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研究.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首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研究二00八年六月分类号 密 级 公 开 U D C 单位代码 吉首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研究The study on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研究生姓名 指 导 教 师 副指导教师 学 科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研 究 方 向 区 域 经 济 提交论文日期 2008年4月15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6月5日答
2、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二00八年六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
3、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第一章 绪论2第一节 湘西地区概况2第二节 湘西州民族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2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重点和难点2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3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5第六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6第二章 湘西州农业产业现状及潜在竞争力分析7第一节 农业的地位和多功能性7第二节 湘西州农业的环境与潜在竞争力分析8第三节 将湘西州农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12第三章 湘西州工业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及
4、矿业为主)及潜在竞争力分析20第一节 湘西州工业的环境与内部结构分析20第二节 湘西州矿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在竞争力分析22第三节 将湘西州工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25第四章 湘西州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及潜在竞争力分析32第一节 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现状32第二节 湘西州第三产业的潜在竞争力分析33第三节 将湘西州旅游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39第五章 培育与提升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策略43第一节 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构建43第二节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三大产业市场竞争力46第三节 搞好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48致 谢51参考文献52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
5、4摘 要本文以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理论、创新经济学理论、循循环经济理论、“三带”理论及资源依赖学理论等为依据,对培育和提升湘西州民族地区三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较为笼统地概括了湘西地区概况,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根据湘西州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研究课题,并明确了该研究的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论述了研究的重要意义,陈述了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湘西州农业产业的环境、内部结构以及潜在竞争力分析,阐述了
6、湘西州如何将农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并提出了走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之路是提升湘西州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根本所在。第三部分:通过对湘西州工业产业的环境、内部结构以及潜在竞争力分析,阐述了矿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最新环境情况以及湘西州如何将工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所应做出的努力,并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湘西州培育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根本。同时,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矿业进行分析,表明了企业应当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扩环境,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并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创新经济学理论对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分析,表明了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引进、
7、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来推行正确的战略,并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竟争力。第四部分:通过对湘西州旅游产业的环境、内部结构以及潜在竞争力分析,阐述了湘西州如何将旅游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并构建了湘西州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弓弦箭”模型及简易流程图,提出了利用战略联盟战略、产业集群化战略及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第五部分:针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之战略对策,本文提出三方面的突出论点,即: 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构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搞好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主题词:湘西州民族地区,三大产业,潜在竞争力,竞争力培育与提升ABSTRACTThis text that basis on
8、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ies,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ies,creative economics theories,circulation economy theories,“three belt” theories and resource theory etc,makes an analytical research to how cultivate and enhance a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9、,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ively strategies.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ltogether: Part I: This text starts with a general summary of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and analysis the related result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According to the tende
10、nc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development,the author proposes the research topics, makes a clear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the study. Part II: With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e industrys environment, the int
11、ernal structure as well as potential competitive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is part describes how to convert the potenti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to real competitive one, and proposes that tak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
12、ure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agricultural industry. Part III: With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s 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s well as potential competitive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this part describes he lates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the pro
13、cessing industr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and elaborates how to convert the potential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to real competitive one, and proposes that tak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cultivate
14、 and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by using of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theories and analyzing of the mining industry, the author declares t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theories, only follows this way,we may acquire the most effe
15、ctive use of resources,protect environment, realizes the “Resources-production-renewable resources” in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form,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constant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using creative economics theories to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
16、re,this part shows t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introducing,digesting,aborting and renovating technology to carries out the correct strategy, and promot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Part IV: With the analysis of tourisms environment,the internal structure as well as potential competitiv
17、e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this part describes how to convert the potential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to real competitive one, and constructs the “the bowstring arrow” mode and simple flow chart of tourism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proposes the strategy of the
18、 core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by using 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y industry clustering strategy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art V: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e and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prominent argument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19、 superiority industry and characteristic economy; improving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enhancing the macroeconomic control and services of government.Key Words: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three industries,Potential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ness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引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20、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湘西州三大产业应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理论、创新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三带”理论及资源依赖学等理论为依据,对其环境、内部结构和潜在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如何将三大产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以及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将一步步找寻答案。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湘西地区概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
21、,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质集散地,素有“湘、鄂、渝、黔咽喉”之称。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2006年底总人口270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其中土家族112.2万人,苗族89.5万人。但这里却是层峦叠嶂、民俗浓厚,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能、矿产、林木、民族食品、中草药、农产品和旅游等产业资源。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极具开
22、发价值。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它依然贫穷落后,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第二节 湘西州民族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湘西州民族地区核心竞争力是指该区域所独具的,能使该地区在一个或数个产业领域使其主导企业取得并保持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它是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而非该区域所拥有的资源和禀赋本身。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重点和难点一、意义和目的为湘西州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为增强湘西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23、其核心竞争力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成果可作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决策的借鉴和参考,对丰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二、重点和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如何将湘西州三大产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难点是实施过程难。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内有关核心竞争力观点的论述竞争力是一个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系的概念,国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在未来市场上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阳国新(1995)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各经济区域所提供的商品在某一特定区域市场中占据的市场份额,主要强调培育地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严于龙(1998)认为,地区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省、自治区、直
24、辖市)国民经济在国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的强度以及在国内外贸易、金融、投资中的地位,强调一个地区提高基础设施所达到的科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强调地区再经济实力。王秉安(1999)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省、市、县或其它)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在大区域中相对于其它同类区域的优化配置能力,主要强调资源配置能力。赵修卫(2002)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就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它地区所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陈雪梅(2003)认为,在全球竞争
25、的挑战下,成功的区域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与地方品牌上,这就是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它是其他区域最难以模仿的,因为企业集群与地方品牌能通过外部经济效应、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带来学习与创新效应、扩大品牌与广告效应四个方面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单纬东(2003)认为,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黄善明(2004)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
26、织能力。潘丽柳(2004)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及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它是一贯复杂的混沌系统,其众多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及区域核心竞争力,创造区域性价值。李仁安和徐丰(2005)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所独具的,使该地区能在一个或数个产业领域使其主导企业取得并保持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它是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而非该区域所拥有的资源和禀赋本身。目前明确涉及区域核心竞争力的
27、研究不多,主要有:曹远征、赵彦云的三力体系,提出国家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认为其中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增值的竞争力,包括三次产业范围内的全部公司、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取决于其竞争资本水平,也取决于其竞争过程水平。二、国外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只有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构筑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是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密执安大学商学院教授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C.K parallaxCary hamlet)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The Core Competenc
28、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次使用,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特别强调“学识、协调和结合”,并以学识的拥有程度或能力为前提。核心竞争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特殊无形能力,具有延展性,也就是说其外部经济的实现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可有力的支持区域、产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它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他们的集合;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为产业、区域所独有,是一种特色经济,能使产业、区域保持持久的
29、竞争优势。Gerent DaystarsJohn Hag doom(2000)指出:核心竞争力应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单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整个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仅对核心竞争力几种相对重要、较新并具有核心贡献的理论进行介绍:(一)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它主要与资源拥有量相关。比较优势是由一国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静态优势,是本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有利条件,是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亚当 斯密的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这一观点,他认为:各国由于存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
30、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生产所有产品更有利。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 Hucksters)和他的学生奥林(B. Ohlin)提出了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理论,人们称之为赫克歇尔一奥林模型(HO. Model)。他们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即各种生产要素供给上的丰、缺状况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各不相同,地区同个人一样,在生产各种物品的便利条件方面,禀赋的差别也很大,原因之一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有所不同。同时
31、也特别强调了技术在优势形成中的作用。作为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列昂惕夫提出了列昂惕夫反论,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至1951年间的统计数据,对其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其目的是对H-O模型进行验证,但验证的结果恰恰和理论判断相反。伯利兹(Breezes)、克鲁格曼的(Paul Kerugma)等提出的“蛙跳”(Leapflogging)模型,也强调了技术在优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比较优势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是强调它对某方面差异性形成的作用,如要素成本差异、形成特色产品等。(二)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
32、tage)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发表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及国家竞争优势等著作就突破了传统优势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性产业与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等一系列综合要素构成;一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比比较优势重要,只有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是一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而核心竞争力是比较优势的延伸和升华,是竞争优势的源泉。竞争优势与资源优化配置及有效利用相关,是在竞争中比对手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建立独特优势的素质,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个中能力的综合集成作用结果。(
33、三)创新经济学理论。创新说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 Schumpeter)在1993年最先提出,他认为竞争力优势主要是技术及组织的不断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生产新知识或者用新的方法集成已有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为重要的经济产品和过程。(四)资源依赖学理论。美国学者杰伊巴尼是资源依赖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从内部寻找竞争优势一文探究了资源依赖学的理论概念及如何帮助管理者理解业务和公司层次战略问题。他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具有:1、价值;2、稀缺性;3、难以模仿性。那么它们对于竞争就显得非常重要。该学派注重根据企业的内部特征来分析企业为什么追求具有不同产出的各种战略。其中心主张是:组织是可用
34、来获得特许市场地位的各种专门化资源的积累,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Y多兹吸收了资源依赖学派发展起来的许多概念,讨论了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他识别了竞争力管理中的五个关键过程:竞争力的开发过程、扩散过程、集中过程、影响过程和更新过程;列举了加速发展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手段,包括业务流程再造、质量管理及职业培训等。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以湘西州三大产业的潜在竞争力分析研究为基础,对湘西州民族地区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从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将三大产业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第六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拟进行广泛的文献探索,吸收国内外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领域的理论
35、依据,参照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情况,立足本地优势资源,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相结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湘西州三大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实现湘西地区经济的崛起。第二章 湘西州农业产业现状及潜在竞争力分析第一节 农业的地位和多功能性一、农业的地位“民以食为天”,“饥荒起乱心”,这充分说明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其地位不但体现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也体现在它是社会分工和其他部门独立与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湘西州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为整个湘西自治州的其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条件和必要的生产要素;农业产
36、业在提供了商品市场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再生产提供了基本条件。农业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大部分要依靠农村提供,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从农业部门中节约出更多的劳动力,并把他们输送到其他部门。二、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部门除了生产粮食以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农业不仅能够保障粮食供给,提供多种农副产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还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缓解能源危机、推动以生物质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革命、保护生态环境、保留田园景色、乡村风味、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既决定了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产业,又预示着农业与其
37、他产业有所不同,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多方面的作用,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多功能农业既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当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需要通过发展多功能农业来加以有效缓解。其基本特征大致如下:(一)农业的增产措施改变。传统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以机械化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化肥、农药等化学物的普及应用和大量投入作为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基本手段,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多功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从措
38、施到内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主要体现在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增加不再成为农业产量增加的主要依赖手段等方面。比如说,各种生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取代了化肥的大量使用。 (二)农业的内涵与外延改变。内涵方面,农业生产中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农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减少,而用于人们现代消费、工业原料或出口创汇的各种农产品生产,以及用于恢复和维系自然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农业活动的比重则明显上升。外延方面,不仅农资供应、农业基建、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藏、运输、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经济活动迅速发展,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且,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可满足居
39、民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行业部门。 (三)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的结合空前紧密。推动和促进与农业关联产业(包括前关联产业、中关联产业、后关联产业)部门的更快发展,既是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出发点,也是多功能农业发展自然延伸的重要结果。伴随着多功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紧密结合、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迅速形成。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从理论到实践都丰富和拓展了农业的内涵,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纳入农业产业的范畴,将为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的构造搭建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平台。第二节 湘西州农业的环境与潜在竞争力分析一
40、、湘西州农业资源概况湘西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鄂西山地交汇地带,属中亚热带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地类型俱全,气候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州内山高岭峻,河谷深壑,海拔多在800米以上。各县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8-16.9,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无霜期250-280 天。山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有65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木材蓄积量2539万立方米;耕地面积有132.42万公顷,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活立木蓄积量1600余万立方米,保存有水杉、银杏、香樟等多种孑遗和珍贵树种;牧草面积有58平方公里,牧草品种290多种,可以发展
41、牛、羊、兔等食草动物;淡水面积有2.7万公顷,可供开发1万公顷。水能资源:湘西州内有368条天然河道,主要有酉、澧、武、沅四大水系,酉水在境内长201公里,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沅江的一大支流。湘西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9万千瓦,水能可供开发的137.2万千瓦,现已开发46.96万千瓦。主要产品:湘西州农作物主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烟叶等。土特产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叶、烟叶、柑橘、板栗、蜜蜂、药材等最为著名。它是全国桐油重点产区之一,又是“生漆之乡”,其中龙山县被列为全国生漆基地。湘西州的“红壳大木”漆树被定为全国优良漆树品种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岚针”为全国名茶。“
42、湘泉”“酒鬼”为酒中佳酿,属国家级名酒,享誉海内外,土家织锦、苗家锈锦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湘西州农业的内部结构(一)农、林、牧、渔及副业从表2.2、2.3可以看出,湘西州农业基础仍然不稳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很突出。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结构来看,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种植业,种植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2.2%;其次是畜牧业,约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5.5%;相比之下,林业和渔业的比重相当小,分别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8.8%和2.5%;农林牧渔服务业仅占其总值的1%。在种植业中,湘西州均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产量占了谷物及其他作物总产量的71%。从蓄
43、产品的构成来看,在肉类产品中,又以猪肉占绝对优势,占了近72%。相对而言,牛肉、羊肉和家禽肉的比重较小,分别占肉类产品的10%、5%和13%。在经济作物中,从表2.3看出:湘西州虽然仍以油料作物为主,但烤烟、水果及药材等作物得到了较快发展。表2.1湘西州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其部门构成(单位:万元、%)生 产 部门 农林牧渔农 业林业牧 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谷物及其他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总产值其中生猪总产值4799702985441728771235824219712239487395118984937比重10062.236718.825.5712.51.0表2.2 2006年湘西州各县(市)畜牧
44、业(肉类)产量构成 (单位:万元)市县肉类名称湘西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猪肉87395807090107840106401145847811631919277羊肉5667613453105410541395345762889牛肉1189797980117301730113666039881587家禽肉162492192210718331833226155232862647表2.3 2004-2006年湘西州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 (单位:公顷、吨)作物2004年2005年2006年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粮食1950608046821927107122901921
45、60816110油料582208725156860828695621086782烟叶120901826515600250011442026319水果柑橘3043561971313756612517435966047530475664342328茶叶6406283480668油桐947390618838油茶637157595566造林695522148424796注:以上三个表的数据都是根据湘西统计年鉴(2006年)资料整理而成。二)湘西州农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湘西州农业内部结构的根本问题是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这样一个深层次结构问题,农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应当突出地方特色,发展适合湘西州民族地区区情的特色农业。首先,优化农林牧渔大农业的产业结构。针对农业(耕作业)和牧业(主要是养殖业)的比重过大,而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的情况,以加大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力度为调整的重点,利用资源优势,拓宽林业和渔业发展的新途径,以提高林业和渔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其次,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发展茶、油、蔬菜、猕猴桃、柑橘、中药材、五倍子等经济作物,走结构多元化、部门经济高效化之路。第三,就畜牧业内部结构而言,在牲猪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境内广阔的草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草山放牧业,增加大牲畜草场的比重。同时,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