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318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校服的教育功能及管理建议校服是一种识别学校名称、辨识学生身份与归属统一配置的服装。是时代风貌的缩影,也是学校文化生成、变迁、成熟的标志。校服亦是体现教育平等、培育学生安全感与归属感、辨识学生身份与角色的符号。是服饰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校园文化的缩影,是青少年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具有独特的教育性。一、校服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静态的校服属于物质文化建设的范畴,而校服穿着行为又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程度。它具有诠释、凝聚、化育以及身份识别等功能。它是学校文化流动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内化学生行为、提升学校整体社会形象的非语言教育手段,是辨识学校和学

2、生社会身份的有效证件。(一)校服直观地诠释校园文化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一定时代的经济水平、主流精神和审美观念。校服作为一种服饰,不仅具有服饰的所有内涵,还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教育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因此许多学校把校徽、校训印在校服上,使它成为一种集体生活、团队精神以及校园特色文化的标志。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其外在形象能够对特定的校园文化起到直观的诠释作用,它帮助人们对学校或学生个体完成从视觉感知到文化素养的定位。(二)校服有效地化育学生行为校园文化的化育功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计划性。校服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载体,它的化育功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生

3、学为主的单向灌输,而是通过创造一种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和陶冶师生。校服从定制到穿着行为管理也是一个小型的化育系统,以其款式、颜色、质地等物质形态以及穿着行为管理过程所蕴含着的学校文化,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育人文化环境。这种整齐划一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群体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社会风尚等方面产生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S)校服准确地标注学生身份整齐划一的校服为学校规范学生行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校服为学校和教师权力、权威代言,它引导学生服从于权威,习得由权威制定的规则。通过升旗仪式、班会、文化节、广播操等集体活动,

4、要求学生听从于特殊安排,对学生统一着装严格强调,进一步塑造着学生的心灵;由于校服的标志性,在穿着时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要遵守纪律,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和个人形象。穿着校服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防止自由穿戴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攀比之风。因此会产生学习定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水到渠成地起到了德育的作用;校服是学生社会身份的显著标志,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学生的监督与保护,呼吁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促进未成年茁壮成长。二、校服设计与管理建议校服不仅是一套服装,也是学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文化传播及育人的功能,但这一功能不仅因校服设计中的文化要素不足而没有

5、得到彰显,而且还存在许多令人诟病的问题。如:校服面料质量把关不严、校服设计无品味、校服研发忽视文化要素的挖掘重视校服设计,从文化建设角度挖掘校服的价值,让校服成为学校行走的文化符号,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一)校服设计要凸显学校文化主题在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始注意学校形象和品牌建设的今天,校服设计中必然要考虑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历史沿革等文化背景,并将其体现在校服的整体风格中,使校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例如选用与学校硬件设施风格契合的颜色、在胸前加入经过设计的校徽校训、适合学校定位的领结丝巾等装饰细节等,让学生在穿着校服的过程中,牢记学校的精神传承、提醒自己的学生

6、身份,让校服成为对外展示学校形象、同时对内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工具。(二)校服设计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无论是华夏文明中的服饰美学和礼仪文化,还是各民族传承千年的经典服饰元素,都是需要新一代学子了解并传承的珍贵财富。而在国家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文化自信和华夏复兴成为重点内容,我们的校服设计中必然要体现出传统服饰美学的元素和理念,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兴趣并进而传承下去。(三)校服设计要体现审美导向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校服必然受到社会潮流与习俗风尚的影响。立足于校园这一特定物理空间,校服设计应突出学校学生之主题,以此体现校服的审美价值。首先

7、,校服的审美设计应符合学校这一群体年龄、性别及环境的特性。校服是在学校场域中穿着的服装,校服的设计要与学校环境相协调、相融合。校服的穿着者一一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未完成性、不完全性使其具有参照他人审美情趣的倾向。因而校服的设计、搭配需以增强学生审美敏感度为着眼点。其次,校服的设计、搭配也应体现时代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的审美要求。惟有符合社会文化、审美要求的校服,才能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基础上体现并体验审美品位。端庄、和谐、文雅、统一的着装也是儿童适应基本的社会习俗与审美风尚的初始阶段,对于提高儿童审美的社会适应性亦不无裨益。最后,舒适、大方、活泼的校服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趣味的生成。儿童的发展既有生理的渐趋

8、成熟,也有心理的逐渐稳定、完善。因此,校服的设计与穿着应体现基本的服饰美感与穿着舒适感,如此,方能给儿童以身体与精神上的愉悦,进而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投入学习与生活中。(四)校服设计要征求穿着主体意见校服的设计、认购、穿着都应当在充分征求家长、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任何硬性规定、粗暴管理都会使校服的文化意义、教育价值大打折扣。校服是为学生设计的,而学生的学习、生活、嬉戏又处于不同的时空环境、文化氛围之中,因而,学校对校服的统一要求应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客观环境。学校也应考虑学生的审美要求,认真听取其在校服形制、选择面料等方面的意见,并在校服设计、改进中得以反映和体现。(五)校服管理要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在校服的管理上,应遵循学校引领、学生自愿的原则,防止管理的简单化、无序化。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不应以强制认购、强制穿着等粗暴力量钳制学生;要做好校服穿着动员工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必须穿着校服进校上课。制定并落实校服穿着规范,要求学生注意要将校服领、袖、裤脚及拉链要整理到位。要组织开展校服颁发仪式,让学生通过校服颁发仪式完成角色转变。教育学生敬畏校服,保持校服整洁,不物损,不刻画,不随意悬挂饰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