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088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投资分析报告一、二氧化碳制干冰1、概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kPa压力下,把二氧化碳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温下迅速凝固而得到。目前,干冰主要应用于冷链运输、模具清洗、食品、石油化工、电力、印刷等领域。干冰产业链原料气体能源产业干冰行业ChindbaogaO.com/模具清洗、食品、石油化工领域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2、发展现状(1)供给市场分析在清洗方面,干冰通过专业设备将干冰和气体混合再通过管道和专业喷嘴喷射到物体表面,而达到清洗除污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干冰行业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干冰产量为51.1万吨,同比增长6.3

2、%,预计2021年产量将达到55万吨。20M202T年申国干冰行业产量现状及预测情况51.1产里(万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件F喻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2)需求市场分析目前,干冰被广泛应用于冷源(冷链物流、食品保鲜)、工业及电子清洗等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干冰行业需求量为50.4万吨,同比增长6.2队预计2021年将达到52万吨。20142021年中国干冰行业需求量现状及预测情况6050I50.4I叵I40302010叵吧Ii1.1.IW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1需求置(万吨)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

3、关报告(3)冷源(冷链物流、食品保鲜)领域市场需求状况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网络购物与生鲜电商蓬勃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保鲜的要求不断提升,带动冷链需求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2022年将增至4567亿元。与水冰运输相比,干冰运输具有隔离氧气、保鲜优势,所以未来随着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及人民对食品要求不断提高,干冰行业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2017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情况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4)工业清洗领域市场需求状况与传统的化学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以及磨损性喷砂

4、清洗相比,干冰清洗优势较大。干冰清洗优势且不损伤设备干冰清洗无需拆装设各.可高温在线清洗.奇观研报告网高速低温气流中的干冰颗粒去除表面污垢,无残留.可快速、便捷清洗所产生废物的污垢残留,并节省清洗高额费用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目前,干冰清洗被应用于清洗模具、汽车、粘结牢固的溶渣、精密的半导体元件等工业领域。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工业清洗行业规模不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371.69亿元,同比增长8.13%,工业清洗剂市场规模为39.38亿元,同比增长3.58%,预计2022年行业整体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未来,随着模具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工业

5、等下游快速发展,干冰清洗市场不断发展,干冰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6002016-2022年中国工业清洗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情况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3、发展机遇(1)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对需求的推动干冰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电子制造、冷链物流、污水处理、环保等领域。而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圆满收官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十四五”规划已全面擘画,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为干冰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2)应用领域扩大刺激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干冰除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冷链物流、工业及电子清洗等领域外,也可应用于电池专

6、用化学材料、可降解塑料以及农业气肥等新兴领域。未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干冰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二、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与投资分析1、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简介二氧化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一种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二氧化碳基聚合物是二氧化碳和其他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共聚所得的高聚物。最具有工业化价值的是由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所得的脂肪族聚酯。目前已批量生产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原料主要有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物等品种Qm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共聚可得到交替型脂肪族聚碳酸酯。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环

7、境可降解性。既可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又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透明性,并可完全生物降解,有望广泛应用在一次性医疗和食品包装领域。二氧化碳基塑料使用后产生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等多种方式处理,废弃的二氧化碳基塑料可以像普通塑料一样回收后进行再利用;进行焚烧处理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烟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进行填埋处理时,可在数月内降解。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可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保鲜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地膜等方面。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作为环保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利用此技术生产的降解塑料,不仅将工

8、业废气二氧化碳制成了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它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一个补充。因此,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无论从环境保护,或是从资源再生利用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国内外技术进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聚碳酸亚丙酯,副产碳酸丙烯酯。反应式如下:ZACO2皿*环氧丙烷聚碳酸亚丙酯碳酸丙烯酯如何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选择性,降低副产物产率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2.1 国外技术进展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台湾的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将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9、PO)共聚的技术于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但是由于副反应生成环状丙烯碳酸酯(CPe)而未能推向商业化,该副反应导致不稳定的低分子量共聚物生成。现在,由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技术系KyokoNozaki教授开发的新催化剂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限制。新催化剂为含有2个醋酸酯配合基的双-(哌咤基甲基)-羟碘钻(In)络合物,它由醋酸钻与对应的双水杨叉二胺反应合成,随后在过量醋酸和空气存在下进行氧化而成。该催化剂可使C02与环氧化物,如环氧丙烷、环氧1-丁烷和环氧1-己烷反应可选择性地生成共聚物。例如,该催化剂可用于使CO?与环氧丙烷分子制取共聚物,其平均分子量为26500。反应发生在DME(1,2

10、-二甲氧基乙烷)溶剂和1.4MPaCO2条件下,产率为99%,选择性为97%。环状碳酸丙烯酯的生成则受到抑制。这类共聚物的商业化生产为利用CO2提供了机遇,从而可减少这种温室气体排向大气该项目研究从C02与环氧化物制取脂肪族聚碳酯的商业化开始着手。得到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开发组织的支持,并有日本3家大学(包括东京大学)和4家公司参与。美国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催化剂,于1994年生产出二氧化碳可降解共聚物。国外开展该项工作的研究单位主要有:日本东京大学、波兰理工大学、美国PittSbUrgh大学和TeXaSA&M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埃克森研究公司等。美国空气产品与化学品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已合成出相

11、应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生产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美国年产量约为2万吨,日本、韩国也已形成年产上万吨规模。二氧化碳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的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物类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大亮点。这类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能,不仅解决了当前塑料制品难以降解而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一类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物具有透明性、生物降解性和氧气阻隔性能等特点,但是其性价比依然有待于大幅度改善,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今后仍需开展更深入的工作,推动二氧化碳基塑料实现真正大规模的实际应用。2

12、.2 国内技术进展在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相继开展了二氧化碳固定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目前我国开发成功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技术主要有3种,即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以稀土配合物、烷基金属化合物、多元醇和环状碳酸酯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为核心的高效脂肪族聚碳酸酯制备技术;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以纳米催化剂为核心的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生产全降解塑料技术;广东中山大学的以高效纳米催化剂为核心的环氧丙烷高效合成聚碳酸亚丙酯树脂技术。(1) 2001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着手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利用的工业化研发工作,与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合作,

13、经过3年攻关,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3000t/a”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母粒”工业示范生产线。该工程由内蒙古轻化工业设计院设计,采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技术,生产规模为3000tao据称其产品可望部分取代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等医用和食品包装材料,并可用于一次性食品和药物包装Q截至2017年已实现运行13年多,共生产50000多吨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标志着该公司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技术跻身世界前列。该生产技术为蒙西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已通过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和科技部“863”项目验收。同时,在二氧化碳共聚合催化体系、聚合方法等方面,蒙

14、西集团已获授权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3项,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该项目取得了3项世界第一: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冷流难题;率先开发出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的高阻隔薄膜材料;获得全球首个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生产许可证Q该所已完成3万吨/年生产线工艺包设计。(2)由江苏中科金龙股份公司与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联合研制的以CO2为原料制备完全可降解塑料材料新技术,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重大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开发出新型C02共聚催化剂分离系统,得到了无色催化剂含量低于10ug/g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可以生产出聚氨酯材料。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二氧化碳催化活化技术、聚氨酯

15、泡沫塑料的高生物降解性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该技术每消耗1吨二氧化碳能生产出约3吨脂肪族聚碳酸亚乙酯树脂,并生产出约6吨降解型聚氨酯泡沫塑料。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万t/a二氧化碳树脂的连续生产线于2007年6月初投产。至此,该公司完成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高分子树脂的工业放大试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万吨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制备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线。该公司已经开发出新型聚合催化剂、新型生产工艺、新的应用领域,如全生物降解及可控生物降解高回弹软泡、塑料母粒、黏合剂、涂料等等。其最新研发的催化剂性能有显著改进,每克催化剂可生产920克产品Q(3)中山大学与广州市合诚化学有限

16、公司、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于2007年10月中旬签订合作协议,采用中山大学研发的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全降解塑料技术,首期投资1.3亿元建设一条万吨级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生产线。据悉,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技术是中山大学环境材料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广州市科技局重点专项支持下,经过4年攻关完成。采用该技术已在河南天冠集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5000t/a工业化生产线,采用高活性、高催化效率的催化剂,将天冠集团在生产酒精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聚合成全降解塑料一一聚碳酸亚丙酯树脂。3市场前景目前降解塑料的发展状况如同20世纪60年代聚烯煌的形式,当时很难想象当初几

17、万元/吨的聚乙烯、聚丙烯的价格会降至目前的7000元/吨。据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降解塑料协会的权威预测,2020年全世界的需求将超过2000万吨,中国的需求将超过200万吨,因此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与聚乳酸类似的透明性、阻隔性和可降解性,但其玻璃化温度(36。C)比聚乳酸(56。C)低,韧性比聚乳酸好,但强度比聚乳酸低。从综合成本来分析,聚乳酸的最终成本具有降至9000-10000元/吨的潜力,而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降至70008000元/吨的潜力。两者的性能可以互补,因此随着聚乳酸市场的不断拓展,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市场也将随之扩大,而且市场对降解塑料成本的要求将使二氧化碳基塑料的

18、市场份额迅速增大。据统计,我国食品、医药、电器行业的塑料包装年需求量在500万吨以上,仅一次性塑料医疗制品每年需求超过40多万吨,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占40%,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在200万吨以上,世界范围的需求则高达2000万吨。降解塑料已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如1996年铁道部发出通令禁止使用聚苯乙烯发泡餐盒。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国家环保局也将降解塑料列入环保产品0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实施了限塑令,但由于国内的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还很薄弱,当时

19、限塑令中并没有鼓励使用生物降解塑料的说法。按照欧美和日本对生物降解塑料的鼓励使用的诸多政策,我国制订相关的政策已经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目前发展生物降解塑料的国内市场也是十分有利的时机。据欧洲生物塑料工业联合会报道,根据最新预测,世界生物降解塑料产量可望增加近4倍,从2011年的120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80万吨。据FreedOniaGrOUPInC.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指出: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市场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年需求量达到25万吨。到2016年,美国市场生物塑料销售总额达到6.8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技术上的创新,即在提高生物塑料性能的

20、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从国内外的需求来看,全降解塑料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的,若能降低成本,以每吨20000元以下的价格销售,是完全有希望以万吨级的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4、经济性分析公司正在建设20万t/a环氧丙烷装置,投产后可提供稳定的环氧丙烷原料。凯美特气体回收分离装置可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资源。近几年环氧丙烷的市场均价为12500元/吨左右。预计未来3年环氧丙烷价格将在13000元/吨上下波动,二氧化碳价格为600元/吨左右O按照年产3万吨二氧化碳基塑料设计方案,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额为1.7亿元人民币。每吨产品需消耗环氧丙烷0.74吨,二氧化碳0.48吨。吨产品完全成本约为1.

21、5万元。即使以低于目前市场价20000元/吨的价格出售,利润空间也很大。5、结论利用环氧丙烷生产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可充分利用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资源,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合成的塑料可完全生物降解,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危害,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Q此外,该项目属于高科技、低碳环保项目,可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目前实施该项目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可降解塑料产品多以出口为主,90%以上的制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国内降解塑料产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及我国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国

22、内产品市场将进入迅速成长期。三、将二氧化碳制成食品级的技术调研1引言二氧化碳在食品方面的主要应用为碳酸饮料、烟丝膨化、食品保鲜等领域。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口感、解渴、促进消化和帮助解除疲劳的功效。据统计每吨碳酸饮料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量约为O.0150.02to二氧化碳用于烟丝膨化的处理则可使烟丝节省5%,并可提高烟丝质量。据统计每10万箱香烟,其烟丝膨化时,需3000t左右二氧化碳。在食品保鲜领域,近年来国际上广泛使用二氧化碳气调、干冰速冻、液体二氧化碳的保鲜。该方法能控制好气体成分,保持适当低温,使水果、蔬菜获得良好的贮存效果。食品二氧化碳还可作为贮存粮食的杀虫熏蒸剂。食

23、品级二氧化碳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Q2食品级二氧化碳的生产工艺二氧化碳来源广泛,含量和杂质各不相同。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不同的工艺路线。一般包括提浓、加压、净化、液化、提纯工艺。2.1 二氧化碳的提浓二氧化碳浓度在10%-40%,压力为常压的气源,比如石灰窑气、烟道气、水泥窑气等,通常称为低分压二氧化碳,目前一般采用湿法回收工艺(如活化MEA、热钾碱等),首先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98%以上。化肥厂PSA脱碳尾气、湿法脱碳(如PC脱碳、低温甲醇洗)闪蒸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70%-85%,这类气源作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碳,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直接加压液化工艺,也可以采用将二氧化碳提浓后再

24、加压液化0后者更为先进合理、更有经济效益Q以酒精发酵尾气、化工厂湿法脱碳解析气为原料生产液体二氧化碳,由于气源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一般高于97%),就无须提浓工艺。2.2 二氧化碳的净化净化工艺主要脱除含硫杂质、烧类、水等。采用氧化铁系常温脱硫剂、水解转化型脱硫、特种活性炭等常温使用型脱硫剂,脱除原料气中的硫,使原料气中的硫达到O.1X1(以下。当气源中含有C2或C3煌类且含量大于30X10-6时,脱硫后的气体再进入脱烧单元,利用贵金的脱烧催化剂在床层反应温度约320350。C的况下进行催化反应,脱除C2、C3烧类。当总炫量不太高时,可不设置脱烧单元。也可采用PTSA变温变压吸附法,除去气源中的

25、、高烧、苯等杂质,减少装置生产运行成本。2.3 二氧化碳的液化2.4 3.1二氧化碳的液化原理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存在液、固、气三相,分析二氧化碳三相平衡图能得到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的工况条件:2.1MPa、-20。C下,(U位于液态区。在8MPa、低于30下,CO?位于液杰区。在O.IMPa、-78.8下,C(位于固态区。在1.oMPa、0。C下,CO?位于气态区。2.3.2二氧化碳液化根据相图的热力学条件,工业生产液态二氧化碳有高压法和低压法。2.3.2.1高压法二氧化碳经预处理,进入压缩机多级压缩到8MPa,再经干燥脱除微量水分及杂质,用液氨冷却液化为液态二氧化碳。2.3.2.2

26、低压法纯净二氧化碳气体经压缩到2.5MPa,用液氨在-25。(3-30。C下冷却、精制,再冷却至-20。C液化得到液态二氧化碳。一般多采用低压法,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压缩机的电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低压法,设备投资也较低。另外,在2.1MPa、-20。C下,CO?位于液态区,可采用液氨制冷。图1、图2、图3是典型的三种液态二氧化碳生产工艺。图1溶液吸收法提浓CO2生产食品级Co2工艺流程框图图2脱碳排放气生产食品级82工艺流程框图空理工百丽卜I气水分Mco?压缩机U1.预脱硫预热器口脱烧净化I精脱硫塔H水解塔j提温器水冷却器I除湿器H干燥器IT冷凝器卜|提纯塔COz产品低温贮槽产”

27、华京家图3浓度CO,原料,生产仓品级Cd工艺流程框图3食品级二氧化碳的产品标准表1国际标准,国际饮料技术协会标准(ISBT)及可口可乐1999年标准序号项目指标3酸度通过测试4氧气10-6(VV)305氨10-6(VV)2.56一氧化氮10-6(VV)2.57二氧化氮10-6(VV)2.510(肉眼看不见微8不易挥发残留物106(mm)粒)9不易挥发有机残留物106(mm)510磷化氢10-6(VV)通过测试,最大0.3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甲烷50(非甲烷煌不超11计)10-6(VV)过20)12乙醛10-6(VV)0.213苯10-6(VV)0.0214CO10-6(VV)10总硫(出二氧化硫

28、外,以15硫计)106(VV)0.116COS10-6(VV)0.117硫化氢10-6(VV)0.18二氧化硫10-6(VV)1.019气味106(VV)无味20溶于水中106(VV)无色、浑浊21口味106(VV)无表2国家标准GB1.O621-2006序号项目指标1二氧化碳含量2(V/V)IO299.92水分(V/V)IO-6203酸度通过5.4检验合格4一氧化氮(V/V)IO62.55二氧化氮10-6(V/V2.56二氧化硫(V/V)IO-61.07总硫(出二氧化硫外,以硫计)(V/V)IO-60.18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甲烷计)(V/V)IO-650(非甲烷烧不超过20)9苯(V/V)I

29、O-60.0210甲醇(V/V)IO61011乙醇IO610(VV)12乙醛(V/V)IO60.2IO613其他含氧有机物(V/V)1.0IO614氧乙烯(V/V)0.3IO615油酯(mm)516水溶液气味、味道及外观IO6按5.10检验合格17蒸发残渣(mm)10IO618氧气(V/V)30IO619一氧化碳(V/V)10IO620氨(V/V)2.5IO621磷化氢(V/V)0.3IO622氟化氢0.5(V/V)注:其他含氧有机物包括二甲醛、环氧乙烷、丙酮、正/异丙醇、正/异丁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4二氧化碳的市场分析美国是世界上CO?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共有90余套生产装置,其生产能

30、力为80010,tao主要原料为合成氨厂、制氢厂、石化厂和天然气加工厂副产回收的CO2。日本CO?的生产能力为116X10,taoCO2气体来源大致有五种:重油脱硫、制氢工厂的副产气、高炉炼铁副产气、石化厂副产气、酒厂副产气。西欧C02消费量为200104ta,其中液体CO2占80%以上,主要用于饮料碳酸化和食品加Xo近年来,美国的CO?产量基本上维持稳定水平,日本每年则以8%10%的速度增长,西欧CO?市场今后几年消费增长速度每年在4%8吼表3国外二氧化碳的应用情况区食品保鲜饮料碳化品合成化工焊其域接他北40%20%10%10%20%美西30%38%10%8%14%欧020%25%15%20

31、%20%本目前,我国二氧化碳需求总量约为150200万吨。从消费区域来看,东部及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消费量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从二氧化碳消费领域看,以碳酸饮料、啤酒、焊接、冷藏、烟草等为主。表4国内二氧化碳的应用情况碳酸型饮二氧化碳冷冻、冷烟丝膨化碳酸二甲酯油田注料、啤酒保护焊藏、保鲜及其它降解塑料压采油51%2015%5%5%4%我国碳酸饮料的人均年消费量不到5kg,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如西欧为110kg,美国为150kg)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潜力较大。2005年全国碳酸型饮料产量近5,000万吨,按平均每吨碳酸饮料需添加二氧化碳15kg计算,需要二氧化碳75X1(Tt/a左右。2007

32、年至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气体行业市场消费需求量为18010,ta、220104ta、26010,ta,产量只有90义10t/a、100104ta.120104ta,产能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5结论作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减排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第二大国,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约38亿吨,而2005年被有效利用的二氧化碳只有85万吨。但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所需的都是95%以上的高纯二氧化碳,有些领域还要求是食品级高纯二氧化碳。因此,要想在二氧化碳应用领域获得实质性拓展,生产高纯二氧化碳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选择。1二氧化碳含量10-12(VV)99.92水分10-6(VV)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