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6479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 UDC 学 位 论 文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作者姓名:董凌云指导教师:钟磊钢 副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类别:管理学学科专业名称:工商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06年2月25日论文答辩日期:2006年3月3日学位授予日期: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主席:郭伏 教授评阅人:东 北 大 学2006年2月A Dissertation in MBA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The Analysis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of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

2、e Stationby Dong Lingyun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Zhong Leiga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February 200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3、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如作者和导师不同意网上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同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摘 要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而仓储库存则是企业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仓库的设计、规划、建立和应用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为例,深入分析了企业内部物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详细阐述了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与应用

4、原理,从需求分析、选址、平面规划、功能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相关设备采购、办公环境搭建,以及物流路径设计、物资区域划分、规章制度建立、业务流程设计、条码技术应用、数字化业务管理、员工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针对中转站投入使用后的应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完善措施,最后对中转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企业物流 库存 编码 条码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The Analysis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of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Abstra

5、ctLogistics is “the third profit resource” of an enterprise. And storage is the most key step of an enterprises logistics. To most enterprises, the design, planning,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orage is crucial for an enterprises running of production. This thesis take the establishment and a

6、pplication of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of Shenyang No.1 Machine Tool Works for instance, analyzes the forming, development, changing of logistics in enterprise,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The whole process described in this the

7、sis includes analyzing of demands, choosing address, planning of drawing, designing of func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iction, purchasing of equipments, establishment of office, designing of route of logistics, area assignment, founding of regulations, planning of steps of business, using of bar code

8、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business, training of staff, etc. This thesis also proposes steps on how to perfect the Materials Transference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using and effect, and als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Enterprise logistics; Storage; Code; Ba

9、r code目 录声明I中文摘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引 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3研究方法2第二章库存管理概述32.1库存理论概述32.2企业物流理论概述52.3条码理论概述9第三章需求分析123.1企业概况123.2企业库存物资特点143.3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143.4建立中转站需求分析16第四章中转站建立184.1选址方法184.2平面规划原则184.3进度计划编制214.4设备采购内容及流程224.5综合布线配置224.6安全防范措施224.7其他注意事项23第五章中转站运行245.1内部区域划分245.2物流路径设计245.3基础数据准备245.4编码规则

10、制订245.5条码技术应用275.6人员培训285.7业务流程设计285.8日常管理制度编制305.9软件功能设计315.10需求信息实时发布355.11应用效果分析37第六章中转站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386.1存在的问题386.2改进措施研究40第七章结束语44参考文献45致 谢46第一章 引 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则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风靡全球。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各企业纷纷从“手工作坊”、“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生产”模式靠

11、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企业在传统的“开源节流”措施之外,把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加以深入挖掘。仓储库存作为物流体系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仓库”既是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概念认知的起始点,也是传统观念的物流和现代理念的企业物流二者的交叉点。从国内装备制造业来看,在仓储库存的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两个极端:一端是大量的老国企和少量小规模民营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手工帐本方式来管理仓库,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资金沉淀及物资损耗严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明显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另一端是大量的独资、合资、民营企业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应用条码技术进行仓储库存管理,使物流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占

12、有较强的优势地位,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下,许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仓储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产生了向先进管理模式转型的迫切需求。1.2 研究意义在对仓储库存的管理研究中,过去的大多数资料文献,都是着重于探讨仓储库存的现代技术应用层面,而很少涉及其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和方法等,例如新仓库如何规划及建立、先进技术如何应用、基础数据如何准备、旧模式如何向新模式切换、新模式如何顺利运行,等等。本文以实证方式结合企业实际,从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和应用的全过程入手,由浅入深,由粗到精,逐步解析出一个老国企如何从古老的手工帐本过渡到现代化条码物流管理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套详细的、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

13、解决方案,对于企业进行自身内部物流及仓储库存的改造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1.3 研究方法本文以沈阳第一机床厂物资配送中转站的建立及应用为实例,分析其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剖析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设计了企业实施仓储库存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仓库建立方法和系统运行流程,总结了条码技术应用、业务流程设计、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共享传递等方面的经验,评述了该方法应用与生产实际中的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实现企业仓储库存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第二章 库存管理概述2.1 库存理论概述2.1.1 库存的分类库存可以按不同的作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

14、)周转库存。指生产或订货是以每次一定批量而不是以一次一件的方式进行的。(2)安全库存。指生产者为了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防止缺货造成的损失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存货。(3)运输库存。指处于相邻两个工作地之间或者相邻两销售组织之间的库存。(4)预期库存。指在淡季为旺季的销售或在收获季节为全年生产储备的存货。 本文所研究库存的范围主要指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周转库存,包括安全库存和预期库存,但不包括运输库存。2.1.2 库存控制的模型和意义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有两类:一是定量订货模型;二是定期订货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两种方式相结合使用。库存控制的意义如下:(1)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经常性的产品

15、或部件的制造质量问题。(2)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工人的缺勤问题、技能训练差问题、劳动纪律松弛和现场管理混乱的问题。(3)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供应商或外协厂家的原材料质量问题、外协件质量问题、交货不及时问题。(4)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弥补企业计划安排不当问题、生产控制制度不健全问题、需求预测不准问题、产品配套性差的问题。2.1.3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货位分配原则:(1)上轻下重。这样可使货架受力稳定。(2)分散均布。这样可使货架、地基受力均匀。(3)先入先出。这样可避免长期积压而产生锈蚀、变形、变质等损坏现象。(4)就近入库。就是将出入库频繁的零件,在人库时就近放在出货口附近,可以保证快速响应出库请

16、求,尽力提高工作效率。(5)分类配盘。按零件类型、按零件规格、按使用单位等进行分类配盘。这样,不仅能节省正常的产品发货时间,而且遇到维修领用或外销等情况、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调度原则:(1)先到先服务原则。(2)优先权原则。(3)处理时间最短原则:每一个出入库任务的完成时间都是不同,先处理那些完成时间短的任务申请,减少在线货物存储量,这一规则对完成任务小,批次多的系统尤为适用。 (4)处理时间最长原则。(5)随机规则。(6)联合出入库原则:有多项出入库任务是,适当把出入库任务进行组合优化,满足条件的出入库任务组合进行联合作业可缩短存取周期,提高存取效率。(7)中断抢先原则。货位管理原则

17、:(1)分巷道存放原则:目的是提高仓库的可靠性。要求将同一种规格的货物尽量均匀分散在不同的巷道进行存放。这一原则可以使所有的堆垛机同时高速运行,同时防止某一台堆垛机损坏或某一巷道发生阻塞而不能进行出入库操作,造成生产中断,物流阻塞。(2)就近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提高效率。不同频率、重量的货物在立体仓库中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按就近原则,入库时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最靠近入口的空货位,出库时寻找时间最早又最靠近出口的货物,这样使出入库时间最短,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货架受力均匀原则:上轻下重,使货架受力稳定;分散存放,货物分散存放在仓库的不同位置,保证货架受力均匀,防止货架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倾

18、覆。(4)先入先出原则:同种货物出库时,先入库者,先提出库,以加快物料周转,避免因物料长期积压产生锈蚀、变形变质以及其它损坏。(5)货位分区原则:根据货物出入库频率和特性,将立体仓库划区,方便管理。2.1.4 库存管理的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基本原理是处理问题要分清主次,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库存ABC分类法是按照存货单元的年利用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通常按20%,2050%,50100%三个百分区间将存货单元分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讲,数量上仅占据20%的存货单元对应的年利用价值达到80%,显然A类存货单元应给予优先考虑,而C类存货

19、单元,其年利用价值充其量仅仅占5%左右,在控制上可以采用较粗略的方法。2.2 企业物流理论概述2.2.1 物流的起源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以后,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更加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即“货物的配送”,而日本人将“PD”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称为物流、综合物流。“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后

20、勤保障供应系统中,成功地运用了“物流”技术,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及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生产厂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费者是物流的第二方,运输、仓贮起

21、家的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的第三方,成为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为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又称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物流是系统工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物流服务企业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发展。现代工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在生产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压得很低。但是,现代工业中从工业生产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难度很大,余地也很小。然而,在流通过程中降低物流成本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使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大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所以,从生产中压缩成本远不如从物流中降低成本,物流被

22、称作“第三利润源”。因此,发达国家工业界竞相研究物流,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开发物流技术,推动了物流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是物流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使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代物流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引发一场经济社会变革。2.2.2 企业物流的发展概括地说,企业物流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品物流阶段(Product Distribution),又称为产品配送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起止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属于企业物流的早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物流的主要功能大

23、多围绕在对产品从企业工厂生产出来到如何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的运作上。在当时,企业重视产品物流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把产品有效地送达到顾客。企业重视产品物流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扩张其生产线;二是为了对付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压力,倾向于生产非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产品物流阶段物流管理的特征是注重产品到消费者的物流环节。第二个阶段: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这个阶段的时间起止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后期,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物流集中表现为原材料物流和产品物流的融合。实践证明,综合物流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

24、更大的效益,因此,在这个期间综合物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时,运输自由化(Deregulation)以及全球性竞争的日渐加剧,使企业认识到把原材料管理与产品配送综合起来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企业物流迅速地从产品物流阶段向综合物流阶段发生转移。第三个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这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对传统的物流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企业已经将单纯的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群、产品群或产业链条上不同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个高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信息技术获得

25、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在生产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化革命。由信息技术所衍生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变化,使得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至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和制成品的分销商,进而使企业物流从综合物流阶段向供应链管理阶段发生转移。2.2.3 企业物流的内容随着企业物流从单纯的产品配送向综合物流直至向供应链管理阶段发展,企业物流包含的内容不断地得到增加、丰富;企业物流涉及的领域不断地得到扩大。现在看来,企业物流几乎贯穿着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概括地说,企业物流包含着采购、运输、存储、搬运、生产计划、订单处理、包装、客户服务以及存货预测等若干项功能。(1)采购(

26、Purchasing)把企业采购活动归入企业物流是因为企业运输成本与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采购的数量与物流中的运输与存储成本也有直接关系。把采购归入企业物流领域,企业就可以通过协调原材料的采购地、采购数量、采购周期以及存储方式等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2)运输(Transportation)运输是企业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事实上,运输也是企业物流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因为物流中最重要的是货物的实体移动及移动货物的网络。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物流经理负责选择运输方式来运输原材料及产成品,或建立企业自有的运输能力。(3)存储(Warehousi

27、ng & Storage)存储包括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活动:存货管理与仓储。事实上,运输与存货水平及所需仓库数之间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许多重要的决策与存储活动有关,包括仓库数目、存货量大小、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大小等。(4)物料搬运(Material Handling)物料搬运对仓库作业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物料搬运也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在生产型企业中,物流经理通常要对货物搬运入库、货物在仓库中的存放、货物从存放地点到订单分拣区域的移动以及最终到达出货区准备运出仓库等环节负责。(5)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产计划与物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事实上

28、,生产计划往往依赖于物流的能力及效率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计划还与存货能力、存货预测有关。(6)订单处理(Order Processing)订单处理过程,包括完成客户订单的所有活动。物流领域之所以要直接涉及订单的完成过程,是因为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前置期,即备货周期(Lead Time),它是指从客户下达订单开始,至货物完好交于客户为止的时间。从时间或者说前置期的角度来看,订单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物流功能。订单处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备货周期,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与承诺。(7)工业包装(Packaging)与物流紧密相关的还有工业包装,即外包装。企业物流中运输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

29、包装要求。一般来说,铁路与水运引起货损的可能性较大,因而需要支出额外的包装费用。(8)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客户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物流功能。客户服务水平与物流领域的各项活动有关,存货、运输、仓储的决策等取决于客户服务要求。(9)存货预测(Stock Forecasting)准确的存货和物料、零部件的预测是有效存货控制的基础,尤其是使用零库存(JIT-Just In Time)和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ing Plan)方法控制存货的企业。因此,存货预测也是企业物流的一项重要功能。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主要功能外,企业物流还包含诸如工厂和仓库选址、维

30、修与服务支持、回收物品处理、废品处理等功能。当然,不同的企业或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企业物流不一定会涉及到上述的方方面面。2.2.4 企业物流与生产制造的关系企业物流几乎涉及到贯穿企业运营的所有过程,因此,企业物流对这些过程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某种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就表现为企业物流与生产制造的互动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对企业生产周期的影响,若物流稳定畅通,则生产周期可能相对稳定且较短;若物流起伏不定,则生产周期的波动可能较大。在现今不少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或者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较为频繁的行业,对物流的快速响应要求表现得更为强烈,比如IT制造业、通讯行业等均如此。出于竞争的考虑,现今很多行业都趋于努力缩

31、短生产周期并减少改变生产线的时间与费用,采用零库存方法进行存储与计划的公司更是如此。比如DELL电脑公司,通过零库存的生产模式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存货风险,提高应变能力。除了生产周期,企业物流还与产品包装直接相关,无论是生产作业还是物流作业中,包装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产品,以免受损。因此,物流中的运输方式、物流质量的高低与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到包装的要求与稳定性。2.2.5 企业物流的范围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以制造业为例,物流可分为

32、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等。(1)采购物流,指将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由供应商处运入厂内,包括由销售点回收(采购)容器,以重复使用的回收物流。 (2)厂内物流,指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入库、保管、出库;将其生产的产品(商品)运到物流中心、厂内或其他工厂的仓库。物流中心、工厂仓库的这种将产品进行入库、保管、出库等一系列的产品流动称为厂内物流,厂内物流还包括在物流中心和工厂仓库进行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 (3)销售物流,指将商品从工厂、物流中心或外单位的仓库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消费者手中,还包括将商品送到外单位仓库的运输和配送。 (4)退货物流,指与已售出商品的退货有

33、关的运输、验收和保管。 (5)废弃物回收物流,指有关废弃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运输、验收、保管和出库。本文所研究的“企业物流”,是指以“厂内物流”为主的“制造业物流”,向前端适当延伸至“采购物流”,但并不包括第三方物流等。2.3 条码理论概述2.3.1 条码的定义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2.3.2 条码的发展历史条码技术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发起,7080年代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国外条码技术的应用,我国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

34、研究,并在部分行业完善了条码管理系统,如邮电、银行、连锁店、图书馆、交通运输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等。1988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并于1991年4月19日正式申请加入了国际编码组织EAN协会。近年来,我国的条码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商品使用的前缀码有“690”、“691”、“692”和“693”,条码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3 条码技术的优点条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2)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

35、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3)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4)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2.3.4 条码技术的应用范围(1)商业自动化系统:POS(Point of Sales)是一个商业销售点实时系统。该系统以条码为手段,计算机为中心,实现对

36、商店的进、销、存的管理,快速反馈进、销、存各个环节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立体仓库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条码技术,可以完成仓库货物的导向、定位、入格操作,提高识别速度,减少人为差错,从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3)条码技术还广泛地应用于交通管理、金融文件管理、商业文件管理、病历管理、血库血液管理以及各种分类技术方面,条码技术作为数据标识和数据自动输入的一种手段已被人们广泛利用,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2.3.5 条码编码方式(码制)介绍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码制,其中包括:Code39码(标准39码)、Code bar码(库德

37、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EAN和UPC条码)

38、、Code39码(可表示数字和字母,在管理领域应用最广)、ITF25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较多)、Code bar码(多用于医疗、图书领域)、Code93码、Code128码等。其中,EAN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在各类条码应用系统中,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在血库、图书馆和照相馆的业务中,Code bar码也被广泛使用。除以上列举的一维条码外,二维条码也已经在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找到了应用。本文所涉及条码的范围主要指工业企业中常用的Code39码,是一种可表示

39、数字、字母等信息的条码,可以字母和数字混排,主要用于工业、图书及票证的自动化管理,适合于品种复杂多样的零部件,目前使用极为广泛。第三章 需求分析3.1 企业概况沈阳第一机床厂隶属于沈阳机床集团,始建于1935年,建国后“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53年改建完成。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通过“八五 ”、“九五”期间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车床制造厂、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3.1.1 自然情况沈阳第一机床厂现有职工27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320人,一线工人近1300人,在岗职工平均年龄38岁。工厂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40、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工厂下设原部属行业二类所沈阳车床研究所,每年用于研发经费约占销售收入的3%,技术研发力量十分强大。工厂拥有按专业化格局组建的零件加工、部装、总装、喷漆、包装等车间,产品研发、工艺手段、质量保证能力、装备实力等均居于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工厂分东西两个厂区,东厂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北街22号,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各管理部室和冷热加工车间、床头箱装配车间;西厂区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黄海路45号,占地18万平方米,在1995年投资2.6亿元建成,主要包括床身等大件粗精加工车间、机床主机装配车间、喷漆包装车间等。工厂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19.5亿元,机床产量3

41、2400台,其中数控机床完成4000台,企业运营指标稳居同行业首位。3.1.2 主导产品工厂产品主要分为数控机床、专用机床、普通机床三大类,主导产品为数控机床,CKS、CK、CAK及TAC系列数控机床等在广大用户中享有盛誉,其中CK系列数控立车已批量打入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份额超过50%;CAK系列数控车床于1997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目前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0000台,是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3.1.3 经营业绩近年来,沈阳第一机床厂抓住市场机遇,把观念转变作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把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员工收入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现实目标,生产经营实现了跨越式的

42、发展,从不断冲击极限到不断超越极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不断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工厂在1998年时机床月均产量仅200余台,到2001年时月均产量仍不足500台。2002年4月份,工厂在产量达到580台时开始起步,6月份实现月产901台达到了工厂规模生产的盈亏平衡点,此后产量一路高歌猛进,从2002年12月的1200台,到2003年12月的2000台,2004年9月的2600台,2005年9月份又突破3000台,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历史纪录不断刷新。工厂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2002年完成5亿元,2003年完成9亿元,2004年完成14亿元,2005年完成19.5亿元,

43、以平均每年近70%的速度实现了高速增长。2005年工厂月销售收入及回款最高指标均突破了2亿元,人均年销售收入指标突破66万元(合8万美元),率先步入了世界先进机床企业行列(世界先进机床企业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员工人均年销售收入达到4万美元)。通过多次阶跃式的发展,工厂的总体经营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普通车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5%,把国内车床行业霸主地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3.1.4 发展目标多年来,沈阳第一机床厂一直坚持“贴近客户、关爱员工、保证质量、履行承诺”的方针飞速发展。作为沈阳机床集团的骨干企业,其经营规模始终占集团总体规模的40%

44、以上,其发展速度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成为集团内各企业的领跑者。2005年,沈阳机床集团完成销售收入近60亿元,步入世界机床十强行列。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下属各企业将整体搬迁到开发区,在搬迁的同时进行重组,实施先进的ERP管理系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其国内机床行业旗舰的风采,并提出了“2007年经营规模超百亿,步入世界机床五强”的宏伟目标,以及“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的战略构想。沈阳第一机床厂将继续保持其发展速度,为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倾力奋斗。3.2 企业库存物资特点沈阳第一机床厂库存物资以金属零部件为主,包含原材料、加工中间序件、成品件、标准件、外购件等,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45、:(1)零件种类多,数量大机床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零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以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普通车床CA6140/1000(早已入编国家机床教材)为例,每台机床零部件总数约2200余个;按照年产20000台计算,则年零部件入库总量约4400万个。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工厂产品零部件累计已达20万种,其数量之庞大令人难以想象。(2)精密零件多,存储运输要求高机床中的传动件居多,大多为精密零件,如齿轮、轴承、轴、杠等,必须使用专用的工艺装备来放置,以防止磕碰,否则就会丧失精度。例如齿轮有专用的“齿轮树”,轴杠要用吊架吊起来,等等。此外,大量的零件在存储时需要表面涂油防锈,其底面还要有托盘;有的零

46、入库时已经涂油,有的零件储存时间过长而需要重新涂油,总体来说保管工作比较繁琐。(3)单件入库,成套出库,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工厂零部件的入库一般采取的是单件小批入库方式,由上序加工车间、外协配套商、供应商等按日批、周批、月批等批次分别入库;而出库除三包服务用件以外大多为成套出库,由库房保管员根据产品结构数据表,按照需求套数全部配齐,给下序装配车间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就要求库房保管员必须熟悉产品结构,技术难度加大。3.3 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总体来看,沈阳第一机床厂的物资管理仍然处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生产以调度为主,计划为辅,企业缺乏一整套的、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

47、第一家实施MRP II的企业,沈阳第一机床厂曾经在计算机管理方面遥遥领先。但经过机床行业的几次波峰波谷,企业生产经营遭到巨大冲击,甚至曾一度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原有的MRP系统由于基础数据长期不能及时更新而遭到废弃,数据的搜集、统计和汇总只能依靠人海战术,零部件库存数、在制数统计不准确、不及时,难以指导生产,更不能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近年来工厂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零件外扩数量的日益增加,原有的库房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生产节奏节拍,反应速度明显滞后于需求变化,物资管理程序的失控,旧有的“管吃管添”现象又有所抬头,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如不能及时加以调整,在长期的不规范运行和巨大的粗放管理惯性下,库房作为企业底层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将成为永久的痼疾,使工厂陷入积重难返、进退两难的境地。仓库管理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