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规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910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与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制度与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制度与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制度与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制度与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与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与规程.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二一七年第一部分一、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三、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4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五、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六、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七、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八、关于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九、安全管理制度评审、修订制度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十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十二、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制度十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十四、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十五、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十六、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十七、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十八、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十九、应急管理制度二十、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2、二十一、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二十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十三、防火检查制定三十四、生产作业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二十五、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二十六、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二十七、隐患排查制度二十八、隐患排查责任制度二十九、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三十、隐患排查奖惩制度三十一、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制度三十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三十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三十四、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三十五、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三十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三十七、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三十八、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三十九、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四十、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四十一、职业健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3、四十二、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四十三、职业危害应急管理制度四十四、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四十五、特种设备(器具)安全管理制度四十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十七、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四十八、保卫工作管理制度四十九、仓库管理制度五十、安全值班制度五十一、职工考勤制度五十二、交接班制度五十三、职工上下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五十四、职工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五十五、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五十六、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五十七、登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五十八、危险化学品(液氨)安全管理制度五十九、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二部分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二、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三、维修工安全

4、操作规程四、杀菌锅安全操作规程五、夹层锅安全操作规程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七、制冷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八、叉车安全操作规程九、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第一部分 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承诺制度1、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好转,实现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决定实施安全生产承诺制度。2、安全承诺制度是指根据本人岗位职责,由职工逐级向上一级分管负责人承诺安全职责,并签订承诺书。3、每年年初组织职工召开一次承诺书签字仪式大会,签订承诺书由安全科存档。4、签订承诺书的人员必须认真履行承诺内容,由安全科负责监督。5、年初将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年终对安全生产承诺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

5、严格兑现奖惩。6、承诺书内容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逐年进行完善。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3、预防、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折不扣地抓好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工作。4、虚心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本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实施的依法监督和检查。三、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1、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编制

6、年度安全生产投入经费预算,确保安全投入的经费预算能够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需要。2、安全资金设专用帐薄,按月提取,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项使用。3、按照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文件要求提取安技措费用,并纳入企业生产成本。4、安技措资金投入专项用于:(1)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2)安全设备、设施、器具的更新、改造、维护、检验检测和校验;(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以及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更换和安全生产津贴、奖金发放;(5)安全生产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6)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7)安生生产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演练以及救援队伍建设;(8)安

7、全生产评价、评估和标准化建设(9)其它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5、安技措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接受税务、审计部门和上级安全科门的监督检查。四、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1、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程序逐级上报和审批;报批时,应当同时报送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未经审批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2、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建设项目的设计必须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承担 ,设计文书中必须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4、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合法证照齐全,在开工前编写施工方案,经安监部门备案,并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5、建设单位要与

8、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监督施工单位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保险缴纳、劳保发放、安全设施等落实情况,否则不得开工 6、建设项目预验收时,应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7、建设项目竣工时,应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8、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放可投入使用。五、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推行现代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制度:1、公司在编制各种计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安全工作列入头等议事日程。根据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全

9、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数值。内容包括本公司的工伤事故频率,死亡率和重伤率的数值及职业病危害区域的合格率,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等;2、公司与施工队签订承包合同时,一并将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列入合同;3、在与班组或个人下达任务时也应将安全目标责任制一并列入,作为奖金发放标准之一;4、公司工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和超过安全生产目标值的班组和个人,一律取消当年的评先评奖资格;5、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大的安全检查,检查时一并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6、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勾。六、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公司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或行业标准,强化岗位为核心

10、的安全生产管理。 2、按照国家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加强从业人员岗位标准化专项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在公司各生产环节,各岗位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使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变为从业人员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岗位操作的自觉行为。5、对岗位标准化操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分析和总结,并适时进行修订。6、建立班组为岗位人员交接班安全交底、班前会提示讲解、班后会评点分析制度。岗位安全检查包括设备设施、安全记护装置的状态、岗位安全措施、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业场地以及物品

11、堆 放符合安全规范、个体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正确使用设备、设施、熟练掌握操作概念、操作规程。7、设立班组不脱产安全员、并明确其职责。8、支持班组安全文化建设。9、当次生产活结束后,班组各岗位人员应当对负责的设备、作业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物品存放等进行安全检查。七、安全生产会议制度1、安全生产会议是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每季度经理要组织安全生产分析会。2、安全生产会议必须由公司经理主持,安全副经理、总工、生产部长、安全科长,机电、特种作业有关人员参加。3、安全生产会议必须要有专用记录本,并要专人做好记录。4、安全生产会议所决定的问题,必须设专人负责定

12、期解决和处理。5、安全生产会议的内容(1)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定和指示。(2)听取有关部门关于执行三大规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并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头。(3)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故和未遂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处理事故责任者和严重违章人员。(4)检查确定的事项落实情况。八、关于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1、为了及时、主动、经常性的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加强公司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公司运行,使公司依法、合法进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及时、主动、经常性

13、的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责任部门为安全科。3、安全科应及时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团体、数据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站等有效渠道及时、主动、经常性的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安全科应及时将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规范公司的安全生产行为。5、安全科应及时、主动、经常性的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6、公司对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款进行识别,并按照适用部门进行识别。7、公司每年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以消除违规行为和现象。8、公司要

14、建立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目录和法律、法规库,并及时进行更新。九、安全管理制度评审、修订制度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所有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特制定本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管理制度由公司安委会根据安全生产政策、法令、规程、制度和有关指示组织制定。3、公司安委会每年至少组织对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修订一次。4、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安委会应组织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1)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2)机构和人员发生变化时;(3)当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原材料、产品发生变化时;(4)危险源发生变化(

15、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地理位置);(5)应急机构和应急人员发生变化时;(6)应急设备设施发生变化;(7)应急演练后发现存在不符合项时;5、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后,应及时将修订的安全管理制度发放的相关岗位、相关人员。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公司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工作时,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内容。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机构。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设有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经理;设有专职的安全检查机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3、定期召开安

16、全生产会议,贯彻学习上级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公司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每月进行两次安全生产自查,每旬召开一次班(组)长安全生产座谈会,每日开好班前、班后的安全会。4、从经理到每个工人都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公司级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经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培训地点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领取安全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任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必须按照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计划和组织安排,进行强制性培训,经考试合格,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操作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上岗作业。新工人入

17、矿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再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和指导下一起工作,至少三个月以后方准独立作业。5、规章制度俱全。6、认真搞好安全检查工作。坚决做到公司月查、班组天天查的安全检查制度,春节期间必须统一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定专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处理。7、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公司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生产表彰会。十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必须依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向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并立即组织救援。2、公司领导必须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依法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3、建立事故登记档案,

18、做好事故记录。 4、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按责任大小,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罚款和处分。5、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二、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制度安全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本公司对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各个生产环节和所有工作岗位的事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检查的目的是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安全检查的形式分为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巡回检查、日检查和班(组)自查和特殊时期检查。1、定期检查:全公司每月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司内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2、不定期检查:全公司每月组织有关人员,

19、对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12次抽查活动。3、巡回检查:安全检查人员每周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巡回检查。4、日检查:安全检查人员每天对生产系统和供电两大系统以及有关生产、辅助岗位,随时进行安全检查。5、班组自查:班组长对本班组的所有工作岗位和生产、辅助环节进行每班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检查。6、特殊时期检查:雨季三防期、春节时间和其它节假日期间及特殊情况,要随时对公司内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7、对查出的所有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当场填写隐患整改通知书,要采取三定的方法(定专人、定时间、定措施)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隐患整改通知书及隐患整改措施情况要按月及时上报公司。8、对查出的三违现象(违章作

20、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给予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9、对在安全检查中所查出的问题,要详细作好检查记录和处理情况记录,以待备查。10、对安全生产搞得好的班(组)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十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按照培训计划,对每个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2、经理、副经理培训,必须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定期参加复训。3、特殊工种培训,企业必须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县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复训。4、班组长培训:公司每年必须对班组长进行培训一次,对不合格的不得提任班组长工作。5、一般职工的培训,

21、公司每年组织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每日班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6、新职工教育:对新进人员、实习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7、变换工种教育:对调岗或离岗六个月以上人员进行车间和班组两级教育培训,对临时转岗、换岗人员进行新岗位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方准在新的岗位上作业,未经培训不得上岗。8、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9、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时间、内容、考订结果。培训考核结果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考核的人员和从业人员签名。培训与工资奖金挂钩。10、协

22、同外来施工单位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11、与劳务派遣单位分别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教育培训。13、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教育培训。十四、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1、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并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这项工作。2、公司应建立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台帐、卡片、设备牌板,绘制设备分布图,标明设备规格、型号。3、机电设备要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半年一大修、一季一中修、每月一小修、日常班班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设备带病运转。4、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爱护设备,经常对设备进行擦洗和注油,接班时要严格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正常、开车后要注意运转情况,

23、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理。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杜绝事故的发生。6、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十五、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档案必须设专人、专柜,分类管理。档案资料要保存完整,不得私自涂改。2、收集整理企业法人等相关证照,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证照,从业人员登记表及上岗证。3、收集整理安全生产机构设置文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4、收集整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应急救援预案。5、按照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各类各次会议的记录档案;6、按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

24、包括企业负责人、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记录;7、按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包括生产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安装资质证明、检测检验合格证明以及操作使用、点检、维护、修理等资料和记录;8、按照危险源管理制度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分析、管理、监控的记录和资料;9、按照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包括排查、治理、验收等记录和资料;10、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建立劳动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仓储、发放、使用、管理的记录和资料;11、建立安全、环保投入资金的提取、管理、使用档案;12、按照伤亡事故管理制度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档案,包括

25、事故调查的记录、笔录、处理过程、事故报告、结案批复等;13、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档案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14、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档案资料。15、安全生产档案系保密资料,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在依法检查时可以查阅外,其他无关人员,外界人员均不得借阅。若因工作需要查阅的,须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查阅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收回档案室保存。16、档案室应随时保持通风干燥,严防虫蛀、鼠咬、严防潮湿、水浸,严防火灾,应设防火警示标志,建立用火制度。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将档案资料安全转移。十六、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1、凡在安全生产、预防、抢救事故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2、凡是工作不负责任,玩

26、忽职守。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严肃处理。3、对隐瞒事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弄虚作假和嫁祸于人的要从严处理。4、蓄意制造事故者,按情节严重程度报司法机关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5、根据季查、月查、日查、班查的安全检查制度,以公司对班组、班组对个人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并按公司制定的奖罚细则,将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具体落实到每个干部和职工的头上,并与切身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做到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的现象。6、对于安全检查出的问题和生产作业中的“三违”现象,按照奖罚细则落实兑现。十七、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生产发展和工艺,设备改造后需要相应设置的

27、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审批的各安全技术措施不得进行传达和贯彻实施。2、凡对发生工伤和职业病等问题的设备、设施应采取改进措施。3、有以下情况,车间(部门)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报厂生产副经理、经理逐级审批,经理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等有关负责人审定:(1)改善和消除危及安全生产的环境和状态。(2)完善和配套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的设施。(3)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业卫生条件,防止职业病和中毒的措施。(4)对职工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建议。4、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批准列入计划后,应在经理的主持下,分别指定实施设计、施工、物质供应的部门,明确任务、认真执行、对重大安措项目,应由安全生产

28、监督管理关部门参加设计审查。5、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说明项目名称、措施内容、投资金额、资金来源、所需材料和设备、预期效果、完成期限等。6、定期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情况报送经理。当年未竣工或计划内未施工的项目,应结转列入次年计划。7、凡属消除固定资产设备缺陷的措施,应由生产费用开支,不得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款。8、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竣工,经试运转基本正常后由工程主管单位报请公司经理,并会同安全、财务等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组织检查验收。9、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由车间(部门)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会操作,制订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将安措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时纳入设备管理。10、车间(部门)

29、对所属本单位的安措设备安排好大、中、小修计划、定期进行检修,保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11、公司安全科、生产技术部有权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十八、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1、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1)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提取的安全专项资金,按规定使用。(3)建立安全专项资金提取专用帐簿。2、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1)使用安全专项资金,按季度编制使用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2)安全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准私自挪用他用。(3)提取的安全专项资金,纳入生产成本。(4)安全专项资金提取和使用接受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十九、应急管理制度1、成立以公司

30、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主管生产副经理副组长,安全科长、选厂负责人、车间主任、技术员等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县安监局及相关部门备案登记,在本单位发布、实施。3、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应根据对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识别结果,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措施失效时所采取的补弃措施和抢救行动,以及针对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所

31、采取的措施。4、应急预案是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救援和处理。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登记备案、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5、应急预案中应明确:(1)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和人员的安排,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准备和平时的维护保养。在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如何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的安排,其中应明确如何抢救,使用什么器材、设备。(2)应明确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方法、渠道,根据事故性质,制定在多少时间内由谁如何向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需要通知有关的近邻及消防

32、、救险、医疗等单位的联系方式。(3)工作场所内全体人员如何疏散的要求;(4)应急救援的方案(在上级批准以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应急救援的演练,应急培训,检验应急准备工作的能力。(5)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联系电话,组员,办公场所(指挥中心)及电话。(6)应急救援指挥流程图。(7)急救工具、用具(列出急救的器材、名称)。6、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明确由谁向谁汇报,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汇报。7、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在最短时间内向项目领导汇报,如何组织抢救、由谁指挥、配

33、合对伤员、财物的急救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公司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8、公司应定期组织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应急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全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9、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二十、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1、公司、班组都要建立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经理、班组长担任组长。每班要设有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员,对当班的工程质量,认真检查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坚决推倒重来,严把质量关。2、工程

34、质量检查验收员,要由熟悉业务、懂得质量标准,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3、对经常失职,不负责任,把关不严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员要及时更换。二十一、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1、分包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有关安全工作的方针、工作规程、规定,遵守企业、工地有关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监督和指导,并定期向企业负责项目的部门汇报工作。2、企业必须制订年度对分包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经经理审批后监督执行。3、企业规范承包合同的形式,应按规定要求完善分包单位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内容,明确各自有关承担的责任。4、企业监督分包单位的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癫痫病

35、、色盲和其它不适应施工现场的病症,对老、弱、病、残、童工严禁录用。5、工程开工前分包单位必须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安全交底会议,并保证完整的记录和资料。6、工程开工前分包单位必须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由工地组织的三级安全教育,按本工地特点及状况,工种专业技术要求,施工场所内主要危险作业场所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和文明施工,环境卫生要求进行教育.7、对于不服从企业及工地管理或严重违章作业的分包单位要立即终止合同,严禁重新录用。企业在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中,发现分包单位有严重违章现象,责令其立即停工整改,否则一律清退出现场。8、分包单位必须按国家及本企业的规定为施工人员配备职业和个人防护用品

36、、用具,项目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9、对安全、文明施工有突出贡献的分包单位集体或个人,企业将给予奖励。对采取了紧急措施而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或事故扩大)的集体或个人将给予重奖,对不服从企业管理或严重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管理混乱、事故不断的分包单位,必须立即终止合同,限期退出并严禁录用。10、 严格分包工程定价制,工程量审批制。外包工程提前确认价格,定价后不能以工程的挣赔而随意改动价格,工程完工后严格工程量审批制,及时准确上报工程量。二十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期对企业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发现消防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和落实。 2、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用电制度。所有电气设备

37、的选择、安装、使用与维护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正确选用过负荷继电器、熔化保险器和漏电继电器,生活区用电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私拉乱接。 4、油库、变电室必须设置沙箱、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严禁用明火、灯泡和其它电气取暖,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等作业,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5、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及时清理设备上的油污,保持机械运转设备清洁。二十三、防火检查制定1、定期检查:由安全科每月一次定期检查,检查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及上报有关文件政策;领导和职工对防火安全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防火安全工作是否放在第一位;是否建交健全了必要的防火制度,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日常工作开展和各项任务

38、完成情况;建筑、用火用电、危险物品,易燃易爆设备等防火安全措施;是否有火情隐患。2、经常性检查:由安全员每日进行巡查,检查灭火器是否齐全,是否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灭火器材是否责任到人;经常维护保养情况,特别是冬夏季节做好防寒防高温工作,用电用水情况,电气焊操作审批情况,易燃易爆场所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及使用电气设备情况。3、节假日检查:由主要领导及安全科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前对车间、库房、生产现场,食堂等进行安全防火检查及对节假日加班人员的思想教育、生活安排和安全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的检查。三十四、生产作业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1、加强车间、厂房、易燃、可燃或液体作业场所的

39、通风。2、加强对密封设备及管件巡查。3、在易燃场所使用扳手、锤子等工具应用铜或铝的,严禁使用铁制工具。4、粉碎机等应安装磁铁分离器,以便吸离混杂在物料中的铁物质,防止产生火花发生爆炸。5、禁止穿化纤衣物、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场所。6、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必须带防火帽并有接地线。7、有害作业应与无害作业区分开,作业区不准住人。二十五、安全用电管理制度1、电气设备、线路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和试验等,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工作规程。2、电气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停电、送电和监护等制度,并熟知触电紧急救护法。3、各种手持电动工具要有管理制度,经常保持完好。4、非电气专职人员,不准随意触摸电气

40、设备。5、人体接触或超过导线的高度操作时,要把导线的电源切断。6、凡是检查、检修机电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挂上警示标志,必要时要设专人监护。二十六、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1、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工作由安全科负责。2、建立警示标志登记台账,要将警示标志的设置时间、位置、具体负责人统计清楚,建立台账并存档。3、各警示标志要由专人管理负责。4、对警示标志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警示标志不清或丢失的要立即更换、补齐。每名工人要爱护关心警示标志,不得随意破坏,对不爱护损坏警示标志的职工要进行严肃处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5、在易燃、易爆炸、中毒、腐蚀、窒息、灼伤、高温、噪声、粉尘、泄露、触电、倾覆、撞击、坠落

41、、坠物、碾轧、滑坡、坍塌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部位和有关设施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二十七、隐患排查制度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1、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

42、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公司经理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3、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经理、分管经理、安全科和所在车间、班组报告。各级负责人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组织整改。4、公司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列入安全投入费用。5、公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

43、分工实施监控治理。排查依据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6、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7、公司应当每季、每年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后5日内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

44、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8、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整改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整改的人员;(5)整改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公司各级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

45、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10、公司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车间、班组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和公司财产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二十八、隐患排查责任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

46、建立隐患排查责任制度,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1、公司经理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2、公司各副经理负责协助经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按照工作分工,各车间、班组负责人有对本车间、班组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4、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经理、分管经理、安全科和所在车间、班组报告。5、职工有通过各种途径上报的事故隐患的责任。接到职工上报后,接报人应及时进行查实,并认真协调、督促有人员进行彻底整改。6、各车间、班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7、各车间、班组对重大隐患或一时难

47、以解决的隐患,要及时采取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并立即上报主要负责人,由主要负责人负责协调解决;主要负责人不能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随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措施,公司无法解决的,立即向县安监局及有关部门报告。8、公司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将职工举报、检查发现、上报等各类事故隐患的发现、隐患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一一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将各车间、班组内危险源数量、类型、具体位置和部位、危险程度、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监控措施、责任人员、检查时间、检查情况等详细登记造册。9、公司对事故隐患进行定期汇总向县安监局汇报,并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事故隐患未按照职责进行认真整改或未按规定上报的各类隐患,发生问题,按隐患排查奖惩制度及有关法规严肃处理。10、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