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5196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传热,3.4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3.4.1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流动形态 流体流动原因 流体物理性质 传热面形状、位置和大小 相变化,代价:动力消耗。,(2)流体流动原因 强制对流:外部机械作功, 一般流速较大, 也较大。 自然对流:由流体密度差造成的循环过程, 一般流速较小, 也较小。,(1)流体流动状态,(3)流体的物理性质,(4)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壁面的形状,尺寸,位置、管排列方式等, 造成边界层分离,增加湍动,使增大。,(5)相变化的影响 有相变传热:蒸汽冷凝、液体沸腾, 无相变传热:强制对流、自然对流, 一般地,有相变时表面传热系数较大。,例:水强制对流,

2、 蒸汽冷凝,,努赛尔数,说明: 反映对流传热的强弱,包含对流传热系数;,说明: 反映流动状态对 的影响。,l:特征尺寸,平板 流动方向的板长; 管 管径或当量直径;,(2)特征数的物理意义,雷诺数,普朗特数,说明: 反映流体物性对传热的影响,使用时注意: * 查取定性温度下的物性; * 计算所用单位,SI制。,说明: 反映自然对流的强弱程度。, 格拉斯霍夫数(浮升力特征数),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混合对流,应用准数关系式应注意的问题(1)定性温度定性温度:决定准数中各物性的温度。流体的平均温度t=(t1+t2)/2为定性温度;壁面的平均温度tw为定性温度;流体和壁面的平均温度(称为膜温)tm=(

3、t+tw)/2为定性温度。工程上大多以流体的平均温度t=(t1+t2)/2为定性温度。(2)特性尺寸特性尺寸:量纲为1的数群Nu,Re等中所包含的传热面尺寸。圆管内:特性尺寸取管内径;非圆管内:特性尺寸取当量直径,de=4流动截面积/传热周边(3)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3.4.3 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1)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一般关系式:,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a) 低粘度流体,流体被加热,n= 0.4流体被冷却,n= 0.3,定性温度:tm=(t1+t2)/2 特征尺寸:管内径d0,保证流体达到传热湍流;,适用条件:,说明:,避开传热进口段,保证稳态传热。,定性温度:tm=

4、(t1+t2)/2 特征尺寸:管内径d0,适用条件:,c)流体流过短管(l/d50),影响:处于传热进口段,表面传热系数较大。计算:采用以上各式计算,并加以校正。,d) 圆形弯管内的强制对流 特点:离心力使径向压力不均,产生二次环流; 结果:流体湍动程度增加,使增加; 同时,流动阻力损失增加。,e) 圆形直管内过渡流时对流传热系数,计算:采用湍流公式,但需加以校正。,说明:设计换热器时,一般避免过渡流。,f) 圆形直管内强制层流 特点:1)传热进口段的管长所占比例较大; 2)热流方向不同,也会影响; 3)自然对流的影响,有时不可忽略。,定性温度:tm=(t1+t2)/2 ; 特征尺寸:管内径d

5、。,适用条件:,当,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先由上式进行计算,然后乘以校正系数,g ) 非圆形管内强制对流 采用圆形管内相应的公式计算, 但特征尺寸采用当量直径。 最好采用专用、经验公式。 如:套管环隙,式中:,例题1:有一双管程列管换热器,由96根25mm2.5mm的钢管组成。苯在管内流动,由20被加热到80,苯的流量为9.5kg/s,壳程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加热。试求:管壁对苯的对流传热系数; 若苯的流率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为多少; 若管径降为原来1/2,其他条件与相同,此时对流传热系数为多少;, 管外强制对流 a) 流体横向流过单管,常数C、指数n见下表,沿整个管周的平

6、均对流传热系数:,特征尺寸:管外径, 管束的排列方式 直列(正方形)、 错列(正三角形),b) 流体横向流过管束的表面传热系数,直列管束中管子的排列和流体在管束中运动特性,直列,第一排管 直接冲刷 ;第二排管 不直接冲刷;扰动减弱第二排管以后基本恒定。,错列,第一排管 错列和直列基本相同; 第二排管 错列和直列相差较大, 阻挡减弱,冲刷 增强; 第三排管以后基本恒定。,可以看出,错列传热效果比直列好。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任一排管子:,C、n 取决于管排列方式和管排数。特征尺寸:管外径,适用范围:,(3) 自然对流传热 温度差引起流体密度不均,导致流体流动。 分类: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边界层发展

7、不受限制和干扰。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传热:边界层发展受到限制和干扰。,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计算方法, 查表法,大空间内流体沿垂直或水平壁面进行自然对流传热时:,定性温度:膜温,定型尺寸:竖板,竖管,L; 水平管,外径 do,影响因素:物性,传热面积、形状、放置方式;,系数C和指数n的取值见下表:, 经验关联,3.4.4.1有相变对流传热的特点相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相变热(潜热);例:水,3.4.4 有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相变过程有其特殊传热规律,传热更为复杂;分为蒸汽冷凝与液体沸腾两种情况。,(1) 蒸汽冷凝机理 优点:饱和蒸汽具有恒定的温度,操作时易于控制 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较大。,3.4.4

8、.2蒸汽冷凝对流传热,液膜,tw,ts,ts饱和蒸汽,(2)冷凝方式: 膜状冷凝 凝液呈液膜状(附着力大于表面张力), 热量:蒸汽相液膜表面固体壁面。滴状冷凝 凝液结为小液滴(附着力小于表面张力), 有裸露壁面,直接传递相变热。比较两种冷凝方式的表面传热系数 滴状冷凝膜状冷凝,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但工业操作上,多为膜状冷凝。,膜状冷凝的真实过程,实验结果:实测值高于理论值(约20%) 原因:液膜的波动、假设的不确切性,(3) 膜状冷凝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关联 垂直管外或壁面上的冷凝 (a)液膜层流,(b)液膜湍流,注意:壁温未知时,计算应采用试差法。,说明:此式计算值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水平单

9、管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理论计算:按倾斜壁对方位角做积分(0-1800)。,d圆管外径,m定性温度:膜温 ,用膜温查冷凝液的物性、和;潜热r用饱和温度ts查;此时认为主体无热阻,热阻集中在液膜中。,水平管外膜状冷凝,(4)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 流体物性的影响:, 不凝性气体的影响:形成气膜,表面传热系数大幅度下降。, 蒸汽过热的影响:过热蒸汽,若壁温高于饱和温度,传热过程与无相变对流传热相同;若壁温低于饱和温度,按饱和蒸汽冷凝处理。, 蒸气流速和流向的影响:流速不大时,影响可忽略; 流速较大时,且与液膜同向,增大; 流速较大时,且与液膜反向,减小。,沸腾: 沸腾时,液体

10、内部有气泡产生, 气泡产生和运动情况,对影响极大。 沸腾分类: 按设备尺寸和形状不同 大容器饱和沸腾; 管内沸腾 按液体主体温度不同 过冷沸腾:液体主体温度t ts, 气泡进入液体主体后冷凝。 饱和沸腾:tts, 气泡进入液体主体后不会冷凝。,3.4.4.3液体沸腾传热,(1) 大容积饱和沸腾传热机理 a) 汽泡能够存在的条件:, 必须有汽化核心,b) 汽泡产生的条件 液体必须过热 提供必须的汽化热量过热度,说明: 因此无汽化核心,气泡不会产生; 液体过热度增大,汽化核心数增多。,汽化核心:体积很小的孔穴或固体颗粒, 气泡能附着在其周围生长。,沸腾过程:,过热度,汽化核心数,气泡产生和长大的速

11、度,使沸腾加剧,沸腾传热膜系数。,说明:由于气泡产生,使液体扰动 因此:,实验条件: 大容积、饱和沸腾。,(2) 大容积饱和沸腾曲线,实验获得:,AB段 :无相变自然对流,无汽泡产生, 缓慢增加 BC段 :核状沸腾 一方面,,另一方面,汽膜覆盖,又使; 当两者作用相抵消,出现转折点临界点(C点)。 临界值:t、q、Q CD段 :核状、膜状共存,膜覆盖为主,t, ; DEF段:稳定膜状沸腾,全部膜覆盖, t, ; 而后辐射作用加强, t, 。,沸腾曲线意义:,说明:工业上,应严格控制在核状沸腾区内操作。,(3) 影响的因素,加热壁面的影响: 粗糙壁面, ,光滑的壁面, ; 被油脂污染的壁面, ,清洁表面, ; 水平管束沸腾传热,上排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