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6229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7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冶金公司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汇编.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软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一)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二八年十月文化的力量中冶文化软课题成果汇编代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整个中华大地涌动起越来越汹涌的企业文化春潮。企业文化的理论探索,企业文化的实践摸索,层出不穷,并上升到企业文化哲学的高度。“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起飞”、“企业文化落地”、“企业文化测评工具与评价体系”、“从企业文化建设转向企业文化管理”等理论和观点风起,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全国万里行等活动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间,企业文化炙手可热。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所必需的企业文化?掠

2、过理论家们繁杂的概念与定义,我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之魂,应该是渗透到企业每根毛细血管静流的血液,是企业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风采和习惯的提升和再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群众文体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不能把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同于企业文化。必须以价值观为根、以制度为干、以行为为枝、以形象为花果,树起企业文化的参天之木;我们不能简单地为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联。要抓住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发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作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地位的中冶集团,长期以来坚持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步,坚持培育与时俱进的中冶特色文化。“三心”文化引领12万中冶人走出当年的困境

3、,责任文化极大地促进了集团提前两年实现“全面振兴中冶,建设一流集团”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目标的实现,激情文化为集团战略调整和构建五大产业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中冶企业文化软课题建设使集团企业文化增添了新活力、新风采。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磨一剑。而中冶文化的力量功不可没,坚强有力。今年初,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决定启动中冶企业文化软课题研究机制。我叮嘱企文委办公室的同志们,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要在集团文化建设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MCC统一品牌这“四统一”的基础上,认真地扎实地推进集团各企业子文化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企文委办公室采撷整理出第一批13

4、篇中冶文化软课题成果,即将汇编付梓。应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这些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折射出集团战略调整的宏大进程,描绘出资源整合的神奇威力,讲述了中冶品牌打造进程中的孜孜追求,记载了产业拓展的铿锵脚步每一项成果,无不浸润了文化的养分,无不折射出了文化力量的熠熠光辉,为中冶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强做大添加了新内容。中冶文化软课题成果的形成和发布,佐证了集团文化建设的正确性,坚定了加大力度深入推进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清晰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了中冶文化的使命。当然,这项工作还刚刚起步,机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水平仍需不断地提高。我期望集团总部及各子公司认真吸收这些文化成果的经

5、验,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成功案例和新鲜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冶文化功能,彰显中冶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更加完善,促进中冶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是为序。 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 二八年十月目 录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资源整合与管理中冶建工有限公司摘要中冶建工有限公司近年来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并大胆改革企业管理使之适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在促进企业摆脱生存危机的同时,还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九大专业。本文试图通过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资源整合与管理的个案解剖,总结出在国企改革中可以进行普遍推广的资源整合经验。中冶建工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建工),是中冶集团(MCC)控股的大

6、型建筑业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加工制作、商品混凝土生产及销售、房地产开发等。从工程的勘察设计、材料供应、建筑施工到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向用户提供“交钥匙”全过程服务。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多种原因,公司长期在低谷、困境中徘徊,1999年跌至谷底,产值不足3亿,累计亏损达1.7亿元,负债率高达99%,处于破产边缘。2000年,公司新一届领导集体面对这样一个“工程任务严重不足,财务状况极差、管理极度混乱、职工生活水平急速下降,企业凝聚力几乎丧失、企业生产力遭到极度破坏”的困难企业,一方面,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强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全力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深入调研

7、,发掘扭亏脱困与长足发展的潜在优势,提出了“以优势专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创立品牌”的发展战略,在企业整体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公司逐步走出困境。2000年以来,中冶建工先后对混凝土、土木工程、路桥、周转作业用料租赁等专业进行资源整合,有效盘活有限资源,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中冶建工曾经所面临的困难可能也正是其他国企在同一时期所面临的,但通过资源整合的手段推进企业改革,促使企业完成扭亏脱困的蜕变却具有独特性和广适性,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微观经济环境下的成功运用。因此,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和总结,对推动国企改革的纵深

8、发展应该不无裨益。一、进行可行性调研2000年初,公司在决定对混凝土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前,对整合进行了缜密的可行性调研。研究认为整合有两大优势:首先是公司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公司是重庆市最早引进混凝土搅拌设备,从事预拌混凝土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单位,因此奠定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例如根据重庆长江、嘉陵江流域独有的特细砂资源而研发的“特细砂高性能泵送混凝土”技术及其操作规程,打破了特细砂不能配制C5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的定论,经重庆市技术鉴定为国内首例技术,获得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十八冶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工程,均采用自行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其次重庆市具有广阔的商品混凝土应用前景。随着重庆直辖后在交

9、通、市政、住宅等基本建设领域的大规模投资,重庆市混凝土的需求量每年保持并还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尤为重要的是,由于质量、环保等新的必然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地的自拌混凝土必然被商品混凝土所替代。但不利条件同样明显:混凝土生产分散为三个搅拌站,同时这三个搅拌站又隶属于三个不同的二级单位,不仅生产分散,且整体规模偏小,三个站在1999年共生产混凝土2.08万立方米,产值641万元,亏损 36万元;且其人员结构、设备状况堪忧。根据公司调研组提供的调研信息资料,结合公司总体发展的需要,公司决策层召开专题会议,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只要改进公司混凝土生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

10、挥公司混凝土生产技术优势,规范和加强管理,将混凝土生产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公司做强做大混凝土主体专业大有希望。同时,混凝土生产一旦走出重围,将会对全公司走出困境带来新的希望,成为公司起死回生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为此,公司果断做出重大决策整合公司混凝土生产资源,将三个土建分公司附属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整合、组建为直接面向市场的混凝土专业公司。二、策划整合方案依据实施资源整合,创立品牌战略的思路和企业实际,为保证整合工作顺利向前推进,公司确定把“整合优势、创建品牌、提升规模、做强主业”作为混凝土生产资源整合的方针;并把“有利于公司做强做大混凝土专业,有利于调动整合涉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各项业务工

11、作、专业工作的开展”作为开展整合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司将混凝土生产资源整合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进行人员及机械设备物资等资源的整合工作,尽快使混凝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恢复正常。第二步,持续建设,着力打造混凝土专业核心竞争力。三、以人力资源为重点推进整合工作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整合的重点,也是整合的难点。整合过程中,其他资源相对稳定,而人力资源则变数较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是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业绩的关键所在,也是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避免整合过程中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人才流失,是公司把人力资源作为整合工作重点优先考虑的首要原因。(一)加强沟通,让员工了解整合的重要性。为

12、确保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资源整合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员工充分认识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员工参与整合工作的自觉性。一是说明资源整合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当时公司的严峻形势以及混凝土生产面临的严重威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二是着力宣传混凝土专业分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员工的利益保障;三是真诚地向员工承诺,整合过程中对每个进入混凝土工程分公司的职工尽力做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未进入专业公司的职工都会得到妥善安置。结果,改革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涉及和参与整合工作的单位、部门和人员,都能做到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13、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实事求是,使整合工作顺利展开。(二)以人为本,妥善安置职工。企业改革改制,最大的前提是企业稳定、社会稳定。公司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人员分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做好混凝土分公司所需人力资源选拔、调配和使用。一是根据混凝土工程分公司的市场定位、经营和生产技术管理职能,并适当考虑当时三个混凝土搅拌站的人力资源状况,按照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进行混凝土工程分公司的组织设计,确定定编定员和岗位能力要求。二是对三个混凝土搅拌站的员工个体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结合个人所从事的工种、所学专业、所掌握技能等情况,主要从个人意

14、愿、能力品行、工作业绩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双向选择,对进入分公司的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企业急需的人才。其次是妥善安置未进入混凝土分公司的富余人员。一是结合混凝土工程分公司计划安排中的技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部分富余人员转变成为新项目急需的技术工人;二是在全公司范围内安置有意愿且具有其它专业特长的富余人员;三是大力寻求社会就业渠道,帮助富余人员就业;四是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宣传自主创业的成功事迹,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富余人员自谋职业;五是合理运用国家政策,为部分符合条件的富余人员办理提前退休,使其生活得到保障。通过上述各种途径,80多名未进入

15、混凝土分公司的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确保了企业的稳定,人力资源的整合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改革用人机制、创新分配制度,留住和吸引关键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公司从改革混凝土工程分公司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营造满足职工价值需求的企业氛围,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事业舞台和加强情感交流的沟通渠道,留住和吸引关键人才。一是改进用人机制,坚决打破“铁饭碗”、“铁交椅”。能者上,庸者下,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同时也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二是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冲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对管理人员执行岗效工资

16、,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有多大的贡献、享受什么酬劳;分配制度向企业骨干倾斜。一线操作人员执行计件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标准遵照岗位实行计件考核,做得多、做得好,就能多分配。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前的平均主义,打破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模式,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筑巢引凤,不拘一格引进企业需要的人才。几年来,混凝土工程分公司已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200多名。这些人通过实践磨练,大部分已成为混凝土公司骨干和中流砥柱,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四)实施文化的整合,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现代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来

17、自于不同二级单位,甚至其他社会单位的员工,如果缺乏统一的思想和价值基础,就只能是乌合之众,绝不能产生真正的战斗力。因此,只有借文化之力才可能整合员工个体的力量和智慧,才可能最终达成整合的预期目标。新成立的混凝土公司将以人为本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统一员工思想的利器。首先,在员工中牢固树立企业利益至上的意识,而企业最根本的利益则是企业发展。其次,在员工中牢固树立尊重制度的意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即企业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再次,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竞争的意识,优胜劣汰既是自然法则,同样也是维持企业健康运转的不二法门。经过强化学习,更经过实践的教育,来自于不同“文化土壤”的员工迅速认同以上述“三大

18、意识”为核心企业文化,迅速形成合力、形成战斗力。四、持续建设,增强混凝土专业实力混凝土工程分公司的成立,仅仅是走过了整合过程的第一步。分公司成立后,来自不同单位职工的思想文化差异需要整合,新的工作秩序需要建立,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大计需要实施,这些工作都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凝聚全体职工的力量,增强混凝土工程分公司实力。公司通过创新经营管理,以服务和质量开拓市场;通过强化生产成本管理,以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以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与强化管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公司根据市场分布合理布局规模生产的基地。按市场预测及公司发展要求统一规划,

19、分步实施,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形成占领市场的鼎立之势,确保公司居于重庆市同行的“龙头”地位。目前,公司正在筹划重庆市混凝土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依然确保每年的混凝土技术开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开发之路。根据重庆市轻轨较新线(较场口到新山村)的需要,成功研发出“高精度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曲梁现场制造综合技术”,成功运用于重庆市轻轨工程;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科研院合作,成功开发了建设部“十一五”建设科技重点项目“自密实混凝土”,成为重庆市第一家掌握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企业。目前,公司拟将设立混凝

20、土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工作中的尽善尽美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和享受”这一共同价值观已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一致追求;“用户至上、诚信为本、全员经营、追求第一”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各层次岗位、各现场得到有力贯彻实践,企业文化优势已逐步转换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混凝土专业的整合成功,丰富了干部和职工对公司如何走出困境的认识,增强了信心。一是公司作为一个困难企业要想在短期内走出困境,提升规模,必须认真发掘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下决心去发展这些优势,才能在整体上得到发展。二是对于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有竞争力的专业,应当给与政策、资金支持,优先发展,使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否则

21、,痛下决心,及时淘汰。三是实施资产重组,专业整合,必须发挥这些资产、资源合在一起的潜在优势,让其面向市场谋求发展。公司再给予相应的授权,指导,做好服务,重组企业一定能焕发生机。以混凝土专业为突破口的资源整合,为公司培育更多的专业品牌、打造更多优势产业提供了借鉴。在做强做大商品混凝土专业的基础上,钢构、安装、土石方和路桥、工民建、房地产、设计、租赁、检修等专业的整合,正在分别按照这些专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不同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整合资源,打造优势产业的战略,推动公司在短期内走出了困境,步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公司的竞争实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混凝土

22、工程分公司一举成为重庆市混凝土行业龙头企业。序号项目公司成立前1-4月2000年5-12月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1方量(万m3)2.088.1414.5626.4150.5462.1168.2488.421192产值(万元)641.912679.934475.917661.0914,90018,876.0822,015.4924,085.29302963成本降低率(%)4.727.854.648.5911.7022.0718.2521.484净利润(万元)-36.6550.32150.16391.941,195.751,163.16853.512

23、10.211470.535总资产(万元)2458.952755.083219.964505.257,461.109,874.4711,647.1013,667.4817667.996其中:固定资产净值(万元)1021.011043.021244.662322.253,628.044,348.375,008.354,858.086802.867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5114123.88161.68151.79117.98102.99107.138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5.3520.426.3234.3568.3589.04112.32128.11165.559产值利润率(%)-5.71

24、1.795.767.5510.8610.167.7710.06/4.878.9010人均创利水平(万元/人.年)0.711.522.597.679.458.7312.89/6.2414.7411员工平均工资收入(万元/人.年)0.5562(99)0.98761.41542.09082.65172.75632.87113.14273.5混凝土专业经过整合发展,为提高公司信誉做出了突出贡献。混凝土工程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消除污染源,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粉尘 “零污染”,基本消除了噪声扰民的现象,受到环保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花园式工厂”,成功创建重庆市文明单位。市内

25、外同行纷纷前往混凝土生产基地参观、考察,使公司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依照混凝土公司整合模式,公司又先后对土木工程、周转作业用料租赁等专业进行了有效整合,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作者:姚晋川、潘必义、周勇、李国润、吴少文)工业版画与中国一冶共成长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中国一冶版画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她与一冶相伴而生风雨兼程,寒来暑往一路走来,半个世纪的岁月年轮磨练的艺术锤炼,这株根植于企业沃土的艺术之树青春常在,闪烁出具有浓郁特色的耀眼的光辉。一冶人用手中的刻刀绘制出一幅幅“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不朽画卷,成为令人震撼的工业图腾。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隆重推出冶建之光中国一冶

26、版画50年回顾展览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一冶灿烂的企业文化。短短六天展出,近十万人观看了展览,成为八艺节上令人震撼的工业图腾。在众多的版画创作群体中,中国一冶版画是我国唯一一支以企业为依托,坚持表现自己熟悉的工业生活,历时最长的工业版画群体。几十年的创作活动,培养百余名版画作者,创作千余幅版画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种展览中获奖,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成为我国群众艺术创作中的一支奇葩。新中国建立初始,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建设大军,投入到武汉钢铁业基地的建设热潮之中。新一代的冶金建设者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以天降大任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肩负起民族经济振兴的重任,亲手建设

27、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一冶就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召唤中,建立起一支作风过硬,艰苦创业,敢打硬战的施工企业。在艰苦的建设环境中,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着劳动者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同时还组织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提升职工社会主义美学的追求。工业版画就是在这火热的年代应运而生。因此,当版画作者举起画笔,手握刻刀时,不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同企业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同企业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联系在一起。五十年的发展过程,工业版画依托于一个企业得到健康的成长并获得成功,从企业内的扶植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企业职工的喜

28、爱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称赞,从自发的个体艺术行为到群体化的公共行动。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渗透、社会文艺的融入,新兴版画运动的传承,由此而产生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否存在普及性、科学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文化思考。一、工业版画是企业文明形象的展现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一冶)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金施工企业。一直承担着中国钢铁工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半个世纪的建设生涯,从武钢到鞍钢、从金沙江的攀钢到黄浦江的宝钢,转战南北、四海为家,一冶人以豪迈的气概,为中国人民奉献了一座又一座工业新城,为民族经济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一冶人让深圳

29、特区首先驶入建设快车道,创造出了“深圳速度”被载入中国建设史册。一冶人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冶战军,创立了冶战军文化,被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诚信的施工理念,形成了缜密的企业行为规范,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信赖。一冶版画生存于高品质企业环境中,版画作者也是建设者的一员,他们的血脉中涌动着报效国家的激情,爱国、爱企业、爱一冶人是版画创作的唯一动力。他们每天生活在繁忙的工地,大工业宏伟景象让他们读懂了工业力量之美,旋律之美,通过版画再现自己的感动,并传达给职工,提升职工对物质文明建设过程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关照。工业版画表达出来的企业鲜明的区域形象,不仅增强企业在业内的

30、独特位置,还展现在建筑竞争空间的良好企业形象。中国一冶是一个把质量视为生命的企业。树立质量、工期、服务的高效信念。“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胸襟,促进了一冶版画的精品意识,以浓墨重彩、大力弘扬一冶人的博大胸怀。因此,历届公司领导重视和扶植一冶版画,并作为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机成份,共同打造出瞩目于世的文化品牌。我们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评论中也可以读出,不仅仅对一冶版画艺术的赞赏,更是对一冶企业文化的赞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吴凤山指出:“中国一冶工业题材版画不仅是单纯意义上对版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是中冶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1995年,中国一冶工业版画展览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中

31、,公司一位老领导在致词中说:“一冶工业版画展为宣传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稳定企业队伍、激发职工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企业广告效应,人们从版画这个窗口,可以联想到一个能出艺术精品的企业,必定是一个职工文化素质高,实力较强的建筑施工队伍。”江苏省版画院院长吴俊发高度赞誉一冶版画(时说):“透过版画可以看到企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开阔胸怀和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企业。”1979年,德国凯绥柯勒惠支版画艺术作品展览来华访问,该团团长施内德博士看了一冶版画感慨地说:“具有粗犷豪放的现代化工业建设气势和特点,工人是物质财富

32、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只有中国才有” 。以上摘录的评论有一个共识点就是,充分肯定工业版画与中国一冶共成长的血脉关系,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共成长的血脉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因素:一是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担负重要角色的企业文化更具前瞻性;二是国有大型企业自觉的人文关怀,激发企业职工自强,自豪的使命感进而释放个体聪明才智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三是企业职工的艺术创造活动应植根于企业文化的土壤,坚定不移表现行业特色的独特性;四是企业职工的艺术行为应展示企业经济生活和职工的文化生活。二、工业版画是企业文化生活高品质追求企业文化所表达的是企业经济过程中对企业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追求。并

33、以行为准则、方针贯彻、理念凝聚来达到企业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宗旨使企业和职工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文关怀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企业职工围绕物质文明展开的艺术活动,正是以先进的文化推动企业的物质文明。工业版画创作,不同于企业开展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工业版画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刻画企业职工忠于职守,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注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格塑造,提升和充实企业职工的精神生活。一冶人喜爱一冶版画,因为他们就在画中。工业版画广泛的社会传播,给予了一冶人以极大的荣誉感。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中国一冶版画50年回顾展览,在十万

34、参观者中流行最多的一句话:“一冶版画蛮有名”,足以让广大职工身为一冶人而引为自豪。参观者中一位一冶老劳模、闻讯让自己的子女带到展览会场。老人指着版画兴奋地告诉子女,“当年我就是在那个上面工作”。一冶版画不断地完善作品的艺术性,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创作中才有可能以企业家的胸襟,艺术家的良知,真实地刻画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作品,把周围职工群众献身精神和理想追求溶化在工业版画里,为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潜默之中。宏大而色彩绚丽的工业版画让青年职工体会出工业生活的诗情画意。许多感人奋进的优秀版画,是在作者们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下产生出具史诗般的经典画卷。创举、从设计、制造到安装都

35、是咱们干的、安装我国自己造的轧钢机等一批版画作品历史地记载了一冶人在建国初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版画小师妹,通过新老工人融洽风趣的画面,表现一冶人乐观和谐的关系。版画新居、城市的太阳、大厦之窗以城市的旧貌新颜,描绘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这些作品不能为施工生产产生直接的价值,却给企业文明建设积累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三、工业版画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成份全国各大型工业企业职工版画创作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得到蓬勃的发展,形成了继鲁迅先生创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之后的新中国新兴工业版画运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力军。工业版画创作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因此,在作品中

36、自然流露出来的思想内涵和主旋律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信念和国家属性。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西方各类美术思潮迎面扑来,西方资本主义一些不良文化也被国内自由化思潮当作美术新潮弄得沸沸扬扬。一冶版画青年作者曾一度困惑和彷徨。但是,对于直接参加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建设者来说,无论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都无法同西方自由化思潮产生共鸣。来自生产一线的版画作者,长期生活在职工中间,天天看到的大工业火热的场景,感受建设者博大的胸怀,豪放的气魄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无论如何产生不了“虚无”和“孤独”,更不可能用晦涩的语言去表现“受压抑的自我”。只能看到热情奔放的刀痕和率直的艺术语言,表达建设者的真实情感。正如

37、日本中国版画研究家小野田耕三郎先生说:“中国工人版画最可贵之处,是扎根现实生活,跟随时代,歌颂中国工人的劳动生活和美好心灵世界,中国工人版画充满一片生活的朝气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几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中国一冶版画,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抗战时期的老版画家李桦先生热情地撰文推荐一冶版画。原中国几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中国一冶版画,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美协党组书记王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关心崭露头角的一冶版画,中日和平使者李平凡把一冶版画介绍到日本。中国文联邀请一冶版画作者出席在北京人大会堂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会议。武汉市委、武汉市政府向一冶版画颁发最高级别的“黄鹤文艺奖”。中国一冶专门成

38、立了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工业版画虽然是企业文化延伸出来的文化产品,其特殊的艺术成就是无法忽略的。历年的全国、省、市美术展览均有一冶版画展示并获奖。国家对外文化促进委员会遴选一冶版画出访非州六国及欧美等地区巡展。由一冶三十件版画组成的中国工人版画展赴日本东京展出;英国BBC广播公司专程采访一冶版画,制作专题节目参加2008在英国举行的中国年活动。一冶版画频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取得了在中国美术界的独特地位。还可以列举一组数字来说明一冶版画的艺术层面。版画作者中:有4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名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7名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先后担任湖北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人先后担任

39、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3人获得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当代中国优秀版画家称号的鲁迅版画奖;1人担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湖北美术家协会和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一冶版画跻身全国著名版画群体行列,形成了自我发展的独特方式。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的企业班组化的模式,成功地推动一冶版画健康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自觉地体现了党的普及和提高的文艺方针,在普及的基础上反复渐进地提高、逐步构成“群体意志”的创作氛围。只要爱企业、爱版画、人品好、哪怕没有美术基础的青年人,都可参加版画活动。长期的艺术实践总结出:“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体智慧,共同提高”的十六字作业法,这种看似本色、平易的

40、方式,却蕴藏着版画队伍质朴、和谐、甘为人梯的集体主义精神,简明地呈现了人性本质和艺术的本质。因此,被专家亲切的称为“版画群落的文化现象”。“群体意志”的形成,还体现了企业精神的文化延伸。版画作者共同的生产生活环境,挖掘本企业共同的艺术源泉,无论作者的文化素质、艺术品格、观察思考的方位不同,但他们呼吸的是同一环境中的空气,朝夕相处,横向交融,师徒沿袭,技法互动。使作品的内在气质和艺术风格,都达到群体化的水平。这种“群体意志”对艺术个性化规律是一种挑战。对于淡薄名利,视工业版画为企业财富的版画群体来说,这种精神的升华,恰好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群众性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中国一冶版画已成为

41、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不可缺失的部分。企业对外经营中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在国家强盛,企业振兴的新的历史时期,更显示出工业版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发掘和利用工业版画的文化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值得深入的思考,用有效的方式,积聚版画的后备力量,扩大工业版画品牌效应,让工业版画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使版画创作更具规模化,从一冶版画推进到中冶版画更高台阶,为中冶文化的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傅勇)迈向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探索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摘 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到新的阶段,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它

42、既可以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还可以壮大公司实力,培育企业品牌,尤其在当前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日见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走出去”战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建筑业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始终是一支主力军。本文通过十七冶公司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建筑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索,总结了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分析了“走出去”面临的问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企业迈向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创自己的“海外版”成为可能,然而,何时拥有“海外版”?如何发展?是先跨一步,“东方不亮西方亮”?还是壮大实力、羽翼丰满之后?抑

43、或是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十七冶有限公司的实践说明,企业“走出去”既不能不顾条件,强行“出海”,也不能畏首畏尾贻误战机。企业“走出去”首先是本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关系本企业未来能否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是在开放中学习开放的双赢互动过程。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国际化经营进程,才能开阔国际化视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这对于正在致力于“走出去”或即将“走出去”的企业都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一、“走出去”战略的回顾十七冶开拓海外建筑市场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面对”的行为方式转变。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

44、代初的起始阶段。以上世纪70年代赴坦桑尼亚专家组为标志,开始参与国家对外经济援助活动,步入了涉足海外工程的第一步。其特点是完成国家和上级安排的单一的指令性施工任务,没有主动性。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的市场参与阶段。其特点是开始把海外工程纳入企业的经营范围,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注册成立了“中国第十七冶津巴布韦有限公司”,以工程项目为牵引,摸着石头过河。但由于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缺乏系统开发计划,发展缓慢。第三阶段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的市场培育和成长阶段。在国家和集团公司“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在充分研究分析海外市场环境和国际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公司制定了“立足国内,面向国

45、际”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今后几年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定位,并明确将开拓海外建筑市场列入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总规划,在集团公司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各业务合作单位的关系,不断加大开拓海外建筑市场的力度,积极承揽工程项目,实施劳务输出,开展国内产品出口业务,先后承接了国外工程项目近二十个,项目所在地从开始的中东地区扩展到亚、非、拉美、欧、澳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工程内容涉及房建、市政、冶金、纺织、建材等各个行业,同时有效地带动了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产品的出口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开拓海外建筑市场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52007年海外建筑工程的合同签约量达到了31.02

46、亿元。二、“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和完善十七冶经历了从“局外”到“局内”的角色转换,经历了从“感性上的模糊”到“理性上的接受”的观念更新,充分认识开拓海外建筑市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司调整了发展思路,围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以海外市场开发为龙头,寻求“走出去”的全局定位:(一)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上,一是将海外市场从二线市场提升到一线市场,与国内市场同等重视,形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共同利用的格局;二是根据市场的客观需求和自身的核心能力确定本企业的市场定位,把海外业务放在一个由地区开拓、深度介入和项目滚动所构成的三维坐标系里来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二

47、)项目定位。在项目运作上,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转型,“立足钢铁,走出钢铁”,扩大非钢份额,着力海外市政公共建筑项目的开发,先后承揽了莫桑比克马普托城市供水、卡特尔Al Waab City主广场、卡特尔Sidra医疗研究中心、卡特尔多哈AL WAAB CITY(别墅)工程。与此同时,逐步将开发海外资源类项目作为公司又一个主业板块来发展。十七冶与蒙古国阿勒泰GC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成立有限公司的协议,共同开发蒙古钨矿资源项目,并与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洽谈并考察了菲律宾镍资源项目。(三)地区定位。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大致划分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等级市场:欧洲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属一级市场;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是低水平并眼下尚无明显增长的亚、非、拉部分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十七冶主要目标是第二类市场,分布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人员定位。一方面我们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将原有的海外事业部并入营销部门,集中全公司的优秀营销人才,为开拓海外建筑市场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有关人才的培养,在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提高外语能力的门槛,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既懂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又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