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630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2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模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初探李荣华(赣南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 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是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主流模式。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二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存在许多弊端,一级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的优越性,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理想模式。关键词:成人教育 管理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普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由于我国的一些历史较长的高校,大多数建在市区,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校园面积有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高校纷纷在郊区开辟新校区,形成了多校区

2、办学的格局。从单校区发展成多校区,许多高校根据各校区的特点一般把新校区定位为普通高等教育校区,把老校区定位为成人教育校区、独立学院校区、髙职校区等。随着教学院系及职能部门等高校主体搬迁到新校区,面对成人高等教育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选择何种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关系到定位在老校区办学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中成人教育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制度的总和,是一整套管理组织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主要由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办学机构的设置,各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划分这三个要素所构成。”1目前,我国

3、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主流管理模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一级管理模式,又称教学实体型,成人教育管理部门既是管理机构又是办学实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类属于二级管理模式,又称为行政职能型,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均由相关的学院或系承担,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招生、发证及其他成教事务的管理。 1、一级管理模式(教学实体型)一级管理模式,就是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教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成教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成教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作者简介: 李荣华(1975),男,江西宁都人,赣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生源组织及录取、教学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

4、过程管理、教材组织发放,教师聘请、学籍管理、教学站点管理、考核管理、学历证书管理、经费管理等工作全部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办学过程基本上由成教学院单独管理,一步到位。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对学校的成人教育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承担组织教学的职能,成人教育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学校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办学实体。 实行这种模式的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在办学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办学过程中有较大的独立性;管理机构比较健全,领导班子齐全;有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的办学基地;有较好的办学条件;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有相对独立的财务,有较充足的办学经费及自我发展的经济能力。 2、二级管理模式(行政

5、职能型)二级管理模式是将学校成人教育的管理职能和教学职能相分离,主要由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和各教学院系承担,管理层次主要由成教学院和教学院系组成。成教学院以成教行政管理为主,主要负责制定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组织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和录取工作,制定教学规划和教学计划,负责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负责学生学籍、学历证书的管理及教学站点的审核和管理,开展成人教育的水平评估和理论研究,协调各教学院系的关系。各教学院系主要负责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学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并积极协助成教学院的生源组织和录取工作。学校相关部门负责成人教育师资、设备、基建、后勤、党团组织活动等工作。整个

6、成人教育工作由学校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成教学院侧重管理,教学院系侧重教学,成教学院处于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地位,与教学院系联系紧密。 二、多校区办学条件下二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二级管理模式曾经在教育教学资源较紧张的一校一区办学的条件下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许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但是,随着一校多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从许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二级管理模式暴露出愈来愈多的弊端。1、管理层次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在二级管理模式中,管理层次多,存在“成教学院系分管领导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四个层次。在信息的发出者这到信息的接受者之间,如此多的管理层次,成教学院和学生沟通的难度

7、和复杂性非常之大。一道命令在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有时变得面目全非,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此外,跟成教相关的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成教学院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原有的宗旨。随着管理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成教学院的控制活动显得非常困难。在这种体制下,成教院和其他院系是平级单位,在贯彻落实成教方针政策、实行改革措施以及实施各项工作任务等方面,需要多方协调才能落实,因此效率不高,有时甚至无法落实或落实不彻底。2、成教经费使用不适当,成教室主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实行二

8、级管理模式的高校,学校没有赋予成教学院拥有成教经费的管理权,成教学费由学校计划财务处统一收取和统筹安排,划拨到成教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划拨到各教学院系的成教专用经费也往往由于院系的运行经费紧张而被院系截留、挪用,专款不能专用。一些教学院系领导片面地认为开展成人教育等同于办班,认为是搞创收,从而在经费的使用上,很少考虑投入必要的成教发展基金去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人才、建设精品教材、编写高水平案例库等。众所周知,普通高校对成教事业的投入本来就少,划拨到各教学院系的成教专用经费的截留、挪用,必将影响到成教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成教室主任和班主任津贴往往不能得到及时

9、足额的发放,责任和利益的脱节,这势必也影响到他们的成教工作的积极性。成教室主任形同虚设,很少从事成教教育教学的研究,对基层成教的协调管理缺少积极性。在缺少相应的报酬下,成教学院下发的各种通知,班主任责任心不强,往往敷衍了事,工作严重不到位。3、资源难共享,办事不方便过去,大多数高校的成教都采取依托普教的资源办学,这一来是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 率,二来是与普教大学生共用一个实验室、一个机房、一个资料室有利于满足成人学生的心理,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学习情景中去。多校区办学格局地形成,新校区周围各种基础设施不健全,如成教学生面授期间的住宿难以解决,安排成教学生到新校区上课很不现实。因此,只好

10、安排他们仍在老校区上课,但各教学院系教学资源的搬迁,客观上导致不能再依托各教学院系,实现资源共享了。学校财务部门的搬迁,二级管理模式下成教学院不能设立相对独立的二级财务,这给成教学生和函授教学点的费用的缴纳、查询造成很大的不便。4、教学质量难提高多年来,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始终摆脱不了普通髙等教育的框框,普遍沿袭普通髙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二级管理体制的运行下,各教学院系在提供教育服务时,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容易按照普通髙等教育那套固有的模式去操作。成人教育要遵循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教育者应根据成人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根据他

11、们不同的学习条件采取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目前和未来的岗位的要求。而普通髙等教育那套固有的模式对于大多数教师及成教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用起来得心应手,方便、简单,因此,自然而然地把它套用到成人教育的教学上,最终结果必然是生硬、僵化、学用脱节,使得学生难以适应。这势必影响成教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影响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多校区办学条件下一级管理模式的优势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使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普通高校的成人

12、教育模式也不例外。这几年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新校区的建立等客观环境的变化,二级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逐渐走向僵化,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改革普通高校的成教管理体制,建立新时期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是成教改革的重要问题。当今的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是基础,质量是生命,管理是关键。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选择何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必须根据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司构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三原则,即“统筹的原则,归口管理的原则,质量、效益和活力相统一的原则”2。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体现灵活性。目前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普通高校采用一级管理模式既能体

13、现高度的原则性又能体现选择的灵活性。随着学校主体的搬迁,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老校区的教室、实验室、语音室、机房、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移交给成教学院,为成教办学提供了基本的办学场所,使成教学院摆脱了过去那种因陋就简的困境和依附地位。成教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成教办学经验,这为实行一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办学实践经验。成教管理机构的逐步健全,管理人员的增加,成教学院二级财务的建立,这些都为成教学院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实行一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从已实行了一级管理模式高校的运行情况来看,一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运行顺畅,工作到位,效率髙众所周知,组织的扁平型结构

14、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结构向扁平演化发展成了未来的一种趋势。一级管理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行扁平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明显减少,“成教学院成教室主任”和“成教学院班主任”,这种结构的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同时成教学院几乎直接负责所有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省去了平行单位之间的频繁协调。因此,工作效率高,失误少,在贯彻落实学校方针政策、实行改革措施以及实施各项工作任务等方面,能够达到彻底、快速、便捷的效果。“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在国际上早已流行。成人教育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力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提供给学生满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成人教育统一由成教学院实施管理和组织教学,成教

15、学院从招生到教学到发证,都由成教学院统一负责,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更能了解学生的心声,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利益,为成教学生服好务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2、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级管理模式中,成教学院作为教学实体,成教室主任、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不再由各教学院系安排,而是由成教学院统一聘任及考核。直接聘任成教室主任,有利于促使成教室主任加强对成人教学的研究和管理,深化对成人教学规律的认识,加强基层成教管理工作的协调;直接聘任任课教师,有利于促使任课教师重视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遵循成人教育教学的规律。直接聘任班主任,有利于促使班主任对成教学生尽职尽责、管理到位。年终对成教室主任、任

16、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和工作报酬直接挂钩,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者,成教学院有权解聘。另一方面,教学职能增加,为成教学院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任课教师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命题、教学过程管理的评估体系健全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评估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成教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利于降低成教办学成本成人教育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行一级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一是成教办学收入除一部分作为学校发展基金外,其余的收入由成教学院统筹安排,实行专职管理、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利用资金,降低运行成本。二是各教学院系不再负责招生宣传,由成教学院统

17、一负责招生宣传,避免了重复宣传,有利于节约宣传费用;三是教学院系成教管理机构的精简,节约了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四是教学由成教学院统一安排,更容易做到相同课程实行合班上课,降低教学成本。五是各项成教事务实行专职管理,工作效率高,有利于降低管理运行费用。4、有利于成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教学院办学场所的解决,一级管理模式的实行,摆脱了成人教育高度的依附性,具备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为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成人教育是由成教学院代表学校完全负责的工作,责权利的统一,容易激发成教学院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会更加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更加重视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和

18、制度化,各项工作容易到位。灵活的成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成教学院在目前成人教育严峻的形势和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大胆创新,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把成教事业做大做强,使成人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之,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采用一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促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任何管理模式总有其利弊,一级管理模式也不能例外,需要吸取新理论、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责任编辑:王洪军参考文献:1崔立国、胡凤卓,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2国家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司,普通高校成人教

19、育管理实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第280页.The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 adult education management patterns under the multi- schools conditionLi Ronghua(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Abstract: One level of management patterns and two levels

20、of management patterns are the main patterns of ordinary universities adult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 Under the multi-schools condition, two levels of management patterns have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has many malpractices, One level of management pattern has very many s

21、uperiority, is the ideal pattern for ordinary universities adult education management.Key words: adult education management pattern从文选看萧梁以前旅游文学文体的使用和发展姜 勇(安徽大学中文系 安徽 合肥 230039)摘 要:旅游文学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诗、赋、骚、书、序、记、词、楹联等,这些文体大多数在萧梁以前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相当成熟。文章欲从文选所著录的作品来看萧梁以前的旅游文学作品的文体分布和文体发展情况,从而管窥旅游文学文体

22、在旅游文学初期阶段的使用概况。关键词:古代文学;南北朝梁文学;旅游文学文体;萧统文选;文体发展 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冯乃康再谈旅游文学的特征,旅游学刊,1988年第四期)旅游文学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诗、赋、骚、书、序、记、词、曲、楹联、小说、剧本等,这些文体大多数在萧梁以前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相当成熟。文章欲从文选所著录的作品来看萧梁以前的旅游文学文体存在种类,使用情况,从而管窥旅游文学文体在旅游文学初期阶段的发展。一、文选收录旅游作品之文体分布我国萧梁以前的文集、总集很多,但多数都

23、没能流传下来,文选是目前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了,虽然它未能收录全部的旅游文学作品,但其所选之文还是有很大的代表性的,已经可以反映萧梁以前各种文体的使用与发展状况。文选依其标准,将其所收之文分成38体,其中涉及旅游的类别很多,下面将所有相关的作品罗列出来,以便考察。(一)、诗类1、 游览类,共有22首,分别是:曹丕的芙蓉池作、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谢混的游西池、谢惠连的泛湖出楼中玩月、谢灵运的从游京口北固应诏、登池上楼、游南亭、游赤石进帆海、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石门最高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从斤竹涧越岭西行、颜延之的应诏观北湖田收、车架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车架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

24、湖诗、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谢眺的游东田、江淹的从冠作者简介:姜勇,安徽大学中文系2004级研究生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沈约的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宿东园、游沈道士馆、徐敬业的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2、 行旅类,共有31首,分别是:潘岳的河阳县作、在怀县作潘尼的迎大驾、陆机的赴洛、赴洛道中作、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辛丑年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作,谢灵运的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都、过始宁墅、富春渚、七里濑、登江中孤屿、初去郡、初发石首城、道路忆山中、入彭蠡湖口、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颜延之的北使洛、还至梁州城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鲍照的还都道中作,谢眺的之

25、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敬亭山、休沐重返道中、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京路夜法、江淹的望荆山、丘迟的旦发渔浦潭,沈约的早发定山、新安江水至清浅见底贻京邑游好。3、 祖饯类,有6首,分别是:曹植的送应氏诗,孙楚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潘岳的金谷集作诗,谢灵运的邻里相送方山诗,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沈约的别范安成诗。4、 招隐类,有左思的招隐诗二首。5、 游仙类,有郭璞的游仙诗七首。另有招安类、反招安类的数篇也与旅游有关,可以作为旅游文学的研究对象。(二)赋类1、游览类,共有3篇,分别是:王粲的登楼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和鲍照的芜城赋。2、纪行上类,共有2篇,分别是: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3、纪行类

26、下,共有1篇,即潘岳的西征赋。其他与旅游有关的赋类作品还有很多:班固两都赋、张衡的西京赋和东京赋、南都赋、左思三都赋序、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长杨赋、潘岳的射稚赋、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等。(三)、骚类有3篇:屈原的涉江、九歌少司命和九歌湘君。(四)、书类共有4篇,分别是:曹丕的与吴质书、应休琏的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赵至的与嵇茂齐书、孔德璋的北山移文等。(五)、序类共有2篇,分别是:颜延年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六)、记类没有。(七)、朕联类没有。二、文选中旅游文学各种文体之发展根据上面的统计,文选所收录的旅游文学作品有近100篇,这是

27、一个非常大的数目,这些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萧梁以前旅游文学发展的宝贵材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时期旅游文学的发展情况,清楚而明确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在文选所反映的千年时期中,旅游文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整个文学中也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前人已经做过论述,不是我这里要论述的重点,本文要阐述的是文选向我们呈现出的旅游文学文体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词、曲是唐以后才出现的文体,这里自然不会出现;楹联不合文选之收录标准,文选没有收录,因而也看不出其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从上面列举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出,萧梁以前用以记录旅游活动的文体主要是诗、赋、骚、书、序,其中诗歌是

28、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一种文体。下面简要论述这几种文体的发展情况。(一)、诗骚之涉江、少司命、湘君中的自然山水的描写份量增加了很多,显然要比诗经多了,对自然山水的的展现能力也明显增强,某些描写具象征意味,个别篇章甚至出现情景交融之境和大段的纪行性写景,流露出浓厚的赏爱山水之情和借山水消愁解闷的意识。虽然这些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但作为山水诗发展的孕育期,对山水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左思的招隐诗二首写了山林环境的优美,“白云停阴冈”几句写得清新自然,层次分明。这些描写多是凭印象或想象来写的,不是对山水的切身体悟。郭璞的游仙诗在写景的成分与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曹丕、谢混的山水诗则语言精雕细

29、刻却又出于自然,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的很好东晋时自然山水成了人们寄托情志的理想之所,可是还是与玄理相杂糅,这也是早期山水诗的时代特征。至南北朝,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登池上楼、游南亭、游赤石进帆海、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石门最高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从斤竹涧越岭西行等大量的诗作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并把对山水的审美感受转化成优美的诗篇,使山水文学真正成为一个诗歌类别。鲍照的旅游诗很具空间感,刻画山水自然之美曲宵幽微。沈约的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宿东园、游沈道士馆清新别致。他们一同展示了山水诗的成熟历程。(二)、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先描写子虚、乌有先生互相夸耀本国之胜,后有亡是公大肆铺陈汉

30、天子上林苑的宏丽几游猎的盛况,描写极尽夸张。赋是最早用以记游的文体之一,也是记游的初级阶段最发达的一种创作形式,与诗相比,赋更适合于记游,更能体现具体、细腻地叙述行程,铺排景物,抒写感情。在散文尚未正式、大量进入文学领域之前,就由赋承担了纪游的主要任务。文选所包含的赋主要有两类,纪行赋和纪游赋,纪行赋的数量比纪游赋要多,但从文体意义上说,纪游赋更能体现游记的内涵,并预示着以后赋体游记的发展方向。纪行赋滥觞于屈原的哀郢、涉江,到东汉时,文选中最早的纪行赋就是班彪的北征赋了,另有班昭的东征赋、班固两都赋等,这些赋纪行、写景、抒情结合的比较圆融自然,但数量较少。至魏晋有潘岳的西征赋等,此时期山水自然

31、作品数量明显增多,创作相当繁荣。它们有个共同点:以纪行旅踪迹为主线,描绘途中风景为主干,抒发感物情怀为主旨,写景状物都出之于目见耳闻,自然真切,景得其妙,物尽其态,纪行、写景、抒情三者合一,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从文选收录的赋的时间还可以看出,纪行赋早于纪游赋,开始基本都是纪行赋,纪游赋的发展略后于纪行赋,可见纪游赋是从纪行赋演化而来的。曹魏之际王粲的登楼赋是一篇以赋纪游的杰出之作,眼前景,身边事,心中情紧密结合,已经与单纯的纪行赋有很大的不同了,是纪游赋的初期作品。晋代以后,以赋纪游的作品首先要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游天台山赋以游为题名,从“忽乎吾之将行”到“既克跻于九折”到“陟降信宿”,最后

32、到“游览既周”的感受,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浸,把天台山的美景一步步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清丽优美,简洁而有概括力,充分显示了以赋纪游的优点。另一篇鲍照的芜城赋也一样,他们在写法上已经明显具备了游记的特点,是较成熟的赋体游记了。(三)、书曹丕的与吴质书有不少的记游成份,作者回忆了昔日一起游玩的乐趣,抒发了人事变迁的感慨,情景结合,感情真挚,写景生动,语言清丽流畅,是较好的一篇在书中记游的作品。应休琏的与从弟君苗君胄书则景物描写则明显增多,如 “闲者北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朦。风伯扫除,雨师洒酒,按辔清路,周望山野。” 又“逍遥陂塘之上,吟咏菀柳之下,结芳以崇佩,折若华以翳目。弋下高云之

33、鸟,饵出深渊之鱼。”整篇已经是以写景为主,融以作者的归隐之意,很有艺术感染力。赵至的与嵇茂齐书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路上拔山涉水的艰难旅行过程,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奇异风景,作者的悲壮之情亦与山水向杂糅,此文基本包含旅游文学的几个要素:行踪、见闻、感情,已是比较完善的旅游文学作品了。晋宋之后的孔德璋的北山移文较前面几篇而言,艺术上更趋精美圆融。其实书类作品的主要功用是传递信息,不是记游。有些作品虽然在书中记录了整个旅游的过程和见闻,但多数是参杂在其中作为文章的一小部分,往往是行经某地,见到一些风光,在文中提一下。也就是说,作者在书中的纪游之笔实际上不是直接目的。但作为一种记游的文体,却因此而得到了确立

34、,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还出现了一些佳作。(四)、序文帝三月到乐游苑游玩,有不少文人参加,与会者都写了诗,颜延年便作了序即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序中语言简洁,叙述了游玩的过程,并简要勾勒了周围的景物。这虽不是最早的以序纪游的作品,但其叙事、写景的艺术手法已相当成熟,可以说是以序纪游的代表作之一了。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则是武帝永明三年,君臣游园后写的,描写的内容与颜延年的序差不多,但此序文辞富丽,被时人所称颂。这些序文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了人们游览的地点、时间、人物、风景、经过等,作为诗集的序言,形成了以记游为主的诗序作品。虽然文选没有收录以序记游的杰作兰亭集序,但这已经能大概反映序体文在当时的流行情况

35、。与赋、书相比,序没有了赋的夸饰、张扬,趋于平易通畅,也不是杂以纪游,多数作品都是完整地表达旅游的过程与感受,这是记游文体的一大进步。三、结语从文选收录的旅游文学作品首先可以看出,在旅游文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记录旅游活动的旅游文学文体存在多向选择、各种文体同时存在、并行发展的情景。其次,诗歌作为这时期的主导文体,在旅游文学中仍然是最发达的一种文体,不论作者的数量,还是作品的数量及艺术都是其它文体无法比及的;赋居其次,它是旅游文学初级阶段最为发达的一种散文文体,作品、作家数量仅次于诗歌,其与诗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它能更适合纪游,能更具体、细腻地叙述行程、描写景物、抒发情感;骚、书、序使用的相对较少,

36、其中的序已经是相当成熟的纪游文体了,与唐时的游记很接近。最后,这些选文不仅展现了多种旅游文体的横向多维发展,而且也反映了旅游文学文体的纵向发展过程,特别是散文文体由诗到赋到书,再到序的发展轨迹。(下转28页) 责任编辑:阎泽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杜学森(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市 300451)摘 要: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运作方式,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37、运作方式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特征全国三次职业教育产学研会议之后,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定格、定向、定位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会议主题是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

38、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周济部长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工学结合人

39、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作者简介:杜学森(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

40、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

41、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察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诸多的益处:第一,增长工作经验。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第二,增长工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第三,增长信息判断力,准确职业定位。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第四,增加工作机会。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第五,增加对社会的体验。第六,增加收入,补偿学费。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42、确定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是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职业描述、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下面以会计专业为例加以说明。(一)职业描述:会计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进行汇报总结、提出管理决策建议等。会计执业的显著特征是处理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协调单位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单位外部的关系。作为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安全及其有效运作负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

43、计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熟悉专业业务、掌握会计与同级知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职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随着人们对信息化与社会化的理解和接受,会计职业的工作性质也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主要表现为以往从事单一岗位工作和基本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将大量减少,而取而代之的则是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能够承担起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人员;二是会计职业的社会化,通过建立会计事务所,集各种专业精英于一体,这无论对于企业帐务的客观性、公正性、还是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透明性、独立性,无疑都是利多弊少。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44、应该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和比较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为满足会计职业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更要注重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以便在学习中积累实践经验,较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三)职业综合能力分析: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西方公认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职业能力分

45、析模式,它以能力为基础,并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与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UM表,确定学校应开设的专业,学校再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组织教学的实施,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要瞄准职业能力需要,这些能力分析的来源取决于一线的专家和同仁的意见。综合职业能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KAQ(知识、能力、素质)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对专业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先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分析培养目标的内涵要求;二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应变与创新

46、能力素质来充实专业的KAQ内涵;三是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和应变岗位能力要求来分析KAQ结构。1、知识结构:(1)基本素质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时事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2)社会能力知识:包括体育运动、身心健康、生活、情商、艺术、哲学、自然科学等知识。(3)职业基础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会计写作知识、会计法规、会计管理、会计礼仪等。(4)专业技术知识:包括业务处理与实务操作技术知识等。(5)综合与创新知识:包括专业综合理论、案例分析与解析、创新与创业知识等。(6)专业拓展知识:会计文化、市场调研、跨文化、人际关系等知识。2、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包括政治与法律的认识能力;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人沟通的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择业能力。(2)核心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3)关键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技术应变能力;改革与创新能力;管理调研与策划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3、素质结构:(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懂得人生哲学,爱党、爱国、爱岗、敬业。(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