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798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完美版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17,新型城镇化,小组成员 何林洋 魏通 朱秋鸣 张恩魁 黄亮,话说城镇化,1、城镇化的概念是什么?2、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3、城镇化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现阶段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如何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5、城镇化与房价有关吗?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怎样发展?你对成都房价怎么看?未来房地产行业会进行怎样的改变?,文献参考,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研究发展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2022/12/17,01,02,03,04,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

2、念,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新型城镇化的作用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措施,新型城镇化的代表模式,2022/12/17,PART ONE,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2022/12/17,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022/12/17,新型城镇

3、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民为本、发展人文、生态宜居、产业优化、城镇联动、走廊便捷、循环持续、和谐发展;是具有独特竞争力、自优化的生态产业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2022/12/17,新型城镇化,2022/12/17,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2022/12/17,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膨

4、胀,带来了城镇能源供应不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科学设置开发强度,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融入现代元素,尤其是注意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22/12/17,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城市快速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凸显,而小城市发展又很缓慢,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

5、的城镇化宏观布局,通过发展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逐渐缓和由一些大城市过快膨胀引致的生态安全矛盾。,2022/12/17,过去,我国的城镇化多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大拆快建的城镇化,由于盲目追求城镇扩张,导致很多生态安全问题。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将从“造城者”回归“城市管理者”的角色。,2022/12/17,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额深远历史意义。,20

6、22/12/17,何为城市?,(1)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2)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外为之廓”。“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2022/12/17,世界城镇化的起源与趋势,2022/12/17,2022/12/17,中国城镇

7、化发展历程,2022/12/17,PART ONE,城镇化发展现状,2022/12/17,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成就,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城镇化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9298人,城镇化率57.4%,比之前提高近40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58.62%,2.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数量在逐渐增加,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密集的城市群,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在沟通城市和农村以及实行就地城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3.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方便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提供了大

8、量的就业岗位,扩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城镇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2022/12/17,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资源环境难以支撑1、水资源浪费过多2、水资源匮乏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2022/12/17,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经济结构重大失衡,1、大城市过度扩张2、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较慢,我国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社会问题突出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城市居住分异3、城市贫困问题突出4、农民工权益受损5、拆迁利益冲突加剧,2022/12/17,城镇化数字,75%8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75%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

9、,一般在75%80%,甚至更高。35%36%:我国真实城镇化率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36%。官方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51%的数字中超过10%是半拉子的城市化。20%:农民工参保率不足五分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2.5亿农民工参保者不足1/5。0.7%:农民工城镇住房拥有率仅为0.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农民工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仅为0.7%。,2022/12/17,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及年均增幅分析,从2014年起,我国(常住-户籍)城镇化率差值自2002年后首次下降,我们预计将从2014年的18%减

10、少至2020的15%,2030年收窄至10%。(据国家卫计委公布,预计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流动人口约为1.6亿。同时,2030年前后,中国将迎来人口总量下降、老龄化再次提速等重大人口变化。)2014-2020年,(常住-户籍)城镇化率差值将从18%缩小至15%,2022/12/17,20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60%/70%,2020/203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为45%/60%,中国各省域的城镇化率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城镇化率为80%90%;第二层次: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重庆、辽

11、宁等7个省区,城镇化率为60%70%;第三层次:包括黑龙江、山东、湖北、吉林、宁夏、海南、山西、陕西、河北、湖南、安徽、青海、内蒙古等13个省区,城镇化率为50%60%;第四层次: 包括四川、新疆、广西、河南、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等8个省区,城镇化率不足50%。,总结:从中国目前的58.52%城镇化率,到发达国家主流的80%城镇化率水平,我们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而参考中国过去十年间的城镇化率发展情况,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依旧会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增长的阶段。,2022/12/17,目前中国城镇化阶段划分,2022/12/17,2022/12/17,2022/12/17,新型城镇化的大方向,土地流

12、转试点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地流转乃大势所趋。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户籍制度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那样,因此城镇化决不是一哄而上。“打破户籍肯定是未来城镇化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各省差异很大,只有逐步试点逐步推开。”,在2010年底中央向各省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决策层就释放出推进新型

13、城镇化建设的信号,其中最为明确的是提出了要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在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的同时,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特大城市群,在哈长、江淮、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实施城市群战略,2022/12/17,2022/12/17,PART ONE,新型城镇化的作用与推进措施,2022/12/17,新型城镇化的作用,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3、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4、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2022/12/17,1

14、、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3、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1、消费需求(流动性消费变为定居型消费)(1)住房需求(2)日常生活需求(3)汽车等各种制成品需求2、投资需求(1)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供水、供热等)(2)公共服务供给(医疗、卫生、社保、养老)(3)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4、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1)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4、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2)推进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推动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休闲、教育等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镇空间职能定位的转型巩固服务业的成果,并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推进措施,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

15、的城市融入,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2022/12/17,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这一群体已达到2.53亿人(2012年)。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不少措施改善农民工境遇,但由于涉及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许多农民工还是难以较好地融入城市。接下来,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要持续加强保障房建设,为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条件;要大幅提高农民工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减少其在

16、城市落户生活的后顾之忧;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财政保障,使其与市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2022/12/17,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带乡”的城镇化,要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要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使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分享更多收益:要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2/12/17,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据统计,目前我国还有20%的小城镇无集中供水,86

17、%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小城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仅为城市的20%。接下来,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则要根据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引导产业在不同规模城市间合理布局,降低城镇化的门槛,避免形成畸大畸小、畸重畸轻的城镇格局。,2022/12/17,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要尽快推进资源能源的价格改革,使其能合理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要鼓励引导形成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产业体系;要加快节能建筑发展、推动新能源的普及应用,使我国城镇化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2022/12/17,PART ONE,

18、新型城镇化的代表模式,天津模式,天津的小城镇发展主要又分为四种子类型: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广州模式,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珠三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苏南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迅速发展为推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温州,当地政府扶持个体私营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有了自己可追求的利益,利用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发展地域经济的方法。,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022/12/17,THANK YOU,小组成员:何林洋 魏通 朱秋鸣 张恩魁 黄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