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387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高场原种场二。一二年四月目录一、前言1(一)规划目的1(二)规划任务1(三)规划原则2(四)规划依据2(五)规划范围3(六)规划期限4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5(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5(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7三、主要规划目标8(一)战略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8(二)主要规划目标8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1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0(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2五、土地利用分区15(一)分区原贝U15(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5(三)土地利用分区17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3(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23(二)严格保护

2、基本农田23(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措施24七、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25(一)城镇建设用地25(二)农村居民点用地25(三)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6(四)基础设施用地27八、土地生态环境保护28(一)土地生态建设规模28(二)生态用地布局和安排28(三)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28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0(一)土地整理30(二)土地复垦30十、规划实施措施31(一)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和宏观指导作用31(二)完善规划实施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31(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31(四)完善土地利用的利益调节机制32十一、附表33一、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

3、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高场原种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高场原种场的实际,高场原种场组织编制了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一)规划目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以节约与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优化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高场原种场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二)规划任务1、根据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2、根据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的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并对相关控制指标进行分解落实。3、确定和配

4、置规划期内全场的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规模和布局。4、划定土地用途区,实行用途管制。5、制定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三)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红线立足于落实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并实行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各项非农业建设要优先利用其他土地和其他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2、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增长。3、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

5、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思想,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4、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贯彻环境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发200428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

6、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7、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和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768号);10、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与报批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26号);11、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54号);12、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7、2020年);13、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14、潜江市统计年鉴2009;15、潜江市旅游总体规划;16、潜江市襄岳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及环境景观整治规划;17、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8、其他相关村庄规划、技术规范、政策规定和基础资料。(五)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高场原种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1615.52公顷。(六)规划期限本轮规划的基期年为2009年,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以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后的成果为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高

8、场原种场位于318国道与襄岳公路交汇处,地处潜江市西城区,东与95028部队农副业基地、周矶办事处相接,南与高场原种场农场管理区、浩口镇相邻,西与沙洋广华监狱,北与沙洋广华监狱、江汉石油管理局相邻。318国道和襄岳省级公路在境内纵横贯通,新建的高场客运站可直通全国大中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交通区位优势。全场土地面积16.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49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1.85亩。下辖4个分场和1个农科所,2009年总人口7250人,其中农业人口5267人,非农业人口1983人。2009年,全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381万元,并被评为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

9、西瓜生产基地。(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9年,高场原种场土地总面积1615.52公顷。其中,农用地1285.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57%;建设用地252.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3%;其他土地7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0%。1、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共1285.42公顷。耕地889.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06%。其中,水田486.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09%;水浇地63.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9%;旱地338.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98%;园地0.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林地12.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0、的0.77%;其他农用地38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70%。其中,农村道路4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7%;坑塘水面255.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1%;农田水利用地84.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2%;2、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共252.52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共165.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7%o其中,城镇用地3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5%;农村居民点用地113.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2%;采矿用地19.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0%。

11、交通水利用地85.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0%;其中,交通用地14.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7%;水利设施用地71.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其他建设用地0.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3、 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共77.58公顷,其中:水域76.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3%;自然保留地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现状特点(1) 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高场原种场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各种自然、经济条件优越,土地的利用程度较高。2009年末,全场土地利用率高

12、达95.19%,高于全市90.97%的土地利用率水平。其他土地主要是河流水面,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2) 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养殖水面为主。高场原种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较大。近年来大力发展养殖业,坑塘水面逐年增加。耕地和养殖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56.57%o2、土地利用问题(1)农用地日益减少,人地矛盾相对突出。随着高场原种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部分村庄建设存在占新不拆旧现象,形成空心村,土地利用率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逐年增加,人地矛盾相对突出。(2)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耕地后备资源较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增,建设占地较多,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压

13、力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三、主要规划目标(一)战略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战略定位高场原种场位于襄岳线景观生态农业旅游带,同时也是潜江市“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中的增长极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规划期间,以汉宜高铁建设为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产业、物流等优势产业。同时,沿襄岳线将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改善管理区生态人文环境。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至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全区总人口7742,其中,城镇人口4042人,农村人口3700人。(二)主要规划目标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规划至2020年,全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31.28公顷。2、严守基

14、本农田红线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基本农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划至2020年,全场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753.34公顷。3、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安排城乡用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益。规划期间,全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4.95公顷以内。规划至2020年,全场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为262.9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预期为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176.57公顷;城镇工矿用地预期为70.4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期为106.08公顷。4、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适度开发其他土地,加大土地复垦、村庄整治力度,落实上级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

15、规划期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0.04公顷以内,通过农用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15.12公顷。5、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完善镇内道路、沟渠林网,美化境内环境。规划至2020年,全场森林覆盖率达20%。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009年,农用地1285.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57%。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新增农用地15.12公顷,建设占用等减少农用地24.72公顷。规划至2020年,农用地总面积为1275.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97%,

16、比2009年下降0.60%。2009年,建设用地252.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3%。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25.52公顷,通过土地复垦、整理等减少建设用地15.92公顷。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预期为262.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2%,比2020年上升0.59%。2009年,其他土地7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0%o规划期间无变化。1、农用地结构调整(1)耕地2009年,耕地面积为889.48公顷。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15.12公顷,建设占用、农用地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19.04公顷,规划至2020年,耕地面积预期为885.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7、的54.82%,比2009年下降0.24%(2)园地2009年,园地面积为0.65公顷。规划期间无变化。(3)林地2009年,林地面积为12.40公顷。规划期间无变化。(4)其他农用地2009年,其他农用地面积382.89公顷。规划期间,因农用地整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Xi理、建设占用等减少其他农用地5.68公顷。规划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期为37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35%,比2009年下降0.35%o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18、165.96公顷。规划期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25.52公顷,因居民点整理、废弃工矿复垦等减少城乡建设用地15.12公顷。规划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为176.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2%,比2009年上升0.65%。2009年,城镇用地面积为33.11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52.78公顷,期内增加19.67公顷;2009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13.46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106.08公顷,期内减少7.39公顷;2009年,采矿用地面积为19.39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17.51公顷,期内减少1.88公顷。(2)交通水利用地2009年,交通水利用地面

19、积为85.62公顷。规划至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预期为84.83公顷,2009年,交通用地面积14.07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13.28公顷,期内减少0.79公顷。2009年,水利设施用地面积71.55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71.54公顷,期内保持稳定。(3)其他建设用地2009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0.94公顷。规划期间,其他建设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用地保持稳定。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9年,高场原种场其他土地面积77.58公顷。规划至2020年,预期为77.58公顷,期内保持稳定。(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农用地布局优化(1)耕地

20、保持现有耕地格局总体稳定,局部适度调整,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坚持占补平衡原则。规划至2020年,全场耕地面积预期为885.56公顷,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2)园地规划至2020年,全场园地面积不低于0.65公顷,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各农村居民点附近。(3)林地规划期内适当增加生态林和防护林建设。对田关河流域的宜林后备资源进行开发,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至2020年,全场林地面积预期为12.40公顷。(4)其他农用地结合农用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场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期为377.21公顷,主要分布在联丰分场、高场分场、

21、韶湾分场等地。2、建设用地布局优化(1)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城镇用地沿田关河、318国道分布,纳入镇区范围的村庄有高场分场等村庄。规划至2020年,规划面积预期为52.78公顷。规划期内,城镇总体发展方向主要是沿318国道向西发展,利用区内便利的交通设施,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加工业和轻工产业,提升本区的发展空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落实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率;对

22、零星农村居民点进行逐步撤并,对合并后闲置宅基地进行复垦;对区位优势明显的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村庄集中组织实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层次鲜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达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Q规划期内积极推进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中心村建设,规划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面积预期为106.08公顷。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高场分场和保安分场等地。规划至2020年,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

23、设用地面积为17.51公顷。(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用地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对本镇内的交通系统进行调整。规划期间,安排改扩建兴318国道等交通用地项目Q因选址不确定,未做上图面积计算,规划至2020年,交通用地13.2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以优化区内的沟渠为重点,对本镇内的水利设施系统进行重组与优化。规划期间,不新增占地,规划至2020年,水利设施用地预期为71.54公顷。(3)其他建设用地积极打造襄岳线两侧的风景生态农业旅游建设,建设具有环境优美、水乡湖色和乡村特色的农庄。规划至2020年,全区风景旅游用地预期为0.94公顷。五、土地利用分区(一)分区原则(一)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同的原则;(二

24、)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一致的原则;(三)区域土地用途相对稳定的原则。(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是指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乡建设项目的区域。其包含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该区土地总面积194.42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12.03%,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全场工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

25、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2、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土地总面积134.57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8.33%。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该区的主要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管制规则是:在规划期内,城镇和工矿建设发展布局不得突破扩展边界;在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经报规划审批

26、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区内土地可安排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在城镇工矿规模控制指标尚未用完,年度计划指标有结余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在该区内进行采矿和其它独立选址项目建设;对于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未突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年度用地计划的,视为符合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可以在该区内进行建设。3、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是指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总面积1209.31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74.86%,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

27、包括: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区内禁止城、镇、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规划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视为符合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调节要求,适当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油田产能用地等单独选址项目除外)。4、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是指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该

28、区土地总面积77.22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4.78%,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韶湾分场等地,土地利用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的建设,现有污染企业应关停或搬迁;除生态保护、景点建设外,禁止其它非农建设活动;控制区内土地开发活动,保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三)土地利用分区本次规划广华办事处共划定9个土地用途区。9个土地用途区分

29、别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其他用地区。1、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划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为优质耕地、园地、精养鱼池以及部分可调整林地,该区面积840.85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52.05%。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韶湾分场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区内土地主要作为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Xi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

30、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区内耕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调整为其他类型的农用地,并仍依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油田产能用地等单独选址项目除外。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国防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区内农田的,经批准,核减相等数量和质量基本农田的,可在该区内进行建设。2、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是指除基本农田保护区、林业用地区以外,主

31、要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为现已利用的种植园和宜耕、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及上述土地范围内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该区面积433.42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26.83%。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该区主要是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对耕地实行保护的区域。主要布局在城镇村建设用地周边。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该区虽未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仍属农业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凡确需占用本区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必须严格依法申报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Xi审批,按照规定缴纳包括耕地开垦费在内的各种税费,以确保耕地保

32、有量的稳定;鼓励区内的其它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规划期内确实无法转化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不得扩大面积;控制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区内农田可以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但不得破坏耕作层,且仍将按照耕地用途进行管理。3、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约12.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9%。主要分布在田关河及镇内沟渠沿岸,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

33、大面积;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控制占用区内有林地进行非农建设(油田产能用地、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工矿区内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4、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用于城镇建设的区域。包括城镇现状用地区和为保障城镇空间拓展需要而预留的发展区域,该区面积55.05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41%。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高场分场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城市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4、严格保护城市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在生态走廊用地区域,应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在不影响生态功能和环境协调的情况下,允许适度进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旅游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低强度建设活动;区内土地利用以内部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5、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用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区。该土地面积107.84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6.68%,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非

35、农业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必须严格审批;区内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予以处置;对农民建房要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分期分批搞好现有村庄的整治,配套发展相应设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6、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用地之外的各种工矿企业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Q该区土地总面积约17.24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07%。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严格控制工矿企业生产规模,引导各企业合理布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布局的工业用地。

36、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土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用途,优先用于农业。7、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及其他具有特殊自然、人文景观价值的土地,作为保护对象而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该区土地总面积1.09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0.07%,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

37、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该区内的建设活动,除与特定需要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区内影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应按要求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区内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应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土地类型以林地、水面为主;区内具有风景旅游功能的土地利用应符合风景名胜区管理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Xi暂行条例,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应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8、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对重要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而划定的区域,包括生活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生态环境。该区土地总面积7

38、6.52公顷,占全办事处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4.74%主要分布在高场分场、韶湾分场。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禁止向区内排放超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禁止向区内水体倾倒工业固废、废水、垃圾等超标废弃物;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等排放污水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禁止在区内贮存、堆置工业固废、垃圾等超标废弃物;区内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的农药和化肥;严格控制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水利工程确需占用的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9、其它用地区其它用地区指辖区范围内除以上8个土地利用区以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面积70.74公顷,占全办事处土地总面积的4.38%。主要分布在高场分场、韶湾分场。六、耕地和

39、基本农田保护(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市级规划下达的高场原种场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31.28公顷,2009年,高场原种场耕地面积为889.48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19.04公顷,通过农用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15.12公顷。规划至2020年,全场耕地面积为885.56公顷。规划期内高场原种场要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大耕地补充力度,确保实现市级规划下达的耕保护任务。(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规划到2020年,高场原种场基本农田面积754.52公顷,其中包含部分机动指标,该机动指标由市级规划统一调配。1、基本农田调整原则基本农田调整应该按

40、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1)依法依规,规范调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规划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2)确保数量,提高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Xi交通沿线、城镇工矿、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

41、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调整将不适宜再作为基本农田的地块调出,并补划基本农田,调出基本农田主要为低等别、质量差、零星破碎、区位较偏,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城镇村规划用地内的基本农田。调入基本农田主要为集中连片、质量等别高的耕地,基本农田调入地块以近几年实施的各级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区新增耕地为重点,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和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有显著提高,主要集中在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2020年全场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754.52公顷。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提高。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区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三)制定基本农田保

42、护措施1、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把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目标和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指标。2、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保护牌和标志,层层建立保护网络,将责任落实到人和地块。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定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基本农田案件。4、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加大耕地基本农田违法案件举报监督力度。5、建立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将实地划定的基本农田登记,建设管理、变化情况等进行系统管理。七、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一)城镇建设用地1、城镇用地规模2009年,高场原种场城镇用地33.11公顷,城镇人口0.20万人,人均用地165.55平方米。规划期间,新增城镇用地1

43、9.67公顷,规划至2020年,城镇用地规模预期为52.78公顷。其中高场分场布置46.62公顷;联丰分场布置6.16公顷。2、城镇控制边界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精神,为增强城镇用地布局弹性,在城镇规模边界处划定城镇扩展边界,作为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39.22公顷。规划期内,在不突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城镇建设项目可在有条件建设区内选址建设,但不得突破扩展边界。(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行旧村改造。集中精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以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建设基层村为纽带,以农民自愿为原则

44、,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实施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1、规划原则(1)农村居民点建设和旧村改造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潜江市高场原种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文本村镇体系规划及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实施。中心村建设要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以提高土地利用率。(2)农村居民点建设要坚持“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中心村建设做到居住区、服务区、农业区相分离。2、建设目标规划期间,要建成生产全面发展,公共设施齐全,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初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目标。3、村庄用地

45、安排规划期间,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用地挂钩。2009年,高场原种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13.46公顷。规划至2020年,全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06.08公顷。规划期内着重做好三个中心村的建设,分别是:(1)高场分场,沿田关河、三一八国道布局,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规划用地总面积30.39公顷。(2)联丰分场,沿田关河、三一八国道布局,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加强渔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生产基地规划用地总面积18.88公顷。(3)韶湾分场,沿田关河布局,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瓜果生产基地规划用地总面积17.86公顷。(三)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

46、用地规划期间,高场原种场通过复垦废弃的砖瓦窑厂以及工矿用地1.88公顷。规划至2020年,全区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预期为17.51公顷。(四)基础设施用地为了完善全场的基础设施,规划期间进一步完善镇区与外界以及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实现全场道路便捷畅通,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对现有交通设施水利进行改扩建。规划期间,安排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设施、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变电站和自来水管网建设安排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加油加汽站等单独选址等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用地约3公顷。(详见附表)八、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一)土地生态建设规模规划期内保障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

47、园地、林地、水域和其他农用地,规划期内,耕地面积不低于885.56公顷,园地面积不低于0.65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12.40公顷,水域面积不低于76.44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不低于377.21公顷,以保障规划期内生态用地的稳定。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主要分布在保安分场,联丰分场,高场分场,韶湾分场等地。(一)生态用地布局和安排1、建设318国道两侧绿色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基本农田生态屏障作用。2、对田关河城镇段进行综合整治,对沿河各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实行专道排污,防治河水污染。(三)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对田关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雨污分离,对沿河各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实行专道排污;节约利用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