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469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课件.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主要内容,1、海洋平台发展历史 2、我国海洋钻井平台发展概况 3、油气工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人类最早的海上石油开采,可以追溯到1887年。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圣巴巴拉附近海域,人们采用木质结构钻塔实施钻井(在海里打桩建造码头,在码头上钻井,而后又发展成在海里修建木头栈桥,在栈桥上钻井)。,1、海洋平台发展历史,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发现油田。该湖水深3.54.3m 。为开采湖底石油,建造了木结构石油钻井平台,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固定式海洋平台。 1930年,前苏联在里海巴库地区采用人工岛的方式钻井和采油。,科麦吉石油公司于1947年在墨西哥湾 路

2、易斯安娜地区14英尺水深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结构固定平台,在上面安装了离岸油井。,1.1 固定导管架平台的出现,该公司采用固定平台和浮式驳船相结合的方法,钻机安在平台上,其它设备安在驳船上。这样,就只需要建一座小平台。建平台的合同给了布朗路特公司。这家公司在井位上打了3 根试验桩,经过测试,每根直径24 英寸的钢桩,打入海底104 英尺,可以承受48 吨载荷。他按科麦吉的设计,打16 根钢桩和6 根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桩,打入海底69 英尺,把上部平台支撑在低潮位以上20 英尺的高度,平台大小为11.6米*21.6米。钢桩和木桩分别支撑平台的两个部分。,这一事件标志着当代海洋油气开发工业的开端

3、,到1949年时,在美国墨西哥湾已经开发了11个油气田、共计44口勘探井。 自从美国墨西哥湾安装的第一个离岸固定式平台以来的50年里,海洋油气业出现了很多创新的平台结构设计,采用固定式或者浮动式形式,安装在越来越深的水域中,受到的海洋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到1975年,离岸石油开采的水深延伸到144米,在接下来的3年里,随着COGNAC固定式平台的安装,离岸石油开采水深一下到了312米。直到1991年, COGNAC平台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深的固定式海上平台的记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5座固定式平台的水深超过328米,最深的一座是Shell石油公司Bullwinkle平台,安装水深达到了412米。,

4、导管架平台又称桩式平台,是由打入海底的桩柱来支承整个平台,能经受风、浪、流等外力作用,可分为群桩式、桩基式(导管架式)和腿柱式。 钢质导管架平台由导管架、桩基和顶部设施(甲板结构和甲板模块)组成。,早期固定式平台的发展历程,1949年初,美国人约翰海沃德发明布伦顿一20 型坐底式钻井驳船。该方案采用可沉没坐底的双甲板驳船。船的下部是水舱,灌进水去,船就下沉,坐落在井位上;抽出水,船就上浮,可以移动。甲板上安装钻机等设备。 它重2000吨,吃水5英尺,重心在龙骨上方30英尺。它由3条拖轮牵引,航行70英里到达井位。中途遇到每小时25英里的大风,船安然无恙。它坐落到海底就得到了平衡。在井场4 个月

5、,钻成了一口深达10906英尺的井。在此期间,它经受住了每小时70英里以上的大风。完井以后,此船顺利浮起,移往新的井位。,1.2 坐底式平台的出现,坐底式钻井平台又叫钻驳或插桩钻驳,适用于河流和海湾等30m以下的浅水域。坐底式平台有两个船体,上船体又叫工作甲板,安置生活舱室和设备,通过尾部开口借助悬臂结构钻井;下部是沉垫,其主要功能是压载以及海底支撑作用,用作钻井的基础。 两个船体间由支撑结构相连。这种钻井装置在到作业地点后往沉垫内注水,使其着底。因此从稳性和结构方面看,作业水深不但有限,而且也受到海底基础(平坦及坚实程度)的制约。所以这种平台发展缓慢。,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我国渤海沿岸的胜

6、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我国胜利二号坐底式钻井平台,与座底式钻井驳船相对应,一个名叫莱翁德龙的法国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他的方案是在平底驳船上设几根可升降的支腿,船在航行时,支腿升起,就位后,支腿下落,插入海底,把船体顶升到浪峰以上。这就是后来广泛采用的自升式钻井平台。,1.3 自升式平台的出现

7、,中海油63号自升式平台,第l家试用德龙概念的是玛格诺利亚石油公司。1950年建造了德龙l号平台,可以在水深30英尺(1英=0.3048米)处作业,但是不能移动。 真正意义上的第1艘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海洋公司的加利福尼亚l号,于1954年4月投入使用。它的工作水深是40英尺。它用德龙的气压顶升器使支腿升降。海洋公司对它非常满意,又订购了另一艘更大的。它有14根直径2英尺的支腿。每根支腿下部有一个直径16英尺、高18英尺的沉箱。,自升式钻井平台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以保证平台遇到

8、风暴时桩腿不致下陷。完井后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井位。1953年美国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这种平台对水深适应性强,工作稳定性良好,发展较快,约占移动式钻井装置总数的12。,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自升式平台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石油公司大陆、联合,壳牌、苏必利尔组成CUSS集团着手研制试验性的浮式钻井船,希望将其适用于大陆架坡度陡峭海域的油气开发。,1.4 钻井船的出现,1955年,他们从战争剩余物资中买了一条大型甲板驳船,长260英尺,宽88英尺,加以改造。在船的底部切出一块菱形的空间,上面安装钻机。采用桅杆式井架。大钩的载重能力为

9、55万磅。每2根钻杆组成1个单根。船上有3块甲板,工作面积达3万多平方英尺。船到达井位后用6根钢缆锚定。设计了一套独特的立管和井口。实践证明,这条船的设计是成功的。到1958年,这条CUSS 一号船已经钻进10万多英尺。其他一些公司以它为范例设计,建造了几条浮式钻井船。,钻井船是浮船式钻井平台,它通常是在机动船或驳船上布置钻井设备。平台是靠锚泊或动力定位系统定位。按其推进能力,分为自航式、非自航式;按船型分,有端部钻井、舷侧钻井、船中钻井和双体船钻井;按定位分,有一般锚泊式、中央转盘锚泊式和动力定位式。浮船式钻井装置船身浮于海面,易受波浪影响,但它可用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装,因而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

10、使用。,钻井船发展历程,钻井船示意图,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深可达3000米。,1.5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示意图,半潜式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相比,优点是工作水深大,移动灵活;缺点是投资大,维持费用高,需有一套复杂的水下器具,有效使用率低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到目前为止,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历程。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有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65艘,大部分

11、工作在墨西哥湾和北海。其运营商主要为美国石油公司。,1962年,布鲁斯 科里普发明了半潜式钻井平台。第1座半潜式平台是“蓝水l号” 。当年在墨西哥湾投入了使用,可惜1964年被飓风刮倒沉没。1964年,凯撒公司为圣菲国际公司制造的“蓝水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它有4条腿(立柱),工作水深达900英尺。,半潜式平台综合了浮式钻井船和坐底式驳船的优点。浮在水面作业,才能在较深的海域工作;船体灌入水,可以调节吃水深度,保持船体稳定。它的下部是有相当容积的浮筒,上面是若干个中空的立柱,支撑着上部平台,平台上面是全部钻井装备和必要的生活设施。整个平台靠浮筒浮在水面,由拖轮牵引而移动。到达井位后,向浮筒里灌

12、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吃水,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并且用锚链固定。,Development of Semi-submersible,到20世纪70年代,在海洋大陆坡2002000m范围内发现了油气资源。导管架平台的作业水深已经达到300米 , 接近它的经济极限,因此提出了顺应式平台的概念。牵索塔平台与铰接塔平台均为顺应式平台。顺应式平台随风浪运动,而不像固定式平台在风浪作下岿然不动,与海洋载荷对扰。1954年,美国人Marsh率先提出了倾斜系泊索群固定牵索塔平台,第一座牵索塔平台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装在墨西哥湾的Lena号,作业水深300米。,1.6 牵索塔和铰接塔平台的出现,牵索塔平台由甲板、

13、塔体、牵索系统三部分组成。塔体是一个类似于导管架的空间钢架结构,塔是顺应式的,随波浪的响应稍微移动,其系泊系统能对塔提供足够的复原力,使其始终保持垂直状态,设计时允许塔的倾斜度在20以内。,为了解决牵索安装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牵索塔平台去掉了斜拉索,相应在塔柱水面附近增加浮力舱,此种结构形式称为铰接塔,它可用于钻采平台、装载终端及单点系泊等。1990年,世界上第一座铰接塔作为单点系泊终端安装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东帝汉海域。,铰接塔平台示意图,世界上第一座用于采油的Baldpate铰接塔平台于1998 年6月建成,位于墨西湾Garden Banks260区海域。该平台工作水深502.3m ,塔高5

14、80m 。设计油井数量18口,是世界上第一座没有钢索、铰接安装在海床上的顺应式铰接塔平台。,Baldpate铰接塔平台,Baldpate铰接塔平台基础安装,Baldpate铰接塔钢质导管架,整个平台主体包括基础管架和铰接塔两部分组成。 基础管架结构高351英尺,成六面体棱台,棱台底部横截面为140 x140英尺,上部变细为90 x90英尺。基础重8700吨,导管直径为144英寸。在基础管架的每个边角,连有三个裙桩套管,裙桩通过套管打入海底,嵌入深度达430英尺。,铰接塔结构部分高1320英尺,横截面尺寸为90 x90英尺,重量为20200吨,导管直径为128英寸。在导管架的每个边角,有针脚与基

15、础管架顶端的套管托架配合。,Baldpate铰接塔上部模块,包括三层甲板结构,不包括设备结构自重2400吨,可以容纳28名工作人员居住,布置有油气处理和生产设备。,2000年,铰接塔平台petranius号在墨西哥湾viosca Knoll海域建成。该平台工作水深534.6m ,塔体自重43000t。截至2006年,世界上有效排水量最大的铰接塔平台位于西非安格拉第14区海域,有效排水量为43500吨。,牵索塔平台与铰接塔的不足之处是随水深的增加,平台运动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在牵索塔平台的基础上发展了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1984年,Conoco公司在欧洲北海15

16、7米水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力腿平台。,1.7 张力腿平台的出现,张力腿结构示意图,张力腿平台是一种垂直系泊的顺应式平台,在2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结构形式。它一般由五大部分组成。平台上体、立柱(含横撑和斜撑)、下体(沉箱)、张力腿系泊系统和锚固基础。 从结构特点看,张力腿平台就像一个倒置的钟摆,是一个刚性系统和弹性系统两者综合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张力腿平台工作原理及性能,张力腿平台设计最主要的思想是使平台半顺应半刚性。它通过自身的结构形式,产生远大于结构自重的浮力,浮力除了抵消自重之外,剩余部分就称为剩余浮力,这部分剩余浮力与预张力平衡。预张力作用在

17、张力腿平台的垂直张力腿系统上,使张力腿时刻处于受拉的绷紧状态。较大的张力腿预张力使平台平面外的运动(横摇、纵摇和垂荡)较小,近似于刚性。,张力腿将平台和海底固接在一起,为生产提供一个相对平稳安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张力腿平台本体主要是直立浮筒结构,一般浮筒所受波浪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较垂直方向分力大,因而通过张力腿在平面内的柔性,实现平台平面内的运动(纵荡、横荡和首摇),即为顺应式。这样,较大的环境载荷能够通过惯性力来平衡,而不需要通过结构内力来平衡。张力腿平台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张力腿平台在张力腿系泊系统张力变化和平台本体浮力变化控制下,平台水平运动固有频率低于波浪频率

18、,而平面外的运动固有频率高于波浪频率。一座典型的张力腿平台,其垂荡运动的固有周期为24s,而纵横荡运动的固有周期为100200s;横摇、纵摇运动固有周期均低于4s,而首摇的运动固有周期则高于40s。整个结构的频率跨越在海浪的一阶频率谱两端,避免了结构和海浪能量集中的频率发生共振,使平台结构受力合理,动力性能良好。迄今为止,张力腿平台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这与结构设计上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24 TLP (including mini-TLP) Worldwide First TLP in 500 ft. U.K. Sector North Sea in 1984(Hutton TLP) Seco

19、nd TLP in GOM in 1800 ft. in 1989 (Jolliet TLP) Water depths can go up to about 6,000(1800米),TLP 平台目前可分为二 代。 第一代为传统类型的TLP平台,自1984年以来得到发展。,TLP 平台分类,传统类型TLP,第二代张力腿平台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是在继承传统张力腿平台优良运动性能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使其更适合于深海,并且降低了建造成本。 Atlantia公司设计的Seastar系列张力腿平台; Modec公司设计的Moses(最小化深海水面设备结构)张力腿平台;

20、 ABB公司设计的延伸式张力腿平台(ETLP),Moses张力腿平台,延伸式张力腿平台,Sea Star张力腿平台,Other Studied Concepts,一些新概念TLP平台,深海油气生产的另外一种优秀平台是单柱式平台、称为spar平台。1987年美国人Fdward E.Horton首次提出了深水单柱式平即Spar Platform概念。1996 年在墨西哥湾的Neptune(海王星)油田,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单柱式生产平台,工作水深为588米。,1.8 SPAR平台的出现,18 Spar Platforms 大部分位于墨西哥湾,仅有一座位于东南亚 大部分现有平台属于桁架式Spar平

21、台 Spar平台属于干树式平台,对水深没有限制 Spar生产平台概念的提出受到浮动式工具平台(FLIP)和Brent储油平台的影响。,实际上Spar平台技术应用于人类海洋开发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了,但是在1987年之前,在人类开发海洋的工作中,Spar平台一向是作为辅助系统使用而不是直接生产系统。例如:1961年,北海海域建造的一座浮动式工具平台(floating instrument platform,简称FLIP),主要用于海洋研究工作。,FLIP -Scripps Floating Instrument Platform,FLIP was built in 1962 When it is

22、 in the verticalposition, behaves like a SPAR,Success of FLIP in deep ocean (up to 20,000)contributed to the,Development ofSPAR production,platform concept,20世纪70年代,Royal Dutch Shell公司又在北海的中等水深建造了一座 Brent Spar平台,用作石油的储藏和装卸中心。,Brent Oil Storage Spar,Brent Spar installed in the field, 6/1976 Ceased Op

23、eration, 9/1991 Plan of Sinking to Deep Water Granted, 2/1995 New Plan of decomposition and re-use, 1/1998 New Plan was granted, 8/1998 Topside was removed, 11/1998 Decomposition was completed, 7/1999,16 June 1995, Greenpeace stopped the dumping of the Brent Spar and other at-sea installations, in a

24、 campaign against using the oceans as a dumping ground.,Decomposition Completed in 1999,早期建造Spar平台的结构和当前深海油气开发使用的Spar平台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它们的主体并不是连续的圆柱结构,而是分为两段甚至数段,每一段主体的直径各不相同。例如,FLIP的主体从上至下分为上段主体、锥形部和下段主体,而Brent Spar的主体也由一层分段甲板分为上下两段。通过对这些早期的Spar平台进行观测,各国的研究者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为现代Spar平台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Edward

25、E. Horton设计了一种专用于深海钻探和采油工作的Spar平台,其结构形式特别适合于深水作业环境。Horton设计的这种Spar平台被公认为现代Spar生产平台的鼻祖。,现代Spar平台总体结构,平台上体(Topside) 主体外壳(Hull shell) 浮力系统(Buoyancy) 中央井(Centerwell) 立管系统(Risers) 系泊系统 (Mooring),Spar 平台目前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为经典Spar 平台,在役平台工作最大水深为1463米,它是1999 年安装在墨西哥湾的Hoover 平台。 第二代为桁架式 ,其最大优点是运动性能更好且造价更低。2001年,世界上

26、第一座桁架式Spar平台(Nansen Spar)平台在在墨西哥湾安装下水。 第三代为蜂巢式(Cell)Spar。,桁架式SparBoomvang/Nansen,蜂巢式SParRed Hawk (Cell Spar),Conventional Spar ,Truss Spar and Cell Spar,Hybrid: MinDOC1,2,3,2008 1st truss spar in Asia (Kikeh, Murphy),Kikeh SparInstallation,2004年,BP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建造了Mad Dog桁架式Spar平台,工作水深1347米,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尼龙缆系泊

27、,从而显著减轻了主体重量。第三代为多柱式平台(Cell Spar ),其建造安装便利,建造费用低。世界上第一座Cell Spar平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Aransas建造,主体总高度价171m,工作水深1500米。,随着各类顺应式海洋结构物定位的需要,海洋结构物的系泊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早期的系泊系统由贯入海底的桩或锚与缆索连接构成,缆索材料为钢绳或钢链。 随着深海开发工程的发展新型系泊结构和材料不断涌现。 单点系泊技术的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深海系泊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三种类型:锚链悬链线系泊,一般水深不大于1000m 。链,钢缆,链半张紧系泊,水深大于1000m ;链,尼龙

28、缆,链全张紧系泊,经济性能优越。更适合深海平台定位的需要。,1.9 深水锚泊系统的发展,在英国北海地区,海洋环境条件恶劣,浪高可达30米,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为了缩短海上安装时间,采用了重力混凝土平台。这种平台与其它固定式平台不同点在于完全靠平台自身的重量来保持定位和稳定性。在19801990年早些时候,在环境恶劣的北海和巴西,加拿大,菲律宾等地,安装了占当时海洋平台20%左右的重力混凝土平台。,1.10 重力式平台的出现,在诸多的混凝土平台中,Troll A采气平台是目前最高的混凝土结构,该平台1996年在挪威北海安装,总高度是369米,包含有245000m3混凝土,平台自身在海底依靠自身重量

29、下陷36米,以保持定位能力。,第一座浮动式生产系统,由一条半潜式平台转化而来,于1975年安装在英国北海的Argyle油田。 1977年,壳牌石油公司首次将一艘商业油船改装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用于水深117米的地中海卡斯特伦油田。,1.11 浮动式生产系统的出现,FPSO适用于海底没有完善的管线设施的深水油气田开发,FPSO Types,Spread Mooring,DICAS Mooring,按锚泊系统来进行区分,1st FPSO Project in GoM Source: MMS,More Than 100 Worldwide First known application

30、 for FPSO was in 1977 atthe Castellon field in Spain First FPSO in GoM is plannedfor 2009,Offshore Industry & TechnologyA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China,May, 2009,FPSO的主要优点,资本投入相对于水深不大敏感 具有很大的油气存储和外输功能,不必安装海底管线设施 平台拖拽和锚泊系统安装相对简单 平台重新部署较为灵活 平台上部模块安装和集成较为容易 船体建造成本较低,可以由油船改造 船体拆解成本较低,2010 1

31、st FPSO in GoM (Chinook, Petrabras),Chinook FPSO in GoM,2、我国海洋钻井平台发展概况,我国石油工业起步比较晚,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石油部领导提出了“上山下海,以陆推海”的海洋石油发展战略。1963年,在对海南岛和广西地质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在南中国海建造海上石油平台。此后的2年间,广东茂名石油公司的专家们用土办法制成了中国第一座浮筒式钻井平台,在莺歌海渔村水道口外距海岸4公里处钻了3口探井,并在400米深的海底钻获了15升原油。,1966年12月31日,中国的第一座正式海上平台在渤海下钻,并于1967年6月14日喜获工业油流

32、,从此揭开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1981年地矿部为了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决定建设一台半潜式的海洋钻井平台,取名叫“勘探三号”。1984年6月由上海708研究所、上海船厂、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设计,上海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3号建成。其后转战南北,共打出15口海底油、气井。它为发现中国东海平湖油气田残雪构造,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自行建造的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3”号由一座箱式甲板、6根大型立柱、一座高大井架和两只潜艇式的沉垫组成。 从沉垫底部到平台的上甲板有35.2米高,相当于一座12层的高楼,如果算到井架顶部总高有100米,总长91米,总宽71米。 装备钻井、泥

33、浆、固井、防喷系统在内的全套钻探设备外,还配置了4组(8台)150吨的电动锚机,5组66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工作水深35200米,最大钻井深度6000米。,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油气资源大部分蕴藏在大陆架及3000米以下的海底,为了加快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力度,我国于2007年开始着手进行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和研制。,这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拥有者是中国第三大石油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981),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研究所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是我国实施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

34、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863”项目之一,并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9年4月20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下坞,进入搭载总装阶段。,2010年2月26日,该平台经十个月紧张有序的坞内搭载总装,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该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钻井架顶高度为136米,相当于45层的高楼,电缆总长度超过800公里。 主甲板前部布置了可容纳约160人的居住区,甲板室顶部配备有包含完整消防系统的直升机起降平台。,该钻井平台拥有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可在45海里/小时

35、的风速下正常作业,在109海里/小时(18级以上超强台风)的风速下生存,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最大作业水深3050米,钻井深度10000米,设计寿命30年,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和中国船级社(CCS),计划于2010年底交付。,这是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而且对于加速我国进军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和制造领域,提升我国深水作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 油气工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 3.1 需求和供给分析,从历史看将来,我们对原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到2004年为止,我们已经使用了大约0.9万亿桶石油

36、到2010年,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估计会达到9500万桶到2020年,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会达到1.1亿桶按照目前的油藏估算,目前的世界石油供应还可以供世界使用78年,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第一口油井之前,全世界共有大约有2万亿桶的石油储量。,消耗 vs. 开采,Were consuming 4 barrels,for each barrel of oil that is being discovered,包括油气在内的世界能源需求,世界范围的能源消耗从2005到2030年会增加50%。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类产品的消费会从2005年的每天83.6百万桶增加到2015年的95.7百万桶到2030

37、年的112.5百万桶。,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气消耗会从2005年的104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30年的158万亿英尺。,Energy Demands Including Oil & Gas,Biofuel(生物燃料),No More Spare Capacity in World Supply,闲置能力 = 在未来30天内生产出来的可以用于90天内油气消耗的产能,能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With everybody using more oil, look at the demand curve on this graph,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能源的缺口,必须通过发现新的油藏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来解

38、决。,3.2 能源政策分析,非化石能源的发展,Energy Development for Future,Changing of the Energy Composition,在将来的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 需通过能源政策的调整来加速可再 生能源的发展,Possible Energy Supply in the Future,向深水发展,向深水/超深水发展已成为工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美国墨西哥湾。,油气开采工业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向深水发展,深水大陆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Areas in shallow water but below 15,000

39、True Vertical Depth (TVD) are largely unexplored MMS estimates this area could have as much as 55 TCF (万亿立方英尺)of natural gas potential MMS has offered new lease incentives and has a proposed rule to apply incentives to existing leases,Average Test Well Results of 45 Deep Shelf Wells (2001 -2002), 15

40、,00027.7 mmcf/d (百万亿立方尺/天) 15,000 - 15,99913.8 mmcf/d (百万亿立方尺/天) 16,000 - 16,99932.2 mmcf/d (百万亿立方尺/天) 17,00044.8 mmcf/d (百万亿立方尺/天),向极地发展,Go to Arctic,目前,占世界上25%的剩余油气资源被认为存在于极地地区,向极地发展,目前,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油气开发项目已经启动,冰载荷是必须要处理的关键问题。,Hibernia Platform,SeaRose FPSO:Production capacity:140,000 bopd Storage capac

41、ity:940,000 barrels of processed oil Overall length:876 ft (267 m)Breadth:151 ft (46 m) Depth:87 ft (26.6 m) Draft:59 ft (18 m) Displacement:206,200 tons (187,100 tonnes) Double-hulled, ice strengthened, and equipped with a disconnectable internal turret mooring system. Hull in the event that an (unmanageable) iceberg of greater mass approaches, the SeaRose will disconnect from its moorings,向极地发展,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管汇,向极地发展,LNG for Arctic Fields,用于油气外输的锚泊系统选择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