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6307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4 大小:6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度食品行业研究报告.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表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主类细 类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糕点、糖果制造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蛋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水

2、产品加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加工盐业、食品添加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及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饮料酒制造业、酒精制造、无酒精饮料制造业、制茶业及其他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烟草烘烤业、卷烟制造业及其他烟草加工业采盐业盐加工业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

3、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

4、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

5、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1、主要成就与问题(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

6、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56.2万吨,味精产量91.28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08.55万吨,啤酒产量2273.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表12 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品名19982001增或减(%) 品名19982001增或减(%)原盐2242.523108.5538.62味精63.2391.2844.36大米3965.292092.95-47.22酱油176.85156.94-11.26小麦粉3555.892338.95-34.23淀粉386.206

7、01.4955.75机制糖825.82619.19-25.03饮料酒2845.722803.16-1.50食用油602.48856.2042.11白酒573.33420.19-26.71鲜冻肉318.81381.5919.69啤酒1987.672273.8014.40糖果37.9439.113.08发酵酒精181.08200.8310.90乳制品54.03105.4395.13软饮料958.901669.2174.08方便食品190.31262.7638.07冷冻饮品62.2753.24-14.50罐头156.46173.7011.02卷烟3362.673402.111.17资料来源:1999

8、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

9、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 家,酿酒企业 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 家,肉制品企业 2家,粮油加工企业 3家,其他食品企业6家

10、。表13 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序号名次企 业 名 称营业收入(万元)135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419,812275上海烟草(集团)公司1,487,4603105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1,060,0004129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819,0665141昆明卷烟厂732,2386144湖南省长沙卷烟厂726,5977151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6,6728156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690,0009170中国粮油集团公司631,98610176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623,18111202云南红河卷烟厂540,7501

11、2207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527,67213210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519,36814213常德卷烟厂518,46515227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1,81716231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496,70317239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483,68818274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392,891继上表19301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352,02120302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349,82121305吉林德大有限公司346,36722338贵阳卷烟厂313,68223340江苏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312,78724341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312,52625344广

12、东省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310,92126357广州卷烟二厂298,75727363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289,28128375南昌卷烟厂281,25929389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0,19830391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269,05931431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37,48532437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5,72233440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234,55034477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214,40035487陕西宝鸡卷烟厂209,60036497许昌卷烟厂201,914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

13、通知(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14、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2001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11279家,占到了60%的比重,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5099.64亿元。表14 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表项 目食品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 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企业单位数(个)18571729239.2721127960.731261314.073工业总产值(亿元)9244.644145.0044.8425099.6455.1612189.9523.693工业增加值(亿元)3132.

15、201821.7558.1611310.45414.842592.6718.923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826.714089.5746.3324737.1453.6712115.9523.973产品销售利润(亿元)961.83561.1858.351400.6541.652205.2321.343利润总额(亿元)442.69269.7860.941172.9139.06280.4018.163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831531056881641403865722产品销售率(%)98.2098.32197.42296.903资料来源:2002中国统计年鉴(6)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

16、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

17、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应该说,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市场是巨大的,然而竞争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力。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

18、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我国水产品在欧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发现氯霉素残留超标。2002年,我国农畜产品出口退货激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以来,大连海关农产品退货额为159万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4;青岛冻鸡退货105吨,比2001年同期增长9.2倍;天津海关农产品退货比2001年同期增长8倍。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品牌培育问题,中国缺少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像五粮液、双汇、娃哈哈等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则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食品工业

19、经济实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组建跨国集团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继续保持产销增长势头我国食品工业从1996年起,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实现利税增幅较高,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表1-5 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单位:%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一五”时期13.2“七五”时期8.7“二五”时期-1.7“八五”时期13.31963年1965年11.4“九五”时期8.2“三五”时期2.41979年1989年10.2“四五”时期8.41979年1999年11.0“五五”时期8.02000年比1999年增长10.

20、8“六五”时期9.02001年比2000年增长11.0资料来源:根据历年食品工业年鉴统计图1-1 2000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变化图单位:亿元图1-2 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销收入变化图单位:亿元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2001年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实现利税增幅较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8935个,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8787.1 5亿元,同比增长13.17%,高于工业企业销售增长11.4%的平均增速;实现利税1654.47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利润438.95亿元,同比增长23.5%远远高出工业企业8.1%的平

21、均增速;税金1215.52亿元同比增长12.75%。利润增幅超过税金增幅十多个百分,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表16 2001年食品工业效益情况行 业名 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全国食品工业合计187358787.1513.17438.9523.51215.5212.751654.4718.13食 品加工业104603781.5812.3291.5933.4085.999.29177.5821.35食 品制造业45951533.2915.1565.0921.5283.1721.65148

22、.2621.59饮 料制造业33641734.107.09103.808.74225.166.38328.967.56烟 草加工业3161738.1818.12178.4730.32821.2013.69999.6722.01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表1-7 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行 业 名 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利 润(亿元)比上年增长(%)税 金(亿元)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51471284.817.920.3022.0114.5111.14植物油加工业1324761.5914.368.4569.28.16-7.87制糖业37

23、1253.918.0516.19101.6422.896.79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1786813.4317.1120.2913.9119.8812.79水产品加工业932435.4211.4717.2426.3411.396.38盐加工业4410.7427.310.3861.051.4319.97其它食品加工业856221.6822.208.0115.457.7333.05数据来源:中国食品行业协会2002年,食品工业完成利税总额1938亿元,同比增长17.17%,实现利润536.72亿元,同比增长22.37%。图1-3 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完成利税情况图 单位:亿元图14 2000

24、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利润变化图3、大中型食品企业是食品行业盈利大户食品工业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2001年实现利税1411.0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85.29%,其中大型企业1161.90亿元,占82.34%;中型企业249.18亿元,占17.66%。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83.84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41.88%,其中大型企业140.72亿元,占76.54%;中型企业43.12亿元,占23.46%。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情况如下:表1-8 2001年食品加工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项目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

25、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计1046010091.5933.4085.999.92177.58100大型企业3243.123.9524.8423.6612.5047.6126.81中型企业7316.9915.8358.2316.694.5232.5218.314、国有企业仍是食品工业的主导 在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额为1278.98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77.03%,这一情况表明,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居主导地位。现将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情况列表如下:表1-9 2001年食品加工业

26、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企业性质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 计1046010091.5933.4085.999.92177.5810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33941.4813.07188.5835.230.8348.3027.20集体企业167015.9735.7914.1515.9118.0851.7029.11股份制企业208219.9028.6842.4427.5117.8656.1931.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7711.2516.5015.5313.29-0.0729.7916.78其他

27、企业131112.538.7529.096.6922.4915.448.69表1-10 2001年食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企业性质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所占比重(%)合 计459510065.0921.5283.1721.65148.2610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3337.7116.9910.2522.472.8939.4626.62继上表集体企业68914.999.5312.176.943.2316.4711.11股份制企业97621.2420.6219.5221.1620.8641.7828.18

2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1819.9830.0824.5842.0131.2972.0948.62其他企业4379.512.75-5.283.3532.696.104.115、亏损企业亏损额略有上升 全国食品工业在实现利税增长的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有所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亏损企业有5156个,亏损面为27.5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15.96亿元,较上年增加1.47亿元,增亏率为1.28%。 增亏较多的是烟草加工业,增亏额为5.8亿元,增亏率为61.33%。而食品加工业减亏2.29亿元,食品制造业减亏1.64亿元,饮料制造业减亏0.4亿元,三个行业共减亏4.33亿元。详

29、见下表:表1-11 2001年食品工业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项 目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全国食品工业合计515627.52115.961.471.28食品加工业278726.6441.55-2.29-5.22食品制造业124927.1826.17-1.64-5.90饮料制造业102830.5632.98-0.40-1.2烟草加工业9229.1115.265.865.33表1-12 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153029.7

30、316.531.66植物油加工业41831.577.83-17.33制糖业9129.733.15-35.54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42631.576.6419.25水产品加工业15216.314.85-15.97盐加工业1329.550.05-62.28其他食品加工业15718.342.5143.32表1-13 2001年食品制造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糕点糖果制造业39026.937.87-13.29乳制品制造业10125.192.6216.35罐头制造业16232.342.84-15.13发酵制品业7831.971.

31、8724.07调味品制造业20927.572.8149.08其他食品制造业30924.868.16-16.27第二节 2002/2003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食品工业在不断丰富人民饮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趋势,日渐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纵观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产销同步增长、效益大幅提高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59.30亿元,占全国各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9.74%。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0%。实现销售收入10,169

32、.68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8.56%,同比增长16.35%。2001年的增幅是12.12%,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但在整个工业行业中的位置有所变化,食品消费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消费意识增强,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7%;实现利税1,92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7%,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16.43%。2002年主要食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液体乳、机制糖、乳制品、罐头食品、软饮料、味精、鲜、冻畜肉、小麦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在二成

33、左右,尤其是乳品市场继续看好,液体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3.74%,乳制品(乳粉、炼乳、奶酪等)产量增长26.9l%。全国年人均消费鲜乳首次超过10公斤。肉及肉制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9.91%。表114 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情况表 单位:亿元总产值销售收入完成利税实现利润10759.310169.681925524.851、调味品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380.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15.3亿元,利润3.2亿元,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味精100万吨,鸡精10万吨,全国登记在册的公

34、司50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南北方发展不均衡,200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50强中,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一家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发展势头迅猛。2、乳制品2002年全国牛奶累计产量1300万吨,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而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增长形式更为喜人,2002年增幅高达65。8%,有专家预测,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着20%增长速度的我国牛奶产量,在来年日子里,有望突破30%的增速,3、肉制品2002年,我国各种肉类产量6500万吨以上, 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是我国肉制品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肉制品产量270万吨,较2001年的230万顿增长了17%,但肉类

35、加工制品产量和产值与肉类总产量、产值之比仍十分悬殊,肉制品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肉制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发展.4、食糖20012002榨季全国共产糖8497万吨,其中蔗糖745万吨,甜菜糖1027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国储糖2600元吨的收储价格成了当年食糖价格的有效支撑点,糖价总体运行空间在26002900元吨的范围内。5、酒类酿酒工业整体发展趋势好于往年,除白酒产量继续下滑外,黄酒和果露酒与上年大体持平,啤酒、葡萄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2年全国酿酒行业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以1200多亿元和1100多亿元达到了87和68的同比长幅

36、,使行业平稳发展的态势连续两年得以延续。酒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优质品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全国白酒总产量为378万吨,同比降低78,白酒在整个饮料酒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趋向合理。低度白酒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导向的作用在白酒行业最为明显。全国啤酒总产量2387万吨,同比增长69,利税总额也同比增长了109,行业利润增长了278。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合计利润占全国啤酒行业的50。全国葡萄酒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7;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2、99和136。专业生产企业比上年增加了20家,增长幅度为244。黄酒行业多数经济指标均高于酿酒行业,行业利润同比增幅22,在酿酒行业中

37、的份额扩大到了39。在酒类各行业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幅度最大(946)。6、饮料竞争空前激烈,产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细分加快。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连续下滑(但“两乐”的市场地位仍难以动摇);茶饮料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几大茶饮巨头渐露重新分割市场之势;果汁饮料市场份额迅速膨胀,众多业内巨头今春共同发力,掀起了新一轮促销与消费热潮;果蔬饮料由于价格瓶颈发展依然缓慢,但植物蛋白饮品势头看好,“露露”、“椰树”各自稳踞南北市场;水饮料竞争激烈,瓶装水一马当先,众多企业一方面不断调低终端售价,一方面大打广告战,促销手段不断翻新。二、出口保持增长势头,进口发展平稳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面对WTO带来的

38、机遇,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监管、提高质量、拓宽出口渠道,使食品出口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2002年,我国食品出口达到151.6亿美元,增长14.8%,其中,蔬菜、水果、谷物、糖及制品、罐头、水产品来料加工等品种,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3.5%、27.3%、54%、57.9%、21.7%和13.9%。2002年,我国食品进口累计7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乳制品、植物油、水产品、水果、坚果制品等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尽管食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但出口压力面临不断增加的局面。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因我国长期以来侧重于食品数量的增长,食品卫生质量和检验技术标准偏低,在日益增

39、强的绿色食品保护措施下,出口受阻的现象有所增加。三、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向名牌产品集中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需求观念的改变,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热点。为适合这种需求变化,食品企业普遍加大科技投入,拓宽新产品领域的开发力度,压缩、淘汰老产品,不断调整,优化食品产品结构,使食品产品从温饱型朝着营养、环保型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调整的另一大特点是消费需求不断向名牌产品集中,据市场消费监测显示,几种主要食品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液体乳品、方便主食品、饮用水、熟肉食品等,几大品牌集中度高达60%以上。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质量明显改善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整顿

40、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在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同时,引导消费者关注、监督食品安全状况,使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公布检验结果表明,食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名优产品接近100%。普遍受人们关注的大米、面粉、植物油、酱油、罐头、奶制品、饮用水、副食品、熟食制品等,安全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第三节 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特点分析一、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步伐加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大企业血本争夺市场,低成本竞争日益加剧,食品行业进入

41、微利时代,部分成本过高的企业和众多不具备特色优势的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破产速度加快,企业重组频频发生,各行业优胜劣汰进程加快。 以方便面行业为例,1999年,相对较高的成本(全部的进口设备和高额的人民费用)致使方便面巨人康师傅在低价争夺市场的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亏损,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此时,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师傅注入资金,以与顶新国际集团同样多的股份加盟康师傅,并将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学融入其中,使康师傅于合资后第一年一举扭亏为盈,在弥补上年3400万元亏损的同时获取了4100万元的丰厚利润。与此同时,诸多方便面小企业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其中一部分被迫关闭,一部分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目前的方便面市场已形成了康师傅、统一、华丰三足鼎立格局,三大品牌的产品占据了市场79%的份额。当大企业也参与打价格战时,市场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各企业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品牌集中速度加快,具有资源、品牌、资金等优势的企业产品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二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多数行业利润率降低,行业进入的门槛增高,为了谋求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向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着管理科学和全方位服务于客户的方向跨越。二、资源重组风行、优势品牌迅速扩张在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