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139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4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铁路南站总体施工框架施工组织设计.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铁路南站工程施组框架上海铁路南站工程施组框架1、编制总说明本工程施组框架是依据建设单位总体建设部署、现有工程设计图纸及目前施工现场勘察实际情况,结合了现场所有环境条件,并统一考虑了主站房、南北广场及周边地铁R1线、沪杭铁路、明珠线、轻轨L1线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关系,按照建设单位要求,首先完成地铁R1线的改线施工以及沪杭线在施工期间确保正常运行的要求,从而确定了先行施工地铁R1线的改线及R1线影响工程,同时确定沪杭线采取两次翻交的总体施工部署,从而使得整个铁路南站的主体部分主站房的施工空间和保证沪杭线正常运行空间通过分区与相互转换来实现整个工程的建设完成。综合起来就本施组框架的编制主要考

2、虑以下几个方面:1.1 由于轻轨明珠线地下结构与主站房结构重叠,因此,必须采取缩线,缩线的范围是到不影响主站房工程施工的范围,原有明珠线地下站厅和南北通道将有部分拆除至主站房南出站敞厅基础施工范围之外;1.2 在主站房的施工流程安排上,由于H3轴以北主站房北出站敞厅、行包邮政通道即地铁R1线影响工程,这部分已先进行施工;1.3 考虑到与L1线的衔接,要求与L1线相关部位的基础(包括行包通道和北出站敞厅底板的一部分)在L1线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施工;主站房东侧承台基础在L1线基坑开挖前先进行施工,避开承台基础挖土对L1线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1.4 为确保沪杭铁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整个新建南站工程施

3、工过程中要求两次翻交,即第一次翻交至H6H7轴之间,第二次翻交恢复到原处,并以此作为整个主站房H3轴以南部分地下工程基坑围护设计与施工以及确定总体施工流程的依据;1.5 为确保整个铁路南站工程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主站房施工与南北广场施工组织统一规划,整个施工现场分阶段平面布置至关重要;1.6 北广场北侧的闵西路时社会车辆和施工期间的主要交通要道,由于北广场部分桩基及地下连续墙与其重叠,施工期间必须实施翻交以确保闵西路正常通行;1.7 考虑北广场北侧紧邻正在运营中的地铁R1线,为减少施工对其的影响,北广场在紧邻R1线的东北角采用后施工的部署,此部分基坑围护采用顺作法施工;1.8 在施工部署上统一

4、考虑东西两侧匝道、行包、邮政通道、L1线之间的统筹协调关系;1.9 南广场由于目前工设计单位还正在进行进一步设计优化,且是上海铁路南站改建工程的附属工程,在工期上不是关键线路,故在本施组框架中暂时按照原设计进行规划,待以后设计正式出图后再作进一步调整。2、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2.1编制依据2.1.1 上海铁路南站站房工程、北广场1.1标地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1.2 上海铁路南站站房工程、北广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应协议;2.1.3 工程现场实地踏勘成果;2.1.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站房工程施工图、北广场工程施工图及铁道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各类通道施工图;2.1.5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基

5、地地质勘测报告及管线图;2.1.6 政府及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文件、通知和规定;2.1.7 本公司GBT/19001-2000版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的现场管理细则。2.1.8 本施工阶段主要贯彻执行的有效国家及地方施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程 (GBJ08-49-9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

6、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9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J08-69-9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后张预应力施工规程(DGJ08-235-199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8:9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 2039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

7、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 1021097)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 1021899)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598)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42398)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 1042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9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

8、00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1.9 主要政府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的通知上海市消防条例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实施细则上海市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及质量监督实施意见关于保护地方管线安全的通知上海市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施工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城市与地下管线施工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使用预拌(商品)

9、砂浆的通知上海市政府发出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及一系列补充通告2.2编制范围本次施组框架方案编制范围主要包括:主站房基础及上部结构至9.9m 平台和5条地下联系通道:邮政地道、行包地道、南北联系地道、西旅客出站地道和管线设备地道的施工内容;北广场及南广场的地下结构施工。3、工程概况3.1工程性质3.1.1主站房3.1.1.1 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工程建设中心3.1.1.2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铁道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通道部分)3.1.1.3 监理单位:上海建科院监理部华东铁路监理公司3.1.1.4 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3.1.1.5 主承包单

10、位:上海第七建筑有限公司3.1.1.6 主要分包单位:上海铁路建设(集团)公司 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3.1.2 北广场3.1.2.1 建设单位:上海南站广场投资有限公司3.1.2.2 项目管理: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1.2.3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2.4 监理单位:上海海龙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3.1.2.5 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3.1.1.6 主承包单位:上海第七建筑有限公司3.1.1.7 主要分包单位: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 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3.1.3南广场3.1.3.1 建设单位:上海南站广场投资有限公司3.1.3.2 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

11、程设计研究院3.1.2.4 监理单位:上海海龙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3.1.2.5 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3.1.1.5 主承包单位:上海第七建筑有限公司3.1.1.6 主要分包单位: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 上海建工桥隧筑港工程有限公司3.2 工程设计概况3.2.1 主站房工程设计概况3.2.1.1 站房工程简介:新建上海铁路南站站房工程共包括主站房、行包房、内部用房等几个单体。主站房西侧为行包房(设有行包作业及公安办公用房,主站房东侧为内部用房,设有大厅及办公管理用房,站房及铁路用地约14.12公顷,主站房总面积约为56718m2,其中地上为48767m2,地下为7951m2,高架

12、站房主体檐口高度为24.2m,中心制高点高度约为42.000m,屋盖直径为270m,在主站房的南北向有三条地下通道相连(西旅客出站地道、管线设备地道和南北联系地道),主站房两侧为:邮政地道、行包地道。3.2.1.2 主站房工程结构概况:(1)主站房基础:主站房部分的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承台加桩基(无地下室)或筏板加桩基(有地下室)的基础形式。桩型为钻孔灌注桩,桩径采用750,桩长为4260米,设计承载力约为55007500 kN,土层第2层为桩基持力层,且桩端进入第2层不少于3d。其中,H3轴以北和H7轴以南部分主要为桩基承台筏板基础,部分为桩基承载柱下独立承台基础。H3H7轴之间为桩基承载柱下独

13、立承台基础。基础承台分为一桩承台、二桩承台、三桩承台、四桩承台,承台截面尺寸为16001600mm,20002000mm,14001400mm,34001400mm,40001600mm,36793324mm,50005000mm,40004000 mm,承台高度均为2000 mm,承台底相对标高为-6.100m(现有场地相对标高为-2.030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530,),-8.100m,-8.200m,-8.700m,-9.100m,-9.700m,-12.300,-10.100m,-13.900m。承台钢筋主要为:12200、12250、100,22150,25100;基础梁

14、截面尺寸主要为10002000mm,10001400mm,7001400mm,6002000mm,10001850mm,16002000mm,高度为2000mm,主筋主要为:25,箍筋主要为:10200、10250,10100,12200等,腰筋为216200,拉结筋为8400。主站房南北出站敞厅地下室底板厚700mm,地下室墙板厚500mm,钢筋主要为20150,22150,18150,14150,16150等。筏板面相对标高为-6.100m,垫层为C10混凝土,地下室外墙为C30,S8,基础承台以及基础梁为C30,剪力墙为C40,S8。(2)主站房北出站敞厅底板与地铁R1线连接形式:根据设

15、计要求地铁顶板在地下室底板上时,底板与R1线地墙连接采用植筋的方法,同时将与底板连接部分砼凿毛,植入钢筋后在交接处贴遇水膨胀止水条。地铁顶板与地下室底板标高一致时,底板与R1线地墙连接采用植筋的方法,同时将地墙凿除部分砼,墙内钢筋不断。地铁顶板位于地下室底板以下时,将与底板相碰的地墙砼全部凿除,墙内钢筋不断,然后将底板与与地墙凿除部分一起浇注。(3)上部主体结构框架柱:主站房上部主体结构框架柱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劲钢混凝土柱两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截面主要有10001000mm,600600mm,圆形柱为800mm,受力主筋主要为22,25,箍筋主要为12100/200;劲钢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1

16、000,10001000mm,柱内为55020钢管,钢管材质为Q345B,钢管外以竖向间距200环向等距离布置栓钉,栓钉为1019,长80mm,劲性柱主筋为25,箍筋为14100。(4)标高9.900m与7.500m平台:主站房标高9.900m平台出发层,设有车行下客平台、广厅、售票点、软席候车室、商店等。在结构设计上设置转换大梁,用以支撑上部钢屋盖传来的柱子荷重,转换大梁及周边环梁均采用有粘结预应力宽扁梁,截面采用工字型,环向大梁与径向连系梁的空隙用于风管及水电管的穿行。站台柱子采用内置钢管混凝土。环绕主站房的环通高架车道与9.900m标高平台结构连成整体,但主体结构与外围高架道路均设缝断开

17、。由于9.900m标高环形平台展开长度较长,故设计留设了8条施工后浇带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主站房7.500m标高平台为空间划分灵活的大空间候车区及检票通道,与9.900m标高平台的绿色通道采用钢桁架,钢桁架采用一端铰结、一端滑动的支座形式,7.500m标高与9.900m标高的联系坡道及候车平台四周的月牙形扭面均采用钢结构。(5)主站房上部结构柱砼设计强度钢管内为C60,钢管外为C40;剪力墙设计强度为C40;预应力砼梁设计强度为C40;一般结构梁板设计强度为C30,均采用商品砼。3.2.1.3 地下通道工程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共有六条主要的联系地道,其中位于主站房地下有四条通道,分别为:东

18、西向行包邮政联系地道、南北向东西旅客通道(西出站地道)、管线设备地道和南北联系地道;主站房两侧有二条,分别为南北向的邮政地道与行包地道。(1)邮政地道工程设计概况邮政地道连接各站台与地下邮件处理室,并通过邮政行包联系地道与行包地道相通,从而在站台上实现人车分流,地道洞身净宽5.2m,设置净宽5.0m单向斜坡式出入口,道基底设计标高-2.030-8.220m,地道主洞身及出入口在变形缝二侧各打12排600长15m的高压旋喷桩,主洞身其余地段采用650长12m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地道底、墙、顶板为C30,S8混凝土;砂夹碎石垫层厚度200mm,混凝土垫层厚200mm,砼标号为C15;底板厚

19、度:400450mm,侧墙厚度为350400 mm;顶板厚度:400450mm。(2)行包地道工程设计概况行包地道连接各站台与地下行包室,并通过行包邮政联系地道与邮政地道相通,从而在站台上实现人车分流,地道洞身净宽5.2m,设置净宽5.0m单向斜坡式出入口。坑道基底设计标高-0.100-7.710m,地道主洞身及出入口在变形缝二侧各打12排600长15m的高压旋喷桩,主洞身其余地段采用650长12m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地道底、墙、顶板为C30,S8砼;砂夹碎石垫层厚度200mm,混凝土垫层厚200mm,砼标号为C15;底板厚度:400450mm;侧墙厚度:350400mm,顶板厚度:4

20、00450mm。(3)西旅客通道工程设计概况(西旅客出站通道):为上海南站的出站地道,有主干道、6条坡形入口和6条楼梯入口,坡形入口净宽4.9m,净高2.7m;楼梯入口分为步行入口和自动楼梯,净宽4m;主干道净宽17.30m和14.3m,净高3.5m;坑道基底设计标高2.030-8.200m,在地道主洞身及出入口在变形缝二侧各打12排600长15m的高压旋喷桩,主洞身其余地段采用650长12m的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地道底、墙、顶板为C30,S8砼;砂夹碎石垫层厚度200mm,混凝土垫层厚200mm,砼标号为C15;底板厚度:500、900mm;侧墙厚度:400、600mm;顶板厚度:40

21、0mm。地道外防水采用TS-EVA防水涂料及TS橡胶止水板;(4)南北联系通道工程设计概况:为上海南站的出站地道,包括东旅客通道由两条道孔组成,其结构由地道主结构、出入口转角及出入口三部分组成:本地道由应急工程已建部分,向明珠线南站续建工程及本次北广场续建部分组成。续建地道主洞宽8m,单向台阶出入口净宽4.9m。基底砂夹碎石垫层厚度200mm,混凝土垫层厚200mm,砼标号为C15,底板厚度:600mm,侧墙厚度:500650mm,顶板厚度:600mm。地道顶、底板和侧墙采用C30钢筋防水混凝土。地道的挖土深度为6.27m,地基采用350350 mm小方桩加固,桩间距1.21.2m,加固深度1

22、7.5m。(5)管线设备地道工程设计概况:为上海南站管线设备地道,中心里程为地道中心线GDK0+956。结构由地下两层框架结构及两翼单层框架组成。其中地下两层框架结构的地下一层两侧通道为人行通道,中央为空调设备用房;地下两层分别为进、排风道,与两翼单层框架风道连同,进、排风道端头与地面风亭连接。底板厚度:700、800mm,侧墙厚度:400、600、700mm,顶板厚度:400、600、700mm,地道外防水采用TS-EVA防水涂料及TS橡胶止水板;管线设备地道的挖土深度为9.2712.27m,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桩间距1.21.2m,加固深度8m。主站房部分承台基础与通道示意图3.2.

23、2 北广场工程设计概况北广场工程主要由地下车库、下沉式广场和地下通道组成。地下一层,包括商场、办公、车库、仓库、地下通道、控制中心、空调机房、配电间、真空排水泵房、柴油机房、变配电间、楼梯间、地面出入口、卫生间等。地下二层,包括商场、办公、车间、地下通道、控制中心、空调机房、配电间、真空排水泵房、柴油机房、变配电间、楼梯间、卫生间、冷冻机房消防水泵房、雨水泵房、隔油气设备机房等。地下二层结构,基底相对标高为-14.700m(现有场地平均相对标高为-2.030m,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6.530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3.000m,覆土厚度为1.5m,车库面积约为72200(地下一层3320

24、0,地下二层39000),地下通道为地下一层,基底标高为-9.400m,地下通道顶板标高为3.000 m覆土厚度为1.5 m,地下通道面积约为2500,下沉式广场为地下车库与主站房北出站大厅的连接区域,基底标高约为-7.000m,从结构受力的考虑,主站房北出站大厅与下沉式广场的沉降缝设在车道隔离带的中心部位,从该部位至北广场地下车库所包含区域的建筑面积为4067,地下车库与下沉式广场及与地下通道之间均采用沉降缝断开,断缝位置均有必要的防水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车库由于埋置较深,上部结构重量及覆土荷重不足以抵消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必须采取抗浮措施。地下车库基础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

25、,桩径为700,长度为40m45m,西侧地质条件较好桩长为40m,东侧桩长为45m,桩的布置方式为梅花型布置。根据现有华东院的设计方案,本工程在结构设计时即考虑采用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利用地下结构的梁板以及一柱一桩的受力形式作为基坑的内支撑体系。对于抗拔桩的配筋,设计考虑到抗拔桩所受拉力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的特点,采用了抗拉钢筋分段逐渐减少的形式。北广场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逆作法施工,东南角局部顺作法施工,周边采用留土、放坡、护壁,中间盆式挖土合坑内加固的设计方案。其地下车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顶板采用双向受力的交叉梁结构体系,同时适当增加主梁宽度以减少主梁高度。对地下

26、室顶板采用柔性防水措施,地下室底板与地下连续墙连接部位考虑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根据人防办的要求,113轴以西为二层的兼顾人防地下室,地下室的设计同时满足了平时使用及战时防护的要求,口部战时转换所需构件及埋件均一次设计制作完成,构件的最小尺寸及出入口宽度、覆土厚度等也应满足战时防护的要求。为减少人防顶板的高度。顶板结构采用十字交叉梁的形式,以使两方向的受力基本一致。人防区与非人防区的墙体均按临空墙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于人防区域等效荷载很大,且柱网间距较大,该部分的结构考虑采用临战加固措施,即在战时每个柱网开间设置临时支撑钢柱,钢柱及其埋件在土建施工时一起制作完成并做好保护。3.2.3 南广场工程设

27、计概况3.2.3.1 建筑设计概况新建上海铁路南站南广场工程主要由地下车库、商场,下沉式广场和各类地下通道组成。地下车库、商场为地下二层结构,基底相对标高为-15.100 m(现有场地平均相对标高为-2.030m,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6.530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3.500m,覆土厚度为1.5m,车库面积约为46000(其中地下一层22750,地下二层23250)。地下通道部分为地下一层,基底相对标高为9.750m,地下通道顶板标高为-3.500m,覆土厚度为1.5m,地下通道面积约为2850,下沉式广场为地下车库与主站房南出站大厅的连接区域,基底相对标高约为7.200m,从结构受力

28、的角度考虑,主站房南出站大厅与下沉式广场的变形缝设在车道隔离带的中心部位,地下车库与下沉式广场及与地下通道之间均采用变形缝断开,断缝位置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3.2.3.2 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地下车库由于埋置较深,且覆土较浅,从而上部结构重量及覆土荷重不足以抵消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必须采取抗浮措施。地下车库基础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桩的布置方式为梅花型布置,该布置方式有利于减少底板的配筋。根据市政设计院现有的设计方案,结构受力形式为一桩一柱,基础施工考虑采用中心岛工法与部分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利用结构的中梁板作为基坑的第二道支撑。在抗拔桩的配筋时,考虑到抗拔桩拉力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的特点

29、,采用了抗拉钢筋分段逐渐减少的形式。地下车库结构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顶板采用双向受力的交叉梁结构体系,同时适当增加主梁宽度以减少主梁高度。由于本工程长度及宽度均较长,故在2-K、2-5、2-14轴及1/2-14轴设置诱导缝,楼板的配筋中考虑进行加强,同时对地下室顶板采用柔性防水措施,地下室底板与地下连续墙连接部位考虑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3.2.3.3 围护设计概况南广场地下车库、商场采用卸土中心岛加地下二层盆边逆作围护方案(整个方案还在设计中),地下室外墙为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兼作围护结构体。地墙顶部设冠梁一道,墙段之间视不同区段分别采用十字钢板或锁口管接头,接头之间设

30、有扶壁柱,底板、中板和顶板沿地下室外墙设有周边圈梁。为加强坑内土坡及围护墙“踢脚”稳定,考虑在连续墙内侧进行贴边土体加固,采用搅拌桩加固,为保证出土的速度,在中板以下逆作法段中板上,布置适量出土口,开口的大小满足施工机械的要求,地下二层挖土采用盆式开挖的方式,以确保取土的速度,仅有临近边墙及角落的留土需要逆向开挖,施工阶段的立柱采用四根角钢焊接而成的格构柱,并插入灌注桩中一定深度,立柱在使用阶段外包混凝土成为永久柱。主、次通道及车库出入口结构部分基坑开挖深度013.4m,除在广场北侧有两幅地下连续墙外,其余较深部分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支护体系为钢支撑+围檩体系,选用60916钢支撑,较浅处

31、采用格栅式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基坑开挖采用明挖顺作法。整个上海铁路南站工程设计总平面图详见:附图1:上海铁路南站设计总平面图3.3 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3.3.1地理位置上海铁路南站位于沪闵路以南,石龙路以北,桂林路以东,柳州路以西。总规划面积为60.32公顷(含居住小区用地13.9公顷)。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轻轨明珠线及规划中轻轨L1线将在该地块交汇。目前,周边有尚在运营的地铁R1线旧线及正在施工的地铁R1线改线段、运营中的明珠线一号线及沪杭铁路线在主站房中间穿过。现场南北各有一条便道通向施工区域,并和闵西路和老沪闵路联系。附图1-1:工程地理位置平面示意图3.3.2 周边环境3.3.2

32、.1主站房北侧出站敞厅与北广场相连,主站房南侧与南广场相连。在建中的地铁R1线改线段横穿主站房北侧,主站房南侧与运行中的明珠线站相连,东侧与规划中的L1线连通,原有沪杭线将从主站房穿行而过。现场遗留的月台与铁轨位于主站房H5、H6轴线之间。目前仍在运行中的现状沪杭线距离主站房H7轴线(H7以南)5.20m,牵出线距离H7轴线(H7以南)16.40m。仍在运行中的轻轨明珠线距离H8轴线(H8以南)2.80m,在施工中将缩线。3.3.2.2北广场位于新建上海铁路南站的北侧,周边环境极其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与地铁一号线的关系北广场北侧为正在运行中的R1线(地铁一号线),其地下连续墙

33、与铁轨的最小距离仅为3m,连续墙的施工肯定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故这部分的连续墙等到明年地铁改线后再施工。北广场南侧为正在施工的R1线改线段,这一段的连续墙已经施工完成,故影响不大。(2)与主站房的关系北广场南侧为主站房,其中,连接部分为下沉式广场,这一段的连续墙施工也已完成,故对北广场的施工影响也不大。(3)与L1线的关系北广场东侧为即将施工的L1线,东侧连续墙距L1线只有4m,此段连续墙也已施工完成,同时作为L1线地下工程的围护墙,即称之为共墙。有关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详见以下附图:附图2:工程现状平面示意图附图2-1:上海铁路南站各部分平面关系指示图附图3:沪杭正线、牵出线位置平面详图附图

34、4:南北向剖面示意图附图5:东西向剖面示意图附图6:主站房东侧H4、H5承台与L1线位置关系图附图7:主站房东侧H3承台与L1线位置关系图附图8:主站房东侧H2承台与轻轨L1线设备区关系图附图9:北广场与主站房关系图附图10:南广场与主站房关系图附图11:闵西路与北广场关系图附图12:北广场与L1线站厅关系示意图附图13:北广场东侧与L1线区间基坑关系图3.3.2.3 地下管线情况有关本工程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情况,可参见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成果图。这些管线主要集中在原上海南站铁路线月台地下,根据建设要求,位于施工范围以及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均在施工前予以搬迁。3.4 地质水文条件

35、及现场场地标高3.4.1 主站房区域3.4.1.1 本工程拟建场区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场地目前大部分为荒地,原有建(构)筑物等均已拆除,场地内沪杭铁路线从中部大致呈东西向穿越,除沪杭线站台部分,整个场地经平整,目前,自然土相对标高为-2.03m(相当于绝对标高4.50m)。3.4.1.2 根据勘探揭露,拟建场地90.31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河口滨海相、河口湖沼相和浅海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土组成。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94)相关条款可划分为八个主要层次,同时根据其土性及成因的不同,第、层可分为二个亚层(其中

36、第1层又可分为三个次亚层),第层可分为三个亚层。据勘察,场区地层分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 第1、2层杂填土及暗浜填土中填料杂乱。(2) 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在4.05.0m处夹有多量砂质粉土。(3) 第1层土根据野外鉴别及静力触探曲线分析,其土地尾特征为薄层粘土夹粘质粉土。但土试成果受试条件限制定名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故本报告中第1层土定名按规范相关条款以野外鉴别土层韵律特征、静力触探试验及土试指标综合考虑,定名为粘土夹粘质粉土。第2层砂质粉土在场区均有分布且层位稳定。(4)除场区西北角为正常地层分布区外,其余地段均为古河道切割区。由于受古河道冲刷、切割,第层暗绿色粉质粘土(俗称硬层)在场区大

37、部分地段缺失,并且第1-2层及2层层面均有较大的起伏(其厚度亦有一定变化),总体上呈西北角浅、东南部较深分布特点。同时在1层中尚分布有土性相对较差的1夹层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5)拟建场区范围内缺失第层粘性土。(6)土层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表1 主站房区域土层分布情况表层序土层名称一般厚度(m)层底标高(m)土层描述及其他1杂填土0.81.743.592.68夹煤渣、石块及混凝土块等杂物,下部以粘土为主2浜土1.502.061.290.74含多量黑色有机物,夹碎石、煤屑等杂物粘土0.51.621.951.17含氧化铁及铁锰质结核随深度增加土质变软;局部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1.202.39-

38、0.14-1.19含云母、夹薄层粉砂,局部夹砂质粉土团块淤泥质粘土1.9010.39-10.88-11.71含云母、夹薄层粉砂,底部贝壳碎屑1粘土夹粘质粉土2.303.61-14.36-15.32含云母、腐植质,粘土与粘质粉土呈互层壮分布2砂质粉土5.507.20-21.18-22.52含云母、腐植质,夹薄层粘性土3粉质粘土0.6014.78-22.58-37.33含云母、有机质,偶见钙质结核;夹薄层粉砂及粉砂团块,土质不均粉质粘土1.402.27-24.18-26.04含氧化铁及铁锰质斑点1-1砂质粉土1.203.27-28.14-39.98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1夹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39、0.902.27-31.38-42.76含云母、氧化铁条纹,局部夹砂质粉土1-2粉砂1.705.61-35.45-47.36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多量粉性土。局部静探Ps值较小;且在局部夹有1.21.5m的粘性土2粉细砂8.5017.66-63.83-64.76含云母、氧化铁条纹,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1粉细砂6.006.74-70.89-71.57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及粉性土2粉细砂未钻穿未钻穿含云母,夹中砂,9孔夹粉质粘土透镜体3.4.1.3 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补给。本次勘察期间所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在0.202.41m之间,其相应标高一般在2.45

40、4.76m之间。3.4.1.4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勘探资料表明:本工程拟建场地内中部分布有暗浜,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在勘察时未能查明暗浜具体边界。资料显示第2层浜填土,除底部含有多量黑色有机质外,其成分主要由碎砖、石头及混凝土块等组成;第1层杂填土中混有多量碎砖、石头及混凝土块等杂物,且厚度不一,土质松散,厚度最大处达4.1m,在南北二侧深度1.0m至2.0m处尚有混凝土地坪。尚需注意在拟建场区中部有一铁路南站与轻轨明珠线南车站相连的地下通道。3.4.2北广场区域3.4.2.1 与主站房区域相同,所在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软土层,为典型的海相软土层,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低强度等特点。3

41、.4.2.2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场地处于古河道分布区,地层变化情况复杂,具有缺失第层暗绿色硬土层、第层厚度较大且土性变化较大、第层埋藏较深且标高变化较大的特点。各土层分布情况简述如下:(1)第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土性上硬下软,土性较好,是一般1-2层轻型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厚度为 0.82.4m。(2)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浅部第层、第层为淤泥质土,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弱渗透性的特点,第层厚度1.84.3m,第层厚度1.911.6m。(3)受古河道切割和沉积环境的影响,拟建场地缺失第层暗绿色硬土层。(4)第层厚度较大,根据土层差异又可分为1、2、3三个亚层,第1、3为粉质粘土,

42、2为粘质粉土,主要分布在2030m深度段,而3层土质较软,第层土层总厚度为7.630m ,埋深约为17m。(5)第1层粉砂呈中密状,土性较佳,但受古河道影响,层面起伏较大,层面埋深为3050m,厚度为2.515m,该层土的ps值为9.72 。(6)第2层粉砂呈中密密实状,土性较佳,但受古河道影响,层面起伏较大,层面埋深为4560 m,厚度为6.524m,该层土的ps值为 21.37。(7)第层粉细砂层面埋深约为70多米,直接与第2层相连,该层厚大且呈密实状,土层较佳。(8)北广场区域土层情况见表2所示。表2 北广场区域土层分布情况表层序土层名称一般厚度(m)层底标高(m)土层描述及其他填土0.

43、60.43.870.57主要为碎石土、混凝土、含建筑垃圾及煤渣杂填土等1黄色粉质粘土0.50.22.511.47含氧化铁斑点,饱和,可塑,中压缩性2灰黄色粉质粘土0.41.32.01-0.33局部为粘土,含氧化铁斑点,饱和,软塑,高压缩性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0.84.40.34-3.33土质不均,夹薄层粉土,局部较多,饱和,流塑,高压缩性灰色淤泥质粘土7.213.4-9.27-14.36夹少量薄层状或团状粉砂,底部较多,并含碎蚌壳,饱和,流塑,高压缩性1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2.28.8-14.51-18.07夹薄层粉砂,含碎蚌壳、有机质,饱和,流塑,高压缩性2灰色砂质粉土2.28.6部分孔未钻穿-

44、19.13-25.42土质不均,夹粘性土,局部较多,很湿,稍密,中压缩性3-1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1.025.1部分孔未钻穿-22.9-49.07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较多,含有机质,腐植物,钙结核,饱和,软塑流塑,中压缩性为主3-2灰色砂质粉土2.210.7-43.14-50.34土质不均匀,很湿,中密稍密,中压缩性3-3黑灰色粉质粘土1.24-45.2-46.36土质不均匀,含大量有机质,软塑流塑4灰绿色粉质粘土0.85.8-24.65-50.43夹粉土,局部含大量有机质,可塑为主,中压缩性1-1灰黄砂质粉土2.215.5部分孔未钻穿-32.81-50.70土质不甚均匀,夹粘性土,局部较多,很

45、湿,中密密实,中压缩性1-2灰黄灰色粉砂0.516.4-41.35-54.70夹有粘性土,细砂,密实,中压缩性2灰色粉细砂未钻穿钻至-63.98夹有粘性土,粉土,密实,中压缩性3.4.2.3 场区地下水位埋深为0.41.5m,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其水位动态为气象型;场地中部地层分布有一弱承压水层,水位动态相对稳定,稳定水位埋深为6.05m,水头标高为-1.65m。3.4.3 南广场区域3.4.3.1场区地质土层概述根据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上海南站广场地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02市47(3),拟建场地为一较大古道河沉积区。上部土层大致稳定,下部土层变化较大。3.4.3.2 南广场区域土层情况见表3所示。表3 南广场区域土层分布情况表层序土层名称一般厚度(m)层底标高(m)土层描述及其他填土0.80.43.870.57主要为碎石土、混凝土、含建筑垃圾及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