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的分类、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病毒的分类、诊断与治疗.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931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 首篇报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图书馆出版目录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2004年: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931)1.狂犬病 预防和控制 2.狂犬病疫苗 3.狂犬病病毒 4.流行病学监测 5.指南 I.标题 II.丛书 ISBN 92 4 120931 3(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分类:WC 550) ISSN 0512-3054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WHO Pres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 Avenue
2、Appia,1211 Geneva 27,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2476;传真:+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获取。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无论是为了出售或非商业性发行,应向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处提出申请,地址同上(传真:+41 22 791 4806;电子邮件:permissionswho.int)。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关于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
3、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或推荐,或优于其他未提及的同类公司或产品。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的首字母均为大写,以示区别。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本文内容为国际专家小组的集体意见,并不一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或颁布的政策。本文包含了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国际专家认为通过皮内注射进行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安全和有效的特定疫苗的信息。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依据的是对(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已发表的(有关
4、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采用这些产品的临床研究文章之综述的评价,以及对作为这些研究的组成部分而由独立实验室进行、或为了这些产品的控制而由国家监管部门和/或生产商进行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因此,本文提及某些产品,并不等于担保任何特定批号的疫苗适用于某特定的目的。每个具体批号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由其生产商负责。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也不保证:1. 现在被认为经皮内注射接种而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后会一直安全、有效;2.疫苗已被世界各国监管机构批准用于狂犬病(或任何其他疾病)的暴露后预防;或疫苗的使用符合任何国家的国家法律和条例,包括但不仅限于专利法。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提醒采购疫苗的联合国机
5、构,储存、操作和运输不当会影响疫苗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对购买、分发和使用本文所提及的任何疫苗或其他产品而造成的、或与其相关的任何损伤、死亡、损失、损害或其他伤害,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本出版物中的信息不可用于推销之目的。排版于:印刷于: 目录1.导言101.1 估测狂犬病负担的方法111.2 全世界狂犬病负担的估测值112.狂犬病病毒的分类132.1 狂犬病病毒的特征142.2 狂犬病病毒属的分类标准143.发病机理和诊断173.1 发病机理173.2 诊断173.2.1 人类的临床诊断173.2.2 实验室诊断183.2.3 动物和人类狂犬病的死后诊断技术203.2.4 人狂
6、犬病活体诊断技术213.2.5 应用分子技术确定病毒:流行病学234.狂犬病人生前和死后的管理234.1 狂犬病人的治疗234.2 通过器官移植传播244.3 关于狂犬病人安全临床管理的建议244.4 死于狂犬病的病人尸体的管理255.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55.1 人用狂犬病疫苗265.1.1 人用疫苗的种类265.1.2 对人用疫苗效力的要求275.1.3 疫苗和全部暴露后预防措施的失败275.1.4 用药途径285.2 兽用疫苗295.2.1 兽用疫苗种类295.2.2 对兽用疫苗的效力要求315.2.3 兽用疫苗的安全性335.3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356.人类狂犬病的预防356.1
7、暴露前接种356.2 暴露后预防366.2.1 一般事项376.2.2 暴露后预防证书386.2.3 暴露后预防接种的并发症387.犬狂犬病控制的国家项目397.1 流行病学监测417.2 大规模的犬类注射接种活动427.3 补充措施:犬只的口服接种437.4 犬群管理和动物计划生育(ABC)项目447.5 国内和国际合作458. 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控制468.1 食肉类动物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468.1.1 非洲468.1.2 亚洲478.1.3 欧洲478.1.4 北美洲488.1.5 南美洲498.1.6 加勒比海岛屿498.1.7 欧亚和美洲北极区和亚北极区498.2 蝙蝠狂犬病50
8、8.2.1 非洲、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的狂犬病病毒508.2.2 美洲食虫蝙蝠中的狂犬病518.2.3 吸血蝙蝠狂犬病518.3 啮齿动物中的狂犬病528.4 应特别注意的野生物种528.5 消灭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538.5.1 减少动物数量538.5.2 野生动物的免疫538.5.3 口服接种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评价558.6 蝙蝠狂犬病控制588.7 其他公共卫生措施589. 无狂犬病和暂时无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5910. 动物的国际间转运6010.1 从有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向无狂犬病国家或地区跨国运输伴侣动物6010.2 伴侣动物在无狂犬病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国运输6110.3 残疾人用引导
9、犬及其他服务犬的特别豁免6110.4 从有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向无狂犬病国家或地区跨国运输家畜、动物 园动物、研究用和表演性动物6210.5从无狂犬病到有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或有狂犬病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跨国转运任何动物6211.信息交流6211.1 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6211.2 狂犬病信息交流的地区性活动6311.2.1 非洲6411.2.2 亚洲6411.2.3 美洲6411.2.4 欧洲6511.2.5 地中海6511.3 研讨会、小组培训和研究奖学金6512. 21世纪的研究问题6612.1 基础研究6612.1.1 诊断学6612.1.2 新分离物的分子学、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点6612.1
10、.3 生物制品6612.1.4 治疗6812.1.5 流行病学6812.1.6 病理学6812.2 有关犬类狂犬病控制的操作性研究6912.2.1 狂犬病:国家卫生政策的重点之一6912.2.2 协调有方的国家狂犬病项目7012.2.3 支持性的法律法规7012.2.4 基础设施和能力7012.2.5 为暴露前、后治疗提供充足数量的现代免疫制剂7112.2.6 犬群的管理和大规模免疫7112.2.7 群众的意识7112.2.8 倡导国家级的狂犬病预防和控制72鸣谢72参考文献73附件1暴露后预防指南83附件2人狂犬疫苗接种证书推荐范本90附件3狂犬病控制技术合作国际机构地址92附件4犬、猫和雪
11、貂国际狂犬病免疫证书97附件5人狂犬病暴露病例推荐记录表101附件6人和动物狂犬病的交互式信息映射系统-Rabnet网103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日内瓦,2004年10月5-8日参加人员Dr D. Briggs, Adjunc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Medicine/Pathobiolog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USA Dr H. Bourhy, Head, Rabies Unit, Department of Eco
12、systems and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asteur Institute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ference and Research on Rabies, Paris, FranceDr S. Cleaveland, Senior Lecturer, Tropical Animal Health, Centre for Trop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aster Bush Veteri
13、nary Centre, Roslin, Midlothian, Scotland Dr F. Cliquet, Director,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Rabies and Pathology of Wild Animals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n Zoonoses Control, National Centre on Veterinary and Food Studies (AFSSA), Malzville, France Dr H. Ertl
14、, Professor and Programme Leader, Immunology Programme, The Wistar Institute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ference and Research on Rabies, Philadelphia, PA, USA Dr A. Fayaz, Head, Virology Department, Pasteur Institute of Iran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ference and R
15、esearch on Rabies, Tehran,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Dr A. Fooks, Head, Veterinary Laboratories Agency, Department of Virology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abies and Rabies-related Viruses, Addlestone, Weybridge, EnglandDr T. Hemachudha, Professor of Medicine and
16、 Neurology,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Hospital, Bangkok, Thailand Dr R. L. Ichhpujani,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Directorate General of Health Services, Ministry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New Delhi, India Dr W. R. Kaboyo, Assistant Commissioner for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 and Zoonoses Control, Mi
17、nistry of Health, Kampala, Uganda (Rapporteur)Dr H. Koprowski,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Neurovirology, Philadelphia, PA, USADr S. N. Madhusudana, Additional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eurovirology, Nat
18、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d Neurosciences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ference and Research in Rabies, Bangalore, IndiaDr T. Mller, Senior Scientist and Principal Investigator,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Fed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nimal Virus Diseases and Director, WHO
19、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abies Surveillance and Research, Wusterhausen, Germany Dr L. Nel,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University of Pretoria, Faculty of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etoria, South Africa Dr B. Quiambao, Chief, Clinical Research Divis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r
20、opical Medicine, Metro Manila, Philippines (Rapporteur)Dr C. E. Rupprecht, Head, Rabies Section, Division of Viral and Rickettsial Diseases, Viral and Rickettsial Zoonoses Branch, National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
21、re for Reference and Research on Rabies, Atlanta, GA, USADr N. Salahuddin, President,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Pakistan, Liaquat National Hospital, Karachi, Pakistan Professor M. K. Sudarshan, Head,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 Kempegowd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Bangalore, India Dr
22、N. Tordo, Head, Antiviral Strategies Unit, Department of Virology, Pasteur Institute, Paris, France Dr A. I. Wandeler, Head, Centre of Expertise for Rabies, Ottawa Laboratory Fallowfield,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and Director,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ontrol, Pathogenesis and Epidemiolog
23、y of Rabies in Carnivores, Nepean, Ontario, Canada (Chairman)Dr H. Wilde, Professor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Chulangkorn University, and Senior Consultant Physician, Queen Saovabha Memorial Institute, Thai Red Cross Society, Bangkok, Thailand其他组织的代表 以下代表受到邀请但未能出席:J.Domenech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4、,意大利罗马),动物健康和生产处,动物健康组组长;R.Butcher博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英国伦敦)顾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Dr F. Cliquet, Director,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Rabies and Pathology of Wild Animals and Head, OIE Reference Laboratory on Rabies, National Centre on Veterinary and Food Studies (AFSSA), Malzville, France Marwar Animal Protecti
25、on Trust Mr F. Spinola, Chairman, Marwar Trust, Geneva, Switzerland秘书处 R.Ben-Ismal博士,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埃及开罗)热带病和人畜共患疾病/传染病控制地区顾问,受到邀请但未能出席。Dr A. Belotto, Chief,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 Unit,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Americas, Washington, DC, USADr R. Bhatia, Focal
26、Point for Zoonoses, Blood Safety and Clinical Technology,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ast Asia, New Delhi, IndiaDr H. Endo, Director, Control, Prevention and Eradica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Geneva, SwitzerlandDr B. Ganter, Regional Adviser,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
27、veillance and Response,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Copenhagen, DenmarkDr R. Gibert, Scientist, Viral Vaccine Control and Viral Safety Unit, French Agency for Health Product Safety (AFSSAPS), Lyon, France (Temporary Adviser)Dr V. Grachev, Deputy Director, Institute of Poli
28、omyelitis and Viral Encephalitides,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Moscow, Russian Federation (Temporary Adviser)Dr I. Knezevic, Scientist,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Biologicals, Immunization,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 Family and Community Health, WHO, Geneva, Switzerland
29、Dr D. Mc Adams, Grand Saconnex, Geneva, Switzerland (Consultant)Dr F.-X. Meslin, Coordinator,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Monitoring of Zoonoses, Foodborne Diseases and Kinetoplastidae, Control, Prevention and Eradica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Geneva, Switzerland (Secretary)Dr E. Miranda, Focal
30、Point for Rabies, 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Combating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Manila, PhilippinesDr Sylvie Morgeaux, Head, Viral Vaccine Control and Viral Safety Unit, French Agency for Health Product Safety (AFSSAPS), Lyon, France (T
31、emporary Adviser)Dr J.-B. Roungou, Regional Adviser on Tropical Diseases, Other Tropic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Africa, Harare, Zimbabwe1.导言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于2004年10月5-8日在日内瓦召开。控制、预防和根除传染病主任远藤弘良(Hiroyoshi Endo)博士代表总干事向参会者致欢迎词。他指出,99%以上的人类
32、狂犬病死亡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大多数受累国家中该病尚未得到控制。尽管存在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却受到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制约。 对狂犬病控制的政治承诺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关于该病对公共卫生真正影响的准确数据。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官方报告的死亡人数大大低于该病的实际发病情况;这种漏报现象的普遍存在有着多种原因。漏报又进一步导致了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对其缺乏重视。在暴露后预防服务的负担能力和获得程度、对狂犬病的了解程度、暴露于疯犬的危险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疾病负担在社会各人群的分布不同,受影响的主要人群是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儿
33、童。人畜共患病、食源性疾病和动质体目生物(Kinetoplastidae)战略发展和监测协调员Franois-Xavier Meslin博士为与会者回顾了自1991年召开的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以来WHO所开展的狂犬病方面的各种活动。WHO一直与其合作中心、狂犬病专家和其他公立和私营性质的伙伴合作,对特定国家及全球的狂犬病负担进行新的评估,以促进其他技术的发展,如通过皮内注射进行暴露后预防、以单克隆抗体混合制剂代替人和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通过装有疫苗的诱饵对犬进行口服接种等。作为亚洲推进狂犬病控制工作的一部分,根据200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WHO关于亚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国际磋商会
34、的计划,WHO在亚洲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以便加强各国解决狂犬病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并组织能将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推到重要位置的舆论领袖形成一个地区间网络。 Alexander Wandeler博士当选为主席;Betty Quiambao和Winyi Kaboyo博士当选为报告人。 本报告中的信息为关于狂犬病预防和控制的最新信息,应取代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第8个报告的信息(1)。 1.1 估测狂犬病负担的方法由于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狂犬病报告质量不佳,最近已经对狂犬病造成的死亡分布情况进行了几次调查。其中一项研究采用与其他传染病所用方法相类似的预测方法,对狂犬病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造成的人的
35、死亡做了估测(2)。该研究采用一种概率决策树方法来确定一个人被可疑疯犬咬伤后发生临床狂犬病的可能性。此外于2003年,WHO还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来测算狂犬病的全球负担(3)。该工作小组采用将采集自非洲和亚洲的数据用于概率决策树模型的方法,对狂犬病在这些区域造成的公共卫生和经济的负担进行重新评估,从而提供了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有关狂犬病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人力和经济损失的评估。而且,还计算了狂犬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值,并同其他传染病进行比较。此外,WHO要求印度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协会采取多中心研究的方法,来评估狂犬病目前在印度造成的负担(4)。WHO欧洲区和美洲区从文献中收集了关于经济负
36、担的数据。 1.2 全世界狂犬病负担的估测值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所用的费用在所有国家都是最大的经济支出。疫苗的种类、疫苗接种方案、用药途径以及所使用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都会对治疗费用有明显的影响。除了狂犬病相关的生物制品的花费以外,还有医生/医院的费用、因去看病(或陪人看病)而损失的收入、以及暴露后预防对情感和心理的影响。因为人们觉得神经组织疫苗的生产成本较低,所以此类疫苗仍被广泛的使用。但这类疫苗引起严重和长期副作用的比例约为0.3-0.8/1000人。由于仍采用此类方法的国家报告率很差,所以尚未对副作用引起的总花费进行评价;但其所致伤残持续的时间从4.9个月(Semple疫苗的平均值)到6.6
37、个月(乳鼠脑疫苗)不等,在收入上造成很大的损失。对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贮主中的狂犬病所需的成本、特别是动物生产领域的损失,必须要加以考虑。非洲和亚洲。犬狂犬病造成的人死亡率估计为55 000人/年(90% CI:24 500-90 800);其中56%发生在亚洲,44%发生在非洲。大多数死亡(84%)都发生在农村地区。每年因狂犬病死亡而造成174万(90% CI:25-457万)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损失;因神经组织疫苗的副作用而引起的发病和死亡、以及被可疑疯犬咬伤后因恐惧和创伤而造成的心理影响而另外损失4万伤残调整寿命年。后者很难换算成金钱价值,但粗测后带入一个模型,可将所有这些因素换算成间接伤残
38、调整寿命年。狂犬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在非洲达32 385伤残调整寿命年;在亚洲达139 893伤残调整寿命年。估计非洲和亚洲每年用于狂犬病的费用为5.835亿美元(90% CI:5.40-6.26亿美元),其中进行了大量暴露后预防治疗的亚洲国家占了费用的大多数(亚洲:5.63亿美元(90% CI:5.20-6.058亿美元);非洲:2050万美元(90% CI:1930-2180万美元)。暴露后预防治疗支出的大部分由病人负担,而病人的负担能力是最差的。例如,在印度,狂犬病造成的经济负担中,病人要负担近一半(数据总结自印度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协会所进行的一项研究)(4)。在非洲和亚洲,每年因狂犬病造成的
39、畜牧损失估计为1230万美元。美国。美国每年用于狂犬病预防的总支出估计达3亿美元(来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有几个州正努力消灭浣熊狂犬病,希望能减少因浣熊中不断加重的狂犬病疫情而增长的对暴露后预防治疗的需求。这种大规模的活动需要有永久的监测和维持一种昂贵的屏障来保持美国的无狂犬病状态。欧洲。赤狐是狂犬病毒的最主要贮主。在法国,控制狐狂犬病的累计费用(包括1986-1995年期间进行的口服接种)估计为2.61亿美元(5)。拉丁美洲。用于国家狂犬病控制项目的预算(不包括巴西)在2000年为10 980 892美元,2001年为22 215 289美元(6)。巴西自己估计2004年用于狂犬病预
40、防的预算为2800万美元(S. Garay,私人信息,2004)。这些费用包括人用和犬用疫苗、免疫球蛋白、实验室诊断试剂、医疗和兽医人力、工作人员培训和犬接种活动的花费。这些数字中还未包括因病人求医而产生的费用(与损失的时间、收入和副作用有关的费用),也未包括蝙蝠相关的人或牛狂犬病的费用。吸血蝠狂犬病相关的损失被大量地低报。1985年估计,每年牛的死亡数为100 000头,年损失约3000万美元。按照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全程治疗费用在亚洲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3.87%,在非洲占5.80%。如果使用更贵但更安全的细胞培养疫苗,这些数字会大大增加。例如,使用细胞培养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
41、的费用,相当于一个非洲公民平均51天的工资;一个亚洲公民平均31天的工资。虽然狂犬病预防的全球总支出每年超过10亿美元,但我们应该知道,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监测不力和漏报,以及各参与成员之间缺乏协调,这个数字严重低于实际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新型的细胞培养或纯化鸡胚疫苗,随着对安全、有效治疗的公共需求不断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暴露后预防的需求数量的增加,成本将会继续明显地增加。全球狂犬病引起的人类死亡几乎都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即,暴露后预防),预计亚洲和非洲死于狂犬病的总人数将达330 304(90% CI:141 844-563 515)。2.狂犬病病毒的分类2.1
42、 狂犬病病毒的特征狂犬病脑炎的病原体属于单股负链病毒(Mononegaviruses)目、弹状病毒(Rhabdoviridae)科、狂犬病毒(Lyssa)属。狂犬病病毒有一个12kb长、不分节段的负极性RNA基因组,编码5种病毒蛋白(3到5):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醣蛋白G和多聚酶L。狂犬病病毒颗粒为子弹形状,长100-300nm,直径75nm(7)。它由2个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i)外壳上覆盖有G-蛋白三聚体组成的刺状突起(长10nm),可识别易感细胞膜上特定的病毒受体;(ii)内含螺旋状排列的核壳体(ribonucleocapsid),由与蛋白N、多聚酶L及其辅助因子蛋白P(原名
43、M1)密切相联的RNA基因组组成。核壳体确保基因组在胞质中的转录和复制。最后,蛋白M(原名M2)占据了核壳体和外壳之间的位置,决定了病毒出芽及其子弹样的形态。2.2狂犬病病毒属的分类标准在1956年狂犬病相关病毒首次在非洲被分离出来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狂犬病毒与众不同,在抗原性方面有别于弹状病毒科的其他成员(8)。由此而将引起狂犬病样脑炎的病毒归于狂犬病病毒属(lyssa为希腊语,意为狂犬病)。按照与血清和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交叉反应情况,该属最初分为4个(1-4)血清型,有以下各种:血清型1,狂犬病毒(RABV);血清型2,Lagos蝙蝠病毒(LBV);血清型3,Mokola病毒(MOKV)和血
44、清型4,Duvenhage病毒(DUVV)。欧洲和随后澳大利亚进一步分离出新的蝙蝠狂犬病病毒,以及在几种基因(N、P和G)遗传定性方面的进展,都支持分为7种基因型(1-7),这证实并扩展了抗原数据(表1):1、RABV;2、LBV;3、MOKV;4、DUVV;5、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EBLV-1);6、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EBLV-2);7、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ABLV)。在每个基因型中,亚型是指在特定地域和/或动物宿主中流行的变异株。这些基因型又进一步合并为2个遗传谱系(phylogroup):基因型1、4、5、6和7(遗传谱系I);基因型2和3(遗传谱系II)。每个遗传谱系中的病毒
45、在生物特性上有所不同(致病性、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受体识别等等)(9, 10)。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蝙蝠是目前已经定性的7种基因型中6个基因型的贮主和病媒生物(基因型3,即MOKV的准确贮主尚待确定)。5种基因型以蝙蝠为唯一的病媒生物;只有基因型1,即RABV的病媒生物尚包括陆地病媒生物(主要是食肉动物)。基因型1是传统的狂犬病毒,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家养或野生动物中。基因型2-7的地理分布和宿主范围要窄一些(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仅分布于欧洲和澳大利亚)。病毒的分类将会不断变化,尤其是当蝙蝠狂犬病病毒监测得到加强后(11)。中亚、东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地区近来分离出的蝙蝠狂犬病病毒需要被划分为新的基
46、因型(表1):Aravan病毒(ARAV)、Khujand病毒(KHUV)、Irkut病毒(IRKV)和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CBV)。在核壳体水平,狂犬病病毒之间有着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主要是由于N蛋白的序列保留(sequence conservation):氨基酸一致性达78%(MOKV和EBLV-2)至93%(DUVV和EBLV-1)。因此人们可以使用类似的免疫荧光诊断试剂。携带主要抗原部位的G蛋白的胞外段(ectodomain)更加易变;同一遗传谱系内的狂犬病病毒之间能够交叉中和(胞外段的氨基酸一致性74%),但不同遗传谱系之间无交叉中和反应(胞外段的氨基酸一致性62%)。目前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表明,疫苗株(都属于遗传谱系I中的基因型1型)不能保护免于遗传谱系II中的狂犬病病毒的感染。表1狂犬病病毒的分类 遗传谱系基因型种缩写(ICTV)a地理起源可能的病媒生物已定性的毒株I1狂犬病毒RABV全球(除几个岛屿外)食肉类(全球);蝙蝠(美洲)I4 Duvenhage病毒DUVV南部非洲食虫蝙蝠I5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型EBLV-1欧洲食虫蝙蝠(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I6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型EBLV-2欧洲食虫蝙蝠(Myotis sp.)I7澳大利亚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