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6921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0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简介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国际航运、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建筑学6个系,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与管理(国际航运)、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6个本科专业;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轮机工程及自动化方向)、物流工程(交通运输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航天工程5个工程硕士领域;16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和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根据“2005-2006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名列

2、第一、力学名列第三、土木工程第五。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程力学两个二级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305名,专任教师1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教授74名,副教授82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名。学院现有博士生200余名,工学硕士生400余名,工程硕士生350余名、本科生1000余名。学院十分重视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计算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全面的素质培养。秉承交大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宗旨,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安排教

3、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任课;专门成立了教育发展中心实施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管理。1998年来,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船舶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及自动化、海洋工程方向)、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4个工程硕士领域先后在山东、河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成功举办过多届工程硕士班,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专业人才。领域介绍1. 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船舶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及自动化、海洋工程方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船型与新概念海洋工程结构物研发设计、各种海洋工程开发技术与装备研发、数字化造船等先进造船技术研究、流体力学与结构力学等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理论、船舶与

4、海洋工程先进试验、海洋资源开发、水下技术与装备、水声探测与对抗、船舶动力装置等方向。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含轮机工程及自动化)成立于1943年。拥有一个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涵盖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和设计开发等诸多领域。当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船型与新概念海洋工程结构物研发设计、各种海洋工程开发技术与装备研发、数字化造船等先进造船技术研究、流体力学与结构力学等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试验、海洋资源开发、水下技术与装备、水声探测与对抗、船舶动力装置等方向。依托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圆

5、满完成十余项国际合作研究,在国际海洋工程界赢得较高声誉,在2003年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开办近十年来,已经为我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培养了300多名工程硕士。由于本院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在行业内的强大影响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设计、研究、管理与制造方面的技术骨干,有二名学生获得全国第一届优秀工程硕士称号。2. 物流工程(仓储及交通运输方向)我院物流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和经济与管理等强势学科办学,与上海海关、中海集团、百联集团等建立了物流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在上海、深圳、宁波等地设立了教学点,

6、校友遍布长三角、珠三角,在物流行业中深具影响力。包括仓储、海运及交通运输等大物流方向。3. 建筑与土木工程我院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阶段重点培养应用计算机能力、掌握现代实用软件使用、强调工程管理、工程疑难案例求解、重大工程中的科学问题提炼。在论文阶段结合重大工程、国家科技攻关、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进行。为土木建筑工程、城市建设等相关行业与部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校土木工程系初创于1907年,曾为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据统计两院院士中土木工程学科的院士有约三分之一是在交通大学学习或工作过。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而停办,1

7、985年恢复建系。恢复办学二十余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博士点,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三个硕士点。2007年岩土工程学科获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目前有工程院院士二名,教授16名,副教授近三十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以上,三分之一具有在国外著名大学留学与工作经历。学科设有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具有1000多平方米的结构实验大厅,配有3000 kN反力墙、加载设备及精密测试仪器。下设岩石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大型岩土工程模型实验室等,拥有:GDS静力实验系统,静、动三

8、轴仪,3D激光扫描系统,RMS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大型岩土结构静力实验系统、稳态扫频激振以及地基基础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等先进装置。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重大专项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及上海市专项基金项目30余项,三峡工程、深圳地铁、上海市政等重大岩土工程关键技术项目多项,获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有较大的发展,参与了多项上海市和全国的重大工程。如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世博地下变电站、深圳地铁等。目前每年的科研经费达到1200万元。4.

9、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方向包括水运系统分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运与物流管理、多式联运及信息化等。5. 项目管理(建筑土木与船舶制造项目管理方向)研究方向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船舶制造业项目管理方向。我院项目管理专业的特色在于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工程力学等优势学科的科学理念和方法的普遍运用。在关于项目选择合理目标、整体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复杂关系以及建立良性机制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项目策划评估与项目融资、物业与设施管理等。本专业为企业培养从事策划、评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寿命期

10、项目管理工作的专门高级管理人才。所有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参见研究生院培养方案(网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百年交大的成长过程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以钱学森、吴贤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实业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汽车工程研究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核科学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工程系等院系,有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汽车工程、车体车身、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叶轮机、内燃机、热能工程、工程热

11、物理、振动与噪声、制冷与低温工程、核技术应用、交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工业创新中心等22个研究所。具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4个博士和1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共有420多名教工,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教授98名,副教授133名。现有博士生600余名,硕士生1200余名,工程硕士1500余名,本科生2000余名。l 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规模学院招收4个工程技术类、3个工程管理类的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含机电一体化) 车辆工程 动力工程(含热能、制冷及空调)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业工程(IE) 项目管理(制造业与工程)物流工程(企业物

12、流及系统规划方向) 中国制造业领袖(CLFM)双硕士学位项目(由交大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办)98年开始在机械与动力两个领域招收50余名工程硕士,办学模式及质量良好,受到企业与社会欢迎,发展迅速。0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和核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我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从2000年开设工业工程,2004年和2005年相继开设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目前,我院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已从2个发展到7个,04年后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450500人左右。学院七个领域的招生工作、领域介绍、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的详细介绍及学院工程硕士招生简章,详见我院工程硕士网站:;招生简章书面材料也可以到

13、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办公室(机械大楼501室)索取.l 软硬件设施学院成立了由9位专职教师组成的工程硕士办公室,设立了工程硕士督导组。还成立了由8位专家教授组成的“项目管理教学与研究中心”,领导项目管理培养工作。7年来,相继建成了供工程硕士使用的1个学术报告厅、10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计算机房,得到学生好评。学院制定了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工程领域的培养方案与特色课程,根据企业需要,协商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五年来,编写了近13本工程硕士专用教材,试用后得到学生好评。七年来,开设了40多个内容的“现代科技与创新专题讲座”,共300余场次,深受学生欢迎。l 合作办学单位工程硕士的整个培养过程是校

14、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从最初办班的上汽集团(大众、通用、汇众等公司)和无锡威孚集团,发展到现在的上海电气、上海地铁、上海宝钢集团、上海质监局、上海航天局、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中船集团公司、无锡机械局、苏州机械局、苏州华硕集团、常州戚机厂、昆山富士康、深圳富士康、胜利油田、东风汽车集团、广西玉柴集团、株洲航空发动机所、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等二十多个著名企业和院所。在苏州、无锡、常州、胜利油田、昆山、秦山、宝钢等地都设立了工程硕士教学点。上海还有许多单位如航天局、消科所、701所、704所、708所、711所、801所、805所、煤机所、汽轮机厂、三菱电梯、上海锅炉厂、特灵空调和华东电力设计院等每年都

15、选送优秀人才报考。l 办学效果九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第一、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召开了13次各种专题的工程硕士教学研讨会,大力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并编印了“我院的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文件汇编”,学生和双导师人手一册,深受学生好评。在已完成学业取得学位的八百余名工程硕士中,大多数人已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高层的管理人才。委培单位普遍反映交大培养了“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2002年7月在我院召开了“全国第二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交流与研讨会”。2003年通过了“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专家组对我院工程硕士培养的评价是“办学具有特色、重视

16、培养质量”。2006年10月我院承办了“全国第二届项目管理领域硕士培养研讨会”。我院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多次受到全校与全国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表扬,并四次在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2001年及2005年1月,学院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分别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作为参加单位之一,由清华大学牵头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全国教学成果特等奖。l 各领域简介1、机械工程本学科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二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机械系有

17、200名教工,其中院士1名,教授4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1人。历年来科研成果丰硕,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达15项和大量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本学科也是我校工程硕士领域中实力最强的领域之一,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该领域华东协作组组长单位。该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抓住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创造自己的特色及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2003年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试评估中名列前茅。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具备掌握机械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拓宽和更新原有的专业知识,并

18、掌握系统相关知识,具有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独立解决实际机械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开创性工作的能力。机械工程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至今已招收770余名学员。主要研究方向:1. 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 2. 精密加工与测试3. 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 4. 重大装备自动化5. 现代制造工艺 6. 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7. 自动化系统设备的远程监控 8. 机械传动与机械优化设计技术9. 测试与分析技术、机械振动与噪音控制 10. 特种机器人、机器人学及智能化设计2、动力工程本学科始建于1913年,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科。本

19、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叶轮机械、内燃机、汽车电子技术、热能工程、振动冲击噪声、制冷与低温等7个研究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和“制冷与低温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并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授39名,博士生导师35名。本学科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973基础研究,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共1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

20、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各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4项。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动力工程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至今已招收近380余名学员。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动力机械与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低温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工程设计与制造、工程规划运行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掌握本领域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本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独立承担本领域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以及进行相应开创性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 洁净能源转换与供能 2. 动力机械及工程的热经济研究;3. 高效低污染燃烧

21、技术 4. 制冷与低温工程;5.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 6. 先进热交换理论与应用;7. 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 8. 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9. 燃气轮机/汽轮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10. 热工过程优化控制;11.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12. 代用燃料发动机与电子控制;13. 动力系统优化及发动机电控技术 14. 热力发电厂经济运行;15. 振动、冲击分析与控制 16. 信号处理及机械故障诊断3、车辆工程车辆工程硕士生培养主要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承担。现有汽车底盘与控制研究所、汽车数字化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汽车电子技术研究所、车用空调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和一个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22、, 有15位教授及研究员,20余位副教授及高工,博士及博士后100多人。在汽车工程、汽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轻量化和数字化,薄板冲压成型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辆传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部委、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与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多个合作研究机构,是上海市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车身制造技术卫星实验室。200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硕士,受到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无锡一汽公司、苏州金龙汽车公司及各有关企业单位的欢迎,并每年推荐众多优秀人才报考,至今在校培养和已毕业人数达200余人。培养目标: 培养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

23、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现代控制技术、现代工艺制造机会速和测试技术,并能较熟练地掌握车辆工程主流软件的应用。1.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现代车辆传动技术控制 2. 电动汽车与电子控制技术3. 汽车车身制造,轻量化和数字化 4. 整车及特种车辆系统技术5.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身设计与结构分析 6. 车辆现代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7. 汽车动力系统仿真与性能优化、节能技术研究 8. 内燃机电子控制与性能优化9.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研究

24、、智能车辆研究 10. 车辆试验分析,振动与噪音4、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本学科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国内最早培养核反应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之一。本学科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博士点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4名,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8名。本学科工程硕士从2003年开始招生,先后与秦山核电公司、深圳大亚湾核电公司联合培养四届工程硕士生,共计144名,已有84名完成学业。培养目标: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核电)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

25、应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核能与核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主要研究方向:1. 核电厂安全及严重事故的研究; 2. 核技术应用;3. 核电系统分析、仿真、控制与故障诊断; 4.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5. 反应堆物理分析与堆芯燃料管理; 6.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7. 多相流动及沸腾传热理论与实验、流场测试技术研究; 8. 核电厂水化学;5、工业工程本专业学位系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2000年起开始招收并有授予权和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它依托本学院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以及相关工程和管理类学科浓厚的师资力量,主要

26、在生产与服务系统、质量与可靠性、成本控制和基础工业工程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建立了数字化工业工程平台,并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法国南特矿业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工业工程系开展了密切的学科及人才培养合作。7年来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受到社会许多企业单位(如汽车制造业、机电制造业、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众多制造类的三资企业等)的高度欢迎,至今共录取近900人,并已有近400名取得专业学位,多数已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和各级领导。我院是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全国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及华东区组长单位。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已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养目标: 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

27、得者应掌握工业工程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任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IE工程硕士应培养成为具备现代工业工程知识、素质和能力,运用管理开学理论与方法,从事生产、服务及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有效地把人、机、料、信息、时间和资金优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主要研究方向:1. 生产与服务系统优化、系统建模与仿真 2. 先进生产模式与生产计划控制技术3. 产品的质量与成本控制 4. 人因工程、作业测定与工作研究5. 基础工业工程 6. 供应链管理7. 设施

28、规划与物流分析6、物流工程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物流工程领域最早二个试点院校之一。我院物流工程领域在2004年首次招生,它隶属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依托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交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并整合院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机电控制二个学科共同进行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师资力量雄厚,还与法国南特矿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工学院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数字化物流工程平台”、“交大惠普美国MAI”、“交大佐治亚”、“上海交通大学香港迎新软件ERP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流的科研与实验基地。物流工程硕士领域自开设以来受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各有关企业的欢迎,至今四年中已录取近300名工程硕士

29、生,我院是华东地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区长单位。我院也是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首批确认中国八所高校予以资质认证的单位之一。获得物流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可申请ILT三级证书(物流运营经理证书)。2007年在我院首届物流工程硕士毕业生中,已有10人获得此证书。培养目标: 为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装备、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任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技术 2. 物流装备技术、智能物流系统3. 企业物流与供应

30、链管理 4. 物流管理诊断与评价技术5. 物流系统工程(含建模与仿真、物流计划调度及优化等) 6. 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7. 现代物流运作模式7、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在完成项目的各活动中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有效的整合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科学技术等资源以实现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项目无处不有,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掌握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手段,它作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建设、信息和制造工程等各行业,获得了瞩目的效率和效益,项目管理也成为21世纪年轻人的首选职业之一。2004年我国决定开设项目管理工程领

31、域专业学位,我院为首批招生单位,该领域依托本学院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和我院各相关工程及管理类学科宽广的师资力量,有40余位正副教授承担教学及指导,针对涉及本学科的九大知识领域(项目范围、集成、时间、成本、质量、风险、沟通、采购及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和运用,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四年来,我院已招收项目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500余名,我院被推举为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全国协作组华东区区长单位。 2006年10月我院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交流研讨会。我院还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进行了国际交流合作,应邀出席了PMIGAC教育论坛和研

32、究大会。2007年10月正式通过了PMI-GAC(美国项目协会全球认证中心)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所通过该项认证的高校。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员今后获得PMP国际认证。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项目管理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宽广的专业知识并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具备独立从事项目策划与评估、项目融资、项目计划与实施等管理工作的能力。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并能进行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主要研究方向:1. 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计划、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2. 项目

33、的策划、组织与评估 3. 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控制4. 项目的资源配置平衡和优化 5. 项目的沟通管理6. 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7. 项目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所有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参见研究生院培养方案(网址:)。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代码030)下设5个系:(1) 电气工程系(代码031):招生领域为电气工程;(2) 自动化系(代码032):招生领域为控制工程;(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代码033):招生领域为计算机技术(含8个方向);(4) 电子工程系(代码034):招生领域为电子与通信工程;(5) 信息检测技术与仪器系(代码035):招生领域为仪器仪表工程考生报考时务

34、必填写清楚所报考系别的名称及代码。其中项目管理领域(IT方向)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现代平板显示技术方向)以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名义招生,考生填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代码030。院系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电工学院。1987年,其中的电机工程系通过与国家水利电力部联合办学,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之后,电子电工学院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2001年,这两个学院又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合并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自动化系和信息检测与仪器系。学院有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

35、等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其中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为全国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组长单位,在全国享有盛誉。从1998年开始,全院5个培养领域已经招收了约2000名学员,其中已经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有约600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利润的走薄,需要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精细的计划和控制,所以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掌握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主要内容。鉴于此,从2006年起,学院还将新增IT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旨在培养从事IT项目策划、评估、设计、建设与收尾等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高级人才。学院有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

36、六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对应的一级学科。所有六个一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全院520名在职教职工中,专任教师360多名,其中教授118名(博士生导师86名),副教授129名,在他们当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工程实验技术人员101名,其中高级工程师36名;研究员3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承担着多项国家

37、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九五”攻关项目、预研及攀登计划等重大项目,科学研究在国内或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学生近8000多名,其中本科生约4000名,博士生800名,硕士生2400 名。学院还保持100名左右的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学院科研实力强,拥有各种现代化科研设备,与诸多国际著名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众多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承担着大量的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十五攻关、国防预研及上海市的引逼工程、登山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1500篇;科研经费超过1个亿。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

38、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和多项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一等奖。学院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历年的国内外重大科技竞赛中我们的学生表现突出,在包括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机器人足球赛、全国大学生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竞赛最高奖和竞赛一等奖。在百年交大的成长过程中,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曾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培养了诸如江泽民、王安、杨嘉墀和张仲俊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培养了数十万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他们已在电子、信息、电力、汽车、航天航海、生物医学和高等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39、。招生领域 (一) 控制工程领域(自动化系)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近年来,教师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基金及其它横向协作项目,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余项。2005年自动化系教师的科研经费约2048万元,在核心期刊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授权专利数19项,合计专利数71 项,教材5 部。控制工程(信息化与自动化)领域的主要招生方向:工业自动化、工业工程与信息化、ERP(企业智能计划调度)与现代物流、信息与图像智能处理、IT项目管理方向。1工业自动化主要研究内容:信息获取和处理(软测量、软预

40、报)、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生产企业的计算机控制及优化。方向特色:结合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项目展开应用研究。拥有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机器人与自动化、网络与仿真系统、PLC与运动控制、Rockwell自动化等实验室供论文学生使用。方向优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2工业工程与信息化主要研究内容:工业系统模型化、企业信息化、现代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目标控制和网络化制造。方向特色:综合应用系统科学、控制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工业工程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得到统筹规划、整体优化的综合训练。方向优势:拥有大批有工业工程及信息化项目经验的导师。3ERP(企业智能

41、计划调度)与现代物流主要研究内容:现代物流控制软件、企业资源计划和调度。方向特色: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集资金流、原料供应和市场预测为一体的营运策略制定。方向优势:上海市优化与控制软件工程中心的支柱研究方向之一。4信息与图像智能处理主要研究内容: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方向特色:医学图象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生物信息与遥感图象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方向优势: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的重点方向,在国内外同行中声誉较高。(二)计算机技术领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页:)成立于1984年(1958年建立计算机专业),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计算

42、机专业人才。2000年评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立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软件与理论”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计算机应用” 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并成为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全国7所高校之一。自1996年以来,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中该系连续取得佳绩,继2002年获得世界冠军后,2005年又一次荣获世界冠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按学科建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该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可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的“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等六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从1998年起在上海及其他省市联

43、合教学点开始招收“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生,截止2007年底已获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有461位。全系现有博士生导师33名、正教授28名和副教授2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60余名、硕士研究生630余名(含工程硕士生327名)、博士研究生121名、博士后8名。2000年以来,该系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国防预研基金课题、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十五攻关、上海市科委等国家级高科技课题100余项;并参与开发了一大批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应用项目。科研成果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一个用于教学实验的计算中心

44、,和四个用于科学研究与开发的主题实验室“可信计算实验室”、“网络计算实验室”、“人本计算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以及近十个联合研究和技术中心“上海市远程教育中心”、“上海市分布计算技术中心”、“上海交大网格计算中心”、上海交大-IBM-香港大学“新e代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并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柏林工大、日本东京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大学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协作关系。以及与多个国外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本科、研究生)计划。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中招收“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安全工程”、“计算机网

45、络及系统工程”、“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制造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八个专业方向的工程硕士生,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系统研发、运营、系统管理与维护、测评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包含以下八个专业方向: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 侧重于大型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运营、管理、维护、与灾难恢复的研究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大型硬件系统和大型软件系统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与运行模式、当前常见的大型商用软硬件系统、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和复杂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大型复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架构、安装、配置、调试、运营、管理、维护、和灾难恢复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计算机安全工程 侧重于信息保密与认证、现代密码算法、密钥交换与管理、P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