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800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毕业论文 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Research on Enterprise Cross-border M&A Obstacles 20* 届 学院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6 月 10 日毕业论文成绩单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评 定 成 绩指导教师得分评阅人得分答辩小组组长得分成绩:院长(主任) 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导师姓名导师职称一、论文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来实施和实现自己的

2、国际化战略,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本文通过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并购主体、并购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出对策建议。二、基本要求本研究属于毕业论文,在论文格式上要符合经管类论文的要求,严禁抄袭。论文应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创造性。论文的构成与展开严格按照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思维形式,以事实为基础,以严谨的推理过程为依据,得出可信的科学结论。它的结构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原则,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做到论点正确、深刻、有创意;证据真实、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符合逻辑。三、主要技术指标

3、及研究方法论文格式应规范,正文不少于1万字,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汉字;论文应采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1 陈玲.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15)2 周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17)3 赵凌志.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1)4 袁明智.我国企业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视角,2011(15)5 黄凌灵.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05)6 Don Shultz. Howt

4、oReadandUnderstandFinancialStatementsJLeadership,2006五、论文进度计划时 间内 容指导教师签字*月*日*月*日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月*日*月*日完成初稿*月*日*月*日完成二稿*月*日*月*日定稿,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年 月 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跨国并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日益加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把我国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直接面对全球的竞争。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不仅是中国经济不

5、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压力和外资在国内市场挤压下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全球PC业务,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关注。而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更是引起社会的巨大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更加强劲的势头。因此跨国并购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现状国内学者段爱群、史建三对企业跨

6、国并购的研究主要基于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主要研究成就是在我国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并购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内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对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许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之路上走的更加顺利。虽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文化、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每种学说都稍有不同并且各个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我国学者赵旭在2010年提出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跨国并购产生的影响。姜秀飞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比如政府态度和政策;企业战略规划的匮乏以及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等。有关企业跨国并

7、购的措施方面,孟冰冰、魏永强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比如鼓励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并购;主要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并购活动.(二)国外现状西方国家的并购实务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而与并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资源的不断减少,跨国企业并购已经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利润,增强企业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方法。通过技术的整合,对于区域经济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外,众多学者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并购理论。企业并购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随着信息的不断进步也随着发展。20世纪中后期该理论的进展较为迅速,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并

8、购理论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邻域之一,另一个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当今经济环境下的某些企业的跨国并购,从而分析出我国企业在当今经济环境下的进行跨国并购的障碍。(二)研究方法 为力求分析贴近现实、具有可比性且较为科学合理,本文结合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并购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政治环境进行分析,具体透彻的通过公司财务运行方面,全面深入的分析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四、研究成果 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本科毕业论文。五、主要参考文献1 陈玲.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15)2 吴学君.外资并购对我国经

9、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学术论评,2006(02)3 郭春丽.外资在华并购的动向及对我国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007(03)4 王靖.跨国并购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N.江海学刊2007(06)5 周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17)6 宋爱仙.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2010(12)7 袁明智.我国企业并购整合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视角,2011(15)8 吴利明.刘鸿兵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2(2)9 赵

10、凌志.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1)10 黄凌灵.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05)11 李洪颖,赵洪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Money China,2010(02)12 郑利斌.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J.经济师,ChinaEconommist,2009(11)13 张晓红.浅析中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d ResearchGuide,2009(24)14 DonShultz.HowtoReadandUnderstandFinancialStatementsJLea

11、dership,2006.15 KatsuhikoShimizu,MichaelAHitt,DeepaVaidyanath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reviewof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mm endationsforthefutureJ.2004(03)指导教师签字时 间年 月 日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来实施和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本文通过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

12、购的障碍分析,结合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的实例论证,进一步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跨国企业 并购 风险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ry to implement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nd integrate itself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

13、ss. In this paper,we talked about why the enterprise takes transnational m&a, and the risk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meet during cross-border m&a risks. Moreover, we analyzed the instanc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Volvo and GEEL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nterpr

14、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Key word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一)研究内容2(二)研究方法2第二章 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3一、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依据3(一)内部化理论3(二)行业冲击理论4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5第三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6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6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分析 8三、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集团的分析9

15、第四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11一、并购前做好详细分析,选定合适的并购对象11二、重视国外政府条款,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11三、广纳贤才,降低并购成本12四、提升企业自身水平,挑选更有竞争力的并购对象12五、积极走出国门,走全面发展道路13第五章 结束语 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附录一 17附录二27附录三33第一章 绪论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21世纪以来,跨国企业并购在国际投资中逐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逐步取代了新建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跨国企业并购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跨国企业并购可以迅速获取消息,掌握经济发展的动向。其次,随

16、着国际竞争的不断激烈,想要进入一国并迅速占有市场,跨国企业并购是不二之选。(二)研究意义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企业等一系列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程序,按照东道国法律获取东道国现有的某些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21世纪以来,跨国企业并购在国际投资中逐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逐步取代了新项目建设性投资。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以北美、欧洲为首的很多大型的优质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险,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无疑是开拓海外市场,提高世界影响力的好时机。但是,跨国企业并购,在资金流转、文化影响、管理经营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进行研究和分析,尽早考虑到在整个并购活动中可能出现的

17、问题,对降低企业并购风险、迅速走上正规化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国家,众多学者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指企业并购理论。企业并购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随着信息的不断进步也随着发展。另一个就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我国,段爱群、史建三对跨国并购的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我国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国际大型公司对我国的企业并购。在经济危机出现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中出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减少我国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虽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文化、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每种学说都稍有不同并且各个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解

18、决方法。我国学者赵旭在2010年提出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跨国并购产生的影响。姜秀飞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比如政府态度和政策;企业战略规划的匮乏以及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等。有关企业跨国并购的措施方面,孟冰冰、魏永强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比如鼓励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并购;主要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并购活动;还有并购活动中需要淡化国家的影响等。同时,葛莉提出了在并购活动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购过程中需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政治风险。比如可以在并购活动前先做些有利于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媒体活动,比如开展一些公益活动,用以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

19、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迅速融入到一体化进程中,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选择了跨国并购。本文通过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并购主体、并购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出对策建议。(二)研究方法本文运用举例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重点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及研究,全面深入的分析跨国企业并购,尤其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进行跨国企业并购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给出一定的建议。第2章 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一、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依据(一)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指因为市场是不完全的

20、,所以如果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生产销售水平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就会很难保证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企业建立内部市场的话,那么就可以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由此就可以避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这里提出的中间产品,除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材料配件等,更重要的是指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以及技术、专利等。 以英国学者科斯为首提出的内部化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1. 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2. 因为中间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的,所以企业需直接对外投资,这样可以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用来克服外部市场中存在的缺陷

21、。3. 跨国企业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 基于以上的这三个假设,当中间产品比如技术、管理等不完全时,使得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交易出现问题,提高了交易的成本,企业就将中间产品的市场在一个厂商之中内部化,也就是出现了并购,以将其利润最大化。 内部化理论对跨国企业的内在发展和形成给出了比较普遍的解释,它可以用于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更加重要的是,随着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该理论强调了知识产品如专利产品一体化市场的形成,非常符合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二)行业冲击理论根据经济学家Mitchel的理论,行业冲击是指所有可被预想到或者预想不到的能够改变行业组织结构的因素。技术的

22、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组织的革新、金融的创新、全球化倾向、甚至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都可以视为行业冲击。而行业结构则为科技水平、政府的政策、市场需求、供给等因素的函数,可以通过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来表现。行业结构调整和冲击因素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举例来讲,拥有新的先进的技术,会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使得公司现有的有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产生剩余,这会引发公司扩大规模。公司扩大规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内部扩张与整改,另一种则是通过并购。企业将要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进行改革,也就是并购方案。同样,市场上供给双方的变化也会引起并购浪潮。比如市场需求下降了,市场变小,可能会使得一些生产厂家倒闭,另一

23、方面,行业内剩下的企业,为了得到更大的市场,则会进行并购,强强联合,强吞弱等,都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企业为求生存所需要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历史上最大交易规模,交易数量最多的跨国企业并购浪潮开始了。而放松管制的一些行业进行的并购价值近乎占到了一半以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加速了跨国企业并购的速度和数量。举例来看,像电子行业这种全球化特征很强的行业,就很容易被卷入合并的浪潮中,比如我国联想集团对美国IBM公司所有的PC业务进行了收购。还有,像服务业、零售业,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了跨国并购。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行业冲击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而在企业调整的过程中,会选

24、择较为合适的并购活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进而促使了很多企业进行跨国企业并购,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一)资源的合理配置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上升,在资源不断紧缺,资金流动逐渐加快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原材料,尤其是像石油这种紧缺型原材料,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铁矿石,这种国际垄断的原材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近十年以来钢铁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关数据表明,在2010年,由于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连三大矿业巨头的十二分之一都不到,很多中小型的钢铁企业都面临着破产清算。2010年,重庆

25、钢铁集团着力于收购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并且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澳大利亚拥有着占世界总量10.4%的铁矿石,可以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的价格影响着世界钢铁行业。这次,重庆钢铁用合理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铁矿,每年可以获得600万吨以上的高质量的铁矿石,无疑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不仅可以规避铁矿石涨价的风险,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铁矿石的交易,增加利润。(二)获取优质的品牌效应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来,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2012年福布斯世界500强中,含港澳台地区,我国共有41家企业入围,进入前十名的有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进一步对这

26、41家企业分析便可以知道,这41家企业主要是由大型国企,房地产等组成,如四大国有银行、万科集团等,真正以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入围的企业少之又少。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完成了对美国IBM的PC业务的并购活动,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诞生了。虽然前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从2010年开始,前两个季度获取利润1亿多美元。可以说,联想此次的跨国并购,为联想集团的迅猛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新品牌的进入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成本非常高,企业需要支付巨额的广告费用、营销费用和运营费用。所以,我国企业需要通过跨国企业并购迅速打开市场,获取隐形的资源如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的知名度,只有

27、这样,才能迅速的将我国的企业推向世界。(三)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利产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技术水平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落后。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因素。虽然我国企业为是许多国际品牌的代工厂,并且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但是产品真正的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外方手中,我国只负责装配和加工。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来讲也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经济附加值也比较低。可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并购,不仅是出于对资金的需求,更是为求迅速获取现金的科学技术。通过跨国并购,我国企业可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作为

28、收购目标,从而获得专利技术,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和长期投入的科研经费相比,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三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分析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一步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专利产品,还有良好的企业管理和运营经验。而我国企业所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损失比较少,刚好抓住了这次机会,出现了一次大型的海外并购浪潮。近几年,不仅是海外并购的数

29、量,还是海外收购的交易额都在上升。2003年至2008年,交易额在2.5亿美元以上的收购交易仅占全部已披露交易额的交易的21%。这一比例在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期间内上升至22%,仅在201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24%。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虽然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是以失败告终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中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降低损失,增加成功率。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分析(一)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由于地域差异,跨国企业并购在公司的高层战略中,风险大,成功率比较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融资等方面的障碍。首先,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甚至还有可能

30、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被并购方可能会故意隐藏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夸大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以寻求一个更高的利益。所以,如果并购方没有在并购活动前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债务、诉讼甚至资产等方面进行透彻的了解,很有可能在实施并购活动之后发现这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造成对公司的损失。其次,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成本通常比较高。企业并购之后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整合和发展,这样高昂的费用也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财务负担。最后,我国有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一些战略上的错误,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抱以捞底买入的想法,往往战略的关注点都全在购买成本上,对于整合成本考虑的比较少,从而导致企业跨国并

31、购失败。(二)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障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绝对是很重要的。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这与欧美的西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加大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以及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难度。在国内,通常经营较好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关系也较好,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在很多的西方国家,如果企业试图与当地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则会引来立法部门的质疑。因此,中国企业文化与当地企业的商业风俗习惯的差异很有可能会给跨国并购带来一定消极的影响。(三)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障碍2005年,台湾明基公司对西门子手机业务进行收购。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没有花一分钱,西门子不仅获得了可观的“嫁妆”2.5亿欧元,

32、也获得了与当时排在第五位的索尼爱立信竞争的机会。不幸的是,公司造成了巨额亏损,申请了破产。在这次事件中,造成明基西门子出现亏损巨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德国员工的高额人力成本,工作时间短,工资成本也很高。德国的人力成本比我国高出很多,这项无疑增加了许多的成本;二是重组之后的新企业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反应过慢,整合的过程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迅速更新的现在,长时间不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必将使得企业走向没落。三合理规避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集团的分析(一)背景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大幅影响,很多企业遭到重创,许多欧美著名的汽车企业为了减轻负担,对一些著名品牌进行

33、出售。于此同时,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到的损失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想通过并购对企业进行提升,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2009年,我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包括投资规划、运营管理、知识产权、付款方式等重要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此次的交易金额约20亿美元,并且吉利预估后期的投入大约14亿美元。斥资重金的一次收购,尤其是收购这种国际著名品牌,引发了国际国内的剧烈反响。作为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收购方,吉利能否将沃尔沃品牌推广壮大,能否盈利并且在国际舞台上站稳,都是世界

34、所关注的。幸运的是,吉利集团在一年之后便成功盈利。 沃尔沃全球CEO雅各布沃尔沃在已经扫除了经济危机这几年带来的亏损,并在2010年获得了盈利。同时,良好的势头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光明。有数据表明,在2010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41.5万辆,较上年增长27%,在这其中沃尔沃的销量37.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沃尔沃共销售3万辆,同比增36.2%。并购后,2010年吉利获益1000亿人民币。并且吉利估计再2015年,总销量达200万辆,预期获益2000亿人民币,以高速迅猛的步伐逐渐壮大发展。(二)障碍分析1. 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并购后在经营上、技术

35、研发、上不能达到预定的协调效应;第二,并购后人事上、企业制度上和企业文化上的整合;第三,并购对业务关系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对客户、供应商等的影响。 吉利汽车,是我国国内低端汽车的名牌,此次重金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事实上,在品牌影响力、产品技术方面、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方面、还有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此次并购,最理想的整合效果是:沃尔沃汽车继续保持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其国际的品牌形象,占有更多的市场,实现盈利。于此同时,吉利集团的品牌得以迅速提升,在产品技术上、产品质量上以及公司的管理上获益,并较为顺利和快速的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品的提高。吉利集团想通过此次跨国并购达

36、到这样的效果,首先至少要保持沃尔沃的相对独立性:1.对于沃尔沃总部的地位、重视程度以及生产设施等不变;2.由于国外的情况并不熟悉,所以企业与工会组织、经销商、供销商等合作伙伴关系等不变;3.企业文化的主旨不变。吉利集团也要利用这次收购的机会,努力完成产品技术上的突破和提升,打造出自己的高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2.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根据现在的市场定位和产销规模来看,沃尔沃始终无法和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以及奥迪这三大品牌相比,所以,要使得沃尔沃这个系列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是很难的。对此,吉利汽车制定了战略转型三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 吉利集团通过制定战略转型计划,成功的进行了逐步的

37、转型。从低端的产品逐渐转换成为高端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并且成功的打入市场。3.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障碍瑞典工会一直有“世界上最难搞的工人”和“北欧最强势的工会组织”之称,由于两国法律及文化的差异,吉利能否制定出合理的劳动管理制度将是并购后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通常,在并购后,企业需要对人力进行重新的整合。这就涉及到了新旧员工的交替以及工资福利方面的调整。尤其在解雇法律制度方面,瑞典法律和我国的劳动法相差很多。如何妥善处理人员的整合问题,是吉利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并没有对人员进行大范围变动,也按照原有的福利和政策进行管理,并遵守了一定的条款。比如在瑞典,当企业提出要解雇员工时

38、,解雇的细则,比如解雇谁,如果解雇,都不能由企业单方面决定,而要由工会代表与企业进行交涉和谈判之后才能确定。虽然起初,这次的并购并没有得到公会的支持,但是最终公会也同意了这次并购案,并且在随后的发展道路上也很顺利。4.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障碍吉利集团为了收购沃尔沃,可以说下了血本。虽然吉利通过国内外银行的贷款、地方政府的拨款等方式获取了一定的资金,但是,沃尔沃的规模很大,在随后的整合运营过程中,资金的局限依然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企业最关注的依然是盈利水平。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如果吉利不能够及时获益,增加资本,合理的减少费用,那么对企业未来的运营和发展都将带来一定的阻碍。但是,从近两年的财报来看

39、,吉利有效的规避了这一障碍。 第四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一、并购前做好详细分析,选定合适的并购对象企业需要制定一个明确详细的海外收购计划,同时也需要设定并购后新企业的经营方针、整合策略等。虽然跨国并购存在很多的不定因素,其障碍也很多,但是制定详细的可行性计划可以大大提高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带来了好处。我国企业在进入境外市场之前,企业主动邀请专业的学者和专家对被并购国文化、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与相应的意见,甚至可以邀请他们直接参与到事业进程之中。同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专业的咨询调查公司,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公司对适合并购条件的企业进行逐一的分析。看看他们究竟能够为我

40、们的企业带来什么,能否带来本企业所需要的,无论是技术、专利产品,或者是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总之,并购对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身的所需,进行并购对象的选择。企业需要从并购中获取未来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技术和完善的市场网络,以产生更大的利润和市场。二、重视国外政府条款,将当地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更是文化差异很大。所以,我国有些早期并购海外企业的国家由于经验不足,在整合和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几次大型的跨国企业并购中,比如TCL李东生管理层决定重组TTE,但是,由于缺乏经验,TCL集团并没有对

41、当地的法律和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致使在并购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TCL在这次并购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首钢集团收购秘鲁铁矿,也同样是因为对当地的法律、文化环境,特别是对当地的劳动法、工会法研究不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熟悉国际规则,重视国外政府颁布的法律条款,懂得国际惯例,了解被并购国的当地文化,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要知道,在企业跨国并购进程中,存在是不仅仅是资金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对当地的具体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不了解。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恐怕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有所牵绊。三、广纳贤才,降低并购成本在进行跨国企业并购的时候,我们需要专业

42、的人员为我们进行操作。当前我国企业整体员工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企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程度如此高的今天。敏锐的洞察力,专业的素质,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都是进行企业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曾经说过 “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员,4年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试想,如果我们拥有这些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在企业抉择和决策的时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最低的价格拿到最合适的并购机会,这才是我国企业最需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要重视人才的发展。不仅需要对公司人员进行全面的

43、素质提升,也要对未来的人员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同时,在薪金、福利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定,面向世界招聘可塑之才,同时,也要考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的素质情况,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养,支取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团队,无论是企业的低层还是高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强大的基础。四、提升企业自身水平,挑选更有竞争力的并购对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经的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竞争对手很难超越的能力或者是技术。我国近几年进行的跨国企业并购绝大多数都是并购的相对竞争力已经较弱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么是管理层面上出了问题,要么

44、在技术创新不够,又或者是在成本控制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亏损或倒闭的企业。我国企业近几年进行的并购似乎都在捞底,也就是重点都放在了价格上面。要知道,自己所站的高度不同,目光才能有所不同。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强壮自身的水平,这样不仅拥有更多的资金,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将目光放到更有竞争力的企业上,这样的跨国企业并购才能更加有效果,取得更大的收益。南汽并购依维柯其实走的就是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一次较为成功的并购,不仅使得南汽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同时还拥有了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企业得到了一个很高的企业,迅速的整合之后快速发展起来,并且最终迅速发展壮大。五、积极走

45、出国门,走全面发展道路随着众多外资企业不断入驻中国,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俗话说,僧多粥少。所以,我国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将我国的商品推向国际市场。企业要大胆的走出国门,走一条国际化发展道路。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在其战略规划中走海外并购路线,这样才能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大公司。第五章 结束语企业投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跨国并购是企业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寻求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我国许多企业的跨国并购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总结进步的机会。所以,对以往的并购活动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为今后企业进行并购提供了经验,这样就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降低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由此,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舞台逐渐发展壮大,跨国并购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但是,跨国并购障碍重重,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扫除障碍。所以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对合并后的价值进行评估,选择合理的并购对象和并购方案。 2.跨国企业并购存在着很多的障碍,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企业并购之前,需要对文中提到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逐一的分析,并最终确定企业是否有能力克服障碍。 3.在应对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