563利物浦8711514888011528北京1142216571007669釜山112122124968810859高雄131127131991122639宁波12814612912012011479青岛141141128139979268大连14213611713511484128(三)对标城市企业本体竞争力比较(四)对标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五)对标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六)对标城市硬环境
13、竞争力比较(七)对标城市软环境竞争力比较(八)对标城市生活环境竞争力比较(九)对标城市竞争力全球联系比较(十)计量研究发现:解释性竞争力排名排名人 才本 体竞争力企 业本 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公 共部 门竞争力生 活环 境竞争力商 务环 境竞争力创 新环 境竞争力社 会环 境竞争力1香港佛山上海北京香港香港上海香港2上海上海香港香港深圳上海香港沈阳3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北京深圳北京上海4深圳香港北京深圳上海东莞澳门珠海5澳门东莞重庆威海广州天津深圳威海6杭州宁波澳门澳门东莞澳门佛山中山7无锡杭州深圳青岛澳门珠海青岛澳门8武汉南京广州南通厦门威海杭州厦门9南京苏州厦门宁波杭州宁波厦门大连10大
14、连中山苏州杭州哈尔滨广州广州青岛三、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一)经验提炼1、横滨:强化核心优势,培育综合优势。2、伦敦:海纳百川服务世界,挑战现状引领未来。3、凤凰城:一飞冲天的凤凰,政府管理的明星。4、维也纳:谱写持续繁荣和谐之声,奏响国际城市科技强音。5、赫尔辛基:开放借力全球创新汇聚未来。6、迪拜:全球第一的目标定位,震撼世界的城市营销。7、深圳:利用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8、伯明翰:顺乎自然的改造,与促共进的转型。9、新加坡:政府推动系统可持续,开放确保系统有活力。10、旧金山湾区:城市协助,区域共赢。(二)赶超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议1、制定战略既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要墨守成规。2、准确的目标
15、定位,积极的城市营销。3、强化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4、培育综合优势,利用核心优势,推进国际化,吸引国际先进要素。5、不断转型升级,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6、创新区域合作模式,错位发展,互利共赢。7、扩大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高端要素。8、注重社会、经济、文化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系统可持续。四、全球城市竞争力:案例发现(一)横滨:强化核心优势,培育综合优势1、基本情况横滨是著名国际港口,市区面积433.63平方公里,人口341万。横滨是日本临港工业发达最发达的地区,太平洋沿岸从横滨到东京的狭长地带形成的京滨工业带宽五六公里,长60公里,而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
16、的26%,横滨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化学工业为主,三大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运输机械(汽车、船舶)、电机电器和食品加工。运输机械、电器、食品、炼油及金属制品等工业产值约占横滨地区总工业产值的86%其他工业还有钢铁、化学、有色金属等。横滨港以其优越的港湾条件、广阔的腹地和现代化的管理使其发展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港,并以“日本海上玄关”著称于世,其突出特点是以输出业务为主,出口额占贸易额的75.5%。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进口物品主要是工业原料和燃料,以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铝锭为主。横滨陆上交通十分发达,有多条国营、私营铁路及公路通往各地。2、成功的经验(1)强化港口核心优势横滨十分重视横滨港的建
17、设和发展,极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海港。为了加强横滨港的转运功能,近年来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确保港口码头的高效经营管理。横滨港有23个集装箱码头,有世界上一流的装卸设备和交通运输设施,并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确保港口码头的高效经营管理。降低港口码头的经营成本。降低客户交付的港口码头费用,增加能容纳进出集装箱订舱系统的码头数量。尽管横滨港位于航运干线网上,但由于其高昂的港口费率,使各大班轮公司放弃了在横滨港的挂靠,导致横滨港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为了降低客户交付的港口码头费用,横滨港对远洋船采取进港费优惠措施,减收进港费。延长服务时间,简化和加速港口物流的通关手续。横滨港从20
18、05年10月开始为来自海内外的港口码头用户提供365天、24小时的服务,简化和加速港口物流的通关手续。不断强化横滨港的国际枢纽港口功能,进一步建造现代化深水集装箱港口码头。完善和提升港口水路功能和公路运输的一体化,横滨港积极调动民间资本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巨大作用,进一步鼓励海内外班轮航运公司进驻横滨港。拓展贸易渠道,建设国际物流中转港。由于横滨港的地理位置最接近美国,日美的货源大部分都在该港装卸。横滨港也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计划在10年内成为中美国际物流中转港。在拓展与中国贸易渠道的同时,它也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横滨港依托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大型深水港优势,在亚洲和北美国家的
19、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港城工业地域进行有序性和合理性布局。横滨所有以钢铁、化学、石油化工、电力、造船、化吧、汽车等大规模装置型,原材料工业集中在根岸湾和金泽区。这些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专用码头,远载燃料、原料的船只可直接靠岸卸货,而产品出厂也从专用码头直接上船外运,纺织业、食品加工、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布局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合理空间布局。(2)利用港口加快产业升级将港口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日本临港工业发展初期充分利用港口优势,横滨制定“横滨国际港都建设综合基本计划”,把发展现代化工业列为其重点行业,后在大黑町和根岸湾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建成了东京
20、火力发电厂、日本石油、三井车压化学、石川岛播磨造船所、日产汽车、日本钢管等临港工业。适时地选择主导产业。从二战至今,横滨已两次成功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及时地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一次是五、六十年代由传统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向重工业的升级。第二次是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后,从大耗能型的重化工业向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实施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横滨临海工业区日本工业发展曾经走过工业向大城市产业聚集的发展路径。从本州的东京湾到九州的北部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地带,其中以首都经济圈(东京横滨)、大阪经济圈(大阪神户)、名古屋经济圈和九州北部经济圈为四个最重要的经济圈。横滨
21、是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滨工业结构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炼油、电器、食品、机械及金属制品等约占工业产值的86%。此外,横滨依靠沿海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横滨临海工业区对横滨的经济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临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发展临港工业要按照工业园区规划,合理布局各项工业项目。横滨借鉴世界最大港鹿特丹港工业园取得成功的发展模式,在近十年来已发展的初具规模的海港开发区的基础上,建立临港工业园区群,同时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优化外部环境,逐渐形成五个一体化:项目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通过输送管网、仓库
22、、码头、铁路和道路等,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气、废水、废渣,为驻园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主导工业项目带动。在发展之初,横滨就实施非均衡战略,优先发展主导工业项目,启动产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在发展主导工业项目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大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主导工业项目带来了横滨临港经济的迅速腾飞,扶持主导工业项目也大大推动了横滨整个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3)整合城市资源,培育综合优势整合城市资源,发展的国际大都市。横滨不仅是个世界各国船舶频繁出入的港湾都市,而且是富于开放性、充满文化气息的国际
23、大都市。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与休闲产业,横滨启动了“未来港口21计划”,即将大都市进行重新整建计划。横滨市中心地区及其滨水区域原来分为关内、伊势佐木町地区和横滨车站周围两个部分,“未来港口21计划”把这两个地区连为一体,重新整建。为了充分突出横滨湾特色,显露横滨湾亲水功能,横滨市在紧邻横滨湾的未来21世纪地区规划建设了横滨湾建筑群,吸引了大批造型独特的办公大楼、高层公寓和商店进驻,使港边的景观焕然一新。且在地区整修中充分利用了海边的独特优势,建造了广阔的海边绿地,形成了人与大自然相融和、富有情趣的城区,创造了一个不仅洋溢着历史风情,而且能够亲近大海的开放性的城市人文环境和休闲空间,不
24、仅吸引了本地市民,而且吸引了大量东京人到这里休闲度假。横滨湾的未来21世纪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吸引了众多公司本部及商业、文化设施在港湾未来21世纪地区集聚,给横滨市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夯实了横滨市的经济基础。同时,除了增强了横滨市的自身功能外,还成功地分担了集中于东京的首都圈商业及国际交流等功能,促进了首都圈的均衡发展。横滨市还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化港口城市优势,拓展国际会展功能和国际交流中心功能。科学规划港口,强化国际港口的文化建设。横滨港建设新港规划面积1.8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8700平方米,道路和铁路用地4200平方米,公园绿地4600平方米。除了建设现代化港口设施之外,还包括建设美术馆、
25、海滨公园、国际会议中心、时装中心、国际热带木材开发机构等项目,把横滨建成一个集航运、商业、文化艺术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发展特色街区和城市。横滨在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发展中,除了建设繁华商业街区外,还特别注重特色街区的开发与建设,例如横滨中华街。横滨中华街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唐人街,迄今已有146年历史。近年来经过改建后,特色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横滨特色街区,而且成为中外著名的旅游休闲地。此外,横滨利用邻近首都的优势,建设特色居住区。(4)实行错位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东京和横滨是典型的“双核城市”。两座城市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有着明显的错位。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26、,城市功能非常发达,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信息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东京同时又是国际时装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横滨的特色是港口优势突出,临海工业发达,是著名的滨海旅游与休闲城市。横滨与东京相互合作,利用地区间的优势协同共同发展,形成了日本最大的工业带京滨工业带,形成一种大都市和港口城市的双子型发展模式,并都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和辐射作用。(二)迪拜:全球第一的目标定位,震撼世界的城市营销1、城市概况1960年,石油的发现为迪拜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迪拜政府意识到迪拜的石油资源相对于邻近的地区来说比较贫乏,因此迪拜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转型。20世纪70年代,迪拜重点开挖并发展运
27、河航运,80年代重点发展贸易,90年代发展旅游业、2000年以后主推现代中高端服务业。贸易、制造业、服务业和政府都成了促使迪拜经济不断增长的动力。迪拜成功实施产业转型之后,非石油经济在迪拜GDP中的比重从1975年的46%上升到了2000年的90%,2005年为97%。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4%。截至2005年,迪拜集中了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为该国赢得了“贸易之都”的称谓。如今,迪拜已成为阿联酋的金融、经济、贸易中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商业、旅游中心、航运以及海运枢纽。2、主要做法(1)全球第一的目标定位迪拜的决策者不甘做地方性的经济诸侯,而勇当世界
28、第一,绝不随从别人,而敢闯新路。他们的信念是:“人们永远只会记住第一名,第二名会饿死,因此,永远要做第一名。”迪拜把目标定在做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这样的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要把迪拜建成新的全球性的经济中心,建成全球独一无二的地方。于是迪拜便屡屡冒出世界级的发展计划,让世人为之震惊。目前,位于沙漠中的迪拜拥有众多世界第一的称号:l 人工海岛世界第一大l 七星级酒店世界第一贵l 摩天大厦世界第一高l 超级乐园世界第一大l 购物广场世界最宏大l 室内滑雪场世界最先进l 国际机场世界第一大l 赛马世界杯世界最奢侈此外,世界级的高尔夫赛和足球比赛也经常在迪拜举行。正是迪拜政府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
29、,敢想敢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不仅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使城市品牌不断壮大,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其旅游业、金融业、会展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功地促进了其产业转型。(2)与时俱进的产业转型迪拜政府具有极强的国际化视角和前瞻性思维,十分重视迪拜产业结构转型。总的来说,迪拜产业转型的历史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石油产业、70年代发展运河、80年代发展贸易,90年代推行观光旅游、2000年以后主推现代中高端服务业。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迪拜政府居安思危,一直期望牢牢掌握城市发展的最有价值的产业。在迪拜2015战略规划中,迪拜政府明确要把注意力放在具有较强竞争力以及全球范围内未来会
30、有增长的经济产业上。目前,迪拜依托其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了旅游业、运输业、贸易、建筑业和金融服务业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未来,迪拜将更加重视除经济领域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成就,如人力资源、生产力、创新、商业和生活成本、生活质量、政策和机构制度、法律法规等。(3)震撼世界的城市营销迪拜的成功,离不开其成功的城市营销。其成功的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帆船酒店七星级的评价引起国际注目。迷人的景致、如梦似幻的饭店外观、处处可见的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装饰摆设,并巧妙融合现代科技。定位在梦幻奢华与顶级消费的帆船酒店,豪华程度超越想象,因无法评断其高级的程度,评论家直接跳过六星级,而给予七星级的评价,从此世界首
31、度的七星级评价的旅馆名号,传遍了世界。第二,名人代言,引领国际媒体聚焦。迪拜通过邀请贝克汉姆、阿加西等一连串的名人代言活动,引领国际媒体创造话题,不仅促销帆船饭店与迪拜观光,也打响了“迪拜”这个国际品牌,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迪拜。先有了名气,进一步再求财气。藉由名人代言活动,迪拜创造了卓越、时尚、名流精英都齐聚迪拜的形象。第三,持续打造梦幻国度,经营迪拜神话王国。由帆船饭店出发,迪拜持续建造如世界八大奇景的棕榈岛、最大的世界岛、旋转摩天楼、海底饭店等,一件件令人惊异的建设,处处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持续挑战极限,创造令人赞叹的迪拜奇迹,不仅吸引国际目光,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也不禁令人想亲身前往,窥探领
32、略这阿拉丁神话般的梦幻传奇。3、迪拜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1)依靠政府执行力,推进城市建设领军带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发展。为了建设现代化的摩登城市,迪拜政府开放金融外资,建立100%自由化的贸易市场,并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建设港口、机场、金融中心、网路城市等,以无与伦比的速度进行国家建设,充分展现政府的决心以及执行力。(2)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经济自由化1985年迪拜就在港口附近设立了自由贸易区,目前迪拜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世界五大自由贸易区之一。国际商界已公认,迪拜已具备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另外100%国际化的科技都市与开放的金融政策,外加每年超过人口五倍的观光人潮,都给迪拜带来了庞大商机
33、与人潮。(3)吸引全球人才,形成高端国际化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尤其是总部企业落户;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吸引世界高端人才。(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迪拜利用地处波斯湾南侧,是亚、非、欧三大洲心脏地带的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发展了金融、海运、旅游行业,并使各个领域互相补充和完善配套。据估计,目前迪拜辐射的国家可以达到136个,人口32亿之众,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3万亿美元,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4、相关启示(1)城市战略需要切合城市实际迪拜作为“港口城市”以及“沙漠城市”,其城市战略规划也是依据这两个特点所制定。依据其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迪拜发展了海运、自由贸易区、人工景观等产业。依据其沙
34、漠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购物业。(2)城市战略需要政府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迪拜政府能够“敢为天下先”,成功的秘诀在于其政府的强有力的执行力。建设全球首家七星级酒店、世界岛、棕榈岛等等项目,没有政府的强有力的执行力,很难想象能够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3)城市战略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情况实时调整迪拜的城市战略具有显著的与时俱进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发展石油产业,70年代发展运河,80年代发展贸易,90年代推行观光,2000年以后主推现代中高端服务业,目前迪拜政府又将注意力放在具有较强竞争力以及全球范围内未来会有增长的经济产业上。正是迪拜政府这些与时俱进的城市战略确保了迪拜奇迹的出现。(三)
35、深圳:利用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1、城市概况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深圳已从昔日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法制健全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花园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中国第四大航空港,中国第四大旅游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2007年深圳市人均GDP达79221元人民币,是1979年深圳市人均GDP的131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尤为值得强调的是,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市第一经济增长点。长期坚持不懈的创新,深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10年来,深圳高新技术
36、产品产值以年均50%的幅度递增,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293.6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80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8%,占全市GDP比重的31.39%,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708.24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为58.92%,居全国第一。深圳市现有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7.8万多人;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列全国城市榜首,而且,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第三十六位,深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型城市。2、经验借
37、鉴深圳的成功有国家改革开放的背景、中央的优惠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更有深圳自己在城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的创新探索。这些探索为世界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借鉴。(1)永为天下先,以制度创新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特区创建以来,深圳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示范区”作用,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进取,在科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及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做出来深入的探索。例如,在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推进高端产业发展时,深圳市拿出了“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的劲头,充分行使了中央赋予自己的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从拨款制度、奖励制度等重点环节入手,破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体制“
38、藩篱”,创建出一套全新的、符合市场机制的创新制度,促进社会资源向创新聚集。创新型企业最有价值的是技术,知识产权必须得到保护,于是,深圳市政府自1994年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无形资产评估、企业技术保护、技术入股、技术分红、创业投资等内容的法规,极大地推动了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自主创新需要高投入,深圳市政府又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近十多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先后制定和实施了50多个有关鼓励自主创新的规范性文件,其中许多法规都是开全国之先河,可操作性很强,为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审时度势,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市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的比较
39、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定时间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长期依靠比较优势来发展相关产业,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而不能自拔。认识到上述问题后,深圳市政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审时度势,适时做出了实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变为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把“外向型优势”转变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优势,不断增强依靠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92年,深圳就做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此后,又陆续出台多部法规,鼓励本土企业大胆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3)统筹
40、协调,以集群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时,深圳市重点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近年来,深圳市统筹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带内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协调工作,以产业集群方式大力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快速发展,集中凸现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以致大批国内外企业竟相入驻,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群、生物工程产业群和新材料产业群。目前,深圳已成为计算机及零部件、通讯器材、影视听产品、光机电产品、通讯器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产品交易基地。有超过1500家计算机配套工厂,生产几乎所有的计算
41、机零组件,年配套能力3000多万套,通信交换达3000多万线,深圳成为中国大陆的电子配套中心。(4)扬长避短,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深圳本地高等教育先天薄弱,高校和科研机构非常匮乏。在这种劣势下,深圳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大学园,吸引全国以及国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进驻,通过网络等形式,聚集海内外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为深圳的自主创新开辟出一条“蹊径”。深圳的无形的“虚拟大学园”硕果累累,真正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将知识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深圳还利用紧邻香港的地域优势,与香港保持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建立开放平台,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和服务等的流通,实现两地的互补和融通。此外,深圳市是一个高度开放型的城市
42、。就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来看,作为国际科学园协会成员单位和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和美国、意大利、韩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区设立了“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为跨国公司在深投资、设立机构牵线搭桥,为海外科技商务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服务。高新区内企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研发中心建到国外,使我们的技术进步融入到国际技术发展的大平台上。(5)营造氛围,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深圳是一个新兴移民城市,她既是对内地文化的转化与激活,也是对以香港为导向的异质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深圳独特的地缘与人缘环境,造就了
43、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新质文化。具体来看,深圳创新文化的特点是: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持之以恒。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激发了深圳人的创新能力,并吸引更多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人们聚集到深圳。深圳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种创新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来宽容创新的失败者。这些法规的出台,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者的基本利益,给创新创造更加宽容的氛围。(四)新加坡:政府推动系统可持续,开放确保系统有活力1、城市概况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为682.7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的城市国家,自然资源极其贫乏,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其从一个经济极为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依赖转口贸易,
44、工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失业率达75%的小城市,经过40多年时间的发展,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5年至2005年,人口由188万增至435万,经济年均增长8%以上,GDP从30亿新元增至1943.6亿新元,人均GDP从1596新元增至44666新元,人均寿命从69.5岁增至79.7岁,住屋拥有率从9%增至93%,是一个世界第七位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世界第二大港口,第五大国际金融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2、主要经验(1)经济可持续:合理布局,动态升级,吸引要素,培育要素合理布局。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三大炼油基地,2007年制造业占到GDP的24.1%,其中较大规模
45、的有电子业、炼油、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但是却在全球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称号。其炼油厂都在外岛,主要分布在巴西班让、裕廊和南部岛屿,特别是武公。工业制造业也全部建设在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的西南部。动态升级。政府主导坚持利用外部因素,积极、灵活、适时推动产业转型。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新加坡及时抓住了这一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机遇。60年代末,新加坡利用邻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部分石油供应,迅速发展炼油和钻探油工业,使其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钻油台生产基地和第三大炼油中心。1979年新加坡又开始实施“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提高工资,刺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鼓励投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工业。70年代,跨国公司促使新加坡经济进一步国际化,出口商品结构中电脑、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比重加大,新加坡各部门实现了电脑化和自动化。目前,新加坡又紧紧抓住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使其经济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