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6832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5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与采样手册凯尔锐正式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制度与采集手册 文件编号:LFKERA1第A版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01月01日临汾凯尔锐医院检验科3 目 录序号主 题 内 容编 号页 号管理制度部分01目录LFKERA12-302修订页LFKERA1403检验科工作制度LFKERA1504检验科各岗位职责LFKERA1605急诊检验管理规定LFKERA1706检验科值班制度LFKERA1807检验科医德规范LFKERA1908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LFKERA110-1109实验室危险品管理规定LFKERA11210实验室内务管理规定LFKERA11311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LFKERA11412实验室废物处置管理

2、规定LFKERA11513差错事故登记制度LFKERA11614实验室环境设施要求LFKERA11715试剂管理制度LFKERA118-1916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LFKERA120-2317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LFKERA12418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LFKERA12519检验标本拒收制度LFKERA12620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定LFKERA12721室内质控工作制度LFKERA12822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LFKERA129-3523计算机管理规定LFKERA136-4024技术质量管理制度LFKERA14125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理预案LFKERA142-4426信息反馈、抱怨管理制度LFK

3、ERA14527档案管理制度LFKERA14628教育培训制度LFKERA14729卫生制度LFKERA14830检验结果审核制度LFKERA14931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LFKERA150-5132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处理程序LFKERA15233应急处理程序LFKERA153-5434记录管理程序LFKERA155-56采集手册部分1患者采血前的准备LFKERA1572静脉血采集LFKERA158-593末梢血采集LFKERA1604动脉血采集LFKERA161-625尿液采集LFKERA163-646粪便采集LFKERA1657前列腺液采集LFKERA1668精液采集LFKERA1679临

4、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LFKERA168-6910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LFKERA170-7711检验周期一览表LFKERA178-8012检测项目临床意义LFKERA181-9313疾病检查项目一览表LFKERA194-96 修 订 页序号文件编号页码需更改的内容更改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7 检验科工作制度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注明“急”字。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出报告。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出报告。要

5、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院外检验报告,应由主任审签。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二十四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保证检验质量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建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室间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质量。积极配合医疗开展新的检验项目。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专锁严加保管,定期检查。检验科各岗位职责1、根据二

6、级医院的要求和本科室的实际,在本科内设立临检、生化、免疫、血库四个模块,负责相应的检验业务。2、科室设三个岗位。3、主班(8:00-16:00)岗位一个,负责门急诊采血;负责血液的常规检验,负责血球分析仪、显微镜等仪器的使用操作、保养维护;负责大小便标本、白带、前列腺液、精液等标本的检验;负责尿液分析仪、显微镜、尿沉渣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操作、保养维护;负责免疫检验项目及艾滋病初筛工作;负责打印报告单;负责有关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所有检验操作均应严格遵守本科制订的有关程序,并做好应有的各项记录。下班前做好手头的工作交接。4、日常班(8:00-11:50、14:00-18:00)岗位一个,负责

7、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负责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流变检测仪的使用操作、保养维护,负责有关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所有检验操作均应严格遵守本科制订的有关程序,并做好应有的各项记录。下班前负责登记科室各类登记本,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5、血库中设检验岗位一个,由科主任负责血型的鉴定、输血前配血、输血反应的复检等与输血有关的检验项目。负责血液及血液成份制品的预备、保存和质量。血库岗位的操作应严格按照血库操作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规程,并做好应有的各项记录,做好标本的保存和资料的保存。6、科主任负责科室的统筹安排,各班次应相互协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做好检验科的各项工作。急诊

8、检验管理规定1、急诊检验的要求 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急诊检验窗口和相关设备。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检验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急”、“急诊”或盖“St!”字样章,申请单和标本由护士或健康员急送检验科。 (2)需由检验科采样的,检验申请也可用电话等方式告知检验科工作人员,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15分钟内到达,在最短时间内将标本采集完毕。门诊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人,由检验人员

9、到床边采集。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粪便、尿液等由护士或健康员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检验科。 (3)标本管理员或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特殊紧急样本可直接送交相应实验组进行标识、处理,同时再由标本管理员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4)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应立即将检验结果报告送检医师,可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2、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

10、者。3、急诊检验项目 急诊检验项目由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共同商定。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色素测定,凝血四项测定,血型鉴定,血交叉配合试验,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系列,心肌三项等。(2)其他临床特需项目,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主任商定,经同意后可按急诊检验项目处理。检验科值班制度1、值班是指正常上班以外的时间和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上班,以处理急诊检验或未完成的检验项目。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因工作需要等暂离值班室时,应有明确标识标明去向和联系电话。3、值班人员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运作正常,如有异常迅速处理,值班人员遇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

11、应立即请示科主任。4、认真做好值班室的检验工作,急诊优先,做到快速、准确、服务优良。5、值班期间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总值班汇报,以求妥善处理。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应给下一班做好必须的准备工作,搞好值班室内务。如有尚待处理的工作,要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下班前填写好交接班记录,办好交接班手续。7、值班人员对门、窗、水、电、气等的安全负有责任。8、值班人员如有擅离岗位或失职行为应严肃处理,如做好事应表扬或奖励。检验科医德规范1、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2、严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

12、离职守。3、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4、注意实验室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对患者和自身的保护。5、工作时着工作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6、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注意维护知识产权,未经上级同意,不向外泄漏保密范围内的技术与资料。7、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8、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一视同仁。9、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10、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11、尊重同行,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互相帮组,共同提高。正确处理

13、同行同事间关系。12、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在实验室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与结果;严禁发假报告;不得向患者提供治疗建议。1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工作制度;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对可疑结果重复核查,并与临床联系;不隐瞒工作中的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纠正。14、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1、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1.1 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1.2 每个实验室均设置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1.3 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不适宜用地毯。地面应防滑、无缝隙。1.4 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

14、化学物质。1.5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以易于清洁。实验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应覆盖易于清洗的非织物。1.6 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1.7 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容器。1.8 应设置洗眼装置。1.9 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1.10 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1.11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1.12 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

15、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2、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2.1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2.2 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口罩、面罩、眼镜或其它防溅装置。2.3 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如休息室、图书馆、门房)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2.4 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

16、施表面(如计算机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后,要洗手。2.5 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大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若选用真空采血管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杯,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而采血管或离心杯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分钟后打开。3、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和操作3.1 实验室人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人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3.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

17、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3.3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3.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3.5 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3.6 使用尖锐器具时注意安全操作规程。3.7 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9.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3.10 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等)。3.11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

18、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3.12 生物安全程序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及监督执行,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3.13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3.1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3.15人员暴露于病毒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实验室危险品管理规定1、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或储存室内,设专人保管;容器或外包装上有明显标识。2、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专用仓库,应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品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

19、、防爆、防火、防晒、灭火等安全措施。3、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必须定期检查。4、储存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的仓库,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应配有灭火设施。5、使用危险物品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6、剧毒试剂称量及使用,应有两人以上在场,严格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7、菌种、毒株由微生物室专人保管和使用。8、仪器设备要远离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9、使用尖锐器具必须遵守作业指导书规程,注意安全。实验室内务管理规定1、科内应保持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2、本实验室上岗人员上岗前必需学习内务管理规定。3、严格按照环保、防疫部门及医院感染条例

20、的要求,对科内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分工,严格检查。4、各室物品器具摆放应整洁有序,工作完毕后须对相应设施和环境进行消毒。科内设施如有损坏影响使用或有碍整洁,应及时报告。5、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6、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需穿工作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工作服必需留在实验室,放在指定区域。7、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计算机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8、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家具等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材料、资料等物品摆放整齐,利于使用。保证走廊和

21、过道通畅。9、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10、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1、在打扫卫生时不得任意拔出任何医疗器械或办公用的电源插头,检验仪器由使用人员负责清洁,仪器内部结构清洁由维修工程师负责。12、各种清洁剂、消毒剂由科室妥善保管,各人员都应按规定的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或消毒剂不得混合使用。13、每天各室应更换垃圾袋,储放于指定地点,垃圾桶周围应保持干净。垃圾应分类处理,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装,所有垃圾均应按照医院垃圾处理方法规定集中进行处理。14、与本实验室无关的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15、工作期间不得闲聊、看报、阅读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

22、无故离岗。16、每天下班前对水、电、燃气阀门、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禁止非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未经允许,非工作人员禁止翻阅实验室任何资料。3、实验室各类测试数据、病人资料、记录和文件等均按保密规定进行保管和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如发现泄密事故,应立即采取补救办法,并对泄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4、实验室的电、水、气设施必须按规定安装,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得乱拉、乱接临时线路。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5、各类在用仪器设备和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好状

23、态,不准随意改动安全装置。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专人操作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操作和拆卸。稀缺贵重材料和剧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必须分类分柜存放,专人管理。注意防水、防高温、防电火花、防晒,通风良好。6、每天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关好水电、空调、电脑、仪器、火种、门窗等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去。节假日前各室负责人应统一检查,落实值班人员和责任,消除不安全隐患。7、实验室内配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便于取拿的位置。工作人员都要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挪动。8、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做好安全防盗措施。9、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注意自身防护,防止传染病发生。10、实验

24、室要把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对新进实验室的人员(包括外协人员)必须先经过安全教育,在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和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后,才能动手操作。实习和进修人员必须在带教人员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危险性的实验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需要有人监护。11、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和科主任。造成轻伤以上的事故或被盗、水灾、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的安全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逐级报告科主任、行政等有关部门和医院主管领导,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12、对于一贯遵纪守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及文明操作实验中有显著成绩者;发现重大事

25、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补救,排除险情,转危为安者;发生事故时,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生命和国家财产等情况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实验室废物处置管理规定1、医院垃圾分类:1.1 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1.2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其中:1. 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废弃的被服等;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

26、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2. 病理性废物:废弃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切片。3. 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4. 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5. 化学性废物: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2、检验科工作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池贮存,交由临汾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处置。3、有效氯消毒剂:500mg/片,检

27、验科常用消毒浓度为2000mg/L,应用4片配置1L,并用检测试纸定期检测。4、本科室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科内进行化学消毒或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5、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差错事故登记制度1、严格执行检验工作查对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量;检验时的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检验结束时的检验结果、登记;发报告时的科别、病房等。2、要认真的工作,严防检验标本丢失或损坏,尤其是脑脊液、心包液、骨髓、胸腹水液等重要标本,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验,防止漏检、错检;常

28、规检验标本验后应保留24小时;生化、免疫检验标本、输血标本应保留七天以上;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等等。3、严格执行检验标本接收制度。病区送检的检验标本和化验单应经检验科有关人员验收、签名,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进行登记后立即退回,并要求重送。4、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力求妥善处理,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5、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主任应视不同情况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6

29、、科主任应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实验室环境设施要求1、实验室位于医院的适宜位置或楼层,便于病人识别、前往,便于与相关医护人员协调工作。2、夜间急诊处设发光指示。3、实验室应设等候区域,配备一定的服务设施,尽量使病人感到舒适和安慰。4、实验室设采样区域和采样窗口,应使病人感到舒适和安全。5、实验室应设无障碍通道或特殊操作区域,便于为有特殊要求的人士服务。6、实验室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7、各实验室空间宽敞、照明充足;有后备能源系统,停电时可支持实验室工作20分钟以上;有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有蓄水装置,可供停水时使用1小时以上;有通风装

30、置。8、各实验室设置洗手池,为感应式水龙头,位置在靠近出口处;洗手池处同时设洗手消毒液。9、实验室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黄沙箱等),做到定期检查,保证使用。10、各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电脑,安装LIS系统,科内联网。11、各实验室配备空调装置,温度控制在10-30,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12、实验室保持清洁,仪器有防尘罩。有要求的实验室噪音应不大于70分贝。13、实验室有仪器、设备的区域应防电磁干扰,防辐射,防震动;仪器设备布局要合理、整齐,便于操作;仪器设备摆放在坚固防震的台面上,保持平稳状态,正常使用下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搬动,应重新校验其准确度,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精密仪器均应配备

31、稳压电源,保证仪器分析的要求。14、实验室内不同的实验区域应分开,并有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15、实验台表面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实验室地面为防滑地砖,易于清洁。16、各实验室设臭氧消毒装置,每日定时自动启动;有要求的实验室同时设紫外消毒灯。17、各实验室有专门放置废弃物的容器,各类废弃物容器有不同标识;废弃物每日暂时集中在清洁间,按医院规定运送和处理。18、有特殊管理规定的实验室如微生物室、分子生物室、HIV实验室,按其相应要求进行设计、布局。19、科室有专门的文件柜进行文件、资料、档案等的保管,保证安全、保密。20、危险物品的存放有特定区域,遵守实验室

32、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试剂管理制度1、实验室的试剂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每周都要检查所用的每种试剂的库存量,检验科各个专业组要根据本专业组对试剂的实际需要,填写试剂购买申请表,原则上订购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月的实际用量。以便报告主任及时采购。2、检验科所用试剂均执行投标采购的原则。购买试剂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为了保证试剂的质量,要有计划地进购,各个专业组负责人应对试剂库存定期检查,要求试剂质量要合格,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试剂和无三证厂商生产经销的试剂。3、仓管负责人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试剂及清单对数量、品种、品牌、包装等进行验收,并将入库数据登记到电脑。4、试剂的保存应严格按照要求存放,以保证有效

33、期内能有效地使用,以免储存不当造成试剂的失效,杜绝浪费现象。5、如发现试剂变质和有质量问题,迅速查找原因。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得使用变质和失效的试剂。6、如果更改试剂厂家,应对试剂质量、价格反复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后,请示分管院长,才能更换。7、对日常所用的抗凝剂和自配的试剂,按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严格操作,保证质量。8、冷藏试剂统一分类存放在科室的冷柜内,冷柜保管及温度控制由各个专业组负责人负责。9、易燃,易爆试剂应分开存放远离火源和电源。10、剧毒试剂必须由科主任和负责科室保卫的同志负责保存,放保险箱内,使用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做好登记。附:试剂药品管理规则1、试剂药品贮存规则1.1

34、一般试剂药品1.1.1 一般试剂药品放置原则:固体与液体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酸与碱要分开放置,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电源。1.1.2 试剂放置温度要根据试剂药品所要求,分为常温、48和4以下。1.1.3 在贮存试剂时,要登记试剂的效期。1.2 危险性化学药品1.2.1 危险性化学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标签必须完整清楚。1.2.2 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药品试剂,不应存放在一起,以防变质,失效或燃烧。1.2.3 挥发性药品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严禁日光直接照射。1.2.4 强氧化剂不宜受热与酸类接触,否则会分解放出活泼的氧,导致其他物质燃烧或爆炸。1.2.5 易爆炸性的药品应

35、放置在有缓冲液体的容器内,以防撞击和剧烈震动而引起爆炸。2、易腐蚀试剂的使用规定2.1 使用有挥发性强酸、碱,以及有毒性的气体时,应在通风橱内开启瓶塞,如无通风橱时,应在空气流通处开瓶,人站在上风向,眼应侧视,操作迅速,用毕立即紧塞瓶塞。2.2 对液体试剂应观察试剂名称,浓度,溶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以确定试剂是否变质。2.3 取用液体试剂时,应将试剂倒入试管中吸取,原则上不能将吸管直接插入试剂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内。2.4 倾倒试剂时,左手握住贴有瓶签的瓶体,右手拔出瓶塞,从瓶签的对侧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蚀标签,瓶塞开启后将塞座放在桌上,塞心朝上不可与任何物品接触,以免

36、污染试剂,更应注意不可使瓶塞张冠李戴。3、受化学药品伤害的处理3.1 皮肤受强酸或其他酸性药品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最后用盐水洗净,并敷以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条。3.2 皮肤受强碱或其他碱性药物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硼酸冲洗,重者可用2%醋酸湿敷。3.3 溴水伤害皮肤则以多量甘油按摸,使甘油渗入毛孔,再涂以硼酸软膏。3.4 碱性物质溅伤眼睛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大量干净水彻底冲洗眼睛至少10分钟,再用4%硼酸溶液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以抗菌素眼药,防止感染。3.5 强酸溶液溅伤眼睛,迅速用清水冲洗,然后请眼科医生处理。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本规

37、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2、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

38、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3、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4、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

39、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5、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5.1 金属器材5.

40、1.1 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灼烧,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5.1.2 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5.2 玻璃器材5.2.1 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min-30min,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5

41、.2.2 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5.2.3 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洗刷后浸泡于重络酸钾-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5.2.4 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于热1602h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1.05kg/cm2)灭菌15min-30min,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

42、将螺旋帽放松。5.3 塑料制品5.3.1 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薄膜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5.3.2 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min-30min,洗净后,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灭菌20min-30min;5.3.3 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有效氯的溶液浸泡30min-60min,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作用6h;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照射1s-3s。5

43、.3.4 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h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的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2h-4h后,洗净再用。5.4 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球)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min-30min,煮时吸液管(球)应全部浸入水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min。5.5 纺织品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放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1次,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L的消毒液,

44、作用30min-60min,或压力蒸汽12120min。5.6 贵重仪器5.6.1 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或0.5%醋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5.6.2 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分枝杆菌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60min;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消毒。6、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2min-

45、3min,搓手使泡沫布满手掌手背及指间至少10s,再用流水冲洗,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水龙头应用非手触式开关;肥皂应保持干燥或用瓶装液体肥皂,每次使用时压出;洗手后采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将手吹干或消毒纸巾、纱布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公用擦手布。 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当明显受致病菌污染,或从事有强传染性病菌如霍乱、炭疽等检验后,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3min,然后用清水冲洗。7、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7.1 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的检验标本者,应带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