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6788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礼仪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礼仪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礼仪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礼仪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学资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现代礼仪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现代礼仪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选1、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中的“礼”的含义是广义泛指西周社会的礼 。2、孔子说”殷因夏礼”,其中有“礼”指的是狭义,指社会制度或典章制度。 3、“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礼记中庸中的“礼仪”意为礼的纲目。 4、“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楚茨中的“礼仪”意为古之祭祀之仪式 。5、我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五常,除仁、义、智外,还有礼与信。6、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中周礼是专用谈政治制度的书。7、礼仪中的概念为礼节仪式。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礼应理解为礼物、献礼。9、礼仪学这门学科

2、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礼仪。二、多选1、礼仪学有关理论的探讨包含有研究对象、礼仪的历史、礼仪的性质、礼仪构成要素、礼仪规律、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 。 2、我国古代“礼”概论基本含义有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3、在书中“仪”的概念为法度 准则;容貌 风度;典范 表率理学;形式 仪式 ;礼物。三、填空题1、三纲指_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_。2、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等三部讲述儒家经典著作。3、礼是礼仪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礼仪是这门学科重要的基本概念。礼仪的概念是以礼的概念为前提条件的。4、“礼仪”一词,早在 诗经 和 礼记 中就已经出现了。5、英语表示礼仪的单词是“ETIQTTE”它泛指

3、_人际交往通行证_。6、礼仪学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7、礼仪学的研究研和运用,只有贯彻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应和丰硕的成果。8、现代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的概念,其它基本概念还有礼、仪以及礼貌、礼节等。9、在“仪表堂堂”中,“礼”的概念为容貌和风度。10、在现代“礼仪小姐”、“礼仪先生”称谓中,仪的定义为典范和表率。11、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民展起来的。四、名词解释1、礼:指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2、礼仪:则

4、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3、礼仪学:是研究礼仪的性质、构成、规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性的礼仪规范的一门科学。4、社会等级:通常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中一定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的成员依据国家的成文不或不成文法规定而享有某种特权。五、简答题1、分辩礼貌、礼节与礼仪。答: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还包括表情)谦虚恭敬的表现,如有礼貌、讲礼貌。礼节是指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礼仪则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

5、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礼仪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2、简述等级与阶级的关系。答:社会等级和阶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阶级表现为等级。比如奴隶社会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但等级不一定表现为阶级,如我国封建社会不同的官员等级并不是不同的阶级。3、简述礼仪的内涵与外延。答:礼仪”的内含是:指礼仪是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规范、准则、方式,或形式或程序,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具有指导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9、“礼仪”的外延是:指礼仪包括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第二章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单选

6、1、有关原始氏族的“司礼”的陈述,正确的是负责主持节日、庆典等仪式。2、原始社会的礼仪中最突出的是各种崇拜的礼仪。3、礼记所载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指的是原始社会。4、禘祭是指古代帝王追祭始祖之先的一种宗庙祭祀礼仪。5、我国古代的“吉礼”是指祭祀的典礼。6、曾接见英国公使马尔戛尔尼,要求其行三跪九叩礼的清朝皇帝是乾隆 。 7、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是既文明又不文明。8、原始社会形态在中国解体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夏代。9、在母系氏族的原始社会中,母舅代表着家族的纪律、权威及执行权利的原则。 10、礼仪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从司仪的显赫地位得到证明。11、舞蹈是美洲土著的一种敬神仪式,

7、也是各种宗教庆典中的一项节目。12、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特征是十分鲜明的。13、商书盘庚中篇中“秦畜汝众,汝当作我畜民”中的“众”,“汝”特指奴隶。14、校阅、出师、气师、致师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军礼。二、多选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意识,决定于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2、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原始社会经历的两大阶段是蒙昧社会、野蛮社会。3、原始社会礼仪中崇拜礼仪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神灵崇拜。4、易洛魁人自然崇拜观念的有大神、恶神、雷神赫诺、风神盖奥、三姊妹神。5、属于古代“五礼”的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6、属于嘉礼的有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立储。7、奴隶社

8、会礼仪的特征是尊君观点、强制与不平等 、妇女地位下降。三、填空1、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2、关于礼及礼仪的起源,我国古代的荀子有所谓的“圣王” 的理论。3、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著作 古代社会 中,描述了北美印弟安人易洛魁部落的大量原始礼仪。4、奴隶社会的礼仪体现和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阶级 的利益。5、奴隶社会的礼仪被 奴隶社会君主贵族垄断,神权与政权合一,是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6、我国奴隶社会的以女性奴隶殉葬的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妇女地位下降情形。7、“五礼”是指 吉 、凶 、宾 、军 、嘉 等五种我国奴隶社会的礼仪、制度。8、封建统治者将奴隶社会的尊君观念演绎为“ 君权神授说 ”的完整理论体

9、系。9、封建社会礼仪的平等表现为 尊君抑臣 、 尊夫抑妇 、尊父抑子和 尊神抑人的礼仪体系和特征。10、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要求被统称为“ 三从四德 ”,它在宋代趋于完整和严格。11、我国古代的殉葬制,始于 原始 社会,以人殉葬,是 奴隶 社会残酷、野蛮的一个重要表现,封建时代有所缓解,但到了 明代 又死灰复燃。12、封建专制统治者习惯于以我为中心,表现在礼仪上就是 顽固的封闭性 和自我中心论。13、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 行为规范 ,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14、礼和礼仪的形成,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由 初级 到 高级 ,由零碎到整体的渐进过程。15、礼仪决不是个别人创造的结果,只能起源于原

10、始社会中 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16、原始社会礼仪的内容广泛,而以各种 崇拜 尤为突出。17、人类发展进入奴隶社会后,礼仪便开始了在 阶级对立 的社会中曲折发展的历史。18、 神权 和 政权合一,使原始社会礼仪被改造为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19、封建社会的礼仪除沿袭了奴隶社会礼仪的三个特征外,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特殊点:伪善 和 封闭 。20、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有人也称为“文明礼仪”。四、简述1、简述原始社会的礼仪特征。答:(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类原始社会历经了蒙昧社会性和野蛮社会两个大的阶段。(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原始社会礼仪在原始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存在

11、的,而最突出的则是各种崇拜的礼仪。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如部落会仪的开幕式、名字、氏族等。(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这是原始社会礼仪的一个鲜明显著的特色。2、简述奴隶社会的礼仪特征。奴隶社会礼仪在体现和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方面,有三个十分显著的特征。(1)原始社会礼仪的全民意向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尊君观点所取代。如我国古代的三大祭礼为例,无论祭天神、地祭祗,还是祭人鬼,尤以对人鬼的的崇拜,强烈地显示了氏族社会的全民意向。原始社会全民性的礼仪被奴隶社会的君主贵族所垄断;神权和政权合一,使原始礼仪被改造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2)原始社

12、会礼仪的民主、平等精神被奴隶社会礼仪的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妇女地位的下降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开始出现,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则从奴隶社会开始。如我国古代的殉葬又以女子为多。封建社会的礼仪除了沿袭奴隶社会礼仪的三个特征之外,封建社会的礼仪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伪善和封闭。伪善是封建礼仪的重要特点。封闭是封建礼仪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3、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的特征。答: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有人称这为“文明礼仪”。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礼仪的这种深刻的无法摆脱的内在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

13、面进行说明。(1)资本主义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又不能真正做到“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2)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动机,各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不但不会无条件地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普施于其它民族和国家,而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渗透。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特征:(1)非全民意向;(2)强制与不平等性;(3)妇女不受尊重;(4)伪善性;(5)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礼仪的显著特征。在伪善这一点上,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与封建礼仪也是一脉相承的。资本主义礼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礼仪。第三章 礼仪的性质一、单选1、“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

14、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右知也。”(论语为政)说明了包含礼仪在内的礼制是推陈出新。2、60年代西方“嬉皮士”运动的错误实质是蔑视和否定一切传统礼仪。3、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的“V”形手势,象征成功与胜利,其首创者为丘吉尔。4、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二、多选1、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认为礼仪规范的实施手段有促进礼仪的社会化过程、强化礼仪规范的社会压力。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与刑紧密地绞合在一起、“礼”赋予贵族特殊权力、礼仪具有阶级性。 3、属于非法律社会规范的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三、填空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

15、句谚语体现出了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外部的 差异性。 2、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 内部的统一性,又有 外部有差异性;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是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含义。4、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四、名词解释1、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或者说,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和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社会规范从总的来说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2、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和行为规则。强制性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律规范区别于非法律规范的显著标志。五、简述简述礼仪的性质。答:就礼仪的性质而

16、言,它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些时候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六、论述1、如何理解礼仪的批判继承与推陈出新?答:礼仪是需要不断批判继承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的。只有这样,礼仪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一方面将优秀的礼仪传统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同时又不断顺应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使礼仪文化不断更新和充实,更好地服务于今天和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和态度,也要反对割断历史,搞什么“另起炉灶”。社会对礼仪的不断地批判继承和不断地推陈出新,一方面是礼仪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根基所在,即

17、使再强大的历史劫难也不可能将它毁灭;另一方面,它又是礼仪能够顺应历史,永远充满活力的生机所在。2、如何理解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答: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这种特点,表现为内部统一性与外部差异性的结合。礼仪的制定必须统一,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允许各行其是,务必定于一律,全体格守不误。否则,礼仪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堪收拾的局面。中国奴隶社会所谓“礼崩乐坏”、“犯上作乱”等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内部统一性,乃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或待定人群在制定和推行其礼仪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即使某些个体远离故土,客居异乡,这种内部统一性也会顽强地体现出来。与内部统一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礼仪的民族

18、性与地方性的另外一面,即与其它民族和地方的差异性,简称之为“外部差异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说是风俗,但对礼仪也是基本适用的。如日本的鞠躬礼仪就有好几种,中国的迎亲礼、帽子的礼仪,不同国家或地区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不同民族或国家礼仪的差异性。总之,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统一性,又有外部的差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含义。3、地方性与礼仪的全人类共通性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礼矛盾。礼仪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同时具有全人类的共通性。如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手势象征成功和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首创的,以后广

19、为流传和运用。4、试举例论述“如何理解礼仪的阶级性”。答:礼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文王世子中规定:“公族无宫刑。”礼和刑如此紧密地绞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宗法的法律指导思想,其阶级属性何其鲜明!礼仪不存在什么阶级限制。如礼记曲礼上中的以下几个例子,(1)“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3)“幼子常视毋诳。”(4)“毋侧听,毋嗥应,毋淫视,毋怠视,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那么,礼仪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呢?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作绝对肯

20、定或绝对否定的回答都是行不通的。礼仪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量,那就是全地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说,礼仪是超阶级的。整个原始社会的礼仪就属于这种状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礼仪的内容就表现为地区、民族乃至人类意志与统治阶级意志的综合体现,或者换一个说法,阶级社会中的礼仪,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5、如何分析具体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阶级性?答:对待礼仪的阶级属性问题,我们必须持一种慎重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对待具体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进行分析时,首先必须分清有无阶级属性:有就是有,没有就没有,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其中对于那些带有某种阶级属性的礼仪,一定要把属性认定

21、准确;不能把不同阶级的属性混为一谈。明明是社会主义的东西,不能硬说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货色。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都有过极其深刻的教训。“文化大革命”中,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太多了。第四章 礼仪的构成的要素一、单选1、孔子所说的“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礼记檀弓上)说明了礼仪的内容处于决定地位。2、人们在礼仪活动中的手势、身体势姿势及面部表情等属于人体态势礼仪媒体。3、礼记高祖本纪记载了刘邦当皇帝后对其父不能再执“父子礼”一事,这说明了礼仪要受环境的制约。 4、当礼仪行为和活动规模较小,较为简单时,礼仪主体通常由 个人 充当。5、当国歌响起时,我们庄严而肃立。 祖国

22、是我们的礼仪对象。6、叫喊、呻吟等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属于符号中的类语言交际符号。7、通过各种物体的状态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体是物体礼仪媒体。二、多选。1、小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向老师行礼,小学生是礼仪的主体、老师是礼仪的对象。 2、言语交际符号还可划分为口头言语交际符号、书面言语交际符号。3、属于辅助言语符号的有音调、音量、 节奏 、变音转调、停顿与沉默。4、环境内容的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填空。1、礼仪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礼仪的 主体 、礼仪的 客体 、礼仪的媒体、礼仪的 环境 。2、礼仪主体是指各种礼议行为和礼议活动的 操作者 和 实施者 。3、礼仪对象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

23、的 指向者 和 承受者。4、礼仪的主体包括 个人 和 组织 两种基本类型。5、礼仪主体的代表者,指的是代表 礼仪主体 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当代表者由多人组成时,即升格为 代表团 。6、礼仪对象的外延是非常宽的,一切在礼仪主体看来具备 真、善、美 东西,都可以成为礼仪的对象。由于礼仪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因而礼仪对象也是存在 反差 的。7、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是一种既 互相对立 又 互相依存 ,同时又在一定的条件下 互相转化 的关系。8、三顾茅庐的典故中, 刘备 是礼仪的主体。9、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 媒介或媒体 ,就叫做礼仪的媒体。10、礼仪是 内容 和 形式 的统一体。在礼仪行

24、为和礼仪活动中过程中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精神、意愿、情感等礼仪的总和,就是礼仪的内容;而这些内在要素的表现方式,亦即 诉诸人们的感官的物理表现 ,就是礼仪的形式。11、礼仪形式主义的症结所在就是专鹜 形式 而不考虑 内容 。即将礼仪的 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错位甚至 分离。12、礼记礼器认为礼仪应“有本有文”,其中“本”指的是礼仪内容,“文”指的是礼仪形式 。13、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是矛盾的两方面,缺一不可:礼仪内容是矛盾的 主要 方面,处于 决定 地位;礼仪形式是矛盾的 次要 方面,处于服从地位;礼仪内容 决定 礼仪形式,礼仪形式 服从 礼仪内容。14、礼仪媒体从宏观上分为 人体礼仪媒体、物

25、体礼仪媒体和事体礼仪媒体三大基本类型。15、人体礼仪媒体,是指通过人体自身 来传达礼仪住处的媒体。人体礼仪媒体可划分为人体言语礼仪媒体、人体态势礼仪媒体、人体关系礼仪媒体。16、具体操作和实施礼仪时,不同类型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结合配套 使用的。17、实施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 特定时空条件 ,即是礼仪的环境。18、礼仪环境对礼仪起 制约 作用。19、在实际操作和实施礼仪时,要根据具体的 礼仪环境,恰如其分地运用礼仪规范。20、“人是符号的动物,是能够使用并且是唯一能够使用符号的动物”是德国哲学家 卡西尔 的观点。21、礼仪媒体也可称作 礼仪符号 。22、礼仪内在要素的总和就是礼仪的 内容 ;而

26、这些内在要素的表现方式,诉诸人们感观的物理表现,就是礼仪的 形式 。23、李元授在交际学中将交际符号划分为言语 交际符号和非言语 交际符号。四、名词解释1、主体: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2、礼仪主体的代表者:指的是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3、礼仪对象:是指各种利益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4、礼仪的媒体:指任何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不可能凭空进行,必须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这种媒介或媒体,就叫礼仪的媒体。5、人体礼仪媒体: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包括人体的言语、态势以及人体之间的相互状态)来传达信息的媒体。6、物体礼仪媒体:是指通过各种物体的各种状态来传达礼仪信息

27、的媒体。7、事体礼仪媒体:是指通过各种有关的事体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体。五、简述。1、礼仪主体在选派代表时应主要考虑的问题。答:(1)代表者必须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不但具备资格而且具备能力,足以胜任工作,能够较好完成代表礼仪主体操作和实施具体礼仪的特定任务。(2)代表者必须能够为礼仪对象所认可,所接受,所欢迎,能巩固并发展礼仪对象与礼仪主体之间的良好关系。2、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答:礼仪主体和礼仪对象(或者说,礼仪主体和礼仪客体),它们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任何一个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都包含着礼仪的主、客体的矛

28、盾运动。一般来说,礼仪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礼仪行为或礼仪活动的发展方向,是由礼仪主体决定的。总之,礼仪主体与礼仪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随着礼仪过程转换,主体和客体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3、从礼仪媒体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无体之礼”。P83答:(略。“无体之礼”见诸礼记孔子闲居。孔子说:“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任何礼仪都必须使用媒体,不使用媒体的礼仪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六、论述1、论述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的体现。答:所谓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何种礼仪由礼仪环境决定;二是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要由礼仪环境决定。礼仪环

29、境无论怎样变化,都体现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之中。现成的礼仪规范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超时空或泛时空的特点。2、论述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之间的关系。答: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它们在礼仪或礼仪媒体中地位却不是完全一样的。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而礼仪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礼仪内容决定礼仪形式,礼仪形式服从礼仪内容。因此,礼仪内容与礼仪形式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主次要位置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虽然在一般情况下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而礼仪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两方面是可以相互转

30、化的,礼仪形式处于服从地位次要方面,是可以成为处于决定地位的主要方面的。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的“礼仪”和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礼仪”都是不可思议的。瑞典著名语音学家索绪尔曾将符号的内容和形式比喻为一纸两面。礼仪和形式一旦分离,则礼仪自身必将解体和消失,剩下的就只是枯燥干巴的内容或空洞无物的形式,即“有礼无仪”或“有仪无礼”;反之,礼仪只要存在着,礼仪或礼仪的媒体就一定是礼仪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礼记礼器中说“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无文。忠信,礼之本也;礼之文,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讲的就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应当和谐统一的问题。第五章 礼仪的规律一、单选1、礼记曲礼下所云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意思是要认真研究

31、和掌握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并且审慎地加以实施。 2、孔子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因是季氏贱用贵礼,违反了等级相称律。 3、礼仪规范一旦约定俗成后,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礼仪约定俗成规律的要求。 5、礼记 乐记中礼者,天地之序也是对礼仪时空有序规律的概括。 6、西方礼节与习俗中说:“座次问题在饭桌上最为突出。” 7、客位礼仪当事人和主位礼仪当事人是根据礼仪行为活动所处地域不同划分。 8、俄罗斯谚语不要把自己的规矩带到别人家中是对礼仪客随主便规律的表现. 二、多选 1、邓小平在国内接见新加坡领导人和罗马尼亚领导人时主动约束自己不吸烟,这是主随客便、是对

32、客随主便律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是一种相互尊重。 2、在体现时空有序律的时候,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安排都要尽可能为尊者、长者、亲者考虑。 3、西方礼节与习俗中在安排男宾座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三、填空1、礼仪规律主要有: 约定俗成律、时空有序律, 等级相称律和客随主便律。2、维持礼仪规范的办法只能是社会成员的认同、认可和主动服膺而要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认可和主动服膺,共同议定、众所习用无疑是最有效又必不可少的途径。 3、1914年美国将每年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其发起人是安娜查维斯 。 4、既共同约定,又众所习用 ,这就是礼仪规范形成的共同规律。 5、广义的等级概念,包括社会

33、地位的等级(如贵贱,上下等)和家族地位的等级(如辈分,长幼,亲疏等),同时,各种等级中都包含平级状况. 6、礼仪的等级必须与礼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等级关系相称,是由礼仪和礼的本质决定的。 7、等级相称律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礼仪的规模、规格和形式都恰如其分,即不能“贵用贱礼”,也不能“贱用贵礼” 9、“礼贤下士”之所以为人们所称道,是因为当别人为“贱”,而对之使用了“贵”礼,这种“贱用贵礼”并不与等级相称律相违背。 10、时空有序律,是指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都是有意义的。这一规律广泛地体现在各种礼仪实践中。 11、时空有序律的实质在于: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

34、是礼仪主体和客体的等级秩序体现,是礼仪主体与客体各自的地位 、权利、尊严 和 荣誉的问题。 12、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多重角色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几个等级关系是同向的;几个等级关系是异向的。 13、客随主便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礼仪存在着民族性和地域性。 14、客随主便律的作用在于,它使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人们发生交往时,遵从何种礼仪规范有了一个的共同认可的选择标准. 15、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一切社会规律必须符合两个基本原则: 强制性和普遍性。 16、礼仪规范在形成之初,必须有一个议定的过程. 17、“礼从宜,使从俗。”是我国古代礼仪书籍礼记曲礼上 中提出的。四、名词解释1、约定俗成律:是

35、指各种礼仪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议定,众所习用而形成的。 2、等级相称律:是指礼仪划为一定的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的主体和客体的等级必须相称。 3、客随主便律:是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人的所在的地域的礼仪规范。五、简答1、述研究礼仪规律的意义。答:首先,研究礼仪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礼仪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和礼仪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礼仪科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礼仪规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和应用礼仪规律,减少失误,获得礼仪成功。2、时空有序律的要求。答:时空有序律提示了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中时间、空间的顺序具体体现礼仪主体和客体等级秩序的巨大作用。这就启示我们,

36、在实施和介入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时,对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否则,很有可能铸成重大的礼仪失误。 3、等级相称律与现代礼仪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原则间的关系。答:作为礼仪规律,等级相称律必然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礼仪。因此,它必须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现代礼仪。这与现代礼仪的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则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也就是说,在礼仪的规格、规模和方式等问题上,必须遵循等级相称律,礼仪的等级必须与礼仪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等级关系相称,这与礼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并不矛盾和抵触。事实上,等级相称律不但并不否定现代礼仪的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

37、则,而且反过来,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则还可以促使礼仪主体和客体更全面地尊从等级相称律。六、论述1、论述研究礼仪规律的意义。答:(1)研究礼仪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礼仪要素的本质联系和礼仪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礼仪科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研究礼仪规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和应用礼仪规律,减少礼仪失误,获得礼仪成功。第六章 社会主义礼仪的基本原则一、单选社会主义礼仪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操作目标是由社会主义礼仪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二、多选 1、社会主义礼仪的每一个礼仪行为和活动都必须体现和服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2、“等号论”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主张在经济地位、政

38、治地位、法律地位、人格地位之间划等号的。三、填空1、社会主义礼仪是建立在礼仪主体、客体 平等 基础上,是以 社会主义思想 为导向的新型礼仪。2、社会主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的原则 、 诚信真挚的原则 、 顾全大局的原则 和不卑不亢的原则 。3、相互尊重的原则 是社会主义礼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显著标志。4、相互尊重是以人格地位平等以为条件的。5、相互尊重,首先是 自己尊重对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真诚的回报。6、诚信真挚,就是心诚,守信,感情真实热烈。7、那种将礼仪行为视作虚假的客套形式和在服务工作中搞虚假微笑的思想和做法,是直接违背诚信真挚原则要求的。如列宁任命波里索夫的就是诚信真

39、挚原则的案例8、顾全大局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都有要符合的原则精神。9、小局服从大局,包含小道理服从 大道理、局部服从 整体,眼前利益服从 长远利益, 战术服从战略,个人服从组织,集体利益服从 国家利益 等。如周总理对日本田中首相说“回去后,请转达对天皇陛下的问候。”就是顾全大局原则的体现。10、社会主义的新型礼仪,必须服从于 社会主义事业 的大局,服从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目标。11、顾全大局的礼仪风范,是与博大的胸怀、 超人的胆略 密切相联的。12、不卑不亢是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状态。 这种品质和精神状态体现于礼仪之中

40、,即构成社会主义礼仪不卑不亢原则。13、不卑,就是不自卑;不亢,就是不高傲。14、社会主义礼仪是内容的定向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礼仪的指导思想 和操作目标问题。15、 相互尊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新型礼仪最重要的原则。四、简述。社会主义礼仪的本质特征。答:社会主义礼仪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两个根本问题上,既礼仪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和礼仪的定向问题。第七章 礼仪举止的礼仪一、单选1、戒指的戴法是一种信息和标地志,戴在食指上,语义是“求婚”; 戴在中指上,语义为“在恋爱中”;戴在无名指上,语义是“已婚”;戴在小指上,语义为“独身”。2、人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服装。3、化妆的主旨是礼貌。4、在

41、社会交往中,不仅要注意仪表,还要注意举止。5、人体两侧对称职器官向正中线用力指左右向中。6、入座时要轻盈、和缓,从椅子 左方 的边入座。7、能使人联想到健康、活力,令人精神振奋的行走姿态是步伐矫健。8、与对方距离较远或交臂而过时间仓促时的打招呼方式是举手。9、在社交场合表达赞许或向他人表示祝贺的举止是鼓掌。10、亲切,温馨的微笑,可以有效缩短交往双方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11、面对面的谈话、谈判、讨论时,眼睛要注视 对方。二、多选1、仪表内容的有容貌、风度、衣着、修饰。2、在社交场合中,着装的要求是自然、潇洒、整洁、庄重、谐调。3、喜庆场合的服饰应注意色彩丰富、款式新颖。4、着装与自身特点

42、谐调的要求是与体型谐调、与脸型协调、与肤色谐调、与年龄谐调、与全套服装款式谐调。5、庄重场合服饰的要求是按请柬规定着装、严格遵循穿着规范、室内不带墨镜。6、女性美的坐姿的有双足脚跟合拢、右脚尖向前斜出、左腿翘在右腿上。7、与人交谈时应避免的不文明举止有抖动腿脚、挠头摸脑、揉鼻挖耳、距离不当。8、运用眼神传达意应注意的问题有注视、环视、目光语的使用。三、名词解释1、举止得当:是指社交者根据各种举止具体的特殊礼仪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在适当场合里,正确地运用这些举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礼仪举止有:点头、举手、起立、鼓掌、拥抱。2、举止有度:是说一人的举止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43、。3、敞开式交谈:这是一个同时与多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的对象随意而不确定,可以是某个场合或某一问题的高谈阔论,也可以是交谈者之间随兴所至地随便闲谈。4、交流式交谈:这是两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对象是唯一的,可能是你的同事、上级、客人,也可能是谈判对手或生意上的伙伴。这种形式的交谈大多有主题,交谈者需要听清对方的内容,并随时作出反应。合适的距离是1米以外,3米以内(社交距离)。5、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有表现,由人的神经支配。人际交往中,表情是相互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6、色温:表情温和、含蓄叫做色温。它是社交场合中最佳表情。7、制怒: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称为制怒。制怒是达到色温的具体

44、途径。四、填空1、仪表可表现人的精神状态 和 文明程度。2、在社交场合中,我们着装要 合体 、 合时 。3、佩戴装饰品要注意饰品与 服装、个体、 环境 的谐调及饰品之间的谐调。4、化妆要注意礼貌,讲究时间和地点,不可在公众场合 场合化妆,不可随时随地的化妆品。5、仪表的整洁,可由勤洗澡、常刷牙,以及头发的修整、指甲的修剪等修饰得来。6、衣领要与脸型相配,一般来说,应根据自己的脸型用“ 相反相成 ”的原则去选择领子的式样。7、我们在交往中要做到举止 有度 、 得当 、 文明 、 潇洒 。8、 站 是人的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 静态美,是培养优美的仪态的起点,是发展不同的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站立的要

45、领是 挺胸 、 收腹 、 梗颈 。9、鼓掌是在社交场合表达 赞许或向他人表示祝贺等的礼仪举止。10、人们在交谈大致可以分为敞开式、 交流式 、 亲密式 三种交谈形式。11、举止潇洒是指交际者要显示出其 风度,男士的举止应具有“ 阳刚之美 ”,女士的举止要 优雅得体 。12、愉快的表情特征:嘴角 向后拉长;双颊向上飞扬 ;眉毛拉平,眼缝变细 。13、微笑要发自 内心 ,亲切自然。14、面部表情中最突出的是“ 眉眼传情 ”15、面对面的谈判、谈话、讨论时,眼睛最好 注视 对方,如果有较多的交谈者在场,最好以“环视”或虚视的目光有意识地顾及到在场的每位公众。16、跟专家、学者、师长交谈时,一定在表现

46、 谦虚 、 诚恳 、 恭敬 、感激的神情。17、仪表之美虽然是个人所好,但却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18、着装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给人以错觉的造型艺术。19、着装品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佩戴者应选择与自己衣着的款式、颜色,及本人的 外表 、 发型 相调合的。20、面部化妆要考虑与 发型 、 服饰 的协调,以构成整洁、大方的形象。21、站立时双臂要自然下垂或 在体前交叉在腰间,不可抱在胸前。22、当迎送者较多或距离较远时可以用 点头表示敬意。23、在较正式场合,有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应 起立 表示敬意。24、我国通常用于外交活动中的送往迎来场合,表示亲密感情的举止是 拥抱 。25、乐观的表情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26、达到制怒而色温的最自然方法是平日修养。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