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867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 统计处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登记管理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伯华局长关于发展市场主体“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十六字方针,以玉亭副局长关于创新企业登记监管工作的精神为指导,把市场主体管理和规范置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站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路上开展登记监管。同时应对年初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服务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各类市场主体,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帮助中小

2、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大力推进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监管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一、全国市场主体平稳发展,企业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以5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企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东部地区企业实有户数开始下降,中西部企业实有户数呈现增长态势。企业注册资本(金)持续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产业转移较为明显。(一)全国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7.49万户,增长0.78。内资企业实有927.96万户,比上年底增加4.64万户,

3、增长0.5;其中私营企业657.42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02。外商投资企业43.4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2.85万户,增长7.01。个体工商户实有2917.3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6.41,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11.09万户。2008年新登记企业128.5万户,其中登记内资企业123.26万户,外商投资企业5.24万户,登记个体工商户615.18万户。全国企业实有注册资本(金)43.48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4.8万亿元,增长12.42。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金)575.14万元,比上年底增加63.18万元,增长12.34。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34.58万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1

4、.74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8.9万亿元。个体工商业资金数额0.9万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0.09万亿元。(二)中、西部企业实有户数增长。根据国家有关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贯彻执行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多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严格执行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政策和政府产业政策、保护转移企业名称字号及商标品牌、为企业迁移提供政策便利和便捷高效服务等,有效推动了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中西部企业实有户数持续增长。中部九省实有企业215.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06,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15;西部十省市实有企业155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24,占全国企业实

5、有总户数的15.96;东部十二省市实有601.26万户,比上年底下降1.5,占61.89。(三)全国企业第三产业户数持续增长,占总户数的68.68。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国家工商总局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服务业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产业企业的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第三产业实有企业667.19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68.68 ,比上年底的比重增加 0.9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有企业 21.03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2.16,比上年底减少0.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83.24

6、万户,占29.16,比上年底减少0.82个百分点。从注册资本(金)看,第三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增长最快,实有25.62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3.28,占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58.92,比上年底的比重增加 0.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金)17.28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1.22,占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9.75,比上年底减少0.4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金)0.58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1.24,占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1.33,比上年底减少0.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实有户数持续位居榜首,为342.32万户,占企业总户数的35.24;其

7、次为制造业222.87万户,占22.94;再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7.7万户,占8,建筑业43.56万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1.58万户。教育业实有企业最少,为1.4万户。二、内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突破两千万,股权出质为企业开辟融资新路随着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化,全国内资企业质量不断提高,规模实力逐步增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截至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927.96万户(含私营企业及分支机构),比上年底增加4.64万户,增长0.5。实有注册资本(金)34.5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99万亿元

8、,增长13.04,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475.58万元, 比上年底增加54.63万元,增长12.98。(一)国有企业改制增资明显,法人户均注册资本突破两千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重组、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事前介入、上门服务、全程跟踪方式,及时为企业改制提供咨询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广东省为了帮助电信有限公司改组,下发了关于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解决其吸收合并后的组织架构、前置审批衔接等问题;为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实解决了该企业品牌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等重大问题;针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油BP三大公司长期存在的加

9、油站租赁经营政策不明确等问题,积极研究,协调省经贸委明确了租赁加油站的性质和有关规范事项,妥善解决了全省近300户加油站租赁经营问题。2008年全国有4651户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1947户国有企业改制为其他企业,2724户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企业追求规模效应,不断扩大经营领域、调整经营方式,增资扩股的情况明显增多,特别是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公司制企业,规模大、起点高,注册资本增加额较大。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组后注册资本为640亿,国家开发银行改制后注册资本为300亿,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公司增资到40亿。另外西部地区注册资本(金)增长

10、也较为明显,如中国华能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性大企业纷纷到西藏投资落户,中国电信集团西藏分公司经改制后重新登记落户,其注册资本达28.9亿元。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国有企业56.88万户(其中企业法人23.69万户),比上年底减少6.86万户,下降10.77,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的6.13,注册资金4.78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54.33亿元,增长0.11,占内资企业实有注册资本(金)的13.82。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2016.93万元, 比上年底增加192.64万元,增长10.56。(二)股权出质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为了丰富公司出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11、,2008年9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截至年底,全国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894件, 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额265.75亿元, 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出质额127.89亿股, 担保债权总额506.31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拓展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三)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长较快。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公司制企业在内资企业实有户数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全国实有641.43万户(其中公司法人528.48万户),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的69.13,注册资本28.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95。有限责任公司629.12万户(其中企

12、业法人526.36万户),注册资本24.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收资本20.89万亿元。股份有限公司12.31万户(其中企业法人1.45万户),注册资本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02,实收资本3.81万亿元。集体企业85.67万户(其中企业法人45.17万户),比上年底减少10.68万户,下降11.09,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的9.23,注册资金0.62万亿元,下降7.73。独资企业实有108.31万户(其中分支机构3.22万户),比上年底增加3.94万户,增长3.77,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的 11.67;注册资金0.57万亿元,增加0.11万亿元,增长24.13。合伙企业实有12.

13、69万户(其中分支机构4662户),比上年底减少8037户,下降5.96,占内资企业实有户数的1.37 ,认缴出资金额0.16万亿元,增长95.29。股份合作企业16.74万户(其中企业法人11.42万户),比上年底减少1.61万户,下降8.75,占1.8,注册资金0.23万亿元。其他企业6.24万户,注册资金0.08万亿元。(四)内资企业第三产业实有户数稳步增长,占内资企业总户数的69.54。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4、。从实有户数看,第一产业实有20.29万户,占内资企业总户数的2.19;第二产业实有262.35万户,占总户数的28.27;第三产业实有645.32万户,占总户数的69.54。从注册资本(金)看,内资企业在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实有0.47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2.07,占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1.35;第二产业实有11.83万亿元,增长14.12,占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4.21;第三产业实有22.28万亿元,增长12.49,占注册资本(金)总额的64.44。三、私营企业实有户数增长9.02,个私经济从业人员达1.37亿人按照钟攸平副局长“把履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职能与促进经济发展和

15、服务社会稳定大局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断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和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鼓励发展科技型、外向型个体私营企业,通过“拓展中小企业投融资新渠道、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深入落实品牌战略”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推动调整私营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一)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增长25.02,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长1.89倍。在世界宏观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私营企业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带动了内资企业缓慢增长。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2万

16、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02;实有注册资本(金)11.74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5.02。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实有535.29万户,增长10.38,注册资本10.69万亿元,增长22.38;独资企业108.31万户,增长3.77;注册资金5748.75亿元,增长24.13。合伙企业12.69万户,下降5.96,认缴出资金额1572.12亿元,增长95.29。新公司法的实施,降低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门槛,加强了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鼓励了投资者的热情,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人数迅速增长,注册资本增长尤为迅猛。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实有1.12万户,投资者11.27万人

17、,比上年底增长76.37,注册资本3131.79亿元,增长1.89倍。从本期登记看,2008年登记私营企业106.53万户(含分支机构),注册资本(金)1.6万亿元,从业人员910.31万人。(二)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达1.37亿人,第一、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工作部署,以加快服务业发展为契机,通过实行收费减免、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合法经营等措施,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18、,个体私营经济在第一、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较快,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实有就业人数为1.37亿人,比上年增加0.09亿人,增长7.3,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8,比上年的比重提高了约两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有从业人员最多,为8968.9万人,比上年底增长8.94,占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的65.5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增长最快,为234.22万人,比上年底增长11.77,占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的1.7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477.27万人,增长3.96,占32.73。全国工商系统共引导、支持124.8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再就业,落实中央和地

19、方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免收工商管理行政性收费合计5.78亿元,其中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4.05亿元。支持11.87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其中1.62万人申办个体工商户,1.06万人投资兴办私营企业,免收工商管理行政性收费1605.03万元。(三)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持续增长。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私营经济总产值为5.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54;销售总额9.23万亿元,增长24.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7万亿元,增长13.53。其中全国私营企业总产值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88;销售总额5.91万亿元,增

20、长30.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1万亿元,增长12.86。(四)私营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有户数超过建筑业位居第四。私营企业在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有户数首次超过建筑业位居第四。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实有13.51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05,注册资本(金)0.23万亿元,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1.98;第二产业202.63万户,占30.82,注册资本(金)4.31万亿元,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的36.67;第三产业441.28万户,占67.13,注册资本(金)7.2万亿元,占私营企业注册资

21、本(金)总额的61.35。从行业看,私营企业在批发和零售业最多,为233.01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35.44。其次为制造业162.77万户,租赁和服务业60.35万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1.44万户,建筑业31.22万户。(五)东、西部私营企业实有户数持续增长。国家工商总局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部署,积极参与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08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等多项经贸洽谈活动,有效促进了私营企业的东中西互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西部私营企业实有户数增长较快。私营企业在东部十二省市实有4

22、37.88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1.52,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66.60,西部十省市90.51万户,增长9.36,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3.77,中部九省实有129.03万户,增长1.09,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9.63。四、外商投资企业在金融业逐步升温,第三产业注册资本增长21.49,中部地区实有户数增长15.81随着我国入世后各项条款的承诺逐步兑现,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围绕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一系列政策,如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等,有效引导了外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外商在我国境内也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持续保持

23、稳定增长趋势,注册资本增长较快,中部地区各项指标增长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08年,全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3.49万户(含分支机构14.69万户),比上年底增加2.85万户,增长7.01,投资总额2.32万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0.22万亿美元,增长10.21;注册资本1.3万亿美元,增加0.15万亿美元,增长12.56;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1.04万亿美元,增加0.12万亿美元,增长12.78,外方认缴出资额占认缴注册资本的79.88,比上年底增加0.16个百分点。企业法人户均注册资本451.47万美元,比上年底增长11.84。人民币升值传递给全

24、世界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的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块头”企业实有4.3万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14.93,比上年底增加2375户,增长5.84。2008年全国登记外商投资企业5.24万户(含分支机构2.81万户),投资总额0.18万亿美元,注册资本0.12万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0.1万亿美元。(二)港资企业仍是我国外资经济的主流,拉丁美洲来华投资增长较快。从投资来源地看,亚洲地区来华投资实有户数仍居首位,拉丁美洲投资增长较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数首次超过北美洲位居第二。亚洲地区投资的企业为25.57万户(含分支机

25、构,下同),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58.78,注册资本8193.81亿美元;其次为拉丁美洲3.58万户,注册资本1821.32亿美元;再次为北美洲3.42万户,注册资本987.42亿美元;欧洲2.25万户,注册资本1051.66亿美元。可见,在我国良好的经济运行局面以及其他政策层面的影响下,亚洲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热情不减,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国家投资者为了避免受本国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将投资目光转移到了中国。从国别和地区的外资流向看,香港、台湾、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主要外资来源地。企业户数(含分支机构)位居前六位的国别和地区分别是:香港14.93万户、英属维尔京群岛3

26、.11万户、台湾2.96万户、美国2.8万户、日本2.58万户、韩国2.22万户。港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34.3,香港与内地合作历史悠久,加之港商看好内地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预计在今后,港资企业仍会持续增长,并长期在内地外资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不丹、马拉维、莫桑比克、马其顿共和国、圭亚那、海地、波多黎各等7国外商首次在我国投资。截止2008年底,已有来自世界六大洲211个国家(或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呈现“朋友遍天下”的多元化趋势。(三)外商投资仍以外商独资经营为主,占实有总户数59.21。外商独资企业持续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实有25.75万户

27、(含分支机构,下同),占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59.21;中外合资企业11.13万户,占25.59;中外合作企业6.16万户,占14.17;外商投资股份公司0.45万户,占1.03。(四)第三产业一路领先,注册资本(金)增长21.49。第一产业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养殖业和种植业受灾害天气影响,投资收益期长、技术性较高等风险制约,呈现较缓慢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高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业等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将是外商投资的热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新的外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准入范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支持外商设立现代

28、服务业和研发机构,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新登记服务业企业大幅增加,外商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增长明显,第三产业的注册资本(金)增长尤为迅速。预计今后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持续呈上升趋势。从企业实有户数上看,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产业分布呈金字塔状。2008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在第三产业实有21.87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50.28,注册资本4873.98亿美元,比上年底增长21.49,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7.48;第二产业实有20.89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48.02,注册资本7968.95亿美元,增长7.76,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1.27;第一产业实有0.74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1.7,注册资本16

29、2.6亿美元,比上年底增长10.27,占认缴注册资本总额的1.25。(五)金融业逐步升温,房地产业直线下滑。从行业看,制造业实有户数以19.95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高居首位,占实有总户数的45.87;以下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31万户、批发和零售业5.04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8万户、房地产业1.86万户。2008年登记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户数(含分支机构、下同)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21万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万户,批发和零售业0.98万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8万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22万户。外商投资企业在各行业的发展趋

30、向有以下六个特点:1、外资银行落户我国村镇。2008年底金融业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法人366户,比上年底增长21.59;注册资本232.56亿美元,比上年底增长25.91。分支机构新登记户数大幅增加,2008年底实有分支机构3611户,全年新登记金融业分支机构1179户。在全球金融海啸袭来之际,外资银行将目光投向我国村镇并不断增资。2007年12月10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在湖北设立了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均为1000万人民币元,折合131.58万美元,成立之日全部到资,这是外资银行首次在我国落户在远离城市的村镇。2008年9月10

31、日,该银行办理增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均增加到4000 万元人民币元,折合568.26万美元,并于当天全部到资。 2008年11月25日,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设立了湖北荆州公安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均为1700万人民币元,折合250.7375万美元,成立之日全部到资。2、房地产业直线下滑。2008年房地产业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86万户(其中分支机构4681户),注册资本1729.52亿美元,行业排名由上年的第三位降至第五位。本年登记房地产法人企业450户(上年同期为1559户),注册资本145.87亿美元(上年底为279.7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1.1

32、4和99.99。受国家产业指导政策调整的影响,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资金紧缺,外商对房地产业的青睐程度明显减退。 3、制造业优势仍在。长期以来,制造业一直是外商投资的热点行业,近年制造业继续受到外商投资追捧。2008年登记法人企业9842户,注册资本501.43亿美元;分别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40.44和42.11。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规模扩大。2008年信息行业实有6.31万户(含分支机构5.48万户),注册资本480.95亿美元。08年登记法人企业964户(07年为1107户),虽然新登记户数比上年略有减少,但投资规模扩大,注册资本30.5亿美元(上年为25.67亿美元),同比增长

33、18.84。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为新的投资热门。为适应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外商投资逐步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发展。2008年底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995户(含分支机构118户),注册资本73.71亿美元。本期新登记法人企业户数与上年持平,同为115户,但质量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注册资本13.7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7。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新登记户数大幅回落。 2008年期末实有1.18万户(含分支机构1475户),注册资本346.64亿美元。08年登记法人企业1881户(上年

34、为2385户),注册资本63.43亿美元(上年为64.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13和2.27。(六)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分布呈现 “东高西低”之势,凸显中部崛起。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仍然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实有户数呈现下降态势。1、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81.69的外商投资企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外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全国81.69的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该地区,2008年底东部十二省市实有35.53万户,比上年底增长6.6。多年来,广东、上海、江苏三省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数长期名列全国三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拥有优

35、良的港口、较好的产业配套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等优势,使得广东连续20年成为全国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2008年底广东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9.01万户,占全国实有户数的20.72。随着长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上海)投资环境持续改善,长三角在基建与服务资源、社会文化及资源环境等方面优势尤为明显,长三角地区以其完善的产业布局和强大的经济活力,令外商投资企业对投资该地区充满信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重要的驱动力。2008年底长三角地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3万户,占整个东部地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36.6。2008年有一批著名外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新开工或

36、建成,给长三角经济频吹“暖风”。如2008年11月14日,著名的跨国化学公司德国瓦克化学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张家港硅氧烷和气相二氧化硅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工厂占地近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美元,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之一。2008年11月27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宁波开设浙江省首家事务所。2、中部地区外资吸引力增强。入世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加之受沿海地区资源、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市场等因素影响,国内外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中部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吸引

37、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投资。2008年4月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行,吸引了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前来寻找商机。目前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增长较快,2008年底中部九省实有5.05万户,同比增长15.81,占实有总户数的11.62。3、西部地区实有户数呈现下降态势。由于全国各地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差异越来越小,西部地区很难依靠政策优惠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除少数中心城市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配套服务能力不强,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在相同产业准入范围内,西部对外资吸引力不大。2008年底西部十省市实有2.91万户,下降1.35,占实有总户数的6.

38、69。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向四川、重庆、陕西高度集聚,川、渝、陕三地外商投资企业实有18043户,占整个西部地区总量的61.98。(七)常驻代表机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实有户数持续增长,2008年底全国实有常驻代表机构6.94万户,比上年增长10.06;其中外国企业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4.11万户,增长14.72。常驻代表机构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多,实有3.3万户,占实有常驻代表机构总户数的47.47,再次为批发和零售业0.87万户,占12.58,再次为制造业0.25万户,占3.64。从国别和地区看,常驻代表机构主要来自亚洲,实有4.41万户,比上年

39、增长5,占常驻代表机构总户数的63.49,其中香港2.58万户,增长2.03,占常驻代表机构总户数的37.21。五、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稳步增长,实力不断增强,第一、三产业发展较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全方位提高登记服务水平,全国个体工商户稳定发展,运营资金数额迅速增长,户均资金数额增长明显,实力不断增强。(一)个体工商户实有户均资金数额增长15.13,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增长26.49。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2917.33万户,比上年底增加175.80万户,增长6.41;实有资金数额9005.97亿元,比上年底增加1655.18亿元,增长

40、22.52。户均资金数额3.09万元,比上年底增加0.41万元,增长15.13;从业人员5776.41万人,增加280.24万人,增长5.1。2008年全国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15.18万户,比上年增加27.21万户,增长4.63。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数额25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9。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4.19万元,比实有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高1.1万元,比上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增长20.89。(二)城镇个体户实有户数增长10.37,资金数额增长26.63。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深入,城镇个体工商户各项指标稳定增长。全国城镇实有1858.67万户,比上年

41、底增加174.62万户,增长10.37;资金数额5794.48亿元,增加1218.73亿元,增长26.63;从业人员3609.44万人,增加299.9万人,增长9.06。农村个体工商户1058.66万户,比上年底增加1.18万户,增长0.11;从业人员2166.97万人,减少19.66万人,下降0.9;资金数额3211.49亿元,增加436.46亿元,增长15.73。(三)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快速增长,资金数额增长尤为迅速。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及时落实CEPA及后续四个补充协议的有关规定,服务粤港澳紧密合作,进一步放宽港澳投资者主体限制、名称限制,简化登记手续,为港澳居民在内地从事个体经

42、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国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008年底,港澳居民在内地设立个体工商户实有3660户,比上年底增长20.67,从业人员9649人,增长19.26,资金数额2.42亿元,增长28.3。其中香港居民申办个体户实有3203户,从业人员8641人,资金数额2.19亿元。2008年全国新登记港澳居民个体户1026户,从业人员2907人,资金数额6991.86万元,其中香港居民申办个体户854户,从业人员2491人,资金数额6185.37万元。从行业看,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设立零售业最多,实有2838户,占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77.54;其

43、次为餐饮业383户,占10.46;再次为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131户,占3.58。2008年 CEPA框架下放宽港澳个体工商户经营的部分行业在广东现行先试,广东登记的港澳个体工商户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截至年底,广东申办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2969户,占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81.12,从业人员7308人,占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从业人员75.74,资金数额1.7亿元,占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实有资金数额的70.13;其次为福建154户,再次为上海90户,江苏84户。全国实有台湾农民个体户174户,从业人员676人,资金数额2389.46万元。2008年新登记台湾农民个体户79户,从业人员33

44、4人,资金数额1406.75万元。从行业看,台湾农民个体户在种植业最多,实有27户,从业人员104人,资金数额1156.8万元;其次为养殖业16户,从业人员89人,资金数额169.02万元。(四)个体工商业第一产业实有户数增长12.15,资金数额增长85.71,第三产业实有户数增长7.03。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继续贯彻落实支持“三农”的各项政策,配合政府部门运用产业政策对农民进行引导,极大提高了农民开办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第一产业发展较快,资金数额增长速度尤为迅猛。第一产业实有个体工商户31.9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2.15,占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1.09,资金数额430.7亿元,增长85.71,

45、 占个体工商户总资金数额的4.78,从业人员76.91万人,增长17.41。第三产业2619.95万户,增长7.03,占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89.80,资金数额7057.5亿元,增长22.05,从业人员4846.88万人,增长6.55。第二产业265.48万户,增长0.13,资金数额1517.77亿元,增长13.59。(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增长24.44,批发和零售业个体工商户占实有总户数的60.87。从各行业的增长速度看,个体工商户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最快,实有20.09万户,比上年底增长24.44,资金数额107.37亿元,增长29.12,从业人员

46、40.54万人,增长25.42。从各行业的实有户数看,个体工商户最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为1775.7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8.28,占个体户实有总户数的60.87;其次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94.23万户,再次为住宿和餐饮业258.59万户,第四为制造业252.25万户,第五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1.20万户。这五个行业个体户实有总数为2741.98万户,占个体工商户实有总户数的93.99。(六)个体工商户在东、中、西部均衡发展,实有户数最多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从区域看,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速度较为均衡,东部十二省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486.8万户,比上年底增长6.63,资金数额5232.4

47、6亿元,增长23.77,从业人员2940.46万人,增长4.87;中部九省实有832.8万户,增长6.92,资金数额2505.15亿元,增长21.29,从业人员1752.33万人,增长4.96;西部十省市实有597.73万户,增长5.18,资金数额1268.36亿元,增长19.93,从业人员1083.62万人,增长5.96。从各省市看,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最多的是广东320.52万户,江苏227.96万户,浙江189.97万户;个体工商户实有资金数额最多的是江苏1204.3亿元,辽宁884.27亿元,浙江739.17亿元;从业人员最多的是广东637.98万人,山东410.03万人,浙江396.6

48、2万人。六、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成员占成员总数的94.51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鼓励农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品商标注册,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已成形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引入的现代生产和经营方式,强化了农村劳动力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了农民群众向新型农民转变。(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等行业。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09万户(含分支机构)。出资总额880.16亿元,其中货币出资额693.47亿元,非货币出资额186.69亿元。从业务范围看,有4.28万户的经营范围中包含种植业,占实有总户数的38.59;3.42万户的经营范围中包含养殖业,占实有总户数的30.84。2008年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