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7593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DOC 187页).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调查报告2012年第4季度天津市信息中心目 录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及产业运行一、2012年我市经济稳中求进 转型发展1二、调整结构 稳中求进 2012年我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0三、2012年我市制造业经济运行平稳年末显现企稳回升走势 15四、2012年我市非制造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19五、2012年我市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服务业发展贡献突出 21六、2012年天津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总量突破八千亿24七、2012年天津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 28八、2012年我市工业生产者价格呈小幅下降态势 32第二部分 区域经济比较一、2012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 35二

2、、2012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环渤海地区排位 43三、2012年15个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47第三部分 四季度企业景气综合分析一、我市经济运行企稳 回升快速上行动力不足 55二、企业家信心指数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首次环比上升 59三、四季度我市工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60四、四季度全市建筑业景气度稳中略降66五、四季度我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69六、四季度我市信息服务类企业景气首次回升72七、四季度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景气状况继续回升75八、四季度我市住宿餐饮业企业景气下行78九、四季度全市社会服务业景气运行稳中趋缓升81十、四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景气稳中有降83第四部分 中小

3、微企业运行分析一、全市中小微企业运行情况86 (一)总体规模86 (二)行业分布88 (三)区域分布89 (四)融资情况92 (五)四季度景气分析94二、2012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生产运行情况97 (一)规模以下工业生产运行的主要特点97 (二)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98 (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99三、区县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100 (一)蓟县:立足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00 (二)和西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科技企业发展101 (三)南开区:2012年推出100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02 (四)和平区:力争到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300家105 (五)

4、红桥区:五个方面着力推进提升创新创业水平106 (六)北辰区: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107 (七)河东区:全力推进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108 (八)高新区:高效能科技服务促企业发展109 (九)河北区:力争未来三年新增科技企业770家111 (十)武清区:狠抓招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113 (十一)宝坻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增长114 (十二)东丽区:着力构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体系115 (十三)宁河县: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0余家116 (十四)静海县:今后三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117 (十五)西青区:有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扩大、能级提升118 (十六)滨海新区:全方

5、位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119第五部分 天津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121 (一)宏观经济触底回升,中小企业出现恢复性增长121 (二)市场倒逼机制强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121 (三)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延续,但快速增长势头放缓122 (四)中小企业外贸贡献持续提升,但区域性分化凸显122二、2013年一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调查预测123 (一)景气状况总体平稳,先行指标有所下降123 (二)工业产能利用继续下降,多因素制约企业开满打足124 (三)企业资金持续偏紧,库存占用资金有所下降125 (四)当前我市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126三、

6、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展望126第六部分 金融同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信息汇编一、光大北京分行:“1N”保理业务134二、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升级134三、华夏银行天津分行:中小企业融资 速度把握命脉134四、民生银行:从“散单”到“批量”,让中小企业融资更容易135五、天津银行:多维金融创新助推小微企业136六、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益农贷”产品 帮助农户奔小康138七、国开行天津分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139八、中行上海分行:首推公司金融自助服务方案服务中小企业141九、浦发银行:推出中小企业融资特色产品“易贷多”141十、长沙银行:推出“长湘贷”服务小微企业141十一、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推出

7、“百家中小企业阳光成长计划”142十二、广发银行: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新企业网银142第七部分 全国及天津近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一、国家部分143 (一)工信部出台 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143 (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办法公布146 (三)银监会调低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风险权重147二、天津部分148 (一)市中小企业局制定七项措施全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48 (二)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做好六方面工作保持中小企业发展良好势头149 (三)2013年天津市将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成长工程”150 (四)天津档案局将为“小巨人”企业提供建档服务151 (五)天津推出2

8、013年促进经济发展八条措施152三、其它省市部分154 (一)辽宁:出台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办法154(二)河北: 400亿元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55 (三)贵州:省经信委与省农村信用联社携手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157(四)重庆:市财政拨付全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贴息、奖励近3000万元159 (五)北京: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可享受2%贴息159 (六)吉林:小微企业出口有信用保险支持161 (七)福建:启动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试点 投入2000万元162 (八)广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税款或减半162(九)广西:出台十大新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163(十)青海: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

9、收费164(十一)宁波:出台政策鼓励外贸企业尝试新型经营模式164 (十二)新疆:扶持300户成长性中小企业165 (十三)浙江:中小微企业健康服务启动165 (十四)陕西:开通科技型中小企业热线,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166 (十五)山东: 首次就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出台考核指标166 (十六)海南:融资担保奖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168 (十七)上海:发布科技中小企创新资金管理办法169 (十八)蚌埠:地税局出台税收优惠政策“50条”170 (十九)河南:小微企业招失业人员 最高获200万贴息贷款171 (二十)甘肃:加快“草根金融”发展171 (二十一)宁夏:巧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171 (二十二)

10、湖北:科技新政出台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172 (二十三)云南:投入资金出台措施 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173 (二十四)山西:设立山西小微企业扶持基金174第八部分 图表信息1766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及产业运行第一篇 2012年我市经济稳中求进 转型发展 【内容提要】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天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增长逐步企稳,转型发展成效凸显,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二升二降三个协同增长”。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环境趋于稳定,全市经济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但也应看到,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部分工业行业形势严峻、财政

11、增收难度进-步加大,经济回升的基础和可持续性仍需巩固和增强。 一、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经济增长逐步企稳,转型发展成效凸显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2012年我市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288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8%,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从全年运行走势看,全市经济呈现逐步企稳的运行态势,一季度增长14.7%,上半年增长14.1%,前三季度增长13.9%,全年增长13.8%,环比降幅逐季缩小,分别为0.6个、0.2个和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为转型发展腾出更多空间,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12、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二升二降三个协同增长”。“二升”:一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由上年的2.6%提高到2.7%。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9万家,累计达到3.5万家,其中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780家,累计达到1828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1.65亿元,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9%。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及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64家和53个,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内生增长;二是服务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新兴金融、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融资租赁机构数量和业

13、务规模保持国内前列,“一区三港”四大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税收超亿元的楼宇达到86座。“二降”:一是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超额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2%,冶金、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生产低速增长;二是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随着物价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我市物价水平总体呈现稳中回落的趋势。全年CPI上涨2.7%,涨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三个协同增长”:即国家、企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企业利润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当,市民更多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是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0.02亿元,增长21.0%,其中,税收收

14、入1105.56亿元,增长10.1%;二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939.96亿元,增长11.7%,在全市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8个行业盈利,28个行业利润增长;三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台了19项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提高到1310元,连续第八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加快推行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6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1元,增长14.1%。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从生产领域看: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外延扩大再生产与自主创新内生增长“双轮驱动” 2012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15、171.5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663.68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6122.92亿元,增长15.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6.3%;第三产业增加值6049.96亿元,增长12.4%。图1: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 (%) 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克服天气影响又获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61.7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继续增长。全年蔬菜产量445.41万吨,增长3.3%;猪肉产量29.20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35.94万吨,增长2.1%。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50.

16、54亿元,增长14.9%,工业增加值增长16.1%。一是大项目外延扩大再生产与自主创新内生增长“双轮驱动”。新投产项目贡献突出。全年新建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实现产值2511.04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3.3%。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10家,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全面建成成套装备、汽车、海洋化工等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6个。三是优势产业支撑工业较快增长。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各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17、、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085.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7%,增长14.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0.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1.9%,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6.8%。图2:备月规稹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 (%)表1:2012年八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项目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占全市比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合计23250.5414.9100优势产业合计21085.0814.890.7航空航天产业253.0511.11.1石油化工产业3941.592.717.0装备制造业8725.1111.937.5电子信息

18、产业3293.3421.914.2生物医药产业755.0236.83.2新能源新材料1019.3814.64.4轻纺工业3097.5931.213.3 注:八大优势产业中的“国防科技”数据统计在其他行业中。 服务业发展小幅上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上半年增长12.3%,前三季度增长12.4%,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049.96亿元,增长12.4%,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较快增长。一是传统服务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商贸旅游业快速发展,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52万亿,增长22.0%;接待入境旅游者234.00万人次,增长16.7%,旅游外汇收入21.40亿美元,增长22

19、.0%。“一区三港”四大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4.77亿吨,增长5.2%,集装箱吞吐量1230.30万标箱,增长6.2%,内陆“无水港”发展到23个,港口对外辐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口岸进出口总额2042.52亿美元,其中外地经由本市进出口货物占57.1%;机场旅客吞吐量814万人次,增长7.8%,机场货邮吞吐量19.43万吨,增长6.2%;公路货物周转量329.29亿吨公里,增长23.5%。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兴金融企业集聚发展,融资租赁法人机构累计注册超过100家,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保持全国前列。楼宇经济继续壮大,截至年末,全市税收超亿元的楼宇达到86座,比上年增加

20、19座。服务外包快速增长,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额12.3亿美元,增长1.0倍。会展经济加快发展,夏季达沃斯论坛、第19届津洽会、世界矿业大会、中国旅游产业节、国际环保节能暨新能源新材料博览会、首届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203个大型展会相继举办。 2、从需求领域看: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71.31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投资8340.26亿元,增长18.2%;农村投资531.05亿元,增长17.l%。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9.23亿元,增长20.1%;第二产业投资3747.05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投资4523.98亿元,增

21、长18.0%。投资的持续不断注入,不仅有利于拉动当期生产,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增速,而且为今后经济较快增长积蓄了后劲。主要特点:一是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民间投资完成4105.48亿元,增长32.8%,占全社会投资的46.3%。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改变了过去我市投资主要依靠外资和国有经济拉动的局面,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有所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1260.00亿元,增长16.7%,比上年回落7.9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增速分别为29.7%、25.4%、22.4%和16.7%,呈逐步回落态势。随着房价过快上涨势头逐步减弱,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

22、性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刚需”购房者成为主力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61.69万平方米,增长4.2%;实现销售额1365.53亿元,下降2.1%。图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速度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43亿元,增长15.5%。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商品对销售市场拉动作用明显。2012年,全市销售额达到25157.54亿元,增长22.0%。其中,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汽车三大支柱类商品共完成销售额15490.29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市销售额的比重达61.6%,拉动全市销售额增长14.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7%。二是居民消费支出稳步

23、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突破2万元,达到20024元,增长8.7%。服务性消费快于实物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14724元,增长7.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5300元,增长13.2%,快于商品性消费6.0个百分点。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6.23亿美元,增长11.8%。其中,进口673.09亿美元,增长14.3%;出口483.14亿美元,增长8.6%,快于全国0.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符合国家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方针政策。主要特点:一是新兴贸易方式出口增长较快。在出口额中

24、,一般贸易出口186.04亿美元,增长4.8%;加工贸易出口256.38亿美元,增长8.7%;租赁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分别增长230.7倍和56.2%。二是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对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出口保持稳定,分别增长9.5%、0.4%和1.4%;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出口分别增长33.3%和30.4%。三是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41.0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70.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9.7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9.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图5:外贸出口与进口累计增长速度 (%)3、从资金供给看:招商引资增

25、长较快,信贷资金供给平稳内引外联到位资金增长较快。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2家,合同外资额185.85亿美元,增长10.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0.16亿美元,增长15.0%。其中,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6.23亿美元,增长33.7%,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2.16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累计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52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600.67亿元,增长24.7%,外地民营企业在津投资到位资金占比超过70%。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96.81亿元,增长15.5%,全年新增贷款2466.3O亿元,比上年多增303.33

2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293.79亿元,增长15.4%,全年新增存款2725.60亿元,比上年多增1631.23亿元,改变了上年新增存款低于新增贷款的局面。4、从三个层面看:滨海新区龙头带动,区县发展多点支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7205.17亿元,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16.75亿元,增长1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1.8亿元,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3.3亿元,增长20.3%。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新区十大战役全面推进,形成了功能区开发与优势产业集聚、产业布局优化同步提

27、升的良好态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际装备、钜宝电子、西子电梯等71个工业重大项目建成,长城汽车二期、大众变速箱、久益环球采矿机械、联合利华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泰安道五大院商业街区、友谊精品广场、红星国际广场、虹桥新天地欧陆风情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和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坚持拓展郊区发展新空间,郊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31个示范工业园区起步区建设全部完成,基本达到“七通一平”以上标准,8个园区启动了拓展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1个、养殖示范园区155个。累计建设示范小城镇43个,45万农

28、民迁入新居,实施第二批“三改一化”试点工作。5、从民生改善看:统筹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民生领域投入快速增长。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和城乡建设等领域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到全部财政支出的76.3%。全力建设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种住房、三种补贴”政策体系,全年保障性住房投资227.83亿元,占全市住宅投资的27.0%;施工面积325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32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的33.0%和28.1%。完善就业分配保障体系。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全市新增就业47.3万人,城镇登

29、记失业率控制在3.6%。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连续多年提高养老金水平,统筹调整提高最低二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一批标准线。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原则,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多种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地铁2、3、9号线实现联网运营。实施放心食品系列工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2月份开始持续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图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表2:2012年居民消费

30、价格指数(CPI)指 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7 食品106.4 烟酒及制品104.9 衣着107.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6 医疗保险和个人用品102.2 交通和通信97.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3 居住100.9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2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加,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中自主复苏和增长内在动力仍显不足,回升的基础和可持续性仍需巩固和增强。 1、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 从外需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造成外部需求不足,出口难度加大。2012年,我市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10.1个百分点,对韩国、日本出口

31、分别微增1.4%和0.4%,对欧盟市场出口同比下降9.5%,工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仅为12.0%。目前企业国际订单逐步呈现短期化,小单化,订单不足,利润更加微薄。从内需看,国内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在短期内作用还未能显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走低,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降,企业开辟内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行业订单下降30%以上,造船行业订单下降50%,风电机组订单下降40%,光伏行业下降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纳入统计的325种产品中,产量下降的有178种,占54.8%;其中,乙烯产量下降15.7%,粗钢产量下降7.5%。从居民消费支出看,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

32、长8.7%,低于收入增速1.4个百分点。 2、部分工业行业形势严峻 石化行业生产缓慢恢复,全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5%。汽车行业生产放缓,12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3%,全年汽车产量下降15.7%。2012年,全市有11个行业利润比上年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利润下降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下降35.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亏损3.85亿元。 3、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全市地方税收增长10.1%,低于年初预算5.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财政增收主要

33、依靠非税收入拉动,但随着国有资产处置等一次性资源的减少,非税收入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市从2012年12月起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相关税费增长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2013年经济走势展望 从国际看:2012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2%,自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意味着全球制造业经济企稳迹象初步显现。2013年1月,世界银行预测全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略高于2012年,表明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逐渐增多。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短期向好,“再工业化”政策效应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2012年美国经济实现2%以上增长,成为西方“7国集团”中增长最快

34、的国家。同时,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仍需关注。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的拖累,萎缩幅度或将进一步增大。日本相继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爆发领土争端,区域经济环境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将处于过去10年来的最低水平附近。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步走高,全球通胀压力或将重新抬头。总体看,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仍较为复杂。从国内看:全国经济运行企稳态势基本形成,预期指标有回暖迹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高于1-3季度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

35、动指数为56.1%,连续3个月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扎实开局。国家适度放宽货币政策将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生产成本压力,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政策保障和更大的空间。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审批力度,有利于拉动投资增长。结构性减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及“新非公36条”等政策的持续实施也将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经济运行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回升的势头。我国制造业受到劳

36、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减弱,提振内需还有较多困难。从天津看: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实现城市功能定位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我市经济总体依然在较高增长平台上运行。一方面,近年投资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发挥作用,2013年投达产工业项目将有9O0多个,如长城汽车、三星手机升级扩能、鸿富锦项目、山河装备、玖龙纸业、轧三搬迁改造等分别新增产值20亿元-150亿元,全市将新推出170个大项目好项目,为发展积蓄后劲。科技型中小企业、楼宇经济正在逐渐成为新增长点,全力发展滨海高新区和未来科技城、高新

37、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400家以上、达到2200多家;税收超亿元楼宇将突破百座。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对我市的影响仍然持续,受需求和成本双头挤压,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初步判断2013年全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第二篇 调整结构 稳中求进 2012年我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提要】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达到24017.1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总产值23250.54亿元,增长14

38、.9%。全市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项目好项目贡献突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同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企业生产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应对,扎实工作,确保我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年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达到24017.1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规模以

39、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总产值23250.54亿元,增长14.9%。一、2012年全市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增长缓中趋稳,发展方式逐渐转变 2012年,我市工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工业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增长幅度有所趋缓。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缓。从一季度17.8%,上半年16.7%,到前三季度16.2%,再到全年16.1%,工业增长呈现缓中趋稳的整体走势,但增速回落幅度逐季缩小,分别为1.1个、0.5个和0.1个百分点,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工业围绕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

40、结构,加大结构调整和大项目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带动作用显著,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完成工业总产值21085.08亿元,增长14.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90.7%。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分别增长21.9%和36.8%。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951.65亿元,同比增长14.3%,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9%。 (二)大项目好项目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建企业、新投产项目对天津市工业增长贡献突出。2012年,新建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合计实现产值2511.04亿元,

41、同比增长3.2倍,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3.3%。 其中,工业新建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60.9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5.3%。 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重点技改扩能项目实现产值2050.13亿元,同比增长2.4倍,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8.0%。三星通信、长城汽车、康师傅、天狮生物、俊安等一批好项目为全市工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重点行业对全市工业发展贡献突出 轻工业实现快速增长,2012年全年,我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2、16个百分点,轻工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1.4%,为近三年来的较高水平。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实现增加值增长13.1%,增速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2012年轻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18.0%,而2011年比重为15.7%,比重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汽车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和食品制造业五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2012年,这五个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2012年,全市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行业达到7个,比上年增加1个,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