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136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2022年人才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区人才工作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各项方针政策。不断牢固树立人才为先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突出人才工作责任意识,构建人才服务平台,优化人才发展新环境,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充实调整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

2、组的职责,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作用。二是优化政策体系。印发*区名支书工作室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区“四名”工作室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建立“名工作室”评选和管理制度。建立党委、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印发鼓励支持有关人员到基层一线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巩固的实施方案鼓励事业单位和国企人员到农村领创农头企业或合作,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出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人才工作保障资金投入,将人才工作将纳入区委组织部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人才经费投入、党委(党组)议事、人才相关专项工作等纳入目标考核细则,建立全区各级各单位重

3、视人才的良好格局。(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持续优化各类人才工作体制和人才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引育结合,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年人才资源统计,我区人才综合发展指数在全省*个城区方阵中排名第*位,人才增速、人才素质、人才效能等指标均名列前茅。按照*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全区人才总量达*万人,博士研究生*余人,硕士研究生*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达*人。一是强化人才引进。充分利用*省人才博览会和赴知名高校招聘等招才引智平台,利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渠道,共引进人才*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依托院士工作中心、候鸟型工作站等优势平台,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

4、业招聘人才*人以上。二是强化人才培育。着力实施“乡村振兴9+1人才培养计划”,共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培训*余人次,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余人。试点创建*个名支书工作室、*个“四名”工作室,通过示范引领,培养造就更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行业领军人才。依托“*人才振兴协作工作站”,建立人才交流协作长效机制,自*年以来,我区共派遣*名干部到对口帮扶城市*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三是强化人才使用评价。制定出台区管专家评选管理办法,评选出*名首批区管专家。依托“凤还巢”“遵义创客”等平台,鼓励和引导汇川籍在外成功人士和高校毕业生、企业经营管理、农业科技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截止目前,已成功培育*食品厂、*

5、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等一批精品项目。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鼓励事业单位和国企人员离岗创业,到农村领办合作社或农头企业,目前已审批*名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业。三)人才助力效能不断深化。一是深入推进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派出农业专家*人次,累计开展农技培训*余人次。实施“乡村振兴9+1人才培养计划”,共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培训I*余人次,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余人。二是引导专家人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大特色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专家库,挑选*余名专家入库;为脱贫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精准匹配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人次,解决问题*余个。三是开展“院士专家*行脱贫攻坚促振兴”系列活动,为全

6、区乡村产业发展、医疗健康发展、社区综合服务发展、园区工业产业发展等献策献力。四是深入实施“双千帮带”工程,组建“4+1帮帮团”,通过“四帮四促”充分调动人才、企业、市场等优势资源帮带村级合作社,助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累计增收*余万元。(四)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有关人才政策,按照*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实施“名城聚才工程”的若干意见,督促落实副高级以上职称和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津贴,累计兑现*余万元。二是统筹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分两期建设人才公寓共计*套,预计年底投入使用,重点解决引进到我区的博士研究生、正高级职称人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解决双一流硕士研究生、副

7、高级以上职称和其他紧缺急需专业人才。三是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就业帮”工作创新成果,打造*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形成集办公、服务、展陈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引进人才、推介*的形象窗口,培育人才、筑梦未来的教育阵地,服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目前正在进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方案设计,拟于近期动工建设。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引进有欠缺。*区属于遵义市中心城区,虽然地位优势明显,但在人才引进上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部分镇乡面临人才短缺、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因是新成立医院,效益不佳,待遇难以保证,引才政策不具优势

8、,人才引进特别困难,且留不住人才。二是人才服务有短板。我区建设人才公寓未建成投入使用,对新引进人才过渡性住房保障上有欠缺;受财力限制,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也还不够,部分人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如按照*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军民融合产业引进人才有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是人才培育有偏科。*区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优势,但工业类人才相比教育等其他领域却较为薄弱,对人才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培训内容仍是以农业、林业、家政技能等常规培训为主,在农村产业经营能力等方面的金融技能培训方面相对空白,范围比较局限,培训效果不明显。三、2023年工作打算一是在机制上更灵活。深入实施

9、人才强区战略,扎实构建“12345”人才工作体系,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政策体系。健全人才工作报告、人才工作考核、人才工作述职、人才工作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高标准做好“十四五”人才规划编制,做好2021203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需要,编制本行业领域本单位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或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目标任务。二是在育才上下功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基地、“四名”工作室、众创空间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优化整合现有人才培养平台载体和计划项目,研究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重点人才。推进各

10、类人才自主培育,优化职称评审制度,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通道,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评选创建一批“名支书”工作室、“四名”工作室等,通过示范引领,在各领域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组织实施好*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的申报、遴选及培养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持续推进*工程,实施好“乡村振兴9+1,人才培养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提升基层人才能力素质,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在引才上求突破。一方面聚焦全区工业经济、金融投资、农业产业等急需紧缺人才,从源头上把好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入口关,抓好“体制内”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柔

11、性引才”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相关保障,适时组织在外工作汇川籍人才通过交流座谈、建言献策等形式,鼓励引导更多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解决基层发展人才紧缺困境。优化引才聚才方式,对高端人才、特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事一议”机制给予支持。实施“娄山英才计划”,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引进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区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吸引一定规模的青年大学生、基础技能人才在汇川区创新创业。四是在爱才上再用心。建立落实“人才日”工作机制,建立“人才之家”服务机制,线上开发高层次人才服务APP,线下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采取一网通办、全程代办、上门帮办。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

12、建立人才驿站、人才之家,增强人才的归宿感。创建和评选“人才之家”,努力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工作环境。开设人才服务热线,及时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探索发放“人才绿卡”,提供本人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配套保障,调动各领域人才工作激青。五是在用才上再发力。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充分“服务人才、凝聚人才、激活人才二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把政治吸纳、政治引领贯穿人才培养、使用全过程。鼓励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表彰力度,注重对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贡献、重大影响、重大创新的各类优秀人才的激励,努力创造人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