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274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规律三、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资本的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剥削必须有资本,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离不开货币,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商品流通公式是:WGW,在这里,一般货币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流通公式是: GWGG=G+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从资本流通公式看,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在运动中带来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作为货币的货

2、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区别,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资本的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GWG这个公式适用于各个形式的资本运动,因此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的总公式存在着内在矛盾:第一,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产生,无论按照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是如此。第二,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资本的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必须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不仅可以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

3、削的前提,()资本的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身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具备。,摩登时代(机器吃人),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1劳动力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是劳动,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是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2资本主义生

4、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形成(增殖)过程。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1)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1)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进行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强制性。资本家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家真正目的是要生产出比预付资本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

5、本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时间形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这个时间形成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结束后,商品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价值,而且包括超出预付资本的价值。C+V+M,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

6、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2)剩余价值的本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本质,不变资本,劳动力,可变资本,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原有价值 ,价值量 。,原有价值 ,能产生 。,转移,没有变化,增值,剩余价值(m),(2)剩余价值的本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攫取剩余价值,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作过一个评价: 形式上的平等, 事实上的不平等。,3资本

7、主义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意义,法律意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1.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3.剩余价值的地位和作用4.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公式:,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也就是剥削率。,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8、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2.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谋求竞争中取胜追求更多利润,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

9、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全社会资本家,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但超额利润只是暂时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其社会结果。,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进行,才能不断创造剩余价值。社会生产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过程叫再生产。,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再生产叫简单再生产。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考察可以发现,不仅工人工资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生产出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再生产出资本家雇佣工人的

10、社会条件,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韩国造纸业的扩大再生产,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再生产和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叫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资产阶级财富的迅速膨胀;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是整个工人阶级的贫困化。,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资本家阶级集团参与剩余价值分割,主

11、要是通过利润平均化来实现的。,每个生产部门的资本,都应按照各自大小的比例来分享社会总资本从工人那里榨取来的总剩余价值;或者说,每个特殊资本都只作为总资本的一部分,每个资本家事实都作为总企业的一个股东,按照各自资本股价的大小比例来分享总利润。,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产业资本外还存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与此相应,资本家可分为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产业资本家承担货币资本的购买职能和生产资本的生产职能;商业资本家承担商品资本的销售职能。,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产业资本家让

12、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途径是价值差额。,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股票,债券,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2剩余价值在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割,3剩余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首先,剩

13、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3剩余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资本主义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在内的全部经济活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全部过程,都是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的。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和核心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3剩余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最后,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4.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论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

14、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三、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就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规律。社会总劳动,包括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要按比例加以分配,就是根据社会需要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于各生产部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运行。,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实物补偿,

15、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构成,c+v+m,实物构成,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机器制造厂,购买机器,购买电力,购买煤炭,发 电 厂,采矿部门,4000c,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

16、产,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如果其实现平衡的条件被打破,生产和消费失衡,各部门比例失调,都将使社会再生产难以进行,甚至出现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使社会总劳动不能按比例合理分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垄断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是不相容的,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只能通过经济危机来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

17、义经济危机的表现:“过剩”商品堆积如山,公司企业纷纷倒闭,证券行情暴跌,失业人数激增,信用关系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从这次危机开始到下次危机开始为一个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根除。二战后,经济危机并未消失,随着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当一个主要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往往会波及其他国家,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或“同步性”,这就形成了世界性经济危机。,0,经济活动水平,顶峰,谷底,动态时间,长期经济趋势,实际经济活动,危机,萧条,复苏,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阶段: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阶段:萧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三阶段:复苏,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四阶段:高涨,美国近30年来财政债券收益走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