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893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智能化滨湖时代广场施工组织设计.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一、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一)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1 1.11.1 项目总体概况项目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为合肥滨湖时代广场,系新建工程;C1 楼总计54 层,C2 楼总计 41 层,总建筑面积约 26 万平方,其中 C1楼裙房及 3954层为酒店部分,该部分智能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在 C1 楼负一层设置弱电智能化机房等。 1.1.2 1.21.2 现场环境情况现场环境情况 1.1.2.1 1.2.11.2.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高速滨湖时代广场 C-01 地块 C1、C2#楼办公部分智能化施工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或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启动区徽州大道

2、与方兴大道交汇处,C1 楼总计 54 层,C2 楼总计 41 层,总建筑面积约 26 万平方,其中 C1楼裙房及 3954 层为酒店部分,该部分智能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在 C1 楼负一层设置弱电智能化机房等。 1.1.2.2 1.2.21.2.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 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5.7 度,降雨量近 1000 毫米,日照 2100 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3、春温多变、 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 5-6 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1)气温 合肥市最热月为 78 月份,平均气温 28,极端最高气温为 41。最冷月为 1 月份,平均气温 4.0;极端最低气温为-10。 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 34 月,夏季 68 月,秋季 911 月,冬季 122 月: 春季 3 月 26 日5 月 20 日,候平均气温 1022; 夏季 5 月 21 日9 月 20

4、 日,候平均气温22; 秋季 9 月 21 日11 月 15 日,候平均气温 2210; 冬季 11 月 16 日3 月 25 日,候平均气温30cm。 e:系统设备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防潮防水、防尘问题,并尽量远离声、光、热、振动等环境以免影响系统使用性能。 (2)系统用线说明: 线路传输过程当中存在可能对系统造成干扰且不可避免的干扰信号, 需要采 用带屏蔽层的线材进行传输。因此我门采用 RVVP4*1.5 带屏蔽的信号线来进行传输。 6.1.4.3 系统功能 管理中心机可与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顶部、电梯底部分机实现五方对讲; 电梯对讲系统可实现市话转接、发送手机短信等功能; 管理中心机可

5、显示各个轿厢分机和机房分机的报警,并记忆保持; 管理中心机对故障分机有自动检测功能; 管理中心机具有群呼、 广播功能, 带音乐输入接口, 可对轿厢分机播放音乐; 有常闭常开报警输出功能,可外接警铃、警灯等。 配接监控统计软件,以监控统计分机的报警起始时间、通话时间等; 1.2.6.5 6.1.6.1.5 5 楼宇自控楼宇自控系统系统 6.1.5.1 系统概述 本系统主要对空调机房群控的控制和空调通风系统的启停。 控制中心设在负一层智能化机房。机房群控主要是对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及各种电动阀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护设备正常运行及节能的作用。通过对机组起停顺序的自动设置,可避免因为操

6、作不当引起的机组故障。(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同时通过对系统中水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系统中其他设备运行情况。 通过末端反馈数据对冷水机组进行加机减机的操作, 是冷水机组在最高效的情况下工作。 在冷量需求不高时,不用同时开启三台冷水机组,可以节能。末端通过控制每层总水管路上的电动阀远程控制冷水的输送(原图纸上是手动阀,需要额外增加电动阀)。 6.1.5.2 主要技术方案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 空调制冷、 供暖通风的监控系统需结合选型产品, 进行详细设计并配置设备。系统设计具备要求: 中央管理软件为真正 B/S 结构, 网络内客户端电脑只需浏览器即

7、可登录管理系统,无客户端数量限制。 网络结构模式采用分布式控制的方式,由管理层网络与监控层网络组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 管理层服务器或操作站上位机要软件支持 OPC、API、SQL 以方便与第三方系统和管理平台系统在管理层进行集成,监控层为控制器层,除与上位机通讯外,DDC 之间能进行直接通讯,通讯网络采用完整的全开放的 LonWorks 或 BACnet 网络协议。在通讯中断时,各 DDC 均能独立继续工作,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现场 DDC 控制器控制功能;采用专用集成电器和表面安装技术,体积小,可靠性高,DDC 点数设置合理,组态灵活,DDC 大小可随机房要求设置,且 D

8、DC 控制器在机房内设置, 并满足就近控制的原则对机房和机房附近区域的设备进行控制。监控设备数量、位置以及监控功能能满足本工程需要。 系统通过 LonWorks、RS232、RS485 和 10/100MEthernet 通讯方式与制冷主机连接, 读取冷机主机内部数据。 变配电系统对电参数监测都采用智能仪表方式,通过总线方式或其他通讯方式联入监控系统。 系统软件基于开放平台(如 java),可扩展、可移植。按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 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扩充而不需要调整或增加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跟 BA 系统配套供应,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并采用人性化设计。系统软件与编程

9、调试工具一体化,能应用于目前的操作系统中,包括操作员接口软件、支持用户现场编制和修改程序的工具软件、直接数字控制软件、报警处理软件、系统标准格式报告软件、动态图像处理软件、历史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软件、 I/O 处理软件、 操作命令控制软件、 报警锁定软件、 积算软件、能量管理软件、事件驱动的诱发程序等。系统的组态编程软件应至少支持顺序功能图、功能块图组态编程功能。 管理中心配置管理主机 1 台,系统分站数量不限,均可通过网络登录的形式访问系统, 液晶显示器 1 台, A4 激光打印机 1 台。 另配置主流笔记本电脑 1 台。 DDC 控制器所包含的设备都安装在现场控制箱内。 按照监控设备位置配置

10、DDC,DDC 的总点数有 15%以上的预留。DDC 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达 10 年以上。 DDC 控制器箱体安装内容包括:箱体安装、模块安装、变压器和继电器安装及接线端子排安装。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控制器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控制器安装时要横平竖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误差范围内,且接地应牢固良好; 对所有需进行二次安装的插件(模块),在插拔时要轻拿轻放,切忌生拉硬拔; 变压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通风良好; 继电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接线端子排在箱体内应无损坏,绝缘良好,安装时固定牢固。 DCC

11、系统设备安装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 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 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 DDC 之间的通讯线;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

12、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

13、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

14、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 85;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15、。 6.1.5.3 系统功能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BAS)对大楼内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可建立统一的的管理系统, 实现大楼内机电设备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确保楼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并达到方便大楼物业管理,节约能源消耗,减低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 1.2.6.6 6.1.6.1.6 6 预付费电能表系统预付费电能表系统 6.1.6.1 系统概述 根据本项目的需要,在 C1、C2 楼办公内设置远程抄表系统。系统由 RS485和 TCP-IP 联网电表集中器、抄送器、联网型电表、监控管理工作站、监控管理软件

16、组成;利用计算机客户端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用户的充值功能。用户先买电,买电后才能用电,若用完电后用户不继续买电,则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 6.1.6.2 主要技术方案 本电能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它完成对空调、照明插座等重要配电回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以及与第三方系统信息交互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根据可靠性和高效率配电管理的要求,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的设计遵循下列原则: 系统的实用性 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际一定要符合现场用户宿舍配电的实际情况,不能追求华而不实,这样势必造成投资过大,远超出实际需要。因此,在能够充分实现用户所需功能的情况下, 系统的实用性是首先应遵循

17、的第一设计原则。同时, 系统的前端产品和系统软件均有良好的可学习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操作性, 使具备电脑初级操作水平的管理人员和用户,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自助使用购电平台充值和使用查询终端查询。 系统的实时性 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实时性监测用户宿舍重要回路的用电情况,还应对用户的充值购电金额、日期、楼层房间等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存储。保证用户从开户到买电、用电的过程信息做到有据可查。 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电能预付费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不间断运行的系统, 肩负着监测用户宿舍重要配电回路的运行状况,所以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司的电能

18、预付费管理系统有着数年的市场成功应用经验,并具备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系统的可扩展性 系统的设计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如今后根据需要将工程扩建、改造、或者与其他系统的兼容、 并入等, 这要求系统的设计应预留多路与其他系统的通讯接口,当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 如一卡通系统、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BAS) 、管理信息系统(MIS)、消防控制系统(FCS)等,可实现系统扩展。 系统的易维护性 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 前端设备的配置都充分仔细地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并实施了相应的认证。我们在做到系统故障率最低的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发生问题时,可保证数据的方便保存和快速恢复。整

19、个系统的分层管理保证了网络中一旦出现故障,不会因为某部分设备的维护,而停止所有设备的正常运作。 6.1.6.3 系统功能 系统联网电表安装在强电井道内,按照每层实际用户设表。电表适合于集中安装或分散安装的联网电表。利用计算机客户端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用户的充值功能。用户先买电,买电后才能用电,若用完电后用户不继续买电,则自动切断电源停止供电。在机房(中控室)直接实行远程自动抄表功能,可进行批量或个别选择抄读, 自动保存抄读的历史数据。 对抄收到的电表数据进行统计、 计费、双地址储存,并形成详细的用电档案。可进行现场或远程用电校对。快速进行用电户用电量查询。分时段抄表,实现分时计费,能解决按电网

20、负载的峰谷时段采用的峰谷电价的方式。实现对 C1、C2 楼办公部分的能耗管理。电表有低电量报警功能,提示用户及时购电,电表具有超负荷停止供电控制功能,需要退还电表的剩余电量时,可进行退电。 1.2.6.7 6.1.6.1.7 7 机房工程系统机房工程系统 6.1.7.1 系统概述 智能化机房面积规划为 160 平方米, 机房为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提供建筑环境和安装条件,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和维护,是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次设计对象为 B1F 消防监控中心。消防监控中心机房主要功能为视频监控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 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工程包括装饰工程、电气工程、防雷接地工程

21、、UPS 系统等。 本次机房建设系统主要内容见下表: 机房建设系统 序号 系统名称 1 装饰工程 2 电气工程 3 防雷接地工程 4 UPS 系统 6.1.7.2 主要技术方案 “消防监控机房”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消防监控设备”、“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相关的智能化系统设备等多个功能其用机房。机房用电负荷采用 TN-S 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供电,采用双电源切换供电,照明电源与空调动力电源分为不同回路。机房照明采用 3*18W 无眩光节能荧光灯,机房内另设有的事故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在事故停电时, 应急灯由机房内 UPS 电源进行供电;机房插座配电线路采用阻燃铜芯护套线,机房照明配电线

22、路采用阻燃铜芯线。 地面铺设 600*600 钢质抗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下刷防尘防潮漆;墙面配置彩钢板,以及进行隔音和保温处理;天花防尘防潮处理,刷乳胶漆,微孔金属天花吊顶;出入口为甲级钢制防火门。 机房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系统,联合接地电阻小于 1 欧;设有二级防雷保护。建筑物各楼层弱电井设置 UPS 配电箱,为本弱电间管理范围内的智能化设备提供后备供电电源。 所有放置有网络设备的弱电间需要做防尘处理和通风,为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并按规范要求做好防雷、接地等电气防护处理。 (1)机房装饰工程 各控制中心顶面采用微孔铝合金吊顶板饰面,顶面基层做防尘防

23、潮处理。 地面铺设全钢抗静电架空地板,地板架空高度为 400mm,地面做找平处理,地面及地板下墙面做防尘防潮处理。 墙面采用腻子批平后刷高级环保乳胶漆饰面。 (2)机房电气工程 从楼层配电箱至末端的所有工作(包括灯具、插座、线管、线缆等)。 (3)机房防雷接地工程 各控制中心采用二级防雷保护,采取联合接地方式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Rd1。 (4)UPS 系统 弱电系统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 由就近变电所分别引接两路独立的三相交流电源,末端自切。电源受电点设置在各控制中心内。为保证的质量和不间断性,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逻辑控制器及其远程 I/O、摄像机以及图像传输系统设备等特别重要负荷电源设置不间

24、断电源(UPS)。系统配置 1 台 20KVA 的 UPS 在负一层的智能化机房,负责对各个智能化设备以及前端智能化设备的供电,在前端有设备的每个弱电间内,配置 UPS 分配电箱。配备蓄电池和机柜,满足系统 2小时供电。 6.1.7.3 系统功能 在信息化的时代, 构成网络核心的许多关键设备对运行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因而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和具体需要建立包含供配电、 UPS、 空调、 消防、保安、漏水检测等环境保障设备的机房系统。因此,机房系统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网络能否正常、持久、稳定的运行。 1.2.6.8 6.1.6.1.8 8 综合管网系统综合管网系统 6.1.8.1 系统概述 根据

25、建筑平面布置图,结合空调管线、水管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方便维修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最佳路由。在室内, 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及楼板架设,如允许利用综合管廊架设时,则应在管道一侧或上方平行架设, 并考虑引下线和分支线尽量避免交叉, 如无其它管架借用则需自设立 (支)柱。 6.1.8.2 主要技术方案 配置一套综合桥架,采用隔板分为综合布线和智能设备桥架,线槽在竖井内垂直及水平敷设。 (1) 电缆线槽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 1/100. (2) 电缆线槽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 0.5m。 (3) 两组电缆线槽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

26、 0.6m。 (4) 电缆线槽宜高出地面 2.2m 以上,线槽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m,线槽宽度不宜小于 0.1m,线槽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 50。 (5) 电缆线槽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 1.5m 米处应固定在线槽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 35 米处进行固定。 (6) 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 80 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7) 在水平、垂直线槽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 对线缆以 24 跟为束,25 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数绑扎。绑

27、扎间距不宜大于 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8) 线槽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 1.5-3m, 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 2m。 (9) 金属线槽敷设时, 在下列情况下设直至架或吊架: 线槽接头处; 间距 3m;离开线槽两端口 0.5m 处;转弯处。 (10)电缆线槽在穿越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防止火灾沿线路延燃。 (11)在每间大开间办公室预留弱电箱,并预留管道至水平弱电桥架,满足日后业主网络系统建设或光纤到户需求。 6.1.8.3 系统功能 综合管网系统是各个智能化系统设备联结和集成的桥梁,由弱电桥架、管子及辅助材料等组成。 综合管路的设计以智

28、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初步设计为基础,使整个智能化达到结构完整,系统集成、扩充和维护。 1.2.7 6.26.2 主要部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主要部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2.7.1 6.2.16.2.1 总体施工方法总体施工方法 6.2.1.1 工艺流程 配合装修、机电工程进行桥架敷设、管线敷设。在整个工程吊顶封顶前完成线路敷设。在设备间、管理间门窗齐备装修完成后进行各系统设备的安装。机房装修完成后,进行各系统机房设备的安装。视频监控末端设备、一卡通末端设备等将在施工人员大部分撤场后进行安装。 智能化的各个分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分项系统调试。最终完成所有系统整体

29、调试直至正常运行,中间进行管线及其他隐蔽项目的验收工作。 6.2.1.2 施工要点 安装前通电检测 安装位置设置 设备支架安装 安装设备 设备接线 单体调试 桥架、管道安装 线缆敷设 单系统调试 单系统检验 施工要点 序号 施工要点 具体内容 1 安装前的设备检验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施工前设备必须 24 小时通电检查,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并做好设备通电检查记录,发现不合格设备及时更换。 2 设备安装位置的设置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正确选

30、定安装位置; 施工前对设备安装位置的性质进行统计,例如:吊装、墙装、顶装、安装高度等,做到安装之前心中有数。 3 安装前的检查 安装设备前需对系统所有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是否存在断线或短路现象; 确认整个系统的线路无任何故障后,方可安装设备; 安装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所附说明书或安装手册进行正确接线。 4 调试 1)系统上电调试前的检查,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必须全面检查各个部位的接线是否正确;如有一处接错都有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特别检查电源线是否接错,正负极间是否有短路,否则上电后轻则烧毁设备及其相关线路的设备,严重会引起火灾。 2) 调试阶段的现场管理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

31、负责,对调试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业主负责有关施工单位的协调,为调试工作提供方便。 3) 调试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调试结果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施工图纸和设计的要求。 1.2.7.2 6.2.26.2.2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法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法 6.2.2.1 工艺流程 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信息插座模块安装配线架安装接地线缆端接信息插座端接系统测试 6.2.2.2 系统施工 6.2.2.2.1 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 布放电缆应有冗余,干线交接间或二次交接间的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为 36m,工作区为 0.30.6m。 非屏蔽的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

32、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4 倍, 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 8 倍。 线缆敷设时,要求牵引拉力适宜,牵引的节奏平稳。敷设电缆芯线线径为0.5mm 的 4 对对绞电缆时的牵引拉力不应超过 100N, 电缆芯线线径为 0.4mm 时的牵引拉力不应超过 70N。 布放主干电缆和双护套线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占用率应为 50%60%,弯曲管道的管径占用率应为 40%50%。布放 4 对对绞电缆时,暗管管径的截面占用率应为 25%30%。任何段落暗敷管路内一般布放的线缆不宜超过 3 根。 活动地板下敷设线缆,要求活动地板内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150mm,如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33、 300mm。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线缆可以利用公用立柱中的空间敷设线缆。 如果地板为格形楼板线槽与沟槽相结合的方式时, 公用立柱的支撑位置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线槽和沟槽设置方向和走向应与活动地板相互一致。 6.2.2.2.2 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前检查 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线缆规格、型号、起止部位和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将需要布放的线缆两端贴有塑封标识,塑封标识内容有线缆的用途、名称、型号、规格、起始端和终止端等,标签字迹应清晰、工整。 (2)电缆敷设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线缆允许机械拉力的 80%。 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

34、 1.5m。在垂直线槽内线缆应每隔 1.5m,用尼龙绑扎带对线缆在线槽内进行固定。 线缆不应有扭绞或缠绕等现象,不应有受到外界挤压的隐患。 在敞开式线槽或桥架内敷设电缆,水平敷设时,应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间隔 35m 处进行绑扎固定; 垂直敷设时, 应在电缆的上端和每间隔 1.5m处进行绑扎固定。 在封闭式的线槽内敷设线缆,线缆均应顺直、排列有序,线缆在线槽内不得溢出, 以免影响线槽盖闭合。在线缆进出线槽的部位或拐弯处应用尼龙绑扎带固定。 在桥架或线槽内线缆绑扎固定应根据线缆的类型、路由、用途等分束绑扎。绑扎的间距不宜大于 1.5m,并应均匀一致,绑扎松紧适宜。 电缆敷设示意图 吊顶内

35、布置线缆,应分束绑扎,且所有的线缆的外护套应有阻燃性能,其选用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 线缆分隔要求及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各个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的信号线、控制线及电源线等,如在同一路由上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按系统分离布放, 金属线槽或钢管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各个系统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及接地装置都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以免互相间电磁信号干扰。 6.2.2.2.3 信息插座模块安装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下,应固定在地面线槽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

36、抗压等功能。接线盒表面应与地面齐平。 信息模块安装示意图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盒的固定方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6.2.2.2.4 机柜安装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识齐全。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 3mm。机柜、机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齐全, 涂层无损伤、 脱落,各种标示应完整、 清晰。 机

37、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振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6.2.2.2.5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及防护要求 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每个配线间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 6.2.2.2.6 线缆末端端接 (1)快接式配线架端接方法 清理线缆,按标识确定每根线缆在配线架上的安装位置,线缆按标识套上号码管。 快接式模块化配线架的印制电路板上安装有 4 对 IDC 插槽,IDC 插槽一侧印有 T568A 或 T568B 标准的线对配置色标。将 4 对双绞线外护套剥去约 20mm,用拇指压住线缆外皮和双绞线对,旋转线对式双

38、绞打开,注意不要在电缆护套末端位置松开双绞。按色标压入每一对双绞线,拉紧所有的弯曲,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 端接完毕,整理线缆,固定在机柜的支承件或配线架的理线架处。 配线架前面板粘贴信息点标识。 (2)大对数配线架端接方法 按照电信通讯电缆色谱编号顺序编排线缆, A 线顺序为白、 红、 黑、 黄、 紫,B 线顺序为蓝、橙、绿、棕、灰。 沿配线架弯曲处将电缆拉紧,按色谱顺序压入每一对双绞线。 线对弯曲放置到恰当的位置, 位于电缆槽底部的线对应靠近布线块而不应靠近索引条。 使用工具压接电缆。 索引条内装入标识条。 6.2.2.2.7 信息插座端接 双绞电缆在与信息插座模块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

39、对顺序进行卡接。 信息插座模块的插针与电缆连接按照 T568B 标准布线的接线, 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T568B 接线选项: -为蓝对端接, -为绿对端接, -为橙对端接,-为棕对端接。 双绞线与信息插座模块的卡接端子连接时,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双绞线与接线模块(RJ45)卡接时,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 下列步骤用于连接 4 对双绞线到墙上安装的信息插座模块。用此法也可将 4对双绞线连接到掩埋型的信息插座模块上: 信息插座模块上的螺钉拧开,然后将端接夹拉出来拿开; 从墙上的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 30 cm 长; 用斜口钳从双绞电缆上剥除

40、 10 cm 的外护套; 将导线穿过信息插座底部的孔; 将导线压到合适的插孔槽中去,两线对之间交叉方向应与线对交叉方向相反; 使用斜口钳将导线的末端割断; 将端接夹放回,并用拇指稳稳地压下; 重新组装信息插座,将分开的盖和底座扣在一起,再将连接螺钉拧上; 将组装好的信息插座放到墙上; 将螺钉拧到接线盒上,以便固定。 6.2.2.3 系统调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包括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的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由数据终端、语音终端开始检查,信息出口、水平缆线、楼层配线架、主配线架、垂直缆线、网络机房,经过全面的调试前检查确认无误时

41、,然后对子系统逐一进行调试,各子系统经过调试检测符合规定允许开通时,再进行系统综合调试,经测试后传输速率等技术参数符合规定,便可交付使用。 测试内容包括: 端接线序(WIRE MAP); 长度(LENGTH); 衰减(ATTENUATION); 近端串扰(NEXT);衰减串扰比(ACR); 回波损耗(RETURN LOSS); 时延(DELAY)等; 本工程电缆测试仪表采用的是 FLUKE 测试仪, 能精确的验证六类的布线系统。 在本工程中光纤测试仪表采用的是 FLUKE,可提供光缆的测试。可分别测量两个波长及发送与接收两条光缆, 然后再依照行业标准确定该光缆链路合格或不合格。 6.2.2.4

42、 系统验收 根据以下标准进行验收: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39200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 阶段阶段 验收项目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验收方式 一、 施工前检查 1、环境要求 1) 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及接地装置 2) 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 3) 施工电源 4) 活动地板敷设 施工前检查 2、器材检验 1) 外观检查 2) 规格、品种、数量 3) 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 4) 光纤特性测试 施工前检查 3、安全、防火要求 1) 消防器材 2) 危险物的堆放 3) 预留孔

43、洞防火措施 施工前检查 二、 设备安装 1、设备机架 1) 规格、程式、外观 2) 安装垂直、水平度 3) 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 4) 各种螺丝必须紧固 5) 防震加固措施 6) 接地措施 随工检验 2、信息插座 1) 规格、位置、质量 2) 各种螺丝必须拧紧 3) 标志齐全 4)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5) 屏蔽层可靠连接 随工检验 三、电、光缆布(楼内) 1、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 1) 安装位置正确 2) 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3) 接地 随工检验 阶段阶段 验收项目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验收方式 2、缆线布放 1) 缆线规格、路由、位置 2) 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四

44、、电、光缆布放(楼间) 1、架空缆线 1) 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吊线垂度,缆线规格;卡、挂间隔,缆线的引入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2、管道缆线 1) 使用管孔孔位 2) 缆线规格 3) 缆线走向 4)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3、埋式缆线 1) 缆线规格 2) 敷设位置、湿度 3) 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4) 回土夯实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4、隧道缆线 1) 缆线规格 2) 安装位置、路由 3) 土建设计符合工艺要求 隐蔽工程签证 5、其他 1) 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 2) 进线室安装、施工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五、 缆线终端 1、信息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45、2、配线模块 符合工艺要求 3、光纤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4、各类跳线 符合工艺要求 六、 系统测试 1、工程电气性能测试 1) 连接图 2) 长度 3) 衰减 4) 近端串扰 5) 设计中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 竣工检验 2、光纤特性测试 1) 类型(单模或多模) 竣工检验 阶段阶段 验收项目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验收方式 2) 衰减 3) 反射 3、系统接地 符合设计要求 竣工检验 七、 工程总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 清点、交接技术文件 竣工检验 2、工程验收评审 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 1.2.7.3 6.2.6.2.3 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施工方法系统施工方法 6.

46、2.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布线系统施工设备及线路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系统测、调试试运行测试 6.2.3.2 系统施工 (1)施工准备 1)材料设备检查 材料设备包括本工程信息网络系统所需的各类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等。 在设备安装前,将主要进行如下的检查措施: 工程所用设备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与设计不符合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经检验的设备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等附属安装设备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47、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毛刺、断裂或破损。 设备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 设备经外型、型号等检查后,进行通电测试,检查设备供电及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主要机具准备 电工工具、接线专用工具等。 3)施工条件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毕,通过系统检测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 广域网接入必须提供当地电信部门关于连接广域网的线路及接口的测试报告。 (2)施工工艺 1)交换机的安装 交换机应安装在干燥、干净的房间内; 交换机应安装在固定的托架上; 交换机固定的托架一般应距地面 500mm 以上; 插

48、入交换机的电缆线要固定在托架或墙上,防止意外脱落。 2)设备安装 为保证网络安装的质量,网络设备的安装应遵循如下步骤: 首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 设备开箱要按装箱单进行清点, 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 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 设备就位。 安装工作应从服务器开始,按说明书要求逐一接好 电缆。 逐台设备分别进行加电,做好自检。 逐台设备分别联到服务器上,进行联机检查,出现问题应逐一解决。有故障的设备留在最后解决。 安装系统软件,进行主系统的联调工作。 安装各工作站软件,各工作站可正常上网工作。 逐个解决遗留的所有问题。 用户按操作规程可任意上机检查,熟悉网络系统的各种功能。 试运行开始。 3)

49、信息汇接箱的安装 首先阅读设备手册和设备安装说明书。 设备开箱要按装箱单进行清点, 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查, 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 设备就位。 按说明书要求逐一接好电缆。 逐台设备分别进行加电,做好自检。 6.2.3.3 系统调试方案 (1) 检测规定 1)检测项目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能力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2)检测方法 连通性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并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2 )主控项目 1)连通性检测 连通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 b:各子网内用户之

50、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网络配置方案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节点符合设计规定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 c: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与公用网之间的通信能力 2)路由检测 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路由检测, 路由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的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路由上设置的正确性。 (3)一般项目 1)容错功能检测 容错功能的检测方法应采用人为设置网络故障, 检测系统正确判断故障及故障排除后系统自动恢复的功能;切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a:对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系统,应具有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