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7692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指南.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8: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夏家辉 学 校 名 称 中南大学 主 管 部 门 教育部 申 报 日 期 2008.6.16 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八年四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

2、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生命科学建立时间2002年9月实验区负责人姓名夏家辉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37.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院士/教授联系电话(手机)13874856837电子邮箱xiajiahui传真0731-4478152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邮 编410078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中南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以下简称基地)是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批准在全国36所高校首批建立的“国家生命

3、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教高20029号)。基地以夏家辉院士创建的“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评为生命科学领域六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为龙头,以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湖南省基因工程药物中试基地、中南大学基因药物研究中心以及中南大学三个附属医院为核心,联合国内外相关学科与企业而成立。我国著名的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任基地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及首席科学家,基地主任由梁德生教授担任。基地成立六年来,紧紧围绕“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科学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努力落实国家关于基地建设要“四个结合,四个创新,两

4、个配套”的要求,积极走“学研产结合,校企结合,人才跨学科培养,教学与科研开发并举”的道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 年7 月,教育部专家组对基地进行现场考核后的评价是:该基地建设有着独特的产业化方向和创新的办学模式,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有多学科交叉的优良背景以及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基地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和先进的科研创新平台,办学成效显著(见附件)。一、基地在指导思想、招生与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大胆的创新(一)指导思想:1、基因经济形成的过程说明,一个理论可以形成一门学科,一项技术可以形成一个产业,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都有赖于多学科年轻人才的参与。基因研究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核心,在这一生命

5、科学的核心领域中,由于研究成果突出,近50年来共获得18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1项诺贝尔化学奖;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即基因诊断、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基因经济时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为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引导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是人类生命健康、核心技术是基因技术,抓住机遇培育生物技术产业中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就有可能使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基因技术发展史表明,多学科交叉孕育了核心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如1962年获诺贝尔奖的DNA双螺旋模型,就是生物学

6、家Watson和物理学家Crick合作研究的结果;1975年Sanger发明了DNA测序技术,随后开发了系列DNA测序仪及试剂,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1993年获诺贝尔奖的PCR技术的发明及其产业化,也是公司技术员Mullis及其计算机等多学科人才共同开发的结果;1999年法国Alain Fischer领导的小组用基因治疗方法成功地治愈了二例致死性联合免疫缺陷症患儿,目前已将英国、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同类患儿吸引到了该中心接受治疗。当今在以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基因技术产业中,围绕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以各项基因技术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同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配套仪器设备、药品

7、试剂、消耗器材等。而我国在基因科学与技术这一重要领域的人才培养十分薄弱,而基因科学应用人才的稀缺必将阻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长足发展,因此,建立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2、针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两大问题,采取了跨学科招生,实行学科杂交培养的模式。(1)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在对大学专业设置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致使部分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兴趣不高,加之在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技能训练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2

8、)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是学生一次性专业选择定终身的培养模式,从大学本科入学至硕士、博士毕业,多在同一专业、同一学科中培养,缺乏多学科及多专业人才共同探讨某一问题和某一技术的氛围,抑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基地采取跨专业招收一批已完成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志于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的学生,组成一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采用理论、实践、研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再次选择自己专业与多学科、多专业人才合作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二) 招生模式1、 学生来源跨专业:基地学员主要从本校在校学生中遴选,对象为:(

9、1) 非生命科学专业已完成三年二期学习的学生;(2) 生命科学非医学专业已完成四年一期学习的学生;(3) 医学专业已完成五年二期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学生; 2、基地学生录取方式:按教育部的规定,由学生提出申请,所在学院推荐或公司委托培养,基地进行面试、录取,基地面试主要根据学生对基因科学的兴趣、志向,过去的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并综合考虑学生品德、身体及发展潜力等因素择优录取。(三)培养模式非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实行“3年+1年+3年”,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实行3.5年半年3年,医学专业学生实行“5年+3年”的本、硕连读方案。硕士阶段组成一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采用理论、实践、研发相结合的教

10、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1、来源于“非医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四年一期开始进入基地培养。在基地修业1年达到相应学分后则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50%的优秀学士经择优推荐可继续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基地再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则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2、来源于“生命科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四年二期开始进入基地培养。在基地修业半年达到相应学分后则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50%的优秀学士经择优推荐可继续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基地再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则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3、来源于“医学专业”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六年

11、一期开始进入基地学习,在基地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可授予医学硕士学位。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1、管理体制:基地是中南大学下设一级单位,基地领导小组和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建设和协调管理,基地工作机构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地管理采用企业化管理方法,实行董事会制,学生培养按全成本核算;基地员工均竞争上岗,实行市场化的用人制度和岗位津贴。基地设置独立的“学术、学位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培养目标、招生、培养方案的审定,以及学位评定和学位授予工作。 2、运行机制:基地的基础教学条件建设由中南大学提供资金;基地的师资编制、工资、补贴由中南大学负责拨给。基地学员的实践、课题研究等的条件建

12、设资金由中南大学与基地共同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筹措。三、基地教师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成绩显著基地建设至今,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由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基地现有教师7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双师型教师31人,外聘教师8人,来自企业的教师2名。师资队伍中的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多位教师获得了各类奖项和荣誉。夏家辉院士1998年9月由教育部、人事部评为1998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夏家辉“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3、,并获“五一劳动奖章”。张灼华教授为长江特聘教授。夏昆教授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梁德生教授和戴和平主任技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积极参与教学工作的同时,夏家辉院士的基地科学团队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8以来共获奖22次,其中卫生部甲等奖4项(1981年、1986年、1991年、1994年),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1项(1999年),科技部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1985年、1987年、1995年、1999年、2005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1年);国内

14、外发明专利5项。近5年来承担国家攻关项目、“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资助金额共4473万元。基于当代基因科学与技术的特殊性,一流水平的办学条件是基地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基本保证。根据教育部专家的推荐并结合我们的教学计划,基地共选购了中、英文版教材36种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教材。六年来,在教育部和学校的领导下,在湖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建设和运转资金2921.5万元(其中:教育部29万元;中南大学和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92.5万元;湖南省2000 万元),大力改善和提高基地的教学实验设施。2006年,中南大学和基地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共同筹集资金10亿元用于“国家

15、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转化中心”和“湖南湘雅四医院(湘雅肿瘤医院)”的建设,一个拥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以及基因技术研发实践和产业化基地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已经形成。四、以学科交叉为基础的创新培养模式初显成效基地学生由具有不同学科的在校大学生构成,所有学生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选择专业,打破了“盲目选择专业”,“一次选择定终生”的培养体制,实践了以学科交叉为基础的创新培养模式。2003年至今基地已招收学生五届共计91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南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应用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医学信息、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

16、算科学等29个专业。在参加基地有关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课程强化训练中,由于不能适应而申请转为原专业的5人,获本科学士学位86人;55人攻读基地硕士学位,现已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人,基地的创新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1、学科交叉初见成效基地学生来源于不同的专业学科,在进行基因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科交叉的优势,例如宋宁同学进入基地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进入基地后根据自己专业背景,参加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平台项目“中国人群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工作,其中“世界首报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遗传资源保藏及其B/S模式共享体系”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7、,同时为基地建立起了用于生物信息学的网络系统,其论文基于LDAP的信息网络管理解决方案也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上发表,毕业后已被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院录为博士,并获得日本文部省全额奖学金;周银和李卓同学分别来自于应用物理和材料工程专业,在基地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参与了纳米颗粒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开发项目中,他们研究开发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携带DNA转染细胞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卓同学通过参加全国博士生统考,已被录为博士生。2、学生研发能力突出基地采取的学科交叉、强化训练的培养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其优势,目前基地硕士研究生已参与到了基因治疗、基因功能、基因诊断、基因定位与克隆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及

18、产业化项目中。由于学生学科背景广泛、逻辑思维清晰、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等,基地学生在科研工作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累计在公开发表的杂志上发表学术性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受到了基地学术、学位委员会的一致好评。3、就业情况理想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造成学生实际技能训练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基地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使学生独立掌握医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开展研发工作的能力。基地毕业生的扎实基础和良好的实验技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毕业的硕

19、士研究生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外,已全部进入到著名制药公司、生物制品公司、大型医院、高等科研机构等单位任职。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李浩进入基地培养并被择优推荐攻读基地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他参与了专门用于染色体病诊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产品标准化研制,并负责组织同学成功申报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产品的“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现该产品至2008年6月18日止,国内31个省(市)463个单位使用该产品,2007年该产品的销售额达210余万元。2007年6月李浩获基地硕士学位,毕业后被香港某生物科学高技术公司聘用。五、基地

20、评估结果2006年7月29日教育部在中南大学召开了有葛剑平、高翅、向继洲等专家参加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本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本基地有着独特的产业化方向和创新的办学模式,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有多学科交叉的优良背景以及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基地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和先进的科研创新平台,办学成效显著。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基因经济形成的过程说明,一个理论可以形成一个学科,一项技术可以形成一个产业,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都有赖于多学科人才的参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

21、市场,为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今在以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基因技术产业中,其基因产业开发及应用的人才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基因技术临床应用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药物 开发研究中试生产 基因工程药物 临床医技人才 基础研究人才 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研发、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可由研究生途径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由医学教育培养,而基因技术及产品研发、管理人才的培养则是最薄弱环节。有鉴于此,本基地定位于“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其建设目标是:为适应国家人类生命健康领域基因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跨专业招收一批已完成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志于基因科学与技术

22、产业化的学生,组成一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采用理论、实践、研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一流的人才,源于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研究,一流的设备和场地。基于当代基因科学与技术的特殊性,确保”基地”的办学条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基地培养出一流人才的根基。为此,本”基地”除了整合各相关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医院、中心、公司的基础条件外,还必须高标准、高起点地加强基地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等的建设,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一流的学习条件、学术环境。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

23、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基因研究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核心,自从1865年孟德尔提出颗粒遗传学说以来,在这143年期间,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基因、认识基因、分离基因、操作基因和开发基因,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生物技术产业。在这一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中,由于研究成果突出,近50年来共获得18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1项诺贝尔化学奖;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即基因诊断、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基因经济时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为我

24、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与世界水平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引导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是人类生命健康、核心技术是基因技术,抓住机遇培育生物技术产业中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就有可能使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基因经济形成的过程说明,一个理论可以形成一门学科,一项技术可以形成一个产业,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都有赖于多学科年轻人才的参与。如1962年获诺贝尔奖的DNA双螺旋模型,就是生物学家Watson和物理学家Crick,1950年至1953年段合作研究的结果;1975年Sanger发明了DNA测序技术,随后开发了系列

25、DNA测序仪及试剂,从而产生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1993年获诺贝尔奖的PCR技术的发明及其产业化,也是公司技术员Mullis及其计算机等多学科人才共同开发的结果;1999年法国Alain Fischer领导的小组用基因治疗方法成功地治愈了二例致死性联合免疫缺陷症患儿,目前已将英国、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同类患儿吸引到了该中心接受治疗。当今在以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基因技术产业中,围绕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以各项基因技术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见图1),同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配套仪器设备、药品试剂、消耗器材等。而我国在基因科学与技术这一重要领域的人才培养十分薄弱,而基因科学应用人才的稀缺必

26、将阻碍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长足发展,因此,建立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图1 示以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基因技术产业群辅助生殖技术中心精子、卵子、受精卵阶段(遗传病已定位52种、已克隆13种)物证DNA鉴定亲权鉴定法医基因鉴定中心基因药物研究基因药物中试基因药物生产抗体生产基因药物中心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组织干细胞组织库细胞、组织、器官克隆干细胞与组织克隆中心基因治疗中心生殖细胞治疗体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胎儿阶段(遗传病已定位143种;已克隆33种)染色体病诊断中心基因病诊断中心试管婴儿精子库胚胎库新生儿(028天)(遗传病已定

27、位78种;已克隆39种)婴儿(29天-1岁)幼儿(1-3岁)(遗传病已定位219种;已克隆83种)儿童(3-12岁)少年(12-18岁)(遗传病已定位486种;已克隆151种)青年(18-35岁)(遗传病已定位448种;已克隆119种)中年(35-60岁)(遗传病已定位134种;已克隆20种)老年60岁(遗传病已定位361种;已克隆128种)健康基因库脐血、脐带、胎盘、骨髓和受精卵的保藏植入前诊断:单细胞基因诊断产前诊断:绒毛、羊水和脐血、母血分离的胎儿细胞的基因诊断基因诊断:外周血的基因诊断植入前诊断:单细胞染色体检查、单细胞FISH检测产前诊断:绒毛、羊水、脐血和母血分离的胎儿细胞的染色体

28、检查和FISH检测染色体诊断:外周血的染色体检查和FISH检测3、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和多学科合作能力,掌握基因核心理论和技术,能满足国家“人口与健康”领域基因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团队精神的高层次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创新型人才。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3-2-1.方案设计针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两大问题:(1)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在对大学专业设置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致使部分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兴趣不高,加之在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技能训练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与市场需求

29、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2)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是学生一次性专业选择定终身的培养模式,从大学本科入学至硕士、博士毕业,多在同一专业、同一学科中培养,缺乏多学科及多专业人才共同探讨某一问题和某一技术的氛围,抑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基地采取跨专业招收一批已完成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志于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的学生,组成一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采用理论、实践、研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再次选择自己专业与多学科、多专业人才合作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一、学生来源跨专业(一) 基地学生主要从本校在校学生

30、中遴选,对象为:1、非生命科学专业已完成三年二期学习的学生;2、生命科学非医学专业已完成四年一期学习的学生;3、医学专业已完成五年二期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学生;(二)基地学生录取方式:按教育部的规定,由学生提出申请,所在学院推荐或公司委托培养,基地进行面试、录取,基地面试主要根据学生对基因科学的兴趣、志向,过去的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并综合考虑学生品德、身体及发展潜力等因素择优录取。二、培养方案非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实行“3年+1年+3年”,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实行3.5年半年3年,医学专业学生实行“5年+3年”的本、硕连读方案。硕士阶段组成一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群体,采用理论、实践、研发相结合

31、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基因核心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1、来源于“非医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四年一期开始进入基地培养。在基地修业1年达到相应学分后则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50%的优秀学士经择优推荐可继续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基地再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则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2、来源于“生命科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四年二期开始进入基地培养。在基地修业半年达到相应学分后则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中50%的优秀学士经择优推荐可继续硕士阶段的学习。在基地再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则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3、来源于“医学专业”已获“医学学士学位”的学生,

32、六年一期开始进入基地学习,在基地修业3年达到相应学分者,可授予医学硕士学位。三、教学计划(一)本科生教学计划1、非生命科学专业来源的学生在四年一期必须参加基地有关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课程强化训练(表1)。表1 基地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强化培训课程表课 程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数1细胞学说150787272个体发生学3822162.53人体器官各论78423644人体三大物质代谢66343235基因论238114124116生物信息学7846324合 计64833631231.52、非生命科学专业来源的学生四年二期继续参加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的强化培训;生命科学专业来源的学生四年一

33、期在原学院完成学习,四年二期与非生命科学专业来源的学生统一参加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的强化培训(表2):表2 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强化培训课程表课 程学时学分数1细胞遗传学技术430152分子遗传学技术8053仪器使用和维护322合 计51222(二)硕士生培养计划1、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和多学科合作能力,掌握基因核心理论和技术,能满足国家“人口与健康”领域基因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团队精神的高层次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创新型人才。2、培养要求(1)掌握基因科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2)具有较高水平的能从事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技能。(3)熟悉国

34、家和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方面的有关法规和条例。(4)了解基因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5)具有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英语和信息学技能。(6)富有创新活力、团队精神、服务于人类健康、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3、培养方式与内容学制定为三年。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学生学习以导师小组指导下的自学为主,即研究什么,想什么,看什么;在选修课程方面采取缺什么,补什么。(1)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学习方式学位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6参加直属党支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学位课基因科学与技术20 1-6自修加辅导。学位课前沿讲座81-

35、6基地聘请国内、外专家讲授学位课专业英语41-6 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通过英语专业著作、论文阅读、翻译、综述、英文课题研究计划,研究开发的英文实验记录,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英语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等自学手段,达到英语四会。学位课英文文献报告、项目报告及学术研讨51次/周参加实验室的学术报告、项目进展报告或小组学术研讨。非学位课国家和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315自学加公司实践,由基地请专业老师作4次(4小时/每次)资本运行和公司治理专题辅导报告。合计42(2)第一学年在导师小组指导下,系统掌握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其技术体系,达到能独立完成染色体病或基

36、因病的实验室诊断的水平,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证书”。1)染色体病或基因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在功能实验室主任龙志高、潘乾指导和安排下,完成染色体病或基因病诊断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达到能独立完成染色体病或基因病的实验室诊断的水平,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证书”;培训课程1:染色体病的诊断与产前诊断(半年) 掌握常规G带、C带、N带、G11带、高分辨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掌握外周血细胞、羊水细胞、绒毛细胞培养技术与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掌握320、550、850条带的染色体的国际命名体制,并能准确识别每号染色体; 完成125例染色体病人的读片任务; 综合应用上述技术独立完成125例染

37、色体病的实验室诊断任务;培训课程2:基因病的诊断与产前诊断(半年) 掌握外周血、羊水、脐血细胞DNA、RNA提取原理与技术; 掌握DMD、SMA、脆性X综合征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原理与技术; 掌握亲子鉴定原理与技术; 综合应用上述技术独立完成50例的基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或亲子鉴定。2)在导师小组指导下,系统掌握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导师小组:夏家辉院士、梁德生教授、邬玲仟教授、夏昆教授、张灼华教授、龙志高高级实验师、潘乾高级实验师、戴和平主任技师、刘雄昊博士等参考书目:1) Experiments in plant hybridizationGREGOR MENDEL,Cam

38、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3.(参照吴仲贤译植物杂交的试验中文版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2) The theory of the geneT.H.MORGAN,University Press,1928 3) 医学遗传学夏家辉主编、刘德培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供研究生用,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4) ISCN(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 2005Editors: Lisa G. Shaffer, Niels Tommeru

39、p,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ing Committee on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5) 染色体病夏家辉,李麓芸著,198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6) GENES VIIIBenjamin Lewin, Published by Pearson Prentice Hall Pearson Education, 2004.7) The CellBruce Alberts, Alexander Johnson, Julian Lewis, Martin Raff, Keith Roberts, Pete

40、r Walter, Garland Science,2002.(3)第二、三学年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个人制定项目研究与开发计划和具体研发进度,导师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选择同一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学生组合成小组,以实验室、医院、遗传病普查、中试基地、生物医药公司为核心课堂,利用各自原有的专业特长,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和开发,解决“人口与健康”领域中基因科学与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中的某一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与技术,在研究与开发中增长才干。1) 导师小组及可供选择的研究、开发方向导师小组:组长梁德生教授、副组长邬玲仟教授成员:夏家辉院士、梁德生教授、邬玲仟教授、唐北沙主任医师、冯永主任医师、李宜

41、雄主任医师、李艳萍主任医师、戴和平主任技师、潘乾高级实验师、龙志高高级实验师、刘雄昊博士等研究开发方向1:染色体病诊断、产前诊断、植入前诊断高技术标准体系与平台建设研究内容包括: 数据库建设(包括信息数据库和实物数据库); 新技术方法、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配套试剂和配套仪器研发; 高技术标准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各种配套技术、试剂、仪器设备及人员的配置等)研究开发方向2:基因病诊断、产前诊断、植入前诊断高技术标准体系与平台建设研究内容包括: 数据库建设(包括信息数据库和实物资源库); 新技术方法、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配套试剂和配套仪器研发; 高技术标准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各种配套技术、试剂、仪器设备

42、及人员的配置等)研究开发方向3:以“人源基因载体”为核心的肿瘤和遗传病基因治疗药物与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研究内容包括:A.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数据库建设(包括信息数据库和实物资源库); 新技术方法、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配套试剂和配套仪器研发; 高技术标准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各种配套技术、试剂、仪器设备及人员的配置等)B.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数据库建设(包括信息数据库和实物资源库); 新技术方法、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配套试剂和配套仪器研发; 高技术标准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各种配套技术、试剂、仪器设备及人员的配置等)2)进度与要求 在第二学年的8月1日前选定自己的研究、开发方向,在得到导师小组负

43、责人的认可后,立即开始课题相关的资料查阅,9月30日前完成研究、开发计划的制定(中、英文各一份),交导师小组审核,计划审定后,由导师编入相关课题组中,开始研发工作。 研究开发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课题名称、国内外进展、实验室现有研究技术基础、具体完成目标(包括某一检测技术的建立、集成,试剂开发,试剂盒组装,某一治疗药物的筛查,某一基因治疗体系的完善、某一新技术的开发等)、技术路线、须攻破的难点、仪器设备与经费预算等。 其他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按课程表进度完成。3)考核与毕业第一学年考核内容: 按基地要求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 掌握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并能独立完成染色体病或基

44、因病的实验室诊断,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证书”; 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培养,给予肄业。第二学年考核内容: 按基地要求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 按自己选择的研发内容和制定的研发计划,完成本阶段研发任务; 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培养,给予肄业。第三学年考核内容: 按自己选择的研发内容和制定的研发计划,完成整体研发任务; 毕业(学位)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其中(B)至(E)任选一项。A 完成基地设置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B 项目研发成果:可行性报告、项目任务书、实施方案及其进度、效益或预期效益的评价;C 通过项目研发,参与申请或获得实用新技术或发明专利、成果;D 在参与部/省级以上研发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作出较大贡献;E 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与研发项目相关论文至少1篇。 考核不合格者给予肄业。3-2-2.方案的可行性一、学科交叉基础雄厚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现有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农林学。下设29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5个;成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4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0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