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站着睡觉》.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7496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站着睡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学会站着睡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学会站着睡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学会站着睡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学会站着睡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站着睡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站着睡觉》.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异度成功学宝典学会站着睡觉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张国庆的演讲实录。文章谈人生如何急用先学、善于汲取、转化知识、利用机遇、改善环境、营造人脉关系以获取事业成功的要旨与诀窍。成功是一种才华,但不一定是奢华,但成功者一定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本书为作者机具心力智慧的专稿、演讲、网论拥有读者百万之众。语言轻松幽默,蕴藏深刻哲理,揭示的一个个人生问题使人豁然开朗。1 不要与老鼠比赛许多时候,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要比正确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在短暂的人生面前,做正确的事情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不要任意挥霍你的精力,把它们用在正确的地方吧。狮子的哲学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决

2、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这只狮子无疑是明智的,因为它非常清楚,与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是一只“老鼠”。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就像一个优秀的武士,是不会与一个蟊贼公开决斗的。在政治斗争尤其如此。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不仅会浪费自己的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还会在无意中提升对方的层面。我所认识的一位俄罗斯政治家就曾有过这方面的遗憾。由于他过于在意那些小人物的攻击,不仅耗费了许多精力与

3、之周旋,而且也影响了他做冷静的判断,结果在重要的问题上判断失误,从而抱憾终生。不仅如此,由于他与那些人斤斤计较、“喋喋不休”,使很多选民都大感失望,这直接影响到他日后更高层次的竞选。对此,有政治学家评论说,如果他能够对有些人和事不屑一顾的话,以他的才智和人望,是完全可以成为俄罗斯数一数二的人物的。其实,生活中最聪明的人往往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他们很清楚该理睬什么,不该理睬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改变命运,也知道什么事情只会消耗青春。这样的人对那些较重要的事务无一例外会感到兴奋,同时也善于把无关紧要的事情搁置在一边。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给一家报纸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记者,有机会与许

4、多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接触,其中有两位世界冠军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们看上去是那种与世无争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是不在乎的样子,除了训练。平时,他们也总是心平气和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激情好像也不多,但是一到了赛场上,好像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生龙活虎,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发挥总是比别人要好。与他们接触多了,我也就慢慢明白了什么使他们与众不同。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专注琐事会变得对大事无能很喜欢看“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喜欢看各种动物的生活状态,看它们姿态各异的生命过程。在看过有关虎、狮等动物的片子后,我发现这些动物界中的“大人物”,在向目标进发时,是

5、从来不会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的当然有毒蛇拦路是不行的,它会以最快速度坚决去除它的威胁。而事实上,也很少有什么动物敢于拦它的路。在现实生活中,成功者大都也深知“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并很清楚“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的道理。一流的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人物、是非)的能力,换句话说,障碍大都是相对而言的,除了必须搬掉的障碍之外,大多数障碍都可以忽略,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的障碍,在你超越那个阶段之后,也就不称其为障碍了。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

6、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与不如自己的人较量。但遗憾的是,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是在逃避做正经事,尽力回避可能出现的挑战,毕竟,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不是一个精神“瘦弱”的人所能持久而为的。相信许多人对此都会深有感触。有一个读者来信对我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陷入了斤斤计较的泥潭,与一些令他不愉快的人和事纠缠得不亦乐乎,不仅一无所获,还生了一场大病。但因祸得福的是,在病中,他发现了人的力量的

7、局限: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可以同时应付好多事,人也没有很多时间去和不相干的事物周旋,除非他想毁了自己。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飘舞的雪花,他突然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我们却并没有给予她们足够的重视,相反,我们眼中弥漫的,却多半是一些尘埃般的事物,这些事物影响了我们的“视力”,也阻碍了我们去欣赏美好的一切,去奔向自己所爱的人和事业。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给自己定一个原则,就是不去想、见和联系那些令他不愉快的人和事,不让他们影响他的心情,再有就是尽可能努力去做事,使自己变得充实起来,这样就比较容易淡忘和“轻视”那些不重要的事。现在的他已经变得很从容了,事业和感情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与“生病”

8、之前判若两人。无独有偶,不久前我看到了一种说法,有人提倡,一周里有两天不要看报纸,为的是不去接触那些负面消息,想想也不无道理。有些事情就像粘在人身上的泥土一样,拍拍也就掉了,而在离开你身体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尽管它黏在你身上时你会非常不舒服。心里有了大,才会放下小。有一项针对世界冠军的调查就很说明问题。调查者发现,那些夺得世界冠军的人往往很早就怀揣了这份特别的理想,并且十几年如一日地追寻,这其中,他们也遇到了其它人所常见的种种挫折,但由于他们心中有一个高过一切的目标,因此很容易忽略那些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琐碎。长期的内力凝聚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他们终于因为能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

9、所不为而获得了成功。这也应了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话,“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他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的美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很多人都想成为一流的人,有一流的事业、一流的思想、一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像一流的人那样做事。管理学家班尼斯说过:“纯管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换句话说,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能做成事有时反而会耽误事。我有一个朋友,非常聪明,也特别勤奋,他不仅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且能够做

10、成事情。他曾经在三年的时间里同时准备会计师资格考试、中医本科自学考试、律师资格考试,还“攻读”了一段时间围棋,他也确实很“成功”,几个证书都考下来了,围棋还得到了业余段位,但遗憾的是,这些都与他的工作无关,他的粗线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去从事会计师工作,他的口齿不利也影响到他成为律师,而且他本人也不喜欢与人辩论,而中医和围棋也只是业余爱好相反,由于这样大量地投入其它事情,他的本职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一度因此面临下岗的威胁,而他所做的那些事也都无助于他在职业上获得优势地位,不仅如此,由于他太忙了,没时间陪女朋友,结果与女朋友也分了手。后来,他自己也承认,他的失败就在于能够做成事,但却不善于选择

11、正确的事情去做。而一流的人物就不同了,他也许做不成很多事情,但却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情,而事实上,这一件事情往往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了。这样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可以像一般人那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一流的事业。他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做普通人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普通人的快乐、交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辩出什么是无关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以100%的精力对待你的80%一般说来,人的内心总是比较容易接受自己所期待的事物,你越期待

12、它,你就越有可能得到它,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相对于漠不关心它的命运的人,它对真挚地对待它的人更容易萌生好感,更容易接受它。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强烈期待的事物最容易焕发激情,也最有可能全力以赴。而事实上,任何事情,只有全力以赴去做,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一位加拿大著名的田径教练曾经说过:“不管是不是从事竞赛的人,大多数都是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吝啬鬼;他们经常保留一些什么,因为,他们不愿将自己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之中,所以也不能将自己的力量,完全地发挥出来。”这一点,中国球迷大概感触最深,在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足球的种种遗憾中,很多遗憾都是源于我们自身而不是对手的强大,无论是胜负心过重,还是战术

13、思想不统一,归根结底都是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比赛中,对比赛之外的得失、利益、恩怨想得太多。大杨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2002年冬奥会短跑道速滑一五00米比赛中,从来都是“.1”的她却输得很难看,那是因为“当时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还有各种舆论让自己完全失去了以往滑冰的状态”,她的精力完全被拴在了与比赛本身无关的事情上,输是必然的。但好在杨扬迅速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在其后的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连连折桂,实现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零的突破”。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却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杨扬,一个是10%的杨扬,一个是100%的杨扬。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优秀是你,没落也是你,一念之差,有时就是天

14、上人间。但仅仅倾注100%的心血还远远不够,你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对象,以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家帕累托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法则”(也即80/20法则)中,这位意大利告诉我们:20%的人拥有80%的国家财富;公司20%的顾客可能带来80%的收入;20%的工厂错误可能导致80%的质量不合格;同样的,20%的人际关系可能为你带来80%的机会。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写下20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重要程度超过其它80%的人,而只要你很好地对待他们或者说他们能很好地回应你,你的生活基本上就会是幸福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对生命中最重要、最难得遇见的人却往

15、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反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时间、金钱和感情。多年以后,蓦然回首,却悲哀地发现,自己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了最无益的事情上,把最宝贵的感情给了错误的人,而昔日却无法重来了。正因为如此,管理学家尤金?葛里斯曼反复强调一定要“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尽可能不要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换言之,就是你要100%地对待生命中的80%而不是20%,一般情况下,另外的“20%”是不特别需要你照顾的,因为它们在其它人的心目中可能就是“80%”,会有人100%地对待它们的。你可以愁自己没有爱,但不要愁别人没人爱。不值得做的事情会自己“长大”武侠小说家温瑞安

16、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而在生活中,真正的高手也会把集中精力作为一种明智的生活策略,毕竟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等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琐事会跑出来占据你大脑的空间,消磨你的棱角。不值得做的,千万别做。因为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当梦醒后,你会发现该做的事一件都没有做,而自己却已疲惫不堪。一个朋友在离开他的公司时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累了,在这里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要莫名其妙被人骂,觉得被疯狗咬,我也受够了。我不要求别人感

17、激我做的事,或者其他人把我的所做当作理所当然,也无妨,但我要求应该有最起码的合理对待。我惋惜的是那些逝去的时光,我做了不值得的付出,还要忍受遭人践踏。该走了,该离开这个不再能给我精神振奋或新知养分的地方。我不想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狭隘,跟着某些人的心理仇恨打转。也不想花时间和心力在解释上,曾经要求改革的人腐化了,不代表世界跟着腐化。离开不是因为软弱,不是因为想要被认同,而是追求我自己的勇敢。那些没有仁慈的人,可以继续对我污名化,只是让我看清此地不值得久留。”这段话我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觉,在读第三遍的时候,我划掉了我写在纸上的81件近期要做的事,那上面原来有100件。不仅如此,不值得做的事

18、还会赋予自己生命,“一项活动的单纯规律性会逐渐演变为必然性”。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会说:“我们不应该让它消失,我们已经做这么久了。”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恋人,却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在一起很久了,习惯使人不愿再做别的选择,更何况这份感情的机会成本(对于每个人来说,做一件事的一个很大的成本是你无法同时做另外的事情,你放弃的机会和财富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须知,放弃和减少对其他成就的要求是一种成本,而谢绝其他人的追求和放弃爱其他人的念头,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最终,一个人要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价,这件事情越耗时,牵扯面越大,“内容”越丰富,代价也就越大。从这

19、种意义上说,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一些事情“坐大”之前就及时抛开它。我所知道的一位学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他每隔一个季度就要把之前认为“还会用到”的书、讲义、文章通通拿去回收,那种感觉就像拋开一堆无用的桎梏,很开心的。在他看来,每丢一篇,就跟一点一滴的过去告别,也拋开一些无用的限制,既然知识提供的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如果学会了,就没必要把有形的文字霸着不放。就这样,他常常会丢掉一大堆书籍和大师的文章,把他们驱逐出心间,宛如奥修所说的“杀人”,其实却是在节约自己的生命,扩大“呼吸的空间”。备忘录:别因为便宜就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最终会是很昂贵的。“能随心所欲的人,就是拥有翅膀的人吧。”日剧长假

20、不需要在乎的还有荣誉。一位智者说过,“假如我们不在乎谁会获得荣誉,那么我们能做的将没有局限。”对时间有限人来说,专家的建议是:用60的时间按步就班地、有计划地长期去做一些有长远价值、自己喜欢的“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剩下40的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或是处理突发事件。世界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倍增,给集体选择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精神涣散和疲劳。选择像一条河流,它变得越宽,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里面。对现代人来说,不仅需要越来越强的游泳技巧,更需要游向正确的方向,而后者似乎显得更重要一些。2 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面对正确的对象,做正确的事情,是一切成功的根本

21、。何谓“错过”?什么叫错过?那就是没有在“保质期”里消化该消化的东西,就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和 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你买了一袋牛奶或者一块蛋糕,你是尽快消化掉它们呢,还是郑重地把它们供奉在冰箱里?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遗憾的是,在生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人们却未必这么理智和积极。我曾接到过几封相似的来信,诉说对某个异性的爱慕,并且郑重其事地征询我的意见,问是否有必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或者说展开“攻势”,文字里透露着真情,透露着“供奉”的心态。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对他们说,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郑重地供奉在心里,却始终未曾实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与之错过,一如那过期

22、的牛奶和蛋糕。就像一个诗人说得那样,“我们的憾恨,其实并非是不曾相遇,而是短暂相遇之后,不断错过”。没过多久,他们都纷纷给我回信,其中有两个是报喜的,说是没想到对方其实对自己很有好感,只是在等他迈出第一步;另一个则是感谢连连,说幸亏他及时伸出了橄榄枝,如果再晚一步对方可能就会接受别人了;只有一个是“报忧”的,说对方拒绝了他,不过也好,早点想开,早点投入到别的事情上,掉下来总比吊着强。事实上,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刚好的时刻,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若真的能就

23、此错过的话倒也罢了,因为那样的话,就如同两个一世也没能相逢的陌生人一样,既然不相知,也就没有得失,也就不会有伤痛,更不会有无缘的遗憾了。但问题是,很多错过是明明知道的,那样对人的影响就很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由于自己的犹豫、消极和误解而错过了良缘。另外一些“错过”也同样令人感到遗憾和沉重。我曾接到上百封大四生的信,在即将走上社会时,他们才发现过去的几年过得太苍白了,四年来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认真地学好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由于本专业学得不好,又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事情没有把握,感到很迷惘。尽管我可以勉励和祝福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够珍惜时光,能够有所作为,但我

24、心里很清楚,由于未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他们已经错过了人生最具意义的起点,此后他们也许需要补很多课才能赶上那些有效度过大学生活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错过的一年,在走上社会后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补”回来。生活是无情的,你错过了,就要付出代价,小的代价是东西过期,大的代价是蹉跎岁月,是与真爱擦肩而过。为了不错过,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有一颗积极的心。睁大眼睛“跑位”球场是需要好眼力的地方。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好射手是会跑位的人,是有好眼力的人,他们的力量就在于恰到好处的致命一击。同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抵达正

25、确的地点也是所有新闻记者永远要面对的挑战。这也是那些优秀记者往往可以胜任多种工作的原因,因为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商海,他们都善于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正确的事情。有两个人是很好的例子。一位是太阳公司的创始人萨姆菲利普斯。有人曾经评价说,即便是菲利普斯没有建立太阳公司,也会有人做出和他一样的成就,但他的“运气”实在是很好,他“碰巧”在一个正确的地方(田纳西的孟斐斯)、正确的时间(战后的繁荣期)遇见了该遇见的人(猫王),这使他得以在孟斐斯录音服务部的基础上一举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娱乐业大亨。看上去,好像有很大的运气成份,但问题是,在所有遇见“猫王”的人中,是菲利普斯而不是其他人意识到“猫王”的价值,提

26、前发掘了这座“金矿”。另一位是李嘉诚。在香港,人们对李嘉诚的崇拜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嘉诚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秘诀,并有着令曾与他共过事的人五体投地的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李嘉诚的“运气”也确实不错:从1980年到1997年,香港当局出台了限制供给新建筑用地的政策,致使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李嘉诚也由此富上加富,他在港口和集装箱业务方面同样也大获成功,并直接带动香港成为国际贸易枢纽。但运气远远不能说明问题,确切地说,是因为他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点,并做了正确的事情。这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李嘉诚非凡的眼力,就像一个好棋手一样,他总是能看到许

27、多步之后,而非只是拘泥于眼前的一草一木。在讲到李嘉诚的成功时,一位教授这样问一个吊儿郎当的学生:同样一件事情,别人看到了几年以后,你只是看到明天,一天和一年的差距有三百六十五倍,你有什么条件赢别人?要抢先到达那里懂得了珍惜,有了预见力,似乎还不足以取得成功,因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要想在这个资源稀缺的时代胜人一筹的话,就必须像优秀的记者一样,抢先到达正确的地方。在这方面,西进时代的美国人堪称一绝。对于美国而言,迁徙简直就是一种魔法,它使美国人对无限机会和最终成功保持极高的希望,这一点在西进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情况是,广袤的西部在等待着开发,它属于最先到达的人,为此,人们都拼

28、命地向前赶,因为如果你不能赶在别人前面,抢先到达那里,好处就有可能被别人捞走,而如果不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来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土地和资源供你开发,让你拥有了。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个时期也是美国公路和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人们热心修它们,是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即使不能成为第一个,也要尽快到达那里,因为待开发的地方太多了,而除了土地还有别的机遇,比如矿藏。这也使得汽船、大篷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发明和普及了,整个国家都被带动了起来,成为了一个快节奏、不甘人后的极富现实主义精神的国家。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美国社会始终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应该说,美国科技文化的发达,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其是

29、科学类)的“盛产”,创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辈出,新潮时尚的领先全球,是绝非偶然的。在它们的背后,是有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底蕴和独特的时间观念的。拼命赶也是新经济的特征。在业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你必须做前三名,否则你便没有什么机会”。我们看到,在这个业界中,无论是经营思路的变化,还是技术的更新,都在飞速地进行着,因为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努力成为第一人,最起码也要成为前三名,以便在大部队还没有涌到的时候占据有利地形。抢先一步,有时岂止是黄金万两。这也使得业成为竞争最残酷的业界之一,今天的英雄如果不能快马加鞭,明天就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对于这种现象,学者的说法是“赢家通吃”,也就是说,在这个速度时代,

30、跑在最前面的人会得到大多数的利益,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体育界,一个奥运会冠军和一个奥运会第四名,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和世界杯足球赛的第九名,无论是知名度、荣誉感还是商业收益,都有天壤之别(当然了,中国队要是能获得世界杯足球赛第五名就另当别论了)。在印度最顶尖的孟买科技学院,有一个“最恐怖的教授”,他给全班最高分者A,第二高分者B,剩下的全部是C、D、E。教授告诉学生:“今日我用这样的方式磨练你们,就是要你们未来遇到竞争者,绝不可以被比下去。”在高度的竞争压力下,学生们个个想脱颖而出,夜夜挑灯苦读。“一个礼拜读七天,我们没有周末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问他们有没有时间约会?答案是:“如果今天要约会,明

31、天就得念两倍书补回来。”正是因为意识到抢占有利位置的重要性,现代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表现出一种锦标精神,为了成为前三名而不遗余力,因为经济学家已经测算出,在几乎所有领域,20%的人分享着80%的利益,而在个别领域,5%的人甚至占有着95%的利益。备忘录: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自诩自己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正确的地点的人。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1920年代的美国,得以经历美国史上最强盛的一段时期,能够恭逢其时,在二战后的美国,得到了那么好的机会发展,就像是“中了超级大乐透”一样,而如果是出生在孟加拉或是诞生在17世纪的话,那么他就可能什么也不是。当今好莱坞最流行的瘦身法是生化学家巴瑞西尔斯的“区域减肥法

32、”,即每天在“正确的时间消耗正确份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就能达到减轻体重目的。相对于一般人日常饮食55%到60%为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西尔斯的“区域”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一餐的40%,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则各占百分之30%。全球会员制仓储店鼻祖普尔斯马特的经营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只提供正确的商品”,不让你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浪费时间,只提供同类商品中最好、最经济的商品。3 “懒人”更容易成功?睡懒觉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尤其是那些在思想上“睡懒觉”的人。“懒惰”为节省生命能量之本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懒人长寿,说的是,要想获得健康、成就与长久的能力,必须改变“不要懒惰”的想法,

33、鉴于压力有害健康,应该鼓励人们放松、睡点懒觉、少吃些、用例行日常工作代替过度运动等,最重要的观点是,“懒惰为节省生命能量之本”。这本书德国非常畅销,它讲的不仅是一种养生观念,更是一种成功理念。无独有偶,有一种“新懒人主义”也在“畅销”起来。新懒人主义的宗旨是“人生得意须尽懒”,本着简洁的理念,崇尚新世纪里的崭新生活方式,深入学习删繁就简的生活与工作技巧,从而可以从容驾驭去芜存菁的攻略秘术,最后达到如鱼得水的返璞归真境界。新懒人主义的目标就是清新、单纯、自然、健康的新生活。新懒人主义并非空穴来风。有调查显示,人类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抵抗压力的侵蚀、完成责任以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没有任何作

34、用和效果的人际交往充斥在我们身旁,创造力被浪费,热情被消耗,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步骤强占了我们的时间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人生乐趣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了,生命的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与此相似的观点便是“懒人推动了历史”的说法。在研究过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后,我发现,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事,而对于其它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便的做法。而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戏言,是懒人推动了历史发展,懒人更适合当领导,因为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

35、做事。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就曾在选拔军官时,把人分成了四类,并认为,聪明但懒惰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而勤奋的人可以做参谋,又笨又懒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奋的人只会添乱,这种人最要不得。由此可见,“懒”得恰到好处也会成为一种才能。一位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工作过于努力的人没时间去赚大钱。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工作太辛苦,简直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满足生计的需求已占据了一切,以至于你没时间去考虑未来的机会。这也正是普通人与成功人士的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懒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适合做领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补养,这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体现

36、得尤为明显。骑脚踏车的人走不远。假如你过于忙碌地工作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将无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只有在降低工作量后,你才有空做广泛而非狭隘的研究。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它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事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而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除非你有时间广泛涉猎、学习他人所做的事,否则创新就不可能发生。在现代社会,全新的发明极少发生,创新几乎总只是将两种以上已知的观念以新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也使得信息单薄、思想简单的人,难以成为创造型和领导型的人物。有时降低工作量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有限使然,正如印度对待年轻的丘吉尔的情形:派驻印度的丘吉尔利用了

37、当时的空闲时间重新阅读在大学时所忽略的书籍,在懒散的阳光下“漫不经心”地进行着足以使他受益终生的思考。不仅如此,他还要求他的母亲给他一套完整的年鉴,这些都是从英国的政治年鉴以及世界各国的新闻汇集而成。他仔细地阅读,作了笔记,逐步掌握了年鉴所包括的丰富的事实和资料。当他阅读国会辩论的重大问题的摘要前,他常常仔细地勾画出对这一特定事件的个人看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同当时的与会者进行比较,从而在遥远的班加罗尔进行了诸如国会辩论等政治活动的“演习”。相比之下,他的许多同事却只有慵懒,没有思考。积极拥抱安静的时间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安静的时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许多人之所以会忽略心灵的声音,

38、注意不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太过忙碌了,步履匆匆,而大脑里又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和想法,“灵感”进不来。在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看来,灵感是一位很娇嫩的尤物,她需要你心情放松、从容不迫,焦虑和过于功利的人与灵感是没有缘分的。常常是,当你进入一种宁静的境界时,会有一种甚至多种想法突然出现,这被称为“找到了感觉”。这种灵感的出现会突然照亮人们的思维。看少年包青天印象最深的是包青天说,“我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找到感觉的包青天是令奸人胆寒的,他的那种感觉常常可以牵引着包青天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产生奇妙的预感,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包青天也像凡人一样,只能按常理出

39、牌,并没有什么更多的特别。这种感觉就是灵感。正如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一瞬间找到了他们发明创作的灵感一样,“我发现了它”的意思是说他的灵感在宁静的氛围里被激活了起来。其实不仅是包青天,任何人都有感觉极好的时候,也都有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当感觉好的时候,说什么什么是,做什么什么成,而如果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会终日混混沌沌,碌碌无为,有时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年甚至很多年,当多年后回首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一路失魂落魄地游荡了过来。有时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有那样大的区别?一两句话显然是说不清楚的,但能否拥抱安静的时间,像“懒人”一样思考一下比忙碌的现实更为重要的事情,也许就

40、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吧。有时,宁静只需要三分钟。美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有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先把眼睛闭上两三分钟。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把眼睛闭上之后,我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智慧来源。”他是在等灵感出现。酒店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也是一个善用灵感的人。很多年前,他曾决定买下斯蒂文森豪宅,也就是现在的芝加哥希尔顿,为此他的投标额选定在16.5万美元。第二天他一觉醒来,脑海里却深刻着一八万美元的数字。一向相信直觉的他果断决定把投标改为一八万美元,结果他赢了。在这次秘密投标中,第二高的投标额是17.98万美元,与希尔顿仅差200美元。沉思是一种好习惯。很多成

41、功者都有沉思的习惯,他们有时候是通过散步,有时候是通过饮茶、读书,有时候则是通过睡觉来进行沉思。丘吉尔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来在床上躺着,喝着咖啡、看着报纸,盘算着一天乃至一年的事情,即便是女王也很难让他此时从床上下来。毛泽东的习惯是以看古籍、散步和睡觉的方式放松自己、寻找灵感,在这些时候,是不可以打搅他的。而我的一个主编朋友则更有意思,他有车不开,每天上班坐地铁,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地铁里,闭上眼睛,一个人想事情。为此,我们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他这叫“大隐隐于市”。人是一种很容易自寻烦恼的动物。我们经常以对将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抱憾给自己的思想增加负担,经常用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来骚扰自己,又总是

42、用一些连鬼都不相信的话来骗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种意义上,沉思正是医治这种病症的良药。沉思就像一条大河,把此岸与彼岸拦腰截断,通过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解除我们的思想负担。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沉思集中注意力、增强精神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灵感,找回自信。做个纯真的懒人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之所以会经常发生错误,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受到个人经验和思维定式的指引,而事实上,这些“故旧”往往正是阻止你的灵感露过来的栅栏。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说,一个科学家应该始终有一颗童心,因为童心较少世俗和偏见的束缚。玛丽?奥勃莱恩说过,“直觉是智慧的一种能力,它能把杂乱无

43、章的印象汇成对思想、情绪或情境的一种迅速作出的理解。它的姐妹缪斯是想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像力,直觉的翱翔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在直觉面前,是不应该有任何禁区的。许多小孩子之所以计算机玩得出神入化,就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禁区,没有“不可以”和“不可能”,什么他都敢尝试,也都有兴趣尝试。这也是爱因斯坦的“童心论”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只有像孩子一样好奇、乐观、敢想、敢做又不怕失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发明的灵感,取得科学上的突破。从心理学上说,灵感喜欢使你兴奋的事情,你对一件事情越有兴趣,灵感就越有可能出现。一般来说,灵感来自生活中令人兴奋的事件,自然、诗歌、爱人、美酒,所有很快使你感到兴奋的事物,都

44、有可能带给你灵感,这也是许多诗人无酒不诗的原因之一。由于灵感是一种最自然的产物,她对那些本性纯真、热爱自然的人情有独钟,而对那些虚伪、浮躁、功利、庸俗的人则敬而远之,在她看来,那些人即便是有所兴奋,也是掺水的兴奋、泡沫的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成功,仅仅“懒”还不够,还需要有颗童心,有颗清静的心。保罗?布鲁顿说得好,“经常接近你神圣的本心,你将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再成为表象世界的奴隶,而成为大自然的挚友,当你的心焊咏于你内在的心灵世界中时,压抑和混乱的阴霾。立即化为清风吹散在慧日朗照的晴空里。但你并没有忽略问题的存在而逃逸,只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谐,使它能最有效地应付问题。因此你将发现你的内

45、心深处,是多么安全与神奇。”有多久了,你没有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备忘录: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只看外在的表象,很少真正注意到事物真实的内在!若只用自己的心中的那把尺,来衡量别人或处理事情的话,您所看到的可能就会大不相同了。有一个人开车到加油站,他停在全套服务区,三个工人快速的迎接他,第一位为他洗窗,第二位为他检查机油,第三位帮他量轮胎气压。他们很快的完成这些工作,收了十加仑油钱后,这个客人就把车开走了。三分钟后,他又开回来了,这三个人又冲出来迎接他,这个人说:“很不好意思,我想知道有没有人为我的车加油了呢?”三人面面相觑,原来匆忙间,大家都忘了帮他加油。在忙乱的生活中,你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呢?在

46、安静中思想一下,什么是眼前更重要的事情?美国有一个国家无电视周,始于1995年,现在有5万所学校奉行了这种做法。在那个完全没有电视的星期之后,大多数人都感觉到有了更多交流、读书、锻炼、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想像力了。每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你不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一些事情,或是做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半个小时可以抵过你半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半个小时比你两天工作的效率还要高。4 挖好每一口井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成功来到这个世间的人都是生命的奇迹,而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只要他能够挖好自己这口“井”。韦尔奇卖鞋通用电气前杰克?韦尔奇在正式

47、“参加工作”前,曾经有过几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其中最难忘的便是一份卖鞋的工作。一五岁时,在一家称作“ ”的鞋店里,韦尔奇开始了他富有挑战性的商战人生。在这个小店里,每天,韦尔奇都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虽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目的给自己或别人买鞋这是他们进鞋店的动因,也是鞋能卖出去也应该卖得出去的根本原因。清楚了这点,韦尔奇便有了把鞋卖出去的信心,“我不能让消费者什么也不买就走出商店。”多少年后,韦尔奇感慨地说,“这份工作给我上了一个生意课:一切都是为了卖出去。”在卖鞋的过程中,韦尔奇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满足需求,二是创造需求。当一个顾客走进鞋店后,韦尔奇的第一反应是热情接待,耐心讲解,力

48、求满足顾客的需求,使他买到如意的鞋。而一旦顾客犹豫不决或不甚满意时,他就会想办法让顾客了解到其它鞋的特点和好处,使他产生新的购物需求,如果还不行的话,他会让顾客留下想法也即需求,事后及时反馈给厂家,做出这样的鞋来。总之,是要积极地面对来自需求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令人兴奋的。“我开始卖给他们各种各样的鞋,让他们坐下,把鞋穿在他们脚上。如果他们不喜欢这双鞋,我总是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挑最好的一双鞋。”每次顾客乘兴而去,韦尔奇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他看来,每个人都不一样,每双鞋都不一样,每一天也都不一样,因为每一时每一刻都有着新的挑战。在韦尔奇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种体育精神,那就是,对一个球员来说,每一场球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场球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你唯一可以做的是打好每一个球,打好每一场球。就像打棒球一样,每一次挥起球棒,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未知的机会,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球会打成什么样子,你只需要努力把它打成你所期望的那个样子就可以了。对热爱棒球和高尔夫球的韦尔奇来说,每次有人走进那个商店,就好象击球的任务来了一样,他会非常兴奋、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