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母子公司管控109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母子公司管控109问.docx(2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母子公司管控109问作者简介: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中国首席母子公司管控专家。兼任中石油集团、中粮集团、中移动集团、中集集团、华润集团、沙钢集团、华立集团广厦控股、紫江集团的战略顾问。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欧商学院总裁班客座教授。 1996年起,白万纲老师开始致力于管理咨询事业,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了“母子公司管理”“四层级战略”“组织智商”“成长管理”等管理方案。白万纲老师已经为两百余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母子公司管控,集团公司战略等管理咨询服务。其中60以上为旗下拥有上市公司的集团企业。写给读者的话缘起、定位和使用一、没有强大的管控就没有国家
2、,民族的崛起首先讲两点:一,对于一个庞大组织,如何进行管理固然很重要,但如何通过资源集聚,内部博弈,制度设计,价值链控制,权力安排,交易安排等手段进行体系性的控制,其实是更重要的。控制体系和它所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作用,就像通过设计一个生物体的DNA来深远影响这个生物体未来的行为一样。对于区域,国家,组织,教派,协会,你如果承认它们也是一种带有生命的系统,你或许会观察到各种控制机制对其运行的决定性。事中的管理行为只有加上事前,甚至藏在机制深处的源头性规则,控制才能发挥作用,微观能动性和宏观调控之间才能呈现互动效应。要研究管理,更要研究管控。 二,目前几乎所有的学问都在研究单体公司的运作或者跨国管
3、理,但很多企业或组织的管理都已集团化或类集团化,其运作远远比单体公司复杂,但又比跨国公司有着更多的区域和文化特征,因而更加难以类型化或规律化,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的运作者们的经验和学问都是基于单体公司的运转,那么这么一种心理和知识结构来处理任何集团化公司的运作时,都会碰到几乎不可逾越的理解危机和逻辑倒错。同时如何根据跨国公司管控的管理实践和经验,认识,把它运用到集团型企业中去,通过设计一个性化的,带有独创性的管控平台,充分利用当地的政策和环境,规避风险,并将这种独有的制度创新进行模式化和传播,是学界和企业界的一个挑战和难题。学术大家亨廷顿老辣而穿透时空的眼睛发现,西方控制世界通过十四种手段管控了这
4、个世界: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是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品主顾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控制着海上航线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控制着尖端技术教育控制着宇航技术控制着航天工业控制着国际通讯系统控制着高科技武器工业 亨廷顿认为,其它国家除非获得根本性的颠覆之道,否则根本无法与西方抗衡。不仅如此我们发现跨国公司也用以下的十种手段控制了这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占有经济发展理论的高端,用一套有利于自己的理论来重构世界。占据道义颠峰,崇尚民主,人权,自由理念。由此对还需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巨额的制度成本!廉价
5、占有大量资源,并控制资源国,使之沦为附庸。积极扩张,把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组合在产业链的低利润区。使其无法进行重大投入和突破。占有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使得第二三世界经济体资源枯竭,只能持续做低端分工。用知识产权和藏在背后的坚船利炮来垄断创新所带来的效益。用税务转移,利润转移,成本转移等手法掏空属地国。用规模效应和资本的手法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用崇洋心理等文化优势对属地国企业进行压顶式竞争。控制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同时,我们发现,在单体企业跟集团企业竞争过程中,在中小企业集团和大中型集团竞争过程中,决战优势一直就是集团型公司的管控,而非其它。以前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相信中国企业
6、可以像小狗一样,群体去围攻庞大的跨国企业,这种论调里,我们相信跨国企业是可以被群狗咬死的大象,但用管控手法武装起来的跨国公司是坦克时,群狗计将安出? 未来摧毁或造就中国企业的因素,除管控而无它!二、本书的目标中国企业的集团化问题成为上至家宝同志,下至普罗大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经济从企业集团化的趋势加速以来,进入到了走向质变的歧变点,相当于从经典力学进入到了量子力学,又相当于从二维的黑白时代突然迈入了三维的彩色空间。中国经济环境的四大核心趋势决定了母子公司管控的成败将是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一,光彩49的成立,开辟了民营企业集团化的新高潮,它形成了一个集中的谈判平台,把
7、大量的民营企业集中到一起,并且以公司制的形式运作,从国有体系中获得资产,然后在内部转换,或者再交易给其它民营企业,光彩49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力军,母子公司管控能力得到强化的民营企业集团则将是其中的精华与核心;其二,国资委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管控经历了体制不断优化。从当初的强调改制松绑,到后来的强调出资人到位,再到强调治理结构改,向淡马锡模式学习;再到最近强调集团型公司必须加强控制力等;管控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将是国企改革深化成败的关键;其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民族企业将更多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母子公司管控是保证民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的基础;其
8、四,中国企业随着逐步发展和壮大,纷纷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的经营和国际化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母子公司管控能力。 因此,中国社会开始异常关心管控问题,官员讨论,企业家讨论,专家学者在讨论,咨询业者在讨论。看不开大公司政治的失意者大呼黑暗,捡到国退民进便宜的生猛者大谈体制,机制转换的必要性。到别人地盘上没搞好的,把一切归结给了文化不服水土。给了很多垄断支持也没整好的把原因扯到了贸易对抗和被妖魔化。总之,集团化提出若干至为窒息的疑问:怎么把一堆企业捏合到一起,怎么把这么多企业至少分为两层:投资及宏观掌控者和中微观执行者。很多企业的疑问是恶浪滔天般扑来的,要知道从单体企业的一眼望,骤然
9、跃变到集团型公司,下面子子孙孙,纷繁复杂的状况几欲人抓狂,多个层次之间的管控与配合是他们最大的烦恼。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分为集团事业部子公司,或集团子集团子公司,当然很多日韩企业是集团事业本部事业部子公司,或集团事业群事业部(或子集团)子公司。当然国际企业把自身搞成六七级乃至八九级的也是大有人在。前不久倒掉的三九就是搞到了五个层级。如何在多个层级的互动成了一个大麻烦。 前不久,中国国资委曾明确要求下属企业要透过整改,必须把层级控制在三层以内以保证投资和监控最起码的有效性。同时国资委今年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强化其集团控制力,所以今年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年专门成立课题组来研究集团控制力的强化手段和路
10、径。在客观上也将把集团化这个中国经济热名词吵的更红火。这些疑问还包括怎么确定核心企业的功能,核心企业怎么把投资过程管理好,怎么至少通过治理结构和财务监控来作为一个出资者管好被投资的对象。未来很多企业的竞争将更是集团化管控的竞争,是集团与集团之间利用综合管控手法,在资产组合上竞争,在产业组合之间竞争,在协同效应层面上竞争,在集团的知识管理和组织智商层面上竞争。当然更多的企业已经不甘心做单纯一个出资者,他们运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报告,考核等等方式,把整个集团搞成铁板一块,充分运用内部交易等协同效应,即想规避多元化的风险,也通过特殊资源和能力来获取超常汇报。那么他们的集团化管理应该怎么梳理一下,怎
11、么系统的搭建呢?不同的角色也带来了沉重的疑问,有下属有一个或若干上市公司的;或者整体上市的;核心企业有金融控股集团;有核心资产和外资合资后母公司转变为投资控股集团的;有承担城市开发功能,把各种角色整合在其中堆砌起来的类政府型集团,等等。他们怎么在即导入集团化管控的相对普遍性的体系,又保留自己运作手法的,特殊角色和资源的个性化。 有读者建议我尽量把集团型公司的管控分为母子、事业部、矩阵等多类,但我认为那只是他们的组织形式。不仅今天的集团型企业在进行管控,同时松散型的企业也在用管控手法驾驭其供应链,虚拟组织的管理在实有化。不如戴尔对其供应商的管理,比如丰田的及时制生产带来的对大批供应商通过常年供货
12、合同的管控。也有德比尔斯通过下游的十大看货商,看货商在下面建立多级取货商的管理,这一招居然垄断了钻石产业。 还有大量的加盟连锁企业也在用管控手法。一些政府也在进行管控,比如日本就使用政府驾驭产业战略的手法完成国家管控。从本质上说新加坡的淡马锡也是这样一个机构。美国政府自从莱斯以来的军事经济帝国混合体的打造,已经锻造了全球最强权的管控。宗教在使用管控手法,比如令彼得杜拉克倾心不已的天主教。摩门教管控的手法更是明显。令人恶心的是邪教的管控往往更有力度。各种社团在使用力度稍弱的管控手法,比如国际狮子会,扶轮会,还有美国著名的加州农产品协会,它以对新奇士品牌的集中管理和塑造而著名!,从而把大量的农场主
13、进行了集中的管控和服务!为了消除各种理解上的歧义,我们把说有以上的组织中,所有管理和控制面的问题都归结成为母子公司管控问题。这个概念显然比单纯的集团型管控更深厚,也更有开阔的视野。我们理解为什么对非盈利组织的管理这么着迷,可惜他没能从母子公司管控这个横切面来归结他一直没解开的迷为什么非盈利组织可以通过松散型的多次控制来构建一个联合体?是什么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当然我们还需回答盈利性组织如何借鉴,以及如何更好的构建一个象热带雨林一样生机昂然的动态生命体。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通过掌握哲学,用规律和操作来制造一个有智商的人工系统,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全世界最优秀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们飞蛾扑火般奉献自己。毕竟这
14、是我们唯一能和上帝七天创造世界所媲美的人工奇迹,就像通天塔。无论耗费我们多少个七天,在所不惜!三、对母子公司管控问题认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要向母子公司管控这种集团化经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可谓“惊险的一跃”。若能成功,企业顺利突破发展瓶颈,再上一个台阶,否则则会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亡。本书的核心是如何实现母子公司管控这“惊险的一跃”。“跳跃”的技巧、方法和工具是基础,自不待言,我们更希望可以同时传达如何完成“惊险一跃”的智慧精髓,因为方法和工具从来都只是表象和基础,而不是成功的必然华彩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一直将母子公司管控作为自己管理咨询服务的立足点。十余年以来,我们面对了母子公司管控上的困
15、惑和挑战,有过艰难的摸索,也有过成功的喜悦,也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母子公司是企业发展壮大中必然的选择,因此,母子公司管控问题也是企业成长中必然遇到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有着母子公司结构的企业,必须要证明,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这些企业,可以比单独运作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此,集团公司的存在才是有经济意义的。因此,简单说来,母子公司管控的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协同效益的发挥的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作为保障协同效应实现的规范治理和有效管控。整合层面:集团作为资源调度中心,本着经济、高效、有利的原则,统筹运用协同机制,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应用和共享,以达到减少重复、内耗、低效和浪费的目的。
16、同时,集团为分子公司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分子公司为集团做出相应的贡献。管控层面:为了保障整合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适当的管控是必要的。这里的管控是以产权结构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和控制体系的结合。集团总部好比人的中枢神经,发挥战略管控功能,成为所属公司强有力的指挥部,战略规划和目标分解、战术指导等,根据需要不一而足。那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所谓最佳管理实践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完成这“惊险的一跃”?有,也没有!不可否认有管理上各种优秀经验,但管理无常态,正如水无常形。任何管理经验和方法需要与实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实效。正如,托克维尔所言:美国民主的基础并非它成文的宪法,而是每个美国公民对于宪法的发自
17、内心的尊重和认同。因此我们认为,集团性战略协同的重点应该在建立集团的机制设计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塑造集团战略协同文化和提高组织智商。母子公司管控的模式、框架、流程、制度、方法、工具只是知识,是技术。但如何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让这些方法和工具能真正发挥作用,则是智慧。我们希望给读者的不仅可以找到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也可以体会到智慧的光影。另外,在中国,母子公司管控还有一些特别的背景。整体上,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本质上,是用一个超大型的、全国统一的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国家计委,来统筹经济运行。国家计委就是国家企业集团的总部,各地方、行业、企业都是相应的分支机构。必然地,计划经
18、济有着不少的管控遗产留给我们。客观来说,其中有好的做法,也有不尽适合,需要调整的,这些我们都必须面对与考量的。同时,相对一般企业集团而言,中国企业母子公司管控可能面临更多挑战:首先,中国公司所特有的公司政治,特别是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公司政治结构可能的剧烈变化;其次,中国企业原有的治理体制相对而言基础较为薄弱;再次,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可能的大幅调整(整体经营环境应该会日趋稳定)。四、母子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五、几种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设计1,我们提出国有企业的管控解决方案是治理加管控。管控一向是国有企业的长项,但在优化治理的前提下,如何设计与之匹配的管控体系,是我们的很多国有出资人或企业,用行政手
19、段管惯了的母公司必须完成的一次转变。我们即要完善出资者与委托者之间的关系,又要用股权多元化等手段来修正产权先天缺陷,同时还有发挥集团公司在战略,人力资源,财务等条线的制度设计和战略性管理功能。2,我们提出的民营企业的管控解决之道是战略管理加治理加管控。民营企业母子公司管控的轴心其实是战略管控,基于投资组合和产业组合,对民营因为产业升级,或者发展受阻后的异化探索而导致的多元化进行战略管控是它的根本点,基于这个轴心,再进行规范化治理的探索,而规范化治理对于民营企业,其最大的意义还在于理顺决策架构和程序。最后采用事前,事后控制,事中点状管理,当然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法依赖完整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来管控风
20、险,所以我们建议在了解全貌,知道体系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过渡方案的设计。争取用三步走的策略来完成平稳过渡。3,我们提议国资委或类似的资产运营公司的管控解决之道是出资人管理加治理加经理人激励加监察。总之,我们强调整体统筹下的创造一个智慧、连贯一致的和集中的方式来传达和实现战略。首先,建立经营哲学和战略思考;其次,设计一个创造价值的基本商业模型;再次,设计核心系统和管控能力。 六、读者的范围,和适用的对象在中国,集团型公司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特别是中央国资委的直接领导的166家集团。第二,逐步发展壮大,和数目不断增加的民营企业集团。勿庸置疑,上述两类企业的管控问
21、题存在不少区别,诸如: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同、价值标准不同、核心目标不同、社会责任承担不同、公司政治结构不同、人力资源结构不同、考核方法不同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种明显的差异,我们一般这样处理:把母子管控问题,根据性质分为模式层次的问题和技术层次问题。对于模式的不同,我们会专辟章节分别来讨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控模式选择和设计的区别;对于较为具象的整合与管控方法,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技术性的方法和技术是类似的,最少在原理上是可以通用的。甚至,一些更为技术化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和手段在中小型企业中也是适用的,毕竟企业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如此,本书的适用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中经济管理和服务部门(国资委、商
22、业部等);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集团管理者(高层及部门负责人);集团型公司的分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分厂、办事处及虚拟法人的管理者;深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的正在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业主;中小型企业核心管理者;大学EMBA学员、MBA学员、管理研修班学员;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等。我们相信可以从这本书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简单明了的控制原理、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多种管控方法和操作流程,更为重要的,还可以体会到如何在自己的企业中,真正合理的使用这样一些方法的技巧,进而寻找大智慧!七、109个问题的由来为什么是109个问题?和梁山108好汉有什么关系没有?可以说没有。
23、这些问题: 1,是我们在咨询活动的实践当中,客户提出的 2,或者是我们遇到的,进而不断积累和整理而成的。 3,是我们网站上前仆后继的读者们刁钻而认真的问题,让我们回答者狼狈不堪。 实话实说,不少问题我们都曾经一时无法解答,或者表面上可以从逻辑上解答,但是没有真正深度解答的。我们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解答问题的过程,幸运的是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通过和客户思想和智慧的碰撞,我们所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有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满意的答案。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把最核心、最精彩、最直击本质的选出来,与大家分享。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若干相关案例作为背景,我们对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抽象。
24、问题呈现后,我们不仅从逻辑层面进行分析和结构,而且还再把它具象化,充分结合行业、企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工具和方法等,以帮助客户理解这些解决方案它所适合的环境和发挥作用的要素,可以真正为我所用。八,本书讲的是一套从百战中提炼出的操作框架,而不是什么理论!我们在此强调一遍,本书并不是在讲某个理论,我们看到这么多企业在母子公司管控上海量探索,海量级交学费。我们也看到了,从国际公司来看,母子公司管控一直是隐学,是霸术。是藏在这么多企业背后的底层架构,它的研究也不过是最近才慢慢浮出水面。所以一个优秀的研究机构或企业,有必要在参学百家的基础上来破解及重组一个适合自己的管控模式。本书中,您可以读到
25、与母子公司相关的理论、问题、案例和相关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与案例结合的对管控问题的深度分析、和解决方案及其实施方法的充分讨论是主体,再辅以必要的理论背景和说明。相关理论在本书中只占据非常小的比例,核心依然是母子公司管控操作体系框架。这样处理的原因有二:其一,本书的宗旨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母子公司管控操作的方法和工具,更强调实用性;其二,管控是管理加控制,西方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对于全球业务发展的扶持和管控,中国企业与世界的差距也就在于对管控的认识和相应的能力的匮乏。而目前市面上不少相关书籍对于集团公司管理的理论有着较为详细的论述,简单重复没有必要。但是对于集团公司如何管理加控制方面的研究
26、则严重匮乏,所以我们把这个研究作为重点。对于串起全书的109个问题,前面已经做了详述。那么案例的主要作用在哪里呢?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承上:为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更易理解的背景,帮助读者理解问题,启下:让读者更了解运用母子公司管控相关方案和方法的背景,能够在应用中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管控问题的整体操作框架,本书首先提供一个实操型的整体框架,然后对于具体问题从流程、制度、方法、工具等角度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这些操作方法运用的背景和适应性通过案例来说明。九、本书的结构全书按照母子公司管控得运作及核心问题的分类,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及现状,主要包括一个概述和母子公司管控机制的原则
27、和思路。第二部分:构建母子公司管控集成体系,分别从战略规划、管控模式选择、法人治理和总部职能等角度展开阐述。第三部分:母子公司管控的制度核心,分别展现了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管控手段,从战略、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等领域齐头并进,抓住核心资源。第四部分:母子公司管控的实现及应用,重点对我们母子公司管控的整体思路做了一个全程的梳理,系统介绍了母子公司管控体系构筑的各个环节,探讨了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中的可能的智慧。 十、结语正如前面所言,技术和方法只是手段,并不是问题的命门。我们探求的是智慧,管控的智慧,正确使用方法,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这是属于您的智慧,也是我们共同的。创造一个更好的蕴育智慧的
28、环境,期待您的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智慧,期待着中国的企业都插上智慧的翅膀,不断前进前 言母子公司管控,企业帝国的必由之路。企业家自身也清楚地认识到创建初期所采用的单体公司运作模式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要向母子公司管控这种集体化经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可谓“惊险的一跃”,若能成功,企业发展突破瓶颈,再上一个台阶,否则则会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亡。然而,集团公司管控的难度在于不仅仅是对一个或几个要素的管控,也不仅仅是对一个或几个职能的管控。一个大型集团需要管控的业务节点动态多变,下属单位的分工与运作更是纷繁复杂。集团公司管控需要的就是集团最高层作出最全面、最深度的战略思考。这种战略思考要求集团高层从
29、把握集团价值管理内核,洞察核心业务系统,到把握一体化管理过程,透视组织关系,再到考量支持体系,准备变革管理。集团管控的战略思考需要对战略机制、业务流程和协同管理做出整合。华彩的母子公司管控观点事实上,所谓的集团核心能力就是集团公司管控能力。而集团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公司管控系统。 华彩咨询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母子公司管控作为管理咨询服务的立足点,经过十年的潜心探索和企业实战,总结提炼出了华彩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深入剖析集团公司高速度、跨地域、多元化发展面临的障碍,打造一套简化易行、可复制的管控机制。在华彩看来,母子公司管控的核心是战略协同,任何集团的战略协同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
30、管控层面,一是整合层面。管控层面:集团总部好比人的中枢神经,发挥战略管控功能,成为所属公司强有力的指挥部,给予所属公司在战略决策方面的正确引导,必要时给它一些实战战术指导。总部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研究国内外整体市场要素和动向,塑造最具价值的集团整体企业形象、打造最具价值的统一品牌;制定和优化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同时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发挥总部的战略协同功能,审议和策划与之相应的各所属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整合层面:当好所属公司的后勤部,发挥整合协同功能,要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给予所属公司最适合的服务。对集团带全局性的课题和基层中需要总部层面解决的难题,要充分利用总部的优势,整合全集团的一切资源,
31、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等等,本着经济、高效、有利的原则,统筹运用协同机制,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应用和共享,以达到减少重复、内耗、低效和浪费的目的。这样集团就像一个车轮,所属公司就像车轮的辐条,车轮的整体性和辐条的刚性、柔性有机结合起来,车轮就能更好的前进。总部和所属公司各有其优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集团这个轮子才能更加稳定、快速地前进。华彩主张集团战略协同不仅从机制人手,也要着力塑造战略协同文化和尽力提高组织智商,特别是管理者的组织管理智慧。集团可以多建立一些互动的机制,促进相互沟通和协同氛围的营造,同时不断搭建和深化资源共享的平台。我们也要学会并
32、善于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学习能力并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值此华彩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对以往的母子公司管控咨询服务案例进行了回顾,将若干家企业普遍反应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希翼为解决这些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操作的范本。内容体系本书的主体思路是阐述华彩母子公司管控11311442运营操作模型,通过这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管控机制解决企业集团化运作所面临的问题。全书按照母子公司管控得运作及核心问题的分类,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章 母子公司管控的难题与挑战概论集团化是中国社会最热的实践和话题国资委想利用诚通,国开投打造自己的淡马锡,工商联撮合民营企业搞自己的光彩四十九,各省市国资委都在以前所
33、未有的力度进行横向资产整合和纵向延伸。上海撮合出个百联、新光明;浙江搞出个大杭钢,浙商年会上的利用浙商人际平台打造集团化趋势日强,广东强攻电子信息板块多个省的资源性产业整合的消息不绝于耳。企业通过对下属子公司的各个业务单位的整合,产生协同效应,这是任何单体企业无论如何处心积虑培育发展也不可能造就的竞争优势。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于国内企业发展的理论和模式?不管是专家学者,企业经理人,还是国家政府,都在质疑着这样一个问题。毫无疑问,鉴于所在的特殊市场和外界因素,比如公司政治、政府行政命令与非市场化的干预,造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界限模糊,集团的操作体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政治”的烙印
34、非常明显。种种难题,都在阻挠我们探询母子公司管控的步伐。在深入探讨中国母子公司管控的规划设定种种之前,需要先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母子公司?为什么研究母子公司管控这么重要?第一节 母子公司管控的界定一个浙江企业经理人老张的疑问:我们一共由十几个公司组成,但并没有一个总部,所有公司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老板,就是他在各个公司投下去的股份,按照某种说法我们这是小狗经济规模不大但是效益高,一群小狗可以把一只大斑马吃掉。我们最近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构建母子公司的讨论,知道中央也在要求大中型企业打造母子公司型的管理与控制,我们内部就要不要,如何打造一个总部来统领所有子公司进行了很多争论,但因为怎么做才好,为什么要做
35、,和大的趋势政策怎么吻合等问题没弄明白,要不要做母子公司管控的问题最后也没定下来。我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母子公司?他和单体公司有什么区别?顾问小林给老张回了一封信: 老张,你的疑问我也能感同身受,回答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要牵扯到很多东西,我就慢悠悠的从这几个层面讨论一下吧,反正你想说服大家搞母子公司管控依然要牵扯这些基本的法理。首先、让我们来把母子公司的概念弄明白:多个企业构成一个经济体,它们之间就构成母子公司关系。不管是实际上存在产权关系,或者没有产权关系,但他们之间通过常年购销合同形成虚拟企业。母子公司之间一定存在控制及支配关系。比如巴菲特在这么多公司里投资,但却只是通过他的几个助手而非一
36、个企业来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巴菲特只是投资者,他搭其它公司治理的顺风车。他相信只要该公司有成长性,该公司的治理值得信赖,他就只要做好该公司的董事。而丰田总部对下面的直属公司进行管理和支配的同时,还对下属的若干家外协公司,通过长期供货合同和闻名遐尔的及时管理体制来进行控制。哈默没办法把这种状况归为母子公司管控,只好把这种对自己投资的若干子公司,孙公司以及大量公司的超边界管理与控制叫做X整合。所以投资主体公司对所投资公司的支配与管控,以及延伸到外协公司的支配与管控都被归结为母子公司管控。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全球企业的集团化的积聚核心能力因素大约就四种。 第一种,因在该区域的政治,经济中有影响力
37、,这种影响力一般表现为强大的特殊关系,它又兑换成了无数的机会,所以富者愈富,呈现放大效应,而形成集团。一般而言这种集团的国际化能力较弱,但它会在区域内尽可能的抢占各种发展机遇,一般会出现无关多元化,甚至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第二种比第一种要好一些,它形成的集团也是多元化,也是在一个区域内抢占资源与机遇,但把各种业务粘合在一起的是它具有某种各个业务横向可以共享的知识、资源与能力。比如识别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的能力,或者购并整合的能力。第三种也会趋于多元化或一体化,但它把各种业务整合在一起,呈现某种利润。模式的核心能力是投资组合,以及把投资后形成的各种产业进行整体管理的能力。第四种事实上就是我们讨论了十多
38、年的专业化集团的核心能力,纵向的知识、资源与能力。这四种核心能力因素构成了全球的各种集团。老张,下面我们来说说他和单体公司的区别:我虽然没见过你,但见过很多这样的经理人,用单体公司的管控手法去管控母子公司,把那种适用于一眼望到底的环境里适用的人治手法、条线式直接管理的手法,照搬来搞母子公司管控。但母子公司管控不仅要研究管理,还要研究管理的管理。子公司直接管理业务,母公司通过设置各种规则和分配权力去支配或遥控子公司的管理行为。换言之,母公司就像一个平台,通过平台的运行,使得子集团、子公司的运行都受到平台的支配和源规则的影响。我想我有足够的血泪教训来讲这个话题。1、母子公司管控是多层次管控,子集团
39、和事业部负责产业层次纵向进行战略和业务管理,分子公司负责具体产品组合和给定条件下的竞争力建设。每个层次多有巨大的传导损耗,这种损耗是不可抗拒的结构性带来的。而单体公司可以直接管控,他的传导也有损耗,不过那是内部管理因素决定,不是结构性的。2、母公司在经营多个产业的组合,子集团和事业部在经营产业价值联内的企业组合,分子公司在经营产品组合。也因此母子公司内部的战略空间巨大,这样反过来造就了母子公司管控的难度太大,可控性可预测性差。而单体公司的经营相对跨幅小,可控性好。 3、在单体公司中,虽然经营层甚至部门都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但毕竟在运营上摆脱不了密切的监督,因此对单体公司
40、的管控集中在业务和内部管理层面,即经营计划的完成和制度的规范化和执行。而对于母子公司,由于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子公司经营者有不断强化自身地位和对母公司谈判力量的天然本能,因此倾向于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母公司对集团的整体发展意图,挑战母公司的管控。由于这些差异,母子公司管控的功能也不同于单纯的单体公司管控:第二节 管控当中的治理难题老张继续问:我们知道很多公司一旦搞母子公司型管控,母公司的董事会就会担负很多决策上的重担,就要对整个集团的运行进行设计和协调。我们的老板们很担心会遇到很多不可想见的问题。那么,我想请教,母子公司治理为什么这么重要,母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又面临怎样的难题? 小林很快回复了这个问
41、题:亲爱的老张,我们的讨论已经慢慢深入到了问题的根源了。我就是你要找的那把刀,我来解剖这个问题。跟欧美的企业集团化进程不同,中国大多数企业集团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环境下由政府出面组建起来的,因此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直接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中表现出来。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存在着对政府部门的依存关系,集团的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表现有以下三点:集团内部的连结纽带脆弱、行政治理内部化、企业集团治理机制虚化。由于缺乏集团公司管控,中国的大中型企业集团目前普遍缺乏价值创造,其具体表现为:第三节 多元化的挑战老张持续的刨根问底:集团化和多元化在中国似乎是孪生兄弟,一个实力,规
42、模和合并报表更引人注目的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一些机会和时机的把握就会具有先发优势,富者逾富。那么,企业的多元化实践通常会遇到怎样的挑战、犯哪些错误?小林的回答:老张,你的确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在成熟或对称的市场,专业化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任何股东都可以多元化投资,但为了具有起码的竞争力,其投资的每一个具体的公司必须是专业化的,就像巴菲特虽然投资了五花八门的行业,但在他的所有投资公司中都是较小比例的参股,因为他的原则是相信该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人比他更专业,他只要坚持一个判断优秀公司的原则,然后搭顺风车。巴菲特曾经有一次例外,就是在其控股多年的哈萨维中,他偶尔在可口可乐发了一次飙,否决
43、了一个对运动饮品企业的购并,随即百事把那个标的物拿走了。可怕的是,百事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该产品上大赚其钱,巴老只好尴尬的从可口可乐董事会退出。但是在发展中市场,企业的竞争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眼光、机遇、政策、先发优势,以及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等影响力因素起到了更主要的作用。因此,多元化其实是对该企业在其势力范围内影响力的充分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多元化成为一个成功的选择之路。韩日、东亚诸国乃至中国都在呈现这么一个现象。同样是非相关多元化,不同集团的管控模式也截然不同。巴菲特只用区区几个助手就可以管理他的产业帝国,按照我们的看法,那可真是非相关的很厉害的多元化。但李嘉诚必须用他的组织严密的长
44、实集团总部来管理他的国度,而且对和记黄浦等子集团,长实总部也过问得很多。在中国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赚钱的机会太多,中国很多企业是在纵深发展遇到阻力,在“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等待过程中向水平方向探索,纷纷广撒“投机”之网,蜻蜓点水般在多个行业投资,最后却因为缺乏相应的竞争力,纷纷失败退出,甚至拖累了主业的正常发展。就如三九集团搞多元化,1997年兼并了47个企业,从原来的1个主业扩大到8大主业,从总部到最下面一级的子公司一共有五个层次,爷爷爸爸儿子孙子重孙,资产总额上去了,资产收益率下来了,风险变得无限大,你想怎么管控啊?在实际操作中,多元化不是不可为,而是很难管控。一个单体公司只要人治或条线管理
45、即可。一个集团型公司哪怕专业得不能再专,它也要有个中心指挥部,这时就出现了至少两个层次的管理。而很多公司并不具备像巴菲特般的搭多元化顺风车的金融眼光。多元化的管理更要用相对强有力的集团管控来进行,甚至当旗下产业分为不同板块时,搭建出强有力的事业部或子集团也成为必备条件。显赫一时的德隆系轰然倒塌引发了财经界经久不息的讨论,或曰资金链的不堪重负或曰不谙资本游戏规则,一时众说纷纭。其实,从问题的核心本质来说,德隆之败归根到底在于母子公司管控之败。德隆生存最重要的思想是以先进的管理和资本运作为纽带,整合传统产业,激活传统产业,获取超额回报,最终达到超常规发展的目的。其产业发展模式可概括为:投资上市公司
46、输出产业发展战略战略实施与监控整合产业提升产业价值。德隆以资本运作整合产业的思路,通过以下八个步骤达到其战略目标,其方法和步骤一定程度上是有可操作性的,是一种创新。1、通过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然后将资金注入产业,整合产业,利用产业收益带动股价上升,然后再获取进一步股市融资的资格这种思路本身是值得借鉴的;2、营造“俱乐部式”的企业文化氛围,融合不同文化、崇尚个性与创新、提倡团队合作、不为繁文缛节束缚。通过消除集团各公司间的文化差异,提高集团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3、通过资本运作获取资源:德隆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利用国内外企业成熟的营销网络进行集团的产品销售,不仅节省了营销成本,而且扩大了市场占
47、有率,提高了集团的整体收益;4、通过总部进行战略预算质询实现对子公司的战略管控;5、通过总部进行稽核与偏差分析建立对子公司的过程监控;6、通过企业家俱乐部形式输入人才;7、通过中企东方建立对子公司的行业分析与竞争研究;8、通过强势输入管理模式和营销资源提升子公司效益;换句话说,德隆模式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子公司实现有效管控以达到预期目标。事实上,德隆在实施该模式时,面对众多诱惑,贪多求快,盲目扩张,以至于对一些产业的收购并没有达到预期。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没有解决好短、中、长期的投资比重,过分投资长期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给企业资金链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收缩银根又导致德隆的产业发展失去
48、了银行的资金支持,恶性循环,以至于德隆开始出现危机。德隆危机的实质是在公司高速扩张的时候,只有产业整合之名,没有产业整合之实。即公司没有真正实现对整合行业的分子公司的有效管控,或者这些管控只是流于形式,虽然有制度体系、经营计划和偏差分析,但并未产生利润。 德隆既缺乏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层面的分析,也缺乏微观层面出现偏差后改进的有效办法,控股企业众多,但随后的母子公司有效管控却没有跟进植入,陷入了资本扩张的怪圈,导致最终的悲剧。企业高速发展凭借的是原来的行业、模式与人才优势。随着产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企业旧有模式与潜规则这些造就了企业辉煌的成功因素有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经营多元化必然要求管理专业化。因此,在设计业务管控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作全面审视和梳理,对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剖析,就集团公司现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