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148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docx(2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版】MBA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管理学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管理类诸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并且,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 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三章 管理与环境第四章 决策原理与方法第五章 计划原理与方法第六章 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七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八章 组织人员配备第九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第十章 激励原理与方法第

2、十一章 沟通原理与方法第十二章 控制工作原理与方法 下载 (39.91 KB)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 管理概述一、为什么需要管理(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小到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且管理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

3、越复杂,工作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的事例所证明。二、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本质特征例1:某公司为了扭转销售不力的局面,提升销售能手张先生出任销售部经理。到了年末,销售部业绩虽然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张经理一人完成的订单占部门完成任务总量的53%。在如何评价张经理工作方面,上级部门意见不一致。在下述评价中,你最赞同哪一种?A“能抓住耗子的猫就是好猫”。张经理个人能力突出,公司应该根据其个人销售业绩,给

4、予大力表彰。B产品的销售客观上依赖张经理的努力和能力。尽管我并不欣赏他的风格,但还是赞同给他特别奖励。C对张经理的奖惩应该依据部门业绩,而不是个人销售业绩。销售部未能完成部门目标,所以必须对张经理予以严惩。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协调。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保持目标一致,同步和谐地开展活动。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实现的根本要旨。管理者的任务,说到底就是协调组织的各个部分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协调包括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以及现时需要与未来需要之间的协调等。管理者应认清管理的本质特征,区分管理工作和作业工作的区别。

5、为了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一方面组织需要开展业务活动(通称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果一位管理者把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从事作业工作而不是管理工作,那么,他要么忘记了自己的管理者身份,要么还不了解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这样,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例2:在以下工作中,你认为有哪些项目属于管理人的工作?1拜访客户以解决某个问题。2决定是否要增聘人手。3批准部属呈上来的一份例行开支报告表。4阅

6、读工作进度报告,以评估是否已达成预定目标。5搜集相关资料以便撰写一份所辖部门的开支报告。6拟定所辖部门的预算。7参与某项技术性的会议以获取新知。8和某公司的一位专家会晤,以筹划一项合作事宜。9向部属解释为什么他未能如其所愿获得加薪。10向主管部门简介你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11主动征询部属对你某项计划的意见。12招待一位和你这个部门来往密切的某位大公司经理。(二)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联结在一起的。如果说管理有目标的话,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促使组织有效地利用资源而达成组织的目标。具体地,可从如下两个角度来全面地衡量管理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情况。1实现组织的基本宗旨宗旨是指组织的使命,它

7、明确指出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是对组织从事什么活动、达到什么目的和对社会起什么作用的具体描述。例1:组织的宗旨陈述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组织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2)为实现根本目的应从事的活动的范围。(3)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2实现组织的产出目标组织的产出目标是组织为完成其使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指明组织具体的努力方向。组织的产出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和衡量:(1)组织的发展性目标,表明企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程度的指标。如生产规模目标、人员素质目标、技术进步目标、管理现代化目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目标等。(2)组织的收益性目标,表明企业获利程度的指标。

8、如投入产出目标、利润目标、经营者和劳动者收入目标等。(3)组织的有效性目标,表明企业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目标、物耗水平目标、资金有效利用目标、资金利润率目标等。(4)组织的社会性目标,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指标。如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等。(三)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应表现为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效率和效果是两个有联系但并不相同的概念。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说,管理负责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管理的有效性如何,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产出。效

9、率在这里涉及的只是活动的方式,它与资源的利用相关,因而只有高低之分而无好坏之别。效果,是指组织实现的正确的活动目标。管理者仅仅关心组织活动的效率是不够的,管理工作的完整任务必须是使组织在高效率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活动目标,这也就是要达成组织活动的效果。效果涉及活动的目标和结果,不仅具有高低之分,而且可以在好和坏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即“怎么做”)的问题,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即“做什么”)就是与效果有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用通俗的话来概括,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三、管理系统管理系

10、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等要素。(一)管理目标管理的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联结在一起的。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促使组织有效地利用资源而达成组织的目标。(二)管理主体管理的主体是在组织中承担管理职责的管理者。(三)管理客体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对象。从管理者的职责看,管理的对象包括对工人和作业工作进行管理;对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进行管理;对整个组织进行管理。从组织的构成要素看,管理的对象包括对人员、资金、物质资源、时间和信息的管理。从管理针对

11、的组织活动过程看,管理对象是组织的各项职能活动。(四)管理方法管理的方法是指管理中具体运作的方式与手段,主要有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定量方法等。(五)管理环境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管理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环境包含:行业;原材料供应;财政资源;产品市场;技术;经济形势;政治状况及国家法律、规章、条例;社会文化等因素。四、管理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实施有效管理必须负担起的基本职责以及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一)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指为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进行的筹划和

12、设计工作。计划职能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调查研究、预测分析、策划决策和拟定计划。(二)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明确规定组织人员应尽的职责及其相互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配备和有效利用组织的资源,以保证组织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组织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协调和组织变革等内容。(三)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管理者通过行使所拥有的权力,引导、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执行组织任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职能主要包括指挥与引导、沟通与协调、激励与鼓舞。(四)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将组织各项工作实施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确定控制标准、

13、衡量成效、纠正编差。关于管理职能的几点认识:第一,四项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第二,不同组织层次在管理职能重点上存在差别;第三,不同业务领域在管理职能内容上有所差别;第四,对管理职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五、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的途径或手段,是实现目标的中介和桥梁,是管理者管理行为的工作方式,对于管理功效及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管理方法的分类按作用的原理,管理方法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学、技术的方法。1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

14、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经济方法一般具有利益驱动性、普遍性、持久性的特点。经济方法的主要形式有: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等。2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借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行政方法一般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无偿性的特点。行政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命令、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协调、仲裁等。3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法律方法一般具有高度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法律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司法和仲裁等。4

15、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社会学心理学方法是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社会学心理学方法一般具有自觉自愿性、持久性的特点。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宣传教育、思想沟通、各种形式的激励等。5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是指采用计算机及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努力实现管理和办公手段的现代化。技术方法一般具有客观性、高效性的特点。技术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定量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二)管理方法的完善与有效应用1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实现管理方法的现代化。2要弄清管理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3研究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性质与

16、特点,提高管理方法的针对性。4了解与掌握管理环境因素,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5注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及其职责管理者是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施,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工作的人员。人是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而管理者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源,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人形容,管理者是组织的大脑、心脏,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一)从组织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从纵切面上的组织层次划分来看,组织的工作人员有如下四类:1作业人员,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作的人。2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者,是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

17、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基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给下属工人或办事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密切监督下属人员的工作情况,协调下属人员的工作,以保证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目标。基层管理人员向中级管理人员直接报告工作,他们的工作对实现经济组织或企业的目标和业绩起着决定性作用。3中层管理人员,是直接负责或者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中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贯彻高级管理人员的命令、指示及计划。他们负责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工作,同时负责监督和协调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组织的大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来进行,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高层,指的是一个组织或公司的高级领导层的管理

18、者。高级管理人员中,领导人对外可以代表组织的身份出现,在组织内则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制订组织目标、发展战略计划等,做出计划和决策、审核整个组织的业绩等。(二)从横切面上的组织层次划分来看,管理者还可按从事工作的领域加以区分,一般可区分为生产(作业)、财务、人事、营销等领域。以企业的各部分管理工作为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其工作可包括市场调查、广告宣传、产品调拨与销售和研究顾客心理和需求等。2财务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包括资金筹集、投资预算、核算与出纳工作等。3业务管理人员。指的是从事有关产品制造、提供服务的业务系统工作。4人事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

19、力资源的计划、招聘和选择组织所需的人才,并负责培训、使用、考核、晋升、奖励以及工资工作等。5其他专业管理人员如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人员等。(三)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的管理者1综合管理者,指的是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分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他们是一个组织或部门的主管,对整个组织或该部门目标实现负有全部的责任;他们拥有这个组织或部门所必需的权力,有权指挥和支配该组织或该部门的全部资源与职能活动,而不是只对单一资源或职能负责。2专业管理者,指的是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这类管理者只对组织中某一职能或专业领域的工作目标负责,只在本职能或专业领域内行使职权、指

20、导工作。(四)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的管理者1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他们与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隶属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职权关系。直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指挥。2参谋人员,是指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他们与上级的关系是一种参谋、顾问与主管领导的关系,与下级是一种非领导隶属的专业指导关系。二、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是历史上很多管理学派都在探讨的问题,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1980年,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出版了他的经理工作的性质一书,成为经理角色学派的重要著作。该书全面阐述了经理工作的特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经理工

21、作中的变化及经理职务的类型、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要点、经理工作的未来等,并评介了其他管理学派有关经理职务的各种观点。(一)管理者工作的显著特点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管理者,其工作都有以下六个特点:1工作量大,步调紧张。2活动短暂、多样性和琐碎。3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的地位。4爱用口头交谈方式工作。5重视同外部和下属的信息联系。6权力和责任相结合。(二)管理者所担任的角色管理人员一般都担任10种角色。管理者的10种角色是一个互相联结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十项角色表明,管理者有以下几项基本的目标:1保证组织实现其基本目标。2设计和维持组织的业务稳定性。3负责组织的决策系统,并使组织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适应于

22、变动的环境。4在组织同环境之间建立起关键的信息联系。5负责组织的等级制度的运行。三、管理者技能例:山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但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能否对刘总经理的管理技能做个评价?每位管理者都在自己的组织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都要力争使自己主管的工作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

23、管理技能。所谓管理技能是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包括决策技术、计划技术、诊断技术、组织设计技术、评价技术等。2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个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表达能力、正确对待他人、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

24、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形势判定能力,需要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环境中辨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问题的实质,并根据形势和问题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成功的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技术、人际、概念技能,但由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所承担的主要职责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这三种技能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地,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因为要由高层管理者负责的计划、政策、决策都需要有理解各种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而对于基础管理者来说,由于他最接近现场作业,所以技术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

25、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上述三种管理技能是各层管理者都共同需要掌握的,区别仅在于各层管理者所需掌握的三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如图1-7所示。第三节 管理学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管理现象,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管理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系统总结管理理论和方法,并用于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1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管理问题管理遍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管理活动在开展。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问题。2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都有差异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

26、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异,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3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都有共同点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各类组织在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在于寻找管理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系统总结管理理论和方法,并用于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4管理学原理对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管理具有普适性管理学研究对象是各类组织在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是社会一般管理现象,是对管理的普遍规律、基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如此,管理学理论的通用性、基础性和概括性强,管理学的应用范围也就非常广。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对任何组织都有着普遍性。二、管理学特性(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管理学研究的社会管理现象有着及其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而使管理

27、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借助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种多样性使管理学成为了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和综合科学。(二)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是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如客观性、实践性、真理性、系统性、发展性等。管理学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管理也是艺术,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管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需要有一系列根据实际情况行事的经验、诀窍和准则,而这些经验、诀窍和准则只能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有效的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从事管理活动既需要掌握管理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又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能。(三)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

28、果的学科称之为精确的学科。管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在投入的资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出却可能不同。(四)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管理情况与计算机的情况相类似,如果把组织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看作硬件的话,管理就是软件。能否充分运用硬件,发挥组织的全部功能,则取决于软件的优劣。(五)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由于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还只不过近百年时间,因此他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还处于不断的完善、更新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也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第二章 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管

29、理思想的贡献(一)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代埃及人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埃及人很早就懂得了分权,是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实践者。古代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编制了法典,内容涉及到财产、借贷、租赁、转让、抵押、遗产、奴隶等各个方面,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上人员的责、权、利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这里涉及了许多管理思想。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曾经根据自己亲自经营和管理庄园的实践经验,写成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古罗马在公元284年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他们在权力等级,职能分工和严格的纪律方面都表现出他们在管理

30、上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二)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管理思想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实践。威尼斯在公元14世纪开设了一家造船厂,由政府即国家议会直接管理,该厂占地约60英亩,工人达2000人左右,政府对工厂的管理体现出当时高超的管理水平。马基埃维利的领导原理。在15世纪的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在其著作君主论中,阐述了许多管理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领导原理。书中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和许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世界其它文明古国一样,

31、中国古代就建造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昭示着高超的工程管理水平,如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等。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

32、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二、近代管理思想的贡献近代管理思想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期,止于19世纪末,其间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一)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亚当斯密(1732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发表的富国论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古典政治经济

33、学。著作中涉及到许多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对以后的管理理论产生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观点是:(1)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强调只有减少非生产性的劳动,增加生产性劳动,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才能增加国民财富。(2)提出了分工理论。强调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3)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2罗伯特欧文(17711858)1850年,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苏格兰一座棉纺厂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工厂管理制度。即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的福利设施。他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

34、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因他较早注意到企业中人事管理问题,被后人称为“人事管理之父”。3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巴贝奇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1)提出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2)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关于分工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3)在解决劳资矛盾方面,提出了一种可以使工人们认识到工厂制度对他们是有利的分配方法固定工资加利润分成的制度。(二)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中,对现代工厂制度的企业管理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且做出了许多有益的

35、探索,其中不乏卓越的思想。但是由于当时工厂的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实践,难以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这一阶段的管理实践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2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3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第二节 科学管理思想一、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泰罗(18561915),长期工作在企业的工作现场,对企业的现场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他的许多管理理论都是以现场工作为对象,具有实践意义。1911年他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理论的主要

36、贡献是:认为一切管理问题都可以而且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从而否定了靠经验办事的传统管理思想,把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二)泰罗的管理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提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泰罗主张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使业务操作和管理分开;管理要进行专业分工;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2推行定额和标准化管理泰罗指出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有明确的定义、规则和原理作为它的基础;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来代替经验的估计方法;强调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并制定各种标准和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健全组织系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3提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

37、质是要求企业中劳资双方在思想上来一次“精神革命”,要求工人和雇主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4刺激性的报酬制度泰罗提出了一种刺激性的付酬制度。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采用“差别计件制”的付酬制度。二、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法约尔(18411925),担任过工程师和总经理,晚年担任大学的管理学教授。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职能、要素和原则,把管理科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1区别经营和管理法约尔区别了

38、经营和管理,认为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提出了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可以归纳为六类,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及管理活动。2概括了管理的基本职能法约尔集中分析了管理活动,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3概括了管理的基本原则法约尔根据对管理实践规律的总结,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这些原则是:(1)劳动分工;(2)权力和职责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的公平合理;(8)权力的集中与分散;(9)组织层次与部门的协调;(10)维护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39、;(14)团结精神。4提出了对管理者素质和知识的要求。法约尔认为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应包括身体、智力、精神、教育、经验等内容。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对以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为管理工作者所采用。(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马克斯韦伯的代表性著作有新教的伦理、经济史和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他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1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至少要做到:(1)组织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任务分工;(2)上下层次之间有职位、

40、责权分明的结构;(3)组织中人员的任用,要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任命;(4)组织成员的任用必须一视同仁,严格掌握标准;(5)管理与资本经营分离,管理者应成为职业工作者,而不是所有者;(6)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与职位关系,不受个人感情影响。2权力与权威是组织形成的基础韦伯认为组织中存在的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与权威:一是法定的权力与权威;二是传统的权力;三是超凡的权力。韦伯强调,组织必须以法定的权力与权威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三、科学管理理论总结(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由泰勒、法约尔、韦伯试图从三个不同角度,即个人、组织和社会来解答整个资本主义

41、社会宏观和微观的管理问题,为资本主义解决劳资关系、生产效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二)科学管理思想对管理的贡献1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2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3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分离。4奠定了管理学发展的基础。该阶段的管理思想的局限性也很突出,例如把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活机器”,认为工人只能服从而没有主动性;在组织结构上是集权式的管理,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对人格的尊重;等级层次和规章制度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等等。第三节 行为科学管理思想一、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行为科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其社会背景一是企业

42、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使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的开展需要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二是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由于其管理方法上的局限性,人成为“活机器”的状态使劳资矛盾不断激化,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些促使管理学家们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人类行为的角度,对管理活动进行研究。(一)梅奥与霍桑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企业尽管采取了泰勒的科学管理,但劳资纠纷和罢工还是此起彼伏,此种情况促使资产阶级的管理学者们深入研究决定工人劳动效率的原因。于是有了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开展著名的霍桑实验。这一实验持续了8年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

43、美国,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曾从事过哲学、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1927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霍桑试验。经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在这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和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系列思想。(二)梅奥与人际关系学说1“社会人”的观点梅奥认为,工人首先是“社会人”。工人并不是仅仅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等,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2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梅奥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都涉及每

44、一成员,管理人员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不仅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3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士气的观点梅奥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到各种需要的满足程度。4关于领导能力的观点梅奥认为,企业中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与被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很大震动,推动了人际关系研究的蓬勃发展。二、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霍桑实验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了早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之后进入了

45、行为科学的理论阶段。自此以后,许多的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和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较为有名的人物和理论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亨利的领导者品质理论;等等。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动物的行为。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